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战争史上,最硬碰硬的一场战役,是哪两个将军之间展开的?

  解放战争中最硬碰硬的战役,应该是孟良崮战役,当时我军就有"砸碎珍珠换玛瑙"和"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说法,足见当时战斗的凶险和惨烈。孟良崮上被全歼的74师有多厉害?我们可以从他们以往的战绩中看得出来。
  抗日战争中,整编74师的前身74军,是真正的抗日铁军,先后参加过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多项战役,先后有俞济时、王耀武和施中城三任将军。俞济时时期,74军下辖两个师,一个是俞济时的51师一个是王耀武的58师。俞济时是凭借老蒋的裙带关系升上来的,而王耀武则是通过实打实的战功上来的。1939年俞济时升为第十集团军副司令,王耀武成为军长,余程万57师划入编制,51师师长是李天霞,58师则是廖龄奇。
  74师的最精彩一战,是上高会战,当时74军死守云头山、白茅山阵地,使得日军无路可逃,最终日军连34师团长都被击毙。这一战,让王耀武得了青天白日勋章,也让74军成了五大攻击军之一,一水的苏联装备。抗战后期,王耀武升任24集团军司令,为了不让副军长李天霞顺利升任军长,王耀武特意把74军衍生出来的100军军长施中城调回来,74军军长的位置,留给了资历并不高的前58师师长张灵甫。
  抗日战争胜利,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张灵甫为师长,这支军队很快成了进攻华东野战军的主力军。这一切注定了他的败亡命运。
  从1946年6月开始,74师为主力的国军先后发动离淮阴战役、第一次涟水战役、第二次涟水战役,粟裕所率领的华中野战军在74师打击下损兵折将,最后丢失了整个华中根据地,退入了山东。
  这时候,张灵甫立功心切,继续勇往直前进攻解放区。当时的解放区已经实行土地改革,地主和村霸被赶走,张灵甫和其他国军将领就组织那些地主和村霸形成还乡团(还乡团这个名字是张灵甫本人首创的)。还乡团在国军正规军掩护下,在解放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组织土改的农民和干部,大量遭到了点天灯、活埋、砍头、剥皮等惨无人道的酷刑。而解放区的老百姓,自然把这笔账,算在了张灵甫头上。
  张灵甫进驻坦埠和孟良崮一带时,发现当地老百姓坚壁清野,所有的粮食和工具都藏了起来,就连水井都用石头填满。孟良崮多石头少水源,地形复杂、怪石嶙峋、易守难攻,解放军被躲在石头背后的74师军队不断击中,伤亡惨重。
  当华野六纵在司令员王必成带领下不断向孟良崮上的国军发起进攻时,山坡上爬满了解放军战士的尸体。74军依托坚固工事,使用水冷式重机枪构建起无法逾越的火力网。所幸的是,孟良崮太高太陡,74军的12门105毫米榴弹炮没有带着,要不然攻坚部队的伤亡不知道要承受多大的伤亡。
  国军的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根本不缺子弹,却没想到最后因为缺水无法开火。在收割了一片片解放军战士生命后,国军的已经没有水为枪管制冷,只得解开裤子尿尿,最后尿也没有了,马克沁就哑火了。
  国军躲在嶙峋怪石背后,不断向解放军射击,解放军成片成片倒下,而国军外围也由蒋介石严令新泰之整编11师、蒙阴之整编65师、桃墟之整编25师、青驼寺之整编83师、河阳之第7军和整编48师火速向74师靠拢,并急调第5军、整编64师、20师和9师兼程驰援,集中外线10个整编师(军)与解放军决战!
  最后,仰攻的解放军尸体铺了六七层,就是拿不下孟良崮。几名调转枪口的74师解放战士自告奋勇,用强大的火焰碰射器覆盖孟良崮的所有石头,74师不少士兵被烧成火球滚落山崖,更多则是丢下枪走出工事,向解放军投降。
  在孟良崮最危险的时候,华野副司令员粟裕通告全军"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孟良崮,只要张灵甫!"陈毅元帅则是直接向负责攻坚任务的几个纵队司令员叶飞、许世友、王必成和陶勇等人说,必须在5月16日拂晓之前拿下孟良崮,否则整个华野有可能会被国军合围甚至全歼!
  当拨通华野一纵司令员叶飞的电话时,陈毅元帅这样说:"叶飞啊,山东解放区的安危决定于能否在1天之内歼灭74师。你们要不惜代价尽快拿下孟良崮,哪怕拼掉2个纵队,也要完成任务。"而蒋介石则是警告外援国军,说"如有萎靡犹豫,梭巡不前或赴援不力,中途停顿,以致友军危亡,致共匪漏网逃脱,定必以畏匪避战,纵匪害国延误战局,严究论罪不贷!"最后,25师距离孟良崮只有5公里,已经能听到解放军发起总攻的炮声,而83师也不惜伤亡,占领孙祖、桃花山等阻援阵地。
  国军的疯狂冲锋太晚了,最终张灵甫还是被打死在了孟良崮的无名山洞中。同时,副师长蔡仁杰、58旅旅长卢醒等将领被击毙,74师参谋长魏振钺、副参谋长李运良、51旅旅长陈传钧、57旅旅长陈嘘云被俘。
  1947年5月,国军对解放军的全面进攻仅仅才不到一年,天下第一师的74师就遭遇团灭。而华野方面,也付出了数万人的巨大伤亡。孟良崮之后,华野无法发动对国军的大兵团围歼战。
  一切都是值得的,"砸碎珍珠安玛瑙",张灵甫74师,这个国民党反动军队王冠上的珍珠被砸碎了,换来了华野第一纵队、第四纵队、第六纵队、第九纵队等主力纵队的浴火重生,后来这四支军队后来发展为20军、23军、24军和27军,即使在数百万规模的解放军全体中,也是响当当的王牌军。
  我们知道蒋介石手上有五大王牌主力,不到关键时刻是不会轻易使用的。1946年秋,为了夺取我解放区重镇济宁,蒋介石不惜下血本同时出动了胡琏的整编11师和邱清泉的第五军这两支王牌部队,同时向巨野和郓城进攻,企图打通菏泽至济宁的交通线,最后与其他部队对刘伯承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形成合围。
  胡琏是一位优秀的防守型将领,有"狡如狐猛如虎"之说,抗战之罗店和石牌之战可谓打出了名声;而邱清泉是一位进攻型将领,外号"邱疯子",抗战之昆仑山和龙陵之战都是代表作。面对这两股强敌的步步逼近,刘伯承不管先打那一支终究都是一场硬碰硬的战役,而按军委的意思就是两支强敌都打,对其进行试探式进攻先摸一下对方的底子。
  蒋介石下达进攻命令后,胡琏的整编11师突出于巨野以南的章缝集地区,而邱清泉的第五军则位于龙堌集附近。刘伯承得知这两支强敌的动向后做出了战略部署,一是巧设阵地诱敌深入,再集中兵力围歼胡琏的整编11师各部;二是以一个纵队采取机动防御作战,诱使邱清泉第五军和胡琏部拉开距离,最后在龙固集将邱清泉牢牢牵制住,为围歼章缝集的胡琏部争取时间。
  龙堌集十几里处的观音集一带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前沿阵地,当时邱清泉第五军先头部队第第十九师部,率先向负责阻击任务的陈再道二纵队十四团发起了猛攻,观音集处的一个小村庄瞬间一片火海,巨野之一场硬碰硬的战役也至此拉开了序幕。
  陈再道的二纵队采取刘伯承的策略就是巧设阵地,在运动防御中慢慢消耗第五军的力量,首战邱清泉就损失了七百余人令其暴跳如雷,双方经过五日的激战过后,邱清泉依然没能突破陈再道固守的龙堌集。此时章缝集一带的枪声仍未打响,警惕性很强的胡琏似乎嗅到了危机,迟迟不进入刘伯承的预设阵地,而龙堌集已经打了五天,二纵队已经很疲劳,再硬碰下去战线随时会有崩溃的风险。
  胡琏不愧是战场老手,虽然龙堌集一带与邱清泉激战的晋冀鲁豫野战军非常的惨烈,但是明显兵力过于单薄,胡琏察觉到了刘伯承有集中兵力合围他的企图。因此,非常谨慎的胡琏立即下了停止行军的命令,并且依据有利地形修建起了防御工事,构建了相互交叉的火力网,等待刘伯承主动来进攻,如果刘伯承此时不来进攻,等到邱清泉拿下龙堌集之后便可以与之会合,两股力量拧成一股绳后再奋力反击。
  而此时的刘伯承已经不能再等,决定趁胡琏立足未稳之际,星夜兼程主动出击,开始向章缝集隐蔽移动以对整编11师各部进行分割穿插包围。王宏坤的六纵队率先出击,试图切断胡琏11旅与其他部队间的联系,没想到扑了个空,胡琏这只老狐狸像一只刺猬一样将部队缩成了一团,不给对手见缝插针的机会。
  当胡琏发现刘伯承已经对其形成了合围之势后,胡琏凭借着有利地形和强大的美式装备并没有乱了阵脚,而是决定在章缝集与刘伯承来一场硬碰硬的大决战。经过五日的交手后,王家垓王宏坤的六纵队和章缝集村落陈锡联的三纵队及杨勇的七纵队打得异常激烈,但始终都没能有效突破胡琏构建的防御圈,双方打得难舍难分。
  战争进入了僵局这是刘伯承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以致于战后刘伯承在总结时说道:"未能大踏步进退调动迷惑敌人,使其暴露出弱点,结果反陷于被动,这种打法甚为不智。"而此时负责进攻龙堌集的邱清泉第五军已经分出兵力增援胡琏整编11师,有序的撤出了战场,刘伯承也不再恋战下令各部脱离战场。此战双方伤亡大抵相当,刘伯承与国民党胡琏和邱清泉这两位悍将的硬碰硬之战就此结束。
  血战上甘岭,秦基伟对战范弗里特。
  说这一仗是硬碰硬,就是说双方这一仗没有什么计谋发挥的余地,完全是斗志对斗志,火力对火力,战术对战术的较量。
  战役打了43天,就是在3.7平方公里的两个山包和周边山头上,双方投入的兵力达10万以上,伤亡合计4万多人!一平方公里要伤亡一万人,这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比不上的,也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惊人的索姆河战役(240平方公里伤亡134万人,每平方公里5600人)。
  整个战役中,范弗里特指挥联合国军发射了190万发炮弹外加5000枚炸弹,志愿军则发射了45万发炮弹,这是什么概念?美军在二战中最惨烈的一仗,打了三个月的冲绳岛战役,消耗的炮弹才210万发。上甘岭每2平方米的土地就要挨一发炮弹,难怪树木全部炸光,石头炸成石粉,山头整个削平!
  由于敌人的火力占绝对优势,志愿军在战役初期损失巨大,后勤遭到严重困难,坚守上甘岭山头的志愿军没有吃的,也没有水喝,只能喝石头缝里渗下来的雨水,一开始后方组织运送咸萝卜,但是咸萝卜吃多了不解渴还拉稀,于是改为运送苹果,但是在雨点般的敌人炮火下,运输人员把物资运到坑道里非常困难,有时候牺牲了几个人,只送进去一个苹果,那个苹果在二十几个人手里转了一圈还没吃完。
  战役从1952年10月14日开始,由于"联合国军"的火力空前猛烈,志愿军守军两个连在第一天就伤亡殆尽,志愿军第15军45师迅速组织增援,与敌人反复争夺表面阵地,打到10月20日,第45师即已投入近80%兵力,伤亡3500多人,而美军进攻部队两个团伤亡率接近70%,不得不由韩国军队替换。后续的36天中,双方不断增加兵力投入,使得上甘岭成了绞肉机,成了东方的"凡尔登"。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涌现了以黄继光,孙占元,胡修道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战斗英雄,由于志愿军的战术是白天失去的表面阵地天亮之前必须夺回,不给敌人巩固阵地的机会,许多战士为了抢时间英勇牺牲,如龙世昌烈士为了炸毁敌人的暗堡,把爆破筒塞进敌人射击孔后直接用胸膛堵住了射击孔,与敌人同归于尽,赖发均烈士带着手雷整个人扑在敌人地堡上,将敌人炸上了天。
  狭路相逢勇者胜!作为守方的志愿军将反斜面+坑道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即敌军在往我方阵地仰攻时,随时受到我后方炮兵的轰击和斜面阵地火力打击,攻上阵地后,又受到我方反斜面阵地火力打击,即使占领表面阵地,我方则退入坑道继续作战,夜间发动突击夺回阵地。因此,联合国军的伤亡比志愿军更加惨重。
  到11月24日,"联合国军"付出了25000余人伤亡的代价,最终只攻占了几百平方米的一块阵地,不得不于11月25日停止进攻,上甘岭战役最终以志愿军的胜利而告终。秦基伟将军和第15军也以此战名垂青史!
  孟良崮战役是20世纪中国战争史上最传奇的硬碰硬战役,华东野战军用27万的弱势兵力对抗国民党45万人,在国民党重兵云集的狭小空间里,三天时间全歼张灵甫的74师,彻底扭转华东战局,而粟裕也被称为是中国历史上继白起、成吉思汗之后,最擅长打歼灭战的战神。
  孟良崮战役背景
  1947年,蒋介石调集兵力开始对山东和陕北地区进行重点进攻,由顾祝同在徐州坐镇指挥,由汤恩伯、王敬久和欧震三人组成的机动兵团,目标是全歼华东野战军。
  国军将领并不是酒囊饭袋,都在战争过程中不断成长,这次山东国军就吸取以前被分割歼灭的教训,现在选择"集中兵力、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齐头并进"的20字战斗方针。
  在双方兵力对比上,国民党军有24个整编师,其中以74师、11师和第5军三个主力部队作为重点骨干,人数在45万以上。华东野战军共有9个主力纵队,外加一个特种兵纵队,人数是27万人。
  从双方的兵力对比来看,华东野战军处于弱势,这也是为什么在合围孟良崮时粟裕命令地方武装要帮助主力纵队牵制一部分敌人,因为兵力实在差距太大。
  张灵甫的74师
  张灵甫所在的74师被誉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是在原来74军的基础上整编形成的,也是抗日战争时期成绩最辉煌的国民党军队。
  74师在抗日战争期间参与了很多大型会战,比如淞沪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等,就连日军对74师都不敢小觑,美军顾问团也夸赞说"国军只有74师能打"。
  在张灵甫之前,74师(军)曾历经三任军长,分别是俞济时、王耀武和施中诚。在这3人领导下的74军,以王耀武时期最为出名,在抗日战争中打出"74军抗日铁军"的称号,同时74军也被授予军中最高荣誉——飞虎旗。
  粟裕战场调兵苦寻战机
  面对战术换成猬集意识且战斗力强的国民党军,粟裕感到这次非同寻常,能够消耗歼灭国民党军的机会减少很多,如果一旦歼灭不顺利,围歼部队将会成为国民党军的嘴边肉。
  粟裕做了两方面的准备,一是稳定战局等待时机,二是积极行动来吸引调动国民党军。粟裕想要在运动中寻找到有利战机,盘活华东战局,这也是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前频繁调动的原因所在。
  粟裕共制定了5次大型调动国民党军队计划,由于华东野战军时而东,时而西,让国军疲于奔命,让国军将领逐渐放松警惕,据统计,在华东野战军的调动下,国民党军队的行军距离超过1000公里。
  在粟裕的调动计划中,国民党军还是露出一些破绽,比如在4月26日,华野攻克泰安歼灭72师主力;在5月3日,华野包围国军整编11师,但因条件不成熟而放弃围歼。在调动敌军过程中,华野六纵隐蔽潜伏鲁南,在敌后待命,这次待命为粟裕日后围攻孟良崮,埋下最精彩的伏笔。
  5月10日,粟裕正准备攻击国军右翼部队,11日却收到报告说华野9纵受到74师的主动进攻,敏锐的粟裕立即停止进攻的战斗命令,迅速要求搜集74师进攻的相关信息。
  11日晚,粟裕就通过情报获得74师所在的汤恩伯兵团的行动部署。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是情报部门的功劳,然而现场指挥官的判断更为重要,因为史上曾不止一次出现被假情报欺骗的惨痛教训,此时的粟裕面临很大压力,最后粟裕还是凭借自己的战场判断果断决定接招。
  生死线上的较量
  汤恩伯兵团的作战部署是:以张灵甫的74师作为核心主力,对华野进行犹如一把利剑的"中央突破",其余部队在74师的两翼和后面进行兵团掩护。
  面对来势汹汹的国民党军,此时就要彰显不同指挥员之间的差异,按照常理,华野应该避其锋芒,但粟裕经过慎重思考后,做出惊人决定:以华野主力的"中央突破"迎战国民党军的"中央突破"。
  粟裕下定决心经历了多少挣扎,已经不可得知,但后来毛主席曾经对粟裕说"你们那样果敢、迅猛地消灭第七十四师,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有两个人没有想到,一个是蒋介石,另一个就是我毛泽东!"
  在粟裕改变战术时,下面的部队正在准备打7军和48师,收回原命令,下达惊人新命令,华野各部并没有迟疑,因为华野将士跟随粟裕在苏中七战七捷,早已习惯粟裕的指挥风格和歼敌意志。
  粟裕对华野此次围歼战进行详细的部署,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会扭转战场胜败,高手过招,胜败就在一线之间。
  粟裕将距离较近的第一、第四、第八和第九纵队,从国民党军74师的两翼进行穿插,上演一次刀口舔血的"猛虎掏心"。这四个纵队将74师与外围的国民党25师和83师分割开来。
  之前在调动国民党军时隐藏在敌后鲁南地区的华野六纵此时像一把出鞘的利剑,一日夜的急行军奔袭张灵甫背后的垛庄,此举至关重要,标志着对张灵甫74师的彻底包围。
  当时六纵司令员王必成收到的是粟裕严令:在14日务必赶至垛庄。王必成接到这样的命令,难掩心中的兴奋,因为他和张灵甫在两次的涟水之战中结下大仇,当时张灵甫攻破涟水,王必成被警卫员强行架着撤退。
  涟水的丢失,当时陈毅要将王必成撤职查办,幸亏粟裕出面力保才改为留职检查。所以王必成接到粟裕的命令,二话不说立即执行,准时到达指定位置,彻底关上张灵甫的后退大门。
  再说74师张灵甫,战场情报对于双方都是公平的,华野大规模的调动部队不可能躲过张灵甫的眼睛,并且张灵甫很快就明白粟裕要围歼自己的计划。
  粟裕包围张灵甫需要时间,而张灵甫却根本就没打算要跑,他想要将计就计,这次终于可以和华野进行正面决战。要想明白张灵甫的策略,需要俯瞰整个山东战场。
  在最中心是张灵甫的74师,外围包围张灵甫的是粟裕的华野部队,在更大的外围是国民党军的40多万军队。因此,张灵甫想要实现"中心开花",也就是自己作为诱饵,利用外围的国民党军包围粟裕的华野,然后内外夹攻彻底击溃粟裕。
  张灵甫的想法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因为外围部队离74师都不远,最近的只有10公里,最多需要坚持三日,必定能够形成合围,所以张灵甫选择在孟良崮固守等待反击。
  蒋介石看到张灵甫驻扎孟良崮后,立即明白张灵甫的意图,蒋介石对合围部队下达死命令,若有人贻误战机,严惩不贷。
  孟良崮大决战
  对于粟裕来说,虽然已经布置阻击增援之敌,但终究力量有限,在战场的西面和西南面,粟裕手上无兵可派,已经将地方武装都用上了。因此,粟裕必须在三天之内拿下孟良崮,否则就腹背受敌。
  孟良崮战役是异常真正的硬仗,首先是张灵甫的74师战斗力很强,清一色的美式枪械装备,在马克沁式机枪的火力掩护下,华野攻坚部队伤亡惨重。
  孟良崮这里的石头多为花岗岩,坚固异常,为张灵甫的居高临下的火力压制提供很大帮助。华野战士的尸体在地上铺了好几层,就在最艰难的时候,粟裕下达了死命令,必须拿下孟良崮。
  张灵甫的美械装备很多是水冷式,但是孟良崮这个地方偏偏缺水,并且当地百姓很反感国民党,自发进行坚壁清野,水井都用石头填满了。
  百姓为什么会反感国民党?当时山东解放区已经进行土改,地主都被驱逐,农民有了土地,而张灵甫组织地主重新回到这里,还取名为"还乡团"。
  更为幸运的是,由于孟良崮地势陡峭,张灵甫很多的重型装备没办法运到山上。最终华野战士用鲜血开路,成功在国民党军合围之前攻上孟良崮,在山洞中打死张灵甫。
  结语
  孟良崮战役是一场硬仗、恶战,更是一场险仗,命运的天平随时都会偏向另一边。
  有人说国民党军将领故意救援迟缓,其实并不正确,李天霞确实出工不出力,但是黄百韬和胡琏等人可是拼了命地前来救援,多亏外围的华野阻击部队,为攻下孟良崮赢得时间。
  就在即将攻下孟良崮的同时,黄百韬在孟良崮的北边已经近乎攻破粟裕的天马山防线,幸亏当时有一个营的兵力从此经过,并且营长能够听从临时指挥投入战斗,补上防线缺口,否则这场战役的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要感谢战神粟裕的果敢指挥,最后以陈毅元帅一首诗来结尾:孟良崮上鬼神嚎,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麾下有个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是陈赓将军,4纵前身是八路军129师386旅,386旅曾经被美国驻华参赞卡尔逊誉为"中国最好的一个旅"。在"临浮战役"中,陈赓的4纵与国民党胡宗南的"天下第一旅",展开了硬碰硬的对决,最终陈赓将军完胜,全歼"天下第一旅",活捉其中将旅长 。
  陈赓与胡宗南为黄埔一期同学,但因政治立场不同,在学校时两人就多有对垒, 甚至还曾大打出手,有一次胡宗南一伙嘴上争辩不过陈赓,想动手挑衅,但"黄埔三杰"之一的陈赓不光嘴皮子厉害,动武更是拿手好戏,他手拿棒子揍胡宗南一伙四处逃窜。国共分裂后,两人在各自的阵营中也都独当一面。
  论地位两人不相上下,陈赓是毛泽东周恩来的爱将,虽然四纵隶属于晋冀鲁豫野战军建制,但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到后来组成陈谢兵团也是同样。
  而胡宗南更不用说,是"天子门生第一人",是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所受的恩宠是无人可比的。
  但要论实力,那陈赓与胡宗南就是天地之差了,胡宗南是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手下有11个军(整编师),34个旅,50余万人马,装备精良,地盘广阔,有"西北王"之称。
  由于当时共产党实力有限,陈赓的4纵下辖3个旅,加上太岳军区的地方部队,手里总共只有2万余人,夹在胡宗南和阎锡山之间,地盘也小的很,所以比他大14岁的胡宗南也没有太把他放在眼里。
  解放战争初期,陈赓领导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和太岳军区,在临汾地区建立根据地,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侧翼安全,也如同一颗钉在胡宗南和阎锡山中间的钉子,让其不得安宁。
  1946年7月,胡宗南联合阎锡山向陈赓发起两面夹击,妄想拔掉这颗钉在两人之间的钉子。
  经过短兵相接,陈赓先打胡宗南,消灭其一个旅加两个营,再打阎锡山,占领了几座县城。出师不利令胡宗南恼羞成怒,把逃回来的旅长撤职, 两个团长枪毙,并再次出兵,这次把主力精锐第一师第一旅即"天下第一旅"也调来参战,争取全歼陈赓部队。
  "天下第一旅"是胡宗南的起家之军,曾经做过蒋介石的警卫部队,被称为"蒋家御林军",是蒋介石胡宗南的心头肉,部队装备精良,士兵都是参军好几年的老兵,训练有素,战斗力强,所以号称"天下第一旅"。其指挥官的军衔也都比其他同级部队高一等,现任旅长黄正诚是中将军衔,团长都是少将军衔,待遇高也造成了这支部队也特别骄横,如果其他国民党军队行军时遇上它,都要赶快给让路,免得自找麻烦。
  陈赓也盯上了这个"天下第一旅",他先诱敌深入,然后声东击西,把"天下第一旅"的一个团围住,然后在阻援部队的支持下,经过艰苦战斗将之全歼。然后又合兵一处围住前来救援的"天下第一旅"余部。
  "天下第一旅"也不是白叫的,作战勇猛,抵抗顽强,四纵拿出除阻援部队的全部身家,经过近两天的血战,终于全歼了"天下第一旅"。中将旅长黄正诚被活捉。
  听到"天下第一旅"被全歼,胡宗南又心疼又愤懑,立即坐飞机赶到临纷,准备再集结兵力与陈赓决一死战。可是他已经找不到陈赓的位置了,陈赓怎么可能等着胡宗南来打他,早已率部不知去向。
  共产党的前"中国最好的旅",与国民党的"天下第一旅"硬碰硬的决战,画上了句号,胜负已分,高低已定,陈赓与胡宗南的较量却还在继续,直到胡宗南狼狈败逃台湾。
  我是历史微点,欢迎互相关注,共同学习!
  历史上"硬碰硬"的战役,应该以朝鲜战场上的长津湖战役为最。
  这一仗: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装备够硬,后勤补给够硬!!!!
  这一仗:志愿军的战斗意志够硬,不怕牺牲,不怕流血的精神够硬!!!
  这一仗是彭德怀指挥的第九兵团(20军,26军,27军)约15万人和麦克阿瑟指挥的美军第十军(海军陆战一师,第三,第七步兵师以及韩国第一军团)约10万人展开的一场血战。
  这一仗,朝鲜战争的走向开始发生转变,迫使美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这一仗,志愿军收复了朝鲜半岛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地区,此役之后,美军、联合国军再也没敢踏进三八线半步,将麦克阿瑟的美梦彻底扼制在三八线以西;这一仗,毛泽东给予高度的评价:长津湖战役,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完成的巨大战略任务;这一仗,志愿军战斗伤亡1.9万人,冻伤2.9万人,冻死4000人;这一仗,暴露出我们许多的不足,包括后勤补给问题,志愿军的装备问题,火力配置问题,但恰恰是这些不足成了我军变强的宝贵经验,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1周年,让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走进这一仗。
  1950年11月盖马高原长津湖的极寒之地,中国军队即将与美第十军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的一场血战,在零下四十度的低温下,人类莫要说打仗,就连呼吸都困难,双方为此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都涌现出了诸多的英勇事迹和坚韧不拔的行为。
  这对于从未在极寒条件下打过仗的美国士兵来说堪比一场灾难,尽管他们拥有温暖的睡袋,可随时添加的棉衣,24小时不限量供应的食物。仍抵不住严寒,所有人都患上了冻疮,手脚冻得发黑,一位幸存下来的陆军战士回忆说:"为了保暖,多增加衣物是不可取的,当你被手套,大意,头盔包裹时,你必须一刻不停的前进,一旦你停止前进,汗水就会在你的衣服里结冰。唉,你想和你的贴身步枪亲密相处简直的痴人说梦,哪钢铁的家伙全身是冰,你的手会被他黏住,甩掉它唯一的办法就是去一层皮。我的嘴无法张开,唾液和胡子将它们紧紧的粘在一起。耗费几百万美元研制的特战冬季作战靴,也不过是个笑话。在风雪中几个小时不活动,汗水就会渗透靴子,你的脚就会变肿,疼的要命。我敢肯定,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我们为什么要来到亚洲这漫天风雪之中呢?
  拥有如此装备的美军战士都发出这样的感叹,那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什么样的呢?
  九兵团的战士各个骁勇善战,能抗能打,司令员宋时轮更是一员虎将,是黄埔一期的优秀毕业生。副司令员陶勇曾炮轰英国军舰,胖揍敌方将领,两员骁将对自己统率的部队充满信心,势要在朝鲜战场有所作为。
  二十军是在南方坚持了三年游击战的红军独立师基础上发展壮大而来的铁军,二十六军则是在抗日战争中同敌人一刀一枪练出来的雄师。二十七军在孟良崮战役,渡江战役中威名远扬。而作为解放统一的主力,三个军甚至打破了中国军队三三制的建制传统,超额编制到每个团的是四四制,甚至是五五制的加强营。这样,三个军的兵力就达到了15万人。有这样三个军在手。可以让任何敌人胆寒。
  唯一让他们担心的就是气候和后勤补给问题,三个军都是野战部队,自解放战争以来就一直作战于气候温暖的华南或者华东战场。更为致命的是,入朝作战的命令来的太快,太仓促了。部队是在开往东北的火车上接到命令的。二十军刚到山海关,就被总参高级参谋将专列拦停。并下达了"紧急入朝"的通知。部队这才知道去向。前方战事吃紧,彭老总又急盼支援。十几万战士只好单薄上阵开赴鸭绿江边入朝。临时停车的时候。东北的边防军战士看到九兵团的着装如此简单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如此淡薄的衣服怎能入朝作战,紧急命令和动员全员战士和干部将自己的棉衣,棉帽脱下来送给九兵团。可就是这么一点仅有的棉衣都没来得及送到专列。刚下火车,十几万战士就忍不住的发抖。就连宋时轮和陶勇都忍不住的打哆嗦。
  入朝仅一天,两将就知道大事不妙。天气居然这么寒冷。第一天就冻伤了七百个战士!,在这之后他们才知道,1950年的冬天是朝鲜五十年来气温最低的一年,雪虐风饕,日间最高气温也仅有零下二十摄氏度。夜间自不必多说,而他们的主战场长津湖则是朝鲜北渡最极寒的地区,平均海拔在一千米到两千米之间。丛林茂密,荒无人烟。仅有些山间小路可供通行。
  匆忙入朝的九兵团每个班十多人,只有一到两床棉被。到了晚上,大家只能将这一两床棉被铺在雪地上,十多个人互相拥挤在一起用对方的身体来抵御;零下五十摄氏度的严寒袭扰。别说抵御严寒了,只要不被冻僵就是万幸了。每天早上点名,就会减员一大截。
  最让部队头疼的是后勤补给无法及时供应,可用于车辆通行的是一条山间小路,面对美军24小时的的侦察,轰炸,二十七军四十辆满载物资的卡车瞬间就被燃烧弹烧了个精光。部队只好轻装前进。天气如此寒冷,仅仅依靠高热量食物是远远不够的。奈何我们的志愿军战士连充饥的土豆和炒面都吃不上。我们的女同志为了给山上送一袋粮食累到吐血(在整个战役打响之时,有的战士少则两天,多则十天竟吃不上一口热乎的食物),为了防御敌人的轰炸,更不能有明火,饥寒交迫的战士们都喝不上一口热水。
  双方的武器装备对比更令人胆寒。东线是高海拔,高寒地区作战,战士身上的每一发子弹,每一份口粮都得依靠人工运上去。作为先头部队的二十军每只也只携带了八十发子弹。由于地势险峻,交通不便,大口径的重炮、火炮都已丢在了鸭绿江以北。能发挥的重型武器只有小口径的迫击炮。可是炮弹又无法过多的携带,八二迫击炮的炮弹最多能带90发,六O跑之多可带60发。现在唯一可用的重武器居然是手榴弹。对比武器雄厚的美军,这一仗真的太难打了。
  11.25日,彭德怀下令东、西两线同时发起攻击,一向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宋时轮在此刻也无法保证部队能准时到达攻击位置。战士们太苦了。在一两尺深的积雪中部队是不可能按时抵达阵地的。考虑到东线是一个独立的方向,彭德怀同意宋时轮延迟进攻的请求。
  11月27日10时,狼林山脉中震耳的军号声打破了宁静,宋时轮,陶勇指挥二十军,二十七军八个师向美十军发起猛烈攻击,十万快被冻僵的志愿军战士们犹如猛虎下山,冲向敌人的阵地,一晚上就将美七师和陆战一师分割为五截。分割包围进展顺利。但是消灭被围之敌却是异常的艰难。
  被围之敌迅速做出应对之策,利用200辆坦克在被围之地的节点构筑了环形防线。志愿军每个团之配有八九们老式火箭筒,想要冲破坦克防御圈谈何容易,用于大火力突击的重炮在就丢在鸭绿江边,将士们只能利用小口径迫击炮掩护步兵冲锋。可令人意外的是,就连迫击炮的钢管都奈何不了如此极寒,收缩的炮弹压根就放不进去,战士们急得用火烤,用热水浇,好不容易能放进去了,那些神炮手们面的准准的,可是一发炮弹打出去,不炸!,再打,还是不炸!,由于极寒,能够爆炸的炮弹只有三分之一。
  看着一发又一发的哑弹,战士们急得嚎啕大哭,这可都是大家用命运上来的呀!连迫击炮这种轻火力掩护都没有,步兵大哥们只能用枪,用身体和敌人的坦克堡垒拼命了。
  整连整连的战士们倒在冲锋的路上,他们饥寒的身体已经无法承载在极限条件下的冲锋了,连装备优越的美国士兵也惨不忍睹,在如此极限的环境下,许多的美国兵面对中国军人的猛烈进攻而变得精神失常,美国陆战队在雪夜里接着月光挥舞着工兵锹,像打棒球那样在空中击打着手榴弹。虽有不少人牺牲,还在守住了阵地。
  |
  美陆战一师,有着全美战斗力最强部队之称,但面对战斗意志顽强的志愿军战士,无论他们如何反抗,这注定是一场败仗,28日,麦克阿瑟眼见大势不妙,果断下令部队向南突围,美十军拼命向后收缩。并且很快下碣隅里构建了可接受日本运送过来的物资补给飞机场,随即,美国空军就给陆战一师送来了大量的急需的弹药,视频,药品、防寒衣服。可谓陆战一师需求什么就能送来什么。反观,与中国本土仅一江之隔的志愿军战士连基本是物资保障都无法得到。正在参加对下碣隅里围攻的中国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在投入战斗之前仅得到了两小框地瓜给他的一百多位战士。
  百年积弱,中国军队在用人力打仗;国力强劲,美国军队在用机械力打仗。面对如此悬殊的装备对比,钟桂军作战气势如虹,威震八方之敌,其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都无法匹敌。
  杨根思精神永垂不朽
  在上1072高地之前,杨根思心痛如割地望着战士们,这些斗志昂扬的汉子们全都饿蔫,有得低头莫不做声,有的在扎鞋带,有的在扎腰带,谁也不是哦话,谁也不说笑,杨根思想要调动大家的情绪,让战士们唱歌,歌能振奋人心,唱起来,什么困难都迎刃而解了。
  战士们不唱,唱歌代替不了吃饭,越唱越饿。今天没有粮食,我们就不吃了,这对我来说就是常态,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当做家常便饭就好。运送补给的战士来了,他挑来了两小框地瓜。杨根思给每人三个地瓜,就带领战士们奔赴阵地。
  战斗打响了,美军像发了疯似的对1072高地发起了猛冲。为了夺取阵地,不惜出动了8辆坦克,一波又一波的冲锋被打退,杨根思已经记不清这是敌人的第几次冲锋了,只见美军的身体铺满了山丘。战士们望着不远处飞机场来往盘旋的飞机,惋惜不已,唉。不说重炮了,哪怕有一门迫击炮配上几发炮弹,就足以将机场毁灭。哪整个包围圈几万美国士兵必死无疑。
  只可惜没有,全连,全营乃至全团都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从未间断。杨根思抬头,他至今都没见过如此密集的敌机,上百架敌机密密层层的呼啸而来。为了只是十几个中国战士。地面上数百门火炮也开始对着阵地猛烈的炮击。对于1072阵地美军势在必得。1072太重要了,此处不但可以俯瞰机场,还截断了公路。轰炸一直在继续,炮击也从未停止,杨根思告诉战士们:只要有我们的勇敢,就没有敌人的顽强。
  敌人的冲击再猛烈,我们也要打退他,子弹打光了拼刺刀,刺刀断了拼铁锹,阵地不能丢,丢了阵地是一件可耻的事。人在阵地在,哪怕剩下一个人也要守住阵地。
  敌人的又一次进攻被打退,阵地上至剩下三名战士了,杨根思命令重机枪排长和负伤的射手撤退,嘱托知道员:让他把三连带好,此刻,阵地上只剩他自己了,天色已经渐渐变暗,一个排干掉了几百个美国鬼子,还留下两个火种,这买卖够本了,赚大发了。杨根思整理了一下冒着浓烟的军装,环顾了空无一人的阵地,把所有的TNT 炸药集中起来捆了一个几十斤的炸药包,然后静等着美国鬼子冲上来。
  一阵猛烈的炮击后,美国士兵高举着星条旗趾高气扬的走上了阵地,他们错误的认为在他们的猛烈炮击下这个阵地上已经没有一个活人了。杨根思突然站起来,将导火索引燃,冲着那面过期扑过去,哪的美国人最多,望着突然扑过来的中国人,美国旗手扔下军旗慌忙逃窜,几百个美国士兵也慌了,纷纷掉头逃跑,杨根思踏过美国军旗,一声巨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伺候,上万名的美国士兵止步于此,面对这座空无一人的阵地,却没人敢踏足半步,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冰雕连战士让人泪目
  战斗仍在继续,而等待美军陆战一师的将是他们永远无法抹去的梦魇,当他们四处逃窜终于找到一出突击薄弱点时,一位指挥官却突然大喊:hold",他发现不远处有反光,当他拿出望远镜观察有无敌情时,却发现远处的闪光点形似人形,但周身都是冰块,此时的美军指挥官不敢贸然行动。长时间的等待见对方仍不行动,只好派士兵前去侦察。当这些美军靠近,展现在他们眼见的情景给他们造成了极度的震撼。
  雪地里129具冰雕保持着战斗姿势,他们的枪杆都瞄准敌军的方向。这些冰雕不是别人,是我们可爱的志愿军战士啊,他们致死也保持着冲锋的状态,这些可爱的战士们周身都被冰块包围,他们的枪和身体已经互为一体,美军试图拿掉他们手里的枪,但是无论怎么用力,枪都一动不动。最后掰断了三根手指,才将手中的枪拿掉。
  全连129名战士,没有一个生火取暖,没有一个人擅自脱离战斗岗位,最终在皑皑白雪的侵袭下化成了"冰雕"。而在这场阻击战中,被冻死的连队不止一个,是三个,其中二连和六连全体战士牺牲,五连两个战士生病没上前线,火种得以延续。而这只是整场战斗的缩影。
  12月,战斗终于结束了,整个战地医院都是忙碌的身影。我们的卫生院由于没有治疗经验,用火烤伤员的冻伤部位,许多战士因此被截肢。
  长津湖战役我们得到了什么
  1.击溃了麦克阿瑟的心里防线:在这场举世震惊的大战中,彭德怀给孤傲的麦克阿瑟上了一堂战术指导课,用中国军队的穿插战术给麦克阿瑟开了眼界。"一种出色的战术,往往要比重火力武器更能发挥战力。"经过长津湖殊死搏斗,中国人民志愿军彻底扭转了朝鲜战局。这就是史上著名的长津湖战役。
  2.得到了苏联人的敬重:斯大林望着战斗报告恢然泪下,并指示部下必须要在1951年3月前完成36个步兵师的全部装备订货。不仅如此,还要立即送3600辆汽车过去。至此,苏联人开始真心实意的援助我们。这是一场改变世界历史的战役,中国人大胜。
  淮海战役中的双堆集战役,就是一场硬碰硬的战役,主要围绕我军的刘伯承元帅和敌军的黄维将军展开。
  淮海战役打响后,我军前委就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要消灭国民党军队的黄维兵团。
  从阻击、诱敌再到包围黄维兵团的之前作战行动中,中野已经伤亡两万余人,此刻华野主力正在陈官庄包围着杜聿明集团三个兵团,还要阻击李延年和刘汝明两兵团的增援,淮海战场我军的兵力使用已经到了极限,解决掉黄维兵团成为当务之急。否则如此紧绷绷的情况极易出现问题,因此,担负主攻却缺乏重武器的中野任务非常艰巨,刘伯承坦言哪怕拼光老本,也要歼灭黄维。
  刘帅和总前委判断,国民党第十二兵团由于起义、伤亡造成的减员当在30000人以上,因此决心投入战役总预备队(华野七纵、十三纵),配合中野的六个纵队对敌实施总攻击。其中陈赓指挥东集团中野三个纵队(附豫皖苏独立旅)、陈锡联指挥西集团中野两个纵队加华野十三纵,王近山指挥南集团中野六纵(附陕南12旅)和华野七纵,共九个纵队(含华野特纵)又二个旅围歼当面之敌。
  敌人最难啃的防区其实在南侧,这里距离小马庄黄维兵团部最近,因此敌人的抵抗非常激烈,并且黄维还在核心阵地摆出了看家的两个团,其一是号称"老虎团"的第11师33团,驻守大王庄;其二是绰号"威武团"的第18师54团,死守标高25米的尖古堆。这两个团距离兵团部都只有1000米左右,是黄维用来保驾的最后家底,由第18军军长杨伯涛亲自掌握,也是"土木系"的终极精锐。
  三个方向上的战斗空前激烈,南集团12月10日攻克大王庄全歼"老虎团",再经三天苦战,我军已将黄维兵团全线压缩至东西不过1500米里的狭长地域,淮海战役总前委适时发出《促黄维立即投降书》。
  然而黄维拒绝放下武器负隅顽抗,为迅速解决战斗,总前委从华野再调三纵、鲁中南纵队驰援双堆集战场。同时调整部署,以刚刚到达的华野三纵、以及原西集团的华野十三纵加入南集团作战,解放军指战员经浴血奋战,逐渐迫近敌核心防御阵地。
  华野七纵在攻击战场制高点尖古堆的战斗中,遭到敌人毒气弹(实际为催泪瓦斯弹)和燃烧弹的袭击,伤亡较大不得不退下去休整,总前委换以华野三纵投入战斗(鲁纵为预备队)。为了攻克尖古堆,绰号"王疯子"的王近山派出了中野六纵49团一营,,也就是是战功赫赫的"襄阳营",在解放襄阳的战役中,正是这个营率先破城。
  华野三纵司令员孙继线选定的尖刀部队则为8师23团一营,也是在洛阳战役中获得荣誉称号的"洛阳营",交战双方王牌尽出,因此,一场硬碰硬的战斗即将打响,这绝对是双堆集战役的巅峰对决。为了减少伤亡,中野其他部队连夜为两个突击营挖掘壕沟,由华野特纵的一个重炮团和三纵炮兵团提供火力支援,14日18时,经过一小时炮火准备,两个英雄营怒吼着穿过交通壕一跃而起,勇猛地杀上尖古堆。
  经过两小时激烈拼杀,敌第18军"威武团"大部被歼,所余残敌逃出工事,杨伯涛随即出动第18军特务营、工兵营甚至炮兵营的士兵发起疯狂反扑,但都被"襄阳营"和"洛阳营"击退,尖古堆牢牢掌握在我军手中。从而使黄维兵团的司令部、炮兵阵地、快速纵队的车辆和临时机场完全暴露在我军面前,第十二兵团已经大势已去。
  为了垂死挣扎,兵团副司令胡琏将兵团部警卫营、第14军残部通通划给第18军指挥,把所有能拿枪的人全部推上战场,对于退却的团长、营长不问缘由一概枪决,但是仍然无法克复尖古堆,华野的大炮已经可以直接轰击第十二兵团部。
  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12月15日黄昏,精神崩溃的黄维认为守不住了,招集各军长决定分头突围,在野战中被我军兜歼,近10万人的精锐兵团就此全军覆灭。黄维、胡琏和吴绍周分乘一、二、三号坦克逃跑,最终胡琏脱逃,黄维和吴绍周等人被俘。
  双堆集战役,是一场短兵相接的平原进攻战役,中野和华野以硬对硬,历经10天激战联手全歼陈诚的发家老本和"五大主力"之一的第18军。华东野战军参战五个纵队(第三、第七、第十三、鲁中南和炮纵),中原野战军参战六个纵队,胜利结束了淮海战役最艰苦的一战。
  在双堆集战役中,我军的刘伯承和敌军的黄维打了一场硬碰硬的战役,双堆集战役也被成为解放战争中的绞肉机,足见此役的惨烈。
  世界上最硬碰硬的一场战役当属朝鲜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交锋的双方是我军与美军,实际前线指挥员我方是王近山、秦基伟、李德胜等将军,美军是驻韩国的联合国军司令詹姆斯·奥尔沃德·范弗里特。
  美军在二战之后就是世界第一强国,拥有海陆空一体作战能力,有强大的火力和功业能力,并且当时参加朝鲜战争的部队基本都是参加过二战的老兵,有非常强的军事能力和战斗经验,可以说当时美军综合能力就是世界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我军参加朝鲜战争是在国内刚刚完成解放战争后几个月,虽然国家工业基础薄弱,武器装备落后,但是在陆军方面,我军战术高超,配合密切,加上有毛主席思想的带领,我军陆军的战斗在当时也是数一数二。
  这样两支军队在战场上相遇,绝对是一场硬碰硬的战斗,而朝鲜就是这个战场,朝鲜战场中打的最血腥、最暴力、最激烈的战斗当属于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的发起源于美军的"摊牌行动",美军当时企图将我军向北逼退,以达到改变三八线对峙局势的局面,所以围绕武圣山的争夺就此展开,上甘岭是武圣山上的一个高峰,占据上甘岭对于控制武圣山非常重要,上甘岭战役由此爆发。
  上甘岭战役中,美军调集兵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
  我军主要依靠坑道进行阻击,在坑道中与美军进行生死搏斗,战斗进行到最艰难的时候,我军在坑道里面的士兵根本得不到给养,甚至连一个苹果都很难运送到山上去。但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我军依旧坚守在坑道中,使美军不能完全占据上甘岭。
  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最终我军还是坚守住了上甘岭,而美军也彻底打消了反攻我军的企图,从此之后,乖乖的到谈判桌面前谈判。
  上甘岭战役我军的主要指挥官:
  第三兵团司令员王近山,二野猛将,有名的疯子战将,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
  第15军军长秦基伟,年轻的优秀将领,后担任国防部长,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授予上将军衔;其15军,后来改为全军总预备对,空降军15军,被誉为"千岁军"。
  第十二军副军长李德生,王近山麾下"三剑客"之一,后任总政治部原主任,北京军区原司令员,沈阳军区原司令员,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总体而言上甘岭一战,打出了国威军威,向世界显示了志愿军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要说战争史上最硬碰硬的一场战役莫过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钢铁意志"和美国人"钢铁装备"硬碰硬的 "上甘岭战役"了。
  为了争夺一个只有3.7平方公里的小山包,美军投入7万余人,170多辆坦克以及3000架次的飞机,对志愿军坚守的阵地投下了190万枚炮弹、5000枚航弹,志愿军 阵地上一片火海,销烟弥漫,甚至上甘岭的主峰都被削掉了2米,寸草不生 , 火力密度高达每秒钟6发,远远超过了二战时的最高水平 。
  面对美国人的疯狂进攻,志愿军战士先后投入9个团,133门大口径火炮和30门120mm重迫击炮向美军发射了45万枚炮弹,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展开了你死我亡的硬对硬的碰撞。
  在长达43天的浴血奋战中,志愿军战士和美军战况及其惨烈,双方对表面阵地和坑道进行了反复的争夺,最终志愿军战士凭借钢铁般的意志顶住了敌人钢铁装备的压制,使得联合国军丢下了2.5万具尸体灰溜溜从上甘岭败退。再来说说这场战役是爆发在哪两位将军之间的
  志愿军在该战役时的前线指挥员是十五军的军长秦基伟,45师师长崔建功,战役后半阶段十二军副军长李德生也参与了指挥。
  联合国军在该战役时的指挥员是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范弗利特决定出其不意,夺取并不利于其机械部队展开进攻的咽喉地区,五圣山前沿的三角形山
  其实上甘岭战役爆发前,双方均出现了有叛徒向对方传递情报一事,但双方均未引起重视,由于五圣山易守难攻,秦基伟只放了一个非主力师45师。
  战争爆发时 ,秦基伟还判断错了敌人的主攻方向,由于敌人的猛攻,45师伤亡很大,终于在打退联军40多次冲锋后,因伤亡巨大,无力在反攻,此时表面阵地失守,前沿部队全部推入坑道。
  志愿军总部调来3兵团李德生12军31师作为15军预备队打反击,秦基伟也从15军后勤机关抽掉了1200多人来补充45师,依靠着坑道部队的坚守,为大部队反击赢得了时间,凭借猛烈的炮火准备和反击部队的奋力拼杀,逐步收复阵地。
  此后依靠猛烈的炮火覆盖摧毁敌预备队集结区域,源源不断的反击部队终于将阵地全面收复。
  范弗利特最后只能灰溜溜的撤出了上甘岭。
  库尔斯克会战中,普罗霍罗夫卡战役是人类战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大战。这场战役的对战双方将领为苏军的瓦图京与德军的保罗·豪塞尔。1943年7月12日是个历史性的日子,在残酷的坦克战中,苏军迫使德军转入防御,德军虽然以较小的损失,重创了更多的苏军坦克,但却未能攻占普罗霍罗夫卡,意味着德军从南面攻入库尔斯克的战略意图泡汤。
  苏德战争时期,双方都很热衷进行钳形攻势,对方只要形成突出部,就立刻对其南北夹击。1943年希特勒为了报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一箭之仇,鼓捣了堡垒计划,以消灭库尔斯克地区的苏军。普罗霍罗夫卡是个战略要冲,只要被德军占领,从东边过来的苏军想向在库尔斯克形成的突出部再增援就不可能了。苏军会被孤立起来,补给,弹药,伤员的运送都很困难,对苏军形成合围之势,甚至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战果就荡然无存。因此瓦图京下了死命令,普罗霍罗夫卡必须得守住,也就出现了苏军和德军都不谋而合地选择在此决战。
  (瓦图京)
  苏军装甲部队的核心力量是T-34中型坦克,重量约为30吨,由76毫米主炮充当主要火力,厚达47毫米前倾斜装甲,正面装甲厚达60毫米,车身的斜角一直延伸到炮塔,即使被炮弹击中也容易弹开。由于装备了5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使得其每小时最高行驶速度超过了55公里,从而具备了非常好的机动性。而德军坦克部队里的王牌,则是名噪一时的虎式坦克,重达50吨。它的装甲厚度为102毫米,T-34的正面攻击对它几乎毫无作用,即使是侧面和背面这些防护比较薄弱的区域,装甲厚度也达到了82毫米,超过了T-34的正面装甲。最令苏军闻风丧胆的是其射程超过2公里的88毫米炮,几乎可以秒杀二战时期所有坦克的正面装甲。而且它还极为精准,曾在近1100米的距离连续5次命中一个脸盆大小的目标。
  跟德军的坦克相比,苏军的坦克虽然在火力和装甲方面逊色不少,但却可以在数量上进行弥补。苏军参加普罗霍罗夫卡战役的坦克共有503辆,其中T-34坦克至少233辆。相比于德军,苏军的坦克数量占有2.5比1的数量优势。而且虎式坦克生产过于缓慢,1月只能生产25辆,而T-34由于廉价且制造简便,一个月至少可以生产上千辆。这也就决定了德军无法通过后援补给改变数量上的劣势。
  库尔斯克会战僵持了一个星期,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却只向前推进了20公里,而从北部进攻的第9集团军只前进了10公里,却损失惨重。德军见无法从正面突破苏军的防线,便决定先从右翼突破,希特勒将第二党卫装甲军的近2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转向东北的普罗霍罗夫卡。
  7月12日凌晨,德国空军出动近千架飞机,开始对苏军防线进行狂轰滥炸。早上8时30分,德军和苏军几乎是同时发动进攻,两军在普罗霍罗夫郊外的原野上遭遇。保罗·豪塞尔采用了楔形布阵,也就是把虎式坦克安排在尖端,把众多马克-4型轻型坦克安置在两侧。德军的目的是利用虎式坦克几乎无坚不摧的重型装甲,突破苏军的防线。
  保罗·豪塞尔
  而为了打击德军的坦克,瓦图京利用T-34的灵活性,冲入德军的坦克群,进行贴身肉搏战,以弥补火力和装甲上的劣势。在第一波攻势中,苏军的25辆T-34坦克组成的突击队,全速向德军的坦克阵地发起冲击。这些T-34大多数成为炮灰,但是仍有几辆坦克冲进了德军的阵线,和德军的坦克混杂在一起,也打乱的德军坦克的进攻队形,为后续的坦克分队再次冲击创造了条件。在苏军的人海战术中,尽管虎式坦克可以单挑T-34,但是也双拳难敌四手,源源不断涌上来的T-34给虎式坦克造成了不少的困扰,这种自杀式的攻击手法,让笨重的虎式坦克措手不及。
  苏军落后的坦克战术是不得已而为之,然而这种化整为零的将T-34坦克分散使用,让苏军的坦克被各个击破,没有发挥数量的优势。而且在战斗刚打响时,苏军犯了一个致命的失误,火炮火力支援没有和坦克的冲击进行配合。苏军的大口径火炮率先开火,虽然摧毁了一些德军坦克,但是等苏军坦克发起冲锋时,德军新的坦克已经进行补位,以保证阵型的稳定。而苏军的火炮则因为过早的暴露位置,被德军飞机迅速摧毁,完全没有起到掩护坦克冲锋的效果。
  更让人诧异的是苏军在战前不但没有侦察地形,甚至没有仔细研究过德军的部署就发动了反击。导致苏军坦克在冲击德军虎式坦克时,竟然跌进了友军以前挖的反坦克壕,造成了不必要的非战斗性损失。而且T-34坦克在通信联络上非常脆弱,一队T-34坦克被德军的88高炮击毁后,后面的T-34却没获取前方的敌情,继续飞蛾扑火往同一个方向进发。结果连续在同一位置被狙击。苏军坦克看起来很多,但却没能形成有机的整体,各自为战,战斗力大打折扣。
  苏军虽然犯了很多致命的错误,但是苏军的将士在一整天的时间里,发起了一波接一波的热血冲击。特别是苏联军人表现出了空前的视死如归的精神,驾驶T-34直接迎面撞上虎式坦克,苏军立志要将德军堵在普罗霍罗夫卡。战斗很快陷入了胶着状态,双方已经杀红了眼。不少坦克兵在坦克被击中后,爬出座舱,在坦克的残骸旁用轻武器与对方厮杀,甚至进行赤手空拳的肉搏战。惨烈的战斗一直进行到了夜晚,精疲力竭的双方才停了下来。苏联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司令员罗特米斯特罗夫,检查了一天的战况,发现苏军虽未能完成摧毁德军坦克的任务,但至少将德军的攻势挡住了。
  双方在普罗霍罗夫卡战役的损失一直是个谜。官方的说法是双方都损失坦克350辆左右,而学者则认为苏军损失坦克和自行火炮在400辆左右,德军损失接近总兵力的30%,也就是只有6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双方的战损比高达7比1。甚至有西方学者声称苏军的坦克在此役基本上全部报废。然而这种说辞却有违常理,如果德军坦克的损失只有数十辆,德军是如何从库尔斯克突围中能够降低损失,而苏军坦克如果全军覆没,在会战后期苏军如何继续发起大规模反攻,并最终取得会战的胜利。
  不官结果怎样,苏军在这场坦克战中阻滞了德军的进攻,让德军的坦克无法发挥快速迂回穿插歼敌的效果。苏军以惨烈的代价使德军的闪击战,变成了德军最为头疼的消耗战。这也使得苏军在普罗霍罗夫卡战役中虽然歼敌数可能与德军有着悬殊的差距,但是却获得了战略的成功,拖跨了德军的进攻节奏。德军战果显著,却在战略上彻底输了。

中国古代史上的风云人物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赢政,秦庄襄王之子。汉族(原称华夏族),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李氏朝鲜历代国王皇帝年表及简介1。太祖康献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大王李旦,朝鲜太祖元年(1392年)至朝鲜太祖七年(1398年)在位2。定宗恭靖懿文庄武温仁顺孝大王李曔,太祖李旦次子,朝鲜太祖李大钊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在进行学理研究的基础上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并注重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救国救民改造中我们的城市按了暂停键白云苍狗,弹指过往,苍茫尽处,岁月蹉跎。此番种种经历,使人感怀万千。既有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慷慨献身,亦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无奈愤懑。也正是有这些不畏生死广东老人翻出一张游击队的借条,要求政府偿还3万亿,结局如何?前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宗旨便是为人民服务。也正是如此,从1921年共产党成立之初,便与无产阶级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在土地革命的时候为贫苦农民打土豪分田地,让普通农民也有自己的土地可种1967年,三个苏联特工偷了美国响尾蛇导弹,还光明正大地寄回苏联1967年,正是美苏两极争霸的年头。而就在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的紧张关头,有3个苏联特工从西德的空军基地偷了一枚最新型的美国响尾蛇导弹,而更离奇的是,这3个人居然把偷来的导弹直接光明5分钟了解巴尔干半岛6大列强争斗不休,难怪被称为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巴尔干半岛,很多人不太熟悉。不过对于南斯拉夫,大家应该印象十分深刻。南斯拉夫人就居住在巴尔干半岛,这里地处欧洲的东南角,紧挨着土耳其,东边是黑海,南边是地中海。当然了,让我军八个主力团围攻500日军,彭总下死命令拿不下全部杀头都说抗日战争前期日本兵战斗力强,难对付,有老兵说至少要三五个人才有可能制服一名日军士兵。事实上,真实状况可能比这还要严峻。发生在1940年的一场战斗,虽然彭德怀副总几番下达了务必全1976年毛主席逝世,叛徒张国焘对外国记者说了十个字,字字戳心现在说起张国焘,大家或许并不熟悉,由于他的叛变行径,中国人民早已将他遗忘。但是在全面抗战以前,张国焘在党中地位极高,共产党筹建之初,他还是13名代表之一。不过,出于性格上的缺陷,张远古时代的禅让制继黄帝之后的著名人物那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尧舜禹三位了。这三位作为远古时代的圣贤帝王,以禅让闻名了几千年。远古的禅让制度,类似于现在的投票选举,呼声最高的候选人将接任大权,成为下一任毛泽东传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1924年5月,在维经斯基的安排下,举行了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维经斯基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在会上批判了前述执委会的二月会议。这次会议使中共中央转向了完全相反的方向。1924年7月13
历史上有为了要耗子洞里的粮食,挖耗子洞的人吗?挖出的粮食会有细菌吗?这里分享给大家一个我挖耗子洞掏花生果,破坏了地堰被护秋人员找上门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集体秋收接近尾声,山上的花生大部分都搬运到了集体场园上,所有的家庭妇女都集中到场正面战场的22场会战,国军有没有全程参与的军一级部队?1941年3月11日,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式签署租借法案,时间点还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这就意味着美式武器装备大规模运抵中国的开始。由于运输线路和运输能力的问题,抗日军队接受美式装备为什么沙俄能够控制西伯利亚地区?历史上的中原王朝却无法统治?主要因素是局势的变化。包括技术的发展贸易与帝国更迭。西伯利亚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无法统一看来。蒙古势力的兴衰沙俄进入西伯利亚的重要因素是蒙古势力的衰落。中古时代的亚欧内陆地缘布淮海战役之双堆集战役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有一幅邓小平1949年为淮海战役中的双堆集战役的题词双堆集胜利仅仅是全国千百次重要胜利的一个。一如坚持大别山的意义一样,只能把它的宝贵经验提取出来,作为我李世民称帝前,厉害的人物基本都在太子身边,为何李世民得胜了?一场玄武门之变让李世民如愿以偿地消灭了自己的最大竞争对手李建成。在这之后,普天之下再没有人能阻挡李世民当皇帝,纵使是李渊也不可能。不过,玄武门之变的惊心动魄让李世民每次回忆起来都很东方战场里,少将石原莞尔为何敢和大将杉山元叫板?石原菀尔注定要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代价,但也是中国抗战之幸,这厮是昭和军阀中鲜见的战略思路清晰者。他敢跟杉山元大将争辨,其一是对华侵略的指导思想存在严重分歧,其二是两个人分属日本军部的明朝十六帝,帝帝是传奇!(一)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从公元1368年建国,到公元1644年灭亡,共存在276年,经历十六位皇帝的统治。明朝的皇帝们,不管是史书给其定义为好皇帝还是坏皇帝,可谓是个个是你认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卧底是谁?他们有什么厉害的操作?特工加西亚,非常牛,当了24年卧底,最后一个任务混成了二把手,跟接头人说再不收网我就当老大了!这位特工,名为杰昆加西亚。加西亚从小学习一般,但是身材魁梧,打得一手好棒球,梦想是进入袁隆平母亲华静动荡年代守护儿子,他写给母亲的信,看哭了读者世界上有一部饱含深情的书,那便是写做母亲的文字。世界上有一声最美丽的呼唤,那便是母亲喊我的名字。但丁母爱的力量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情的光,一生都在照亮孩子远行的路,都说顾复之恩比天大,国士无双的袁隆平,儿孙都是做什么的?是否子承父业?袁老有三个儿子,三个孙女,长子袁定安次子袁定江幼子袁定阳。袁老曾说人的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所以在他的教导下,三个儿子一个比一个有出息。纪录片中出镜的三个孙女,更令人惊官场无君子!鲍超遭刘铭传诬陷,李鸿章趁机捅刀,曾氏兄弟太现实淮军头号悍将刘铭传是李鸿章安徽合肥同乡,家中排行老六,小时候生过天花,脸上留有麻子,长相短小粗犷,个性生猛火爆,江湖人称六麻子。刘铭传年轻时贩过私盐,十八岁时就杀过人。那是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