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地域文化与历史圆明园凤麟洲形象的多重书写

  〔摘要〕文章主要通过清帝御制诗来探讨其对圆明园凤麟洲形象的书写。在清帝的笔下,圆明园的凤麟洲经过陆续叠加而塑造出多重形象。它既是避暑佳处、人间仙境和祥瑞之地,又 体现出重农思想。这不仅蕴含自然景观和个人观感,还承载着时代的斑斑印痕,负载着清帝的统治理念。
  〔关键词〕圆明园;凤麟洲;书写
  〔中图分类号〕G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7)05-0062-07
  凤麟洲位于圆明三园(即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之一绮春园的东湖之中,由东、西两座岛屿组成。此二岛占地约3800平方米,岛上的建筑面积约1150平方米。在乾隆年间,绮春园已经并入圆明园,而凤麟洲岛上的建筑则在嘉庆十二年(1807)改建而成。凤麟洲的东岛较小,置值房院。其主要建筑为西岛上的凤麟洲和绣漪轩。凤麟洲为七间两卷殿接前抱厦五间,外檐悬"凤麟洲"匾,内额为"祥征郊"。凤麟洲大殿东侧跨院为三间两卷殿。殿内前卷明间设床,殿前为花窗小院,南设月亮门。绣漪轩为凤麟洲前敞厅三间,外檐悬"绣漪轩"匾,此轩后边与大殿有回廊相连,前设游船码头。此外,绣漪轩尚有外檐匾"映碧"和内檐匾"寰海镜征",悬于何址不详。东、西二岛由曲桥相连。清仁宗、清宣宗和清文宗三帝均喜至此游赏,并留下不少题咏[1](441-442)。清仁宗J琰作《绮春园记》称:
  园(即绮春园)北平湖百顷,碧浪涵空,远印西山,近连太液,洲屿掩映,花木回环,殿宇五楹,高深明达,楣o额曰"凤麟洲"。[2](卷4,144)
  在嘉庆朝,绮春园已然成为清仁宗园居理政的主要场所,凤麟洲的地位遂愈发重要。
  贾B提及圆明园的凤麟洲是一处海上仙山型景区[3](153)。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样式雷《凤麟洲平面图》,体现道光、咸丰时期的格局[1](441)。《圆明园百景图志》概述了凤麟洲的建筑布局及功能[1](440-443)。郭福祥介绍过清仁宗的两方关于凤麟洲的宝玺,指出该景观的构造、布局出自六朝人《十洲记》的典故,凤麟洲为道教传说中的"十洲"之一,并简要分析了清仁宗吟咏凤麟洲的诗句[4]。"十洲"传说渊源于古代神话、巫术、纬书中的河图地理,经过道教的改造和吸收,成为道教仙境说。"十洲"说流传于六朝社会,至唐代为教内外普遍接受,并以"十洲三岛"说象征仙境,与"洞天福地"说结合。"十洲"传说发展至明末,即随着道教而固定化[5](264-317)。
  清仁宗、清宣宗和清文宗在圆明园园居理政时,撰写了一批描述凤麟洲的诗句,其史料价值尚未充分发掘。本文拟通过解读这些御制诗来分析清帝对凤麟洲形象的书写,以求教于方家。
  一、 避暑佳处
  绮春园东湖中的凤麟洲作为避暑的绝佳之地,成为清帝反复吟咏的主题。
  嘉庆十二年(1807)六月,清仁宗作《凤麟洲》曰:
  平湖扬清风,纱疏纳新爽。
  锦漪漾轻纹,霞光印晃朗。
  远汀茂林围,鸣蝉送繁响。
  静觉烦暑消,心神乐安养。
  古书默探寻,稍助知识广。
  学问总无停,加益善日长。[6](卷30,349-350)
  其中"平湖扬清风"、"纱疏纳新爽"、"静觉烦暑消,心神乐安养"云云,充分体现出这是避暑胜地。不仅如此,清仁宗还进一步指出此系读书、做学问之佳处。
  在这一年,清仁宗作诗《凤麟洲》道:
  避暑无逾此,芳洲舟可通。
  回廊环曲折,虚牖启玲珑。
  庭印一奁镜,窗含四面风。
  远峰清影蘸,茂树碧阴充。
  月问南楼上,亭开北渚崇。
  虹桥连岸右,松嶂峙池东。
  胜境诚难绘,游心兴岂穷?
  建新仍`境,尚俭念卑宫。[6](卷30,350-351)
  "亭开北渚崇"之下小注云:"问月楼在洲之南境,绿亭在洲之北。"[6](卷30,350)所^"避暑无逾此"、"窗含四面风"、"胜境诚难绘",明确显示此乃避暑胜地。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10月
  第33卷第5期尤李:圆明园凤麟洲形象的多重书写
  在这一年,清仁宗又撰《凤麟洲对雨》云:
  时行应律除炎拢酝酿高空沛泽饶。
  雨注云浓风荐爽,窗虚庭敞暑全消。
  檐端银箭千条挂,水面骊珠百斛跳。
  嘉澍霏甘乐酣畅,郊原遥识溉禾苗。[6](卷30,354)
  "窗虚庭敞暑全消"表达这里是避暑佳处,"郊原遥识溉禾苗"体现清仁宗关心农业生产。
  嘉庆十二年(1807),清仁宗再作诗《凤麟洲》曰:
  南园避暑最佳处,境届秋初景益清。
  湖影澄青浮岛屿,林光澹碧荫轩楹。
  荷汀掩映云霞绕,苇岸微茫鸥鹭盟。
  爽籁披襟庭院回,漪澜溶漾印空明。[6](卷30,357)
  在该首诗中,清仁宗明确认定风麟洲系"南园避暑最佳处",并选取典型的景观和植物(如"荷汀"、"云霞"、"鸥鹭"、"爽籁"和"漪澜")来映衬此避暑胜地。
  嘉庆十三年(1808),清仁宗作《凤麟洲》道:
  放棹南湖曲渚过,天澄雨足景舒和。
  芳洲据胜真超俗,佳境留诗不厌多。
  红逗余霞成绮绣,碧垂柳岸舞婆娑。
  化机静验无时息,又见田田出水荷。[7](卷37,41)
  其中"天澄雨足景舒和"、"芳洲据胜真超俗"之辞,衬托出此乃水中避暑佳境。
  在这一年,清仁宗又作诗《凤麟洲》曰:
  海外奚能问阆壶,世间烦暑此洲无。
  薰含平渚萦青柳,烟暗遥汀织绿芜。
  悦目赏心真胜,求仙驻景实殊途。  几余清课消长昼,习字敲吟仍昔模。[7](卷38,55)
  在这首诗中,清仁宗将凤麟洲渲染为赏心悦目的避暑之地,正所谓"世间烦暑此洲无"、"悦目赏心真胜"。
  嘉庆十五年(1810),清仁宗撰《南湖泛舟至凤麟洲》云:
  御园初夏气和畅,试放兰桡泛锦波。
  高柳临汀蘸翠缕,遥峰葬S 嗦荨
  桥东胜境开芳渚,楼北方亭近曲阿。
  延览仙洲f几暇,怡情物外会心多。[7](卷52,242)
  该首诗既抒发泛舟的乐趣("试放兰桡泛锦波"),还选取典型景观"高柳"、"遥峰"、"桥"和"方亭"将此地描绘成避暑佳境。
  二、 人间仙境
  凤麟洲原本是带有博物性质的海外仙山,后被道教吸收,成为道教中的仙境乐园。清仁宗在描绘圆明园凤麟洲的诗中常常讨论这一思想。
  嘉庆十一年(1806),清仁宗作《凤麟洲十二韵》:
  导堙开`沼,秋水漾清池。
  轩榭额仍昔,凤麟景擅奇。
  虚明百顷挹,凉燠四时宜。
  层叠浮青嶂,周围印碧漪。
  枫屏绘崖壁,雁字写川湄。
  一目天光回,半窗旭影移。
  拈题有所得,即景独含思。
  秦汉求无已,蓬瀛孰见之?
  诞词真刺谬,妄念动愚痴。
  漫植三株树,谁夕九叶芝。
  迷途去不返,正道见难期。
  图治祛邪诡,荡平臻熙。[6](卷23,253)
  清仁宗首先描述凤麟洲如仙境般的美景。所云"秦汉求无已",为引用秦始皇、汉武帝求海中仙山的长生药之典故。而"蓬瀛孰见之",则表明清仁宗认为此举不可取。
  嘉庆十二年(1807),清仁宗作诗《凤麟洲有会》:
  达士能安常,哲人贵知止。
  御极抚万方,宅心凛顾。
  莫为天下先,妄念不可起。
  静待事几来,澄中观至理。
  平易近众情,大道无奇诡。
  题额屏痴愚,三山隔弱水。[6](卷28,326)
  其中"三山"指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三座神山:方壶(方丈)、蓬壶(蓬莱)和瀛壶(瀛洲),或称"三岛"。而清仁宗却认定到传说中的海上三山求成仙只是"妄念"而已。
  嘉庆十四年(1809),清仁宗作《凤麟洲晴望》曰:
  林收积蔼放新晴,候转初秋景倍清。
  窗纳商t挹神爽,庭辉皎旭印心明。
  寰中化未臻淳茂,海外境空标阆瀛。
  建极治民除妄想,德功言立即长生。[7](卷45,158)
  其中"德功言立即长生"之下小注云:
  神仙之说,起于周之季世,盛于秦皇汉武之朝。虽术士荒唐,逞其邪说,而人之受其愚惑,亦由骄侈之心先自中之。试观秦皇汉武之锐志求仙,盖欲得长生耳。故时或觉其诈妄,而终于不悟也。然究其所谓长生可致者,固安在哉?因思人君御宇,惟当以正心诚意为修身之本,而措之于治平之要道。凡所谓德、功、言三者之立,仍本之古圣王治世之大经大法,乃可与易象典谟并垂天壤,传之无穷。此长生真诀,不朽良规,当不外是欤? [7](卷45,158)
  以此视之,清仁宗认为凤麟洲之自然景观确如人间仙境,但是对秦始皇、汉武帝运用神仙方术求长生之举不以为然,认定君主正心、诚意、修身、治国、平天下,德、功、言立才是真正的求长生之道。清仁宗的这一理念明显源自儒学"内圣外王"的思想。
  嘉庆十九年(1814),清仁宗的《南湖春泛至凤麟洲》吟道:
  一湖新水漾清涟,缓放兰桡芳渚前。
  目极山延楼外绘,坐游身在镜中天。
  柔苞红坼桃舒颊,弱缕青梳柳起眠。
  弭棹仙洲探静赏,绮春胜付吟笺。[8](卷20,347)
  "镜中天"、"仙洲"和"佟敝语充分点出这里是园中胜地、人间仙境。
  嘉庆二十年(1815),清仁宗撰《凤麟洲》曰:
  建极御臣民,治功六合广。
  万几最纷烦,勤敬寸心养。
  正己饬四维,必先除妄想。
  秦汉鉴戒存,求仙致邪枉。
  海外极渺茫,奚能涉漭沆。
  观额自省衷,澹泊襟怀爽。[9](卷32,159-160)
  显而易见,清仁宗不赞成秦始皇、汉武帝向海中求仙之举,强调君主勤政、治国和自省。
  嘉庆二十五年(1820),清仁宗作《凤麟洲》云:
  三篙春水漾芳洲,放棹晴波偶泛游。
  暖旭扬汀金浪叠,和风拂渚碧漪浮。
  柔莎冉冉轻茵展,嫩柳依依细线抽。
  延览园林欣润泽,关心武陟靖黄流。[10](卷2,281-282)
  在清仁宗的笔下,"春水漾芳洲"、"和风"、绿草与"嫩柳"等共同构成绚丽的春景,彰显人间仙境之意涵。而且,清仁宗在欣赏春色的同时,还挂念着位于黄河北岸的武陟县(今河南武陟)的抗洪问题。据研究,在清仁宗时期,黄河频频泛滥、决口,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清仁宗耗费很大的精力和财力整治黄河,但是仍然停留在灾后防治的被动措施上,治河也是屡决屡堵,屡堵屡决[11](169-170)。
  西岛上的绣漪轩为圆明园凤麟洲的主要建筑。清仁宗对此亦有几首诗吟咏。嘉庆十一年(1806),清仁宗作《绣漪轩》吟道:
  水天一色印高秋,四面清漪漾锦洲。
  岚黛林姿相映带,云光雁影共沈浮。
  开帘碧染阶前镜,葬G嗔汀外楼。
  嘉庆十二年(1807),清仁宗再作诗《绣漪轩》:
  百顷漪澜漾,澄光印素心。
  琢磨明镜朗,屏绝俗尘侵。  鉴水知清浊,用才辨浅深。
  易盈必倾竭,无欲始渊沈。
  源F流斯洁,形端影可寻。
  临轩神会远,兴寄五言吟。[6](卷28,326)
  在这首诗中,清仁宗选取典型的景物水波和水面进行描写,起到比兴的作用,所云"屏绝俗尘侵"、"临轩神会远",则将绣漪轩视为与世隔绝的神仙境界,其目的是寄托自己的向往之情。
  要而言之,清仁宗尽管不认同向海中仙山求长生药的做法,但他在吟诵凤麟洲的诗中,仍然将其自然美景描述为令人神往的人间仙境。
  三、 祥瑞之地
  《白虎通》谓:"德至鸟兽,则凤皇翔,……麒麟臻。"[12](卷6,284)在古代,政治是否修明的证据就是凤凰或麒麟是否出现[13](15-18)。清仁宗在吟咏凤麟洲的诗中频频将凤凰、麒麟的到来视为太平盛世的象征冯尔康先生提出:清世宗是一位非常讲求祥瑞的帝王,清世宗朝出现的祥瑞就包含凤凰、麒麟(冯尔康:《雍正传》第12章《文化思想与政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31-442页。胡德生先生指出:清圣祖不屑于祥瑞,自清世宗时,清帝开始重视祥瑞,并列出紫禁城内凤凰、麒麟等祥瑞的造像、图案,但未涉及清仁宗企盼感召凤凰、麒麟之行为(胡德生:《清代的祥瑞》,《紫禁城》2008年第9期,第88-103页)…
  嘉庆十三年(1808),清仁宗撰《游凤麟洲即景》:
  玉结南湖?毡蹋光凝洲屿渺无迹。
  冰床试放饮绿亭,宛如行车乘石陌。
  琉璃世界仙馆开,窗明几净澄纤埃。
  旭K裳乱衤砌,雪含春泽香盈梅。
  蓬莱何有原寓意,一念宵旰图郅治。
  翔凤游麟漫征祥,秽岁安民诚上瑞。 [7](卷34,4)
  在该首诗中,清仁宗不仅认为凤麟洲是仙境,还特别强调太平盛世的祥瑞:"翔凤游麟漫征祥,秽岁安民诚上瑞"。
  嘉庆十四年(1809),清仁宗作《南湖泛舟至凤麟洲》云:
  和蔼晴波印碧流,南湖放棹溯芳洲。
  东崖幽秀平林接,西渚嵯峨远岭浮。
  心赏岂耽宫室美,德修庶冀凤麟游。
  卷阿胜境娱清暇,知命观生不妄求。[7](卷45,138)
  清仁宗除了描述胜景,还声明自己不在此妄求长生,而希望通过自己的修德,感召凤凰、麒麟来游。
  嘉庆十五年(1810),清仁宗作《凤麟洲》吟道:
  漪澜四面绕芳洲,杨柳堤边试放舟。
  芬漾荷汀盖遥立,风来桐院叶初浮。
  气清绿野全无暑,云净青霄已报秋。
  自愧治民才德薄,奚能感召凤麟游?[10](卷53,264)
  在这首诗中,清仁宗以凤麟洲的美景比兴,重点强调君主有才有德方能感召凤凰、麒麟游览至此。
  嘉庆十六年(1811),清仁宗作诗《凤麟洲》曰:
  稽古汉儒语,天人三策陈。
  感召理不爽,休咎原相因。
  主敬勿懈忽,以诚御众臣。
  大公示无我,胞与怀斯民。
  为君首立德,庶可致凤麟。
  予衷自强勉,寰宇期平均。[7](卷58,323)
  在西汉时期,汉武帝成为乾纲独断之君后,召集各地贤良,在面试儒生董仲舒之时,就天道、人世和治乱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策问,董仲舒一一作答,史称"《天人三策》"《天人三策》的全文收入(汉)班固《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62年,第2498-2523页…此即是清仁宗诗中所言"稽古汉儒语,天人三策陈"。
  汉儒董仲舒非常强调君主"任德教","以德善化民"关于董仲舒的政治思想的阐述,参见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第2章《"以礼为治"和"以德化民"――汉儒的两种政治学说》,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189-206…清仁宗称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感召理不爽,休咎原相因",其实意指董仲舒建立了一套天人感应体系,认为君主的德行、施政与祥瑞、灾异密切相关对此问题的钩稽发覆,详见陈侃理《儒学、数术与政治――灾异的政治文化史》第2章《汉儒的灾异论创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40-68页…清仁宗既引用此典,又指出君主有德,便能召来凤凰、麒麟,天下太平。
  嘉庆十六年(1811),清仁宗又作诗《凤麟洲》吟道:
  放棹南湖春水足,仙洲杰峙碧波环。
  霞辉北渚连青屿,云起西崖掩翠鬟。
  惟愿安澜朝四海,不求炼药访三山。
  农登民靖真祥瑞,几见凤麟游世间。[10](卷59,330)
  清仁宗显然不赞成到传说中的三座仙山求仙药,而认为庄稼丰收、民众安宁才是真正的祥瑞,才能招来凤凰、麒麟。
  嘉庆十七年(1812),清仁宗作《凤麟洲》云:
  广厦含薰夏日宜,几余莅止每留诗。
  茂林青荫百重幄,虚槛碧浮四面漪。
  仪凤游麟岂可望,安民化俗尚无期。
  前修强勉敢疏怠,学业未臻天命知。[8](卷4,143)
  清仁宗尽管明言"仪凤游麟岂可望",其实内心对凤凰、麒麟这种祥瑞还是非常企盼的,认为自己"安民化俗"、"前修强勉"便有望感召凤凰、麒麟。
  嘉庆十八年(1813),清仁宗作诗《凤麟洲》曰:
  放舟东泊碧洲浔,遣闷溯洄胜寻。
  欲致凤麟修实政,渴思雨泽本诚心。
  求仙妄念屏邪说,希圣嘉谟矢素忱。
  水殿题楣具深意,排忧即境偶ひ鳌[8](卷12,248)
  由此可知:清仁宗主张以修实政的方式感召祥瑞凤凰、麒麟,认为以神仙之术求仙乃"妄念"、"邪说"。  清仁宗强调君民的舟水关系,十分关注雨水的充足、庄稼的生长和丰收,并将之归于其父清高宗的眷顾和厚爱。
  嘉庆十七年(1812),清仁宗撰《凤麟洲》道:
  南湖试泛木兰舟,密荫千章绕碧洲。
  春夏时殷念农事,凤麟岂拟待仙俦?
  殚心惟愿寰中治,祛妄何须海外求?
  屏绝贪痴存敬慎,修身立命大丹头。[8](卷4,139)
  清仁宗再次表达自己不屑于服食丹药以求长生的做法,注重农事、治理天下,君主个人的修身立命才是真正的长生之道。
  遗憾的是,清仁宗的农本思想走向了反面。在嘉庆朝,国家已经面临民生凋敝的困境。可是清仁宗却顽固地坚持"重本抑末"思想,为防止不稳定因素,采取保守的经济政策,限制矿业生产,禁止民人出关垦荒谋生。这种经济政策加剧了社会动荡[11](171-176)。
  ①详见张辉《道光朝圆明园问题初探》第1章《晚清皇家园林的衰落》,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第5-18页。清仁宗片面重农的观念无疑与西方工业革命和世界潮流拉开了距离。
  至道光朝,社会经济日渐恶化,以圆明园为核心的清代皇家园林全面衰落①。清宣宗仍然坚持园居理政,留下一批关于圆明园的诗文。道光三年(1823),清宣宗作诗《凤麟洲》云:
  非尚来游凤与麟,湖光山色景斯真。
  阴阴绿荫藏黄鸟,淼淼清波跃锦鳞。
  坐爱虚窗生爽籁,行看静境屏嚣尘。
  抚时念切农功急,伫望甘霖远近均。[16](卷8,128)
  清宣宗在诗中明确宣称自己不崇尚凤凰、麒麟游览到此的祥瑞,而是急切地挂念着农事,盼望上天能够均衡地向各地降雨,以利于庄稼的生长。与之对应,道光朝的经济政策也体现出"以农为本"的特征。此无疑有悖于世界大势。而现实情况是:在道光朝,国库空虚、吏治败坏、军事废弛、民变频仍、列强觊觎,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即使清宣宗本人勤政俭朴,采取过一些整顿内政、匡救弊政的举措,亦无法挽救王朝之颓势。面对内外交困的境地,谓清宣宗内心丝毫不渴望凤凰、麒麟来游、盛世重现,恐非实情。
  五、 赘 言
  综上所述,在清帝的笔下,圆明园的凤麟洲经过陆续叠加而塑造出多重形象。它既是避暑佳处、人间仙境和祥瑞之地,又体现出重农思想。这不仅蕴含自然景观和个人观感,还承载着时代的斑斑印痕,负载着清帝的统治理念。
  其实,在清仁宗、清宣宗和清文宗时代,清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可是,这三位皇帝依然在园居理政的同时,作诗吟诵圆明园的凤麟洲,热切企盼着作为祥瑞的凤凰、麒麟到此地游[,为自己的统治涂上一层太平盛世的光彩。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清王朝江河日下之势已不可逆转。
  〔参考文献〕
  [1]圆明园管理处编. 圆明园百景图志[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
  [2]清仁宗御制文二集. 故宫博物院编. 清仁宗御制文.第1册[M]. 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3]贾B. 庙堂待起烟霞侣,昆峤方壶缩地来――试论圆明三园中的神仙境界塑造[J]. 华中建筑,2007
  (5).
  [4]郭福祥. 水净沙明凤麟洲――记嘉庆帝"凤麟洲"组玺[M.
  [5]李丰.〈十洲记〉研究――十洲传说的形成及其演变. 李丰.仙境与游历――神仙世界的想象[M].北京:中华书局,2010.
  [6]清仁宗御制诗二集. 故宫博物院编.清仁宗御制诗.第3册[M]. 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7]清仁宗御制诗二集. 故宫博物院编.清仁宗御制诗.第4册[M]. 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8]清仁宗御制诗三集. 故宫博物院编.清仁宗御制诗.第5册[M]. 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9]清仁宗御制诗三集. 故宫博物院编.清仁宗御制诗.第6册[M]. 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10]清仁宗御制诗余集. 故宫博物院编.清仁宗御制诗》第7册[M]. 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11]陈连营. 稳定与变革――关于嘉庆帝统治政策的考察. 故宫博物院、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故宫博物院八十华诞暨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
  [12](清)陈立撰. 白虎通疏证[M]. 吴则虞点校. 北京:中华书局,1994.
  [13](日)安居香山著. 纬书与中国神秘思想[M]. 田人隆译.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
  [14](清)官修. 清会典事例[M]. 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91.
  [15]清文宗御制诗集. 故宫博物院编.清宣宗文宗穆宗德宗诗文[M]. 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16]清宣宗御制诗初集. 故宫博物院编.清宣宗御制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社会发展合理性的三个问题社会发展合理性是认识主体基于对社会运动规律的共识,它凭借自身的主观愿望或共识,构想社会发展的面貌或蓝图,并最终通过社会发展的客观效果检验的一种理性认识。在社会发展合理性概念中,主要分析从摆脱贫困中看哲学工作者的使命摆脱贫困一书是习近平同志在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时所著,总共收录了29篇重要讲话文章。书中紧紧围绕宁德地区如何摆脱贫困,加快发展的主题,鲜明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把心贴近群众等富有时代论哲学与人生哲学是以提高人生境界为目标的学问,以其独特的方式引导人深层次地思考人生,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学。哲学赋予我们智慧,让我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世界,理性的姿态对待生活,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了积极对资本二重性的哲学思考与分析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意义上的作用,即交换作用,后者是为了重新获得货币,即货币是资本运动最终的目的。资本运作中的货币是作为资本的货币,在流通过程前后的货币是不等量的,如果前后的货币等量,那么这个运动过程浅析单向度的社会在当今以科技发展为背景和以技术理性所形成的一种新的统治体制的世界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异化和物化的形式。它并不是马克思所说的自我折磨自我牺牲的生存方式,而是人们积极主动的并且带有享乐探讨本体论证明与语言的实际性以梅亚苏有限性之后为例在有限性之后(AprslaFinitude,以下简称AF)第一章中,甘当梅亚苏(QuentinMeillassoux)围绕近代哲学(尤其是从笛卡尔到洛克)中关于初性次性的论辩入手,分析康德著作中对于惊赞一词的理解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一书最后结论部分有两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话,也是刻在康德墓碑上的两句话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浅析现象学的社会空间海德格尔马尔库塞和技术批判1947年,马尔库塞与海德格尔之间的三封通信7成了20世纪两位伟大思想家最后也最直接的思想碰撞。在某种意义上,这次碰撞隐含着更深层次的争锋和对话,也就是说,在马尔库塞的马克思主义思关于哲学不是什么的探问哲学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哲学的自身反思,即追究哲学是什么这样一个最具根本意义的问题。然而,哲学是什么与哲学不是什么是不可分割的,它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肯定就是否定,不从否定的角探讨当代教育哲学研究的问题走向视域立场与观点教育哲学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已经存在百余年。百年来,这个学科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与进步,诸如杜威罗素雅斯贝尔斯等伟大的哲学家对教育哲学的贡献,使教育哲学成为20世纪西方最重浅析历史哲学的时间尺度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曾说,历史学是关于时间的科学。不同时代的人们对时间的理解存在差异,这常常影响着他们的历史观念,并塑造着历史学的风格。司马迁所云通古今之变,旨在强调历史
浅谈当前影视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论文关键词影视文化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加快,当前影视文化大量生产并且收视率屡创新高,繁荣的影视文化对大学校园深入渗透,并对当代大学微文化背景下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研究微文化是基于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媒体平台产生的文化,是网络文化的延伸。微已成为当今时代青年的主题活动之一。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研究当今社会,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群体的重要代表,大学阶段是大学生道德学习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时期,是养成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的思想道德以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含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具有永不退色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关于借助社会文化场馆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思考随着我国各项文化建设的发展,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公益性文化场馆数量逐年增多,相对于日趋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学校教育资源的短板日渐凸显。在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单纯依靠学校有限的教育基于STP战略的巢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基于STP战略的巢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行政区划调整后,环巢湖旅游业发展迅速。其中,以巢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产品开发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STP理论为依据,从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基于CIS战略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面对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特别是生源竞争,高职院校生存发展受到了较大冲击,面临的风险也不断增加。提升品牌效应,提高社会影响力成为多数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而校园文化建设又是高职院校文化强国战略视域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对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成为国家战略。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担负着文明社会转型背景下网络文化失范问题及其规制研究所谓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整体从一种结构状态向另一种结构状态的过渡,而不仅仅是某单项发展指标的表现,它包涵了社会系统全面地结构性地调整与转化。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形态微电影的社会与文化研究微电影的时长比较短,播放平台大多在网络播出,大多是用DV摄像机或者手机进行拍摄,制作宣传与发行的模式与传统的电影也有很大的区别,微电影无论是在拍摄设备拍摄资金拍摄流程的要求都比较低以学校凤凰花文化为载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中小学学校是培育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最有效的阵地之一。对中小学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社会心理学显示,人们对熟悉的环境和事物有趋同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