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西藏农民半个世纪生活的定量分析

  " 【 正 文】
  1951年5月签订"十七条协议",西藏宣告和平解放。同年10 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但此后八年间西藏的封建农奴制社会性质并未因此而改变。1959年3月西藏的封建农奴主终于挑起叛乱,自掘坟墓,随着平叛斗争的胜利,民主改革运动如火如荼地在西藏城乡开展起来,西藏延续数百年的封建农奴制寿终正寝,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人民政权的最终确立。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使西藏的发展也走了一些弯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西藏的形势也和全国的其他地区一样,呈现出改革开放、万象更新的景象,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西藏从封建农奴制社会飞跃到社会主义社会,方方面面发生了质的变化,但这种变化究竟有多大,又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一直缺乏详细准确的描绘。有感于此,笔者先后于1995年和1997年,两次到后藏江孜的班觉伦布村进行社会调查。特别是在1995年,课题组挨家挨户进行问卷调查,回到北京后用计算机作了较为精确的统计分析。通过这些数据的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西藏农村与祖国同步前进的脚步声。    半个世纪过去了,帕拉庄园建筑作为西藏封建农奴制的缩影得以完整保留,但班觉伦布村的人民过上了越来越美好的生活。帕拉庄园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正式对外开放,与作为藏传佛教艺术代表的白居寺十万佛塔、作为旧政府遗址及抗英斗争纪念地的宗山齐名,成为江孜以至西藏的著名旅游景点。帕拉庄园和班觉伦布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是人们了解新旧西藏的生动典型。在这里,我们利用问卷调查结果,重点研究西藏农民在半个世纪中的生活变化轨迹,这些数据向人们客观真实地展示了西藏农村和农民生活,在民主改革以来所发生的巨大进步。    由于历史久远记忆不清,距今越远无效数据越多,但大致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情况,尤以现在部分较为准确。最值得重视的一点,是老百姓对自己生活的评估。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到某个数据,并不是每一户家庭都能回忆得起,我们是在剔除无效问卷后,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的。依据计算机的分析结果,我们首先对该村不同历史时期的年度主要生活消费品统计如下:
  班觉伦布村不同历史时期年度主要食物消费对照
  
  年代 改革开放以来 人民公社时期   项目 总量 户均 人均 总量 户均 人均   大米(公斤) 2978 70 11 106 1.6 0.3   牛肉(公斤) 395 9.18 1.5 0 0 0   羊肉(公斤) 490 11.4 1.85 0 0 0   整羊(头) 212 4.930 0.7969 8 0.195 0.0354   整牛(头) 29 0.674 0.1090 0 0 0   酥油(公斤) 2427 56.44 9.16 190 4.63 0.83   年代 民主改革以后 民主改革以前   项目 总量 户均 人均 总量 户均 人均   大米(公斤) 0 0 0 0 0 0   菜油(公斤) 31.5 0.85 0.17 0 0 0   鸡蛋(只) 0 0 0 0 0 0   牛肉(公斤) 0 0 0 0 0 0   羊肉(公斤) 0 0 0 0 0 0   整牛(头) 0 0 0 0 0 0   酥油(公斤) 250 6.76 1.37 108.9 3.3 0.63   从上表可以清楚地看出,班觉伦布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居民的消费水平有着巨大的差距。在民主改革以前,人们的消费水平是量少质差,种类也不丰富,主食以糌粑为主,辅之少量的面粉,平均粮食拥有水平难以维持最基本的温饱;作为主要副食的酥油和茶叶也少得可怜,人均年消费仅半块砖茶和0.63公斤酥油;肉食以羊肉为主,户均年消费不足半头羊。班觉伦布村的低消费水平,与民主改革以前当地居民中朗生家庭占多数有关,朗生连家庭经济生活都不完整,更谈不上有像样的消费能力。   民主改革以后的社会变革,使朗生成为自耕农,生活整体水平大大提高,粮食消费水平增长了一倍,人均茶叶消费达2.58块、酥油1.37公斤,户均年羊肉消费也提高到半头多。人民公社时期,农民家庭生活水平在整体上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户均有粮水平超过前两个时期,但人均有粮略有下降,主食中开始出现大米消费;茶叶、青油的消费水平都有小幅度增长,但酥油消费有所下降,这和当时农副产品归集体所有,农民家庭自养的奶牛缺少必要的饲草有关;年肉食消费水平下降幅度也较大,当时羊归集体所有,主要用于剪毛,集体很少分配肉食。   改革开放以后,班觉伦布村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农民生活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台阶。1978年以后粮食自给有余,到80年代初总产翻了一倍,农民开始购置家庭耐用消费品,"两个长期不变"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生活发生质的飞跃,盖新房成为消费热潮;此后,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等高档耐用消费品也开始进入农民家庭;进入90年代以后,拔掉平房修楼房,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等高档电器进入家庭。从食物消费上看,改革开放以后人均粮食消费糌粑达   1995年以来,扩大楼房和豪华装修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当年全村已有23家住上了楼房。这些藏式新房,石砌墙基,土石筑墙,木头作柱架梁,再铺橼木覆盖泥土,构造结实且冬暖夏凉。上层住人,下层做仓库、关牲畜,既美观又实用;住平房的人家则在外院另建牛圈马棚。卧室向阳面均建有落地玻璃窗户,采光极佳。部分富裕家庭房屋装修华丽,彩柱雕梁地板,墙壁刷以涂料或绘上图画,庭院整洁,花木茂盛。   班觉伦布村住房和牲畜棚圈变化表      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 人民公社时期 民主改革以后 民主改革以前   住房面积(柱) 398 138 90 57   牲畜棚圈(柱) 81 19 7 7   经济的发展,首先表现在生产力的进步上,且不说科学技术的提高和普及,农民生产中必备的生产工具的变化,就充分体现了这点,纵向比较班觉伦布村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工具,就可以看出其变化的轨迹。   班觉伦布村生产工具比较表      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 人民公社时期 民主改革以后 民主改革以前   耙 38 0 6 5   锄 94 38 13 3   耙子 75 15 14 6   镰刀 181 76 38 16   斧头 36 4 3 2   皮毛绳 46 8 10 6   挤奶桶 39 17 10 5   纺车 39 5 5 5   织机 32 5 1 2   梳毛板 88 25 16 16   木工工具 7 1 0 0   裁缝工具 9 1 1 1      在民主改革以前,班觉伦布村只有六户从事农业的差巴,因而劳动工具总量不多,但就是从事农耕的差巴户中,除大差巴家拥有较完备的农业生产工具外,普通差巴的农具也不齐全,甚至连铁锹、镐、犁等常用农具也不多。民主改革以后,昔日的朗生也转入农业生产,缺少农具一直是这类家庭的主要困难之一,这个时期农具总量增加,但增幅不大。人民公社时期小型农具继续增加,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班觉伦布村的所有农户才真正拥有完整成套的农业工具。   民主改革以后,新式农业工具开始进入西藏农村,如60年代政府着力推广的步犁。人民公社以后化肥和其他先进农业工具更多介入当地的农业生产,公社后期和改革开放以后,畜力播种机、人力胶轮车、电动机、柴油机、榨油机、磨面机、粉碎机、拖拉机、喷雾器、选种机等现代农业生产工具大规模进入西藏农村,用班觉伦布村农民的话说,那就是"现在干活轻松多了"。大型农业机具有农户自有自用的,一般几户共有合用,有的由政府管理使用,如选种机全乡只有两台,是由政府无偿扶持的。班觉伦布村因为是"朗生"村,在农业机械及其他方面,受政府扶持的机会更多一些。   民主改革以前虽然大多数朗生从事手工工作,但基本没有属于自己的工具,也不从事家庭工副业,只有个别差巴家庭拥有手工工具。直到公社时期这种状态没有什么变化,因为人民公社体制下,也不鼓励人们从事工副业。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有充分的精力从事工副业,而且随着商品经济的渗入,工副业正从家庭自给自足经济的必要补充,悄悄向新的市场经济的商品变化,传统的卡垫、氆氇产品,正在变化为出售的商品。立竿见影能挣回现钱的木工、石匠、裁缝手艺,更是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推崇,年轻人学手艺外出打工在增多,相应各种工副业工具自然随之增加。   我们在前面已经反复谈到,西藏农村的经济结构是农牧结合,农业是西藏农民生存的基础,而牧业则是西藏农民生存的保障,牛、羊为主的牲畜的毛皮肉奶以至粪便都对高原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农民生活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和畜牧业的发展水平直接相关。从班觉伦布村不同历史时期的牲畜数量和构成的变化,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畜牧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过程。   班觉伦布村不同时期牲畜对照表      项目 黄牛 奶牛 绵羊 山羊 马 骡 驴 鸡   在畜力使用上,班觉伦布村普遍从以毛驴为主,转变为以马、骡等大畜为主,以至毛驴几近消失,全村有畜力车51辆,许多家庭拥有大小各一辆马车,大型和远途运输早已由汽车和拖拉机承担,村内就有一台   55马力的大拖拉机。在民主改革以前只有差巴户养鸡,养鸡的目的是为了借债时方便,当时要从领主处借粮,有个习惯性规定,必须给管仓库的"卓聂"送鸡蛋。现在的班觉伦布村村民,养鸡是为了自己吃蛋,鸡蛋主要用来做鸡蛋面条。   物质生活的进步,也反映在人们的穿着打扮上。如前所述,在1959年民主改革以前,村民们所穿的衣服几乎都是自己织造的,色调单一且大都破旧不堪。据老人们介绍,过去朗生们穿的衣服几乎都是"马米古则"(意为只能见到无数层补丁的衣服)。作为一年服装的"洛贵"(即制作服装的衣料),庄园领主每年发给他们一卷叫"格基玛"的最次等的氆氇。这种氆氇按现在的标准看,根本不能做衣服,只能做藏靴的衬里。 在穿着上,人们现在已逐渐打破了以传统藏装为主的穿衣模式,购买外来新式成衣和自制布衣早已成为时尚。由于藏装长袖、宽腰、大襟、肥大,穿起来不太便于劳动,故除老人和中年妇女外,小孩和中青年平时大多爱穿简便的新式服装,新式服装的数量也已超过藏装(在成本上比藏装便宜得多),但在年节或参加庆礼时,人们一定会穿高档的藏装。可见,西藏农村服装正在走向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平日以简便、新颖的新式服装为主,节日以档次较高的民族服装为主,大多数家庭的大多数人都有几套适合在不同季节的节日盛装。   班觉伦布村的女性无论大小,只要穿藏装,一般腰前要围一块"帮典"(藏式围裙),这点与拉萨地区结婚以后妇女才围"帮典"的习俗有点差异。"帮典"的织法与氆氇相同,但经线是白的,纬线根据需要选用各色毛线,编织精密,美观大方,色彩鲜艳。其档次分谢玛、谢沃、布如三种。民主改革以前只有帕拉那样的贵族家庭才拥有的"谢玛"、"谢沃"等高档的氆氇和帮典,如今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仅以帽子为例,班觉伦布村大多数家庭已经拥有了以前个别大差巴户才能有的"嘉丝"和"娘夏"(即男女金丝帽),全村共计有96顶,最多的一家有6顶。这种帽子是用金丝缎、金丝带和银丝缎做装饰, " 用氆氇和高级皮毛作材料,手工做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般在冬季过节或典礼上戴用。以前一般的老百姓不敢问津的、只有贵族和大差巴户才穿得起的缎面羔羊皮袍,每件价值在上千元以上,如今早已进入普通农户家庭,全村高档藏装已达208件,价值二千元一件的獐皮面羊裘也有20件。 我们对照各个时期的数据,就十分鲜明地表明了这种巨变。   班觉伦布村不同时期衣被对比表      项目 氆氇 藏装 汉装   时期 上等 中等 下等 一般 高档 一般 高档   改革开放以来 9 60 36 486 208 532 44   人民公社时期 0 0 10 80 0 46 0   民主改革以后 0 0 10 35 4 0 0   民主改革以前 2 0 10 17 4 0 0   项目 床上用品 鞋裙   时期 床架 卡垫 藏被 汉被 藏靴 帮典      在民主改革以前,班觉伦布村的老百姓完全穿传统服装,朗生的服装靠领主一年发给的一卷下等氆氇。当时两家大差巴户能织2 卷上等氆氇,其他差巴一年能织10卷下等氆氇, 相应的只有上等差巴户拥有共4件高档藏装,全村只有17件像样的藏装;卧具上只有少部分人能睡上木架床和铺上卡垫,大多数农奴家庭睡的是土坯垒的"床",铺的是牛羊皮,盖的全是藏被;鞋以传统的自制藏靴为主,每位成年人平均还不到一双;妇女用的帮典,也只有大差巴户家的人才能拥有。民主改革以后和公社时期,班觉伦布村的服装和床上用品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公社时期外来服装开始进入。 班觉伦布村生活用具对比表      项目 藏柜 藏桌 条桌 暖瓶 打茶桶 铜水缸   民主改革以前 4 10 0 0 8 6   项目 铁制品 银制品 铝制品 土陶器 塑料品   人民公社时期 10 0 65 348 32   民主改革以后 0 0 4 315 0   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村民普遍使用高压锅,全村共计   更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档耐用消费品也快速进入了班觉伦布村农民家庭。问卷统计表明,截至1995年全村共有24台收录机、16台收音机、15台缝纫机、55辆自行车、49只各类手表、7个大座钟, 还有9台彩色电视机和4台黑白电视机。如今西藏农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坐在家里就能了解全国以至世界的情况。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屋脊"的西藏的象征,我们从生活在那块地球最高处的200多万人口中,选择了班觉伦布村人作为代表, 用定量研究数据准确叙述了西藏农民不平凡的50年的经历。从这个藏南的小村庄,我们可以看到西藏无数个乡村在半个世纪里所走过的共同道路,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这滴水珠就足以让人感受到西藏农村的经济长河,正如涓涓细流在越来越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下,不断壮大滚滚向前,欢腾着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这是人类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事迹,一个数百年生活在极其野蛮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下的人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站立了起来,用自己的双手,打碎了束缚民族发展的枷锁,创造了自己全新的生活。青藏高原依旧默默地屹立在世界最高处,天还是那块天,地还是那片地,所不同的,是社会制度变了、人们的生存质量和生活风貌变了。这变化的根本原因,不能不归结于社会制度的变革。在伟大的民主改革运动胜利四十周年之际,我们更要为西藏人民的新生而欢呼!
猪生长增重缓慢原因及解决办法摘要影响猪生长及增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环境因素管理因素饲料因素疾病因素等,如果养殖环境不适宜卫生条件较差日常的管理不科学饲料的营养不够全面饲料的质量差猪患多种疾病等,都会导致猪德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德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中学化学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具备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品中学化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该文结合笔者的高中化学课堂实践,就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作一探讨。包括研究的设计美育渗透的原则研究美育渗透的策略研究实验结果及其分析。1美育的內涵美育是指以艺术美自然美和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一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一)财政政策扶持重点不突出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界定不统一,大都较宽泛,包括了北京上探究禹的传说与夏兴于中原的再认识禹是历史上夏王朝的奠基者,他和有些传说人物不同的是,一般认为其是一个真实的个体而非族邦首领的符号象征。夏是中原地区较早进入文明时代的王朝,从禹之后的夏人有着完整的世系,中间不存在缺全方位大学体育教育的实践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逐步进入攻坚期,党和政府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和要求越来越明确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1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是促进学校体育回归育人本源促进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全方位多渠道教育实习形式初探引言近年来,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呈扩招之势,很多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人数逐年递增。由于各高校教学资源与实习机会的有限,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将会直接导致学生实习困难问题。在这样的汉语状补易位再认识补语作为汉语学界重要的语法范畴之一,来源于英语complement,最初由黎锦熙先生在1924年问世的新著国语文法中提出,但随着赵元任MandarinPriner(1948)的出版当代军事广播改革的历史方位与路径想象历史经验是军事广播创新发展的依据和值得传承的宝贵财富。我国军事广播与人民广播事业同步,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算起,已走过77年光荣历程。战争年代的广播军事宣传是为夺取战争胜利服务的,除高度重视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高度重视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是高度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再认识摘要文章概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及其特性,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基本内核内在规律思想约定思想动力和调节杠杆说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增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政治统一的象征,是提高国民素质
分析利用进程间通信实现程序自我保护分析利用进程间通信实现程序自我保护分析利用进程间通信实现程序自我保护分析利用进程间通信实现程序自我保护论文摘要本文从实例的角度出发,以模拟病毒特征为主线,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利用多进程煤炭运输中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作用煤炭运输中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作用煤炭运输中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作用煤炭运输中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作用精品源自中考备战煤炭运输中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利用计算机进行串行通信来实现对工业集散进行控制论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多方应用论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多方应用论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多方应用论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多方应用来源论文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教育教学应用论文摘要随着知识与技术的不断创新,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谈智能交通系统的分析与实现谈智能交通系统的分析与实现谈智能交通系统的分析与实现谈智能交通系统的分析与实现文章来源于教育网我们所开发的基于GIS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硬件平台可为小型机或服务器,服务器操作系统可为老子思想智慧与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错误的积极利用摘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出现错误是学科教学过程中常见的现象,教师采取的不同应对方式会使教和学双边活动都产生不同的走向和效果。老子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的精髓,对于教师能够更加积极地高中英语写作错误分析及成功对策学生也普遍反映英文书面表达难,到底难在哪里?为此笔者采用往届高考书面表达原题对所代届两个高中班学生进行测试调查,评分标准时间限制和高考类同。随后对答卷错误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发现学清华校园建筑震害预测程序及在土木工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引言建筑结构抗震分析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它涵盖地震工程抗震工程结构动力学等多种专业知识,内容丰富,综合性强另一方面,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知识通常是在几门独立的高职教育中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研究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核心课程,程序设计能力是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通过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为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打造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使学生通过该课程能科浅论电信产业模块化经营分析浅论电信产业模块化经营分析浅论电信产业模块化经营分析浅论电信产业模块化经营分析更多精品文章来源自3edu教育网首先考察了电信产业模块化经营的可行性,以为电信产业已具备模块化经营属性对于设备驱动程序通知应用程序的几种方法对于设备驱动程序通知应用程序的几种方法对于设备驱动程序通知应用程序的几种方法对于设备驱动程序通知应用程序的几种方法精品源自历史科在目前流行的Windows操作系统中,设备驱动程序是初中英语开设活动课的实验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的使用,打破了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旨在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的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要想实现这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