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关于软土地区地铁道床沉降特征及其诱发因素分析

  0引言
  上海从1990年1月地铁一号线建成通车至2010年底共有11条轨道交通线正式投入运营,运营里程达410km。地下轨道交通的建成运营有效地缓解了地面交通拥挤状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伴随着轨道交通网的建设和运营,多条地铁线路产生了不均匀沉降,严重影响着列车的正常运营。引起运营地铁隧道纵向沉降的主要因素包括:隧道周围地层的土性、地面沉降、隧道周围或下卧承压含水层地下水位、区间隧道的渗漏、列车运营中振动荷载等。由于上海地区地铁隧道一般贯穿于地表下10 30m的软黏性土体中,这种软弱土层对地铁运营安全易产生不良影响。
  本次针对上海软土地质环境,结合可利用的4条线路(文中编号为A、B、C、D)道床长期沉降监测资料,分析了地铁隧道沉降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地铁隧道沉降与地质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1沉降特征
  4条线路的建设运营时间顺序为A线路最早,其次为B、C、D。从沉降监测结果来看,A线路19952010年全线平均累计沉降-111.1mm,最小累积沉降量为-2.2mm。在监测点260 340之间和560 780之间出现两个沉降漏斗,漏斗中心最大沉降量分别为-210.5mm和-294.9mm。
  从B线路沉降监测结果来看,B线路19992010年全线平均累计沉降量为-57.9mm;最大回弹量为11.8mm,最大累计沉降量上行线为-161.6mm。监测点480 1080和1260 1440区间沉降量较大,其中1080 1260区间为过黄浦江段,沉降曲线呈现一个相对隆起的凸峰,相对峰值约-12mm;1350 1440是全线沉降最大的区段,最大沉降量达-161.6mm。
  C线路总体累计沉降不大,但在空间上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均匀沉降现象,全线最大累计回弹量为30.2mm,最大累计沉降量为-170.1mm,其中监测点2201附近及7001 7201区间沉降最为明显。
  从D线路沉降监测结果来看,D线路整体沉降趋势平稳,平均累计沉降量-4.4mm。有些区段略有抬升,但个别区段沉降量较大,其中以监测点2601 2901之间和3301-3601之间累计沉降最大,最大累计沉降量分别达到-97.9mm和-49.4mm。
  2地质环境影响因素
  上海建筑工程涉及的地基土层一般在75m以浅,主要为晚更新世以来海陆交替相、以海相为主的松散堆积物,岩性以黏性土和砂、粉性土为主,且软黏性土分布较广泛。按物理力学指标特性,结合形成时代与成因,自上而下共划分为9个主要工程地质层,即第①层填土,第②1层褐黄灰黄色粉质黏土(表土层),第②3层粉性土层(浅部砂层),第③、④层灰色淤泥质黏性土层(第一压缩层),第⑤层灰色黏性土层(第二压缩层),第⑥层暗绿草黄色黏性土层(第一硬土层),第⑦层草黄灰色砂、粉性土层(第一承压含水层),第⑧层灰色黏性土夹粉性土层,第⑨层砂性土层(第二承压含水层)。基于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特征,结合施工技术条件,地铁隧道通常以第一、二压缩层作为工程承载体。
  2.1下卧层地层结构的影响
  隧道穿越地区下卧层地层结构差异较大,不同土层的工程地质特性以及施工阶段对土层的扰动程度不同,均可导致隧道产生明显的差异沉降。隧道穿越地区下卧层对隧道沉降影响主要体现在:
  (1)下卧层中存在⑥层暗绿色硬土层,且压缩层厚度较小的区段,地铁隧道沉降一般较小。⑥层暗绿色硬土层为湖沼相沉积地层,后期经脱水固结,结构较密实,该层分布较为稳定。该层具有含水量低、压缩性低和强度高等特点,土性好。该层土除本身不易压缩变形外,还能一定程度上消散或滞后轨道交通隧道的附加应力向深部土层扩散,因此,该层土的存在对控制轨道交通总体沉降特征有重要意义。
  从A线路沿线工程地质层分布情况可以看出,监测点420 460区间地铁隧道为正常沉积地层,且⑥层暗绿色硬土层埋深较浅,⑤层黏性土厚度一般12m,A线路累计沉降曲线反映出该区段总沉降量较小,19952010年间累计沉降38.7 75.3mm,年均沉降速率仅2.42 4.71mm/a。
  (2)下卧土层中压缩层较厚区段,地铁隧道沉降一般较大。
  A线路监测点560 780之间地铁隧道区段是A线路沉降范围最大、累计沉降量最大的区段,通过分析该区段沿线地层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自监测点561附近以西约500m至监测点681附近以南约180m区段属古河道切割区,隧道下卧⑤层灰色黏土层厚度较大,最厚达39m,平均厚度达24.32m,且无⑥层暗绿色硬土层分布,该区段下卧较厚软黏土层的分布导致该区段发展成为A线路沉降变形最大的区段。
  (3)隧道穿越深厚的砂性土层,渗水漏砂是砂性土分布地区隧道沉降变形过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砂性土结构性较强,隧道盾构施工扰动后沉降变形较明显,而且地铁穿行于②3层浅部砂层中,易产生漏水、漏砂等现象而产生过大沉降情况。因此,轨道交通隧道穿越巨厚的砂性土(②3、⑤2层)分布地区时,往往后期沉降变形较明显。
  C线路沉降总体趋势较平缓,沉降较大区域为监测点2200附近及7000 7200区间地铁隧道。监测点2201穿越②3层浅部砂层,且隧道处于古河道切割区,下伏地层变化较剧烈。②3浅部砂层发育,受扰动后地铁隧道易产生渗水漏砂现象,可能导致监测点2200附近地铁隧道发展成为C线路全线沉降量最大、差异沉降最明显的区段。
  2.2局部地下水位突变
  上海市第一承压含水层(⑦层)为晚更新世晚期河口滨海相沉积物,由于含水层富水性和水质较差,未被开采利用,未开采状态下区域第一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头为1 -1m。受大规模的地下空间开发主要是深基坑降排水影响,中心城区地下水位普遍低于-3m,局部地区地下水位低于-4m,与区域第一承压含水层1 -1m的地下水位相比降低了3m以上。
  通过某在建基坑的周围分层标监测数据可知,在降水开始后,当降水目的层⑦层孔隙水压力消散,降水目的层与上覆⑥层和⑤层粉质黏土及下伏⑧层粉质黏土之间存在一定的垂向水力梯度,引发弱透水层释水。由于上覆⑤层为第二软土层,土体压缩性高,由此引发的沉降量甚至超过降水目的层,且软弱黏土层中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较长,因此在降水结束后一定时间内地面沉降仍表现为持续发展,是基坑降水过程中的主要变形土层。伴随基坑降水量的增大,降水目的层变形量逐渐增大,当降水量减小时,降水目的层变形量有所恢复,但存在一定的残余变形,下伏隔水层在基坑最大降水期间有一定变形量,在降水结束后与含水层一样有所恢复,但同样存在一定的残余变形。因此,深基坑降排水活动促使浅部地下水位下降,引起降水目的层以及相邻软黏性土层发生较大的压缩变形。
  D线路监测点2900附近地铁隧道位于正常沉积区,设立在该处的地铁车站位于④层淤泥质黏性土中,并且下卧层中④层和⑤层软弱黏土层较厚。附近某商城基坑工程外墙距地铁车站外墙6.5m,基坑东西长约220m,南北宽约125m,周长约660m,面积约25000m2,围护结构采用厚度1m的地连墙,墙有效长度38m,近D线路处地墙加深至44m,进入下伏⑧层,降水目的层为⑦层,该基坑工程于2008年9月28日开挖,2009年4月22日降压井正式运行,2009年12月27日主楼基坑底板施工完成。D线路典型监测点沉降历时曲线显示,2009年6月至2009年12月轨道沉降速率突然增大,典型监测点沉降达到-60 -80mm,与该时期基坑降水密切相关,基坑施工结束后,沉降速率急剧降低。通过对D线路基坑施工期间累计沉降监测结果分析,基坑施工影响范围达到30倍基坑开挖深度,最大累计沉降量近100mm。因此受深基坑降排水的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成为影响地铁隧道沉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2.3区域地面沉降
  (1)区域地面沉降对地铁隧道沉降影响显著
  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地面沉降较严重,中心城区年均沉降量约15mm。将地铁累计沉降曲线与沿线中心城区地表水准点沉降进行对比,地铁隧道总体沉降特征与上海中心城地面沉降明显相一致,地表沉降量大的地方,地铁隧道沉降量也较大。因此地面沉降严重时期,区域地面沉降直接影响地铁隧道沿线沉降的趋势。
  (2)近年来随着区域地面沉降趋缓,地铁隧道沉降趋于缓和
  近年来随着对地面沉降控制力度的不断加大,区域地面沉降速率已控制在7mm/a以内,且部分地区出现地面回弹。受其影响,地铁隧道沉降速率也明显趋缓。从2009、2010年区域地面沉降和轨道交通沉降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地铁隧道沉降总体较小,部分区段出现了回弹现象,地铁隧道沉降略小于同期区域地面沉降量,其总体趋势与区域地面沉降趋势较吻合。
  3结论
  建设运营最早的A线路沉降量最大,B线路次之,C线路、D线路沉降量相对较小。在隧道下卧土层结构差异明显区段、隧道穿越古河道地区且隧道下卧软黏土层较厚区段、隧道穿越砂性土层较厚的区段地铁隧道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邻近地铁施工的基坑工程降排水引发的局部地下水位突变导致含水层发生较大的压缩变形也是影响地铁隧道沉降的主要因素;区域地面沉降对地铁隧道沉降影响显著,地面沉降严重时期,隧道沉降基本与区域地面沉降趋势一致,随着区域地面沉降逐年趋缓,地铁隧道沉降逐步趋于缓和。

简洁论文致谢语本文是在XX老师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X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她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风知道答案论文赏析阳光轻轻透过叶间的缝隙,风吹过,洒下一地晶莹的斑驳。我双手插在裤兜里,漫无目的地走在林荫道上。六月的午后,暖暖的空气,淡淡的花香,不免让人轻松而慵懒。路过一家音像店时,却停下了脚步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内容及意义综述的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服务社区高校图书馆应该承担起一份责任,将自己的文化渗透播散到周围,使公民从高校图书馆享受到获取信息知识的权力。那么,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向社会分析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及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论文题目分析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及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明确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探究现阶段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通过分析语文作文Rost论文检测软件绿色版介绍rost论文检测系统免费论文检测免费论文检测系统免费论文检测软件知网学位论文检测系统。1。本软件不能检查已发表文档,因为已发表的文档往往已经到处传播和引用开来。2。本软件的每检测4关于道路桥梁工程的论文(一)道路桥梁工程存在的监理问题1高填土下沉道路桥梁的施工当中,我们在通车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出现高填土深挖图桥头引道高填土半填半挖以及立交桥互通匝道填方会出现下沉的情况。其重东方管理论文东方管理,主要是指中国的特殊管理模式,各位同学们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这一方面的管理论文,欢迎大家阅读!东方哲学管理的道与术摘要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市场竞争,企业的竞争实际上已如何将翻转课堂引入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论文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当前由教学实践所催生出的各种新兴的教学理念都有机会在课堂活动中得以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种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其通过将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差异的论文论文摘要语音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三个要素,声调是贯穿于整个音节的,指音节在发音时声音上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邢台方言的声调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说明。论文关键词声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论文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因其独特的人文性,成为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然而,高中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以应试教育为主,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情感心理等内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欢迎阅读。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是实施
高龄患者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目的探索分析高龄患者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并发症。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前列腺汽化电切术进行治疗的60例高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脑出血急性期并发症的观察护理作者罗烨满春喜宁鑫赵鑫1临床资料2并发症的观察护理2。2中枢性高热本组对中枢性高热者,应及早行冰帽降温。将头盔内的温度控制在(02)。平卧将整个头部置入冰帽中,后颈及枕部垫软物,两健康教育能有效抑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临床观察目的探讨健康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有利手段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68例门诊早期单纯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实验组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健康雾化吸入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治疗舒适度及病情康复的影响哮喘为慢性变态反应性气管炎,症状多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目前尚无该病的完全治愈药物疗法,且患者存在较大的反复发作可能性,因此患者的健康受到了巨大威胁。雾化吸入疗法是目前临论阳虚与中风发病的关系中风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已被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所关注,对其病机的探讨也十分热烈,但对阳虚在中风发病中的作用似未引起应有重视,对此作者浅谈拙见如下。1阳气在生长发育中儿童不典型川崎病临床发病状态与分析川崎病是儿童时期主要累及小动脉的急性全身性非特异性血管炎,其中以累及冠状动脉最为重要,其继发的冠状动脉病变如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等可引起冠状动脉瘤破裂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并发症,是决人工肩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及体会目的探讨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方法根据围手术期存在的护理问题,提出护理措施并应用于临床护理中。结果患者通过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无并发症的发生,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从患者溶栓急性心肌梗死20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急性ST抬高的心肌梗死在基层溶栓的安全性。方法确诊ST抬高的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住监护室,给予心电监护吸氧镇静卧床休息静脉点滴硝酸甘油等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尿激酶(13苦参注射液的研究概况苦参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氧化苦参碱,还含有极少量的氧化槐果碱1。该生物碱源于豆科槐属植物苦参(SophoraeflavescentsAit)的干燥根,即中药苦参(radixsopho产科母婴分离产妇的人性化护理体会目的通过人性化关爱护理,使产科母婴分离产妇保持良好的情绪树立信心各种合理的服务需求得到满足。方法将100例住院的母婴分离初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产后护理方法,实验组则实施人脐血移植的临床研究脐血移植作为如今异基因骨髓移植的重要替代性方式,在近年来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展示出很好的潜力与美好的前景。本文概述了脐血移植的原理,介绍了脐血移植的过程,并着重论述了脐血移植的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