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三国人物沉毅哥司马师手起刀落粉碎了一起宫廷政变

  衣赐履按:上一回,我们讲了东吴帝国的一场宫廷政变,武卫将军孙峻联合吴帝孙亮,组织了一个饭局,把权倾朝野的太傅诸葛恪给做了,随即以谋反罪诛了诸葛恪的族。几乎在同一时期,曹魏政权内部也在酝酿一场政变,宫里的几名干部,打算联合魏帝曹芳,组织一场活动,把权倾朝野的大将军司马师给做了,结果呢……被司马师以谋反罪诛了族。
  公元251年,五月,曹魏帝国太尉王凌谋反未遂,被诛族。六月,参与谋反的楚王曹彪被赐死。曹魏政府将所有曹姓王公,全部押送到邺城,派有关部门监视,不许他们与人交往。
  六月二十八日,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任太尉。
  【司马孚是个大仙级的人物。司马光自称是他的后人】
  八月,司马懿去世。朝中议事者都说,伊尹既卒,伊陟嗣事。意思是,伊尹死了之后,他儿子伊陟继续管事儿。于是,魏帝曹芳任命司马懿的长子、卫将军司马师为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
  十一月,有关部门奏请,将太祖庙(曹操庙)中一并接受祭祀的曹魏功臣的牌位,以官爵高低重新排序,太傅司马懿功高爵尊,应该排在头一个。
  十二月,任命光禄勋郑冲为司空。
  衣赐履说:此时曹魏的三公是:太尉司马孚,司徒高柔,司空郑冲,都是如假包换的司马家的死党。魏、蜀、吴三家,权臣世袭的,就只有司马家。曹家是怎么对待汉朝的,司马家就怎么对待魏朝;曹家梳理甄别清洗忠于汉朝的臣子,司马家梳理甄别清洗忠于魏朝的臣子,选定拷贝粘贴,属于极致的高仿精品。
  司马师生于公元208年,史称其"雅有风采,沉毅多大略",就这几个字,立即将一个政治高手勾勒出来,我借用"沉毅"二字,称其为沉毅哥。司马师很小就有名声,与夏侯玄、何晏齐名。何晏说,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意思是,司马师洞察隐微,可以完成天下事功。之前我们详细分析过曹魏朝的浮华案,夏侯玄、何晏都是浮华之徒里的领军人物,因此,当时我判断,司马师也应该在浮华圈儿里占有一席之地。
  衣赐履说:司马师年轻时的记录不多,拢起来大概有这么几条:
  第一,智商高,有才华。
  第二,性沉稳,特别沉得住气。
  第三,有经历,特别是全程参与谋划了高平陵事变,积累了宝贵的斗争经验。
  第四,善事功,能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阴养死士三千而不为人知,这是确保高平陵事变成功的一支重要力量。司马师做事之细之严之扎实,妥妥的天花板级别。
  【这家伙是个狠角色】
  公元252年,正月,司马师升任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本年,司马师四十五岁,下令百官举荐贤才,明确少长尊卑,抚恤穷困孤独,清理各种老大难问题。有人提出要更改制度,司马师表示,太祖、高祖、烈祖(三祖)定下的制度,我们必须遵守,除非战争需要,不得妄有改革。
  衣赐履说:不得不佩服司马家的人,一边遵守着"三祖"定下的制度,一边按部就班清理忠于曹家的臣子。
  十月,东吴太傅诸葛恪在东兴堤(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区东南)修了东西两城,并派兵驻防(详见拙文《霸道哥诸葛恪:从高光到败亡,我仿佛看见了某国大帝的命运》)。
  镇东将军诸葛诞(时驻寿春,安徽省寿县)向司马师建议说:
  致人而不致于人,这是重要的军事原则。如今,东吴入侵,我们可派王昶进逼江陵(湖北省江陵县),毌丘俭进发武昌(湖北省鄂州市),在长江上游牵制吴军,然后再遴选精锐,袭击东兴两城,等呈国援兵到了,我们已大获全胜。
  十一月,魏国政府下令,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毌丘俭等征讨吴国。
  十二月,吴国太傅诸葛恪发兵救援东兴,大破魏军。
  公元253年,年初,王昶、毌丘俭等听说东路军失利,就各自烧了营垒退军。魏国朝廷讨论对败军之将的处理意见,司马师说,我没有听从诸葛诞的建议,才导致失败,这是我的过错,与各位将领有什么关系呢?于是,将领们都没有受到处罚,但司马师以老弟司马昭是监军为由,削了司马昭新城乡侯的爵位。之后,把诸葛诞和毌丘俭调了个个儿,改任诸葛诞为镇南将军,都督豫州(州政府设安城,河南省正阳县东北),毌丘俭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州政府设寿春,安徽省寿县)。
  同年,雍州(州政府设长安,陕西省西安市)刺史陈泰,向中央要求,与并州(山西省中部)一道讨伐胡人,司马师同意。军队尚未集结,雁门(山西省代县)、新兴(山西省忻州市)两个郡,以为要兴师远征,惊惧之下,干脆反叛。司马师再度向朝臣道歉说,这是我的过失,不是陈泰的责任。
  于是,魏朝大臣对司马师又惭愧又悦服,都想为他出力回报。
  衣赐履说:历代史家,比如习凿齿、胡三省等,都对司马师这两场自我批评,给予高度肯定,认为他引咎责躬,服天下之心而固其自身之权。习凿齿更是怒赞说,像司马师这样处理问题,就算失败一百次也终会得胜,何况,不就失败两次吗!我是不敢确定,司马师搞了两次自我批评,就让所有人都服了,但我们必须承认,他至少没让臣僚反感。上一回,我们讲了东吴太傅诸葛恪在合肥新城打了败仗,始终不曾正视问题,决不面对失败,谁提意见修理谁,搞得人心尽失。司马师和诸葛恪这一比较,高下自然立现。
  【据说,他比他哥还是要差那么一点点】
  另,其实,司马昭心里是不服的。《三国志·王脩传》裴松之注引王隐《晋书》载,王脩有一个儿子叫王仪,水平很高,说话很直。司马昭为安东将军,王仪是他的司马。东关之战失败后,司马昭说,这次失败,究竟是谁的责任。王仪说,责任在于军师。司马昭大怒说,你小子是要把罪过推到老子头上吗!于是,就把王仪杀了。可见,司马昭本来是不想背这个锅的。
  公元254年,二月,司马师突然出刀,诛杀了中书令李丰。
  这就牵扯到一桩不是谋反的谋反 。
  李丰,字安国,是故卫尉李义(一说太仆李恢)的儿子,从小就聪明,十七八岁时,已经颇有清雅之名,海内人士交口称誉。后来跟着父亲来到许昌,声誉日隆。老李同志觉得小李这个势头儿不妙,就勒令他闭门谢客,不得与人往来。
  明帝曹叡在东宫时,李丰任文学官。曹叡继位之后,李丰任黄门郎。有一次,曹叡接见了一个东吴的降人,就问,你们江东听说过的中国名士都有谁啊?降人说,听说有个叫李安国的。曹叡就问左右,哪个李安国?左右报告说,就是李丰。曹叡惊讶说,李丰的名字都传到吴越之地了吗?
  李丰后来做到骑都尉、给事中。曹叡去世后,李丰做到 永宁 太仆。正始中(正始年号为公元240年—公元249年),升任侍中、尚书仆射。李丰在尚书台上班,经常请病假。当时的规定是,请病假达一百天的,停发工资(当解禄)。李丰这个人很有意思,每次请病假,就请几十天,然后上几天班,再请病假,就这么搞了好几年。
  衣赐履说:李丰做过永宁太仆,就是太后宫的交通部长,说明李丰和郭太后的关系应该相当近。李丰任侍中、尚书仆射,常年请假,这一段出自《魏略》。这个事儿,如果没有极特殊的理由,应该不实,因为, 他的身份、资格,不允许他这么干 。
  曹爽主政后期,司马懿称病跟家呆着,李丰正在尚书仆射任上,他与曹爽、司马懿二人都保持距离,曹爽被灭的时候,没有牵连到他。当时流传几句顺口溜:
  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 。
  【李丰很可能是浮华友里的人物】
  意思大约是曹爽权势如日中天,司马懿父子门庭冷清,李丰兄弟鬼得很,外示清净,而内有所图。
  李丰的儿子李韬,娶了明帝曹叡的女儿齐长公主。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接班。正好中书令出缺,司马师就询问朝臣哪个何适。有人建议用李丰。李丰知道中书令并不是显要官职,但考虑到自己是皇家的姻亲,再加上中书令可以接近皇上,就接受了(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
  衣赐履说:讲真,中书令是最核心的岗位,李丰竟然不太满意,让人讶异。从史书对李丰的记录来看,显示出明显的贬意,可能与其最终被诛杀有关。
  李丰作了一个决定: 暗杀司马师 。
  于是,李丰联系了两个人,一个是天下闻名的夏侯玄,一个是皇后的老爹张缉。
  夏侯玄咱都很熟了,高平陵事变之后,司马懿把曹爽党羽几乎一网打尽,基本上都扣上了浮华之徒的帽子。当时,夏侯玄任征西将军,在长安呆着呢,逃过了一劫。
  夏侯玄的族叔、讨蜀护军右将军夏侯霸也在长安(夏侯霸是夏侯渊的儿子,他与夏侯玄的老爹夏侯尚是堂兄弟),曹爽被诛杀之后,夏侯霸恐惧,就叫夏侯玄一起投奔蜀国。夏侯玄说,吾岂苟存自客于寇虏乎!我怎么能在寇虏之地苟活呢!于是,夏侯霸出奔蜀国,夏侯玄则回到洛阳,做了大鸿胪,几年之后,转为太常。因为夏侯玄与曹爽的关系亲近,他一直都不得意。
  李丰虽然素为司马师所亲待,但心向夏侯玄,于是,与皇后的老爹、光禄大夫张缉结交,打算共同拥立夏侯玄辅政。李丰掌管中书,儿子李韬又娶了公主,并且,他和张缉都是冯翊老乡,因此,张缉信任李丰。李丰的弟弟李翼是兖州刺史,李丰私下让李翼请求入朝,到时带兵入京,共同起事。但是,李翼请求朝见,朝廷(司马师)不许。
  公元254年,二月,朝廷将举行拜贵人仪式,李丰打算借此机会行动。到时,天子将亲临正殿前面的平台,各门都有皇帝的亲兵守护,司马师也将参加,等他一到,直接干掉,然后以夏侯玄取代司马师,以张缉为骠骑将军。于是,李丰秘密会见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贤等人,说:
  你们都是内官,都有不法行为,大将军这个人,非常严格,经常说起这些事儿,你们要以张当为诫啊。
  苏铄等人都许诺,一切以李丰马首是瞻。
  衣赐履说: 黄门监 是黄门长官,由太监担任,管理黄门太监,负责呈递奏章。 永宁署令 管理永宁宫诸事,郭太后居所为永宁宫。 冗从仆射 统营兵,负责宫禁侍卫,隶属光禄勋。李丰联系的这几个人,可以说在宫里都很重要,诛杀司马师,需要这些人配合。
  张当是曹爽时代的太监,与曹爽关系密切。高平陵事变之后,司马懿以张当、曹爽相互勾结打算谋反为由,诛了张当、曹爽等人的族。
  《三国志·夏侯玄传》裴松之注引《魏书》载:
  李丰认为自己身处机要,儿子李韬以列侯为给事中,还娶了公主,父子贵重,心中不安。李丰对李韬说:
  夏侯玄名重海内,可负重任,却在大好年华,永无施展抱负的机会,他是曹爽的表弟,与大将军司马师有嫌隙。我看了夏侯玄的信(吾得玄书),深以为忧。张缉这个人,非常有才,非常能干,本来在大郡(东莞郡)任职,现在却只能在家呆着。他们都不得志,你去秘密会见他们,与他们商议对策。
  张缉有一次生病,李丰就让李韬前往探望。李韬对张缉说:
  我娶了公主,我和我爹都处机要重地,大将军(司马师)当政,对我们并不信任(常恐不见明信),太常(夏侯玄)也对自己的处境深以为忧。君侯您虽然贵为皇后的父亲,但安危也未为可知,这与我家所担心的是一样的,我爹专门让我来与您商议对策。
  【皇岳父张缉,是曹魏名臣张既的儿子】
  张缉默然良久,说:
  我们可以说是在同一条船上,我又岂可逃脱?这是大事,不成功则祸及宗族。
  李韬回报李丰。李丰与黄门监苏铄等人秘密商议,苏铄等人说,我们一切都听您的。
  李丰说:
  这次拜见贵人,各门都有营兵守卫。陛下到了大殿前台,我们就趁机命令营兵诛杀司马师。你们一起,秘密向陛下奏报。
  苏铄等人说,如果陛下不听我们的,怎么办?
  李丰说:
  事有权宜,如果陛下不肯,便先将他稳住,诛杀司马师之后,陛下又怎会怪罪!
  苏铄等人同意。
  李丰说,这是灭族的事,你们一定要保密,事成之后,你们都将封侯、任常侍。
  李丰密告张缉。张缉让儿子张邈与李丰联系,同谋起事。
  李丰又让李韬告知夏侯玄,夏侯玄说,一定要计划周详啊。
  《三国志·夏侯玄传》裴松之注引《世语》载:
  司马师听说了李丰的计划,舍人王羕自告奋勇要去把李丰叫来。王羕说:
  如果李丰没有准备,我去请他,他迫于形势,一定会来,如果他不来,我扽也要把他扽过来。但他如果意识到阴谋已经泄露,纠集一票人,挟持天子登上凌云台,台上有三千人的仪仗,鸣鼓会众,如果这样,那我就没办法了。
  王羕驾车去请李丰。李丰没办法,跟着王羕来见司马师。
  《魏氏春秋》载,司马师痛斥李丰。李丰知道祸事来临,正色说:
  你们父子心怀诈诡,打算倾覆社稷,可惜我力量不足,不能将你们铲除掉!
  司马师大怒,让人用刀环猛砸李丰的腰部,活活砸死。
  《夏侯玄传》本传的记载不太一样,说是司马师隐约听说李丰要搞事情,就请李丰来见,李丰不知道司马师已有怀疑,前往相见,被司马师诛杀。
  《魏略》又有不同,说李丰做中书令两年,魏帝曹芳经常单独召见李丰密语,谁都不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司马师认为一定是在议论自己,就把李丰请来询问,李丰不说实话,于是,司马师杀掉李丰。
  李丰前后历二朝,从来不为自己家谋取好处,只是靠工资生活而已。儿子李韬虽然娶了公主,但李丰经常约束他不得有所侵取,如得赐钱帛,都送给亲戚。朝廷有时会把宫女赐给大臣,别人都给了子弟,李丰则都送给外甥们。李丰死后,被抄家,家无余财。
  衣赐履说:《魏略》上对李丰的记录,一边是偷奸耍滑,泡病号,胆小如鼠;另一边是大义凛然,清廉自律,家无余积。说的好像不是一个人,呵呵。
  夏侯玄被送到廷尉,不肯招供,廷尉钟毓亲自审理。夏侯玄正色责问钟毓说,我有什么罪?你既然承担此事,你就替我写吧。
  钟毓以为,夏侯玄是名士,志节清高,不可屈服,但案子必须尽快判决,就连夜替夏侯玄写了口供,使与所查之事相符,然后流着泪给夏侯玄过目。夏侯玄看过之后,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后来,夏侯玄被拉到东市斩首,脸不变色,举动如常。
  【夏侯玄慷慨赴死】
  凡牵连本案之人,李丰、夏侯玄、张缉、乐敦、刘贤等人,都夷三族。只有李韬,赐死狱中,三个儿子,因为是齐长公主所生,免去死罪。其余亲属都流放到乐浪郡。李丰的弟弟李翼也被朝廷派人收捕、诛杀。
  三月,魏国废掉皇后张氏。四月,立皇后王氏。王皇后是奉车都尉王夔的女儿。
  李丰案宣告结束。
  好,我们对比一下诸葛恪和司马师。
  这哥儿俩都是在四十来岁成为帝国的主宰,但是,结局完全不同,诸葛恪被诛了族,司马师诛了别人的族。原因可能有这么几条:
  第一,司马家的基础比诸葛恪要扎实 。司马懿在死前,把大量的曹氏忠臣干掉,先是曹爽及其党羽,再是王凌。大批朝臣早已拜在司马家门下。而诸葛恪,以及他老爹诸葛瑾,基本上没有培养自己人。
  第二,诸葛恪基本上没有亲历过宫廷斗争 。诸葛恪虽然经历了二宫案,但牵涉不深,杀了儿子诸葛绰之后,孙权就恢复了对他的信任。而司马师则不同,不但全程参与了高平陵事变,而且他是整个事变的计划者、组织者、实施者,他的重要性仅次于老爹司马懿。
  第三,诸葛恪心理素质有欠缺,无法正确面对失败 。之前我们讲过,诸葛恪从小顺风顺水,他的人生就是成功成功再成功。主政帝国之后,打了一场胜仗,就春风得意马蹄疾;吃了一次败仗,就深受打击,迁怒于人,决不认错,与朝臣离心离德。而司马师面对两次军事行动的失败,则举重若轻,揽为己过,化解了朝臣的质疑。
  第四,诸葛恪优柔寡断,轻身犯险 。孙峻邀请诸葛恪赴宴,已经有人提醒他孙峻可能有动作,他也意识到可能有危险,但犹豫来犹豫去,还是去了,轻易把自己送给不托底的人,主动置身于不可控的境况,岂能不死?你看人家司马师,听说李丰等人有动作,不管三七二十八,抓过来手起刀落,然后再把所有牵连到的人,全部诛族。
  【聪明哥干不过沉毅哥啊】
  从人品上看,诸葛恪当然强过司马师太多,但从政治的角度考量,则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我在码这段文字时,脑海中总是不可抑制地跳出一个念头:
  李丰等人可能是被诬陷的,他们根本没有密谋暗杀司马师。
  我虽然没有实锤证据,但颇有些疑点,摆出来供大家参考:
  第一,史书对李丰的记载十分矛盾,矛盾得不像话 。前面讲了不少,这里再举个例子。《三国志·夏侯玄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载,司马懿当初奏请诛杀曹爽,正好碰到李丰,就对李丰讲了情况。李丰听后,竟然吓得差点昏过去,腿酥脚软,没办法站立。这样一个怂货,如何能够主导对司马师的暗杀呢?而且,计划、组织得井井有条?
  第二,史书没有记录告密者 。一般而言,举报谋反案的人,在史书上都会记上一笔的,例子很多。而李丰案,是谁告发的,一个字都没有。
  第三,夏侯玄不承认有罪 。《三国志·夏侯玄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载,司马懿死后,有个叫许允的干部对夏侯玄说,这下子你不用担心啦。夏侯玄说,兄弟啊,你真看不清吗?司马懿好歹以通家年少对待我, 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才真正容不下我啊 !也就是说,夏侯玄早就认为司马师会干掉自己。因此,当夏侯玄被下了大狱之后,根本不承认自己有罪,口供都是廷尉钟毓替他写的,写完之后,流着泪让他过目。实际上,如果夏侯玄真的参与了这次宫廷政变,以其名士风范,是不会不承认的:老子就是想干掉司马师这个大奸贼,怎么啦!为了曹家江山,老子死得其所!廷尉钟毓之所以流泪,很可能是因为他知道夏侯玄是冤枉的。夏侯玄之所以"临斩东市,颜色不变,举动自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主是,他心中无愧。
  第四,皇帝并不知情 。《三国志·夏侯玄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载,魏帝曹芳听说李丰死了,大怒,问李丰是怎么死的。郭太后惊惧,连忙叫人把曹芳叫进去,曹芳才没有继续追问。也就是说曹芳并不知道李丰他们打算暗杀司马师,否则也不必去问李丰的死因了。郭太后之所以惊惧,并不是她知道李丰的计划,而是她知道,司马师要李丰死,李丰不得不死。曹芳如果坚持追问,就连皇帝也做不了了。
  第五,檄文佐证 。公元255年,文钦、毌丘俭发动兵变,剑指司马师,写了一道檄文,列了司马师十一条罪状,其中第五条是,故中书令李丰等人,认为司马师不守臣节, 打算罢退他 。司马师于是把李丰请来,当场格杀。李丰是朝中大臣,是帝王心腹,却被擅加酷刑, 诛杀而没有罪名 ,司马师早已存了无君之心!第七条是,故光禄大夫张缉, 无罪而被诛杀 ,夷其妻子,并及母后……虽然这是讨伐司马师的檄文,但未必一点事实依据都没有,毕竟,檄文是要给魏朝的臣僚看的,如果完全是胡扯,那还不如不写。
  那么,如果李丰等人并未打算暗杀司马师,司马师为什么要痛下杀手呢?其实很简单,司马懿诛杀曹爽及其党羽,然后诬以谋反。司马师也一样,诛杀夏侯玄、李丰等人,然后诬以谋反。
  其根本目的,无非是为司马家夺取天下扫清障碍而已——
  凡不服的,一律格杀 。
  【图片来自网络】

党史学习教育长征中,从这支红军队伍里走出97位开国将军漫漫长征路上,有一支红军部队后发而先至,率先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更为神奇的是,不同于其他主力部队,这支部队不仅人数不减反增,还成功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后来,这支队伍中走出了97为何说唐高宗被世人严重低估?在位期间国力达到巅峰李治并不懦弱,之所以会给后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大概率是因为他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太强,他的第二任媳妇武则天也太有名,以至于让人觉得他似乎有些弱。其实李治即位之初,就已经显露出了非凡的政为什么民国时候,师范生的革命性强,新中国领导人都是师范出身人们只要提到师范生,就会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联系起来。师范生给人感觉一辈子就是教书匠,温尔文雅,在讲坛上待一辈子,过着平淡无奇的教书育人工作。可是,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却是叱咤民读懂毛泽东的智慧建国之初,毛主席如何创造3年经济奇迹闭目养神久,耳听窗外音。百枝抽嫩芽,来鸟贺春新。春天今天假期倒数第二天。时间过得太快。现在,我们接着探讨毛同志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这是第三篇,也是这部分最后一篇。在这之后,本想继金日成访华时,周总理因何事批评少将王明贵请你注意外交礼仪1946年的夏天,文汇报的几名记者坐火车沿线北上,前往齐齐哈尔。在火车站时,他们看到有解放军在这里装卸物资,还打听到这是王明贵将军的部下,而王明贵将军本人也在这里!这几名记者立刻下他曾担任山西省副省长,反对降低老百姓的口粮,后来被关押4年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陕北的红军主力部队被改编为八路军,不久之后,聂荣臻率领115师的三千余人前往太行山,创建了我军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此后太行山地区的军事力量开中原突围时,为何王树声点名让皮定均部向东突围?他们有两点优势抗战结束后,李先念部王震部王树声部组建中原军区。中原这块战略要地,蒋介石早早就盯上了,纠集30多万军队,从四面八方向中原解放区扑来。1946年6月,中原军事局势一触即发,根据上级指纪录片绝笔觉醒年代原标题纪录片绝笔觉醒年代2022年清明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隆重推出六集专题纪录片绝笔(第二季),解读十四位共产党员的绝笔,展现一批批革命先烈献身中国革命追求崇高信周总理,今天的中国,您一定看得见吧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微信公众号瞭望智库(IDzhczyj)新华视点(IDXHSXHSD)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日耳曼部落真的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野蛮吗?答案是没有日耳曼部落,约公元前15年。日耳曼部落是野蛮人的想法只是罗马人的发明,并且由于罗马人是现代西方文明的祖先,因此人们很容易接受他们是野蛮人。甚至日耳曼人自己也开始相信他们的大帅老帅和少帅清末民初野史(三)现在,凡是清末民初的影视剧里,随便出来个什么军阀就都叫大帅,搞得似乎帅都不值钱了。其实,在中国这样一个讲究名正言顺的国家,称谓一直是有个标准的,没谁敢动不动就自称或者被人称为帅的。
他是司马迁崇敬的贤人,愿意给他当马夫,其中原因都在这个故事里在史记中,司马迁最崇拜敬仰哪个人物,论者不一。但太史公于管晏列传的末尾写下了,假令晏子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这句话。意思是,如果晏子还在的话,让我去给他当一个甩鞭执凳的马夫,心大清灭亡后,格格们都嫁给了谁?这几个大明星其实是皇室子孙1912年2月12日,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年幼的宣统皇帝成为了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随着清朝的灭亡,原本尊荣无比的王公贵族也都开始逐渐落魄,失去了朝廷俸禄的供养,他古代最具风险的投资,把自己嫁给一个守城士兵,娄昭君结局如何欢迎来到历史秘闻侦探,古代认为女子与小人难养,女子的地位很低,但是事实却相反,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女子,有些靠自己的能力成就霸业,有些身先士卒建下不朽功绩,还有一些则兢毛主席与旧中国的买办阶级买办是近代以来,随着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而产生的一个特殊阶级,本来是帮助西方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的中国商人,随着势力的壮大,逐渐成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压迫剥削和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和个人观点从5个方面去划分欧洲,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欧罗巴欧洲全称是欧罗巴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北边是北冰洋,西边就是大西洋,南边是欧罗巴文明的摇篮地中海以及黑海。欧洲名称的来历有两种其一是宙斯变成公牛,把腓尼基国王的女儿欧罗巴公主骗到明朝的贪官们,贪污全国一年税收,逼着朱元璋处死3万贪官污吏文丨墨染影史编辑丨墨染影史匹夫一怒,最多血溅五步。但是帝王一怒,那必然是血流成河。他乃明朝初期第一贪,在明太祖朱元璋的眼皮底贪污了2400万石,这相当于明朝初期一年的税收总和。暴怒西柏坡精神丨赶考路上初心依旧永远向上的精神火焰系列网评之二十七普通的农家院落,素墙黑瓦的土房,作战室里用废旧的红蓝毛线标记过的作战地图,还有数十米长的电报墙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位于华北平原腹地的西中国产生了共产党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天水政法凝聚政法力量传递政法声音中国产生了共产党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欧阳淞百年奋斗,源头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中国产他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救死扶伤呕心沥血永远的精神坐标1938年,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在此期间,白求恩救死扶伤,为中国革命事业呕心沥血,最终以身殉职,牺牲在抗战第一线。毛泽东同志指出,白求恩精神中华民族为什么长盛不衰?答英明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亲爱党,照亮我们心灵点燃信念吹沸热血酿造蜜汁是党,推翻三座大山,咱人民才尝到翻身的喜悦是党,领导改革开放,让富裕走进百姓生活是党,倡导西部开发,使唯一当过国防部长的开国中将,女婿儿子都是中将,亲家开国上将恍然之间,一年又过去,因为每天的忙忙碌碌,时光不知不觉从眼前流逝,却从来没有发觉,只有新的一年来临的时候,才恍然发现时间过得真快。能够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我们活得充实,也证明在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