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突围冲出纪录片创作的误区(1)

  中国纪录片第一次高喊"打倒解说加画面,走出纪录片创作误区"的年代,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纪录片创作者们觉得,"以词为主,音乐打底"的制片方式,再也不能真实地反映我们这个时代,再也不能真实地表现人们的现实生活了。于是"以画面语言为主体,代之以同期声"的一大批纪录片问世了:《望长城》、《中华之门》、《***本关键字已替换***》等。十年过去了,中国纪录片的创作之路是不是一码平川,可以大步走下去了呢?纪录片创作者在思考,电视人在思考,整个电视界都在思考:
  选材上:好人好事不等于故事
  纪录片要讲故事,这句话已经说了多年了。可是什么是纪录片中的故事,还是有些创作人员不甚了解。比如近期看到的《生命因爱而美丽》、《好大一个家》、《生命的印记》等节目,叙述的是社会上的一些爱心人,收养残疾儿童或关爱老人的故事。这些片子主题的选择和立意是毫无疑问的,可是片中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只是普通的好人好事:献爱心的人如何发现了一个残疾孩子,如何领回家,如何喂饭,又如何在缺衣少米的情况下,救助了这个孩子,并使他上了学校……。严格地讲,这种纪录还只是叙述了这件好人好事的来龙去脉,而观众想看的,则是来龙去脉中的更俱情节的故事。
  那么什么是故事呢?以笔者拍摄过的一个好人好事为例:售货员李丽平刚生孩子不久,有一天早上出门,在楼道里检到了一个用布包裹的男婴,和一个写有"大好人,请代为收养,事后一定重谢!"的字条。李丽平将孩子抱回家收养。可是夫妻俩的工资养不起两个孩子,于是夫妻二人决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婆婆家代养。婆婆不理解,总认为儿媳检到的孩子是"野种",为此婆媳间经常为此事发生矛盾和口角。两年后,一个自称是孩子爸爸的人来到李丽平家,要求抱回自己的孩子,于是双方上诉到法院,又一场风波出现了……笔者认为,如果纪录片纪录的是上面的情节,那无疑是一个具有戏剧化冲突的故事,可是如果只是纪录了检孩子、养孩子这样的没有任何矛盾冲突的好人好事,那就不足以称为故事(但可以作一部非常好的新闻性专题节目)。现在的纪录片已经由平叙化发展到故事化,再到"戏剧化"了,如果我们在把日常经常可以见到的好人好事作为故事纪录,恐怕收视点和可视性都会大大降低。
  象这次由多名法国专家评出的中国纪录片大奖,《房东薛先生》、《俺爹俺娘》等,都极具戏剧性。不仅有好看的故事,而且矛盾冲突尖锐。特别是《阮奶奶征婚》,当82岁的阮奶奶征婚遭到儿女们的极力反对、又没有人给她介绍对象的情况下,阮奶奶大胆地来到报社,花钱刊登了一则征婚广告……最后,阮奶奶左挑右选,在全国各地应征的老人中,选定了一位75岁的"英俊"老伴。
  拍摄上:纪录了过程不等于拍到了故事
  有人认为,纪录片就是原生态的纪录。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有事必录,结果剪辑出来的片子,如同一本豆腐账。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理论上有一个误区没有解决:那就是"原生态的纪录过程"和"原生态的纪录故事"不是一回事。所以中国和法国的评委们在观看评选节目的时候,一致感到,大凡作者只纪录事件的过程或流程的片子,不但没有可视性,而且反映问题也往往浅显。反之,注意纪录故事情节的节目,不但剪辑起来省事,而且明显"打眼儿"。因为观众的最大需要:就是节目要好看。
  人文类长纪录片《伴》,纪录的是湖南某山区,一位76岁的刘老太太,饲养了世界第一大猪(2600斤)的故事。湖北台的创作人员,不仅是把镜头对准刘老太太一天2次为大猪检食的过程,更关注饲养大猪中的一些波澜起伏的故事。特别是该片围绕这头7年的大猪卖还是不卖的焦点,反反复复展现矛盾,直至刘老太太突然病倒,大猪的生死也随之陷入困境……。这部52分钟的纪录片,故事一环扣一环,矛盾一个接一个,节目看完了,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可是有些没能入围的节目,也确实在这方面犯了大忌。这些纪录片往往是从早上起床干什么,上午遇到了什么,中午下午干了什么,一直忙到晚上才休息。《袁奶奶学车》本来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内容是65岁的袁奶奶准备买一辆小汽车,于是她到驾校报了名,开始了漫漫的学车路……可是编摄人员在拍摄和制作这个节目的时候,摄像机主要纪录的是开车的原理和开车的方法,而且细到怎么握方向盘,怎么挂档。片子看到第六分钟了,还是这方面的内容。尽管这个节目也被冠以纪录片,但看后给人的感觉是教学片。象《韦伯一家的春节》、《新藏线上》、《老朋友》等,都因为这样的问题而落选。
  纪录片要用画面语言讲故事,但摄像机纪录的过程并不等于都是故事,所以如果我们把这些纪录的过程编成纪录片,既浪费了时间,又影响了节目的节奏,观众是不会为看一件事情的过程,而不换频道的。在这里尤其要提醒一些涉足纪录片时间较短的编导:不要以为用摄像机纪录了人物或事件的过程,在把这些过程稍加选择,编在一起就是纪录片了。纪录片要看到故事,看到故事首先要拍到故事,所以我们在拍摄的时候,一定要在纪录人或事件过程的时候,注意纪录他们中间发生的矛盾和故事,千万不要把过程和流程当作故事。
  创作上:话筒采访的故事不等于画面语言的故事
  一段时间以来,电视界曾对解说词重要还是同期采访重要,产生过一些争议。几年后,人们发现纪录片的真实性和"现在进行时"的拍摄方法,决定了同期采访更重要。于是乎,同期采访开始大量地走进纪录片,并一发而不可收拾,好像没有很多人出画面讲一讲就不叫纪录片了。于是纪录片成了真正的"讲"故事。
  在这次评选的节目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节目都注重了用画面语言叙述故事。可是仍有一些"人头接人头"的片子。有的甚至20分钟的片子,出现了26个人在讲故事,结果电视纪录片成了真正的广播纪录片了。有一个表现去年战胜非典的纪录片,整个片子几乎是解说词加同期采访,而且"头接头"(一个人接着一个人讲),所有采访人说出来的故事,又都没有相应的画面,更不要说用画面语言去表达了情感,表现故事了。这样的纪录片如果用"话筒采访出来的故事"定位,一点都不为过。这样的节目不要说让高级专家评委去评,就连老百姓看了也会厌烦的(这样的选题更适合作新闻专题)。
  在这次评选中,有一个叫《幼儿园》的纪录片,可以说通篇没有解说词,采访也极少,观众通过细腻的画面语言,看懂了发生在幼儿园的故事。还有一部北京广播学院学生的作品《纸殇》,纪录的是福建大山里的一个造纸作坊的兴衰过程。由于作者是一些学生,所以他们从入学一直拍到毕业(4年),每年都用摄像机去纪录发生在那里的故事。这个节目的最大特点就是用画面语言叙述故事。我们曾试着把这部纪录片不加翻译的送给外国人看,结果他们完全看懂了这个故事。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我们强调画面语言的作用,并不是不要当事人出来讲话。当事人出来讲话,有时会在片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决不能所有的故事都由人去讲,把纪录片编成各种人头的集粹和展示。我个人认为,凡是能用画面说明的,尽量用画面语言去表现。而一部纪录片,如果没有画面故事和画面细节,即使说的故事再精彩,细节描绘的再细腻,观众也没有看到。而出现在画面中的哪怕是一个很微小的细节,也会给人以震撼的力量,给人以真实可信的感觉。
  在纪录片革命的今天,我们已经从"以词为主、音乐打底"的那种制片方式中前进了一大步,进入到用同期声来表现现实了。但我们决不能停留在这个中间地段,更不能认为使用了同期声(讲话),就是纪实了,就是纪录片了。实际上,纪录片是以视觉艺术为本体的一种电视节目样式。既然叫"电视片",那么就必须认清"画面语言"是纪录片的灵魂,它的故事,它的情节,都应该尽量用画面语言去表现。那种大量使用话筒采访故事的创作方法,有违于纪录片创作的根。
  手法上:画面晃动不等于纪实
  在这次报送的评选节目中,与三年前相比,最大的进步就是镜头比以前更稳了,"用架子拍,"可以说被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制作者所认同。《小小读书郎》、《空山》、《潮汕民居》、《狮子山、玉门关》、《荣氏兄弟》等都是画面工整的极品。
  尤其需要提级的是《井底村三姐妹》,山西电视台的编导胡志远,连续4年抗着三角架,来到大山深处的井底村。可以这样说,这部纪录片几乎所有的画面都是用架子拍的,而且在用光上也十分讲究。还有《龙船日记》,尽管这部纪录片表现的是龙舟赛这样动感很强的内容,但创作者仍把工整的画面和流畅的蒙太奇剪辑,呈现在观众面前。
  相反也有一些作品,选材好,故事也好,但就是镜头不稳。这里有个操机水平问题,也有对什么叫纪实的理解问题。笔者曾问过一个参评的编导,好端端的一个保护侯鸟的节目,为什么镜头老是晃呢?回答说,"为了增强节目追踪拍摄的纪实性。"
  可以说,这是一个创作手法上的误区。我们都知道,电视节目是拍给观众看的,观众在看这个节目的时候,要是觉得画面总是在来回抖动,看着不舒服,是肯定要换台的。做电视节目有一个最浅显的道理,就是让观众看清楚、看明白、看下去……,可是如果为了纪实而晃动镜头,只能影响节目自身的质量,同时也会影响收视效果。
  镜头晃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摄制人员"懒"。该用架子的时候不用架子,使该稳的镜头不稳。这次四川阿坝州电视台送的一个纪录片《桃坪古堡》,选材是上好的,内容也新鲜,可就是拍摄时很少使用架子。本来这种人文类介绍古堡的节目,应该是很好看的:大山、古堡、民俗……,很有发挥画面语言的余地,可是由于摄制者很少使用架子,使节目的工整性受得了极大的影响,尽管这部纪录片入了围,但评委们都为该片没有进入大奖而觉得惋惜。象《咱当兵的人》、《一个都不能少》、《山头秀才》等节目,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尽管谈了不少纪录片创作上的误区,但我仍认为今年"中国纪录片大奖"的作品质量,远高于以往任何一届。《非凡21小时》、《布达拉宫》、《复活的军团》、《回家的路有多长》、《远望神州》、《陈小梅进城》等,不但达到了相当的水准,而且完全可以与国际上的一些相同题材的作品相比。特别是一些小台,进步的幅度尤其大。象义乌电视台拍摄的《在和平的日子里》、金华电视台的《10小时生命大营救》、宜宾电视台《抢救白鲟行动》、湛江市委组织部的《本色》等。现在,我们需要大量的电视产品供人民群众愉悦欣赏;我们同时也需要大量的的电视作品打入国际市场;我们更需要大量的电视精品问世,已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新形势下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思考在医院管理中,医院经济管理的地位与作用非常重要,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院能否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取得生存与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医院只有不断加强经济管理,进一探究大数据时代医院统计如何为医院管理服务摘要文章介绍了大数据环境下医院统计和医院管控之间的关系和发展,介绍当前部分医院在统计工作上产生的问题统计工作在医院管控中的重要作用和医院统计管控模型的创建。在现阶段大数据环境下,医公立医院改革后薪酬管理体系的优化研究2009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正式开启,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薪酬制度,有效动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如何建设科学的公立医院薪酬体系保洁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分析及对策医院感染是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控制医院感染不仅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问题,也成为保洁人员管理领域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物业管理现已引入到大多数医院,保洁员和病人接触的机会较多,工作中存浅析替加环素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baumannii,Ab)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普遍存在于人体皮肤表面和自然环境中。呼吸科重症监护室(RICU)主要收住重症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而浅谈吴茱萸中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进展吴茱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rutaecarp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探究医院感染是发生在住院治疗期间的最重要的感染类型,属于一种总称,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包括患者在住院中住院时出院后受到的感染,排除入院前感染。对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应用价浅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术语标准化程度的统计与分析近年来因药品引发的药害事件频频出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为保证用药安全,医药部门进行了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研究。为了便于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进行研究和加强沟通,制定一系列信息有关对基层医院药品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强化基层医院药品规范管理,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以及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成效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基层医疗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药品管理重视程度不足工作效率低下以及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应关于妇产科围术期抗生素的应用现状分析妇产科手术包括无痛人流手术会阴切开术子宫肌瘤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宫外孕手术剖宫产手术输卵管切除术等,而妇产科手术不是绝对无菌的手术,存在细菌感染风险,因此应用抗生素预防感分析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阿司匹林作为一种非甾体类的水杨酸类抗炎药物,镇痛抗炎解热的效果显著,在感冒牙痛头痛风湿关节痛的治疗中应用广泛。现代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有效控制血小板的聚集,预防心肺梗死心绞痛脑血
现代文学作品跨文化阅读障碍思考摘要文章在对外国学生的文章论文课堂讨论等各种相关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以及问卷访谈的基础上,研究总结了外国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跨文化阅读的主要障碍,包括语言上的局限语码特征文学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关联性摘要传统文化是指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是民族文化中哲学美学和艺术的结晶。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历史,也形成了独特的哲学美学体系。这些传统文化以诗歌戏剧小说和散文浅谈刘庆邦作品与沈从文之间的关联摘要刘庆邦著有长篇小说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等,其作品被翻译为多个国家的语言,深受读者的好评。刘庆邦非常注重人物心理的描写,为人物赋予了鲜活的色彩,这种心理描写模式与沈从文是由异当代文学作品翻译技巧研究摘要翻译是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交流思想进行交往的一种手段,是一种语言活动。理想的翻译应该是一门艺术,译者必须先掌握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然后运用一定的翻译技巧,用另一种语言当代文学发展与商品经济关联性分析摘要商品经济与文学发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文学的繁荣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同时文学发展也给商品经济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面对当前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学创作者浅谈秦汉政治转折与儒学的历史实践儒学从先秦子学之一而成为统一帝国的意识形态,是在汉代完成的。至今仍然焕发着历史的活力,这一方面取决于儒学的核心价值观,一方面是历史实践的逻辑选择。从史学的角度看,儒学是一个开放的系浅谈近世日本商人的生活哲学近世日本,幕藩体制在客观上促进了商人势力的成长,身份制度造就了商人对工商业的垄断,使社会地位最低的商人成为经济生活中最具势力的阶层。身居这种矛盾的社会之中,商人无力挑战社会体制,唯分析秦汉官僚政治与儒家思想关系分析秦汉官僚政治与儒家思想关系分析秦汉官僚政治与儒家思想关系分析秦汉官僚政治与儒家思想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封建官僚政治是统治时间最为久远的一种政治制度。王亚南先生曾指出由秦以后,直到民族音乐学下新乐府创新探究摘要20世纪初,随着欧美音乐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民族音乐便与它在不同程度上相互融合,跨界音乐的出现使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形式不同类别的音乐相互包容与渗透,最终成为了独立于传统音乐现代音乐互联网电子商务背景下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分层分类培养模式研究1互联网电子商务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困难1。1跨境电商实操平台的变化与局限跨境电商实操平台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掌握跨境电商各类技能都需要凭借平台的助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选择关于中国近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对于这个问题,除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论战中,曾一度涉及外,以后少有人再作专门的探讨。最近在编写中国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