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朱见深有很多孙子为何是嘉靖即位?

  明宪宗朱见深是明朝第八位皇帝,他活了四十一岁,在位二十三年。他一共有十三个儿子,二十一个孙子。一,明宪宗子孙状况
  长子(无名),夭折
  次子朱祐极, 夭折
  三子朱祐樘(明孝宗)——长子朱厚照(明武宗),次子朱厚炜(夭折)
  四子朱佑杬(兴王)——长子(无名)夭折,次子朱厚熜(嘉靖帝)
  五子朱祐棆 (岐王)——无子
  六子朱祐槟(益王)——四子: 朱厚烨 ,朱厚炫 ,朱厚煌 ,朱厚熠
  七子朱佑楎(衡王)——七子: 朱厚燆 ,朱厚烃 , 朱厚熑 ,朱厚煐, 朱厚炳 , 朱厚煃 , 朱厚䑐
  八字朱祐枟(雍王)——无子
  九子朱祐榰(寿王)——无子
  十子(无名)——夭折
  十一子朱祐梈(汝王)——无子
  十二子朱祐橓(泾王)——无子
  十三子朱祐枢(荣王)——六子:朱厚勲 , 朱厚熹 ,朱厚煦 , 朱厚烮 , 朱厚然 ,朱厚䎯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明宪宗共有二十个孙子长大成人,的确是子孙众多。二,古代宗法等级制度
  嘉靖帝朱厚熜之所以能在武宗死后继位,这其实是贯穿两千多年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所决定的。
  正德十六年正月,明武宗在举行郊祀大典时突然吐血,对于武宗的病情,御医也束手无策。他一生荒唐好色,却没有留下子嗣,而自己的弟弟朱厚炜根本没有长大成人,早已夭折。
  随着病势的沉重,内阁首辅杨廷和预感到皇帝可能会突然驾崩,不禁开始思考选择继承人的位置。
  而明武宗觉得宫中的御医根本治不好自己的病,曾派司礼监太监魏彬和张锐到内阁找杨廷和拟谕旨寻访天下名医。当时杨廷和就对魏彬说起过应当尽早做好选择皇位继承人的工作,防止武宗死后出现动荡。
  魏斌和张锐便询问杨廷和如果皇帝驾崩,该如何应付变局。杨廷和是这样回答的:使我辈预闻,处之如伦序,则天下安,中外同福。反之,则君等先受祸,次及我辈矣。
  ——《明史 ·杨廷和传》
  所谓的伦序,其实就是起源于西周的宗法等级继承制。这套制度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立嫡立长,兄终弟及,大宗贵于小宗"。
  以西周为例:
  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是整个姬姓家族的大宗君主,相对而言,其余姬姓诸侯便是小宗臣子。周朝的王位只能是周天子的王后所生的长子继承,长子的兄弟们则只能被分封为诸侯,成为小宗臣子。这就是所谓的"立嫡立长制"。
  为了应对天子没有子嗣的状况,又创立了"兄终弟及制"作为弥补。这套继承制度保持了统治者血统的纯净,被称为宗法制。
  各诸侯在周天子面前是小宗臣子,但在其封国内又是大宗,仍旧采取立嫡立长,兄终弟及的继承制。而为了保持统治集团的上下秩序不被打乱,配合宗法制的等级制度也明确下来,弟弟必须臣服于兄长,臣子必须服从君父。这样就能保证尊卑规矩的等级持续下去。
  这整套制度便是宗法等级继承制,被后世的历代王朝所沿用。宗法等级继承制浸润了中国数千年,成为了古代各阶层都遵守的铁律。
  而这套制度在保障统治秩序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不公和怨恨。所以历代都有以下犯上的事出现,这就造成了一个封建时代特有的现象:当宗法等级制度被破坏时,往往是一个王朝走向灭亡的时刻。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保证朱家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长久,根据宗法等级继承制亲自撰写了《皇明祖训》,直接给子孙后代做了规定: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立。 ——《洪武御制全书》
  到了三月十四日,明武宗自知死期将至,留下了这样的遗言:
  朕疾殆不可为矣。尔等与张锐可召司礼监官来,以朕意达太后,天下事重,其与内阁辅臣议处之。
  ——《国榷卷五十一》
  武宗把皇位继承的问题留给了太后张氏与内阁,随后死去,结局了自己荒唐的一生,终年三十一岁。三,嘉靖继位。
  太后张氏得知武宗的遗言后,也不知道该找谁继承皇位,便命内阁首辅杨廷和寻找皇位继承人。
  由于武宗的父亲明孝宗只有他一个独子,《皇明祖训》中立嫡母所生的规定便无法执行。杨廷和与内阁大臣们只好上推到武宗的爷爷宪宗,在他的子孙中寻找继承人。明宪宗朱见深的皇后王氏没有子嗣,只好从宪宗嫔妃所生的后代中寻找,顺着这条线索一找就找到了孝宗的弟弟朱佑杬。
  朱佑杬是宪宗妃子邵氏所生,成化二十三年被封为兴王,封国德安府。明孝宗继位后,又把弟弟的封国改成了湖广安陆州,并为弟弟选取了王妃蒋氏。弘治六年,兴王朱佑杬与王妃蒋氏离开北京,前往安陆州就国。
  朱佑杬和蒋氏生育了二子二女,只有最小的儿子朱厚熜长大成人。而武宗驾崩的时候,朱佑杬已经去世两年了,朱厚熜继承了兴王封号,这一年已经十五岁了。线索推寻到这里,朱厚熜是兴王的嫡子,也是宪宗的嫡长孙,自然是符合宗法等级继承制的唯一人选。
  杨廷和确定了兴王朱厚熜是皇位继承人后,迅速向太后禀报了内阁的决定。兄终弟及,谁能渎焉。兴献王长子,宪宗之孙,孝宗之从子,大行皇帝之弟,序当立。
  ——《明史·杨廷和传》
  随后,由杨廷和替武宗拟定的传位遗诏在百官面前宣读:
  朕疾弥留,储嗣未建。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遵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国榷卷五十一》
  太后张氏也传出懿旨,命人迎接兴献王长子朱厚熜来京继位。
  三月十五日,由司礼监太监谷大用,张锦,定国公徐光祚,寿宁侯张鹤龄,驸马都尉崔元,大学士梁储,礼部尚书毛澄组成的迎接队伍离京师前往安陆州。
  四月初二,朱厚熜拜别了母亲蒋氏,随使者前往京师。走了二十天后,朱厚熜来到京郊。在他看来,自己是奉遗诏到京城登基的,而内阁官员们要求他以武宗皇太子的身份从东安门入城。他拒绝了内阁的要求,停驻在城外不肯进入。
  终于,张太后和内阁官员做出了让步,改为百官上表劝进的方式请他入城登基。百官劝进三次后,朱厚熜接受劝进,并回书说:"宗社事重,不敢固拒,勉从所请。"随后他选择了从皇帝专用的大明门进入皇宫,正式登基,次年改元嘉靖。总结:
  朱厚熜的登基,让大明王朝迈进了嘉靖时代。而历代统治者遵守的宗法等级继承制注定了他是武宗之后唯一的皇位继承人,也正是这一点,使他厌恶百官将他视为孝宗和武宗的继承人的观点,再加上他对父母极其孝顺,最终导致了他与内阁官员们长达十八年的"大礼议之争"。
  通过"大礼议之争"的锻炼,朱厚熜将权谋玩得炉火纯青,成为了明代帝王中的权谋大师。
  公元1521年,大明最大的纨绔子弟明武宗朱厚照去世,享年31岁,由于他没有儿子,又没有亲兄弟,最终经过重重筛选,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脱颖而出,成为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那么朱厚照为何没有生出来儿子呢?他又为何成为明孝宗的独子的呢?朱厚熜又为何能成为帝王呢?励精图治的明孝宗,却让朱厚照成为了独子
  朱厚照的父亲是明孝宗朱佑樘,他18岁继位,在位18年,在位期间,拨乱反正,勤于政事,任用贤明,实现了明朝的中兴局面,史称"弘治中兴"。
  同时朱佑樘和他的皇后非常相爱,自始至终,朱佑樘只有张皇后一个女人,再加上朱佑樘只活了30多岁。他只生下了三个孩子:长子朱厚照、次子朱厚炜(夭折)、太康公主。
  图 明孝宗朱佑樘
  由此,朱厚照成为朱佑樘死后,明帝国唯一的继承人,没有兄弟和他争权夺利,虽然集百般宠爱于一身的朱厚照,非常聪明,但也养成了贪玩的性格。喜好玩乐的朱厚照,却没有为帝国生下继承人
  等到1505年朱佑樘去世,15岁的朱厚照顺理成章继承了皇位,但成为帝国的掌权者的他,没有了父亲的管束,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随心所欲的玩耍。
  图 明武宗朱厚照
  1521年,朱厚照去世,但在位16年的他居然没有生下一个儿子,帝国只能重新选择继承人。朱厚熜的脱颖而出
  朱厚照无子,自然优先选择他的兄弟或者子侄继位,但朱厚照没有兄弟,自然也没有子侄。只能再往前从他父亲明孝宗的兄弟或者子侄中选择人选继位。
  朱佑樘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三子,紧接着就是朱见深的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杬,但朱祐杬早在1519年就已经去世,朱祐杬的长子夭折,次子朱厚璁时年14岁,和明孝宗朱佑樘一支最近,偶次朱厚璁成为明帝国的第十一位皇帝,是为嘉靖帝。
  那么这种选择继承人的方法有什么缘由吗?
  朱厚照已经是厚字辈的人了,所以帝国的继承人就一定得是厚字辈的人,再加上朱厚照没有亲兄弟,就相当于得从明宪宗朱见深的孙辈中挑选继承人,但朱见深有十多个儿子,孙子自然更多,如何选择呢?
  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核心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宪宗皇后都没有生育,也就没有嫡出,既然从庶那就按长幼来,那除了第三子朱佑樘,最年长的就是第四子朱佑杬了。朱祐杬已经去世,他最年长的次子朱厚熜就成为最为合适的继承人人选。
  首先是兴献王朱祐杬是宪宗第四子,和孝宗朱祐樘年龄最为接近,同时,1521年,兴献王朱祐杬已经去世,他最年长的次子朱厚熜,时年只有14岁。说到底还是个孩子,也更容易被大臣引导,权力的交割也更顺利。但看起来人畜无害的14岁的少年朱厚璁,却并不简单
  图 明世宗朱厚璁
  朱厚璁只有14岁,但城府极深,他还没有进宫继位,就开始为自己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争地位。大臣们自然觉得新继位的皇帝相当于"过继"给了明孝宗,以明武宗朱厚照的弟弟身份继承皇位,这样就得称兴献王为叔,称明孝宗为"皇考",这样的决定让朱厚熜非常不满,此事最终引发"大礼议事件",最终朱厚璁的生母蒋妃被接进京城,朱祐杬由皇叔变为"本生皇考",又变为"皇考",其尊号从"兴献王"变成"兴献大王"最后成了"明睿宗献皇帝",杨廷和等大臣被贬,嘉靖帝彻底掌握了大权。总结
  倘若孝宗有其他儿子,或者朱厚照生下了儿子,那这最终的皇位就和朱厚璁没有一点关系了,明朝中后期的历史也可能会就此改写,但历史没有如果,继位的嘉靖帝朱厚璁势必改变明朝的发展走向。
  对于这个问题,简单来说用四个字就可以回答:伦序当立。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十四日,明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皇帝朱厚照在豹房驾崩,终年31岁。明廷为其上尊谥曰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宏文思孝毅皇帝,庙号武宗。
  明武宗游戏人间,视礼法于无物,身后却没有留下子嗣,大明朝第一次遇上皇帝绝嗣的窘境。而武宗之父明孝宗朱祐樘同样子嗣单薄,只有武宗这一个活到成年的儿子。
  最终把持朝政的内阁首辅杨廷和与武宗之母张太后商量之后,派人到湖广安陆迎取兴献王长子朱厚熜来京继位,即明世宗嘉靖皇帝。
  兴献王朱祐杬是明武宗的叔父、明孝宗的弟弟、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四子,换句话说朱厚熜和武宗一样也是宪宗的孙子。可是朱见深的孙子也不少,为什么偏偏选中了朱厚熜呢?
  豹房剧照伦序当立
  明宪宗一共有十四个儿子,在武宗驾崩之时仍然在世的有以下几位:
  第六子益王朱祐槟(43岁)、第七子衡王朱祐楎(43岁)、第九子寿王朱祐榰(41岁)、十一子汝王朱祐梈(38岁)、第十二子泾王朱祐橓(37岁)、第十三子荣王朱祐枢(36岁)。
  其中寿王、汝王和泾王无嗣,其他已经册封的宪宗之孙有以下几位:
  兴世子朱厚熜(15岁),益世子朱厚烨(23岁)、崇仁王朱厚炫(22岁)、金溪王朱厚煌、玉山王朱厚㷷,荣世子朱厚爋、福宁王朱厚熹。
  对于为何选择朱厚熜,武宗在遗诏中做了这样的解释。
  是日传遗旨谕内外文武群臣曰:"朕疾弥留,储嗣未建。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庙,君临天下。"—《明武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七》
  明武宗剧照
  所谓的祖训,指的是大明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更定的《皇明祖训》。其书作为欲"万世所垂"的家法,朱元璋在序言中特意强调了"一字不可改易"。在祖训《法律》这一章中,老朱对在皇帝绝嗣这种特殊情况下如何继位,有过规定: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其三年朝觐,并如前式。
  在这里,朱元璋考虑到了当朝皇帝绝嗣,但却没考虑到这位绝嗣的皇帝,会连亲兄弟都没有。因此武宗虽然在遗诏中表示兴世子伦序当立,却只是含糊地说明这是遵照"兄终弟及"的原则。至于这个兄到底是指自己,还是指孝宗;这个弟究竟是指兴世子,还是指兴献王,武宗没有明确,这就给日后杨廷和操弄大礼议留下了模糊空间。
  笔者以为按武宗的理解,所谓的"兄终弟及"是指由兴献王一脉接替孝宗一脉,在兴献王已经过世的情况下,自然应该由其实际意义上的长子朱厚熜继位。
  兴献王陵墓大礼议争议
  但是在内阁首辅杨廷和看来,所谓的"兄终弟及"是指由朱厚熜接替朱厚照,如此一来,朱厚熜就必须过继给孝宗皇帝,而将自己的生父兴献王认作叔父。
  四月二十一日,迎接朱厚熜的车驾抵达京城外,礼部官员请兴世子以皇太子即位礼来登基。而在文武百官的劝进笺文中,朱厚熜从"伦序当立"变成了"以宪宗皇帝之孙,绍孝宗皇帝之统"。此事虽经朱厚熜抗议,最终未按皇太子礼仪继位,但杨廷和等人却始终强逼皇帝认伯父孝宗为父,称已故生父兴献王为叔父,称仍然在世的生母兴献王妃蒋氏为叔母。
  其实究其原委,在于杨廷和等人与武宗矛盾极深,甚至连武宗之死,后世都有怀疑是文官集团在背后下的黑手。因此杨廷和等人口口声声称孝宗不可绝嗣,却硬是不给武宗立嗣。当时崇仁王朱厚炫有一个儿子朱载增,年已6岁。如果朱厚熜可以过继给孝宗,那为何朱载增不能过继给武宗呢?
  明代皇帝登基之所
  包括杨廷和也好,张太后也罢,都有着强烈的私心。武宗在世时紧抓军权,根本不把文官们放在眼里,杨廷和等人已经受够了这样的屈辱。现在武宗死后,杨廷和等人大搞反攻倒算,将忠于武宗的文臣武将或杀或贬。此时若为武宗立嗣,嗣子将来万一要为武宗平反怎么办?更可况益王一脉人口兴旺,一旦立朱载增为帝,其祖父益王朱祐槟、伯父益世子朱厚烨和生父崇仁王朱厚炫的地位怎么摆?强大的宗室会不会压倒相权?这哪有孤儿寡母的兴王世子容易操控?而之所以逼着朱厚熜认爹,就是警告他不要以为自己"伦序当立",要明白谁才是拥立你的真正功臣。至于张太后,名声一向很差。当年阻止孝宗纳妃,对两个无法无天的弟弟言听计从,同样需要皇权对她所作所为的支持。兴世子继位,她还是皇太后。要是朱载增登基,那她就成了太皇太后了。
  张太后画像
  这两个人,一个是武宗的生母,一个是武宗的老师。可是为了自己的权力,硬生生地看着儿子和学生就此绝嗣。何其冷酷!对于文官们的恶劣行径,进士张璁曾经发出过如下振聋发聩地质问:
  今孝宗皇帝既尝以祖宗大业授之武宗,但知武宗为之子也。武宗嗣位又十有七年,未有储建。是武宗无嗣,孝宗未尝无嗣也。且孝宗宾天之日,我皇上犹未之诞生也,是孝宗固未尝以后托也。武宗宾天之日,我皇上在潜邸也,是武宗又未尝托为谁后也。…方武宗宾天,群臣定议以迎我皇上也,遵祖训也,兄终弟及之文也,何也?孝宗兄也,兴献王弟也。献王在,则献王天子矣。有献王,斯有我皇上矣。此所谓伦序当立,推之不可,避之不可者也。—《明世宗实录卷八》
  结语:其实《皇明祖训》中本来就没有过继的说法,在武宗绝嗣相当于孝宗绝嗣的情况下,就应该由孝宗伦序最长的弟弟继位,这就是张璁所说"献王在,则献王天子矣"。既然献王已故,自然由其子朱厚熜继位。换句话说,如果兴献王也无嗣,那皇位就应该由益王朱祐槟来坐。
  杨廷和等人完全是利用手中的权力给新皇帝下马威,妄图控制皇权,以达到文官一手遮天的结果。当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朱厚熜这个来自安陆的乡下少年,依靠着自己天赋的手腕和深沉的心机,一步步将权臣杨廷和彻底打垮,这真称得上是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包括张太后、杨廷和等人当初得意洋洋地让武宗绝嗣的时候,恐怕绝想不到日后自己会受到什么样的反噬。
  公元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意外驾崩,而当时他才三十一岁。
  原本皇帝英年早逝也没什么,反正明朝皇帝大多都夭寿,可尴尬的是,明武宗膝下并没有留下皇子,他的父母也没给他留下亲兄弟,因此只能在宗室中选择继承人。
  最终兴献王世子朱厚熜成为继承人,因为按照宗族礼法,朱厚熜是次序最长、与明武宗关系最亲近的宗室,他成为新君理所应当。
  受制于医疗条件的限制,古代就算是皇帝也往往不太长寿,但像明朝皇帝这么普遍短寿的却比较罕见,甚至于之前的唐朝、宋朝皇帝平均寿命都比明朝长。
  武宗朱厚照,一个充满争论的皇帝,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玩。
  朱厚照在位期间,经常受到内侍唆使而离宫出巡,正德十二年,武宗不顾群臣反对,一年出巡四次,正德十五年,武宗再次出宫游玩,结果不慎落水,染上恶疾。
  次年,武宗在豹房龙驭宾天,可群臣很快就面临一个巨大的难题,因为朱厚照在位十多年却始终没有留下子嗣,皇位到底由谁继承成了大明朝首先需要解决的事。
  自古以来的继承传统,是有子立子,无子立嗣,还有就是兄终弟及,然而朱厚照的父亲就是那位一夫一妻的明孝宗朱佑樘,他根本没给朱厚照留下其他兄弟。
  孝宗与张皇后鹣鲽情深,一生仅有两子,但次子朱厚炜早夭,只剩朱厚照。
  朱厚照在位时间不算短,十六岁的时候就册立了夏皇后与其他一群嫔御,他的后宫之中也并不缺人,甚至于豹房之中也有不少,可朱厚照始终没有一子半女。
  不论如何,朱厚照没有亲兄弟,也没有儿子,那么皇位只能传给宗室之中的其他人,由于武宗并没有明确指定继承人,所以真正传位给谁,还是看内阁的意思。
  武宗弥留之际,内阁首辅杨廷和援引明太祖《皇明祖训》中的"兄终弟及"原则,从与武宗同辈的近支宗室子弟中确定继承人,而选中的就是兴献王世子朱厚熜。
  其实按理来说应该选择朱厚照的子侄辈,然后立嗣,可尴尬的是,当时近支宗室找不到。
  朱厚照的父亲孝宗比较年长,而他的一大群弟弟们,膝下子嗣大多比较年幼,根本没到生孩子的年纪,想要为朱厚照挑选子侄立嗣也找不到人选。
  上溯一辈,在明宪宗朱见深的子孙当中,朱厚照其实是最年长的孙辈,他要传位,按照礼法的话那就是朱厚熜,因为朱厚熜是朱厚照最年长的在世堂弟。
  朱见深膝下共有十四个皇子,而在朱厚照驾崩的时候,仍旧在世的仅剩衡恭王、寿定王、汝安王、泾简王与荣庄王这五个人。
  朱见深的长子与次子都早夭,再来就是孝宗,皇四子乃是兴献王朱祐杬。
  如果朱厚照需要传位,那么首先考虑的就是朱祐杬的子嗣,而朱祐杬的长子朱厚熙早夭,紧接着就是朱厚熜,当时朱厚熜已是兴献王的世子。
  所以,从宗族礼法的长幼亲疏次序来说的话,朱厚熜的确是最有优先继承资格的宗室,可朱厚熜乃朱厚照同辈,如此一来,也意味着朱厚照绝嗣。
  若是按照过去的惯例,册立朱厚熜之后,意味着小宗入大宗,朱厚熜需要奉张太后为母,以明孝宗为父,从此就不再是兴献王的儿子。
  可传位圣旨乃内阁拟定,存在着漏洞,朱厚熜抓住"入统不入嗣"不放,开始了大礼议。
  朱厚熜坚持认为自己只是继承皇统,并非是要继承孝宗一脉的宗祧,而群臣纷纷反对,这场名分之争旷日持久,结果成为了朱厚熜敲打群臣,巩固皇权的重要契机。
  大礼议结果朱厚熜胜出,其生父朱祐杬被尊为皇帝,朱棣的庙号也因此从太宗变成成祖,而明孝宗这一脉还有武宗朱厚照,也彻底绝嗣,宗祧无人继承。
  《明会要》朱元璋对皇位继承作了明确规定"居嫡长者必正储位",为免除后顾之忧,又作补充,以嫡长制与宗法制结合的传承制度,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是嫡长制,如皇帝无子,则依血脉亲疏选继承人,这是宗法制,所以明武宗朱厚照死了,选定嘉靖皇帝朱厚熜,就是按此制度来的。
  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
  朱厚照31岁死的,生前爱玩,没想着播种,无后,于是依继承制,在血脉最亲的范围找,跟朱厚照最亲的肯定是兄弟,也就是他爸明孝宗朱祐樘所生的儿子,结果朱祐樘因坚守一夫一妻制,就生了一个朱厚照,独子,所以前面提问说,朱厚照为什么不找子侄继承皇位,不是不找,而是朱厚照没有亲的子侄。
  明武宗朱厚照。
  按血脉最亲的范围继续找,老爸朱祐樘这支绝嗣了,只能往上捋,到爷爷明宪宗朱见深的堆儿里找,朱见深广播种,有十几支,后代很多,血脉一般亲,怎么办,与宗法制结合的嫡长子制来了,血脉众多里找最年长的,朱见深是长子,他的最大的个弟弟是兴献王朱祐杬,好了,朱厚照的皇位继承人在朱祐杬这支选定。
  如果没有嘉靖朱厚熜,皇位继承人会落到朱见深六子益端王朱祐槟的长子朱厚烨的身上,图为江西抚州益庄王朱厚烨墓。
  这时的兴献王朱祐杬已经死了,就算朱祐杬活着也不可能当皇帝,他当皇帝岂不是乱了辈分,而也不可能选朱祐杬的孙子,他孙子是朱厚照的堂侄,血脉更远,只有朱祐杬的儿子与朱厚照的血脉最亲,所以皇位继承人只能在朱祐杬的儿子中产生,刚好,朱祐杬就一个儿子,既是长子也是独子,朱厚熜,所以嘉靖皇帝是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天然的。
  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死后,当朝张太后和首辅杨廷和经过商议,选择了兴王朱厚熜继承皇位,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嘉靖皇帝。可是朱厚照的爷爷朱见深有十四个儿子、二十多个孙子,也就是说至少有二十多人具有同等的竞争力,那么为啥偏偏选中朱厚熜呢?
  正德皇帝死后,朝廷面临的尴尬局面
  按照朱元璋当年定下来的规矩,皇位继承的第一条原则是"父死子继",也就是说正德皇帝朱厚照驾崩以后,皇位应该传给他的儿子。
  然而,朱厚照虽然身边美女无数,但却始终没有生下一子半女,所以他并没有儿子可以继承他的皇位。尽管朱厚照认了127个义子,可大家要搞清楚,义子和继子是不一样的,继子是过继过来的,拥有继承权,比如南宋孝宗赵昚就是高宗赵构的继子。但是义子是没有继承权的,严格来说也不存在宗法上的关系,这些义子是不可能有继承权的。
  没有儿子,就意味着皇位继承的第一条原则无法实施,那么就只能遵照第二条执行,即"兄终弟及",也就是将皇位传给朱厚照的弟弟。
  但是尴尬的是,由于朱厚照的父亲朱佑樘是一个很专一的皇帝,他一生只爱张皇后一个人,所以后宫之中并无其他嫔妃。偏偏这两人的生育能力又不强,不像隋文帝杨坚,虽然同样是只有独孤伽罗皇后一人,但却生下了五个儿子四个女儿,根据史料记载,明孝宗朱佑樘和皇后张氏只生下了二子一女。
  不幸的是,次子朱厚炜一岁的时候夭折,女儿太康公主也在四岁时夭折,唯一活下来并长大成人的,只有长子朱厚照一个而已,所以朱厚照是典型的"独生子女",既无兄弟也无姐妹。
  这样看起来,"兄终弟及"这条原则似乎也无法实施,朝廷顿时陷入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偌大的国家,该由谁来当这个皇帝呢?
  "兄终弟及"的扩大化解释
  不过,对于"兄终弟及"的理解,还有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其中的"弟",未必指的是"亲弟弟","堂弟"也是可以的。这样一来,事情就好办多了。
  朱厚照虽然没有亲弟弟,可堂弟还是有不少的。
  朱厚照的爷爷是朱见深,一生有14个儿子,儿子之多,在明朝仅次于开国皇帝朱元璋。尽管这些儿子们的子嗣并不旺,但也为朱见深生下了多大21个孙子,也就是说朱厚照有20个堂弟,都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那就是从朱见深的儿子们中选一个继承皇位行不行呢?答案是不行的,在皇位继承制度中,只能由平辈或者下一辈来继承皇位,绝不能由上一辈的人继承皇位,否则就会造成礼法上的混乱。有人说建文帝朱允炆之后,就是他的叔叔朱棣继承了皇位,可事实上朱棣的皇位并不是继承自朱允炆的,而是起兵发动靖难之变,打入南京抢来的,而朱棣登基之后,也称自己的皇位是继承自朱元璋,并取消了建文帝的年号,事实上,历史上虽然不乏叔叔抢了侄子皇位的情况,但无一例外都是硬抢过来的,属于谋逆篡位。
  叔叔们不行,那就只能从堂弟们中选了。虽然名义上朱厚照有20个堂弟,但实际上在他1521年驾崩时,有很多堂弟是还未出生的,由于史料中并未详细记载这些堂弟的出生年月,所以我也搞不清到底有多少个是在朱厚照死后出生的,但这并不是重点。
  重点是,所有的"堂弟"虽然在理论上都具有继承皇位的资格,但他们的竞争力是不 一样的,因为朝廷在选择人选时还有以下几点考量。
  "合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合理"。
  第一,其父亲最好已经离世,否则立了个新皇帝,同时又多了个"太上皇"出来,虽然这个太上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太上皇,可因为血缘关系的存在,仍旧会对朝廷的权力分配造成极大地困扰。
  第二,这个人最好没有兄弟,毕竟皇位是每个人都垂涎欲滴的,无论哪一个人当上皇帝,其他人必然不服,至少心里不服,难免就会滋生出抢班夺权的想法,尤其是其亲兄弟,彼此知根知底,心里会格外的感到不平衡,这对国家稳定十分不利。
  第三,这个人年龄不能太大,但也不能太小。年龄太大,心智比较成熟,朝廷现在的实权派难以控制,新皇帝即位之后必然削弱他们的权力。而如果年龄太小,则难免出现主幼国疑的局面,就当时而言,无论是张太后还是杨廷和,都没有单独掌权的野心,张太后不想垂帘听政,杨廷和也不想当遗臭万年的权臣,所以最好能避免这个嫌疑。
  第四,这个人最好没有自己的势力。这一条其实和前面三条都是有关系的,因为如果年龄较大、家里人丁又多,那么必然拥有一定的实力,带着这种实力到了朝廷中,势必会对现有的格局进行冲击,这是掌权者所不愿意看到的。
  综合以上四点的考量,杨廷和在商议继承人选时,搬出了朱元璋写的《皇明祖训》,并说道,"兄终弟及,谁能渎焉!兴献王长子,宪宗之孙,孝宗之从子,大行皇帝之从弟,序当立。"
  这里的兴献王长子,就是指的朱厚熜。杨廷和的这番话,只是确定了朱厚熜继位的合法性,说他是宪宗朱见深的孙子,孝宗朱佑樘的侄子,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按照《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应当立为新君。
  这样的话,谁都无法反驳,因为杨廷和说的没错啊。可是,真正的理由,却是因为那些不能摆在桌面上说的原因。
  朱厚熜的父亲朱祐杬,是朱见深的第四子。朱见深的长子、次子都夭折,三子即孝宗朱佑樘,再往下就是兴王朱祐杬了。以长幼有序论,兴王朱祐杬在剩下的兄弟们中最大,他的儿子自然也比其他宗支更具优势。
  朱祐杬有两个儿子,但其长子出生仅五天便夭折,只有次子朱厚熜活了下来,所以朱厚熜和朱厚照一样,是独生子女。
  1519年,即在武宗朱厚照驾崩前两年,朱祐杬因病去世,朱厚熜继承爵位,接管王府,成为第二任兴王。这一年,朱厚熜仅有十三岁。
  两年之后,朱厚照驾崩,朱厚熜已经十五岁了,这个年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对杨廷和等人来说,正好合适,既容易掌控,又不容易落人口实。
  综上所述,按照《皇明祖训》的要求,朱厚熜的身份是最正统的,也是最合法的,同时,朱厚熜的父亲去世,又没有兄弟,年龄十五岁,各个方面也都符合朝廷实权派的要求和期待,两方面结合之下,朱厚熜就被选定为皇位继承人,继承了皇位,即嘉靖皇帝。但所有人都没想到,朱厚熜竟然如此聪明,论心机之深沉,玩弄权术之高明,不仅当朝所有人不是对手,就算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最聪明的皇帝之一了。
  请大家设想一下,如果朱厚熜仅仅是身份最合法,而其他方面不符合当权者的利益要求,他还会被选定为皇位继承人吗?我想,绝不可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大家想一想西汉的汉文帝、汉昭帝,他们是最合法的继承人吗?北宋的宋徽宗,是最合法的继承人吗?还有中国最后一位皇帝宣统,慈禧太后选中溥仪,难道是因为他的身份最正统吗?
  所以,合法固然是嘉靖能够继位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当时朝廷的实权派人物,都认为嘉靖即位最符合他们的利益,更有利于他们继续掌握权力,至于后来纷纷被嘉靖扳倒而失势,那就是后话了,我们不能以结果来论证过程的对错。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搞明白两件事,一是朱见深儿子、孙子在明武宗驾崩时的情况(也就是确定是否只有朱厚熜一个孙子在世);二是了解朱明王朝的皇位传承的"套路"是什么(说明皇位继承权大小的问题)?!
  网络配图  剧照
  先说第一件事,朱厚照是朱见深之孙,朱佑樘之子;朱厚照驾崩的时候,朱见深不仅有许多孙子在世,也有很多儿子(也就是明孝宗的同父异母的弟弟们)也在世,朱厚照驾崩时无子,有唯一的兄弟还早夭了,明孝宗这一脉算是彻底断绝了,那皇位必须有人来继承,所以需要选个人来做皇帝,那选谁呢,当然是与朱厚照血缘较近的人了,那我们就先了解下朱见深儿子和孙子有多少;我搜集、整理了一下相关信息,可以粗略的看一下:
  朱见深诸子、诸孙信息
  长子早夭,未命名
  次子悼恭太子朱佑极  被立为太子后一年,去世
  三子朱佑樘,也就是后来的明孝宗,他是朱见深的第三个儿子,但却是当时在世的最年长的儿子,他的两个哥哥都早夭了。  (明孝宗的后宫只有张皇后一人,有长子朱厚照,次子朱厚炜早夭)
  四子兴献王朱佑杬,就是后来嘉靖皇帝的生父,被嘉靖皇帝追尊为皇帝  。(朱厚照驾崩时朱佑杬已经去世,但其有两个儿子,长子朱厚熙早夭,次子朱厚熜在世)
  五子岐惠王朱祐棆 (朱厚照驾崩时已经去世,无子,国除)
  六子益端王朱祐槟  (朱厚照驾崩时在世,其拥有四个儿子,朱厚照驾崩时,至少有三个儿子在世)
  七子衡恭王朱祐楎  (朱厚照驾崩时在世,拥有七个儿子,朱厚照驾崩时,其至少两个儿子在世)
  八子雍靖王朱祐枟   (朱厚照驾崩时已经去世,无子,国除)
  九子寿定王朱祐榰(朱厚照驾崩时在世,无子,国除)
  十子早夭,未命名
  十一子汝安王朱祐梈(朱厚照驾崩时在世,无子,国除)
  十二子泾简王朱祐橓(朱厚照驾崩时在世,有一子,未受封就死了,国除)
  十三子荣庄王朱祐枢(朱厚照驾崩时在世,拥有六子,在世信息不祥)
  十四子申懿王朱祐楷(朱厚照驾崩时已经去世,未就藩就去世,无子,国除)
  明武宗朱厚照是1521年驾崩的,当时朱厚照有6位叔叔在世,在世的堂兄弟更多,这么来看与朱厚照血缘关系较近的人不少,是都有皇位继承权的;但皇位只有一个,拥有继承权的人又这么多,那必须的根据一定规则确定出继承权的先后。那这种规则是啥?!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件事。
  朱明王朝的皇位传承依据的是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就是这样做的;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并没有选择其他儿子继承皇位,而是把朱标长子朱允炆(朱雄英当时已死)扶上皇位。至于后面朱棣通过造反成功上位,并不与嫡长子继承制相冲突,朱棣的这种行为不在嫡法约束范围内;朱棣做了皇帝后,政局不再有大的变动,他想更改皇位传承规则,大臣跟他"硬钢",朱棣最后还是把嫡长子朱高炽扶上了皇位。还有万历皇帝想把第三子朱常洵立为太子,大臣们不同意,为此万历跟大臣"死磕"了十几年也没有如愿,最后是自己妥协,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这就是著名的"争国本事件"。无论是明太祖朱棣,还是万历皇帝,试图更改朱明王朝的皇位传承规则,都失败了。在朱明王朝历史上,只有朱棣登上皇位没遵循嫡长子继承制,还有南明的皇帝也没有遵循这个,除了这两种情况,嫡长子继承制在朱明王朝皇位传承过程中一直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网络配图  剧照
  嘉靖得以登上帝位,也是嫡长子继承制作用的结果;
  朱厚照没有子嗣,也没有同父兄弟(唯一的弟弟朱厚炜还早死了),这样按照"父子相传"、"兄终弟及"都找不到皇位继承人,那只能往上找,也就是找明孝宗朱佑樘的兄弟。幸运的是,朱佑樘有13个兄弟,到朱厚照驾崩的时候,仍有6人在世,但他们6人都不是朱佑樘最年长的弟弟,朱佑樘最大的弟弟是兴献王朱佑杬,按照嫡法,皇位就是朱佑杬的,不巧的是朱佑杬死的比朱厚照还早。那就看朱佑杬这一脉有没有断绝,幸运的是朱佑杬当时有一个儿子朱厚熜在世,那皇位就是朱厚熜的,只有朱佑杬这一脉断绝,才会轮到第二年长的弟弟,若已死,依然看他这一支有没有断绝,一直这样下去,直到找到皇位继承人。朱元璋选择朱允炆就是这样的。
  我们也可以反观一下嘉靖皇帝继位之初的事,朱厚照遗诏虽然出自内阁首辅杨廷和之手,但是以朱厚照的名义说的,其中说到朱厚熜"伦序当立",这里的伦序当立四个字就是说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朱厚熜应当继承皇位。嘉靖继位之初,为什么与众臣"死磕",还整出了"捍卫亲爹的大礼议事件",嘉靖别看当时年龄小,但心里很清楚,他的皇位不是杨廷和(明武宗的内阁首辅)给的,也不是张太后(明孝宗的皇后)给的,而是嫡法给的,自己不欠他们什么,所以嘉靖皇帝也不会向他们妥协什么。
  嘉靖皇帝名叫朱厚熜,他的父亲名叫朱祐杬,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四子,封为兴王,封地为安陆。
  承天府和钟祥就是一开始的安陆,旁边那个德安府和安陆是后来的安陆。
  明宪宗死后由三子朱祐樘继位,之后朱祐樘去世,由其子朱厚照继位,因此作为藩王的儿子朱厚熜是无缘皇位。可是正德十六年,朱厚照死了没有子嗣,因此朱厚照被选中成为新的皇帝。
  明宪宗一共有十四个儿子,孙子辈的人数更多,为什么偏偏朱厚熜被选中成为皇帝?
  第一,孤家寡人,易于控制。
  朱厚熜的父亲朱祐杬一生只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还夭折了,因此朱厚熜没有兄弟,并且朱祐杬已经在两年前去世,也就是说朱厚熜也没有父亲。
  而其他孙子都有很多兄弟,并且父亲基本上都活着。如果从这些人里选择,这些父亲兄弟必然会威胁到朝廷大臣的权力,而朱厚熜孤家寡人没有人,立为皇帝就不用担心有人来争夺权力。
  第二,年龄幼小,没见过世面
  朱厚熜这个时候才十六岁,在当时这个年龄做皇帝还比较小,对国家大事一无所知,并且,朱厚熜从出生就一直生活在安陆。那里是位于湖北西部一个偏远小城,也就是说朱厚熜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这样的人当皇帝势必要仰仗这些大臣,这样朝廷大臣就不用担心一朝天子一朝臣了。
  第三,父亲排行靠前,法理充分
  选择皇帝要靠血缘,朱祐杬是明宪宗第四子,和明孝宗关系最近,因此朱厚熜在继承人排名上要远远优先于其他兄弟,这是最不会引起人们反对的理由。
  由于朱厚照是明孝宗的独子并且没有留下后代只能从直系中过继,按照终极弟兄的传统明孝宗行三兴献王行四,刚好嘉靖就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不过这哥们可不含糊,上来就摆了群臣一道把自己老爹追封皇帝,还把"仁宗朱高炽"给挤了出去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
  根据记载,朱见深有10多个儿子,这些儿子大多都长成人了,夭折的不多,但他们的后代却不多,很多都无子,孙子们都集中在几个儿子那边,集中度相当高。
  他把皇位传给了朱佑樘,明孝宗这个又是历史上有名的好皇帝,还搞出了一夫一妻制,只有一个皇后,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子嗣极其单薄,只有2子1女,而且只有朱厚照活下来了,连竞争都没有,朱厚照同志直接上位。
  这个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皇帝比他爸还绝,没有子嗣!那皇位不能空着啊,杨廷和们挑了半天,选了一个湖北的藩王,这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了,也算是遵照了老朱家的组训,兄终弟及。
  所以,朱见深有2个孙子都当了皇帝,朱厚照同志算是嫡系,朱厚熜是个意外,他的上位并不是靠自己的实力,而是内阁"民选"出来的结果,至于为什么不是其他孙子,从多方面来看,朱厚熜都是最好的选择,另外一个就是,可供挑选的范本太少,杨廷和也的确没有太多的选择。

蒋经国都做不到的事,陈云做到了,毛主席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辽沈平津淮海是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这三场战役对中国革命起到了决定性贡献,是解放全中国的重要节点。但是还有一场战役,虽然低调,但是对中国革命的意义十分重大,那就是陈云主导的两白一黑汉武帝南巡时,曾射杀的那条蛟,究竟是什么动物?安徽省枞阳县城西达观山上有一个射蛟台,传说汉武帝刘彻从这里射杀了枞阳江中的一条蛟龙。关于这件事,汉书。武帝纪中有明确记载(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登潜天柱范蠡的识人智慧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协助越王勾践消灭吴国之后,弃官治产经商,富甲一方。范蠡在陶(今山东定陶)地的时候称为陶朱公,他次子杀了人,囚禁在楚国,于是他让小儿子去营救次子,但他的长子认为自1983年,一日照农民端茶倒水时身份暴露,22年后被请进人民大会堂1983年,任日照县统战部部长的夏良柏带了一些工作人员到孙家村进行调研,在与村长等人进行过交谈之后,一行人前往了村里对百姓进行走访调查。当他们走近一间破旧的房子之前时,夏良柏停下了新生的太阳(六年级)早上四点多,外面还是漆黑一片。深紫的幕布遮住了天空,地平线上的一抹鱼肚白是日出前的宁静,我们站在广场上等待着升旗。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在天边激起了一片辉煌,矫健的仪仗队从天安门下迈着朱元璋当皇帝后,两个发小上门讨官当,一个被杀一个封官是为什么?朱元璋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用了15年的时间,爬成了一个皇帝,开创了一个国祚276年的明朝。但是,他所走的每一步从来都不容易,可谓是步步危机。他所走的最险的一步毋庸置疑是在鄱阳湖上和陈她才是真的尔晴,和傅恒恩爱有加,为乾隆生了个家喻户晓的儿子永宪录曾言公亦明氏壻,珠之後人复录用振起。乾隆年间,傅恒得世人瞩目,其妻亦非名门之后。虽傅恒夫妇恩爱有加,然其妻却遭乾隆霸占,终诞育乾隆子嗣,致此子家喻户晓。近些年来,许多文学影视腓力二世被刺的真相如何?稍学过一点世界史的人们都会知道有个伟大的亚力山大,由于他一生所创建的丰功伟绩而引起了古今众多学者的兴趣,产生了许多专门著述。而相形之下,他的父亲腓力二世,虽然也有不凡的功业,却没能皇帝朕想除掉大将军,你有什么计策?丞相赏赐他一匹马就行北齐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割据政权,建立于北朝末期,由东魏高洋所建,定都邺城。北齐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很短,从建国到灭亡只有27年的时间。北齐在当时也算是实力雄厚资源富饶的国家,建国初期封建王朝皇帝之母未得太后尊位下,与国母皇后相较谁更为尊贵?谁给谁行礼?这个问题问得有些刁钻了,如果是在明清时期,这不能算作是个问题。因为明清时期,只要皇子成为了皇帝,他的生母就是理所当然的皇太后,只需要走一个法定程序而已。如果皇帝是嫡出,那么只有一位重庆谈判时,蒋介石准备让毛泽东当新疆省长,主席得知有何反应重庆谈判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是国共两党摈弃成见捐弃前嫌,共同为中国和平事业作出贡献的一次历史性会晤。这次谈判,不仅是国共两党在基本问题上最深层的一次交流,更是两党领袖蒋
雍正好不容易坐上了皇位,为何仅仅在位十三年?康熙乾隆早早的就登基为帝了,而雍正45岁才登基,虽然仅在位13年,但是年纪并不小了,公元1735年雍正驾崩时已经58岁了。在那个医疗条件落后的年代,58岁已经算是高龄了,历史上英年你觉得二战中死于原子弹的日本平民是否无辜?原子弹下无怨魂我觉得这句话是对的,因为当时日本奉行的是全民皆兵,妇幼赏武的精神,美国人预测,如果要想彻底征服日本,就要进入日本岛进行作战。进入日本本土的话,保守估计也要再死亡十几万大凉山的美国白人奴隶这是我自己翻译的外网的文章。以前贴在知乎上,现在转发在此。本文讲了二战时一个美军飞行员,掉在凉山彝族地区,然后被当地彝族人抓起来做奴隶的故事,有点意思。凉山一直以来是一个很偏僻的地毛泽东为什么一直劝儿媳改嫁,改嫁生四子,用长子名字纪念毛岸英当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时,毛泽东很高兴,并亲自跑到机场去接自己的儿子,但父子两人在一起只吃了两天的饭,毛泽东便要毛岸英和同志们一起到食堂吃饭。1948年,毛泽东和中央机关一起迁到了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十大将十大元帅1朱德(元帅)18861976云南讲武堂毕业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琳琅村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享年90岁2彭德怀(元日本大佐相当于我军哪个军衔?可以指挥多少人?看完涨知识了只要谈及中国近代史,日本必定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这个曾经中华文明亦步亦趋的跟班小弟,却在近代对中国实行侵略,对中国国土肆意践踏对中国人民残暴屠杀,对我们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现如英国元帅和开国上将比枪法,事后他不要同中国军队在地面上交手1959年,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问苏联,在与苏联人的交谈中,他得知了一个很重要的讯息,也许世界和平的希望是在东方古国中国。对于中国,蒙哥马利早已仰慕已久,他当即向中国政府提出了希望访汉武帝赏赐数十车酒肉,霍去病为何宁愿让肉臭掉也不分享给士兵?俗话说,细节决定命运,霍去病就是这么一个细心的人。有人说过,霍去病其实是运气好,年少够莽,把舅舅卫青已经打残的匈奴再一顿恐吓,让匈奴不战自溃,最后一路追到狼居胥山。那么有没有事实可福帅聂荣臻战绩平平,为何被授予元帅,毛泽东夸他老实厚道聂荣臻相比于彭德怀和徐向前,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战绩,大部分战功上都是在林彪的基础上取胜的。建国后聂荣臻被授予元帅军衔,位列十大元帅第九位,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位开国元勋的故事。聂荣臻为袁隆平老先生于5。22日去世,他晚年还有哪两个梦没有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1930年9月7朱元璋对着一个喂猪的女子傻笑,马皇后就把她接进宫,为什么朱元璋不要?话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有一天闲来无事,他打扮成一个商人模样,带着一个侍卫出宫考察民情去了。原来朱元璋小时候是苦出身,当过和尚要过饭,知道底层老百姓生活不容易,所以经常微服私访,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