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论先秦儒家的主体人格思想及其现实意蕴

  论先秦儒家的主体人格思想及其现实意蕴          论先秦儒家的主体人格思想及其现实意蕴	论先秦儒家的主体人格思想及其现实意蕴 精品源自地理科
  [论文关键词]仁 主体人格 君子人格 圣德 内圣外王
  [论文摘要]先秦儒家的主体人格思想贯穿了以"仁"为本的道德主体意识和实践意识,注重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社会。今天研究先秦儒学中的主体人格思想,弘扬主体性伦理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孔子提出了基于仁道的主体人格即君子人格思想,他认为这是我们常人通过主观努力可以达到的理想境界和人格标准。孔子还提出了高于君子人格的圣人思想,他认为这要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限制,是常人难以达到的,所以对其论述不多。他的弟子曾参继承并发挥了孔子的主体人格思想,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的圣德人格思想,把先秦儒家的主体人格标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孟子则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并以人性本善理论为支点,进一步提出"人皆可以为尧舜",使圣人成为人人可以企及的主体人格追求。先秦儒家提出的主体人格思想,其现实意蕴就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塑造,有利于人们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真正的道德自觉去实现自我的同时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孔子以仁学为基础的主体人格思想
  孔子生活在"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的春秋末年,作为先秦儒学的创始人,他一生游学列国,致力于"行仁义复周礼",把实现"仁"德、恢复周礼作为他一生所追求的理想目标。他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孔子超乎前代最主要的贡献,是把作为"礼"的内核"仁"确立为人生修养的理想境界和标准,并实践"仁"道而用之于他人、用之于社会,救世救人,以此建立道德挺立的主体人格。
  在孔子那里,"仁"作为修己完美的理想境界和标准,包括各种善德。孔子非常重视周礼,强调孝悌是人所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德。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孔子的弟子有若体会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时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论语》还记载:"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者,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这就是说,一个具备"仁"的人要有五种品德:保持恭敬和尊严,就不会遭到侮辱;待人宽厚,可以团结更多的人;言出令从,具有威信,这样别人才愿意为你任用;勤敏就会有功绩;善于给人们带来实惠,可以使人尽力地工作。"克己复礼"也是"仁"的一个基本内容,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就是说,要达到仁必须在视、听、言、动各方面均符合礼。总之,"仁"统摄了一切善德。"孔子以‘仁’为根本,‘仁’是诸德之帅,他认为自己所负的‘天命’就是教人为仁"。[1]
  孔子认为,一个人在自身修养上均符合"仁"的道德规范,还只是做到了"仁者安仁",能够独善其身。这远远不够,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到有体有用,体用一贯。他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取近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在他看来,所谓"仁之方"即修"仁"的方法,是"能取近譬",也就是"推己及人",把"仁道"从内推到外,从"修己"达到爱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自立立人。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仁者"。
  在仁学思想基础上,孔子进一步提出了他认为通过自身努力均可达到的主体人格,即君子人格标准。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在《论语》一书中,"君子"一词先后出现达一百多次。那么,要做到怎样才能符合君子的人格标准呢?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拒。"在他看来,君子之道有三个: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达到了"仁"的理想境界,他的内心会无比宽厚、包容,可以不纠缠于小的个人得失,故仁者不忧;一个有仁德修养并充满了人生智慧的人,知道什么才是自己心灵所真正需要的东西,在面对财富、情欲和名誉的引诱时,能够保持内心坦然、宁静而不迷惑,故知者不惑;君子以"天行健"激励自己,具有勇往直前的力量,无所畏惧。除次之外,孔子还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标准,他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就是说,作为君子还要知天命,不知天命,无法成为君子。那么孔子所说的"知天命",指的是什么呢?孔子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小人才会在人际纠纷中不断地蜚短流长,而君子则更看重在自己的内心建立一种对大道的信仰和追求,这个大道就是孔子所说的天命。孔子还说: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所谓"下学",即学人事,人事有否有泰,故不尤人;"上达"即达天命,天命有穷有通,故不怨天。可见,"知天命"关键在于一个"知"字,要能够了解什么是自己的天命。当自己能够客观认识命运中的穷与通,人世间的好与坏,知道这一切都很自然,那么你就能理性把握,平静应对。[1]孔子一生就是按照这一标准去切身实践并完成了这一标准的,他在总结自己的人生轨迹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孔子认为在"仁"之上还有一个"圣"德境界。所谓"圣"德,就是能够"博施于众而能济众"(《论语·雍也》)。要做到"博施"、"济众",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孔子认为这连尧、舜也是难以做到的。所以说,孔子把重点放在以"仁"为基础的君子人格标准。他认为这一理想的道德标准并非高不可攀,只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他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可以看出,孔子的主体人格思想始终贯穿了以仁为本的道德主体意识和实践意识,作为一个"仁"者,要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社会。孔子的这一思想,被他的弟子曾参进一步发展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之道,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
  二、《大学》自立立人达于至善的主体人格
  《大学》是"四书"的第一本书,在中国儒学史上有着比较特殊的地位。《大学》的作者曾参,生活在春秋末期、战国先期阶段,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是继承孔子儒学传统的中坚分子。在《大学》一书中,曾子继承并发挥了其师孔子的以仁学为基础的君子人格思想。
  《大学》开宗明义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曾子在该书中首先提出了"明德"、"亲民"、"至善"这三纲。他认为,学问的根本就在于要明白明德的修养,并把明德的修养看作是人的立身之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大学》)然后才能深入民间做好亲民的工作,在"明德"和"亲民"两方面都达到极其圆满的至善境界。"初由大道到明明德,是每个人自立自修的学问。……也可以说是‘内明’之学。再由明明德到亲民,才算做到真正修、齐、治、平的功德,便是自立而立人,自利而利他的‘外王(用)’之致用。"[2]不难看出,曾参继承了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以仁学思想为基础的主体人格思想。有所不同的是曾参把重点放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均达到圆满的"至善"境界,因此把自立立人的主体人格重点放在孔子所谓的"圣"德标准。《大学》中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表现出了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修身"之前的纲目是"内圣",之后则是"外王",这明确告诉了人们从何入手才能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向自我内心世界挖掘,而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向外部世界用力。修身是内心和外部世界的分界点,也是由内心通向外界、由外界转为内心的轴心和结合点。在此基础上,"内圣"是内心修养,"外王"是外在事功,二者有着密切联系:内心修养之实现离不开外在事功之展开,而外在事功的展开,也离不开内心修养的实践。
  《大学》一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人格和"内圣外王"思想被后代修德者奉为圭臬,也为那些为政的仁君作为宗旨所提倡和遵守。
  三、孟子的人人皆可为尧舜的主体人格思想
  孔子的主体人格思想把重点放在"我欲仁,斯仁至矣"的君子人格上,他认为在"仁"德之上的"圣"德境界,就现实性而言是常人难以达到的。《大学》虽然在孔子的仁德基础上提出了"内圣外王"的主体人格标准,但是对常人为什么能达到圣人境界尚缺乏理论支点。以此相比,孟子则以人性本善理论为支点,提出了人人皆可为尧舜的"内圣外王"的主体人格思想。
  孟子认为,人与禽兽的本质差异在于人有内在固有的道德品性。他说:"仁义礼智,非由我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告子上》)孟子认为,仁义礼智等善性良知是天赋于人而生来固有的,不是其他外力所强加的。人之所以丧失良心,是因为后天不善于保养的缘故。因此只需常常反躬自省,反省自己的本心,则能恢复自己的善良本性。他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尽心上》)在这里,孟子所说的我所具备的一切,不是指外在的事物,而是说道德的根据在于自己,元无少欠,一切具备。由此孟子提出要以诚敬的态度反省自己,这样就会达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上》)的天人合一的理想道德境界。在此基础上,孟子提出了人人皆可为尧舜的主体人格修养论。在他看来,"圣人,人伦之至也。"但"圣人""与我同类。"(《告子上》)"舜,人也;我,亦人也。""人皆可以为尧舜。"(同上)"我"就是与"圣人"的"大丈夫",和尧舜同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从而孟子把孔子的君子人格提升到以人性本善为支点的圣人境界,既坚持了理想人格的道德典范和教化作用,又强调了个体通过德性修养皆能实现圣人人格,将理想和现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将理想扎根于现实之上的现实主义的生动体现。
  总之,孔孟以及《大学》中的儒学思想强调了人对道德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体现了道德挺立的主体人格意识,即使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是,现代社会的人格修养首先要以仁义为标准,做到与人为善、自立立人,这样才能在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共存的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向前发展。其次是随着现代社会日趋开放和自由,在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面前,人们有了空前的自由选择权利。当社会的道德要求和个人的利欲要求发生矛盾的时候,倡导孔孟儒学的主体人格思想,可以促使人们不为外界的各种诱惑所左右,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社会主义的理想人格,以真正的道德自觉去实现自我以及社会的价值。
  [参考文献] [2]南怀瑾.论语别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精品源自地理科

京剧艺术论文京剧的艺术,糅合了我国民间戏曲文化的大成,无论多少久依旧有它绚烂多彩的一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一篇京剧艺术论文,欢迎参考阅读。京剧艺术论文摘要本文通过从京剧的表现手法音乐行当脸浅谈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及艺术美育论文人类的社会实践创造了艺术,艺术是人们一定的审美理想的实现。因此,艺术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人们的审美理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地鉴定艺术美,对提高人们的自觉意识和提高审美能跨越时空后的迷失艺术论文摘要荒岛余生通过对主人公在荒岛生活前后生活状态以及精神状态的描述,体现了其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该片对于人生意义个人存在以及美国社会的价值观等都进行了深刻地探讨和思考。关键词荒岛余生舞起来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若干思考小学音乐课堂要实现快乐课堂高效课堂,就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律动教学对于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为律动教学能带动小学生的愉悦情绪,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并能增略谈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培养音乐课程教学可以说是幼儿学前教育的一个基础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与欣赏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步骤。在音乐教学课程中,通过音乐这一学科的自身的特点和音乐本身的独特的感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略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明显不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教学方式单一,过于重视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长期下来,学生逐渐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于是开放式小学音乐理论教学与实践现在学生更注重追求自由与个性的发展,他们已经不再习惯拘泥于传统式的课堂教学,更不习惯教师说灌式的教育,提倡在音乐教学中提倡开放式的教学,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学习领让音乐教学真正乐起来在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感悟到音乐学习的魅力,在学习活动中更加积极投入,对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意义重大。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联系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增强教学工初中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探微音乐是一门有较强的情感特性的艺术类学科,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音乐文化素养。对于初中生来说,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培养情操的关键时期,在音乐教学中采浅谈鲍勃迪伦游吟诗人的吟唱方式2016年10月13日,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终于落下帷幕,将该奖项奖给了美国民谣音乐家鲍勃迪伦,并表彰其在伟大的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并唤醒了游吟诗人的传统。本文将分析简述中国音乐美学中的抽象观西方音乐哲学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社会的变革以及哲学新思路的开拓,然而,在中国自古参禅悟道及儒家中庸的思维模式下,音乐美学的走向大不相同。众多音乐美学的观点奠定了中国音乐功能论的事实。那
审计毕业论文参考审计是对资料作出证据搜集及分析,以评估企业财务状况,然后就资料及一般公认准则之间的相关程度作出结论及报告。下面我们来看看审计毕业论文参考,欢迎阅读借鉴。审计程序在审计实践中作用摘要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论文摘要乡镇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农推广任务落实到位,因此,农技推广任务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实现了三农服务,还把科学运用于平时的农业生活中。基于此,就如何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做关于推行专业辅导员制度的思考与建议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逐步引入,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软件学院针对大学生管理现状教学模式,本着学业和职业零距离对接的思想,推行了本科生专业辅导员制,即学院以教学感悟人生的议论文1500导语人生的路该自己去走,看到这个话题,一种矛盾的心里油然而生,生命是一场艰辛而充满酸甜苦辣咸的旅程,所处的环境和自己的心态,决定着生命是否能够完整。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感悟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论文摘要泾县是山区县,生态环境良好,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众多,茶叶蚕桑蔬菜是传统产业,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发展生态旅游业。该文通过对泾县农业观光园的调查,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诚信与道德信仰议论文清稗类钞敬信类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两黄金,没打借条。不多年,朋友去世了,他就把朋友的儿子叫到家,把一千两黄金还给他。但朋友的儿子很惊愕,坚决不受,笑设施农业发展及蔬菜病虫害防治论文摘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农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许多乡镇都建立起了设施农业发展基地。设施农业的发展,能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的集约化机械化现代化水平,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本文从设施农业分析证券管理的体制模式论文一我国目前的证券管理体制及其弊端我国目前的证券管理体制可以概括为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简称证券委)是国家对全国证券市场进行统一宏观管理的主管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是证电力市场改革下电力营销管理浅析论文一当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1。竞争意识较为欠缺当前的电力业务中,电力价格营销是核心业务,电力价格营销不但是生产经营的基础,也是市场营销的客观要求。电力市场改革之后,引入了高中生心理健康与教育管理论文高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学生在高中阶段经历的一切是非常复杂而沉重的,心理上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受到重视,高中教师应该首先调查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然后根据微视频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摘要伴随着时代更新换代,我们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因此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我们当前的计算机教学中,学生有着十足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出现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