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庞德英勇就义,曹操为之落泪,既然如此忠义为何当初要弃马超而去?

  首先纠正一下题主问题,不是庞德弃马超而去,而是马超弃庞德投刘备而去,庞德不得已归顺曹操的。襄樊之战中,庞德之所以表现得忠义无比,主要原因有三:一、马超弃庞德及妻儿投刘备,让庞德很窝囊地成为曹操俘虏
  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出道后不久跟随马超的老爹马腾平定羌氐叛乱,因军功做到了校尉。
  官渡之战后,曹操开始着手平定河北,袁谭袁尚派郭援、高干攻打河东,以牵制曹操。曹操派书法家钟繇率领包括马腾在内的关中将领讨伐郭援、高干。庞德跟随马超参加了钟繇的讨伐大军,庞德神勇,作为先锋所向披靡,斩了郭援。这个郭援是钟繇的外甥,庞德就提着郭援的首级向钟繇请罪,钟繇说外甥是国贼,你杀了国贼何罪之有?庞德也因这一次优异表现被提拔为中郎将,封都亭侯。
  后来弘农的张白骑造反,庞德又跟随马腾讨伐张白骑,在两崤之间大破张白骑。马腾到许都担任卫尉后,庞德就跟随马超,成为马超的手下。
  赤壁之战后,马超、韩遂在关中造反,庞德也跟着马超与曹操对敌。马超、韩遂被曹操用离间计击破。马超逃到西凉后再次反叛,被杨阜、姜叙等地方将领击败,穷途末路的马超带着庞德及庶妻董氏、幼子马秋及从弟马岱等人逃到了汉中依附张鲁。
  马超在张鲁那儿受到张鲁厚待,被封祭酒,张鲁都想把女儿嫁给马超。马超心心念念想夺回西凉,就向张鲁借兵去攻打凉州。张鲁对马超真不错,借兵让马超去收复老巢,结果马超征战不利,加上杨白想陷害马超,马超不敢回汉中,就带着马岱秘密投奔了刘备。
  马超从张鲁处借兵收复凉州,没有带上庞德,让庞德留在汉中,估计是照顾庶妻董氏和幼子马秋吧。结果马超一走以后再也没回汉中,放了庞德和老婆孩子的鸽子。
  庞德在汉中也没法离开,因为张鲁把庞德及董氏、马秋当作人质看起来了。如果马超投降刘备后,敢带蜀兵来打汉中,庞德及马超的妻儿就是最好的挡箭牌。
  庞德在汉中没等到马超来救他,却等到了曹操来攻打汉中。张鲁本来就想投降曹操,张卫象征性地在阳平关抵挡一下后,张鲁就投降了曹操,庞德、董氏、马秋就成了曹操的俘虏。
  《三国志.马超传》:初超之入蜀,其庶妻董及子秋,留依张鲁。鲁败,曹公得之,以董赐阎圃,以秋付鲁,鲁自手杀之。
  好人妻的曹操没看上董氏,把董氏赐给了阎圃,把马秋赐给了张鲁。结果张鲁为了表示与马超一刀两断,直接把马秋杀了,气得马超吐血不止。
  而曹操早就知道庞德勇猛,直接拜庞德为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邑三百户,庞德虽然窝囊降曹,但感于曹操重视自己,也就死心塌地为曹操效力了。二、马超的人品卑劣无底线,让庞德不再视马超为主人
  论起三国军阀的人品,一般人的印象是吕布最差,毕竟三姓家奴的名声太臭了。但是马超的人设之差,比吕布有过之无不及,吕布的人设在马超面前只能是小巫见大巫。
  吕布害了两个义父,但没害亲爹啊?马超直接害死亲爹。
  本来曹操表奏汉献帝,让马腾入京为卫尉,其实目的有二:一是分化马腾、马超,让马腾进京当差,让马超带兵在西凉,其实是分而治之。二是以马腾为人质,牵制马超,让马超不要动小心思。三国时的人质制度非常流行,马腾入京当京官,其实也知道自己是人质。但是马腾并没有造反之心,因此并不害怕为人质,甚至还把家族都带到许都和邺城,同行的还有马超的兄弟马铁、马休等,一共200多人。
  一家家族200多人在当时的京城为人质,马超竟然毫无顾忌地起兵造反。虽然马超在潼关前线曾经一度占得上风,但是毕竟综合实力远不如曹操,智谋远不如曹操,被曹操用离间计轻松瓦解马韩联盟。
  马超见打不过曹操,就派人和曹操谈判,要求割据关中。曹操当然不答应,一边用计打败马超,一边下令处死马腾,夷三族,可怜马超父亲马腾、兄弟马铁、马休及全族200余口都死在了许都和邺城。马腾及兄弟马铁、马休之死,完全是马超害死的,而《三国演义》为了丑化曹操,说马腾是因为衣带诏事件被曹操诱杀的,所以马超才起兵反曹的。
  而无情的历史事实是:马超想割据关中,私自起兵,直接害死了父母及兄弟还有全族200余口,这人品是不是连吕布都不如?
  马超兵败潼关,退回凉州后,曹操因为后方有事,就回师许都和邺城了。马超到了安定,又鼓动带领羌、氐等少数民族后军队跟着他一起造反,占领了冀城。结果杨阜、姜叙等人设计,把马超骗出城去,点领了冀城,又把马超老婆和长子杀了,让马超痛苦不堪。
  马超在屠杀了杨阜、姜叙在历城的族人后,带着庞德及庶妻董氏、幼子马秋投奔张鲁。最后又放了亲人的鸽子,投奔了刘备。导致幼子惨死,庶妻被占,庞德归曹。
  《三国志.马超传》:是岁,曹公西征,与超等战於河、渭之交,超等败走。超至安定,遂奔凉州。诏收灭超家属。超复败於陇上。后奔汉中,张鲁以为都讲祭酒,欲妻之以女,或谏鲁曰:"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鲁乃止。
  马超为了一己之私,不顾最亲的父母、兄弟、妻子等人的安危,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动叛乱,人品之低下庞德都看在眼里。当马超放自己的鸽子,让自己在张鲁手里成为人质,可想而知庞德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
  所以,当曹操厚待庞德后,庞德决然归曹,对马超不再有一丝感情。这也是人之常情,试想想,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妻儿、兄弟的命都不顾的人,会在乎属下的生命吗?这种无情无义之人值得庞德效忠吗?三、庞德的家小都在曹操手里,不能投降
  庞德归降曹操后,一直想找机会报答曹操。
  先是宛城的侯音、卫开勾结关羽叛乱,庞德就带领兵马,配合曹仁镇压了宛城叛乱,顺带着就屯兵樊城,樊城众多守将都对庞德表示怀疑,说故主马超及庞德的哥哥庞柔都在蜀汉,对庞德的忠心表示怀疑。
  庞德对此信誓旦旦地表白,自己身受国恩,必当以死相报,和关羽势不两立,要么庞德杀了关羽、要么被关羽所杀:
  《三国志.庞德传》:德常曰:"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
  庞德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多次挑衅关羽,与关羽亲自交战,甚至箭射关羽额头。《三国演义》为了衬托庞德忠心,说庞德抬着棺材上前线,还用毒箭射伤关羽,迫使关羽刮骨疗毒。其实关羽刮骨疗毒是在襄樊之战之前,与庞德无关。
  庞德最终被关羽擒获,主要还是天气原因,因为连续十多天暴雨,汉水暴涨,庞德因为不受信任屯兵城外,被关羽水军击败。
  庞德誓死不降关羽,一来是不想再见到人品卑劣的马超,二来是因为自己的家小都在曹操手里,如果投降关羽,家小就会遭受到马腾及马超妻儿同样的下场,因此誓死不降,以自己的一条命,既博得忠义之名,也为妻儿家小赢取生存空间。
  庞德悲壮而死,曹操为之怆然流涕,封其二子为列侯,曹丕即位后,追谥壮侯。
  后来,钟会、邓艾伐蜀时,庞德的儿子庞会跟随,蜀国投降后,庞会带人将关羽灭族,报了庞德被关羽所杀之仇。
  庞德是马超手下的猛将,他在出道之后,就一直跟随马超,屡建战功。无论马超胜负,庞德都是作为马超的副将尽心竭力。到了马超在关中、西凉立足不住,奔入汉中投奔张鲁的时候,庞德还不离不弃,陪伴在马超的身边。
  可是到了最后,马超投降了刘备,而庞德却成为了曹操的手下。在曹操那里,庞德对曹操忠心耿耿。在解关羽的樊城之围时,庞德抬棺大战,给了关羽以重创。史书上记载,庞德还射中了关羽额头一箭。因为庞德骑的是白马,关羽的手下称庞德为白马将军,对他十分忌惮。
  不过,虽然庞德在战场上英勇奋战,可是因为曹仁、于禁的指挥错误,把军队扎营在樊城以北十里的洼地里。在汉水暴溢的情况下,让关羽水淹七军,遭到了全歼,庞德也战败被俘。
  在被俘后,庞德拒绝了关羽的劝降,杀身成仁。消息传来,连曹操都难以置信。对比于禁被俘后的屈膝投降的行为,曹操十分感叹,流着眼泪说,自己和于禁相知那么长时间,到了生死关头,于禁还比不上一个庞德。
  那么,有的人就庞德的死对他有所责难。他们是站在刘备一方的立场上看待问题的。他们认为,庞德的旧主是马超,而马超已经投降了刘备,那么庞德就应该跟随马超加入刘备的阵营。而且,庞德的哥哥庞柔也在蜀中的刘备那里阵营,于公于私,庞德都应该投奔刘备。所以,庞德为曹操而死,实在是不忠不义之徒。
  可是,这种论调是站在刘备阵营的立场上说的,而不是站在庞德个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我们从庞德的所作所为来看,庞德自有他的自己的标准,自己的判断。
  就拿庞德个人来说,这个人是一个忠义之人,可是他一开始却投奔在了马超这样的人手下。马超此人,有勇无谋,做事还无情无义。马超为了自己的私利,根本就不管宗族和家人的安危。由于他屡次造反,使得自己的父亲、兄弟都遭到了族灭。由于他有勇无谋,使得自己的妻子家眷遭到了屠杀。到了投奔张鲁的时候,他身边只有寥寥几人。而就算是这寥寥几人中,庞德依然在内。
  可是,马超是如何对待庞德的?马超出兵救援刘璋的时候,他将自己小妾和亲生儿子留在了张鲁那里,庞德因为生病也被马超留下。可是到了前线,马超又再次变心,投降了刘备。马超此举,就把自己的小妾和儿子、庞德抛弃给了张鲁。试想一下,此时的庞德是何等的想法?马超连自己最后的血脉都不顾,更不要说跟他出生入死到最后的庞德了。
  不过,这对庞德也是一种解脱,从此庞德摆脱了马超这样无情无义的主公。从庞德的心目中,他也没有不忠的地方。他和马超投奔到张鲁那里,那么自己和马超就都应该算是张鲁的部下。马超再次投降刘备,抛弃了庞德,那么马超就和自己没有了关系。庞德从此就成为张鲁的部下,为张鲁效力。
  在曹操攻打汉中的时候,张鲁又投降了曹操。作为张鲁的部下,庞德跟随他成为曹操的部下是名正言顺的。庞德自始至终,都没有背叛自己的主公,他的服务对象的变换,是因为他的主公改换了门庭。所以说,庞德为曹操效力,从道理上来讲,是说得通的。
  曹操对待人才的方式是唯才是举。他对庞德与马超对庞德有着天壤之别。与马超的无情无义相比,曹操对庞德十分器重。他一得到庞德,就马上拜他为立义将军,封为关门亭侯,封邑三百户。这使得庞德感到受宠若惊。从此之后,庞德便把"身受国恩,义在效死"挂在嘴边,决心对曹操以死相报。
  在此后的战争中,庞德多次为曹操立下战功。而且在和关羽的交锋中,他顶着别人怀疑的压力,主动请战,在被俘后慷慨赴死,表现了自己的忠心。所以说,从庞德的生平经历可以看到,庞德一直就是个忠义之人。只是他刚开始的忠义遇到了无情无义的马超,否则不会有后面的遭遇。
  不过,庞德还是有为刘备效力的机会的,那就是他被俘之后。庞德在曹操阵营中,并没有受到特别的信任。史书记载,曹操对庞德都有所怀疑,至于说别人的眼光就别提了。至于说庞德被俘后,宁死不屈被关羽所杀,更是出乎曹操的意外。所以说,在这个时候,庞德投降关羽,一方面也为曹操尽了力,一方面也可以摆脱无谓的猜疑。
  但是,关羽却把这件事给搞砸了。他的劝降,反而坚定了庞德必死的信念。关羽当时对庞德劝降的话是,"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
  关羽说这话的本意,是因为自己和刘备、张飞手足情深。关羽认为,在这个世界上,要属手足之情为最重。所以他才会从兄弟关系上下手,来劝说庞德。
  可是,关羽根本就不知道庞德的家事,他的话反而引起了负面影响。当初曹操也因为这件事对庞德产生了怀疑,不想用他为将,去对战关羽。庞德对曹操解释,说自己和嫂子有矛盾,杀了嫂子,使得兄弟两人势同水火,不相往来。这才解除了曹操的怀疑。
  而关羽根本就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提起庞德的哥哥,可谓哪壶不开提哪壶,这让庞德十分反感。就从这一件事来看,关羽对庞德根本就不尊重,连庞德的情况都根本懒得了解。
  而关羽下面的话,更是引爆了庞德的脾气。关羽说自己想要用庞德作为自己的将领,问庞德为什么不早投降?这使得庞德感到十分恼怒。依照关羽的话意,关羽看上了庞德,是庞德八辈子的荣幸。庞德应该早就感激涕零,乖乖投降才对。相比曹操对自己的礼贤下士,关羽的骄傲让庞德忍无可忍。
  在对双方的态度做了对比,庞德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投降关羽,以关羽的脾气,自己难以在他的手下做事。而且自己的家小都在曹操那里做人质。以自己的家小为代价,到关羽这样傲慢的手下做事,还违背了自己忠义的初衷,这是庞德无法承受的。
  而且自己当初为了表达自己的忠心,抬着棺材作战,这样投降,即便是将来留下性命,立下再大的功勋,也会在世上留下一辈子的笑柄。而关羽又用那种孤傲的态度对待自己,相比之下,庞德最终选择了慷慨赴死。
  在这里,我们就有一个疑问,如果关羽不是那么孤傲无礼,而是采取张飞义释严颜的态度和做法,能否收降庞德呢?朋友,你的意见呢?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读三国,品人生。在汉末三分这个纷纭的乱世中,多少英雄的人生旅程令我们感觉到光辉壮烈,实则却隐藏着万般无奈和满腹辛酸,比如庞德。今天就和大家来聊聊这位西凉猛将――庞德。
  有时候读到某些三国人物的时候,我们犹如感同身受。这是一个壮丽的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也是一路荆棘和坎坷的时代,就如同我们的今天。在这个时代,有许许多多的"打工仔",由于我们大多数朋友都并非是"世代簪缨",而是出身平凡而微末,甚至很多都是从某个穷乡僻壤中走出来的"村野匹夫"。这样卑微的出身使我们在奋斗的起步线上就处于极度的劣势。除了我们自己的双手和勇气,可以依赖的外在的东西少之又少。
  一路披荆斩棘的搏杀,落得满身伤疤,我们的奋斗充满了辛劳和苦痛。可有什么办法?即不能停下脚步来舔舐伤口,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来放松身心。咬着牙拼,流着血拼,咽着泪拼,直到有一天终于拼不动了,停下来看看手中的残存,手心里剩下的这点点东西就是我们最后的命!
  这就是咱们"打工仔"注定的一生。
  咱们来聊聊庞德这个"打工仔"。他和我们大多数朋友一样,出身卑微低贱,爹娘没给留下什么"条件",只有一身不服输的糙筋厚皮,一副不认命的脊梁骨,一腔对未来充满期望涌动着的青春热血。
  出身于西北荒原的庞德少年行伍,由于多次在征伐羌、氐叛乱的战斗中奋不顾身的拼杀,庞德被西凉军的马腾注意到了,收在身边任命为"校尉",做了个中层干部。对年轻的庞德来说,这很不容易了。能被老板赏识,能得到认可和提拔,庞德是很感激的,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有些人天生富贵命。马腾就出身好,人家的祖先是东汉开国元勋――"伏波将军"马援。作为红色的后代,奋斗的起点高、步子快、关系多、路子广,混得相当不错,很快成为一方大员――西凉太守。但马腾这人比较喜欢折腾,由于他是忠臣之后,血统里就带着"兴复汉室"的基因和使命,总认为自己站在"正义"的一边,谁掌权他就反对谁。他参加过十八路诸侯讨董的联盟,反对过董卓;还曾经率兵到长安参加过"勤王",反对过李傕、郭汜;后来又在"衣带诏"上签名,反对曹操。但后来由于事情泄露,马腾被出卖了,和两个儿子一同被曹操擒杀,血沃长安。
  赏识自己,提拔自己的老领导被杀了。庞德二话不说,随着马超就造反了,随着西凉大军去征讨曹操。对老领导的忠诚和感恩之情化为对少帅马超的支持和拥戴,庞德完全当得起一个"义"字。
  马超和他老爹一样,激情有余而智慧不足,有野心但缺乏远见卓识和统帅能力。虽然在多次战斗中打得曹操落花流水,但西凉军内部矛盾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了分裂。合作就是这样,起步的时候齐心协力,遇到挫折的时候就互相猜忌、顿生龌龊,争权夺利的时候就反目成仇。马超和韩遂互相翻脸,分道扬镳,内外交困之下,庞德保护着少主马超杀出重围,返回西凉。
  马超不但有勇无谋,还缺少识人之明,重用杨阜、姜叙,却遭到背叛,导致他在陇西之战中再次以惨败收场,彻底失去了根据地,只得流落投奔到汉中张鲁麾下,也从老板沦为了"打工仔",而庞德仍然追随在他身边。但在这段时间,庞德的思想发生了动摇。从"忠义"角度上分析,庞德真的已经很够意思了,无论兴衰荣辱,始终不离不弃,只为感激当年马腾的赏识之恩。追随马腾马超父子这么久,该报答的也足以当得起那份恩情了。你可以说庞德不够永久,但不能说他不够忠义。
  马超和他父亲一样,很能折腾,但不是个优秀的老板,有野心无良谋,与合伙人翻脸反目成仇,轻信而又用人不当,屡屡对形势产生误判,还自以为是,不肯听从正确的建议。对于庞德这样一个仍然对未来抱有期望的人来说,要一条路走到黑,那就不是忠义,而是钻牛角尖了。对于打工者来说,"跳槽"是个很正常的事情,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足够了。况且退一万步来讲,跟着马超混,那是给"打工仔"打工,成绩再优秀,功劳再大,再努力再辛苦又有多大的意义?
  马超向张鲁主动请命,兵进葭萌关,庞德称病,没有随行而去。这算不得上是背叛,只能说是分手。该报的恩都已报了,人应该有自己的路。
  曹操兵进汉中,张鲁任庞德为将,率兵抵挡。本来就是临危受命,不存在什么君臣忠义的问题,庞德战败被俘,归降曹操也是很正常的,难道还要为张鲁这种人誓死不屈?
  庞德受到曹操的任用,但在曹魏军中他其实混得并不好。归附太晚,起点太低,军中方方面面盘根错节的势力又太多。庞德可以依靠的太少,始终被排斥在边缘,他唯一只能向曹操证明自己,而在他这个尴尬位置上能够证明自己忠诚和能力的机会却少之又少。所以当关羽北征襄樊,兵围樊城之际,庞德向曹操主动请命,愿为先锋去迎战关羽。
  但命运没有给庞德这个一战成名的机会。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不是说舍命一搏就能够成功的,能趁关羽不备射一支暗箭,但你防不住背后有人阴你一把,让你功败垂成。
  水淹七军,庞德被擒。关羽以西川旧主马超的理由劝降庞德,但庞德不为所动,坚执不降,最终被杀。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真的还能降吗?其实庞德已经穷途末路了,如果以一介败军之将重归旧主,自己的妻子儿女可还扣在曹操手中,那些人有一万个理由随时能够将他们送上断头台,以儆效尤。拼搏一生,到了这个时候,庞德手心里攥着的只剩下自己的一条命。
  "忠义"这个词本来就是给咱们千千万万"打工仔"们量身定制的。在这个乱世中,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大王旗",有忠义的高顺,有忠义的张任,有忠义的姜维,还有忠义的庞德。但你见过忠义的曹操、曹丕?见过忠义的刘备、刘禅?还是见过忠义的孙家父子?
  这就是咱们"打工仔"一生的命运。咬着牙,咽着血,一身伤痕,悄悄忍辱吞泪,真到了穷途末路的那一刻,也只能拿自己蝼蚁般卑贱的残命去给老婆孩子换条活路!
  公元219年7月,蜀汉荆州守将关羽发动北伐襄樊的战争,一时势如破竹,攻无不克,曹魏的襄阳、樊城两座城池先后被关羽包围,守将吕常、曹仁、满宠先后被关羽击败,只能固守待援,曹操下令让有假节钺权力的左将军于禁率领七军三万多人会同白马将军庞德一起救援襄樊。
  结果关羽利用天降暴雨的机会,汉水暴涨及周边很大部分被水淹没,关羽率领手下水军包围并击败了于禁和庞德及七军,由于曹军没有水军,一片汪洋之下,只能束手无策,在关羽水军的猛烈攻击下,于禁率领七军投降关羽,庞德也被关羽所俘虏。
  关羽
  注意于禁是被关羽打得大败后投降关羽,而庞德是被关羽俘虏的,因为庞德的兄长庞柔在刘备手下做官,因此关羽以庞柔为依据要求庞德投降,但庞德誓死不降,关羽只能杀掉庞德,正是这一事件,导致后来蜀汉灭亡时关羽的后人满门被诛杀。
  官职、地位比庞德都高得多的于禁都投降了,庞德投降也可以理解,为何庞德宁愿去死也不愿意投降关羽呢?
  首先得了解一下庞德是怎么成为曹操的手下的?庞德是凉州南安郡人,最早是马超父亲马腾的手下,庞德是一员猛将,勇冠三军,在与马超一起对袁氏势力郭援、高干的战斗力,亲自斩杀钟繇的外甥郭援,立下大功,要知道郭援可是对方的主将,能斩杀对方主将这绝对是一项天大的功劳,但即使如此,庞德在马超手下的地位并不高,官至中郎将。
  关羽水淹七军
  马腾被曹操招到邺城当卫尉后,庞德就跟随马超,曹操的势力向关中和凉州扩充时,数次击败了马超,庞德于是跟随马超一路南逃到了汉中张鲁处,之后马超继续南下投靠刘备,而庞德则留在了汉中,后来随张鲁一起投靠了曹操,被曹操封为立义将军,关门亭侯,而且还有食邑三百户,从此之后,庞德就一直为曹操征战,直到襄樊之战被关羽俘虏后英勇赴死。
  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马超南下投靠刘备,他哥庞柔都跟着马超,为何庞德不跟随?
  答案是:庞德是被抛弃的。
  马超南下投靠刘备是一项秘密行动,没几个人知道,之所以要秘密投靠刘备,原因是张鲁不会让马超离开,张鲁已经决定投靠曹操了,就算张鲁有些犹豫,但是张鲁的手下人都暗中决定投靠曹操了,包括张鲁也说出了后来那句名言:宁为曹公奴,不为刘备座上客!虽然有些夸张,但至少表明了张鲁的态度。
  庞德
  张鲁的政治态度决定后,马超的位子就尴尬了,马超是曹操的死敌,不可能投靠曹操的,如果张鲁要投靠曹操,到时候马超可能被张鲁当成投名状献给曹操,马超意识到这一点,所以秘密与刘备的使者接头后,又秘密逃走,马超逃走时,因为种种原因,就抛弃了庞德,其实不止抛弃了庞德,马超连自己的妻子董氏和儿子都抛弃了。
  留在汉中张鲁处的庞德能怎么办?只能跟随张鲁一起投靠曹操。当然除了这个客观原因之外,庞德投靠曹操还有主观原因,庞德这个人英勇善战,勇冠三军,但是跟着马腾与马超,不仅处处失败,而且到处逃亡,庞德再蠢也知道跟着马超是没有前途的,如果继续投靠南下投靠刘备,说不定到时候还是被曹操击败,不如留在汉中跟张鲁一起投靠曹操,曹操代表着朝廷,投靠曹操就是归顺政府军,还能有个编制,何乐而不为?所以庞德以个人及家庭的未来做为赌注,留在汉中投靠了曹操。
  庞德
  事实上证明,庞德的做法是正确的,投靠曹操之后,庞德很快升官加爵,而且前途比跟着马超要强多了,庞德是个有能力的人,至少在军事上如此,有能力的人一般对自己的将来会有规划,希望能出人头地,而不是跟随马超到处逃亡,庞德受够了逃亡,不愿意再跟着马超继续逃,他有权力选择自己想要的将来,所以就投靠了曹操。
  第二个问题就是,明明庞德可以活,为什么要去赴死?
  主要有三个原因:
  1、庞德不像于禁的地位、官职、影响力那么高,于禁投靠,曹操顾忌到舆论估计不太会把于禁的家属治罪,庞德不同,庞德刚投靠曹操也得一步一步从中层做起,好歹投靠曹操之后就由中郎将升为杂号将军,庞德如果投靠,他留在魏国的家属肯定全部要被定罪,魏国有这样的法律,庞德正是考虑到这一点,为了给子孙后代一个好的未来,庞德选择赴死。
  庞德
  2、庞德性情忠烈。马超抛弃庞德后,庞德选择了投靠曹操,这已经是一次易主了,在襄樊之战期间,曹营的很多将领都对庞德有猜忌,原因就是庞德的兄长庞柔在益州刘备那里当差,曹营诸将以为庞德会在战场上偏向蜀汉,或者有些利于关羽的行为动作,庞德本来就是个性情忠烈的人,受到同事的猜忌,就想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如果庞德投靠了关羽,那不就印证了曹营诸将的猜忌吗?庞德偏偏要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自己的言行一致,这就是庞德的血性和忠烈。
  3、三国时期,一个家族分别投靠不同的势力这种现象很正常,只要光明正大地避嫌就行,这样能在政治斗争中,无论哪一方势力失败,其家族都会有一支生存下来,比如诸葛亮在蜀汉刘备这,他亲哥诸葛瑾在东吴孙权那,诸葛家族还有一支在曹魏那,这不很正常嘛,刘备都没怀疑诸葛亮有没有通吴嫌疑,曹营诸将为什么会怀疑庞德有通蜀嫌疑呢?
  庞德被俘
  庞德不愿意投靠关羽,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你想想,如果庞德投靠关羽了,那庞德留在曹操的家属,包括儿子宠会都会被杀,那样的话,庞家就全部在蜀汉了,庞德亲眼所见曹操的强大,到时候蜀汉灭亡了,庞家还是没能留下一支,这样的话,何必投降呢?还不如赴死,成为烈士,还能给自己儿子带来荣誉,同时也让曹营诸将刮目相看。
  庞德弃马超而去,实乃逼不得已之举,这事确实不能怪庞德,要怪只能怪马超。
  不是庞德抛弃了马超,而是马超抛弃了庞德。为何这么说呢?
  庞德对老马家忠心耿耿,从一而终,一开始跟着马腾干,不离不弃。后来,马腾在曹操的威逼利诱之下,去了许都当了大官,马腾就把军权全部交给了马超。
  这样,庞德又成了马超的手下。那么,庞德和马超如何分道扬镳的呢?这事还要从马腾说起!
  要说,曹操对马腾可真"不赖",不仅封马腾当都尉,还把马腾的几个儿子一一封了官。
  表面上看,曹操这哥们可真够意思,对老马家真是照顾,可实际上呢,曹操歹毒着呢!要么,他就不是奸雄了!
  马腾,表面上受到重用,实际上沦为了人质,要知道,马腾不是一个人来的,一家老小两百余口也都跟着来了。
  曹操寻思着,他手里攥着两百条人命,马超必然乖乖听话,不敢轻举妄动的。
  哪曾想,曹操如意算盘打错了,因为马超根本不在乎老爸的性命,他只在乎他自己。
  马超举起了反叛大旗!并且,他不是一个人反叛,而是联合韩遂一起反叛。韩遂是西北军阀,实力与马超差不了多少,他俩可谓强强联合。
  起初,韩遂并不想反,他觉得实力不足,干不过曹操,马超为了拉韩遂下水,花了不少心思,软磨硬泡,最后甚至认韩遂为亲爹。
  马超是这样对韩遂说的:"打今个起,你就是我亲爹了,许都的那个我不要了!"
  马超一口一个爹地叫,还跪下磕了几个响头,韩遂受不了糖衣炮弹,就加入反叛大军了。
  马腾在许都听说了之后,气得当场晕厥了,想不到马超认贼作父,当年韩遂曾经杀了马腾的小老婆,二人有血海深仇。
  马腾仰天长叹:"我生了个逆子啊,我的家族全完了!"
  后来,曹操亲率大军前往平叛,这马超果然神勇无比,曹操被杀得大败,还差一点丢了老命,曹操一气之下,就命人逮捕了马腾一家老小两百余口,就地咔嚓了!
  马腾一家因为马超而惨死!
  之后,曹操打不过马超和韩遂,于是用起了最擅长的离间计,马超武力过人,但智商令人捉急,最后真的中计了,马超和韩遂反目成仇,相互厮杀起来,此时,爹不认儿子,儿子不认爹了,真是玻璃"父子"情啊!
  此时,庞德依然跟着马超,不离不弃。
  后来,马超部下杨阜等反叛,他们趁着马超外出打仗,冲进了马超家,杀了马超的妻小。
  马超在翼城城门之前,眼睁睁地看着妻儿的尸首被人从城楼上扔下来,差一点疯掉,他发疯似的攻城,但失败了!
  之后,马超又带兵进攻历城,城破之后,马超杀了杨阜的族人,杀得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很快,夏侯渊杀了过来,马超大败,最后带着庞德、小妾和幼子逃到了汉中,投奔了张鲁。
  张鲁见马超一表人才,想把女儿嫁给他,下属劝道:"马超认贼作父,无情无义,主公三思啊?"
  张鲁想想,还是算了!
  后来,马超从张鲁那借兵攻打祁山,打了一个月,毫无进展,退回了汉中。
  之后,马超遭到猜忌,张鲁下属想要害他,马超听到风声之后,连小妾幼子都顾不得了,独自逃到了刘备那。
  而庞德也留在了汉中。至此,庞德与马超分道扬镳。
  马超逃走之后,他的小妾被人霸占了,他的幼子被人杀了!而庞德走投无路,他除了投降,还能怎么样呢?
  殉国?本来他们就是叛将,何谈殉国呀!
  自杀?为马超这样自私自利的人自杀,值得吗?
  何况,庞德还有家人,为了家人的安危,忍辱负重,投降曹操,难道不应该吗?
  一个领导者,一个集团,总要让人知道倡导什么,反对什么,什么当奖,什么当罚。这就是这个集团、领导人的行为规范。古今皆如此,不足为奇。这些规范,可以是规章制度体制,也可以是法律军令存在。可以刻在石头、竹简、纸张等各种载体上,代代相传。可更好的传播方式,却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更能让人记住,深入灵魂。高明的领导者,应该知道这个道理,并很好的应用。曹操无疑是其中的高手。
  庞德,不过是出身西凉军马超手下的一个中下级军官,曹操在征张鲁时,收降了因病与马超军队分开,留在汉中的庞德。曹操很会收纳这些投降过来的将领,曹营中有一半的猛将都出身于这种降将,有名的有张辽、张郃、徐晃等,五子良将中有三个都是。最有名的是关羽,曹操花了不少心思,可惜没留住。
  曹操即然容纳了这些降将,降将们自然也得好好表现,报答曹操的不杀之恩,甚至可以谋求远大前程,这里面包括了关羽。曹操毕竟是汉室丞相,代表着真正的正统,比那些一时强大,却被曹操逐个击破的诸侯们,这里面有吕布、袁绍,还有马超。
  可地位还是靠自己的战功去赢取的,曹操也不可能一开始就给予降将们太高的权位和信任。我们看到往往是降将们在打前锋,小说里有充分体现,许褚、典韦这种招纳的如此,而后白马坡前宋宪、魏续本事不济,送了性命,死了两个,徐晃还是得往上冲,文丑来时,再加上一个张辽。
  庞德也是如此,新降曹操,也急于立功,当于禁急救襄樊之时,庞德主动请缨去战关羽,抬棺出战,拼死而战。历史当无演义精彩,总之庞德被关羽捉住了,并没有再次投降而被杀,这与于禁这个主将投降形成了鲜明对比。
  虽然,在那个年代,打不过投降并不能说是不可容忍之事,特别是曹操,手下降将众多,如果对于禁的行为不容,那必会让手下不少人心里发慌,所以只得容纳被关羽活捉,又被东吴救出后放回曹操处的于禁不予追究,可心里一定不爽。这时大力褒扬宁死不屈的庞德,就极为重要,各种身后封赏,毫不吝惜,这才造就了庞德。
  庞德除了一死,其它真的没什么,在马超营中,也只是个不起眼的下级军官,小说里给庞德加了不少戏,特别是渭水之战和汉中之战。这样的小军官,自然引不起本就薄情寡义的马超的重视。
  庞德是一个文武双全的武将,在其少年时,便是大汉的正统官吏,任郡吏和州从事。直到初平年间,羌、氐等外族叛乱,庞德才第一次跟随马腾平叛。也是因为看到马腾的前途不错,庞德才开始投靠马腾。而马腾看到庞德不仅勇武,而且还有些谋略,便对庞德很重用。
  直到马腾担任卫尉,庞德才从马腾的麾下转到为马超的部将,征战四方。在正史中,庞德是在曹操平定汉中之后,才率众投降曹操。而在演义中,庞德是被曹操用计所擒,最后认为曹操有容人之德才投靠的。
  那在演义中,庞德这一位忠义且勇武的武将,为何不跟随马超一起投靠刘备,而是为张鲁作战,最后更是投靠曹操呢?主要原因有三点。
  其一,庞德是忠义之人,懂地知恩图报。马超在冀城被杨阜和夏侯渊等人所败后,便率领仅有的骑兵投奔了汉中的张鲁。当时,刘备势力正处在益州刘璋和汉中张鲁的夹缝中,而在军师庞统于落凤坡被杀之后,刘备和刘璋也撕破了脸皮,开始交战起来。
  与此同时,刘璋还派人说服张鲁,想要一起对抗刘备。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马超才和刘备势力于蒹葭关战了起来。但最后,马超还是投靠了刘备。可是,在马超投靠刘备的时候,庞德当时正在生病。因为病情较重,所以庞德只能呆在汉中。
  而庞德在汉中期间,就是因为有张鲁派人的照顾和医治,其病情才得以好转。
  后马超往西川,庞德卧病不能行。现今蒙主公恩重,何不令此人去?
  正是因为庞德知恩图报,才在曹操攻打汉中的时候,庞德能够临危受命,帮助张鲁去抵抗曹操。
  其二,良禽择木而栖。庞德之后投靠曹操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曹操势大。经过了官渡之战,曹操已经是北方势力最大的诸侯。虽然在赤壁之战时,曹操是战败的一方。但是,当时曹操损失的大多数是新投降过来的荆州兵,其北方势力根本没有动摇。所以,曹操的势力仍然是最大的。
  而除了曹操势力大之外,那就是曹操对庞德的看重。当时为了生擒庞德,一方面,曹操可是对许褚和夏侯渊等人下命令,使用车轮战来消耗庞德的体力;另一方面,直接重金买通了杨松,让其离间庞德和张鲁的关系。
  所以,庞德虽然最后被生擒,但看到亲自为其释缚,又想到张鲁不义,恩情已报,才在良禽择木而栖的想法下投降了曹操。
  其三,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世家豪族,讲究的就是家族的利益。而家族想要保证利益不亏,那就要分开投资。而庞德的兄长庞柔已经在蜀汉的刘备麾下为官了,庞德也就不太想去投靠刘备。
  况且,就算是去投靠刘备,庞德很大程度上还是要成为马超的部将。不然,这让马超的面子往哪放。再者,从曹操和刘备的比较来看,庞德更加看重势力最大的曹操,而不是刚拿下益州的刘备。
  最后,就是庞德和马超不同。马超的家眷已被杀害了,而庞德的家眷仍在。而庞德家眷的位置,又刚好是曹操所掌控的地盘。在这样的情况下,庞德更加会倾向于选择曹操。
  在三国时代,通常都是关羽骂别人,却很少有人敢骂关羽。可就是有这么一位,敢当面骂关羽是"竖子"、"庸才",而且被俘后,宁死不降,最后被关羽所杀,他就是庞德庞令明。
  庞德的武勇,不亚于关羽,不管是在演义,还是正史中,庞德都是可以力战关羽的猛将。甚至,庞德还可以在关羽面前尽占优势。襄樊之战时,庞德与关羽交战,曾射中关羽额头。庞德经常骑一匹白马,因此"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庞德可以说是三国时期,少有的能让关羽大军恐惧的将领。
  不过,实在是因为关羽运气太好,庞德运气太坏的原因,才让关羽有机会斩了庞德。
  当时,襄樊一带连下了十几天的大雨,汉水暴溢,于禁七军被淹,投降了关羽。而庞德则坚守堤上,"被甲持弓,箭不虚发",一直跟关羽从早晨战至过午,也不肯投降。
  庞德直到箭用光了,还是不肯退,继续与关羽的军队短兵相接,而且是"战益怒,气愈壮",越战越勇。只是因为水淹,以及于禁投降的原因,士卒们纷纷投降,最后,庞德身边只剩下了三个人。庞德见寡不敌众,只得乘小船去投曹仁,结果,中途船翻,被关羽擒获。
  庞德的哥哥庞柔早年跟随马超投靠了刘备,关羽也想劝降庞德。可是,庞德宁死不降,大骂关羽:"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
  关羽也是一个傲慢自恋之人,如何忍得,随即下令斩了庞德。而实际上,关羽更好的做法是不理庞德,派人将庞德押送成都,交给刘备、诸葛亮,还有马超、庞柔去劝降就可以了。不过,关二爷不管这么多,不降就杀。
  庞德被杀的消息传到曹操耳中,"悲之,为之流涕"。曹丕也非常敬重庞德,登基之后专门派人到庞德墓前赐谥号"壮侯"。相比而言,庞德的谥号也胜过了关羽,关二爷的谥号多了一个"缪"字,就差了很多。
  庞德是如此忠心耿耿的一个人,为什么却抛弃了旧主马超,投了马超的旧敌曹操呢?这跟马超有关。
  庞德追随马腾、马超父子征战四方,立功无数,颇受马氏父子重用。曹操大战袁绍父子时,马腾派马超支援曹操。庞德为马超先锋,斩杀了袁谭手下的大将郭媛,收降了高干,立下大功。由此,庞德官拜中郎将,都亭侯。
  之后,马腾被曹操征召入许都,庞德则跟随马超留在了凉州。随后,庞德随马超起兵反曹。马超战败后,庞德又随马超投奔了汉中张鲁。
  张鲁很看中马超,一度想将女儿许配给马超,但遭到了属下的反对。马超得知此情后,开始心存芥蒂。恰好,刘备一直想拉拢马超,派李恢前去说服。马超便趁屯兵武都的时机,绕道巴中投奔刘备而去。
  因为马超走的比较匆忙,随行的只有他的堂弟马岱,以及庞德的兄长庞柔。而庞德等马超旧部,甚至是马超的小妾,马超都没来的及带走。此后,马超也没有派人去召集这些人到蜀川,于是,庞德等人便留在了张鲁那里。
  后来,张鲁投降曹操,庞德便随张鲁一起降了曹操。
  马超是一个比较自私之人,他只管自己,连他亲爹、亲兄弟的性命他都无所谓,就更不要说他的部下了。如果马超在投刘备之后,跟刘备请求,让人带着刘备和他的书信去召集这些旧部下,相信包括庞德在内的多数马超旧部都会前往蜀川跟马超汇合。所以,不能说庞德弃了马超,更不能说庞德不忠心于马超,而实际上是马超抛弃了庞德等自己的旧将。
  庞德并没有弃马超而去,他离开马超另有原因。
  马超为报父仇,发兵攻打曹操,庞德作为马超手下大将,一起出征。面对坚固的长安城,马超大军攻打了十来天也没有进展。
  这时候庞德想到一条计策,他对马超说:"长安城里土硬水咸,水实在难喝,我们又围困了这么多天,柴草肯定都烧完了,城里的凉水更不能喝了,如果我们先撤军,城里军民肯定出城打柴取水,我们派士兵打扮成老百姓混到城里,里应外合,长安城可破。"马超按照庞德的计策,果然一举拿下长安,可以看出,庞德是有谋有勇的战将。
  庞德在战场的勇猛表现,让曹操对他有了深刻印象,
  渭南一战,韩遂和庞德中了曹操的诱敌之计,人马都掉进陷马坑,庞德纵身跳出陷马坑,挥刀砍死曹军数人,杀出了重围,回头见韩遂被曹军围困,庞德回身步行去救韩遂,曹仁副将曹勇,前来迎战庞德,被庞德一刀砍死,夺了曹勇的战马。有了战马的庞德如虎添翼,杀的曹军纷纷败退,救出了韩遂,以后数次大战,庞德和马岱都是马超的得力助手。曹操见到庞德这样的猛将,做梦都想得到。
  马超兵强将勇,奈何曹操诡计多端,最后还是败在曹操手下,马超无路可走,只好带庞德,马岱到汉中投奔了张鲁。
  刘备取西川的时候,刘璋向张鲁求救,张鲁派马超攻打刘备据守的葭萌关,和刘璋一起夹击刘备。马超出兵的时候,庞德正在病中,不能随军出征,只好留在了汉中。从此庞德和马超失去了联系,事出有因,不能说庞德弃了马超。
  曹操攻取汉中,张鲁见形势危急,临时启用庞德去抵挡曹兵,平时张鲁没有把庞德当大将看待,所以庞德也无心扶保张鲁,这让曹操有了收降庞德的机会,曹操为得到庞德,设下计策,捉住了庞德。曹操有爱将癖,对待庞德恩宠有加,自此庞德死心塌地保了曹操。
  说到这里有人会说,庞德病好了,应该去找旧主马超尽忠,这样才算忠义之士,这里有两个原因:
  1:马超离开庞德后,成了刘备的属下,严格意义上说,马超已经不是庞德的主子了,即使庞德去找马超,也是做刘备的臣子,和马超没有什么关系。
  2:庞德的哥哥庞柔在西川辅佐刘备,庞德年轻的时候,和哥哥住一起,因为嫂子不贤惠,庞德和嫂子不和,有一天庞德喝醉了,和嫂子吵架,一怒之下把嫂子杀了,为此庞柔对弟弟庞德恨之入骨,庞德不投刘备,也是因为不愿意见到这个哥哥。
  曹操爱惜人才,对庞德有知遇之恩,庞德一心一意扶保曹操也在情理之中,庞德为了曹操抬棺大战关羽,兵败被俘后宁死不降,跟随曹操多年的于禁却主动请降。相比之下,曹操对庞德的死,当然会伤心落泪了。
  庞德追随马超多年,虽武艺出众,却始终没有受到重用,没有建立功名的机会。庞德为人忠义、知恩图报,却因为在"投降"问题上看不起两个人,才毅然弃暗投明和慷慨赴死,成就一世英名。
  看不起马超
  降羌兵。曹操用计"抹书间韩遂",让马超与韩遂火并后,被曹操大败入羌。在羌兵的支持下,攻下了陇西州郡,但在冀城之战中,因刺史韦康投降晚了,马超斩杀韦康家四十余口,引起了内乱,曹操乘势派夏侯渊助攻,大败马超。
  降张鲁。马超在内乱中,老婆孩子皆被杀,马超以牙还牙,在历城大开杀戒后,被夏侯渊的大军击退。无奈的马超带庞德等几人投奔了张鲁,当起了张鲁的打手。在刘璋来求联合打刘备时,马超挺身而出,充当了先锋。
  降刘备。在葭萌关与刘备大战后,马超的勇力被刘备看中。在诸葛亮的操纵下,用计将马超迫降。马超又当起了刘备的打手,充当先锋,让刘璋在一番恐吓后,下定了投降决心。
  而此时的庞德,却因病未跟马超同降刘备,仍在张鲁处,这是很不正常的。庞德跟随马超戎马半生一事无成,却见自己的主公屡屡投降,有失忠义和人格,内心非常失望,托病不随行应该是一个借口,至死也没有再想、再提过去追随马超。庞德认为:"马超有勇无谋,兵败地亡,与他旧义已绝!"这是非常看不起马超的!
  看不起关羽
  真心降曹。在曹操再次西征汉中时,张鲁起用了庞德。曹操似乎心有灵犀,知道他"虽依张鲁,未称其心"。在派出张郃、夏侯渊、徐晃、许褚与庞德试探性交战后,设计擒获庞德,而庞德"寻思张鲁不仁,情愿拜降"。庞德降后,被授为立义将军、封关内亭侯。在马超那儿没得到的,降曹后即受到了汉室皇帝"封侯拜将"的册封,何其荣耀!
  决战关羽。关羽攻拔襄阳即后,围攻樊城试图打通汉水一线,却陷入了胶着战。为解樊城危急,庞德被任为先锋,在受到其它将领因马超、其兄庞柔的质疑后,庞德抬棺示心。在与关羽的交战中,庞德曾射中关羽,无于禁妒忌的活差点成功。关羽水淹七军后,落水的庞德被周仓所擒。关羽也是敬佩庞德的,以其兄、其故主皆在蜀汉为由劝降,却遭到庞德的骂不绝口,很不把关羽放在眼里。
  关羽"降汉不降曹"只是个掩耳盗铃,事实上关羽、庞德投降的都是曹操,一个遮上了块遮羞布、一个是心甘情愿。两人都受到了曹操委托汉献帝的册封,一个是汉寿亭候、一个是关内亭侯,都很珍惜封号,但关羽后来带着封号走了,庞德却至死不再变其志。在这一点上,有相同经历的庞德是看不起"受恩而走"的关羽。总结
  庞德为了证明自己忠义和知恩图报,用决绝地手段去舍生赴死,其受刑前蔑视马超、关羽的言行,让关羽为之震撼、让曹操为之流泪。庞德慷慨死,其选择是正确的,如投降,则其出征前的流言坐实,其妻儿会被诛杀,自己再见马超亦是不忠;不降,庞德身死留名、保全家,并荫及后代,二子皆被封列侯。

第一个爬梯子攻城,你是不要命了吗在古代,这种不要命的可多在古代战争中,最危险和艰难的莫过于攻城战了,孙子兵法中就有上善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说法。究其原因,在于冷兵器时代城池易守难攻,想要攻破敌城,必须要借助云梯,扛着云梯初次见面盛宣怀如何征服李鸿章?一件事办的极妙,一番预见极高明同治九年二月,二十七岁的盛宣怀谋得一份差事,给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办理文案,这是他爹盛康请京城的一位同年为他办成的。可就在盛宣怀买好去福州的船票,打点好行装的时候,一封十万火急的信函毛泽东对印度忍无可忍决定以战止战50多年前,印度政府悍然挑起一场大规模的侵蚀中国领土的战争,中国政府被迫进行了一场短促而有限的自卫反击战,并全胜收兵。自此以后,西南边疆保持了数十年的相对稳定。当年,毛泽东亲自决策当个汉奸不容易,抗日剧中的翻译官都是从哪里找来的?我们看各种抗日剧就会发现,在所有的抗战剧当中,都会出现一种人物,那就是鬼子的翻译官,而且这个职位在抗战时期还特别的多,这可能是抗日神剧中唯一还有点合理性的设定了。比如,日军在华北,三湾改编时为什么要支部建在连上油画三湾改编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吉安永新县三湾村。原有5000多人的部队仅剩下不足1000人,组织很不健全,思想也相当混乱。为了巩固这支新生的革命杨业玄孙大破拐子马,大小战二百多,赵构的近身保镖,爵封郡王杨存中是杨业的玄孙,其祖父,父亲,及两个弟弟都力战而死,一家三代只剩他了,延续了杨家忠烈传家的家风。宣和末年,杨存中入仕,平叛山东,河北地区的盗贼,积功至忠翊郎。下面介绍主要的几个1961年,总理去开会碰见亲戚,时隔50年,再次见自己幼时的妹妹周总理是从淮安走出来的,他出生在淮安,并且在淮安度过了12年的时光。投身革命后,周总理便再也没有回来过,不过他始终都将淮安的父老乡亲们挂在自己的心头。1946年,当周总理率领中共代死的最窝囊的皇帝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睡梦中被宫女捂死来提起东晋孝武帝司马曜,这一位沉迷于声色,不求上进的皇帝,死的真是相当的窝囊,堪称为古代历史上死的最窝囊的皇帝,就因为与妃子吵架拌嘴,竟然被妃子给用被子捂死了。死的最窝囊的皇帝在古诸葛亮临死最后一记便是让自己万劫不复诸葛亮临死最后一记。诸葛亮秋风五丈元临死之前上奏蜀后主流禅要求台关断胜安葬,就是要求自己死后希望刘禅能找四个人还着关在一直向南边走等绳段下葬机口。这个要求很简单,流禅就答应了。按照他,率部歼灭北极熊团他在长津湖战役中,率部歼灭美步兵第7师第31团第32团第1营和师属第57炮兵营共1个加强团的兵力,第31团北极熊团团旗亦被其部缴获。该团旗珍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他就是开国百万雄师过大江,他是第一船(8)张孝华在革博为工作人员讲述第一船1959年南京军区征收张孝华的那条船时,为补偿他的损失,另买了一条20吨位的新船送给他。当时,张孝华在巢县水上运输社工作,因年龄已大,单位安排他做仓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西逃历经一年零四个月,为何却能安然无恙?不得不说,清末的汉族大臣,特别是李鸿章,还是很忠诚的。虽然有东南互保举动,违背了朝廷体制与政令,但是最终也算保住了慈禧与光绪名义上的统治。慈禧带领光绪皇帝西逃,如果没有人在京城与列北京的史家胡同里曾住过哪些名流高官?史家胡同还是蛮厉害的。如果你想了解的话,可以亲自走一趟感受一下。网上关于此胡同的描述也不少,我前两年去过这个胡同,可以简单写一点。这个胡同全长700米,四合院保持的完好,基本都是谢清代的钦差大臣是几品官,有多大权力,能否调动军队?在很多戏剧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八府巡按钦差大臣,他们为民请命,铲除奸恶,是老百姓眼中正义的化身,皇权的代表,是贪官污吏的克星。近来也有读者私信我,询问清代的钦差大臣是个什么官?有多李世民都没称祖,为何朱棣顺治和康熙能称祖?谥法曰祖有功,宗有德。朱棣,最初庙号是太宗。嘉靖十七年改谥文帝,改庙号成祖。顺治,是满清第一个入关的皇帝。也是在他的年号内完成初步统一的。康熙,是雍正吹捧起来的。所谓功劳大是也。说堂堂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却战死在重庆小城,是为何?谢谢邀请。先纠正一下,死在重庆小城下的是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汗。堂堂蒙哥大汗之所以会战死在重庆小城,只是因为他在重庆打了一场不可能赢的战争。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时,曾对道教真人丘处机说以铁血著称的俾斯麦为何反对德国开拓海外殖民地?这是俾斯麦作为一个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俾斯麦深知,德国的地缘环境是腹背受敌,强敌林立,因此德国的核心外交利益,就在于防止周边国家形成反德之共识,避免德国遭受周边一众列强的围攻,以至赵云马超张飞都曾被围攻,他们是怎么逃脱的?对付吕布,围攻是最好的策略。桃园三兄弟围攻过吕布,曹营六猛将也围攻过吕布,他们在吕布面前不考虑面子问题,只要能把吕布打跑,就是胜利!吕布说,布平生不好斗,惟好解斗,因此每逢围攻,吕孔融让梨周处除三害司马光砸缸课本里励志少年长大后怎么样了?小时候,语文课本常常用先辈仁人的故事教化我们,让每个人心中树立了自己的英雄榜样。长大后,我们却发现,不仅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有些语文课本里收录的历史故事,在后来也走向了意想不到的结局武则天与李治地下情,你觉得李世民到底知不知情?李治与武则天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应该是他当太子之后。那年李治周岁15,春风得意且青春萌动,被御女范儿熟女武姐姐吸引,并为之痴迷。正史对此记载不多,但内容大体相同新唐书后妃传中说,高宗刘邦的真实家世,他真的是布衣天子吗?他的先祖都是什么人?图文创造打卡挑战活动21天图文打卡挑战古史略读说说汉高祖刘邦。这刘邦啊,他的功绩被世人所称赞,身上的标签也是很多,像什么第一位布衣天子啊第一位写诗的皇帝啊第一位以孝治理天下的皇帝啊外国断崖发现中国古汉字,内容被翻译后,考古队员终于找到了先秦时期,我国就曾和匈奴进行过博弈,直到公元前215年,才被秦始皇赶出河套等地区。到了西汉的时候,匈奴再次变得强大起来,并且逐渐对外扩张,不仅夺回了此前失去的地区,还进一步向中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