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简析形式逻辑与物的世界的关系

  人们常说形式逻辑不管思维的内容,只从思维的形式方面来思考问题,完全就是一种形式的逻辑,是逻辑学家的任意建构。其实并不尽然,任何一种逻辑都要面向一个世界,是一种对世界的思考,形式逻辑也不例外。形式逻辑在根本上离不开具体的思维对象,只是它比较喜欢把认识的对象形式化而己。形式化的对象依然是对象,是内容。而且形式逻辑形式化的本身也和它所立足的世界密不可分,没有一种同质的世界,也即同一化的世界、可以操作的世界、能计算的世界,就没有形式逻辑形式化的哲学基础。具有这种性质的世界就是物的世界,物的世界和形式逻辑有着内在的关联。揭示出这种关联,对于物的世界的思考以及形式逻辑本身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意义。
  一、物的世界与人的生存
  任何一种哲学都有一种世界观的前提预设,即它必须预设一个世界的存在,并且构设出这个世界的性质,否则这种哲学就是不完满的。但真实存在的世界只有一个,也就是我们所生存生活的世界。只是不同的哲学立足于不同的界面,所把握到的世界形式不同,也即理论世界不同。理论世界对我们来说也许更为真实,因为它能为我们的理论所把握、所理解。构建的世界就是理论的世界,它也是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种理论把握。
  物的世界就是这种理论世界的一种形式,而且是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世界观形式。物的世界包括各种物,无机物与有机物,即使有着生命属性的动物在本质上也是物的世界的一部分。物的世界当然也包括人,只是这种人是自然意义上的人,他和物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自然的关系,来自于自然的先天规定在这种关系中,人也作为物而存在,同物一样服从于自然规律的支配。我们知道,人的存在是一种双重性存在,社会性和自然性都是人的存在属性。从自然性上看,人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他和各种物一样,没有自己的特殊性,他也得遵守自然界规律的支配。生老病死、种的繁殖、食物的获取等,都是由人的自然功能所影响和支配。
  物的世界就是遵守物的存在法则的世界,各种物都是现成性的存在者,因此物的世界也可以界定为现成性存在者存在的集合。物的世界无所谓自由,也无所谓超越,它的各种对象的存在过程就是其物种本性的展示。物的存在法则相对于人的存在法则,则显示出较强的同一性,整齐划一,利于把握和操作,可控并且可计算。正是利于控制和把握,显示出较强的逻辑性,所以人们往往把这种存在法则扩张使用,把它奉为所有世界的法则,物的世界是许多哲学派别都预设的世界。
  物的世界之所以会有如此的影响,也和人的一种自然倾向有关。人在本性上有一种重要的倾向,那就是对确定性的渴求。从人类诞生之日起,他就渴望一种确定性。在自然的意义上,人作为一种渺小脆弱的生物,犹如一枝芦苇,面对浩瀚无垠的宇宙,总是感觉恐惧和不踏实。这个宇宙的未知太多,对人来说,未知就意味着风险。为了应对风险,人们开始寻找这个宇宙的运行规律和法则,企图通过对宇宙运行规律和法则的把握来控制这个世界,使自己处于一种确定性的状态之中。
  物的世界的设想是与人类的这种确定性追求相适应的,所以它就应运而生,倍受青睐。物的世界具有整齐性、可控性、可计算性,这正契合了人类内心深处对确定性的渴求。人们把所有存在都看作是同质性的存在,人也不例外。如此以来,各种物之间就没有了本质区别,那么它们也都遵循各自的先天本质规定。只要我们思考到了这种先天本质规定,我们就能把握这种物,哲学家很看重对这种先天本质规定的把握,并把它视为哲学的最高荣誉。
  纵观各民族哲学,物的世界都是其最初的世界构想创世说在很多民族中都流行,创世说在本质上就是先民对这个世界来源的猜想,这种猜想就含有物的世界的因素。因为世界的创造者在创造这个世界时采用了同质性的材料,世界万物有同一的来源和先天本质,并且世界的创造一经完成就不再改变,而固定了下来。世界的运行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遵守一条或者几条规律。
  亚里士多德曾言,人们对哲学的思考起源于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惊异。因此,原初的人类睁开双眼看到这个世界时,充满了好奇,于是就开始思考,这个世界何以存在,世界何以如此存在。人类一开始所看到的世界就是这种外在的世界,而不是自身的特殊存在方式,这也是物的世界思维广泛存在的根源。
  可见物的世界这种理论也和人的存在相关,它本源于人的存在的一种自然倾向,所以物的世界的产生具有其合法性根源,我们不能进行抹杀,只能给予认真分析,使其与人的世界之间保持着一种张力。物的世界的思维在哲学史曾多次成为一种主导性的思维方式,经过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些都和形式逻辑的发展密切相关。
  二、物的世界与形式逻辑发展的内在一致性
  物的世界理论是对一些哲学派别的世界观理论的一种归结和概括,这些不同的哲学的世界观理论也许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把世界看作是由物组成的,各种物在本质上具有质的同一性,物的世界就是一个同质的世界,结构严密的世界。然而,具体到某种哲学,它对物的世界的外延、物的世界的一些特性可能会有自己的特殊见解,这是因为这些物的世界的构建和它的逻辑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形式逻辑在不同的时代也具有不同的发展程度。物的世界的构建和理解的逻辑就是形式逻辑,形式逻辑和物的世界之间具有内在关联,互为支撑。
  物的世界的理论最早来源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尤其是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它们所关注的就是外在的世界,眼里所看到的就是外在的宇宙。人类社会的问题还在这些哲学家的视野之外,他们的许多著作都直接命名为《论自然》或《论宇宙》,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他们所关注的就是自然界或者实体的宇宙。
  泰勒斯用水所构成的世界,阿那克西米尼的气的宇宙,赫拉克利特火的世界,甚至毕达哥拉斯学派用数字组建的宇宙,在本质上都是物的世界。这种世界或者由直接的物质元素构成,比如水、火等,或者由物的抽象组成,比如数字。这种物的世界当然有其进步意义,它充分体现出古希腊先民的唯物主义朴素情怀。另外,它也说明,在人类初期,人类面对自然界,面对宇宙时,感觉到自己的卑微,物的存在对人来说具有一种较强的优越性。
  从逻辑思维的发展来看,当时的人们还处于一种神话思维阶段,人类的形式逻辑思维还只是处于萌芽时期,出现了一些散乱的形式逻辑方面的认识。当然,神话思维本身也是人类形式逻辑思维的萌芽形式。一部能够说服人的神话,它不但要采用一些抽象的形式,使现实上升到神话的高度,它还要把自身变成一套融洽的叙事系统。欠发达的形式逻辑注定古希腊初期自然哲学的物的世界理论是不完善的,这个世界虽然由物组成,但是它往往会赋予这个世界以生命或者灵魂的迹象,世界往往是有灵性的世界。泰勒斯的水的世界就是如此,因为水在他那里是孕育生命的必备条件。
  近代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世界也是一种典型的物的世界观,它们否定了两个实体,否定了超自然的存在,坚持只有一个世界,这就是物质的自然界。近代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所面对的是基督教宗教哲学,所以他们要否定上帝和神的存在,否定一切超越性的东西,把世界还给物质,还给平淡的自然。这种无神论立场当然有其进步意义,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它否定了一切超越性,也就否定了人。而上帝和神的超越性其实就来自于人,是人把自己的超越性赋予了上帝,而自己则成为了上帝的仆从。我们剥夺上帝和神的超越性,就应该把它还给人。马克思也曾批判过这种唯物主义的弊端,说它缺乏灵动性,变成了敌视人的哲学。
  当然法国唯物主义哲学也研究人,讲人的自保、自爱等,但是由于物的世界理论的限制,他们看到的人要么是纯粹的物质,要么就是动物,他们没有看到真正的人。可以说他们关于人的理解并没有超出动物的水平。以拉美特利的《人是机器》为例,他对人的理解就是如此。他说:人并不是用什么更贵重的料子捏出来的;自然只用了一种同样的面粉团子,它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变化了这面粉团子的酵素而己。这就是说人和其它事物并没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由同种材料构成,至于人的复杂性、精巧性,他也没有看出多大的意义。他认为人只是比最完美的动物再多几个齿轮,再多几条弹簧,脑子和心脏的距离成比例地更接近一下,因此所接受的血液更充足一些。在这里,我们完全看不到人的存在,人的生命性、人的自由和高贵都消失了。
  近代法国唯物主义物的世界的形成有它形式逻辑思维方式方面的根源。当时的形式逻辑己经到了它的古典水平的极致,处于传统形式逻辑终结的前夜,莱布尼茨的形式逻辑就是传统形式逻辑向现代逻辑转折的关键点。当时的形式逻辑思想对欧洲哲学思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许多重要的哲学家都把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建立在形式逻辑基础之上,借用形式逻辑的思维方法来构建自己的哲学。法国笛卡尔的哲学、荷兰斯宾诺莎的哲学、德国莱布尼茨沃尔夫的哲学体系,都是这种形式的主要代表,可以说是形式逻辑成就了他们哲学体系的辉煌。在这种情况下,法国唯物主义哲学也受这种形式的影响,走向了机械唯物主义或者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道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成了其主要的思维方式。其实,形式逻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形而上学的逻辑,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在现代哲学中,以科学主义思潮为代表的哲学更是把物的世界推向一个极端。科学哲学的世界中根本就不考虑人的生存,它认为人的存在会影响科学的客观性,人的因素应该被排斥在外。在现代科学主义哲学中,物的世界完全排除精神因素的存在,就追求一种纯粹的物质世界。这个世界是物理的世界、化学的世界、符号的世界,一言以蔽之:科学的世界。维也纳学派的石里克曾说:一个哲学家欲建立他的世界观,则非以科学的世界图景为根据不可。
  现代科学主义思潮中物的世界的构建更是和现代逻辑密切相关。由于弗雷格和罗素等人的努力,形式逻辑实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传统逻辑发展到现代逻辑。现代逻辑又称经典逻辑,它以命题演算系统和谓词演算系统为基础,构建出一个庞大的现代逻辑家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许多现代哲学流派都把现代逻辑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罗素甚至提出哲学就是逻辑分析的说法,比如著名的维也纳学派、分析哲学都是如此。作为被维也纳学派和分析哲学共同认可的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就是用现代逻辑构建起一个逻辑的世界图景,这是最抽象的物的世界。维特根斯坦认为:在逻辑空间中的诸事实就是世界,也就是说世界存在于逻辑之内,世界的空间就是逻辑的展开和组合,是命题借助一种逻辑的脚手架来构造一个世界。
  三、物的世界的具体特性
  物的世界与人的世界一样,它也有自己的特性。这些特性彰显着物的世界作为一种世界观,作为一种建构理论的完整性,它是许多事物存在方式的汇集。
  首先,物的世界是一种必然的世界。所谓必然的世界,也就是说这个世界的运行有一种规律可循,我们掌握了这个世界内部的必然联系,我们就能把握这个世界。必然世界理论是从古希腊就有的观念,比如德漠克利特的原子世界就是如此。在其中,原子的运动接受一种必然性的束缚,只能做直线运动。现代的科学主义哲学更是奉必然性为其哲学的根基,他们认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科学研究就是为了发现世界内部的必然性联系,只有必然性才具有客观性和确定性,才能被广泛运用,也才能称得上科学。
  这种必然性联系在很多时候是指一种因果关系的必然性,因果关系不仅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指南,也是哲学思考的对象。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就对因果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了四因说理论。所谓四因,是指质料因、形式因、目的因、动力因,这是一种哲学抽象概括的产物。因果关系一直被认为是客观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虽然体漠对此进行了发难,认为因果关系只是人们的一种习惯性联想,并不具有必然性。但康德依然把机械因果律视为物的世界的支配规律,那里没有自由关系,有的只是客观事物之间的必然性制约。
  其次,物的世界是自然的世界。这里的自然世界在本质上是自在的世界,与自为的世界相对应的。自然界是狭义上的物的世界,也是物的世界的主体部分。当然,自然界也存在着人,只是此时的人与物分享着同样的本性,是自然意义上的人。比如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就是从物本性来理解的。
  自然界的运行是自在的,它有自己的内在规律,人类无法从外部改变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只能调适自己的行为,以与自然界之间保持着一种和谐的关系,生态文明的含义就在于此。自然界中也有生命,比如人和动物,但这种生命的本质是一种自然的生命,是自然意义上的东西,它不存在超越和发展,完全束缚于自然规律之下。它演绎的是自然之手谱写的剧本,是一种自然的展开。人的生老病死、交配生育等都充满着自然性。
  最后,物的世界也是知识的世界。这里的知识是指我们对外在世界的认识,是一种必然性的东西,也即是一种真理性的认识。在古希腊哲学中,真理是和意见相对的,真理是一种关于事物本质的认识,是一种必然性的知识。而意见则是对人事的理解,它或为圣贤所持有,或为多数人所接受,在一定范围之内具有普遍可接受性,但它不是真理,不是知识,具有可变性。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知识支配科学,意见引导生活。真理和知识是不允许辩论的,它具有必然如此的性质;而意见则允许讨论和辩论,正是讨论和辩论的结果,允许争辩和说服,也就允许放弃。
  通过对外在世界也即物的世界的认识,人类建立起知识的体系,知识本身构成了一种世界,即知识的世界。知识的世界表征着物的世界,是物的世界的一种版本,因为物的世界正是知识的对象,知识是对物的世界的把握。
  当然物的世界还有很多特征,比如物本性,它抽调了精神。同时,从本质上看,物的世界是一种死的世界,不存在着超越和发展,一切都是其先天本性的展开。只是,必然性、自然性、知识性都和形式逻辑相关,是形式逻辑的固有之义。形式逻辑追求的是必然性,是一种要求必然性联系的逻辑。另外,形式逻辑也是一种自在的逻辑,和辩证逻辑相比,它没有对主体意识的自觉要求,任何使用形式逻辑的人只要按照形式逻辑的程序进行思考就会得出有效的结论。而辩证逻辑则不同,它属于正道理论,只有正派的人、即具有为人类献身精神、肯于追求真理的人,方能掌握并运用得好;辩证法与钻营私利、歪门邪道无缘。同时,形式逻辑追求的是知识,而且是必然性的知识,形式逻辑和知识论分享着同样的逻辑,两者是相通的。
  四、形式逻辑与物的世界的相契合性
  形式逻辑与物的世界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形式逻辑刻画着物的世界的本性,物的世界支撑着形式逻辑的存在,它是形式逻辑存在的客观基础。两者在许多本性上都是相通的。
  首先是必然性。如前所述,物的世界是一种必然的世界,事物之间的客观因果联系是物的世界的支撑。与此相应,形式逻辑也是一种必然性的逻辑,必然性一直是形式逻辑所标榜的特性。众所周知,充分条件关系推理是形式逻辑的核心,有形式逻辑之王冠的说法。我国的墨辩逻辑在描述充分条件时便用了大故,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的说法(《墨子经说上》)意思便是,如果事物之间存在着充分条件关系,那么有了前件的存在,就一定会有后件的存在;如果前件不存在,后件也一定不存在。亚里士多德在《工具论》中对三段论的界定也是如此,突出必然的特性。他说:三段论是一种论证,其中只要确定某些论断,某些异于它们的事物便可以必然地从如此确定的论断中推出。也即是说,三段论是一种必然性的推理,只要按照推理的程序要求给定了前提,则结论一定可以从中推出。
  从形式逻辑的必然性来看,它所立足的世界必然是物的世界,因为人的世界是自由的世界,自由律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当然,前述物的世界的必然性是基于客观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形式逻辑的必然性则不一定基于因果关系,从形式逻辑的观念来看,有时候是基于条件关系,把条件关系独立出来。其实,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把因果关系和条件关系区分开来是没有必要的,条件关系也是因果关系的一种,比如阳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这一条件也可以视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
  其次是可控制性。形式逻辑是一种可控制性的逻辑,它要求在相同的前提下,依据形式逻辑的推理程序,就要得到同样的结果。结果在前提给定的情况下是可知的,是掌握在推理的主体手中的。为了便于控制推理的结果,形式逻辑从四个方面解决了推理的控制性问题。其一,形式逻辑要求进行形式化的思考,使形式逻辑可以做到同一性标准的要求;其二,与其一相关,形式逻辑是一种外延逻辑,它的外延化思考使这种逻辑在思考事物时可以进行量化和计算;其三,形式逻辑为推理规定了严格的形式程序,三段论的格和式就是形式推理的一种程序规定;其四,形式逻辑建立起公理化系统,要求推理在系统内进行。
  形式逻辑的可控制性也来自于物的世界。物的世界是一种知识的世界、自然的世界。知识的世界所采取的就是程序化的思维和控制性的思维,知识的存在就是为了把握世界,让自在的世界变成人们可以把握和掌控的世界。人对自然界的看法一直也是一种控制性的思维在起作用,人类总想能够完全掌握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从而能够控制自然,让自然臣服于人类,为人类所用。
  最后是可计算性。可控制性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可计算性,可计算性是可控制性的更高层次。可计算性一直是形式逻辑的梦想,莱布尼茨和霍布斯都曾提出命题的计算性问题,认为形式逻辑一旦实现了可计算性,人们发生争执后,只需要心平气和地拿起纸和笔坐下来计算就能解决问题,没有必要诉诸其它解决争端的方式。但是传统的形式逻辑由于形式化不足,可计算性比较差。自从弗雷格和罗素建立起现代逻辑,形式逻辑的可计算性问题就得到了解决。狭义的现代逻辑就是指两个演算,即命题演算和狭谓词演算,前者是对命题的计算,后者是对词项的计算。
  形式逻辑的可计算性只能立足于物的世界。由于物的世界是一种同质化的世界,每一种事物都有其先天的本质规定。同质化就为量化提供了可能,而量化是进行计算的前提。自然界的事物都是可以计算的,但人不可以,除非是在物的意义上存在的人,比如统计科学、生理科学意义上的人。每个人都有他的人格和尊严,这些都是无法计算的。当然,在人类的野蛮时期,即人类历史中的动物时期,人也曾作为物品被计算过,比如奴隶,被当作工具和财富,被用来买卖。这种情况下的人及人类社会己经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及人类社会,因为人类放逐了自我的本质。
  总之,形式逻辑与物的世界具有内在一致性。物的世界是形式逻辑存在的实在基础,形式逻辑就是物的世界的一种理论表征和支撑。这就要求我们在思考物的世界时,要遵循形式逻辑的法则和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对客观真理的追求,即一种科学求真精神;同时还要避免形式逻辑的越界,禁止它行使辩证法的功能冒充辩证法来理解和规划人的世界。因为形式逻辑的主要地盘是物的世界,如果用它来理解人和把握人,就会把人物化和抽象化,人将会失去自己的独特性和存在价值。

英语新闻报道中的批评性语篇分析摘要作为语篇分析的一个分支,批评性语篇分析为人们解读分析语篇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本文以BBC和中国日报对马航事件的新闻报道为语料,以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为基础,从及物性和情态等方面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研究当前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仍然是以传统媒体人才培养为主。然而随着互联网对社会的深度渗透,传统媒体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成为了历史。新媒体时代已经是一个既成的事实,而非仅仅是口号。这种现新时期民族地区高校统战工作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研究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1高校统新闻传播理论在传媒教育中的实践编者按作为一个研究学者,对学术研究的热爱和奉献精神是推动其学术进步和创新的前提条件。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教授满怀着对学术研究的热爱和执着,20多年来以自己敏锐的学媒介融合和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特色新闻传播教育再思考媒介融合和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特色新闻传播教育再思考我国传统的大学新闻传播教育是以人大复旦北京广播学院等大专院校为蓝本,主要为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培养记者编辑主持人等专业性传播人国际新闻传播需要文化滋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新闻报道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英国人马丁沃克在其著作报纸的力量中说一家报纸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的一部日记。新闻在传承延续推广文化方面承担着重要任务,同时,文化又从内大数据在科技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研究大数据的概念最早提出于2008年,随着这一概念的普及,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同时人们对大数据产生的疑问也逐渐增多。现阶段大数据已经较开始阶段有了较大的改变,不仅仅限于数量与规模的巨大越南教授反华示威是受海外反对派煽动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越之间的关系因为南海问题变得紧张起来。中越这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会不会再次开战?越南青年到中国驻越使馆附近示威到底是怎么回事?对此,越南河内大学中文系退休教授阮世事陕西省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摘要通过分析我国消费金融的特点,以及陕西省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发现当前陕西省消费金融公司存在个人征信缺乏风险控制不完善核心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指出其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巴菲特的下一个目标2012年4月17日,81岁的股神巴菲特向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致信,告诉了一个令他们吃惊的消息我已经被诊断出患有前列腺癌,我之所以发现自己患癌,是因为在近期,我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项目标准成本在医院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一引言根据医院新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成本管理成为医院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医院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目前,多数医院的成本管理都集中在事后分析和数据汇总阶段,如何才能在预算
西藏那曲千年无树历史或将终结西藏那曲千年无树历史或将终结为了在不长树的高原种活树,那曲军分区官兵挖深坑筛羊粪铺地膜裹被子想尽一切办法,半个多世纪以来,那份与恶劣自然环境抗争的坚韧与不屈一直在延续2009年,西漫画让历史课堂行走在简单和深刻之间漫画让历史课堂行走在简单和深刻之间漫画是讽刺与幽默的艺术,它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运用夸张变形比拟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它以丑的形态,让人获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多数人会自然而然地认为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语文课的专利,所以容易忽视在语文课以外的其他学科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实中学生语言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并对每个中国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运用全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其提高对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多方面强调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明确地凸显学科的人文功能,并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高中叶剑英传记组组长56次访叶帅解历史悬案叶剑英传记组组长56次访叶帅解历史悬案丁家琪曾听叶选宁用残局英雄总结其父的一生。他觉得,这个说法也对也不对2017年4月28日,是叶剑英元帅120周年诞辰日。已退休的军事科学院研究音乐声学原理在构建录音棚中的作用音乐声学原理在构建录音棚中的作用摘要音乐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是音乐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录音环境的设计与音乐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录音棚的结构一定要符合音乐声学的原理。只有正确的运用了提高中学数学教学的方法与对策的论文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作为现代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天地,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发挥,展现学生的潜力。当前,我们有些教师忽视了学生个天津武清滨河体育公园景观设计1項目概况滨河体育公园位于天津市武清区,地处京津之间,是京滨综合发展主轴的重要节点,城区距北京市区71公里,距首都机场90公里,距天津市区13公里,距天津港71公里,区位优势得天独快嘴李翠莲记得字用法浅析及特征考察摘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穷尽式的调查方法,对快嘴李翠莲记(以下简称快)中ldquo得rdquo字用法进行了精确的数量统计和精细分类,归纳出ldquo得rdquo字在本篇小说中通过汉语语感训练强化外国留学生汉语声调的习得摘要在语音习得中,汉语声调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是最大的难点,本文提出汉语语感训练对强化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的作用及实施汉语语感训练的方法。关键词语音声调习得偏误汉语语感训练语音是语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