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多尔衮是如何整死皇太极长子豪格的?

  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日夜,皇太极无端猝死盛京(沈阳)清宁宫,顿时震动了满清天地。
  然而,皇太极死得蹊跷又未立储嗣,顿时让一班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与各旗将领闻风而动,其中此前由皇太极亲自掌管的两黄旗将领图尔格、索尼、鳌拜等与镶蓝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均欲立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为储登基。豪格生就飞扬俊丽,戎马生涯,屡立军功,为皇太极九位皇子中最适合担当满清大任的人选,加上他身为正蓝旗主又有前面三旗拥护,就连皇太极二哥即六十一岁德高望重的礼亲王代善也认为"储嗣未定,当立长子!"可以说豪格登基一时之间无论是实力与名分上都理所应当乃至顺理成章。
  (皇太极)
  同时,争锋相对的另一方以两白旗旗主豫亲王多铎与英郡王阿济格兄弟均欲立其兄睿亲王多尔衮为储登基。
  多尔衮为努尔哈赤第十四子,自十四岁便成孤,虽为豪格叔父却比豪格小三岁,十六岁随哥哥皇太极戎马生涯,立下军功无数,据说努尔哈赤死时曾欲立其为储,但因为各种原因令其与帝位失之交臂,此次夺储,这是他的理由所在,势在必行。
  会议由六十一岁满清德高望重的礼亲王代善主持,从1643年九月二十一日至于十月八日,整整十七个日夜,崇政殿周围清兵护卫重重,卫士带刀守门,殿内议会更是危机四伏,硝烟不断。来自皇储核心之争的豪格与多尔衮互不让步,这让诸位大臣头疼不已又无可奈何,双方就差刀兵相见以武力见胜负。此时,不论是两黄旗将领还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甚至拥护多尔衮一方的将领都深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国不可一日无主,若是长久僵持不下,必然会动摇满清根基令有心之人有机可乘。
  最终,两黄旗将领经过磋商并与代善、济尔哈朗商议认为豪格关键时刻性情柔弱缺少必争的帝王之心加上储君久空不立恐夜长梦多但生不测有负先帝遗德。于是只得将立豪格为储的计划作罢,转而提议在豪格与多尔衮之外另立一皇子为储登基,就这样,年仅六岁的福临被扶出来。
  (爱新觉罗.福临)
  1643年十月八日,以两黄旗将领为首的满清卫士带刀将崇政殿重重包围,两黄旗将领更是配剑入殿议会。意思很明显,已经到了最后立君关键时刻,措施已经折中,如果双方但有叛逆不服之举将被强行武力镇压,再无商榷余地。会上,济尔哈朗作为新君代言人明确提出立福临为君,豪格与多尔衮长久下来早已没有了当初势在必行的底气,如今立储立谁都好,只要名正言顺,出身正统,不是对方上去就好。
  豪格见到底立的是自己弟弟最终松了口以自己"福少德薄,非所堪当! "便离席而去。而多尔衮深知自己名不正言不顺,只要不是豪格上位,怎么样都好。
  会议因为豪格的提前退席,众议以幼帝年幼,拟定郑亲王济尔哈朗与睿亲王多尔衮为辅政大臣辅助幼帝料理国事直至其亲政。
  就这样,拥有绝对优势的豪格在与多尔衮的第一次角逐中玩脱了。
  就连他当初的政敌多铎在几年后都亲口告诉他"郑亲王济尔哈朗初议立尔为君,因王性柔,力不胜众,议遂寝。 "
  (豪格)
  言下之意就是当初议会立君最终人选的宣告者打算立豪格为君,但是大家眼看他掌握如此大的优势,且不说有帝王卫旗两黄旗将领拥护就足够了,更有德高望重的礼亲王代善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力挺,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舆论乃至宗室上来说他都占尽了优势,就是少数服从多数,他豪格也应该大胆的站出来对多尔衮方行雷霆之压,以雷霆之势强行登基,然后他的拥护者再作为他强有力的后盾,怎么着他豪格都能赢。人家黄旗军都带刀护卫控制崇政殿周围了,他还畏畏缩缩作女人状以致错失良机,实在令拥护他的那些亲王将臣失望透顶断定他绝无帝王之气这才转身另立他人。
  说实话,我们今天来看,豪格的性格也确实优柔寡断了些。但是他的对手多尔衮却未必,我们可以断言,若当时两人易位而处,别说多尔衮自己能够荣登大宝,就是他豪格的坟头草恐怕也早已经几丈高了。
  明显,多尔衮是野心家,深知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的道理。
  顺治四年即1647年二月,多尔衮率先发难,联合言官朝臣弹劾济尔哈朗建筑府邸逾制擅用铜器,上书罢免其辅政职务,先除掉了自己心头大患。从此顺治年幼,满清江山其一家独大,自封摄政王。
  多尔衮自封摄政王后,唯我独尊,不止一次欲置豪格于死地,但无奈幼帝顺治与豪格兄弟情深,每日哭泣绝食抗议才无奈搁置,但这并不代表多尔衮有圣母之心,明的不行便来暗的。
  (多尔衮)
  多尔衮在顺治三年先以顺治名义借机派遣豪格出兵历时两年灭四川张献忠期间在顺治四年借机罢黜济尔哈朗辅政之职。顺治五年二月,豪格班师回朝,三月便被其勾陷削爵,四月被幽禁,然后莫名其妙死去,享年四十,死后其大福晋便被多尔衮笑纳。
  从调离豪格离京平叛到罢济尔哈朗辅政再到勾销、幽禁暗杀豪格,多尔衮事情做的滴水不漏,机密圆滑,岂是那个性格柔弱的豪格能比的,豪格焉能不败?!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回答!
  多尔衮不但整死了侄子豪格,还将他的老婆给抢了,就问你够不够狠。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出生于万历三十七年,也就是1609年,比他的叔叔多尔衮还要三岁。
  据记载,豪格相貌魁梧,弓马娴熟,十几岁就开始在战场上历练,还立下不少战功,因此被祖父努尔哈赤封为贝勒。
  豪格长大之后,参加了许许多多战役,也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将领,是皇太极十分喜爱的一个儿子。
  1627年,皇太极被推举为大汗。
  当时后金采取的是努尔哈赤创立的贵族共和制度,也就是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或者叫八王共治制度,皇太极的权力因此受到极大影响,他的兄弟和侄子们也都有继承汗位的资格。
  为了加强大汗权力,也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成为有资格继承汗位的唯一选择,皇太极开始大肆削弱八旗旗主贝勒的权力,经过他一顿猛操作,贵族共和制度最终走向没落,皇太极也得以独掌大权。
  1636年,皇太极登基称帝,建立清朝,豪格被封为肃亲王,掌管户部。那时候豪格是皇太极儿子之中唯一成年的,又是军功最为卓著的皇子,皇太极因此对他寄予厚望。
  不过,皇太极犯了个错误,他没有及时确立太子,在生活上还不懂得节制,结果他当皇帝不到十年,就因为身体肥胖引发心血管疾病而暴毙。
  因为皇太极去世得太突然了,以至于他没有来得及确定皇位继承人。在这种情况下,贵族共和制度再次抬头,皇太极的兄弟和侄子们也开始参与皇位的争夺战。
  当时有资格竞争皇位的人很多,但因为种种原因,最有实力竞争皇位的却只有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弟弟睿亲王多尔衮。
  从实力上来说,豪格有皇太极生前掌握的两黄旗兵力,多尔衮则有两个亲弟弟掌握的两白旗兵力,实力不分上下。
  当时朝中许多大臣都比较倾向于豪格继承皇位,就比如说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和塔瞻等人就明确支持豪格,掌握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表示豪格作为皇长子继位比较稳妥,甚至连掌握两红旗的代善也倾向于豪格继位。
  不过,作为豪格竞争对手的多尔衮实力也十分强劲,他本人战功卓越,治国理政的能力也很强,是皇太极建立清朝的最大功臣,他的亲信更是遍及朝廷。并且多尔衮的两个弟弟也都是久经沙场的大将,他们也是支持多尔衮夺取皇位的强大支撑。
  1643年8月14日,多尔衮召集皇亲贵戚和大臣们举行皇位归属的会议,会议上两派势力剑拔弩张,各不退让,委决不下。
  在会议上,除了两白旗之外的其他六旗最终都明确支持豪格,但多尔衮掌握的两白旗终归是个迈不过去的坎,豪格要是强行继位,多尔衮怕是不会答应。
  而多尔衮就更难受了,自己明明功劳最大,按照满清的贵族共和制度,自己也是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可是以豪格为首的六旗偏偏跟他过不去,所以他也无法自立为帝,不然内乱将不可避免地发生,谁都得不到好处。
  在这种情况下,皇太极的遗孀孝庄站了出来,他派人说服了多尔衮,让多尔衮同意拥立她年仅六岁的福临为帝,从而化解了一场事关清朝存亡的危机。
  有人说,是因为孝庄跟多尔衮有过一段故事,所以多尔衮才同意让出皇位的,至于真相如何就没人知道了。
  对于多尔衮而言,他失去皇位是因为豪格,所以十分痛恨豪格,他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自然也不会让豪格得到,所以选择福临就成为了一个无奈的选择。
  对于豪格而言,同意立福临为帝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他跟多尔衮的态度一样,自己当不成皇帝,对方也别想。
  所以说,福临这个皇位局势白捡来的,是政治斗争的结果。福临登基之后,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被推举为辅政大臣。
  为啥不是豪格成为辅政大臣呢?因为他的资历不够,所以让支持他的济尔哈朗就代替他成为辅政大臣了。
  很明显,多尔衮和豪格多尔衮都没有当上皇帝,但最后的结果对多尔衮更有利,因为他至少是辅政大臣,而豪格则在他之下,要听从他的号令。
  根据当时商议的结果,济尔哈朗是第一执政,而多尔衮则屈居第二。
  但因为济尔哈朗的精力和才能都不及多尔衮,而那时候清朝又在同明朝作战,济尔哈朗就有意主动让出权力,便下令说凡事先向多尔衮上报,自己则不再过多干涉朝政了,多尔衮因此掌握了所有权力。
  豪格因为是皇太极儿子中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一个,但她却在多尔衮的干涉下与皇位失之交臂,新词心中十分憋屈,平时没少说多尔衮的坏话,结果被人告发,多尔衮那这件事大做文章,革除了豪格的肃亲王爵位。
  多尔衮下手虽然狠,但是他也知道,那时候清朝正处在同明朝作战的关键时期,要想最终入关并平定全国,各种有才能的人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像豪格这样优秀的将领,也不能轻易就废弃不用。
  所以在多尔衮在率军清军入关的时候,豪格也被他安排在军中效力,并立下战功。
  随着清军的入关,形势就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清朝既要面对李自成的起义军,又要面对南明势力,还要在占领区对汉人实行剃发令,因此人手有些捉襟见肘,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也是有所匮乏的。
  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表现出了宽容的一面,他恢复了豪格的肃亲王爵位,并任命他为靖远大将军,让其率军入川同张献忠作战。而豪格也不负众望,经过数月征战,四川基本被平定,张献忠则被豪格亲手射杀。
  当时李自成已经被平定,张献忠再被消灭,清朝就可以集中力量对付南明小朝廷了,所以豪格的功劳不可谓不大,他的个人声望因此达到鼎盛。
  随着豪格的风头越来越深,多尔衮作何感想呢?
  清朝入关之后,多尔衮就把顺治帝给接到北京去了,他本人也自称为叔父摄政王,并立下刻有"永垂功名于万世"的石碑来表彰自己的功劳,其权势因此凌驾于诸王之上,顺治帝对其也无不服从。
  后来,多尔衮又将顺治帝的皇帝印玺也拿到府中,大臣们都不去皇宫上朝了,而是直接去多尔衮府中议事。
  多尔衮还在生活上积极跟皇帝靠拢,出行的依仗比皇帝还要威风,穿得衣服也跟皇帝也没什么差别,他见到顺治帝都可以不用跪拜了,大有取顺治帝而代之的趋势。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时清朝皇帝虽然是顺治帝,但真正意义上的皇帝是多尔衮,孝庄太后和顺治帝母子的处境因此十分不妙,甚至有传言说,孝庄太后为了保全顺治帝而委身于多尔衮。
  而从多尔衮的种种行径来看,他是很想当皇帝的,但他担心一些握有军权之人反对,所以一直没有废掉顺治帝自己当皇帝。
  就比如说刚刚平定了四川的豪格,他就手握重兵,在军中的威望就很高,多尔衮如果废掉顺治帝自己当皇帝,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人绝对是豪格。
  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是不会再继续放任豪格继续做大做强的,因为这会让多尔衮未来在走上皇位之路上变得更加艰难。
  顺治五年二月,豪格西征四川班师回朝,顺治帝亲自在太和殿设宴犒劳豪格,兄弟二人在宴席上有说有笑,关系十分亲昵。
  多尔衮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却恨在心里,他知道要是再不弄死豪格,以后就更难了。于是在庆功宴举办完不久,多尔衮就以豪格隐瞒其部将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将其逮捕入狱。
  很显然,多尔衮是有意在找豪格的茬儿,就这么点小罪,以豪格的功劳来说,足以抵消了;再者说了,豪格是皇太极的儿子,又是亲王,就因为这么点罪过,多尔衮就将他关进大牢,显然有点过分了。
  更为离奇的是,豪格被关进狱中之后不久,就莫名其妙地死在狱中了,死时年仅四十岁而已。豪格正值壮年,身体强健,为何会突然死在狱中,我想明眼人一想就明白了。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豪格身份尊贵,势力又大,为何这么容易就被多尔衮给弄死了?
  其实,这一切跟豪格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当初在跟多尔衮争夺皇位的时候,他明明已经取得了六旗的支持,最后还是与皇位失之交臂,就是因为他在关键时候说了一句话,福小德薄,非所堪当。这句话一下子就暴露了豪格性格柔弱的特点,他明明占据优势,却畏惧叔叔多尔衮的权势,不敢当皇帝。
  关于这件事,豫亲王多铎后来就批评过豪格,他说当初济尔哈朗拥立豪格为帝,但因为豪格性情柔弱,所以让济尔哈朗也没有信心继续支持他了,所以最终同意了多尔衮关于立福临为帝的建议。
  还有当时位高权重的两黄旗将领,他们想要立皇子为帝来维持自己的权势,豪格虽然是最佳人选,但因为他性格柔弱,导致两黄旗将领们不再专注于他,最终也同意了多尔衮关于立福临为帝的意见。
  因此,豪格之所以丢失皇位,不完全是多尔衮与之争夺,也在于他本身的性格弱点。
  后来,豪格在清朝入关和平定四川的战役中居功甚伟,权势因此大大加强,他原本是有机会待在四川继续经营的,但多尔衮却以四川久经战乱,民生凋敝,大军无法长期驻扎为由,让他班师回朝,他竟然同意了。
  豪格当时对多尔衮的野心是很清楚的,他也知道贸然回京是有危险的,但因为他性格柔弱,不敢违背多尔衮的命令,所以率领大军返回北京,还将军权交了出去,结果被多尔衮抓住了机会,随便罗织了几个罪名就将其下狱并处死了。
  所以说,性格决定成败,豪格原本有一手好牌,最后却打得稀巴烂,自己还搭上了一条性命,这怪不得别人,只能怪自己不争气。
  豪格死得不明不白,他的家人因此也都变成罪人家属,他的几个貌美的福晋更是被多尔衮给接到家做了小妾,实在是悲惨而又屈辱。
  豪格死后,多尔衮加速了冲击皇位的步伐,他开始自称为皇父摄政王,所有政事都不再禀告给顺治帝了,而且他的所有命令都以诏书的形式下发,俨然以皇帝自居了,而顺治帝作为皇帝的最后一点尊严也没有了。
  不过,或许是孝庄太后从中斡旋的结果,多尔衮始终没有对顺治帝怎么样,他自始至终也未称帝。
  顺治七年,多尔衮在一次狩猎中不幸坠马,不久之后竟然不治身亡,顺治帝因此收回所有权力,并展开了对多尔衮的清算,多尔衮被毁墓掘尸,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被流放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而对于被多尔衮害死的哥哥豪格,顺治帝明察秋毫,为他进行平反,追封他为和硕肃亲王,让他的儿子继承。和硕肃亲王是清朝的铁帽子王之一,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著名的川岛芳子就是末代和硕肃亲王善耆的女儿。
  就这样,当初最有资格成为皇帝的两个人,最终都没有当成皇帝。福临虽然白捡了个皇位当,但事实证明他还算个不错的皇帝,而且他的儿子玄烨,孙子胤禛和曾孙弘历也都是不错的皇帝,这是清朝的幸运。
  从辈分上来说,多尔衮是豪格的叔叔,但从年龄上来看,豪格却比多尔衮大2岁,皇太极去世时,豪格34岁,多尔衮32岁。
  多尔衮足智多谋,善于猜度人心,本来豪格能轻松获得皇位,却被多尔衮搅黄,最后还被多尔衮整死了。豪格与多尔衮争夺皇权,势均力敌
  1609年,17岁的皇太极喜得贵子,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儿子,他十分高兴,给这个长子取名为豪格。清朝入关前生存环境十分恶劣,骑马打仗是家常便饭,豪格自小跟着父亲在马背上征战天下,身体强健,勇猛过人,在征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十几岁的时候就被祖父努尔哈赤封为贝勒。
  1636年,皇太极称帝,国号大清,皇太极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赏,27岁的豪格作为长子被封为和硕肃亲王,成为八大开国铁帽子王之一。被任命为肃亲王后,豪格还兼任户部事宜,户部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相当于国家的钱袋子,皇太极将这样重要的岗位交给豪格,可见对他的信任,假以时日,豪格必将成为皇室接班人。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1643年秋天,51岁的皇太极意外暴毙于盛京后宫,此前,皇太极并没有指定皇室继承人,因此整个皇室陷入了皇位的争夺战中。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14子,也是满族中公认军功最高的,在清朝的历次战争中,多尔衮都身先士卒,《清史稿》中记载多尔衮"攻城必克,战必胜",这是对他战功的极大肯定。
  多尔衮侵占朝鲜时,曾俘获朝鲜国的王子和后宫嫔妃,却将这些人送回了朝鲜王国,感动得朝鲜王当场投降了清朝。
  崇祯11年,皇太极册封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率兵进攻大明,这次战争是清朝入侵大明以来最辉煌的一次,时间长达半年,在这半年中多尔衮指挥若定,大小57次战斗攻无不胜,只一天就打到了山东济南,俘虏了当时德王朱由枢,获得金银、牛马、俘虏不计其数,然后又征伐蒙古察哈尔部的林丹汗,在围困锦州等重大战役中,都是多尔衮为主帅,豪格为副手,尽管豪格英勇善战,战功卓越,但与多尔衮比起来,豪格的资历和功劳都要略逊一筹。
  多尔衮
  皇太极死得突然,没有遗诏,根据努尔哈赤当年定的规定,皇位只能由满族贵族共同商议决定,此时拥有军权和爵位的亲王一共有7人,除了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外,还有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英武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多罗郡王阿达礼。
  在7人中,豪格占有明显优势,他自己掌管正蓝旗,而正黄旗、镶黄旗属于皇太极,自然会拥立皇太极的儿子登基,代善是努尔哈赤的第2个儿子,掌管正红旗,已经61岁了,经历了努尔哈赤惨烈的战争之后,完全不想争夺皇位,也倾向于豪格继位,而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兄弟舒尔哈齐的儿子,手握镶蓝旗,他不是努尔哈赤的孙子,也无争夺皇位之心,同样支持豪格。
  阿济格、多铎、阿达礼虽然有争夺之心,但是实力不足,阿济格、多铎作为多尔衮的同胞兄弟,只能转而支持多尔衮。阿达礼是代善的孙子,支持豪格。
  如此看来,7人中豪格占了4票,按理说获得皇位势在必得,没有任何悬念,然而此时豪格软弱的性格特点却暴露出来。豪格意外落选,优柔寡断的性格是硬伤
  在正黄旗、正红旗中,有不少的将士支持多尔衮,他们强烈反对豪格继位,表示"如果豪格继承皇位,我当以身殉国",场面就这样僵持住了。
  当时,索尼在两黄旗中占有统领地位,他派两黄旗士兵包围了崇政殿,要求诸王立皇子为帝,此时阿济格和多铎劝多尔衮继承皇位,而多尔衮却满肚子心眼儿,他犹豫不决,这时多铎说,"你如果不想当,就让我当,我名字在太祖遗诏里",此时多尔衮说,"肃亲王(豪格)也在太祖遗诏里,并不是只有你"。
  多铎于是推荐代善继承皇位,多铎说"我现在已经老了,胜任不了这个职位"。此时其实豪格完全有能力强行登基,毕竟支持他的人占大多数,但此时豪格却说了一句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话。他说"我福少德薄,并不能当此重任",说完就甩甩袖子走了。
  豪格此举反映出优柔寡断的性格特征,同时还却犯了汉人穷酸文人的毛病,豪格受到汉化影响很深,他明白满清要想强大,离不开汉人和汉族文化,因此他不断精修汉族文化,对汉官也多有礼遇,受此影响,豪格学会了汉人繁文缛节中的一些皮毛,本想以退为进,让众人推举他当皇帝。
  可是对于这些长年征战的武将来说,豪格的深层意思他们根本无法理解,也不想去猜,对他们来说,既然豪格不想当,那当然不能强求,而且这种软弱的性格怎么能统治好国家,支持者中开始产生了怀疑。
  此时,精明的多尔衮接话说"既然豪格不想当皇帝,你们也没有什么好争的了"。
  代善听到豪格说出这样的言论,说了一句"你们讨论吧,给我一个结论就行",说完就走了,阿达礼看到爷爷不表态走了,也不愿多说,跟着一块离开了,多铎则在一旁一言不发。
  面对如此僵局,多尔衮知道时代变了,以前兄终弟及的传统已经被父死子继的思想所取代,加上此前孝庄太后曾找过自己,请求他帮助自己的儿子福临登基,于是多尔衮只能退而求其次,在继位无望的情况下,提议推举皇太极第九子、年幼的福临继承大统,这个中立的想法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同意。
  于是,福临成为了最终的幸运儿,是为顺治帝。多尔衮不仅顺理成章当上了摄政王,更是把孝庄太后纳入了后宫。
  其实在这一事件中,反映出豪格的政治敏感性远低于多尔衮,他从占据优势到逐步放弃权利,其自身的性格缺陷占了主要作用,这也说明他不善权谋朝政,把控能力极弱,错失皇位也在所难免。豪格的死亡与其性格有很大关系
  多尔衮一开始和郑亲王济尔哈齐一同成为辅政大臣,随后,多尔衮权力越来越大,先后晋升为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不但不用向顺治跪拜行礼,而且不用经过顺治同意就可罢免提拔官员,在这种情况下豪格的日子更加难过。
  没过多久,豪格因说错话得罪了多尔衮,被多尔衮以顺治名义削去肃亲王爵位,不过不久后,豪格又因为平定中原之乱恢复了肃亲王爵位,多尔衮此举其实是在警告豪格不要轻举妄动,否则将招来无妄之灾。
  自那以后,豪格就老老实实在外打仗,从1646年到1647年,豪格一直在与张献忠部队作战,张献忠是李自成之后最强大的农民起义军,豪格带领部队平定陕西后南下进入四川,而张献忠从四川出击迎战豪格,豪格仅此一战就击败了张献忠,并将张献忠射杀。
  两年时间内,豪格平定了陕西、四川之乱后,于 1648年2月班师回城,顺治在太和殿设下宴席慰问豪格,此时豪格回京却引起多尔衮的不满,因为他意识到豪格的影响力依然存在,必须要将其铲除。
  豪格回城一个月之后,便出现了子吞齐、尚善吞齐喀、及公扎喀纳、富喇塔、努赛等人联名举报郑亲王济尔哈朗,说他"擅用铜器,修建私人府邸",并揭发他"在衍禧王、饶余王、贝子和托薨逝时不与福晋前往吊唁,漠视亲情。且其在皇太极死时与豪格私议,妄图谋立豪格为君,福临为太子",由此罢免了他的爵位,降为了多罗郡王并被罚处五千两白银。此举相当于拔掉了豪格的保护伞。
  然后,多尔衮以"诸将请杀虎口王(豪格)"为理由,企图谋杀豪格,由于豪格的同胞弟弟顺治小皇帝哭泣不食,豪格才得以免死。
  顺治五年(1648年),多尔衮又以豪格"隐瞒其部将冒功、起用罪人之弟"两项罪名直接将豪格关押起来。被关押的豪格在狱中还说"赶快把我放了,不然等我出去,非要用石头砸死那些陷害我的人"。可惜的是豪格并没有等到那一天。
  几个月后,豪格在狱中自杀而亡,年仅39岁。
  豪格死后,多尔衮吞并了他的家产,还把他的福晋纳入自己后宫。
  不过,多尔衮也并没有活多久,1650年,多尔衮在打猎途中坠马身亡,不幸去世,同样年仅39岁。此后顺治开始清算多尔衮的罪行,剥夺了多尔衮的封号,扒开坟墓挫骨扬灰,而对于豪格,顺治下令恢复其肃亲王封号,并配享太庙。
  结语:
  豪格性格优柔寡断令其丧失了皇位,其后又因为多尔衮的强势和豪格的软弱其令命丧监狱,由此也表明"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豪格和多尔衮都死于39岁,真的是天道轮回啊。
  多尔衮是如何整死皇太极长子豪格的?(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一山难容二虎!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用多尔衮和皇太极长子豪格的权力斗争来解读这两句谚语最合适不过了!
  爱新觉罗·豪格出生自带光环
  作为皇太极长子的豪格,出生自带光环,自幼跟着父亲征讨蒙古、察哈尔、鄂尔多斯部落,17岁跟着大贝勒代善出征,亲手斩杀蒙古扎鲁特部首领,先后击败明军和蒙古军队,被晋封和硕贝勒,这都是实打实的战功。
  皇太极称帝后,豪格封为和硕肃亲王,兼管户部,与多尔衮一起攻打锦州,与济尔哈朗一起攻克塔山,可谓战功卓著。皇位争夺战
  1643年八月初九夜,皇太极在盛京(沈阳)清宁宫猝死,由于未立皇储,一班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和各旗将领闻风而动。
  皇太极的两黄旗将领图尔格、索尼、鳌拜与镶蓝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支持皇长子、正蓝旗主豪格,皇太极二哥、礼亲王代善业认为"储嗣未定,当立长子!",豪格占尽优势。
  另一方是比豪格还小三岁的叔叔多尔衮,有两个兄弟两白旗旗主豫亲王多铎与英郡王阿济格大力支持。
  夺位之战在叔侄之间展开,从9月21日到10月8日之间的17个日夜,代善主持会议,崇政殿外被各旗官兵重重包围,剑拔弩张,层层设防,一派如临大敌、兵戎相见的架势,殿内危机四伏、硝烟不断,叔侄斗法,抱团上阵,已经达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关键时刻,豪格优柔寡断,畏畏缩缩作女人状错失良机,也让一帮支持他的人感到失望。
  最后,双方都意识到,如果长久僵持下去,必将被外人所乘,如若发生内乱,满清势必分崩离析,最后,代善、济尔哈朗建议6岁的福临即位,多尔衮、济尔哈朗共同辅政。
  豪格失败了,多尔衮成了摄政王,豪格庆幸自己生在帝王家,最后却被老爹皇太极坑了一把,作为皇八子的皇太极本来无缘帝位,因为权力平衡才当上皇帝,他一直在打击贵族共和制(只要是大汗的子、侄、兄弟都可以继承汗位),希望建立嫡子继承制,制度还没有确立,就一命归西,连皇储都来不及确立,结果把长子豪格给狠狠坑了一把。
  豪格没有当上皇帝,反而贴了一个"前太子"的标签,福临登基后的孝庄一派绝对不可能让豪格这个前任继承人有任何染指中央权力的机会的。 多尔衮处心积虑,步步紧密,切香肠似的一步步整死了豪格。
  多尔衮是个野心家,他深知孝庄的态度,打击起豪格一点都不客气。
  先下手为强,除去靠山。
  他知道豪格树大根深,要想连根拔除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首先除掉一贯支持豪格的济尔哈朗,顺治四年二月,多尔衮率先发难,暗示言官弹劾济尔哈朗建造府邸逾制擅用铜器,上书罢免了他的辅政职务,后来指示屯齐喀诬告济尔哈朗入关时,命令两蓝旗越序向前行走,依律当斩,顺治哭闹不依,才降为多罗郡王,除去心头大患,一家独大,自封摄政王。
  削去官爵,瓦解阵营。
  多尔衮利用何洛会和豪格之间的矛盾,怂恿他揭发豪格与扬善、俄莫克图、伊成格、罗硕等两黄旗大臣结党营私,暗中夺权,还常常恶毒攻击多尔衮是"有病无福"之人,多尔衮召集大臣商议,将豪格的四个信服大将判处死刑(弃市),断了豪格的左膀右臂。本来豪格也是同罪,但7岁的顺治无论如何不答应对哥哥下手,不吃不喝、大哭大闹,无奈之下,多尔衮只好削去豪格的肃亲王爵位,免于死罪。
  攻打强敌,借刀杀人。
  定都北京,大封群臣,念在豪格平定中原有功,恢复豪格爵位。
  多尔衮深知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的道理,很快,他就找到一个整治豪格的机会,任命他位靖远大将军远征陕西四川,让他和张献忠火并,张献忠在四川经营多年,实力雄厚,豪格知道多尔衮打算用借张献忠的手要自己的命,就拼全力杀敌立功,谁知道张献忠不争气,一触即溃,被豪格打的落花流水,张献忠也被乱箭射死,豪格斩首数万,大胜而归,多尔衮绝不甘心。
  搜罗罪证,离奇死去。
  多尔衮果然埋有后手,派人一路跟着豪格,随时搜集罪证,果然发现豪格重用罪臣杨善的弟弟吉赛,同时又发现豪格的下属夸大战果,冒领军功,这也是部队的惯常做法,多尔衮小题大做,将豪格下入大狱,顺治三年,正当壮年的豪格被抓进监狱一个月就离奇死亡了,年仅四十岁。
  多尔衮步步为营,一环套一环,让豪格从大悲到大喜再到大悲,一个堂堂的准太子、和硕肃亲王,被多尔衮整治的毫无还手之力,4年的时间里就像过山车一般,直至最后惨死在狱中。
  这还不算完,豪格的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是多尔衮嫡福晋的妹妹,豪格死后,也被多尔衮抢走了,另外还有两个侧福晋,分别改嫁给了济尔哈朗、阿济格,逼死侄子,娶了侄儿媳妇,多尔衮可真够狠的。
  豪格死后不到5年,多尔衮打猎时坠马受伤,不就病逝,年仅三十九岁,一生无子。
  死后不久,顺治就开始翻案,宣布多尔衮十四条罪状,掘坟焚尸。
  为豪格平反,重新封为和硕肃亲王,立碑追谥,入太庙。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清崇德八年(1643年)8月的一个夜晚,皇太极在沈阳后金皇宫里的清宁宫内病死。皇太极突然死去,诸王大臣们为王位继承一事僵持着。8月14日天刚破晓,后金皇宫内人声鼎沸,还夹杂着铿锵的兵器碰撞声,宫门外,两黄旗精兵张弓搭箭,层层设防,一派如临大敌、兵戎相见的架势。
  竞争王位主要在皇太极长子肃清王豪格和皇太极弟弟睿亲王多尔衮之间展开。为争王位,叔侄斗法,已达你死我活的地步。
  皇长子豪格战功卓著且实力雄厚,以他为首的"阿哥派"剑拔弩张,咄咄逼人,志在必得。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三兄弟能征善战、屡建奇功麾下又拥有两白旗劲旅,更是抱团上阵,毫不示弱,一场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已如箭在弦、无法避免。
  就在双方准备大打出手、千钧一发之际,极富心机的多尔衮忽然提议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后来的顺治)继位,由自己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这釜底抽薪的一招确实厉害,选年幼的福临上位,一下子就堵住了支持立皇长子的两黄旗大臣的嘴;提议郑亲王济尔哈朗做辅臣,又拢住了由他统辖的镶蓝旗旗众之心;有两红旗实力的礼亲王代善本就没有参与王位角逐的打算,自然顺水推舟表示同意 ;豪格等人亦不便公开表示反对,而且也无话可说。多尔衮的折衷方案被各方势力所接受并顺利通过了。
  福临就这样懵懵懂懂的被推上了皇位。从表面上看,他的登基很有偶然性。但富于权谋的多尔衮自然有他的考虑和打算:由自己接班毕竟名不正、言不顺,难以服众。只有将年幼的皇子推上王位,自己才有可能掌握辅政大权,而年长的皇子豪格、硕赛、叶布舒随便哪一个上位都不会任自己摆布,于是均被他施计排除在外。
  而福临的生母——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是皇太极晚年最得宠的王妃,子凭母贵,由福临继承王位应当最符合先王的心意,诸王大臣自然也找不出理由表示异议或反对。
  崇德八年(1643年)8月26日,爱新觉罗·福临在盛京(沈阳)正式即位,是为顺治帝,将第二年改为顺治元年。由多尔衮、济尔哈朗辅政。多尔衮被顺治尊为皇父摄政王。
  顺治元年(1644),摄政王多尔衮在明总兵吴三桂的迎降下统兵入关,在山海关一片石击溃李自成后进入北京。9月,顺治由济尔哈朗护送至北京,诏告全国,君临天下。
  入关之后,多尔衮的权势更大了。在围剿大顺农民军和消灭南明抗清势力的反复鏖战中,他显示出了很强的军事指挥能力,他调兵遣将,步步蝉食南明和李自成的地盘,清军逐渐向南推进。此时,宫中传出了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以及豪格侧福晋的暧昧艳事,引得舆论大哗。
  清军入关后,豪格统兵平定中原、山东,立下大功;后来他又以靖远大将军的身份率军入川,一举平定了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并在西充打箭炉亲自射死了张献忠。 顺治五年(1648年)2月豪格领大军班师回京,顺治帝亲自在太和殿设宴款待,为他接风洗尘。
  此时的多尔衮自恃是清朝入主中原、初定天下的首功之臣。随着地位更加尊崇,他也更加擅权专断,有恃无恐。被顺治尊为"皇父摄政王"的多尔衮因当初争位一事对豪格一直耿耿于怀,两人因长期不合造成的嫌隙越来越大,不久多尔衮就罗织罪名,以豪格隐瞒其部将冒领军功、重用罪人之弟等罪状将他逮捕下狱,两个月后(1648年4月)死于狱中,亡年40岁。豪格死后,他的侧福晋被多尔衮公然娶回家。
  将豪格置于死地后,多尔衮又将济尔哈朗以"擅谋大事"为由削夺了辅政大权。从此,天下大权尽被多尔衮一人掌控,一切政令皆出于他之手,就连皇帝的宝玺也被他贮藏于自己府中。他已是大清国的实际掌权者,货真价实的"无冕之王",早已是朝野皆知之事......39岁时,多尔衮因狩猎坠马不治而亡。
  顺治八年(1651),顺治帝亲政后,开始处置被其恨入骨髓的多尔衮,下令开棺戮尸,挫骨扬灰,多尔衮生前制造的冤案也被平反昭雪。顺治感念豪格生前所立的赫赫战功,首先为他平反,恢复和硕肃亲王之爵位,并为其树碑立传。十三年(1656 )被追谥为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得享太庙。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剽窃】
  答:多尔衮整死豪格并不容易,先去其羽翼掌握朝中绝对大权,再逐步逼死豪格先后用时五年。
  故事需要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说起。努尔哈赤于公元1616年建立后金,娶阿巴亥生多尔衮、啊阿济格、多铎。多尔衮的这两个兄弟是后来多尔衮掌权的强有力支持者。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将阿巴亥陪葬;这是多尔衮的亲母亲。也许这时候的多尔衮已经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公元1636年皇太极继位
  ,公元1638年派多尔衮与豪格南征明朝。这时的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掌管六部之首的吏部(文臣武将的袭承升降,管理各部的王公贵胃也要经他之手任命),豪格正蓝旗人,和硕肃亲王掌管户部。
  在皇太极死后个亲王召开会议讨论谁接替皇位的问题,自古以来皇位的竞争就是军队的竞争。毛爷爷说的枪杆子里出政权不愧是真理。
  皇位争夺中豪格的支持者有: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
  多尔衮:正白旗,镶白旗。
  代善:正红旗,镶红旗。
  济尔哈朗:镶蓝旗――支持豪格。
  从八旗的势力看,最有力的皇位竞争者是豪格无疑。性格决定成败,豪格主动退出被;福临捡漏。
  会议中豪格的支持者与多尔衮的支持者相持不下,八旗随时有分裂的可能;开始时豪格与多尔衮都不说话,可是后来因为豪格没有耐心。也许是生气的站起来说"我没有这个福分做皇帝,你们看着办吧"丢下一句话走了 。
  这句话被多尔衮抓住,于是豪格出局。为了争取两黄旗的支持,也许是孝庄皇后的作用;多尔衮主持立6岁的福临为帝,自己与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
  第一阶段取得重大胜利。
  剧照竞争皇帝失败,自古以来能有几个是有好下场的呢?所以后来豪格的下场也就注定了。
  作为辅政大臣又手握兵权,多尔衮逐步控制局面;开始对政治对手出手豪格无疑是最大的威胁。顺治元年多尔衮利用正蓝旗内部人员的告密第一次杀了豪格身边的亲信,豪格因为顺治帝的帮助才没有被杀只是被取消了爵位。
  顺治三年,豪格平定四川张献忠叛乱;顺治五年回京,同年一直支持豪格的郑亲王被扁为君王。豪格彻底失势本应该得到嘉奖的豪格却被告包庇手下等罪名,再次被下狱一个月后死于狱中。
  多尔衮如何整死豪格的,在豪格退出争夺帝位放弃最高权利时就已经注定;同时还连累了支持他的人。自古政治斗争都是你死我活的,不成功便成仁不只是说说而已。
  努尔哈赤当年一命呜呼的时候,由于他没有立遗诏指定继承人,导致八旗之中各种流言蜚语飞起,说什么的都有。其中流传最广的是皇太极截胡了多尔衮的皇位,让多尔衮对皇太极一直耿耿于怀,立誓要把皇位再夺回来。结果皇太极还真的给了多尔衮这么一个机会。
  崇德八年,皇太极也蹬腿了。他在临死前和努尔哈赤一样没有留下关于任何立储的遗诏。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终究还是要选出一个头头来的。于是各方势力便粉墨登场,以多尔衮为代表的两白旗和以豪格为代表的两黄旗就差点要闹到了火拼的程度。
  这里要先讲一下清朝的皇位继承规则。我们知道,清朝从雍正开始立了个规矩,就是生前不公布候选人,而将立储遗诏放在了正大光明匾后面,让皇位由此传承。虽然有清一代,这种传位方法也没有用上几次,但终究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是在清朝初年,传位的规矩就比入关后要麻烦得多 。
  努尔哈赤当年定了一个规矩:大汗(后来改称皇帝)要跟和硕贝勒共议国政。不仅是大汗的儿子有继承权,大汗的弟弟、甚至是大汗的侄子也都有权利继承权,后金的继承人原则上是择优选举 。这种继承制,有助于选贤举能,但是也有明显的缺陷,就是勾起了很多人对皇位的觊觎之心。简单点说,就是谁的胳膊粗,谁就是皇帝。但是如果两个人的胳膊一样粗,那就拔刀吧!很容易引起内斗 。皇太极死后,豪格和多尔衮的内讧就是这种情况。
  皇太极蹬腿之前,满州八旗主要掌握在四大势力的手中。正黄旗和镶黄旗 ,由皇太极亲自执掌;正红旗和镶红旗 ,由代善和他儿子岳托执掌;正白旗和镶白旗 ,由多尔衮和他的同母弟弟多铎执掌;正蓝旗和镶蓝旗 ,由豪格和济尔哈朗执掌。
  皇太极死后,原本由他直接掌控的正黄、镶黄两旗支持豪格;豪格自己统领的正蓝旗自然也是支持他的;镶蓝旗郑亲王济尔哈朗受过皇太极恩惠,也支持豪格。因此豪格有两黄和两蓝旗的势力支持他 。再看多尔衮,他和多铎执掌的两白旗是明确支持他的,两红旗和镶蓝旗中也有部分人暗中支持他。不过两红旗的旗主代善和岳托保持了中立,没有明确支持谁。因此从实力上来说,豪格有绝对优势。但是多尔衮也不是吃素的,总体上说豪格吃不掉多尔衮 。
  从身体角度来说,多尔衮和豪格,一个是皇太极的十四弟,一个是皇太极的庶长子。虽说两人是叔侄关系,但多尔衮的年纪比豪格反而还要小三岁。两人当时都是三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皇位传给他俩中的任何一个,对于大清来说都是合适的 。
  但是,多尔衮的政治谋略比豪格强 !虽说豪格的军功也很大,但多尔衮却是公认的继皇太极之后,满洲八旗中最有才能得人。他知道这样和豪格硬扛不是办法,于是想到了一个退而求其次的办法 。
  崇德八年八月十四日,大清国的贵族们聚集在崇政殿(不包括汉人官员),准备选定皇位的继位人选。豪格事先做了准备,派兵包围了盛京宫殿。但多尔衮早就预料到了,他也有所准备。两黄旗和两白旗在皇宫外面剑拔弩张,随时都有火拼的可能性。而大殿内的双方也是就谁继承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会议陷入了僵局中。
  所有人都明白,这样下去毫无意义的,甚至还会让满洲八旗陷入分裂。虽然豪格和多尔衮都是各怀鬼胎,但是总体目标还是一致的,就是带领清军入关。这个时候多尔衮站出来了,他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由皇九子福临继承皇位,多尔衮辅政 。对于这种建设性方案,大家的意见一下就被统一了。豪格非常不满,但是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表示赞同,最后豪格也只得同意了。
  立福临这一招虽然是两败俱伤的结果,但是对于多尔衮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而对于豪格来说,虽然短时间之内对他没有影响,但从长远来看,他是必死无疑了。因为两黄旗和镶蓝旗支持豪格,是因为他们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想让多尔衮继位 。这也就是说,只要皇太极的儿子当皇帝,那皇太极的儿子自然就会掌握两黄旗,那么两黄旗和镶蓝旗的利益就能得到保障。但这样一来,占便宜的是福临,豪格的支持势力就只剩下他自己掌握的正蓝旗了,大大被削弱 。并且多尔衮是摄政王啊,不仅是福临的辅政王,而且还是豪格的顶头上司。如果多尔衮以福临的名义命令豪格,那么豪格是听命还是不听命 ?
  由此也看的出来,豪格在政治斗争方面没有经验。论斗心眼,他跟多尔衮不在一个水平。最后被多尔衮整死,也是意料之中的……
  在选定了继承人之后,多尔衮这个新任摄政王被一个天大的蛋糕砸中了——李自成杀进了北京城,大明朝被一群流民给推翻了。结果清兵还没入关呢,豪格就跟多尔衮又一次搞掰了 !
  事情的起因非常吊诡,原来支持豪格的正黄旗固山额真何洛会突然倒戈,他揭发豪格背地里恶意辱骂、诋毁多尔衮。多尔衮以此为由,召集诸王和大臣们商议,最终决定处死了两黄旗的俄莫克图、扬善、伊成格、罗硕等大臣,这些人都是豪格的心腹。而豪格本人也原本要处死的,只因为福临用绝食的办法相威胁,多尔衮才免了豪格一死。但豪格当然爵位被削,贬为庶人。(没有剥夺兵权)
  从这一次事件可以看出,多尔衮肯定在豪格身边安插了眼线 ,而豪格却一无所知。他的机警性与多尔衮相比,完全就是幼儿园水平。虽然多尔衮明摆的就是公报私仇,借机打压,但是谁也挑不出他的毛病来! 而豪格虽然只是背地里发了几句牢骚话,但每一句牢骚都足以要了他的命。
  在告密事件之后,豪格吃了大亏。但是多尔衮没有放过他,继续的痛打落水狗,任命他为靖远大将军,前往四川与张献忠开战。豪格心里非常不爽!因为四川当时已经是饿殍遍野,多尔衮让他打四川,明摆的就是挤兑他,给他穿小鞋 。但人家是摄政王,以皇帝的名义给豪格下旨,豪格不服也不行。因此他在攻打四川的过程中,没少骂过多尔衮。这一下,又给多尔衮抓到把柄了。
  等到豪格回京后,他原本以为自己立了很大的军功,多尔衮要重重的奖励他。结果没想到,等待他的居然是下大狱……
  多尔衮这一次整豪格的办法,还是万年不变的公报私仇,只不过这一次比上次更狠一些。在豪格下狱之前,他的盟友,同为摄政王的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被多尔衮判了一个斩监侯,后来还是顺治皇帝出面求情,才重判轻罚,亲王贬为郡王。两黄旗见到多尔衮这么狠,选择了中立,默不作声。失去了所有支持的豪格,先是被多尔衮训斥伐蜀两年,无功而返;接着又指责他提拔罪人亲属,罪该万死 。此时的摄政王多尔衮,实权在握,虽不是皇帝,却胜似皇帝。诸大臣对他只有服从,哪敢有任何反对?
  众臣都知道多尔衮的心思,便纷纷进言,要立即给豪格定死罪。多尔衮这个时候倒是假装仁慈了,称其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就这样,远征而归的豪格直接被丢进了大牢之中。面对多尔衮的指控,豪格愤怒不已,在大牢里放狠话道:要是把我放了,什么事都没有,如果不放我,他多尔衮也别想活,别以为我会看在几个孩子的面上放他们一省,我会用石头把他们全家都砸死 !没过多久,豪格在大牢中就莫名其妙的死了。
  关于豪格的死,说法很多。有人说他是被多尔衮谋杀的,也有人说是多尔衮故意让狱卒辱骂他,把他气死了。总之就是,豪格的死跟多尔衮有关系。
  纵观多尔衮与豪格斗争的整个过程,豪格的表现真可谓是幼稚的不能再幼稚了。他这个人打仗还是可以的,但就是性格太直,远不如多尔衮的狡猾。在明知多尔衮是摄政王的前提下还敢跟他死磕,结果导致处处被打压,自己却无力反击,最后死得莫名其妙。
  当然了,多尔衮也没好到哪去 。虽说他活着的时候混得风声水起,照野史的记载还泡了顺治皇帝的妈。但是多尔衮也就比豪格多活了两年而已,在他病逝后仅仅两个月,就被顺治皇帝给清算了,连坟头都给他刨了!多尔衮的好亲哥哥阿济格也跟着遭了连坐,先是被削爵,后又判终生囚禁,最终死于幽禁之处。而多尔衮的亲弟弟多铎也被削爵处理 。(当时多铎已经死了)
  顺治在处理完多尔衮余党后,替他大哥豪格翻了案,算是替皇太极一脉报了仇。但是比较令人讽刺的是,一百多年后,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又替多尔衮、多铎、阿济格翻了案,给他们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不知道顺治皇帝知道后会不会气的从棺材里爬出来?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本以为自己能够顺利继位,成为大清的皇帝,谁知半路杀出个豪格,多尔衮的皇帝梦再也做不成了。但是,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是摄政王,管理军国大事,还可以代皇帝颁布政令。豪格就没那么幸运了,他虽然具有实力,但也只是正蓝旗的旗主而已。既然是与多尔衮有仇,那自然会没有好果子吃。
  清兵入关之前,豪格对自己不能继位感到愤愤不平,经常流露出对多尔衮的不满,甚至是"中伤",对多尔衮进行人身攻击。顺治元年(1644年)正月,多尔衮将豪格削爵,因顺治求情而得以复爵。清兵入关后,朝廷任命豪格为靖远大将军,与衍禧郡王罗洛浑、贝勒尼堪一起进兵四川,征讨割据一方的大西皇帝张献忠。同年十一月,肃亲王豪格在西充战役中彻底击败大西军,并亲手射死张献忠。捷报传到北京,顺治下诏嘉奖;多尔衮也假意惺惺的为他设宴庆功,以示祝贺。但是,豪格回到北京仅仅一个月,多尔衮便唆使固山额真何洛会对他发起"文斗",指责豪格在西征战争中隐瞒部下杀良冒功、起用罪人子弟为将,然后将其逮捕入狱,不久死于狱中,年仅四十岁,死因成谜。豪格死后不久,多尔衮为了发泄心中之怨恨,不顾孝庄太后和顺治帝的极力反对,强行迎娶豪格福晋为妻,以示羞辱之。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满清第二任掌门皇太极死后,小屁孩福临本来与皇位无缘,而真正有资格、有希望继承皇位的应是这三位大牛。
  (清太宗 皇太极)
  一是皇太极二哥代善,二是皇太极十四帝多尔衮,三世皇长子豪格。三人各有优势,代善威望最高,多尔衮谋略最深,豪格势力最强。至于顺治帝福临嘛,当时啥啥都不是。
  代善是满清第一任掌门努尔哈赤的嫡次子,老大死后,代善成为实际上的皇长子。虽然代善名字中带着一个善字,但此人一点都不善,也是个能打能杀的主。因早年与父亲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也就是多尔衮的母亲传出了桃色新闻,莫名其妙的丢掉了继承努尔哈赤大统的机会。
  也就是说,努尔哈赤死后同样是三个人最具即位资格,即代善、皇太极和多尔衮。代善失去资格后,转而支持皇太极,将多尔衮踢出局。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最后也被皇太极等人逼杀,为努尔哈赤殉葬。
  (多尔衮)
  1643 年,皇太极死后,代善第 2 次有机会继承皇位。由于有黑历史,加之年纪上去了,于是退出了皇位争夺战,代善、多尔衮、豪格的三国杀变成了豪格和多尔衮之间的龙虎斗!
  父死子继还是兄终弟及,在满清等游牧民族当中没有太大的分别,所以多尔衮虽是皇太极的 十四弟,倒也没什么心理压力。加之多尔衮手握满清八旗中的三旗,实力强大,同时谋略过人,军功赫赫,身边自然聚集了一大票支持者。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在名分上天然有些优势。豪哥也是一个能打能杀的主,军功不让多尔衮。加之控制并影响正蓝镶蓝两旗,皇太极的正黄镶黄二旗也支持豪格,于是豪哥掌握了八旗中的四旗,实力自然相当强大,身边也自然聚集了一大帮支持者。
  (和硕肃亲王 豪格)
  这是一场权力的龙虎斗!由于豪格在皇位争夺战中不够坚定,正黄镶黄两旗的态度由支持豪格转变为支持皇子。加之其他大臣的周旋与调和,双方都退出了皇位争夺,将 5 岁的皇九子福临推上了帝位。
  顺治帝福临的皇位,绝对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福临之所以能登上皇位,不是因为对手太弱,而是因为对手太强,两强相争,最终福临得利,胜利居然还有这样一种姿势。
  多尔衮和豪格之间的皇位争夺战,是满清初期的一个重要关口。如果二者开战,互相攻杀,那么刚刚成长起来的满清,别说入主中原,还能不能保住辽东都是一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二人之间的和解是满清的大幸!
  反过来说,二人之间的和解,满清再次进行了内部整合,明朝没有希望翻盘。对于明朝来说,这自然是一件不幸的事情。同样一个历史事实,不同的角度,自有不同的理解,这正是历史的有趣之处!
  (顺治)
  两人退出皇位争夺,豪格的九弟福临即位,支持豪格的吉尔哈朗成为第一摄政王,这是对豪格的补偿。多尔衮则成为第二摄政王,这是多尔衮的收获。相较而言,福临是最大的受益者,而豪格似乎比多尔衮输得更惨。
  皇位之争,显然比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更加仇深似海。顺治即位不久,多尔衮便迅速拿豪格开刀,以豪格背后诽谤自己为由,将其削爵下狱。若非众人求情,豪格的小命就得交代在这里。这时清军还没有入关,二者最后也达成了和解,这对清朝来讲又是一件大幸事,明朝也失去了再一次翻盘的机会。
  清军入关之后,经过一系列战斗,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基本被消灭,豪格又率军平定了山东叛乱。此时除了南明小朝廷,盘踞四川的张献忠成为清廷的眼中钉和肉中刺。
  (权臣 鳌拜)
  顺治三年 1646 年,豪格攻伐四川并亲自射杀张献忠。未来在康熙朝不可一世的鳌拜,此时不过豪格军中的一员先锋而已。
  1648 年 2 月,豪格率军班师回朝, 3 月被多尔衮构陷下狱,4 月死于狱中。多尔衮这手段,干净利落,这速度,雷霆万钧。
  俗话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对于一位皇子,一位亲王,一位刚刚打完胜仗的大将军,下手多少也得有个理由,即便这个理由再肤浅、再站不住脚。
  多尔衮给豪格的罪名是"部下冒功,启用罪人",这罪名也是醉了!即便真有其事,豪格刚刚得胜还朝,也罪不至死。但是在权力争夺的修罗场上,又哪有那么多解释?
  豪格之死,有三种说法,一是多尔衮伏杀,二是自杀,三是毒杀或被多尔衮用其他方式杀害于狱中。
  伏杀刚刚得胜的皇子,亲王,大将军,这难堵天下悠悠之口,也不是多尔衮的做事风格。豪格自杀是有可能,但短短两月都顶不住,也不符合这位沙场悍将的性情。毒杀或被其他方式死于狱中,应是最大可能也最符合多尔衮的做事习惯,也是最保险的方式。整体来说,伏杀、自杀、毒杀的比例应为 1:2:7。
  豪格死于 1648 年,转年多尔衮和兄长阿济格各自娶了豪格的一位妻子。不过多尔衮也没蹦达两年, 1650 年死于塞外狩猎途中。两个月后,多尔衮遭到清算,挖坟掘墓,开棺鞭尸,被打入万丈深渊,同时豪格被顺治帝平反。
  乾隆 43 年 1778 年,豪格配享太庙。也在同一年,多尔衮被平反,此时距离多尔衮被打倒已过了 127 年。
  (东方女魔 川岛芳子)
  肃亲王豪格是满清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世袭罔替,肃亲王的爵位辗转一直传到清末。抗日战争时期,臭名昭著的东方女间谍「川岛芳子」便是末代肃亲王善耆的第十四女,1948 年,川岛芳子在北平以"汉奸罪"被执行枪决。
  豪格谥号"武",又称"肃武亲王"。假如这位肃武亲王知道自己的后辈子孙出此臭名昭著之汉奸,估计也会气的从地里跳出来。
  多尔衮和豪格都是大清帝国成立之初的两大重臣,二人功勋卓越,为大清帝国立下汗马功劳,在大清王朝皆为举足轻重的人物。另外两个人还具有深厚的血缘关系。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而豪格则是皇太极的长子,论理多尔衮还是豪格的叔叔,只不过豪哥比他的叔叔多尔衮还大了三岁。
  多尔衮在皇太极时代,颇受其器重,加上多尔衮能征惯战,有勇有谋,在军中数次建功。多尔衮最辉煌的就是亲率八旗子弟攻打北京,逼迫崇祯自缢身亡,从而大军进驻北京,挺近中源。
  豪格在年少的时候,父亲皇太极,爷爷努尔哈赤每次出征都会带上他,训练他的勇敢和智谋。经过多次战役锻炼,豪格的作战能力有了飞跃性的提高,努尔哈赤很是欣赏豪格,封他为贝勒,让他统领正黄旗,皇太极在位时,加封豪格为和硕肃亲王,掌管户部。
  多尔衮和豪格的恩怨应该从皇太极去世说起。由于皇太极猝死,生前没有来得及选定接班人,于是乎各路皇子展开竞争。按理豪格作为长子,理应问鼎皇帝宝座,怎奈多尔衮从中干预,大有双方兵戎相见的趋势,后来朝廷其他重臣从中斡旋,又有孝庄联合多尔衮,最终选定年龄较小的顺治做了皇帝,而多尔衮则坐上了摄政王的宝座,豪格就此被政治边缘化,从此两人矛盾更加激烈。
  当顺治登基不久,多尔衮拉拢豪格手下,导致豪格内部瓦解,并进一步诬陷豪格图谋不轨,恶意中伤摄政王多尔衮等等。于是多尔衮借机乘势打压豪格,削去豪格爵位,贬为庶人。
  由于常年在外征战边疆,朝廷内部支持豪格的大臣寥寥无几,而多尔衮则倚仗摄政王的地位,排除异己,培植自己的党羽,朝廷上下几乎都是多尔衮的势力范围。于是乎,多尔衮利用豪格在外征战的机会,联合多名大臣,上书顺治皇帝,诬陷豪格佣兵自重,还假造了很多豪格密谋造反的证据,逼迫顺治帝逮捕豪格。顺治迫于无奈,在豪格班师回朝的时候下令缉拿豪格,投入监狱,后豪格在狱中不明原因身亡。

守城士兵为何不推倒梯子,反而往下扔石头?题主显然是被现代拍摄的一些古代战争片给迷惑了。在战争片里,攻城士兵只是凭借看起来就很单薄的竹梯,颤颤巍巍地往城头上爬。那种竹梯弱不禁风,只要一推就倒。但真实的古代战场可不是这样的。蒙古统治俄罗斯二百年俄罗斯人为什么长相还是不像东方人蒙古曾经统治了两百多年没有将俄罗斯人的外貌彻底改变,俄罗斯看上去更像欧洲人,而不是东方人。俄罗斯这个民族与蒙古人不仅在人种上,而且在文化精神上结合很深,特别是俄罗斯继承了蒙古人的强加拿大才6万兵力,为什么美国不吞并它,统一北美洲呢?加拿大表示白宫还想被烧一次?对于美国而言,加拿大这个邻居,确实是有着极大的吸引力!首先加拿大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可以为美国提供更加广袤的领土以及更多的资源。当前加拿大是世界第二大领古代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片段酒馆里,鲁智深接过二两碎银子,嘴里念念叨叨是一个不爽快的人。旁边的李忠满脸通红,低头不语。当时鲁智深,史进,李忠,三人正在酒馆里喝酒,偶遇卖唱的金家妇女,鲁智刘胡兰牺牲后,她的母亲和4个弟妹后来如何?个个都成栋梁在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刘胡兰是已知年龄最小的一个。一个15岁的女孩,究竟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她,让她在残暴的敌人面前表现得如此而英勇,如此坚定,如此从容?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秦始皇要吃公鸡蛋,下令三天找到,大臣着急,7岁孙子想出了办法古代皇帝是封建时期的最高统治者,自带至高无上的光环,拥有王者风范的威严,可以说皇帝掌握着一个国家所有臣民的生死大全。无论皇帝想要什么,手下的人都必须要办到,稍有不慎那就是掉脑袋的事乾隆为什么不立令妃为皇后?令妃10年生了6胎,奇怪的是,她生1个孩子,乾隆就送1个孩子,从不让她养自己的娃。她的死因,是慢性中毒。不立她为皇后,不是乾隆不想,而是不敢。从奴才到皇贵妃乾隆一生中,一共有三位皇成吉思汗(元朝)和努尔哈赤(清朝)的链接01hr莽古斯是成吉思汗胞弟箭圣哈布图哈萨尔的第十八代孙。莽古斯是科左中旗之祖。他的二弟明安是科左后旗之祖,他的三弟洪果尔是科左前旗之祖。莽古斯二弟之女和三弟之女嫁与努尔哈赤为妻。北京故宫里的冰窖是怎么回事?朋友,明代灭亡,满清旗人进入北京后,清廷规定,只有皇帝本人与八家立过战功的铁帽子王才有资格拥有与使用冰窖,其它任何人不允拥有与使用冰窖。在北京故宫的西南部,慈宁宫附近,也就是外朝西许昌除了曹操还有哪些名人,各有什么事迹?许昌市从古至今,名人辈出,借这个问题,介绍几位从河南许昌市走出的名人,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张春贤,河南许昌市禹州人。1953年5月生,1973年11月入党,研究生学历。历任交通部部我们安徽出过多少名人?亳州古代名人曹操华佗老子庄子花木兰曹丕曹植张良陈抟安徽省长丰县杜集乡,高祠村,张户组,万发杨同志,北京二炮文书,老首长,万主任。现在任火箭军顾问别的不说了,说个安徽最有名的大人小孩
1984年,邓小平指示秦基伟寻找一位老人,找到后才知他是特等功臣1984年8月的一天,四川一位男子正在翻看四川日报,突然看到报纸上有一则寻找抗美援朝特等功臣的寻人启事,上面有这样一段描述柴云振原系我部八连七班长,在一九五一年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扑国军副师长被三野活捉,要求看守立即释放请电询党中央我的身份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迅速突破敌军江防。驻守在南京的国民党部队仓皇出逃。其中国军第45军第312师由副师长李长亨带领,向杭州方向逃窜。该部在南逃途中遭遇三野8兵康熙和他的老师郑天经康熙是我国清朝一个著名的皇帝。他的一生有很大的作为,康熙在继位的时候只有八岁,是顺治的第三个儿子,康熙在位的几十年里,平定了台湾省,平定了准噶尔叛乱。而且康熙也非常的体谅民心,他经康熙去世时,存活且满20岁的有15个儿子,他们的命运如何?康熙后宫答应以上的妃嫔有65人,一共给他生了35个儿子20个女儿。这35个儿子里,有24个是序齿的,也就是给了排名,但是只有20个儿子是年满20岁的(古代年满20岁为弱冠,算成年)红色特工李茂堂只身空降西安解救蒋介石,打入国民党高层1936年12月12日,在国民党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上,各方吵得不可开交,乱作一团。就在刚刚,发生了一件震惊全中国的事件西安事变。宋美龄听闻后匆匆离开上海赶往南京,而此时的她并没想到湖南老农隐姓埋名47年,因妻子重病无钱治疗,给政府写信惊动高层湖南省有一个老农隐姓埋名47年,后来因为妻子身患重病无钱治疗,无奈给政府写了一封求助信,结果惊动了高层领导。这位老农在信中表示我是毛主席的警卫员,全家处境万分艰难,特此报告,恳请领关东军才1。04万人,它凭什么敢于发动战争,进而占领东三省?关东军得到的情报张学良是一个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的怂包,张学良不敢与关东军作战的是想保存自己的实力。日本将中国人研究透了都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什么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都不如自己的小利益来斯大林的突然去世,对朝鲜战争的走向产生了什么影响?朝鲜战争作为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场对外战争,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格局,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苏联作为当时共产主义国家的老大哥,虽然没有正面参与这场战争,但却对中朝两国的决策产生了巨战争中的女人组装炮弹清洗15英寸炮膛检查手榴弹在妇女节这天,让我们回顾一下战争中的女人。1918年,有超过100万名女人在英国的工厂里冒着危险工作,她们组装炮弹焊接钢板制造螺旋桨,所有体力活都干得很好。她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所有双枪老太婆抗日有功,为何建国后被击毙双枪老太婆是著名小说红岩中塑造的传奇人物,为华蓥山游击队的成员,因善使双枪被誉为双枪老太婆。其实双枪老太婆原型在历史真实存在。赵洪文国(18811950),满族,本名洪文国,因夫姓开国少将50年后带牺牲战友嘱托慰问家人,进门见他活着,相拥而泣1984年春,坐落于闽赣交界的福建宁化翠江两岸柳丝飘荡,桃花盛开,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崇山峻岭之中的城郊乡连屋村新田排小组,村子虽然小,路上的风光却很迷人,山间回荡着各种虫鸣鸟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