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浅谈儒家的和谐观与中国传统调解制度

  论文 关键词:儒家 和谐观 "无讼" 调解制度
  论文摘要:调解制度作为解决刘纷的一种方式,是 中国 传统 法律 文化特别是儒家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渊源鱿在于儒家以"无祛,为主要内容的和谐观。主要论述儒家和谙观中的"无讼"思想,及在儒家和谐观指导之下的传统调解制度的 发展 和手段,旨在探讨"和谐"与"调解"这两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思想与法律制度之间的联系。
  众所周知,中西方的法文化存在极大差异,其中一个表现方面就在于解决纠纷的方式和机制不同。在西方,人们会选择诉讼的方式来解决纠纷,直至乐此不疲;而在中国,人们普遍厌讼、贱讼,更多地会选择调解的方式来解决纠纷。笔者以为,这并非是中国人的法律观念不强所致,而是在 自然 农业 经济 和宗法社会中,人们追求的并非完全是谁是谁非、权利或权力归谁所有这样明确的结果,而更注重追求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和谐,这种和谐甚至是以牺牲人的权利为代价的。笔者更以为,这种解决纠纷方式的不同,无所谓谁优谁劣,完全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价值取向不同所致。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传统和谐观的影响之下,形成了中国古代社会颇具特色的调解制度。
  一、儒家和谐观的源流
  建立一个没有纷争的和谐社会,是传统农业社会的一种必然的价值追求,从目前学界所普遍接受和认可的史料和考古发掘出来的资料来看,这一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当时的司法官吏中已有"调人"一职,专门负责调解和处理人们之间的纠纷,如《周礼·地官司徒·调人》中记载:"调人,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凡过而杀伤人者,以民成之。
  鸟兽亦如之。……凡有斗而怒者,成之。不可成者,则书之。"当时的做法已是设置专门的职官尽量"谐和"人们之间的纠纷,只有当调解不成的时候才要"书之"上报官府。从中我们已可以初步看出古人追求"谐和"的端倪。《易经·讼卦》中也有这样来教导人们:"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易经》中《讼卦》这一部分总的指导思想就是告诫人们,争讼是坏事,不争讼最好,争讼是有凶险的,劝导人们要放弃争讼。这样的内容在《讼卦》中随处可见。《讼卦》也不是教人如何争讼,而是告诫人们如何止息争讼,特别是它告诉人们,诉讼最终的结果不是矛盾纠纷得到处理,而是参与诉讼的人无论在诉讼中是胜是败,诉讼本身就会给他招致凶祸,因为即使官司打赢了,也只能是与人结怨,仍然是"凶"。那么,如果人们之间有了纠纷应该如何处理呢,《讼卦》中也说要"利见大人",也就是找一个居正、能够明断是非曲直的人居中裁断。这里面所包含的思想,与《周礼》如出一辙。
  如果说《周礼》和《易经》中以调解的方式止息争讼反映了上古社会的人们止息争端,人类和睦共处的美好理想的话,那么将这一理想理论化,具体提出止息争讼的方法,并向世人描述出一幅更加美好的其乐融融的田园生活景象的是以孔子为代表人物的儒家。在这一问题上,儒家的观点是鲜明并带有非常强烈的时代特色的。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孔子的弟子也曾经说过:"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先秦儒家始终以温文尔雅的治国理念行走天下,无论它的礼治、德治和人治思想有多少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它所追求的目标始终是明确的,那就是通过使用他们所倡导的治国方法,最终建立一个没有纷争的和谐社会。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以和为贵,调纷止争,成为几社会的景象。首先,和谐社会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因为中国社会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社会,最重要的问题是土地问题,所以孟子的这一蓝图是以土地为基础展开的。按照孟子的想法,这个社会应该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氮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其次,这个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宗族。即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据族而居,整个社会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家国一体,其组织系统、权力配置以至运行都是按照家长制的模式。于是,国成为家的外化,家是国的缩影。再次,这个社会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充满人伦精神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正是因为整个社会都是一个充满人伦精神的大家族,所以维持一种和谐才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只有以和为贵,才能维系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君臣之情、夫妻之情和朋友之情。所以儒家学者认为,以调解的方式来解决纠纷和争议,是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
  三、儒家和谐观指导下的传统调解制度
  (一)我国传统调解制度发展概况
  在和谐观的影响之下飞我国很早就已经建立了调解制度。如果追溯其源头的话,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原始社会虽然没有阶级、没有国家、没有法律,但是也会有争端,解决争端的方式有和平的和暴力的两种。暴力自然是用武力来解决,但是也有大量的争端是当事人之间或者部落与部落首领之间以协商的方法解决的,这可以说是调解的最古老,也是最简单的形式。
  其后,从先秦到明清,调解制度作为一种解决纠纷的方法始终存在。从史料的记载来看,除了重大刑事案件以外,民事案件和轻微的刑事案件几乎都要以调解的方式来解决,只有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才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判决。如前所述,西周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调解的记载,已经出土的西周文物的铭文中有关于民事案件审理的全过程,其中即有对调解制度的规定。此后,调解制度在解决纠纷中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特别是西汉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以道德教化的方式平息争讼的事例,经常出现在各个时期的 文献 典籍中。宋元时期,调解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元朝时在法典中专列"诉讼"篇,赋予调解以法律效力,规定凡是以调解的式结案,当事人不得重新起诉。清朝时,调解制度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并将调解分为州县调处和民间调处两类。调解制度第一次以独立的民事诉讼法条文形式出现,是在国民党政府于1953年颁布的第二部民事诉讼法中。该法明确规定了调解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调解事项、调解期日、调解组织、调解方式和调解结果等五部分内容。该法的颁布,标志着传统调解制度的近代化。
  (二)传统调解制度的手段
  近年学界大多以主持调解者的身份为标准,将调解制度分为官府调解、民间自行调解、宗族调解等几种形式。但本文志不在此,笔者将打乱这种调解形式的划分,按在调解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不同,将传统调解制度归纳为以下几种手段。
  1.调解者以其自身的威望、人格进行感召
  这种调解手段既使用在官府调解中,也使用在民间自行调解和宗族调解中。使用这种调解手段的调解者本身,无论其身为州县府官吏,还是社会上有威望的名流、家族内的族长家长,其本身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和社会公认的崇高威望,可以以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得到纠纷各方的尊重和信服,从而放弃争执,握手言和。如前文所述,舜以其崇高的社会威望和百姓对他的爱戴,成功调解了"历山之农者"以及"河滨之渔者"的争执。再如《后汉书·鲁恭传》载:"中牟令恭,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讼人许伯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
  2.调解者以道德教化进行感召
  这是调解者以儒家所宣扬的道德教化一方民众,使其自觉、自省、自责,产生羞愧之心,蟠然悔悟,从而停止纷争。在 中国 古代,一个地方的父母官,也被认为是这一方民众的师长,所以如果百姓有纠纷过多,常常被认为是官吏教化不足,是其缺乏政绩的表现。西汉韩廷寿为冯诩太守时,"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韩廷寿认为这是他"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有骨肉争讼,既伤风化,重使贤长吏、音夫、三老、孝弟受其耻",遂"人卧传舍,闭阁思过……令垂音夫三老亦皆自系待罪,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昆弟,深自悔,皆自冤肉袒谢,愿以田相移,终死不敢复争"。也正因为如此,主持调解者在调解过程并不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目的,而更注重的是双方的争执有无违反纲常道德,所以忽视其间的是非曲直,以理屈法、因德枉法的情况时有发生。
  3.调解者以当事人之间的亲情感召
  这种调解手段用于亲属相争的情况。清代陆陇其任知县时,有兄弟二人争产诉至县衙。陆陇其"不言其产之如何分配,及谁曲谁直,但令兄弟互呼","此唤弟弟,彼唤哥哥","未及五十声,已各泪下沾襟。自愿息讼"。清代知县蓝鼎元对陈氏兄弟争产一案,也是以兄弟之间的骨肉亲情感化,使其自愿放弃诉讼。陈氏兄弟为争父遗田产七亩,相诉于县。蓝鼎元先令将兄弟二人拘押一室。开始二人相背而坐,三四日后相对叹息。蓝鼎元又将其兄弟二人各所生二子拘来,令各送一子去养济院,以防将来争产。至此二人叩头嚎哭,请求息讼,表示愿让田与对方。鉴于"为兄则让弟,为弟则让兄",蓝鼎元判决如下:"令以此田为汝父祭产,汝弟兄轮年收租备祭。"兄弟"悉欢感激,当堂七八拜致谢而去"。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调解者以唤起亲情来感化当事人,从而达到息讼的目的。
  总之,中国的传统调解制度,其总的方法和手段是"晓之以礼,动之以情",以亲情、友情、人情去打动双方当事人,从而达到息讼的目的。由于中国古代社会乃是以农业 经济 和宗法家族为基础的"熟人社会",儒家自古以来就宣扬以和谐为终极目标,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以及以儒家所倡导的"义利观"去教导民众,所以,调解成为解决当事人之间纠纷的最佳方式,由此也有了各种独特的、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调解手段。

基层群众书法艺术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群众文化事业的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基层群众书法艺术教育现状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质浅谈道路施工中集料缓黏型沥青混合料的应用技术摘要在一定的范围内降低沥青混合料和压实的温度,适当延长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时间能够产生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沥青路面的施工中缓黏型沥青混合料是经常被应用在施工当中的一种原料,这论理性信仰的衰落及其成因论理性信仰的衰落及其成因论理性信仰的衰落及其成因论理性信仰的衰落及其成因摘要理性在现代性反思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毁灭性批判,导致了理性信仰的衰落。始于康德的理性批判带来了理性的空前繁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第一题引言中国美学史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一学习中国美学史有特殊的优点和特殊的困难我们学习中国美高尔泰及其所代表的中国现代美学新潮高尔泰及其所代表的中国现代美学新潮高尔泰及其所代表的中国现代美学新潮高尔泰及其所代表的中国现代美学新潮提要扬弃积淀是高尔泰及其所代表的中国现代美学流派区别于其他主体性美学或实践美学试论美育对学生右脑和智力的开发功能试论美育对学生右脑和智力的开发功能试论美育对学生右脑和智力的开发功能试论美育对学生右脑和智力的开发功能人的右脑是一个亟待开发的智力世界。这一智力世界的开发,美育的有效实施是一项重要作为艺术家的易卜生易卜生与中国重新思考作为艺术家的易卜生易卜生与中国重新思考作为艺术家的易卜生易卜生与中国重新思考作为艺术家的易卜生易卜生与中国重新思考作为艺术家的易卜生易卜生与中国重新思考内容提要本文在作者以往的研究贾宝玉女性因素分析一贾宝玉形象的选择弗莱在批评的剖析中,根据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把书中人物与普通人的水平相比较的标准,将虚构文学作品分为五种基本模式神话浪漫故事高模仿低模仿反讽。每一模式中的主人公形象就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作品特征与演奏技巧一莫扎特钢琴作品的风格莫扎特的钢琴音乐以优美,流畅,明朗,乐观为主要特征。莫扎特在歌剧中表现的非凡旋律天才,也充分显示在钢琴音乐中,如钢琴乐曲中不仅慢板主题气息宽广悠扬婉转,恰似歌莫扎特的钢琴曲鸣曲1。钢琴奏鸣曲的产生奏鸣曲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的一种音乐形式一一一坎佐纳。坎佐纳是意大利语,原先的坎佐纳是类似法国尚松的简单器乐曲,1580年前后开始出现重奏的坎佐纳。到17世纪初莫扎特对中国音乐生活的影响1。莫扎特音乐在流行音乐中的应用莫扎特作为一位欧洲古典音乐史上的大师,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著名代表人物之一,六岁就能够作曲的神童,虽然英年早逝,仅活了短短35岁,但是一生却留下了大量
谈高师作曲专业与声乐专业之教学互动论文一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现实状况近年来我国经济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知识体系发生了飞速的革新,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多元化的经济体系下,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生成案例教学研究论文1案例教学与实践性知识案例教学是师范生获得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开创的问答式教学法(又称产婆术)是案例教学法的雏形。案例教学就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案例教学在初中思品课堂的应用论文一关注时效新闻,反映热点问题在中学阶段,初中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是他们仍然是庞大社会群体中的一类群体。由于对社会接触较少,且他们的好奇心强烈,想象力丰富,因此有着很强的接受新鲜事物关于开放式基金调整绩效分析的论文摘要目前对开放式基金的风险调整收益的研究很多,但对风格调整收益的研究确不常见。但随着基金风格的明确,对风格调整收益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配合Sharpe模型,我们采取Lobosco方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目标探讨论文摘要有机农业是按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兽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关键词有机农业有机产业生产有机农业是按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互联网在光电专业教学中的实践论文内容摘要本文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应用提出全方位解决方案,实践证明各项措施效果良好,并对后续可能的发展进行展望。关键词光电专业毕业论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一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特色与创新我校高管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以及企业对我校毕业生高度的评价,一方面在于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琢磨出来的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论文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国酒店业迅猛发展。据统计,中国目前共有星级酒店达12000多家,其中五星级酒店近800家。全球排名前10位的酒店管理集团已全部进驻中国,这些酒店集团在中简单的软件工程论文有看过最简单的论文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简单的软件工程论文!希望对您写作有所帮助!简单的软件工程论文1摘要软件工程法是对计算机的软件质量进行保障等重要方式。软件工程法的相关思想优化贸易结构培育外包市场的论文一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1服务业的跨国转移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服务业跨国转移是当前经济全球化新的显著特征。促进服务业跨国转移的动因主要有一是生产的国际化带动了服务的国际化。二是以推广宣传水利科技论文1水利科技推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1政府重视不够政府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对水利科技的推广应用普遍不够重视,很多地方没有成立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