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藏密曼荼罗图式的空间观

  在绚丽多彩的藏族文化艺术中,藏传佛教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曼荼罗是藏传佛教密宗中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藏密曼荼罗细腻精致的绘图特征、神秘的造型空间感都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印象。
  1 藏密曼荼罗的概念及历史脉络
  曼荼罗音译自印度梵语mandala,有时意译为坛城,源于古印度的一种密教图案,一开始是修法者为防止外魔侵入,在修行场地筑起的圆形或方形土台,也就是密宗进行仪式的坛场。西方心理学家荣格认为这种符号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还有学者认为早期的曼荼罗是受古印度自然崇拜思想影响发展而来的,古印度人尤其崇拜太阳,在吠陀时代的宗教活动中,会扫出一个洁净的圆形区域进行祭祀,这被认为是曼荼罗的雏形。也有另一种说法是曼荼罗很可能由建筑形制而来,位于今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Bhopal)附近的桑奇大塔就是存在于古印度的早起安达罗王朝中发现的类似曼荼罗形制结构庙宇建筑。
  佛教经印度传入藏地后,与当地的苯教及原始宗教相融合形成藏传佛教,公元8世纪中期,高僧莲花生和班智达寂护尊者按照藏、汉、印三种式样将曼荼罗的模式应用于桑耶寺建筑设计中。桑耶寺即为曼荼罗结构,它的建立暗示着曼荼罗首先以建筑形制在藏地占有一席之地。此外,很多学者认为在藏区所发现的远古大石文化遗迹,这种原始宗教的祭场和祭坛的形式与曼荼罗的形式如出一辙,应当是藏密曼茶罗艺术最初的雏型和源头。
  2 藏密曼荼罗图式中蕴含的空间观念
  吐蕃时期佛教入藏以及文成公主入藏,当时松赞干布积极学习汉文化,可见当时汉藏之间交流频繁、互通有无。加之西藏处于中国的版块之内,所以汉文化会直接影响藏地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哲学空间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藏密曼荼罗的空间观。中国古代有着非常独特而且丰富多彩的空间观,甲骨文中就记载了四方风名,而在阴阳五行的古代思想里也含有空间的概念,学界较普遍的观念认为五行观是以商代四方说为基础的。古人的天地四方观标志着六方立体空间的确立。所以,曼荼罗最初的空间意识是与方位联系在一起的。
  《辞源》里说:古人以为天圆地方,亦以圆方作天地的代称。古代的天盖说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 (《晋书天文志》)。《吕氏春秋察意》中说: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淮南子天文训》说:天圆地方,道在中央。天圆地方是古人对宇宙的最早理解,藏密曼荼罗图式是宇宙的空间结构模型,外圆结界,象征天圆观念,内方形宫殿象征地方观念。
  3 藏密曼荼罗图式的主要空间形式特征
  图式本身是平面的,它只在上下、左右的方向进行延伸,但却没有前后远近的深度,虽然事实上的深远度等于零,但在视觉上它却是有着无限的深度,因为它采用了恰当的表现形式使得这种空间感通过曼荼罗的特殊构成形式表现出来。
  3.1 藏密曼荼罗图式的构图空间感
  藏密曼荼罗艺术中采用多种构图方式,塑造了深邃的画面空间感,展示了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按照适合的结构进行排列和组合,具有复杂的构图特征。藏密曼荼罗的构图在静止中同时具有动态变化,呈现出自圆心向外逐层扩大的中心放射性特征,通过画面的层次大小对比突出画面的视觉中心,主次分明,中心一般会绘制主尊或佛祖,并以此为中心点向外放射性地排列一组同心圆,圆内绘制各种佛像、花纹以及宫殿。这种画面在视觉上有一种古朴简单的视觉美感,最后形成紧凑而有规律的整体艺术。
  3.2 以圆为美的运用启示
  曼荼罗中最基本的图形就是圆形,前面论述了曼茶罗的天圆地方之说,圆是万千世界中最普遍的一种图形,同时圆被认为是所有图形中最具有向心力的,它视觉上给人一种向中心原点的聚集感。一般都是中心构图,从中心的圆向外四个方向展开故事情节,以达到画面视觉重心明确、主次分明的效果。圆的空间之美在藏密曼荼罗图式中最为醒目,等距渐变的同心圆把观者的视线引到中心,然后随着圆周的轨道运行,周而复始的循环着,无始亦无终,视觉重心由小渐大、由密到疏、由简到繁,这样的安排引人注意而且能逐次的加深印象。同时表达出佛教世道轮回、生生不息的观念,同时在视觉上给人层层递进、永无止境、整体统一的感觉。
  大千世界中,各种动物的眼睛,日、月等都是圆形的形态,古人盛行自然崇拜,尤其崇拜太阳,于是就从太阳和满月得到圆的概念。在很多艺术家的作品中也以这个原始的图形为主角,从康定斯基的《点,线,面》到达芬奇的《完美比例》都蕴含了圆形的构图。而且,在与圆有关的艺术类型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生命的诞生和延续是永不会消亡的主题。
  3.3 方形结构的空间力量之美
  在藏密曼荼罗中另一多见的图形就是正方形,正方形有一种向外支撑的方向力。根据视知觉理论,正方形结构简洁,而越简洁、越有秩序的图形,就越容易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方向明确的力量。而其本身蕴含的四方概念,也喻示着向外四面平行发展,它是所能寓意的空间中最为四平八稳的结构。
  佛教中很多与四有关的词汇都与空间观念中的方位性有关,例如,众所周知的四大天王,就以东西南北四方来分别的,他们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杰克特里锡说:正方形在古代是大地的象征,在印度和中国的象征体系中尤为重要,正方形的四个角分别向四个方向延伸,因而形成一定的秩序,是自身成为永恒、安全、平衡和合理安排空间的标志。在藏密曼荼罗图式中这种外围的正方形结构代表城墙,是最有力和稳定的边缘,保护内部道场不受干扰。
  3.4 图式内多种空间方位的分割
  (1)对角线分割:藏密曼荼罗图式中的金刚杵图案多以对角线相交的十字形或X形出现。在佛教密宗中,金刚杵象征着无坚不摧的智慧,可以断除各种烦恼、摧毁恶魔。
  (2)九宫八方十字轴对称:在藏密曼荼罗图式中也常见以井字形分割的结构,它是将方形或圆形用水平线和垂直线平分成九个独立的空间,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九宫格,像泰姬陵和万神庙的平面图都是九宫格结构。五方佛的曼荼罗在中心会出现十字对称的九宫格形式,中间一格放主尊,周边八格意为八方,放置八大菩萨八大供养等。这种构图使画面空间中各部分的视觉重量感相对平衡。
  结语
  藏密曼荼罗的图式艺术将佛教中蕴含的哲学、美学、建筑学、图形学等学科全部汇集在这方方圆圆画面中,以独特的空间观创造出了最具观察性和欣赏性的图形艺术。藏密曼荼罗的空间观与中国古代空间观的吻合点即平面上的中心与四方位的空间秩序,以及强烈的等级秩序观。这种空间意识影响了藏密曼荼罗的构图形态与艺术表现。

音标教学法在普通话学习的作用的论文摘要云南籍大学生在学习普通话时,受民族语和地方方言的影响较严重,声母韵母声调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错误。笔者在4年的普通话教学中摸索出一套针对云南大学生普通话问题的纠音方法,即用英语音任务型教学法在ESP教学的作用论文摘要因为现在利用ESP进行教学的方法越来越多,所以这类教学方法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该文通过对医药类院校任务型教学的相关理论进行解析,并进行课堂举例,进而论述ESP教学中的任务型教运动美学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论文当奥运会成为全球亿万观众的盛会时,当体育运动以其特殊的魅力席卷五大洲时,当优秀运动员以经典完美的动作演绎人类对自身的超越时,有感于运动给社会创造的极大精神财富和享受,有感于更快更高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论文摘要人文精神的缺乏是一个全世界各个国家共有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中学语文教育这个角度来谈谈怎么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有不少人认为中学语文教育最大的缺陷就是脱离时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运用论文为了适应国际化要求,我国的景观设计融入了其他国家的文化,使得园林景观设计与国际上的设计并不能体现出其独有的特点。我国有些现代景观设计师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逐步将纯粹的中国传统文化元关于团队管理中三类激励理论的运用的论文一内容型激励理论在高职院校团队管理中的运用内容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发人类行为动机的角度来研究激励问题的。人的需求内容是激励的出发点,也是影响激励效果的根本因素。在采取内容型激励时需要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在分层教学法的应用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和普及,在教育领域也比较重视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学科成为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但是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关于科技法的论文摘要法语是国际第二大言语,科技法语是现代科学技能的载体之一。跟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渐扩大,科技法语文献和材料的翻译也日趋遍及,本文较系统论说了科技法语的特色。关键字科技法语特色导言科室内空间设计中屏风的应用论文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艺术上的审美提升,使得传统的艺术作品与文化元素不断被提及,同时也受到更多人士的关注。屏风也正因为其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艺术特征和所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而更加在现谈谈论文前言一般多少字论文前言一般多少字论文前言一般多少字众所周知,论文是一类很严谨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轻松无忧表示,论文包括学年论文毕班级管理琐谈论文班主任的中心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工作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第一德育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方向,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毫无疑问,教师应该是人类文明延续不灭的一个象征,但人们更爱把教师比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改革不知何时,教育和教师成为整个社会瞩目的焦点,让我这个干了十几年教师的人感到莫大的欣慰。对教育的关注是我们这个社会进步的表现,无论是批评还是赞扬,都让我时时反省,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尽语文教学要避免重理轻文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形容为一根粉笔教到底,一堂课灌到底,缺乏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教学内容程式化,从字词句语法修辞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到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生硬刻板。学生学语把作文自主权还给考生2004年,我省20多年来首次自主命题的高考语文试卷,总体上,既达到了平稳过渡的目标,又体现了自己的特色尤其是作文题,成了全卷的一大亮点,在今年全国14份高考语文试卷中个性鲜明独树关于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三点思考一提前作文的可能性低段作文提前起步,是当前很多小学改革作文教学的重要举措。低段小朋友能写作文吗?或者说,提前作文的理论和现实的可能性如何?回答上述问题,先要从口语和书面语的异同谈起数学素质与数学素质教育一数学素质的涵义与特征素质是指人的自身所存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及其结构,是决定其主体活动功能状况及质量的基本因素。数学作为一种客观抽象出来的自然科学,属于社会素质的范畴。人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从2002年起,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语句不再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改用直接用文字翻译的表述形式。怎样正确地翻译文言文?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清清之水为物所蓄济济之文为仕所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行)前言部分对语文课程作出了定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不可偏废。可是解放后的几十年里,语文教育左右摇摆不定,恰恰忽视了浅谈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地理教学中知识观的转变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依据。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其中急需转变的观念之一,是知识观的转变一方面,必须从课本知谈中学生物的教与学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主渠道还要靠学生自己去开掘从学海里自由汲取,从实践中获得。这样,教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着眼能力,培养四快语文学科素质教育探索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我国民族素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需要,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语文是百科之母,更应走在由试应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前列。语文的能力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从高考改革动向看中学地理教学的改革上海从1995年开始恢复地理高考已有4年,选考地理的考生人数逐年增加,这对地理教学的稳定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对全国的高考改革产生了很大影响,有些省份也准备效仿。广东省3x方案的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