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历史上有什么设伏没吃掉对方,却被对方反包围反杀的经典战例?

  原本想伏击对方,结果却被对方反包围反杀的经典战例虽然不多,但还真有。
  远的不说,就说一个发生在解放战争末期,时任国民党军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预伏解放军45军135师,却被四野实施反伏击战术,一举歼灭其5个主力师的经典战例。
  渡江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是一败涂地。四野由湖北进入湖南、江西,发起了对白崇禧集团的追击。此时白崇禧集团尚有5个兵团11个军,20余万人,分别集结在衡阳、宝庆一线,试图阻击我军南下。
  针对白崇禧的战略意图,四野林总深谋远虑,兵分三路,准备给白崇禧来个千里大迂回的包围战。
  做为中路军的四野12兵团,已开至衡宝一线,对白崇禧部展开牵制性进攻,为东西两翼大军实施大迂回战略创造有利条件。
  白崇禧"小诸葛"之称也不是浪得虚名,当他侦知我军的战略意图后,准备放弃衡阳,退往广西境内。
  林总识破了白崇禧的鬼计,为了麻痹和拖住白崇禧在衡宝一线,遂决定中路军停止进军,在衡宝北面待命。12兵团接到林彪电令后,便将此电令传达给兵团各师,并让各师上报当前的具体位置。各师的回电接连报到兵团部,可唯独45军前卫135师始终联络不上,这让兵团司令萧劲光心中十分焦急。一面让电台昼夜不停联络135师,一面向四野总部电告135师失联的消息。
  此时林彪原本就虚弱的身体,由于长途行军,又加南方酷暑天气,一病不起,是躺在车里行军,指挥作战的。参谋长萧克接到135师失联的消息后,怕林总着急上火,便没有告诉他,只是急电12兵团和45军继续不停的联络,同时让他们派出数只侦察分队,分多路深入敌后,侦察135师的具体位置,有情况马上汇报。
  说来也巧,做为前卫部队的135师,由于所携电台出现故障,没能接到兵团转来的林总电令,仍然按照兵团原有命令:向衡宝以南挺进,直扑洪桥,切断白崇禧集团退往广西的通道。
  正在退与守之间摇摆不定的白崇禧,获知解放军135师脱离大部队,孤军深入到永丰、青树坪一带的报告后,大喜过望,当即决定集中5个师的优势兵力,在永坪、灵宫殿地区伏击已成孤军的135师,并同时电令一线部队边打边撤,将135师引到伏击圈后,欲将其急速歼灭。
  平津战役结束后,经过休整,四野大军一路南下,所向披靡。可由于当面之敌白崇禧,狡如脱兔,一追就跑,四野部队只好像撵兔子一样,跟在后面撵,因而好久没有打过像样的大仗了。
  此时135师师长,人送外号"丁大胆"的丁盛,面对敌人的"诱敌深入"之计,仍然是一往直前,大胆穿插,当部队赶到永坪、灵宫殿地区时,突然四面枪炮声大作,好似敌人的主力部队向自己袭来。
  丁盛此时是兴奋异常,心想终于抓住白崇禧的主力了,岂能轻易放过。于是连忙命令各团就地抢占制高点,构筑环形防御工事阻击敌人,以待友邻部队支援,消灭敌人主力。同时命令赶紧抢修电台,以便于与军部联系。
  苍天有眼,此时已坏了2天的电台,很快被修好,当军部听到丁盛上报的具体位置和敌情通报后是又惊又喜,惊的是丁师已脱离主力部队160余里,喜的是他们目前建置完好,已抢先占领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阻击敌人。于是45军一面命令丁盛就地坚守防御,一面将丁师被围的情况紧急上报给兵团、四野总部。
  萧克接报后,军情火急,也顾不上许多,连忙将135师的情况报告给卧床养病的林总。林彪一听,精神大振,从病床上挺起,决定敌变我变,当即指挥部队提前发起衡宝战役,同时命令丁盛绕开军、兵团两级指挥,直接听命他的指挥。
  就这样,尚在病中的林彪抓住着稍纵即逝的战机,充分发挥丁盛师"楔子"的作用,命令各部队昼夜进军,对伏击135师的白崇禧4个师,实施反伏击战术。可怜的"小诸葛",不但没能成功伏击到135师,反而被四野一举歼灭包括"钢七军"在内的5个师,损兵折将达到4.75万人。
  衡宝战役,白崇禧伏击不成,反遭伏击,至此以后,白崇禧就向一只受伤的兔子,只有亡命的份,在也无力对四野大军有所做为。不久,在四野大军的不断打击下,白崇禧不得不带着部分亲信乘飞机逃亡海南,"小诸葛"的美名就此遁于无形。
  明永乐帝朱棣亲自指挥的忽兰忽失温之战,算的上一场破围反杀的经典战役。
  朱棣虽贵为天子,但同时也是他那个时代最出色的将领。朱元璋在的时候,朱棣就多次率军出征,天子之位更是他发动"靖难之变"从侄子手里抢过来的。
  在打仗中,朱棣绝不是藏在后面指挥士兵冲锋的领导。而是身体力行,最喜欢率先提刀冲锋,玩一把骑马与砍杀的游戏。而且经过多年锻炼,基本只有他砍人,别人很难砍到他,绝对是个猛人。
  朱棣登基后,面临的最大挑战,仍是来自于北方的蒙古。当时,蒙古主要分成了鞑靼和瓦剌两部。
  永乐八年,明成祖第一次北征,在斡难河和阔滦海子两战打垮了鞑靼部。鞑靼太师阿鲁台向明朝称臣进贡,明朝北疆获得安宁。
  但好景不长,瓦剌接收了溃逃的部分鞑靼部众后,实力逐渐强大起来。瓦剌首领马哈木暴富后,马上露出了一副暴发户的嘴脸,开始趾高气扬,渐渐不把大明放在眼里。
  面对瓦剌的步步紧逼,永乐十一年,朱棣亲率大军五十万,开始了第二次北征。当然,所谓五十万大军只是号称,实际人数应该在十万左右。
  见到明军雄厚的兵力,瓦剌的马哈木选择避其锋芒。明军一路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很快就抵达了成吉思汗的龙兴之地双泉海。在这里明军前锋击溃小股瓦剌骑兵,还捉了几个俘虏。而俘虏供述说马哈木在忽兰忽失温一带,而且没有什么准备。
  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和杰出的将领,朱棣对目前得到的情报高度怀疑。他的直觉告诉他,在忽兰忽失温等待他的不是待宰的羔羊,而是一张大网。
  经过深思熟虑后,朱棣还是亲率精锐部队直奔忽兰忽失温。与其在草原上盲目的寻找瓦剌主力,到不如去闯一把。
  而此时在忽兰忽失温瓦剌的全部精锐正在严阵以待的等待明军入网。
  瓦剌首领马哈木此时信心很足,因为他身边的部队是三万装备精良的重骑兵。
  虽然明朝将铁器作为"战略资源",对瓦剌实行禁运。但是地处西北的瓦剌,还是向中亚购买了大量铁器,组建了一支数量庞大的重装骑兵队。这些瓦剌重装骑兵着全身札甲,配合锁子甲及部分布面铁甲,甚至还有一些板甲加强部件,如板札式腿甲、护臂甲和胫甲,其战马也披金属铠甲。瓦剌重装骑兵的主要兵器是长矛,此外还有作为前锋的重型弓骑兵,并且每名骑兵还携带从马三、四匹,战斗力极强。
  马哈木选择忽兰忽失温做为和明军的决战场地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忽兰忽失温在今天的蒙古国温都尔汗西北,蒙古语的意思是红山嘴。顾名思义,其附近多山,有利于骑兵隐藏。
  马哈木将三万骑兵藏在山头上,占据制高点,企图趁明军立足未稳之际冲下山,凭借骑兵的高速冲击,一举将明军击溃。
  六月初七日,永乐帝朱棣带领明军精锐进入了忽兰忽失温,一场设伏与破伏反杀的大战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看完马哈木精心选择的决战战场,朱棣也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此地山岭险峻,植被茂盛,是打伏击战的天赐福地。
  看到了明军,马哈木也很兴奋。更让他高兴的是,明军打头的不是精锐重骑兵,而是一些步兵。只要冲下去,肯定能打开突破口,大破明军之日就在此时。
  随着马哈木一声令下,瓦剌三万精锐骑兵借着山势冲了下去。
  而明军在此时也迅速变化了队形。原先打头的步兵迅速退到了两翼,而队伍后另一支步兵迅速补到了前面。
  与其他步兵不同的是,这些步兵手里拿的武器是火铳,阵中还有数门黑洞洞的火炮。
  瓦剌骑兵不太在乎明军部队的变化,但见过世面的马哈木已经发现了事情的不对。在山上大喊:"这是神机营,快退!"
  但此时已经来不及了,随着神机营指挥官安远侯柳升的一声令下,枪炮齐放。
  瓦剌重骑兵的厚甲可以有效的阻挡箭矢的攻击,但却挡不住火铳。在天崩地裂一般的爆炸声中,瓦剌骑兵人仰马翻,死伤无数,史书记载:寇死者无算!
  仗打到这个时候,已经退不回去了。没被击倒的瓦剌骑兵更加拼命的向明军冲去,因为火铳再次攻击是需要时间装填火药的,如果他们能冲进明军阵内,仍有胜算。
  但明军此时又进行了变阵。神机营没有装填火药,而是不慌不忙的退到了两翼,明军的精锐重骑兵从后面冲出,和瓦剌骑兵展开激战。
  而朱棣此时又是身先士卒,率先冲锋,带领明军骑兵把瓦剌骑兵冲得七零八落。
  而此时,最开始退到两翼的步兵也开始了攻击。他们手持长矛等很长的制骑武器,对落单的瓦剌骑兵发起了围攻,瓦剌大败。
  下网捕鱼,没想到来的是头鲨鱼。网破了,鲨鱼开始咬人了。马哈木见势不妙,马上率领余众掉头逃跑。但没想到朱棣不依不饶,带领明军紧追不舍。跑了一百多里也没甩脱明军,马哈木只能收拢部队,回头再战,结果又被明军击败。
  马哈木只好发挥游牧民族的优势,拼了老命继续逃跑,一直逃过土剌河才摆脱明军的追击。
  忽兰忽失温之战,明军大获全胜,杀瓦剌王子十余人,斩虏首数千级,尽收其牛羊驼马十余万而归,并赐名忽兰忽失温为"杀胡镇"。
  此后几十年,瓦剌都不敢进犯明朝的边境,可以说是一战打出了几十年和平。
  朱棣指挥的忽兰忽失温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也很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步兵、骑兵、炮兵等多兵种共同作战。
  三百年后,一个来自法兰西的小矮个也采用了"先用大炮轰,再用骑兵冲,最后步兵上"的方式横扫了欧洲。这个小矮个就是拿破仑,只是他可能一直也不知道,他自以为是他自己独创的战术,其实三百年前就已经被中国的永乐大帝应用的炉火纯青。
  粟裕将军早年经历过的"谭家桥战斗"就是如此,1934年深冬,红十军团以约8000人设伏,试图首先歼击迎面而来的王耀武补充第1旅。结果由于战斗部署错误,伏击战打成了遭遇战,最终红十军团作战失利,酿成了后面几乎全军覆灭的严重后果。
  (粟裕将军)
  先介绍下此战双方的实力对比,红十军团当时下辖第19、第20和第21共三个师不到8000人,其中还有近2000名非战斗人员,因此能够投入作战的不足6000人。当红军进入皖南地区时,浙江保安处长俞济时奉命指挥敌第49师、补充第1旅和保安第二纵队共11个团20000余人迎面扑来,其中补1旅为前锋。
  "补充第1旅"虽然番号看起来很土很杂牌,其实是貨真价实的中央军嫡系部队,也就是后来第74军第51师的前身,该部由钱大钧"保定编练处"训练出来的三个团为基干编成,军官大多为黄埔生,装备也比较精良。补1旅还配属了浙江保安第2团的一个营,作为带路部队,两者总兵力达到5800余人。
  (王耀武)
  按照集中兵力歼敌一路的原则,红十军团在乌泥关至谭家桥这段公路的两侧预伏,如果能够一口吃掉王耀武旅,则俞济时的"进剿"基本也就破产了。但问题在于,红十军团的兵力跟补1旅相比,其实并不占多大优势,同时在战斗部署上又出现了重大失误,伏击战打砸了。
  红十军团是由原红七、红十两个军团合编的,黄埔一期刘畴西任军团长,粟裕为军团参谋长,其中第19师由原红七军团改编,军团长寻淮洲改任师长,是最有战斗力的队伍。红20师由原红十军团改编,而第21师则是合编后的新建部队,战斗经验和战斗力都差强人意。
  (粟裕)
  然而军团长刘畴西一意孤行,他安排用红20、红21两个师沿公路两侧埋伏,却把最有战斗力的红19师作为预备队部署在一个山沟里。1934年12月14日上午9时,当补充第1旅前卫团刚刚走进伏击圈时,红20师个别战士又因为过分紧张而步枪走火,结果红十军团的伏击计划一下子就暴露了,后面的王耀武听到枪声,立即命令旅主力抢占公路一侧的制高点515高地。
  等到寻淮洲的红19师闻讯杀出时,战场形势已非常不利,红军名将寻淮洲亲自率队仰攻515高地,结果英勇重伤直至牺牲。由于补1旅装备和火力都远优于红军,因此当伏击战失去突然性后,变成了双方正面交锋,战场主动权逐渐易手,历经八小时激战,至下午5时红军已经取胜无望,被迫撤出战斗,谭家桥战斗终告失利。
  (寻淮洲烈士)
  是役红军损失500余人,伤亡虽然不是特别巨大,但本来就不多的弹药战后所剩无几,本来是准备干掉补1旅来补充自己的,结果未能成功,并且士气受到严重挫折。最关键的是谭家桥战后,军团长刘畴西信心倍受打击,此后消极避战,几次作战失利,而聚集的敌人却越来越多,形势更加危急。
  鉴于红十军团在皖南已无法立足,方志敏、刘畴西决定撤回闽浙赣根据地。而俞济时指挥14个团疯狂围追堵截,军团参谋长粟裕率领800人为前锋,连续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已经接近突围成功,可惜刘畴西指挥的大部队却行动迟缓,最终在怀玉山被敌人重兵合围。红十军团由此遭遇失败,刘畴西、王如痴和本来随前锋部队行动又折回去寻找主力的方志敏先后被俘,殊为可惜。
  而红十军团的前锋部队数百人,则在粟裕的率领下突围成功,并且始终坚持在闽浙游击区与敌人作战,又逐渐发展成为"挺进师"和未来的新四军第二支队一部。十四年后,在1948年9月的济南战役中,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一举攻克济南,活捉王耀武,一雪谭家桥失利前耻,也告慰了当年红十军团牺牲的指战员们之英灵。
  抗战时期我八路军‘青英部队’一个连176人全部日式武器装备子弹手溜蛋充足,根据情报在一土地庙芦苇荡路口伏击路过的日军小队25人,原计划在庙里埋伏一个排,考虑到怕误伤烧香百姓也不利于隐蔽随放弃,日军队伍准时到达,连长一声令下机枪步枪手留弹一通招呼,当场毙敌20多名,冲锋收缴武器,欢呼胜利,‘举着缴获的掷蛋筒跳舞’有三个日军这(其中有一个机枪手)顺着芦苇荡逃跑了,连长命令一个班追击,结果全班10几个皆被打倒伤亡,这三个日军并没有逃走而是绕后进入土地庙对正在欢呼跳舞收武器的我军扫射,当场伤亡10多个,于是仓促对射结果又被打倒伤亡近20个人,连长一看这仗不能打了,主动撤出战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恐怕就是土城之战了。
  土城之战今天知道的人不多,其实很有名,是毛泽东遵义会议掌权以后第一战。
  遵义会议后,红军分三路向赤水河以东地区推进。毛泽东在向土城镇行军途中,见这一带道路两边皆是山谷,便同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蹉商,如果追兵孤军深入,红军可以在土城以东的青杠坡利用有利地形,集中优势兵力,围歼川军郭勋祺师,保障下一步顺利北渡长江。
  大体就是这样。
  因为川军郭勋祺师南下攻击,毛泽东认为该师不过几千人,击中当时红军1万多人,还是可以吃掉的。
  况且,土城的地形适合伏击,应该可以打赢。
  没想到,郭勋祺是川中名将,非常狡诈。
  他早就预计到可能被伏击,要求川军潘佐师,务必保持几个小时的距离,不能相距太远。
  同时,附近地区,还有川军廖泽的部队。
  而郭勋祺的部队其实有接近万人,遭遇红军伏击以后立即就地防御,并没有张皇失措。
  同时,郭勋祺命令潘佐部队立即靠拢。
  而郭勋祺的部队是川军主力,装备较好,士兵素质较高,没有大烟兵。
  28日凌晨,细雨蒙蒙,寒风刺骨。红3、5军团在彭德怀、杨尚昆的指挥下,从土城镇外水狮坝分两路向进占枫村坝、青杠坡地区的川军阵地发起进攻。
  然而,郭勋祺师坚持防御,一度还发动反攻,红军吃不了他们。
  红军无奈,将陈赓的干部团都用上了。
  但此时潘佐的川军部队已经赶到,从侧翼攻击红军,而川军廖泽部也在赶来。
  而激战中,红军伤亡3000多人,歼敌3000多人,并没有占到便宜,反而打成了消耗战。
  当时红军仅剩3万多人,这种消耗战是拼不起的。
  这种情况下,毛泽东被迫放弃围歼,命令部队撤退。
  于是,土城之战失败了,红军被迫放弃北渡长江的计划,1月29日,红军在土城、猿猴两地一渡赤水,进入川南古蔺、叙永地区。
  需要说明的是,林彪对于此战颇为不满,任何这次伏击战打的很差,没有搞清楚敌情就擅自伏击。他甚至认为毛泽东赋闲时间太久,已经不会打仗。
  这种情绪,稍后爆发出来,林彪写信要求毛泽东离开指挥岗位。
  历史上有什么设伏没吃掉对方,却被对方反包围反杀的经典战例?
  历史上这种战例数不胜数,就在近代史上就有一例著名的反包围反杀战例。这一战例发生在解放战争末期,我第四野战军打胜辽沈、平津战役后,迅速渡江南下,准备解放江南的父母乡亲……。
  这时国民党华中剿共总司令白崇禧听后,迅速率领他的5个兵团,近20万人马赶到衡阳、宝庆一带准备伏击四野官兵,妄想阻击四野南下,由于连续作战再加上南方酷暑,导致四野司令林总病重卧床不起,只好躺在担架上指挥着四野大军。
  当他听侦察人员说前方发现白崇禧的大部队后,便立即电告先头部队135师,不知怎么了,两个小时也没有联系上135师,急的林总象热锅里的蚂蚁毫无办法,只好让参谋长萧克命令12兵团司令员萧劲光一面用电台继续联系,一面再派侦察兵四处打听……。
  这个时候白崇禧也打听到,四野的135师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顿时使他喜出望外,立即命令侦察兵去寻找135师的下落,通过侦察,他们很快掌握了135师的位置。这个时候四野的135师因电台出了故障,已经有两天没有与林总联系,因为他们是先头部队,更是心急如焚。现在他们135师地处于永丰一带,白崇禧得知他们的准确位置后,迅速派去5个师的兵力在其前进的路上设伏,妄想一举全歼135师。而135师全不知前方的情况,还在继续前进,当进入白崇禧的伏击圈后,敌人枪炮齐鸣,135师师长丁盛毫无畏惧,而是惊喜万分,终于找到了国军的主力,135师就有成绩,命令全师找有利地形边还击、边继续抓紧修电台。真是老天有眼,当电台听到炮声时,电台也修好了,他们赶紧向林总报告这里的情况,激动的林总情不自禁的从床上跳了下来,然后用电台命令135师继续利用有利地形构筑工事,一定顶住敌人的进攻,然后林总命令第12兵团火速向135师靠近,来个反包围,神不知鬼不觉的对国军参加伏击的5个师完成了反包围,然后进攻号一响,炮火齐鸣,敌人被屁股后的枪炮揍得不知所措,纷纷四处逃窜,溃不成军。135师又来了个中间开花,就这样前后夹击国军,使国军难以招架,全部被四野的12兵团干掉。这次反包围之战,共歼灭国军5个师,近5万人。
  本想埋伏对方,却被对方猛揍一通的事,可不是特例。<拉加苏战役>:日军埋伏远征军,反被远征军杀了1000多人。
  1943年,经过兰姆伽的整训,我军两个远征师开始重新入缅作战。日军扼守胡康河谷出口的是精锐甲级师团第十八师团。这个日本师团曾以3万兵力俘获8万英军,震动英伦三岛.
  新三十八师的一个前锋搜索连在新背洋以西无名高地首先和日军一个大队遭遇。日军一个大队有1000来人,根本没把远征军300人的加强连放在眼里。而我军已经从装备到训练已经彻底有了飞跃:士兵清一色的M4汤姆式冲锋枪,连队还有迫击炮十二门,反坦克炮三门,轻重机枪二十五挺。
  一顿遭遇战火拼之后,日军伤亡惨重,进攻势头被我军压制。三个小时后,另一支远征军连队赶来,日军见势头不对,扔下两百多具尸体跑了。国军以少打多,获得开门红。
  不久,日军卷土重来,打算伏击我军。当新三十八师112团先遣营行至加拉苏高地时,遭到日军两个大队的伏击!日军一个大队战斗力,至少相当于国军一个团。甚至,在抗战战场上,日军以一个大队击破我军一个师的战例也有很多。现在,日军以"两个团"兵力伏击我一个营,真是想捡个大便宜来的。
  但是,此时的远征军已经不是之前的战斗力了。突遭伏击,我军马上稳住阵地。附近的一个营,也赶快赶来支援。远征军这两个营的火力,比日军两个伏击大队的总和都强!我军两个营:60毫米、82毫米及105毫米口径迫击炮约60门,轻重机枪110挺;
  日军两个大队:迫击炮不到20门,掷弹筒50具,机枪70余挺。
  我军占据山头,居高临下,以优势火力多次打退日军进攻。日军仗着人数优势,切断我军退路后,只能搞围困战术,想把我军困死。等我军弹药耗尽,再一举攻破我军阵地。
  日军想的很好,但是,远征军有空投支援。在我军两个营被围第五天,盟军飞机就投送来弹药等物资。投送物资之丰富,甚至还有香槟、留声机、衬裤、一袋女人裸体照片、等等,和交战无直接关系的物资。我军有了物资,也不急着突围(避免没必要的伤亡,吸引敌军主动进攻),还想搞反包围。
  日军就惨了,高地上不去,头顶还经常被我军扔105炮弹。后方也不安全,物资后勤运输队还经常遭到盟军飞机空袭。
  最终,在新三十八师全线出击之后,日军扔下一千多具尸体跑了。
  国军有了美军的装备和后勤,战斗力碾压日军。
  (文|勇战王聊历史)
  明朝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在明朝后期万历年间就有这么一位悍将,在对日军的作战中,孤军援助被围困的部队,硬生生的将日本军队的包围打成了反包围战。日军以为遇到明军主力而溃散,最终在他的带领下战胜数倍于己的敌人,他就是名将李如松
  李如松是明朝总兵李成梁之子,悍勇有貔虎之威,狡计有枭狐之谋,是明朝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他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士兵多愿为他卖命,加上有家族训练出来的一支精锐骑兵辽东铁骑作为底牌,屡次立下大功,在战场上罕有敌手。
  万历朝鲜战争中,李如松领命进入朝鲜作战,创造了一场经典且颇具传奇色彩的碧蹄馆战役。李如松率领九千明军,硬生生地将日本军队费尽心思布置的包围圈打破,反包围了日军,大胜日军,使得日军如面大敌,仓皇逃窜。
  碧蹄馆是汉城北十五公里外的一座小山丘上的驿馆,这场传奇的战役,也让这个小驿馆永久的载入了史册。前期作战不利的日军经过精心谋划,决定在这里投放重兵设伏,企图一举歼灭在此经过的明军主力,扳回局面。经过紧急调度,日军各部精锐共36000人集结于此地附近设伏,并派出了一支诱敌部队,引诱明军进入包围圈。
  明朝总兵查大受,也是李如松的家将率领3000骑兵轻而易举的击溃了日军诱敌部队,想将它一举歼灭,紧追不舍,不知不觉进入了日军预设的埋伏地区——碧蹄馆。
  查大受带领3000骑兵追击日军进入包围圈,方才发觉情势不对,想要撤退已经来不及了,只好迎战。埋伏好的日军主力迫不及待的发动了总攻,认为吃掉这支先头部队简直是易如反掌。但他们完全打错了算盘,他们所包围的骑兵,正是明朝精锐辽东铁骑的一支,就这样,查大受的3000铁骑扛了36000日军精锐潮水般的进攻长达一昼夜,起初根本毫无压力,但寡不敌众,时间长了也显出了疲态。就当李如松家将查大受认为扛不住了,准备以身殉国的时候,转机来到了。
  就在这时,李如松和副将各率领2000后备援军到达战场,看到查大受部被日军重重围困,仍在顽强战斗后,他随即下令全军发起冲锋。经过一昼夜激战,此时的日军已经是强弩之末,跟李如松后手参战的明军一接触就溃散,被包围的查大受部看到援军的到来,士气大振,又开始奋力向外围突破。
  于是,在李如松的带领下,明军从内外两面挤压,最终成功的将日军的包围打成了反包围。日本军队啃了一昼夜的"硬骨头",早就有点军心动摇了,又遇到了直扑上来的生力军,还以为遇上了明军主力,遂崩溃奔逃,败如山倒。
  这场战斗可以用"网破鱼不死"来概括,在李如松带领下,7000(战斗即将结束时增加到9000)明军硬生生的将日军数万人的包围战打成了反包围,其骁勇善战,果敢顽强的战斗品格可见一斑。
  抗日战争时日军抄小路偷袭中国军队,反被歼近一个师团
  1938年,武汉成为了中国的经济军事中心,日军妄想拿下武汉,实现"一战亡华",这简直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自不量力的日军计划南北夹击攻取武汉。
  1938年7月,日军一部占领徐州九江,计划取南昌下长沙,切断武汉到广州的粤汉铁路线,以此实现包围武汉,让武汉成为一座孤城,这个想法是好的,可中国军队不会束手就擒。
  在日军的这个计划之下,中国军队随之迎战,这就有了规模巨大的武汉会战,整个武汉会战日军出动海陆空35万兵力,由畑俊六大将指挥,作战经费为32.5亿日元。
  此战日军是孤注一掷,一定要拿下武汉周边地区,进而占领武汉,实现所谓的"一战亡华",中国军队则出动了120个师,共计兵力约110万人,是日军的3倍还多。
  整个武汉会战持续4个多月,从6月11日一直战斗到10月27日,战斗打的胶着难分,7月下旬到8月初,日军的106师团在南浔铁路一带,与薛岳指挥的第8军、第64军交战,双方血战7天7夜。
  薛岳将军外号"老虎仔",打的日军106师团伤亡过半,冈村宁次只好下令106师团撤下来补充,一直到9月下旬,冈村宁次发现南浔线到瑞武线之间有一条狭长的真空地带。
  那里没有中国军队防备,冈村宁次认为这是一个抄小路偷袭中国军队的机会,于是下令休整补充后的106师团带兵偷袭,对此日军106师团是求之不得,以弥补上次损兵折将的失败。
  10月2日,106师团主力孤军深入进行穿越,这里正是是万家岭,日军并不知道这是薛岳早已布下的口袋阵,这真是"肥猪撞上屠夫门",薛岳得知日军深入之后请求调兵。
  蒋介石当即同意,薛岳迅速调来10万大军围攻日军106师团,薛岳指挥精锐的第74军和第58师长占领万家岭高地,双方战斗打的十分激烈,各个山头阵地几次易手,死伤巨大。
  106师团的基层指挥官伤亡殆尽,日军被迫空投200多名指挥官到战场指挥,中国军队的团长、营长亦很多战死沙场,麒麟峰阵地的杨家驹、郑克己团长阵亡,扁担山之战韦镇福团长光着膀子和日军拼刺刀。
  正是有了这些英雄的浴血奋战,1万多人的日军106师团几乎被全歼,这在日本陆军历史上从未有过,万家岭大捷消灭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固然武汉会战失败,却也把日军拖入了"持久战"的泥沼,难以自拔。
  这里就要说到宋仁宗时期,宋夏战争中由韩琦VS李元昊的一场精彩伏击战——好水川之战了。
  这场战争,让韩琦成为千古笑柄,让宋军成为了窝囊废的代名词。
  然而,又有谁知道,这是一场勇士与勇士的对决!
  这是一场智慧与勇敢的角逐。
  这是让宋朝痛入骨髓的一场战役,也是古代战争史上一场最经典的伏击战,更是一场伏击与反伏击的战争名局!
  好水川之战,谁是猎人,谁是猎物,拭目以待。
  准备好了吗?食堂开讲,史上最全好水川之战,现在开始。01、宋夏反目
  北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该年十一月北宋改元宝元年)十月十一日,李元昊正式称帝,建立西夏,西夏和宋朝正式闹翻,宋夏战争由此而始。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宋夏开始也只是在扯皮,打口水战。
  李元昊向宋朝递"嫚书"意在激怒宋朝,图谋把战争的责任归于宋朝。
  为什么?
  因为宋夏旁边还有个巨无霸在旁边看热闹。 这个巨无霸叫辽国,宋朝的兄弟,西夏的老丈人(李元昊娶了辽国兴平公主,成为辽国驸马)!
  扯了一会,宋夏战争终于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宝元二年(1039年)十一月,李元昊率军进攻北宋鄜延路。
  李元昊咣咣当当一登场,接连遭遇三场败仗,首先在鄜延路被狄青打得满头包;
  接下来许怀德老当益壮,狠狠教训了李元昊一顿。
  李元昊一看,这一老一少惹不起,调转枪头去环庆路碰碰运气,结果又被环庆路钤辖高继隆给来了一记狠的。
  高继隆伙同庆州知州张崇俊等人率军杀向西夏老巢,攻破西夏前沿军寨——后桥寨!
  李元昊刚出来显摆显摆,就连挨三记闷棍,后院还起火了,他只能被迫撤兵!
  宋夏初战以宋朝大获全胜而告终,宋朝在攻守两端都占据绝对上风!
  然后北宋疯了!
  大宋90%以上官员都在叫嚣干掉李元昊!
  只有少数人表示反对,主张和李元昊和谈。 其中有两个比较有名,一个是夏竦,一个是吴育!
  但是两人的意见被当时宰相张士逊轻易反驳!
  这时步军副都指挥使、鄜延环庆副都部署(用今天的话来说是西北方面军副总司令)刘平上书请战,主张以鄜延、环庆、泾原、秦陇四路20万兵马,分两路进击,泰山压顶,以众攻夏!
  刘平信心饱满,因为他以为李元昊只有六万人!
  可实际上李元昊有50万!
  但是还没等宋朝去打西夏,李元昊反而来打宋朝!
  宝元三年正月(1040年,西夏为从天授礼法延祚三年,这年二月北宋改元康定)李元昊进攻宋朝。 很快三川口之战爆发,宋军惨败,前线最高指挥官范雍被撤职。
  宋仁宗两次不顾富弼反对,派夏守赟总督陕西各路军政;派太监王守忠为陕西路衿辖。
  这个时候的宋朝其实已经有意放弃潼关以西土地。
  李元昊
  当然宋仁宗对夏、王二人也不放心,打算加派人手,用两个靠谱的人。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韩琦火速奔赴西夏战场担任陕西安抚使,然后又推荐朝廷启用范仲淹。02、官家下血本
  这年五月,范仲淹还没赴任,结果战事再起,李元昊攻打永平、塞门、安远等寨。 最终永平寨保住了,塞门、安远却丢了,宋军再遭重创!
  宋仁宗赶紧任命夏竦担任陕西路经略安抚使。 陕西路辖鄜延、环庆、泾原、秦凤四路,路治所设于京兆府(即长安),统京兆、河中、凤翔三府,制华、同、解、虢、陕、商、乾、耀、丹、延、富、坊、邠、宁、泾、原、庆、环、渭、仪、凤、阶、成、秦二十四州,镇二军二监(保安军、镇戎军,二军,开宝监、沙苑监)。
  《清平乐》夏竦剧照
  他的两个副手,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分别是韩琦和范仲淹。
  其中韩琦主管泾原路(首府渭州,辖泾州、原州、渭州、仪州、德顺军、镇戎军,四州两军,后来增辖会州和怀德军);
  范仲淹担任主管鄜延路(首府延州,另辖四郡,十六县,五镇,两城,两关,四堡,十八寨)!
  再任命庞籍为鄜延路都总管、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主管粮草调集。
  夏竦上任后,啥事都不会干,只会向官家和朝堂请求增兵增粮增钱!
  经过几次扯皮,官家答应了夏竦的要求。
  宋仁宗顶着巨大压力,大手一挥,向西北增兵20万,平均分配给鄜延、环庆、泾原、秦凤四路;
  再征集天下粮草向西北运送;
  钱也不能少,司农寺先拿出常平钱100万贯,皇帝再动用自己私人腰包的内藏库、左藏库,分4次一共支出300万贯。
  当然这些只是开战前预支军费,大头还在后面,宋仁宗下了血本,意思只有一个,举全国之力报仇雪恨,搞定李元昊!
  朝廷的大力支持,就为范仲淹、韩琦、庞籍、种世衡、狄青、张亢等人构建的绽放光芒的舞台!03、以守为攻
  这年八月二十八日,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知延州范仲淹来到了鄜延路的延州府,正式上任!
  范仲淹一上任,就定下了战略方针一个字——守!战略目标也一个字——和!
  他从上任第一天起,就没想着灭了西夏!
  他的目标就是守住自己的地盘,迫使李元昊称臣求和!
  《清平乐》范仲淹剧照
  范仲淹在西北的举措,大致概括来说就是:改革军制,奏选良将;修城建寨,屯兵营田;安抚诸羌,发动百姓;以守为攻,以战迫和!
  范仲淹化身成范修城,不停的给朝廷上书,修城,修城!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干的,他走到哪,就修到哪,修到他回京还要修!
  修城成为范仲淹对付西夏人一个最重要的武器!
  当然光修城也没用,还得强兵!
  为了打造一支可用之军,老范偷偷的跟老天爷借了个胆子!
  胆大包天的打破了大宋军制。
  大宋军制规定:部署领兵万人、衿辖领兵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不按战将能力,只以官职大小,由低到高依次冲出阵去杀人, 并且让武将束手束脚,统一听从指挥,按文官主帅意思打,形成以文制武的局面。
  范修城说,这不行,再也不能这么搞了!
  从现在开始,延州府的1万8守军,分成6部。 每部一位将军主管,统帅3千人。
  并给每个将军以表现机会,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全凭自己表现,让武将们得到空前的自由!
  范修城除了修城和制定攻守方针,几乎很少直接干涉武将指挥作战。
  他的军令只有一个,守住鄜延路,至于具体怎么守,你们自己看着来!
  范仲淹态度很明确:你们要怎么搞,我不在乎,只要别太过,你随意,我只要你能守住城池,只要你能带出精兵强将!
  世人总说范仲淹迂阔,他确实迂阔。
  范仲淹迂起来,认死理,牛脾气,脑子一根筋,不管不顾,捅天,天成窟; 阔起来,做事强,龙本事,胆子大无边,无畏无惧,动地,地开裂!
  这样的人雷厉风行,大刀阔斧,走路都带风,放屁都带响! 这样的人了不得,这样的人不好惹!
  于是就有了:
  夏人相戒曰"小范老子(范仲淹)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子(范雍)可欺也!";
  于是就有了:李元昊不敢来骚扰本应是最危险、最薄弱的鄜延路!04、以攻为守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接下来看韩琦。 李元昊不敢惹鄜延路的范仲淹,于是就去招惹主管泾原路的韩琦。
  这年九月十四日,李元昊给了韩琦一个下马威,突然杀向泾原路镇戎军(今宁夏固原)西北的三川寨!
  一场血战下来主将镇戎军西路都巡检杨保吉战死,三川寨失守,之后北宋连失三堡!
  《清平乐》韩琦剧照
  韩琦这下被砸得有点晕,但韩琦反应十分快。 第二天,韩琦就派三个都监刘继宗、李绛、王秉分兵救援!
  紧接着又派泾州驻泊都监王珪(请记住这哥们,他和后来的三旨宰相同名,因善使铁鞭,号称"王铁鞭")率三千骑兵驰援!
  可王铁鞭还没到三川寨,就被西夏军重重包围。 然后他率部杀出重围,来到镇戎军城下。
  王铁鞭请城内增派援兵,但城内不同意,只用绳子坠下粮食给他们。
  王铁鞭也是狠人,等部队吃饱后,直接率阵杀敌,连杀数将,大振军心!
  而后韩琦又率泾原路钤辖郭志高驰援,收复三川寨!
  但李元昊铁了心的要找韩琦麻烦,接着猛攻镇戎军。
  镇戎军是泾原路最大的军事据点,其战略地位仅次于首府渭州(今甘肃平凉),李元昊只要拿下它,就可南下渭州、泾州(今甘肃泾川北),打穿直达关中的通道!
  因此尽管韩琦刚上任不久,但他绝不容有失!
  面对这种局面,如果是范仲淹,会死守到底;
  如果是范雍和夏竦,则只会求援;
  但他是韩琦!
  韩琦极具进攻思想,他要的是战,是攻,是以攻代守!他坚信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他坚信只有进攻,才能打击李元昊嚣张气焰!
  于是韩琦一面调集泾原路各部火速增援镇戎军,同时把环庆路副都部署任福悄悄调了过来。
  环庆路统领庆州、环州、邠州、宁州、乾州,并不归泾原路管,但韩琦是陕西安抚副使,说话也管用!
  而后韩琦让任福带上泾原路和环庆路的7000精兵,还有他的儿子任怀亮、侄女婿成暠去偷袭白豹城(今陕西吴旗西)。
  白豹城在庆州(今甘肃庆阳)东北200里外,原本是宋朝领土,但早在宋夏战争爆发以前,即景祐元年(1034年)七月,就被李元昊给占了。
  白豹城北邻西夏重镇叶市,东接后桥诸堡及金汤城,是李元昊之前深入宋朝境内建立的重要军事基地,直接控制着东进鄜延、南下庆州的交通要冲。
  说起来,白豹城已经远选脱离了韩琦的防区!
  但韩琦不管,反正都是打李元昊,打哪不是打?
  结果白豹城一战,任福大胜,直接拿下白豹城,战果丰硕,俘获无数!任福一战成名!
  李元昊被迫撤军,韩琦打了一个漂亮的反击战,取得宋夏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大胜!
  这样一来,韩琦和范仲淹来了个交相争辉,谁也不输谁,真算起来,韩琦战果看起来还更漂亮一些,当然损失也更大一点,但是宋朝就是人多,这点损失不算啥!05、五路伐夏
  从这已经看出韩琦和范仲淹的分歧了。 韩琦是彻头彻脑的主战派,一心进攻,从他上任第一天起,他就以打进西夏境内,弄死李元昊为目标;
  而范仲淹是坚定的主守派,铁了心练龟缩大法,专致于防守! 一个冒险积极,一个稳妥保守!
  这次胜利让韩琦信心爆棚,韩琦豪情壮志,意气风发,趁此大胜,给宋仁宗上书。
  提出一个疯狂的建议:兵分五路,征讨西夏,一劳永逸,赶尽杀绝,彻底搞定李元昊,重振国威!
  可是韩琦的计划,范仲淹是极力反对的!
  而朝廷里的大臣对此更不以为然,抱以白眼。
  你小子狂什么狂?你以为你谁?还五路进讨?
  可能是宋太宗伐辽失败的阴影太大,也有可能宰执大臣们被李元昊打怕了,他们马上表示反对,找出一箩筐韩琦计划必将失败的理由。
  甚至还有人觉得韩琦别有用心,是在挑逗官家对三川口惨败的愤怒情绪,是在怂恿官家,以达到他个人不可告人的目的!
  知道为什么有网友管宋朝叫大怂吗?
  一年前,叫嚣彻底弄死李元昊的是这帮人; 结果一年后,西夏人敢一打大宋,这帮人就怂了!
  想当初高梁河车神好歹经过两次大败才在契丹人面前认怂!
  结果,仅仅一年,这帮人就怂了,再也没想灭夏的事。
  当初叫得多嚣张,现在就有多怂!
  韩琦强压心中怒火,转而征求顶头上司夏竦的意见。
  夏大人,你说吧,支持我还是范仲淹。
  夏竦也觉得难办,韩琦和范仲淹是他最大的左右手,两人意见都不容他忽视。
  现在他们两人闹分歧,怎么办呢?
  夏竦眼睛一转,又耍了个滑头,不说同意,也不说反对。
  而是让韩琦和尹洙回京请示官家旨意!这么大的事只能官家做主!
  韩琦一听,果然屁颠屁颠的回京了!
  夏竦人精啊,一来他这附和了圣意,二来又成功甩锅,官家要同意韩琦计划,成功了他是最高长官,大功没得跑; 要是输了,又不是我要打的,关他毛事;就算要负领导责任,最多也不过召回京城。
  天可怜见,夏大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回京,好好享受生活,他是最不想在这风沙之地喝西北风的!
  韩琦和范仲淹想建功立业,他不想,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和晏殊一样,做一个富贵宰相!
  《清平乐》韩琦剧照
  等到韩琦回京后,他面临的是一场舌战,一次次刁难!
  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官家被说服了,同意韩琦攻夏计划。
  但是五路变两路,由他主管的泾原路和范仲淹的鄜延路联合出兵,其它三路则被以各种理由砍掉。
  谁也不知道韩琦这会有没有一种日了狗的感觉,但他还是毅然决然的决定出兵。
  就在明年正月上旬,对李元昊发动猛攻,不克不归!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06、范韩分歧
  康定二年(1041年,这年十一月改元庆历,为庆历元年)一月八日,新年刚过,韩琦就差点晕了过去!
  官家突然下令,鄜延路不出兵,要打你自己去打吧!
  窝特?说好的5路变1路?这什么鬼!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也没啥,范仲淹给官家连写了三封奏章,这三封奏章直接改变了官家的主意!
  让官家之前答应的两路攻夏宣布中止!
  要说这事吧,在大宋会写文章还是有好处的,韩琦亲自进京争取到的东西,远在西北的范仲淹写写奏章就轻而易举的搞定了!
  等到韩琦反应过来,他马上派两人共同好友尹洙去延州,去劝范仲淹回心转意,助他出兵伐夏。
  韩琦相信,只要范仲淹肯帮忙,李元昊就死定了!
  但是范仲淹什么人,打定主意的他又岂是这么容易被说服的?
  范仲淹非但没能同意韩琦的出兵计划,反而劝韩琦放弃这样的军事冒险主义!
  无关友谊,这是两个骄傲的人的坚持。 两人对西夏有着截然不同的战略方针!
  范仲淹坚持的最终目的是让李元昊称臣求和;而韩琦则是消灭李元昊,灭掉西夏这个本就不应该存在的国度!
  范仲淹和韩琦是很好的朋友,但他们始终没有统一意见!
  《清平乐》范仲淹剧照
  韩琦最后没办法,最后的希望转向了庞籍。
  因为庞籍此时不仅是鄜延路二把手,还负责整个陕西路的军需钱粮。
  结果庞籍的消息有好有坏。
  好消息是,庞籍答应了韩琦的计划;坏消息是西北四路都要钱粮,没法只供你韩琦一人!
  说来说去,闹到最后,韩琦主张的五路攻夏,变成了两路攻夏,最终变成了一路攻夏!
  实际上韩琦的攻夏计划胎死腹中!
  谁又能想到,这就是宋夏第二次大战的战前准备!
  孤独的韩琦遇上了狡诈的李元昊!
  韩琦以一路之力对抗李元昊一国之力的决战!07、战火重燃
  康定二年(1041年),宋夏战火重燃,还没等韩琦去打李元昊,李元昊再次率大军杀到,挑起又一场大战!
  开战之前,李元昊又玩了诈降的这一招。
  不仅派人去泾原路见韩琦求和,还派人去鄜延路见范仲淹求和。
  面对李元昊的求和,韩琦理都不理,我信你个鬼!就算你真的求和,老子也要弄死你!老子不接受叛臣的投降!
  而范仲淹却不经朝廷同意,开始和李元昊进行谈和工作。
  因为范仲淹在鄜延路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当然,范仲淹也不是范雍这样的饭桶!他当即回书一封,提出八条李元昊称臣求和的条件,派韩周带着此信回见李元昊…… 范仲淹因为这事差点掉了脑袋。
  韩琦也罢,范仲淹也罢,李元昊的诈降之计都失败了。
  于是李元昊撕掉了伪装,率十多万精兵,进攻北宋!
  这次李元昊又耍了个滑头,这个滑头耍得很妙,尤其是在他遇上的是韩琦的时候。
  这年二月,李元昊再次率领十万大军从折姜(今宁夏同心)进发,经天都寨(今宁夏海原),沿瓦亭川(今葫芦河)南下,大举攻宋!
  李元昊首先声称要攻泾原路首府渭州,另外分兵攻打怀远(今宁夏西吉东部),诱宋军深入,实际主力却埋伏在六盘山下的好水川口(今宁夏隆德)。
  如果是你,面对李元昊来攻,你会怎么办?
  一般人有三种方法:
  第一,呆在老家,拼命向友军求援,回家保塔,万事大吉。这是最单纯的防守!
  第二,先死守老家,绝不出去给李元昊打伏击的机会,命令各地自主作战,坚壁清野,层层抵抗,形成有层次防守,等到对方按耐不住,发动反击,一击毙命。
  第三,以自己为饵,诱敌城下,派出精兵,打个反伏击!以攻代守,完成攻守转换。
  第一种,是最笨的方法,有个成语,围城打援就是专门为此设置的,而这就是范雍的方法。
  第二种是最稳妥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这是范仲淹的方法。
  第三种是最激进的方法,极具进攻精神。而这就是韩琦的做法。
  韩琦的做法,顺利的话,就能掌握战争主动权,获得最大的战果;但是不顺利的话,就会输得很惨。
  其关键就在于知己知彼四个字,这种方法是建立在了解敌情的基础上的。
  至少,你要知道敌人在哪,敌人的大概布置,反伏击的前提就是你得知道,敌人有没有伏击圈,伏击圈在哪?
  韩琦和范仲淹的做法谁优谁劣?
  其实也很难说,稳重之人选范仲淹,冒险的人选韩琦。
  古之名将,也有不少选韩琦的方法, 而这就是好水川之战的形势。 08、战前部署
  这年二月十日,得知李元昊南下后的韩琦制定作战计划。
  首先,他没有在渭州城固守,他直接来到了镇戎军,迎头拦住了李元昊!等待李元昊来攻,先力挫对方锐气;
  然后,他派人去前面勘察地形,勘察完毕之后他发现前面有名叫羊牧隆城的地方。
  这地方好,此城东南方就是笼竿城,笼竿城北面是六盘山,而六盘山下有条河,叫好水川! 好水川这地方好,适合打伏击!
  请注意,韩琦是派人勘察过地形的!
  再之后,他把镇戎军里所有精锐都交给了任福,再招募18000义勇,以任福为帅,耿傅为参军事,泾原路驻泊都监桑怿为先锋。
  与其配合的还有钤辖朱观、都监武英等人,其中还有之前大放异彩的王铁鞭!
  最后,他命令任福从镇戎军出发,向西进抵怀远寨,然后转向南,经得胜砦,最后抵达羊牧隆城,作为奇兵,伺机破敌,以直接进攻敌人后方,若不利于战,则据险设伏,成为伏兵!
  等到李元昊攻城不克,回军途中,精疲力尽之时,伏兵尽出,任福数千轻骑杀将出来,与其配合的朱观、武英一起上,一举毙敌!
  而后韩琦大军再看看有没有机会反攻西夏,有最好,没有也能给李元昊重挫!
  这就是韩琦不惜以身为饵,特意为李元昊准备大餐,精心策划的杀招!
  在韩琦的设计里,任福是杀手锏,是伏兵,是绝不能让李元昊察觉的伏兵,绝不能冒进迎敌!
  因此他特意下令——
  "苟违节度,虽有功,亦斩!"
  假如你任福擅自开战,暴露行迹,就算有功,也要斩你项上人头!
  从这个布置上看,韩琦完成了一个完美的战争布局!
  于是这场战争就有意思了。 最先进攻的李元昊在准备打伏击,原本防守的韩琦,大军前移,先守后攻,也准备打伏击!
  攻守双方都准备打伏击,并且伏击点都惊人的相似,这真是少见。
  这样一来决定此战胜败的关键就在于谁能打谁的伏击!09、伏击开始
  二月十三日,任福率军悄悄的到了捺龙川。然而,就在这时,任福听到了一个消息。镇戎军西路都巡检常鼎等人正与西夏军战于东南方的张义堡!
  这个消息就此成了这场大战的转折点。
  任福做了一个勇敢的决定,他想都没想就率军冲了上去,把韩琦特意交待的命令扔到了脑后!
  由于任福率领的是精锐中的精锐,张义堡一战,任福大胜,毙敌数千,西夏军立刻奔逃!
  然后任福又下了一个勇敢的决定,下令追击,一追就是三天!追到了六盘山外的笼竿城。
  任福万万没有想到,这是李元昊的诈败之计,为的就是诱敌深入,打宋军伏击。
  看到这,你或许会觉得任福擅自追击,就是一个大笨蛋。
  可是,任福虽然有错,但他的追击路线其实也没有太背离韩琦设计的路线;
  他也是奔着韩琦设置的伏击点去的。
  当然,他出现了偏差,一头钻进了李元昊的伏击圈!
  任福万万没想到狡诈的李元昊,高举进攻大旗,却弄了个伏击圈,而伏击圈和韩琦的伏击点这么近!
  这点任福不知道,韩琦也不知道! 说好的打渭州,怎么就事先布置了伏击呢?埋伏下了? 不知敌情的错误任福犯了,韩琦也犯了!
  而倒霉的任福此时还根本不知道自己钻进了李元昊的伏击圈!
  任福停下了脚步,平静的在笼竿城扎营,此时他的友军朱观、武英屯扎在隔着六盘山的笼洛川。
  而王铁鞭则驻扎在羊牧隆城,都离的不远! 他们准备休整一夜后赶往羊牧隆城汇合,然后认真执行韩琦的伏击战战术!
  猎人游戏正式上演,可谁将会是猎人,谁又将会是猎物呢?
  这年二月十四日,朱观、武英拔营而起,进至姚家川,准备奔赴羊牧隆城,与王铁鞭汇合; 而任福以都监桑怿为前锋,率军出六盘山,沿着一条河,向羊牧隆城前进!
  然后他们赶到羊牧隆城5里的地方。
  请注意,这条河叫好水川!
  好水川之战形势图
  就在这时,桑怿发现了好水川河边摆放着五六个很奇怪的盒子,每个都不太大,但里边传出了鸟的鸣叫声!
  于是他跟任福将盒打开,然后里面的鸟全部飞出,而这就是李元昊进攻的信号!
  准备已久的李元昊大军闻讯而出,好水川之战就此爆发!10、鏖战好水川
  任福此时已经来不及去想为什么李元昊会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在自家主帅设置的伏击点了!
  他马上下令桑怿冲上去,为大军布阵争取时间!
  任福的反应是及时的,桑怿的冲阵是英勇的!
  但任福的处境十分危险,任福大军所在的好水川,是一片平躺的谷地,他根本就没有缓冲的余地!
  于是还没等他列阵,西夏大军冲了过来!
  任福没办法,只能迎头而上,身先士卒,与西夏大军交战!
  这样的战争是令人绝望的,大战两个时辰后,宋军开始崩溃!
  请向这群勇士致以敬意,他们不愧是精锐,骤然遇袭两个时辰才开始崩溃!
  就在这时,任福似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马上令桑怿和自己儿子带队冲向一座高山。
  希望占据这个山头,据险而守,然后多坚持一段时间,等待援军来救!
  这确实是任福的一线生机,因为救兵已经火速赶来!
  但是,李元昊是比他更先到好水川的,他精心布置的伏击圈,又岂会让任福抓住生机!
  宋军刚往山上冲,山头出现了西夏军队! 完了!
  这下彻底完了!
  山头的西夏人居高临下,有如泰山压顶!
  于是任福在山下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儿子和桑怿阵亡。
  这下不用打了,死定了! 每一个宋军都知道死定了!
  任福的亲兵劝他逃命,虽然很有可能逃不了,但再打是必死无疑,此时逃跑说不定还能侥幸死中求活!
  但是任福拒绝了,他高呼道:
  "吾为大将,兵败,以死报国耳"!
  这句成为了他的遗言! 说完他继续战斗,然后阵亡!
  他的军队全军覆没!一个活口都没有!
  任福完了之后,接下来就轮到朱观和武英了,他们在姚水川被包围了!
  他们的情况要好一点,两个原因:
  第一,他们是李元昊的二号围捕对象;
  第二,韩琦火速派来的两千骑兵,在渭州都监赵津的率领下火速赶来。
  但是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又是两个时辰。
  这支宋军也崩溃了,首先赵津阵亡,然后武英重伤,宋军一败涂地,濒临绝境!
  这个时候武英劝参军事耿傅逃命,因为耿傅是文官,虽然两次科举未中。
  但是他沉默!
  武英急了,又道:
  "英乃武人,兵败当死。君文吏,无军责,奈何与英俱死?"
  他还是沉默,然后率军冲阵,这个时候没有武人和文人的区别,大家都是大宋军人!
  然后他和武英一起阵亡!
  接下来就是朱观了,他运气好,带着一千败兵败将冲出了包围圈,并且很幸运地找到一段残垣断壁。
  然后这段残垣断壁拯救了他的性命,他依靠这段残垣断壁,拼命射箭,等待援军。
  还好,老天爷没有抛弃他们,泾原路都部署王仲宝亲自率军及时赶到战场救援,朱观得以生还。
  这样一来两支宋军除了朱观,任福父子、桑怿、武英、赵津、耿傅、等200余名将校无一生还,士兵阵亡过万。
  这个时候再来说说王铁鞭!
  当任福和西夏大军激战之际,羊牧隆城里的他得知了消息。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我可以告诉你,如果是我,我会呆在城中不出来!
  这样我可以据城而守,然后祈求上苍保佑,祈求援军快点过来!
  这样我很有可能没事!
  但是可惜,羊牧隆城里的不是我,而是王铁鞭!
  他为了尽可能的给任福一线生机,率军出城,向西夏大军发起冲击!
  嗯,他的手里有4500个勇士,他面对的是李元昊十万大军!
  但是他毫无畏惧,疯狂冲阵! 一次,两次,三次,他冲了不知道多少次,始终都没能为任福大军冲开一条狭窄的生路!
  然后王铁鞭的部下怕了,他们也是人,也怕死!王铁鞭杀了几个逃兵,以激励士气,但是没用!
  谁也不傻,谁都看得出来再冲必死无疑!
  王铁鞭没办法,默默的跳下了马!
  士兵们松了口气,以为他放弃了。正等着他率领大家回城。
  这个时候,王铁鞭向东叩拜,然后悲叹道:
  "臣非负国,力不能也,独有死报耳!"
  以身许国,这是王铁鞭为大宋许下的诺言!
  然后他——
  "杀数十百人,鞭铁挠曲,手掌尽裂,奋击自若。马中镞,凡三易,犹驰击杀数十人。矢中目,乃还,夜中卒。"
  王铁鞭就这样阵亡!
  好在英雄有后,他的儿子王光祖也成为一员勇将,而他的孙子王禀更是北宋末年的名将,镇压过方腊起义,参加过童贯北伐辽国,后来在靖康之耻中,他坚守太原九个多月,最后和儿子一起殉国。
  王铁鞭祖孙四代,满门英烈!
  最后苍天有眼,王禀的孙子王沆逃过一劫,逃奔南宋被封为王,到了近代王沆有个后代叫王国维!
  说回好水川之战!
  战争进行到这已经接近尾声! 王仲宝赶到战场后,李元昊像往常一样,立刻撤兵回国。 好水川之战就此落下帷幕!11、千古笑柄
  怎么评价埋身的好水川宋军将士? 他们虽然失败了,但他们死得英勇,死得壮烈!
  北宋朝廷因此对这些阵亡将士没有任何处罚,并且个个有赏!
  宋史也因此评价道:
  "好水之败。诸将力战以死。噫!趋利以违节度,固失计矣。然秉义不屈,庶几烈士者哉!"
  但不管失败者多么壮烈,结局无法更改,好水川之战以宋军惨败而告终!
  好水川之战是结束了,可战后怎么追责?
  韩琦在第一时间上书朝廷,把败军之罪都揽在自己身上。
  但夏竦派人去打扫战场,在任福的身上搜到了韩琦当初亲手写的军令。
  好了,罪魁祸首找到了,就是任福不听将令!
  与韩琦无关,他只需要负领导责任!而不是直接责任人!
  请不要误会,夏竦这么做不是为了韩琦,而是为了自己!
  如果韩琦是主要责任人,他作为韩琦顶头上司,他有没有责任?必须有!
  但是如果主要责任人是任福,那他的责任要小很多,这就是他的目的!
  夏竦的说法迅速被朝廷采纳,韩琦也没有为任福辩解。
  任福将军,想必你不介意背上这口黑锅,毕竟你都死了,就为活人做次贡献吧!
  就这样,任福成为好水川之败的罪魁祸首!
  其实阵亡是任福最好的结局,他死了,哀荣可保;他活着,活罪难逃!
  而宋仁宗呢,他最可怜,他出了这么多钱,用了这么多贤臣,想要的结果没得到,他得到自己的将士英勇奋战,却不幸战败的消息!
  他甚至只知道好水川这个小地方在西北,却不知道为什么大战会在好水川爆发!
  他对好水川真相一无所知!他被瞒得死死的!
  夏竦、韩琦在骗他,范仲淹、庞籍也在骗他,前线的每一个大佬,朝堂上像吕夷简这样的每一个大佬都不会傻乎乎的对官家全部说实话!
  而这些人正是他必须要倚重的国之柱石。 同样是欺君,小人物欺君是死罪,大人物欺君是为国欺君。
  就算官家事后知道了,恼恨之余,也只能大度的原谅他们啦!
  就这样,文官的脸面保住了,官家的脸面保住了,大宋的脸面似乎也保住了,都TM是武将的错!
  但是好水川之战败得太惨,就算是一点领导责任,谁也吃不消。
  这年四月,夏竦和韩琦通通被贬!范仲淹也跟着倒霉,因和李元昊私自通信之故,贬知耀州,职责不变。
  当然事后来看,这也只是为了应付舆论做的表面工作。
  其中夏竦觉得自己很倒霉,老子这TM都韩琦害的!
  范仲淹最惊险,差点人头落地,但他运气好,因为吕夷简保他,他反而罪过最轻,仅仅一个月后,范仲淹就改知庆州,兼环庆路都部署司事。
  至于韩琦自然也是贬官了事,不仅如此,还有一个终生难堪的场景在等着他。
  等韩琦回渭州时,渭州城涌出几千名披麻带孝,举着灵幡,抛洒纸钱的百姓。
  他们都是好水川阵亡的将士遗属。 他们拦住韩琦的马,痛哭流涕道:
  "汝昔从招讨出征,今招讨归而汝死矣,汝之魂识亦能从招讨以归乎?"
  我的儿啊,你跟着韩琦一起出征,现在韩相公回来了,你们却死了,你的灵魂还能跟着韩相公回来吗?
  韩琦闻言,羞愧难当,无言以对,只能泪流满面,狼狈而逃!
  而他这辈子最大的耻辱,还在后头。
  北宋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践行者——张元同志就是在这个时候写了首耳熟能详的诗——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
  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
  此诗一出,韩琦贻笑千秋!
  与之而来的是,英勇的宋军和韩琦一起成为千古笑柄。
  此时的韩琦会不会悔不该不听范仲淹之言?
  骄傲的韩琦的回答是不,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场失败又能说明什么呢?
  如果官家支持他的五路攻夏,结局还会这样吗?
  《清平乐》韩琦剧照 12、战争善后
  而对于大宋来说,追责就此结束,接下来还是想着怎么善后吧!
  不久,陈执中全面接手西北军政大权,顶替夏竦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夏竦又改知永兴军!
  但是陈执中和夏竦不和。
  官家没办法,无奈之下出了个昏招,又和了一把稀泥,把陕西大权分割。
  夏竦在鄜州,陈执中在泾州,范仲淹则调回了庆州,韩琦在秦州。
  甭管宋朝怎么折腾,问题还在,接下来该怎么对付李元昊?
  宋夏战争进行到这,战争何时打,在哪打,怎么打,全部由李元昊说了算。 大宋军队被李元昊牵着鼻子走!
  韩琦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主动权被李元昊捏在手里了,堂堂大宋只能被动防守了!
  原因很简单,李元昊打大宋,绝不仅仅是只能打陕西四路!他还可以打河东路!
  河东路是大路,辖并、麟、府、丰、代、忻、汾、辽、泽、潞、晋、绛、慈、隰、石、岚、宪法、等十七州;平定、火山、定羌、宁化、岢岚、威胜六军;永利、大通二监。 尤其是麟州、府州、丰州离西夏最近,最容易被李元昊进攻!
  知道韩琦为什么主张自己主动打西夏了吧,宋夏国境线实在太长了,李元昊可任选目标,任意打击!
  范仲淹的方法确实可以,可以保住鄜延路,可大宋能做到每路都像鄜延路一样吗? 就算能做到,像范仲淹那样四处修城,大宋财政吃得消吗?
  果然,李元昊在河东路闹了个天翻地覆。 可惜,韩琦输了,好水川之战让他抬不起头,自此之后,宋仁宗一朝开始执行范仲淹战略。
  这年十月,宋仁宗下令,夏竦被贬河中府知府,陈执中被贬陕州知州,两人被剥夺陕西一切军政大权,同时陕西路一分为四!
  不要陕西路了,底下四路自己玩去!
  韩琦知秦州,主管秦凤路统兵2.7万; 范仲淹知庆州,主管环庆路,统兵5万; 庞籍知延州,主管鄜延路,统兵6万; 王沿知渭州,主管泾原路,统兵7万!
  四人各自兼任本路的马步军都部署、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
  这年十一月,范仲淹给宋仁宗上了封奏章——《上攻守二策状》。 在奏章中,范仲淹详细的研究了攻和守两个战略方针。
  然后范仲淹的主张得到了贯彻执行。 范仲淹什么主张?积极防守,迫夏求和!
  主张的具体措施就是修城!
  于是四路主帅开始化身韩修城、范修城,庞修城,王修城。
  此后,修城成为宋朝对付西夏的最佳范本,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是修城开道。
  当然,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史书有了那句
  "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然而,又有谁还记得好水川那些浴血奋战的勇士呢?

二战中被遗忘的殖民力量他们在二战的每一个战区作战,从北非到欧洲,远至香港。成千上万的人死亡并失踪。他们组成了历史上最大的志愿军。但他们的贡献在历史书中往往是事后才想到的。点缀在二战战场地图上的殖民势力对血战长津湖志愿军老兵还原战场细节春节大年初一,由长津湖原班人马打造的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正式上映。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更远,未来才会走得更稳。除了去影院看电影,翻阅图书版血战长津96年前的今天,一群青年用热血捍卫祖国,牺牲者中最小的年仅12岁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刘和珍这是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两段名句很多人都很熟悉1926年3月十多年前的保姆写信来想见伟大领袖,伟人马上派车接来中南海1954年,伟人在建国后首次回家乡湖南视察工作。在此期间,主席听说自己曾经的一位保姆也在湖南,于是他马上派工作人员去打听寻找这位保姆。遗憾的是,直到主席结束视察,工作人员也没有找到张富清95岁获得共和国勋章,比肩袁隆平钟南山,他有何贡献?2019年8月,95岁老人张富清成为了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共和国勋章是人们能够想到的最高荣誉,袁隆平钟南山等人也曾经获得过共和国勋章。不过,相比于这些名人,张富清就显得有些籍籍无名建党百年学术百家陈翰笙以马克思主义方法研究现实问题陈翰笙(18972004),江苏无锡人,原名陈枢,著名社会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早年就读于东林小学明德中学雅礼学校,1915年赴美勤工俭学,1916年入波莫纳大学,以历史学为专业。1他们是中国五大圣人,地位直接超越帝王不似现代社会公民民主平等的社会地位,在古代,不同的阶级之间总是有着一道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在当时社会中,地位处于整个社会顶端的便一定是身为天下万民之主的帝王了,帝王独掌天下大权,享有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将控制尼罗河86水量,埃及会善罢甘休吗?2019年4月8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刊文称,因为担心本国淡水供应量会缩减25,埃及一直试图阻挠埃塞俄比亚在青尼罗河上修建大坝(水电站)的计划。无独有偶,英国简氏防务周刊3月19日披露朱元璋出身地濠州只是个淮西的小地方,为什么能出那么多猛人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手下,有个著名的淮西二十四将说法,指的是明太祖手下武功赫赫的二十四员将领徐达汤和吴良吴祯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君用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郑遇霖郭兴郭英胡海张龙杨虎城遇害后妻不改嫁,长子婉拒彭德怀安排工作,5女皆不简单1949年12月的一天下午,一位名叫李育生的三十多岁男子走进了重庆公安局。他说自己曾经为军统特务工作过,偶然听说他们将杨虎城将军的遗体埋葬在戴公祠的花园里。这对于公安部的人来说是一1976年,汉奸妻子赴日讨要巨额遗产,竟在法庭上遇到四个自己一名伪满洲国的高官,在日本留下巨额遗产,新中国成立后,他的妻子远渡重洋前去索要。但是,法庭上竟然出现了另外4个自己,都说自己才是遗产继承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赵欣伯一家三口赵欣伯
中国奇女子林徽因林徽因,一个拥有才貌双全诗情洋溢倾国倾城的民国才女,她是诗人建筑学家学者,生在一个动荡又有充满温情的年代,用满腹的才情和一身的智慧演绎了一段传奇人生。出生名门随父游历欧洲林徽因于11979年,中国女子到美国餐厅吃饭,餐厅老板说我曾经是你的俘虏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结束了为期三十年的中美对立关系。随着两国的建交,两国人民的交流也多了起来。同年,两名中国女子受邀到美国进行友好访问工作,结束之后,两人到美国餐厅就餐。18岁嫁人,23岁净身出户的女子从来,可以模仿的美都浮于表,不可模仿的美才真正摄人心魄。上世纪初,尤以民国名媛最为耀眼,在民国女子中她们是一群特殊的存在,她们举止优雅,个性鲜明,将那个年代女子的美演绎到了极致。蓝霍元甲黄元申41岁当和尚,妻子独自养2娃,父母的悲痛藏着眼泪他是观众心目中的大侠霍元甲。自己也是从小习武,极善跳跃。中年事业正盛之时却遁入空门。他就是黄元申。1948年,黄元申出生于上海。无论是远在西南的祖籍地,还是夜上海的繁华,幼年的黄元周总理夫人说,如果当年周恩来不坚持独身,和她在一起最合适爱情亲情或者友情,在这些情感里,我们不断地做着选择,不断的接受又不断的放弃不断的失去。如果说和平的年代里分道扬镳是不爱,那么在那个动荡不安的硝烟世界,分开就是革命下伟大而无望的爱意59年,毛主席和贺子珍庐山重逢,得知其享副省级待遇后可以了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1937年,由于年少轻狂,贺子珍毅然地离开延安奔赴苏联,在面对毛主席的挽留,贺子珍还是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只让别人口头传达一句话我要去苏联治病,取弹药2015年,湖南109岁抗战女兵提出一个心愿,政府得知后立即安排如果提起现代诗乡愁,可能大多数人脑海里便冒出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这首是余光中先生所写的。其实,在此之前,席慕容先生也写过一篇同样叫乡愁的诗歌,离别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荷兰为何被称为自由王国?之所以有人称荷兰为自由王国主要指的是性自由,既性交易合法化。荷兰是个发达国家,集平等开放浪漫色情于一身!位于欧洲西偏北部,与德国比利时接壤。是由荷兰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属圣马丁4个构成古人也不傻,饱受诟病的嫡长子继承制恰恰是最好的安排封建时代的嫡长子继承制虽有其局限性,但恰恰是王位传承最好的安排,为什么这么说?其实封建时代的历史已经实验了各种王位继承模式,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父死子继,还有过兄终弟及退位让贤公平竞多尔衮是如何整死皇太极长子豪格的?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日夜,皇太极无端猝死盛京(沈阳)清宁宫,顿时震动了满清天地。然而,皇太极死得蹊跷又未立储嗣,顿时让一班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与各旗将领闻风而动,其中此前由皇太极亲陈独秀的小儿子,建国后在砖窑厂搬砖,主席特批予以照顾我再努力多搬一些砖,这样儿女就可以上学了。这种想法,源于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而这样的场景,在现实中随处可见,并且不断在身边上演,我们也常为之动容。这位老人一生老实勤恳,建国后便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