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李隆基为何执意杀掉了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才女,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号称"巾帼宰相"。一位如烟花般灿烂的美女才女,也曾在大唐的红粉年代上留下过她的美丽与风流。
  上官婉儿经常劝说唐中宗李显,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对唐朝的文学发展有很大贡献。
  但上官婉儿作为政治家的所作所为就不那么光彩了。
  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因为唐高宗李治起草废武则天的诏书而被武则天冤杀,从而导致上官一族遭到了满门抄斩的下场。
  不过,武则天还是对不满周岁的上官婉儿和其母亲郑夫人网开一面,只是让她们进入掖庭宫为奴。
  上官婉儿的母亲郑夫人,是个聪慧的女子,面对身份和地位的一落千丈之时,她也没有一刻放松过对女儿的培养。  只因为她相信当初怀上官婉儿时做的那个梦,当时,梦里有个巨人,给了她一秤,并对她的肚子说道:"只要持此秤,必称量天下士。"
  郑夫人很是欣喜,觉得腹中的孩子将来一定能飞黄腾达,成为大人物。  谁知,后来生下来的却是一个女儿,郑夫人心里不免有些失落,觉得她自己做的那个梦只是个梦罢了,不一定会成真。
  母亲强忍失望,对着襁褓中的上官婉儿问道:"孩儿啊,你真的有经世之才吗?"失望过后,母亲还是期盼着这个孩子将来能作出一番作为。
  "同时代的武则天不也是女子吗,不也照样高坐明堂、权倾朝野吗!"母亲心想。
  尽管身处掖廷宫,低贱的处境也没有动摇母亲的决心,她每天都会严格督导女儿研习诗词,广涉文史,明习吏事,为的就是女儿有朝一日能大放异彩,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大概是上天赋予了上官婉儿一副好头脑,再加上,上官家族强大的基因,小小的年纪就已经精通了诗词歌赋,到了十四岁的时候,已出落成一个美貌如花且才华出众的才女。在在掖廷乃至整个后宫,都没有人不知道她的。
  直到武则天听说有上官婉儿这号人物之后,便命人把她招进宫里,并出了考题让她作诗。  这一年她被武则天召见,让她试作一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除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
  上官婉儿不但聪慧过人,而且,善于察言观色,做事也很有分寸,不出一段时间,她就成了武则天身边最得力的助手。
  武则天对上官婉儿可以说是非常信任了,信任到朝廷大小军政要务的诏书,几乎都是出自上官婉儿的手笔,大家私下都称她"内舍人"。
  在那之后,上官婉儿可谓是平步青云,权倾一时,大家都称她为"巾帼宰相"。
  在此期间,即使是宫廷诗的最为普通的形式,即日常的奉和应制之作,上官婉儿也以或清新隽永,或气势壮大等格调气度倾洒其绝代才华。
  如其《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 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 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上官婉儿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却在奉和应制诗中,表现出了壮大恢宏的气度。如其《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其一: 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 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
  此诗为绝句体,她以遥看、回瞩之"龙为马"、"玉作田"的昂扬生气与壮观之景,衬托出圣驾出行的恢宏气势。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再聪明的上官婉儿,也会有失误的时候,甚至她差点连性命都没有保住。
  在《控鹤府秘史》上,对上官婉儿犯错的记载是这样的:武则天一向都很信任上官婉儿,而且,让她自由的出入内宫。
  那么,武则天到底信任到什么程度呢?  武则天在上官婉儿面前直接和男宠张昌宗做爱,丝毫没有避讳之嫌。
  美丽风流的上官婉儿三番两次见到这些活灵活现的"春宫图"在她面前上演,说不动春心才怪,再加上张昌宗长得十分俊美,让上官婉儿有些开始想入非非。
  正好那张昌宗原本也对年轻美丽的上官婉儿有意,随着二人眉来眼去的时间一长,两人很快就勾搭成奸了。
  有一次,上官婉儿和张昌宗正耳鬓厮磨,却不小心被武则天给撞见了。怒发冲冠的武则天当场大怒道:"你好大的胆子,居然敢碰我的男宠,罪当处死!"并拔出金刀直直得刺向了上官婉儿,但是,最后只是在她的额头割伤了一道浅浅的印子。
  上官婉儿被吓得魂儿都掉了,慌忙跪在地上连声求饶,张昌宗也替她百般求情。武则天进行痛斥一番后,就放了她一马。
  上官婉儿虽然免于一死,但是,武皇给她额头上割下的疤痕始终消除不掉。
  于是,爱美的上官婉儿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在伤疤处刺一朵红色的梅花。结果,却把她显得更加娇媚艳丽了。宫女们觉得上官婉儿的额头红梅很美,于是,纷纷效仿,就这样红梅妆流传开来了,成了唐朝女性特有的一种美妆。
  上官婉儿曾写作过这样的一首诗:  叶下洞庭秋,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帐久离居。  ——《彩书怨》
  这首是上官婉儿留存诗作中最出彩的一首。据说她是写给废太子李贤的,因为上官婉儿曾经是李贤的陪读侍女,那时的他们都还年少,一个青春,一个娇美,相处的时间长了会产生情愫,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公元684年,武则天废唐中宗李显囚禁唐睿宗李旦主政后,派酷吏丘神勣杀害29岁的亲生儿子李贤。后来,上官婉儿去巴州看望李贤,行至此地,闻李贤被害,就在"晒经石"上修建亭子,题写《由巴南赴静州》一诗于亭上,怀念李贤:  米仓青青米仓碧,残阳如诉亦如泣。 瓜藤绵瓞瓜潮落,不似从前在芳时。
  在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的时候,上官婉儿早早就给自己找好了靠山,这个靠山就是当时的皇太子李显。在神龙政变中,上官婉儿与皇太子李显等人里应外合,杀害了对她有救命之恩的张昌宗兄弟,推翻武则天,恢复唐朝。
  唐中宗李显将上官婉儿纳入后宫,封她为婕妤,再后来,封她为昭容,她依然掌管诏命,成为唐中宗李显的宠妃。
  上官婉儿发现,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香儿不仅有着极大的野心和对权力的渴望,而且,她还发现李显在这美若天仙的皇后韦香儿面前都不敢说半个不字,只能唯命是从。
  于是,上官婉儿决定向皇后韦香儿靠拢,因为,能和这个权倾天下的后宫之主搞好关系,对她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皇后韦香儿终究还是缺乏政治经验,所以,她非常需要上官婉儿的辅助。只因为上官婉儿在武则天那边积累了多年的政治经验,而且熟悉朝中事务,以及巧妙的协调各官员之间关系,所以,能为她所用的人,她自然是要拉拢过来的。
  于是上官婉儿不仅自己与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通奸,而且拉皮条帮助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香儿与武三思通奸。
  从那之后,武三思经常出入宫闱,很快勾搭上了皇后韦香儿,两人经常玩一种叫做"双陆"的游戏,还让中宗帮他们计算筹码,把中宗耍得团团转。
  唐中宗李显与皇后韦香儿是通过武三思来钳制张柬之等五大臣的,如此才能巩固皇权,然后,慢慢抽空他们的权利,最后,一鼓作气杀了他们。
  武三思依仗皇后韦香儿与上官婉儿的支持独揽大权,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甚至要废皇太子李重俊,立儿媳安乐公主为皇太女,李重俊对此很是不满,便在公元707年七月发动兵变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等十余人除掉,随后,直奔内宫,扬言要杀死上官婉儿。
  这时的上官婉儿听见外面充斥着一片杀声,吓得花容失色,慌忙逃到了唐中宗李显和皇后韦香儿面前。  她一口咬定皇太子要造反,皇太子想先杀自己,然后,再抓皇上和皇后。
  唐中宗李显连忙带着韦香儿和上官婉儿等后宫佳丽,一起逃向了玄武门,并命令大将军刘景仁率众抵抗。皇太子李重俊拼死杀出一条血路,在逃跑的路上却被部下杀害。
  公元707年八月十三日,韦香儿及王公们已经下表,向李显进上应天神龙皇帝的尊号,请求将玄武门改名为神武门,将玄武楼改名为制胜楼。宗楚客又率领文武百官上表请求加封韦香儿的尊号为顺天翊圣皇后。唐中宗李显全部同意。
  安乐公主、长宁公主及皇后韦香儿的妹妹国夫人、上官婉儿、上官婉儿的母亲沛国夫人郑氏、尚宫柴氏、贺娄氏,女巫第五英儿、陇西夫人赵氏等人,全都仗势专擅朝政,大肆收受贿赂,为行贿者请托授官。不管是屠夫酒肆之徒,还是为他人当奴婢的人,只要向这些人行贿三十万钱,就能够直接得到由唐中宗李显的亲笔敕书任命的官位。
  上官婉儿建议唐中宗李显扩充文学馆,还广招学士,多次组织活动供他们玩乐。史书上有一段记载:
  "婉儿常劝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学之臣,数赐游宴,赋诗唱和。婉儿每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公主,数首并作,辞甚绮丽,时人咸讽诵之。"
  上官婉儿为何如此热衷于组织赛诗会、皇家宴游之类的宫廷活动?  因为,在这种活动上,也就是上官婉儿大放异彩的时候,要知道她可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大才女。
  因为她的一身才气,唐中宗李显很是宠爱上官婉儿,还安排她做赛诗会的评委,所有选手所作的诗词都得由她来评定,夺冠的人都会被赏赐金爵,吸引大量文人来参赛。
  于是,一百多首诗文便握在了婉儿的手中。她不慌不忙地登上彩楼,一篇一篇地阅读。当读到不中意的,她就把诗文往楼下扔。
  正是因为上官婉儿组织的这些活动,推动了大唐文坛的发展,也带动了皇帝皇后公主等皇室成员对于文学的喜爱。她能领袖诗坛的原因,除了她自己创作的大量诗作,也组织不少次次文学活动,并制定优秀诗作的标准,所以,大家都说她是一名好"称量"即优秀的裁判。
  上官婉儿因才貌双全得到了唐中宗李显的宠爱,但是,她总觉得中宗是个性子软弱的人,因为,她看到中宗对皇后韦香儿公然在后宫和情夫武三思调情的事情,都是睁只眼闭只眼,那么,自己为什么不能呢?
  于是,上官婉儿开始有些肆无忌惮起来。  在唐中宗李显给她修建了一个宅第后,她就经常组织活动,喊大臣们来喝酒找乐子。
  后来,上官婉儿不满足于此,觉得在皇帝眼皮下和别人调情总归不太好,于是,就又在宫外购买了新的宅第,装潢很是华丽,甚至,和一些风流倜傥的花花公子们风流快活,有的人还因此获得高官要职。
  经常出入上官婉儿在宫外的宅第的那些帅哥才子,其中,就有一位帅哥诗人崔湜,担任中书侍郎要职,而且,深受上官婉儿的喜爱,很快,两个人就这样勾搭上了。
  但是,上官婉儿的野心不止于此,还把崔湜举荐给皇帝,让其做宰相。  但是,崔湜好像不太合适做官,前不久,在主持铨选时,屡屡违法失职,还遭到史李尚隐的控告,被贬到了外州做司马。
  上官婉儿得知这件事后,找来了安乐公主联手为崔湜申辩,唐中宗李显很爱上官婉儿,也就不再追究了,并让其恢复原职。
  崔湜看着上官婉儿不遗余力的帮助自己,很是感恩涕零,把自己的亲兄弟崔莅、崔液、崔涤等帅哥全部引荐给了上官婉儿,供她淫乐。而且,这四个兄弟都长得仪表堂堂,同样,也很风流好色,十分符合上官婉儿的胃口。  就这样,四个兄弟把她伺候得心花怒放,她的日子过得比神仙还要快活。
  可惜好景不长,公元710年6月,55岁的唐中宗李显突然去世,据说是被皇后韦香儿与安乐公主等人毒死的。因为韦香儿想做女皇帝,安乐公主想做皇太女。
  韦香儿秘不发丧,将诸位宰相召进宫中,又调集各府兵共五万人驻扎在长安城中,指派驸马都尉韦捷、韦灌、卫尉卿韦璿、左千牛中郎将韦锜、长安令韦播、郎将高嵩分头统领这些兵马,又命令中书舍人韦元负责巡察城中六街,还命令左监门大将军兼内侍薛思简等人带领五百名士兵迅速前往均州戍守,以防范唐中宗李显的庶长子均州刺史谯王李重福。
  韦香儿任命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为宰相,让他们仍然担任东都留守。韦香儿又任命吏部尚书张嘉福、中书侍郎岑羲、吏部侍郎崔湜为同平章事,朝政大权尽落韦香儿之手。
  上官婉儿意识到皇后韦香儿可能靠不住,虽然,韦香儿像武则天一样有足够的野心,但是,她还是缺乏谋略而且心慈手软,没有武则天那样心狠手辣杀人如麻的铁血手腕,她没有像武则天那样大肆屠杀李唐皇族,韦香儿的政治才能和那个像极了母亲武则天的太平公主一比,也稍逊一筹。
  从成为昭容以来,上官婉儿一直积极投靠皇后韦香儿与安乐公主母女,和闺蜜太平公主的关系就浅了很多,直到发觉韦香儿可能靠不住后,她又开始和太平公主联络起来。
  韦香儿还是坚决让闺蜜上官婉儿拟写遗诏。上官婉儿因为对韦香儿做女皇帝的能力不放心,上官婉儿想脚踩两只船,两边通吃。
  上官婉儿连夜去太平公主府邸,和太平公主一起伪造了一份所谓的"天子遗诏",内容是这样写的:""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临朝听政,相王李旦参谋政事。"前两句是韦后的意思,而最后一句,则是太平公主的授意。
  然而,这份遗诏还是遭到了韦香儿集团的核心成员安乐公主与宰相宗楚客等人的强烈反对,所有宰相纷纷联名上表,以叔嫂不便共事为缘由,剥夺了相王李旦的辅政之权,由韦皇后一个人临朝听政。  虽然,这份"遗诏"没能立成,但是,上官婉儿并没有气馁,因为,她已经把自己对李唐宗室的忠心表达出来了,只是留了条后路而已,无论韦香儿做女皇帝还是李唐皇族取胜,她上官婉儿都是胜利者。
  韦香儿为了做女皇帝,她调集军队进长安城,掌握军队的将领都是韦家子弟,宰相也都是她的亲信,可以说军权政权都掌握她手里。
  宰相宗楚客与太常卿武延秀、司农卿赵履温、国子祭酒叶静能以及韦家诸人一同劝说皇太后韦香儿沿用武则天的惯例登基称帝,当时守卫宫城的南北禁卫军以及地位重要的尚书省诸司,都已经被韦氏子弟所控制。
  宗楚客又秘密地上书皇太后韦香儿,引用图谶来说明韦香儿理当取代大唐朝而君临天下。宗楚客还打算害死唐殇帝李重茂,只是十分担心相王李旦与太平公主会从中作梗,于是与韦温和安乐公主密谋除掉他们。李唐王朝面临再次灭亡的危险。
  可韦香儿虽然手握重兵,安乐公主韦温宗楚客等人也劝她尽快除掉李旦与太平公主,但韦香儿却心慈手软,一直不忍心对小叔子李旦一家与小姑子太平公主一家痛下杀手,最终导致灭亡的命运。
  得到消息的太平公主与临淄王李隆基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
  公元710年7月21日,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万骑左营统帅葛福顺拔剑直闯羽林营,将韦璿、韦播、高嵩三人斩首示众,高声喝道:"韦后毒死先帝,谋危社稷,今晚大家要齐心协力,铲除韦家人及其死党"。
  李隆基便与刘幽求等人一同走出禁苑南门,钟绍京率领着工匠二百余人,手持斧子锯子跟在后面。李隆基派葛福顺率领左万骑攻打玄德门,派李仙凫率领右万骑攻打白兽门,双方约定在凌烟阁前会师后,即大声鼓噪。葛福顺等人分别杀掉守门的兵将,攻入宫中。李隆基率兵守在玄武门外,三更时分,听到宫中鼓噪声之后,即率领总监及羽林兵进入宫中,在太极殿负责守卫中宗灵柩的南牙卫兵们听到鼓噪之后,全都披挂整齐响应李隆基等人。
  半夜三更皇宫中火光冲天杀声四起,睡梦中的皇太后韦香儿惊醒,她吓得花容失色,惶惑中她披头散发衣衫不整逃入飞骑营,有一个飞骑兵将想做女皇帝的绝色美女韦香儿斩首,并把她的首级献给李隆基。号称唐朝最美公主的绝代佳人安乐公主正对着镜子画眉,也被士兵斩首示众。
  李隆基的亲信刘幽求,率领叛军包围上官婉儿住处之时,上官婉儿反而命人把大门一开,带着一众宫女不慌不忙的出来了。这时的上官婉儿穿着一身艳丽衣裳,镇定自若,妩媚动人,她不紧不慢的拿出了一份遗诏副本递给刘幽求,说道:"我一直对李唐王朝是忠心耿耿的,这份遗诏就是我起草的,相信它能证明我的忠心,请将军过目。"
  刘幽求一看美若天仙的著名才女上官婉儿就心软了,何况遗诏里确实有写让李隆基的父亲李旦为参谋政事的诏令。  他有些拿不定主意,于是,便拿着遗诏副本去向李隆基报告。
  没成想,李隆基一看到诏书,二话不说就下令把上官婉儿斩首示众,理由是,此女有三大罪行:品行不端、迷惑皇帝、秽乱后宫,绝不能留她一命,要立刻清除掉。就这样,一代才女上官婉儿最终成了刀下亡魂,死的时候年仅46岁。可能,她到死都没有明白,遗诏副本明明是保命符,怎么反而成了催命符呢?
  至于李隆基杀死上官婉儿的原因至少有如下几方面。
  首先是李隆基要彻底结束唐朝自武则天做皇后以来长达55年女人当政的局面。 李隆基亲生母亲就是被武则天杀死而尸骨无存,而上官婉儿是武则天与韦香儿的亲信,是女人当政的主要成员。
  其次,这份遗诏是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共同制定的,李隆基担心留下多次参与宫廷政变足智多谋的上官婉儿,会让她与姑母太平公主勾结,让太平公主如虎添翼,以后对自己与太平公主争夺最高权力是一大威胁。
  第三,李隆基担心上官婉儿迷惑父亲李旦。美若天仙文采风流的上官婉儿是唐中宗李显的宠妃,相当于是唐睿宗李旦的嫂子,李隆基担心她会像迷惑伯父唐中宗李显那样迷惑父亲李旦惑乱朝政。李隆基应该知道父亲李旦对上官婉儿有好感。
  上官婉儿被杀以后,公元711年,唐睿宗李旦追赠上官婉儿昭容,谥号惠文。
  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杀死权倾天下的姑母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彻底结束了唐朝自武则天做皇后以来长达58年的女人当政的红粉年代。
  上官婉儿是有才,但上官婉儿也多情,而且天生就有着一副政治心肠。
  公元710年,李隆基联手太平公主对韦后党发起了总攻,杀入太极殿。上官婉儿闻讯,急忙写了一张让李隆基的父亲李旦登基的诏书,希望能免一死。
  但是当李隆基看了诏书后,却说:"此婢妖淫,渎知宫闱,怎可轻恕,今天不诛,后悔不及。",于是命左右侍从将上官婉儿斩于当地。
  《全唐诗》中有32首是她的作品,可惜一代才女就这样成为了李隆基的刀下之鬼了。话说李隆基能那么宠幸杨玉环,也算得上是一位多情的皇帝,怎么那会儿对才貌双全的上官婉儿毫无怜惜之情呢?
  原因有二:其一,那时的上官婉儿身份太复杂;其二,那时的李隆基还是位有志青年。
  上官婉儿复杂的身份
  上官婉儿是唐高宗时期宰相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庭芝的女儿,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废黜武后的诏书,事情泄露后,遭到武后诛杀,诛了九族。
  但是尚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儿和母亲郑氏躲过了一劫,被送入掖庭为奴。按理说,这上官婉儿与武则天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她应该十分痛恨武则天。
  不可思议的是,她却成了武则天身边的红人,而且还混到了唐朝第一女宰相的位置。母亲郑氏身出名门,从婉儿四岁起便教她读书识字,再大一点后,就把她送到了后宫的内文学馆学习。
  内文学馆是专供后宫女子看书用的,藏书丰富,但是很少有宫女来学习,而上官婉儿则成了这里的常客。她天资聪颖,在此饱读诗书后,她的才华在后宫渐显。
  在她14岁时终于得到了时任天后的武则天的赏识,即使在得知自己的身世之后,也毅然选择了侍奉在武则天的身边。由此可见,上官婉儿是一个生活在当下的人,具备一定政治素养的女人。
  她不仅受到了武则天的宠爱,就连太平公主、李贤、李显和李旦,也都与她关系甚好。特别是时任太子的李贤,据说两人曾暗生情愫,后李贤被武则天铲除,这其中上官婉儿也有参与。可见,在大是大非面前,上官婉儿拿捏得很有分寸。
  唐高宗死后,被迫上位的太子李显继位,有着"东施效颦"的韦氏成为了皇后,这时的上官婉儿被派到了李显身边,已是皇太后的武则天用意很明显,就是在监督李显嘛。此时的上官婉儿就是武则天的一双眼睛,在审视着朝堂内外,直至李显被废除,武皇登基。
  武则天于67岁高龄登上大位,上官婉儿才26岁。武皇非常信任婉儿,放手让她去处理许多政务,而自己则专注于男宠,先是薛怀义,后是张氏兄弟。
  张昌宗被称为唐朝第一美男子,上官婉儿也一样心动,二人眉来眼去,没多久就在一起了,当然也没过多久,就被武则天发现了,上官婉儿因此下了大狱,后在张昌宗的求情下,被赦免,但是受了黥面之刑:在面额上刺青。
  但上官婉儿就是上官婉儿,武则天一心想让她出丑,不想她却发明出了"梅花妆"和"上官髻"。重回武则天身边的上官婉儿做事更加谨慎了,但没过多久又与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走到了一起。
  这两人在一起纯属政治利益,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亲侄子,上官婉儿依附于他,也就多一份安全感。而武三思则认为婉儿是女皇的爱将,讨好她也就等于讨好了武则天。所以这两人完全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晚年的武则天生活腐化,年过古稀之后,她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这大好江山究竟该归还李家还是留经武氏子孙呢?
  在朝臣的建议下,她不得不接回废太子李显,让其重坐太子位。公元705年,神龙政变后,武则天逼迫下台,迁移到上阳官,不久死去。
  武则天死后,上官婉儿面临着又一次生存危机,面对眼前的政局,她不得不再次做出选择,她选择了依附李显。中宗也看上了婉儿的美色和才华,将其纳为婕妤,很快又被封为"昭容",排在皇后、妃子之后,属于"九嫔"中的第二名,同时还让她专掌诏命。
  李显懦弱,如果没有韦后,他在流放地早就死了。因此他当上皇位后,一是出于报恩的想法,也有点惧内,朝政大权基本托管给老婆,最后连命也给了她。
  韦后也不是省油的灯,所以上官婉儿不得不防着韦后对她下手。于是在上官婉儿的撮合下,她将武三思与韦后"撮合"到了一起,以此讨好韦后。
  武三思更是得寸进尺,一手主导了自己的儿子武崇训与中宗李显和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的联姻,因为中宗特别宠爱安乐公主,女儿撒个娇,就能办成一件大事。
  上官婉儿将武三思推给了韦后,自己又与一个比自己小六岁的叫崔湜的走到了一起。这当然是一桩利益型的恋爱,崔湜很快从中书舍人升为兵部侍郎,再到中书侍郎、检校吏部侍郎,直至相当于宰相的位置: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崔湜只是她提拔的一个人,当时投到她门下的可是排着长龙的。可见,上官婉儿在当时的政治能量有多大。这还不算,她还能忽悠韦后,由韦后出面说服中宗,允许宫女、妃嫔在宫外建宅,这在唐朝是绝无仅有的事,而且还成功了。荒唐的是,她如此煞费苦心,只不过是为了与崔湜约会方便一点。
  武则天退位,天下复归李唐,但一个中宗几乎把神龙政变的成果败光了。而且他自己登基后,朝政大权完全被发动政变的五大臣控制,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他放权给韦后,重用武三思,其目的意在制衡五大臣。
  在博弈中,五大臣被武三思,和他的后宫同党韦后、上官婉儿、安乐公主的合力围剿下全部铲除,之后,他们又把黑手伸向李唐太子李重俊,唐朝的政局混乱不堪。
  时任皇太子的李重俊,不是韦后所生,上官婉儿在撰写诏令时,为讨好武、韦二人,常常褒扬武家、贬抑李家,安乐公主甚至在人前称呼太子为"家奴",还常怂恿中宗废掉太子,立她为"皇太女",她与她妈韦后,都有一颗当皇帝的心,可惜没有武则天的才华。
  太子李重俊忍无可忍之下,于神龙三年(公元707年)七月带着三百士兵冲进武三思家,杀了武三思和他的儿子武崇训,随后又冲入皇宫搜捕上官婉儿。
  中宗听闻后,带着韦后、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一起逃到了玄武门的城楼上,中宗只用了几句话就让反叛的士兵收买了,于是太子李重俊被随从杀掉,并被用来祭祀武三思。
  此时的上官婉儿明白了一件事,自己交好武氏,讨好韦氏,并联合他们对谋害李氏子孙,她早已得罪了李家的人。经此一难,她开始有意疏远韦后一党,向太平公主靠拢。
  武三思死后,朝政也并没有好转。淫逸之风依旧,以韦后为首的后宫众女人依旧牢牢占据着山头,如安乐公主、长宁公主(安乐的姐姐)、上官婉儿、沛国夫人(婉儿母亲)、成国夫人(韦后的妹妹),她们都依靠自己手中的权力恃强凌弱、卖官鬻爵。
  景龙四年六月(公元710年),中宗吃了韦后母女专门为他准备的饼后,猝死于神龙殿,终年55岁。
  上官婉儿敏锐的感觉到唐王朝又要变天了,她又得面临一次选择,但究竟站哪边,她也不确定。她先把太平公主找来,在太平公主的示意下起草了一个中立的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太子,韦后辅政,相王李旦参知政事。
  很显然,上官婉儿在向李家示好,但并没有成功,李旦还是被改封为太子太师,临朝主政的还是韦后。
  李显驾崩,唐王朝又要迎来一次权力的大洗牌。韦后胸有成竹地准备拿下帝位,成为唐朝的第二个女皇,可惜她的野心要泡汤了。
  因为有个人不会让她得逞,这个人就是临淄王李隆基。
  "牝(pìn )鸡司晨"的终结者:李隆基华丽登场
  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子,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唐帝国高层的政治形势风云变幻,朝堂之上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激烈的权力斗争,他的父亲李旦身为皇嗣,长期处于各种政治斗争的漩涡中,他的母亲就遭到武则天的暗杀,李旦甚至也一度险遭毒手。
  在这样的家庭和政治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李隆基,他所亲身经历的和耳濡目染的一切,无不让他的心灵在震撼,同时也看到了政治斗争的微妙、复杂和残酷之处。
  中宗驾崩、韦后专权的这一年,李隆基已经26岁了,这些年来,他在朝中历练,已经的拥有了较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政治经验。
  韦氏集团在忙着窃取李唐天下的同时,他也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暗中打造着自己的势力集团。李隆基意识到,要想捍卫李唐的尊严,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发动军事政变,一举铲除韦氏集团。
  他借鉴了神龙政变的成功经验和太子李重俊政变的失败教训,得出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掌控玄武门的军事力量,玄武门在唐朝真是一座名门。
  与此同时,他还争取到了一个皇室的重要成员的支持,就是他的姑母:太平公主。太平在中宗复位后,显赫一时,有头脑、有地位、有财力,在唐帝国政坛也是一号重量级的风云人物,关键可以与韦后相抗衡。
  经过一番周密部署后,李隆基于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六月粉墨登场了。政变很顺利,一切都按计划实现了。
  李隆基杀入了太极殿,韦后从睡梦中惊醒,仓皇逃跑,随后被士兵砍杀。上官婉儿听到皇宫外杀声震天,得知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了政变,身居要位多年的上官婉儿知道自己在劫难逃,但还是想博一博。
  于是有了她撰写诏书的一幕,李隆基看后,虽然上官有才,但她罪不可赦,是她穿针引线,推动了武、韦联合,是她帮助武、韦势力迫害李家的人,上官婉儿对于朝野混乱的局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李隆基不能也不可以心慈手善,心一横,将她斩于军旗之下,上官婉儿宦海沉浮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李隆基在拿下韦后、上官婉儿之后,还将迎来另一场更加激烈的权力斗争,对手就是曾经的支持者太平公主。
  在她46岁那年,上官婉儿面临一个困境。在当时的女政治家里,才能上最接近武则天的是太平公主,地位上最接近武则天的则是韦后,如果韦后有太平公主的才能,或者太平公主有韦后的地位,那么出现第二个武则天是有可能的。但可惜智商是韦后的短板。至于安乐公主,那就是一个有严重公主病的公主,把世界想象成一个专为她个人制作的奶油大蛋糕。她满脑子想当"皇太女",却对背后的政治风险一无所知。
  她们手里的王牌就是皇帝李显。在武则天当政时期,李显是一个历史上少见的好丈夫、好爸爸。但这个李显却偏偏在登基五年后就驾崩了。这样一来,所有积累的政治矛盾会面临一个爆发的沸点。
  上官婉儿政治智力远超韦后,她马上意识到其中的危险。以韦后的智商,她很可能很快玩完。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暗暗结成同盟,她们共同为中宗拟定了一份遗诏,提出权力分享方案:中宗的庶子李重茂继位,韦后摄政,中宗弟弟李旦辅政。但是韦后断然拒绝。她想大权独揽,将李家势力彻底排除出去。
  十八天后,暴风雨来了。李旦之子李隆基的军队冲进了皇宫。韦后逃入飞骑营后反被斩首,安乐公主被杀死在梳妆台前。
  上官婉儿并没有惊慌失措。她率领宫女出迎叛军,手里捧着自己草拟的那份中宗遗诏。上官婉儿要告诉李隆基,自己不是韦氏的死党,而是一个在各派间折冲樽俎的调解人。她熟悉宫廷政治,熟悉派系斗争,她是所有成功者的臂膀,她是一个有价值的盟友。上官婉儿伫立在杀声震天的夜晚,心中也许会有忐忑,但应该并无恐惧。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李隆基对她的表白毫无兴趣,下令将上官婉儿斩于旗下。在被诛杀的一瞬间,她心中定然充满了惊诧:政治怎么能这么个搞法,我是有价值的!
  在属于李隆基的新时代里,上官婉儿这样的女政客毫无价值。三年后,太平公主被李隆基赐死。武则天的时代正式宣告结束,而且在中国史上再未复现。李隆基杀上官婉儿杀太平公主是在结束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女人也可以玩政治,也可以觊觎王权。
  上官婉儿当了32年皇帝女秘书,才华绝代,风华正茂,深受武则天、唐中宗赏识,上官婉儿两朝专权、参政涉政、风头无两。更厉害的是她文采斐然,对于推动唐朝诗歌文化的繁荣居功至伟。
  不过在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上官婉儿和韦后、安乐公主同时被杀,而她当时投靠的阵营却是韦后、安乐公主的死对手:太平公主。如此看来,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属于同一阵营,却蹊跷被杀,连上官婉儿都没有想到迎接她的竟然是死亡的结局,李隆基为何执意杀她?这要从上官婉儿的出身和才能说起。上官家族身世显赫,可上官婉儿竟然在杀父仇人武则天手下打工
  上官家族出身高贵,身世显赫。据《新唐书》记载,"上官氏出自芈姓,楚王子兰为上官大夫,以族为姓",由此上官家族得以发展壮大,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是唐高宗时期的宰相,上官婉儿的父亲上官庭芝同朝为官。
  唐高宗林德元年(公元664年),唐高宗想废除武则天,于是上官仪充当了工具人,上奏唐高宗请求废除武则天,然而武则天非等闲之辈,直接指责上官仪犯了谋逆大罪,唐高宗掰手腕没掰过武则天,只能自认倒霉,将上官仪和上官庭芝停职,并入狱处死,当时上官婉儿尚在襁褓之中,却被武则天留在宫中抚养成人。
  上官婉儿从小跟母亲郑氏长大,少年时便过目不忘,才华横溢,下笔千言,与众不同。13岁便被封唐高宗为才人,14岁被武则天召入宫,为其出了一道命题作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珠圆玉润,文采斐然。
  上官婉儿不仅才情卓著,长得更是秀美轻盈,落落大方,一颦一笑自成风度,武则天边看文章边看人,当时那叫一个开心,早就忘了当年整死他父亲和祖父的事情,当即免除其奴婢身份,命其掌管宫中诏命,从此上官婉儿便成为了武则天的私人秘书。
  上官婉儿当然知道武则天的杀父之仇,可她却从未产生复仇心理,反而心安理得为武则天卖命,上官婉儿的胸怀绝非常人,也看得出来,她也梦想有朝一日能像武则天一样统治江山,成为女皇帝,因此需要先做小,与武则天搞好关系。
  可上官婉儿也在青春期,也有强烈的欲望,当逐渐获得武则天信任后,她犯了一个错误。
  一天,武则天和张宗昌兄弟早上吃饭,上官婉儿进门站在了一边,突然,武则天手中扔出一把利刃,直冲上官婉儿额头飞去,说时迟那时快,利刃擦着上官婉儿耳朵而过,上官婉儿吓出了一身的冷汗,立刻用手捂脸下跪求饶。
  原来张宗昌与武则天有私情,天天出成双入对,而上官婉儿也喜欢张宗昌,时不时抛个媚眼挑逗一下,武则天平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当天吃饭时,上官婉儿依然暗送秋波,被武则天发现了,气愤不已的武则天当即将上官婉儿关押起来,下了诏令:对其处以黥刑。
  黥刑其实就是在脸上刻记号,那时候相当于毁容,试想一下脑门上盯着"不守妇道"或者画了个乌龟,让谁看到能抬得起头,但奇怪的是,上官婉儿额头上刺上了朱色图案,却宛如一朵红色梅花,秀丽的脸庞更加妖娆动人。武则天看到上官婉儿后惊呆了,说了一句
  "你不像受过刑的样子,反而更加漂亮了,看来老天爷还是保护着你!"
  通天元年(公元696年),武则天又重新让上官婉儿帮其处理政务,由此可见长得好看再加有才能,老天爷都会眷顾的。到705年武则天病逝后,唐中宗李显继位,此时上官婉儿获得信任,升为昭容,其母亲被封为沛国夫人,上官婉儿再次得到重用。02、上官婉儿才华卓著,审时度势、三易其主,却埋下隐患
  可是权倾一时的上官婉儿还是没经得起诱惑,与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勾搭到了一起,武三思仗着自己姑妈还有余威,重用武氏亲属,想干掉唐中宗自己当皇帝,再加上上官婉儿里应外合,一切似乎相当美好。
  于是,武三思先设计杀死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崔玄曄等五王,开始了推崇武家,排斥李家的行为,此举让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决定奋起反击。
  公元707年,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率领羽林军三百余人,杀死了武三思及其同党十余人,又直奔上官婉儿而来,上官婉儿逃到唐中宗和韦后处说"太子想要先杀死上官婉儿,然后依次杀死皇后和陛下"。
  唐中宗和韦后听完大怒,带领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逃避追兵,并下令羽林大将军刘景仁帅飞骑二千余人,将太子斩杀于太极殿门前。
  上官婉儿躲过致命一击,此时却心生恐惧,太多人争权夺利,自己一个不小心就容易有杀身之祸,因此开始谨言慎行。可自己谨小慎微,但她位置不允许,韦后是唐中宗的女儿,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女儿,两人展开殊死搏斗,上官婉儿作为重要的文职人员必须面临站队的抉择。
  一开始,上官婉儿还跟着韦后混,可当上官婉儿看到太平公主势力越来越大,她开始倾斜到太平公主一方了。公元710年7月,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了唐中宗,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一同草拟了遗诏:拥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任命韦后为知政事相王李旦(李隆基父亲)辅佐朝廷
  其实,此举就是为了防止韦后兵变,可是却没有立李隆基当太子,上官婉儿向来打击李家,李隆基知道后当然不愿意,与太平公主商议了一下,反正有兵,夺权吧。
  李隆基想要削弱太平公主势力,上官婉儿手持的遗诏成"夺命符"
  韦后当时想要效法武则天成为女皇帝,可是却被太平公主和临淄王李隆基先下手为强,公元710年7月21日,李隆基引兵杀入宫内,声称韦后毒杀先帝,罪该当诛。大批的羽林军临阵倒戈,韦氏一族没有做好准备,尽数被杀,始称"唐隆政变"。
  当时上官婉儿却并不慌张,她梳洗打扮一番,命宫女列队排列整齐,自己手持蜡烛出宫迎接李隆基一行,遇到了大将刘幽求。刘幽求看到貌美如花的上官婉儿,心生不忍,接过诏书一看,得知上官婉儿的政治立场与李隆基相同,在此情况下,他不得不请示李隆基。
  当他把诏书拿给李隆基,并为其求情时,李隆基却毫不留情直接说了一个字:杀。
  刘幽求一头雾水,明明上官婉儿和李隆基一伙,怎么主子却死了心要弄死这样一个美女呢?
  但李隆基发话了,这事不能不办,最终一代才女上官婉儿就这样死在了李隆基的刀下。
  在这场宫廷政变中,上官婉儿做好了十足的准备,却没有想到被李隆基所杀,上官婉儿聪慧敏捷,心机过人,却三次转换阵营,由此也暴露了她最重要的政治弱点:没有任何政治节操和政治立场,是典型的墙头草,谁势力大跟谁混。
  隆基虽然与太平公主结盟,但是他掌握了兵权,也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当李隆基进入皇宫后,他已经明白天下尽在自己掌控之中,此时最重要的便是稳定自己的政权,首当其冲就是削弱太平公主的实力,而上官婉儿是太平公主的左膀右臂,将她杀死不仅能给予太平公主以震慑,还能极大削弱太平公主的势力,即使不忍依然要快刀斩乱麻。
  另外,上官婉儿对李氏家族始终打压,此人才干出色,如果留下她,很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武则天一样的人物,必须要杜绝这种现象,虽然那道遗诏是为了李氏家族着想,但李隆基决不允许这种墙头草威胁政权稳定,将她杀死是最好的方式。
  上官婉儿死后,李隆基感念上官婉儿的才情,恢复了他昭容的身份,并收集了她的作品为其其发表了《上官昭容集》20卷,由此看出杀上官婉儿实属迫不得已,为她恢复了名誉,一个皇帝为了自己杀的女人出了一本文集,这在历史上又开了一个先河。
  结语:
  权利可以让一个人享受荣华富贵,也可以让人死于非,面对权力的追逐,上官婉儿忘记了武则天的杀父之仇,心甘情愿为其卖命,同时又投奔到唐中宗、韦后的怀抱,最后投奔太平公主,如果不是遇到李隆基,可能她还能逃过一死,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总之,帝王想杀一个人易如反掌,关键看他想不想杀,心情如何。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为何会死于李隆基之手。
  很简单的一句话,这位上官婉儿,不仅是位才女,更是一位"作女"。
  上官婉儿是陕州人,她的祖父是高宗时期的宰相,西台侍郎,以文采著名天下,但在高宗时代文臣集体抵制武后专权的政治斗争中站在了前台,一度替高宗皇帝拟定了废后的诏书,后来武氏重新当权处死了上官仪和上官婉儿的父亲上官庭芝。
  当时上官婉儿刚出身 ,就直接从相府千金小姐成了掖庭女奴。
  从小在宫庭中长大的上官婉儿天赋过人,在母亲郑氏的培养下,歌词诗斌女工无一不精,成为内官学霸,才名很快就传到了武则天的耳中,引起了她的好奇。大约在唐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77年),武则天下令召见婉儿,并来了场面试。
  结果让武氏非常满,决定将仇人之女留在身边,作为随身女官。
  武则天的大度成就了上官婉天,
  这是一场考试。无论是级别还是过程,都与进士廷试颇有相似之处。唯一的区别只是试官不是皇帝是天后,考生则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女。
  上官婉儿顺利地通过了武则天的命题测验。武则天对婉儿的才华赞叹不已,当即决定将她留在自己的身边,做自己的随身女官。
  公务员试用期上官婉儿表现优异,一年以后,十五岁的时候她正式成为武则天的侍从女官,入宫掌诏命(相当于高级秘书)。进入了大唐的政治核心舞台。
  26岁的上官婉儿仍然稳居武则天首席秘书之职。32岁,武则天开始让她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政制、诏书、祭拜祝词、官员任免令等等,皆出自她的手笔,百官上奏的表章她也都加以批阅参议。天下大事虽由武则天决断,背后却都有她的一份参与。
  她实际上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执宰。当年她的母亲郑氏怀孕时梦见有人给自己一杆大秤。郑氏找人为此梦占卜,算命先生说将来必生贵子,此子有秉国权衡之术,将出将入相。
  结果生下来是一丫头,上官家以为算命先生是信口开河,没想到预言成真。
  这样一位金领红颜,自然成为各种政治势力争取的对象,武则天的儿子侄儿们都想从床第上把这个女人征服,从而为自己获得关键的政治力量。
  而当上官婉儿每天看到武后如何广纳男宠同时又施展帝王之术把这群男人服服贴贴的训养得像群听话的狗,她无法不效仿之。
  武帝的小心胆张昌宗兄弟就先后上了上官婉儿的床。
  还有薛怀义,也和上官婉儿有一腿,据说上官婉儿和薛怀义私会被武帝发现,气愤的武则天给了上官婉儿黥面之罚,而薛怀义也从此失宠。
  后来聪明的上官婉儿设计了一个遮掩剌青的发型,号"上官髻",竟成了长安中贵妇的潮流时尚。
  女帝的儿子李显和侄儿武三思都争着泡上官婉儿,结果是上官婉上也是照单全收。
  唐中宗李显即位后,上官婉儿被封为昭仪,代中宗掌诏命,权势更盛,上官家族被平反,中宗李显甚至允许她在官外开府,与百官往来,上官婉儿更加淫荡,很多颜值高的年轻官员为求富贵,不惜向其出卖色相,崔湜就是上了上官的床,才加封中书侍郎,官拜执宰。
  政治上,上官婉儿与皇后韦氏、太平公主结成女子三人组,摭天闭月,最荒唐的是,为奉承韦氏,上官竟把自己的情夫武三思献给皇后韦氏,二人共享情人。
  武则天虽然也荒淫,但治国是好手,男人们对其又敬又畏,这三个女人把大唐朝堂上下搞得乌烟障气,李氏王室其它势力自然不满, 公元710年,韦氏毒死了唐中宗李显,想仿武则天故事,7月,太平公主倒戈临淄王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杀韦后。
  上官婉儿想调转船头,主动率人迎接李隆基,但李隆基怎么可能放过韦氏最重要的政治同盟呢(事实上反戈的太平公主也没能逃过),杀上官婉儿于唐宫。
  一代"作女"上官婉儿就这样完结了她惊艳的一生。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李隆基之所以执意要杀上官婉儿,有两层原因:一是史书中记载的那样:
  "此婢妖淫,渎乱宫闱,今日不诛,后悔无及了。"
  二是上官婉儿拿出的那份遗诏上,继承人的名字赫然是中宗之子李重俊,而不是相王李旦一系。因此,就在上官婉儿拿出这份遗诏的一瞬间,她就死了。换句话说,没有这份遗诏,上官婉儿未必死;有了这份诏书,上官婉儿必死。
  武则天像上官婉儿因何为武则天效力?
  上官婉儿从一个受害人而成为受益人(或者称为帮凶),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世人不得而知。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是因为上官婉儿的才华吸引了武则天,被纳入到武则天的内廷管理体系中逐渐崭露头角的。但是,大家应该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上官婉儿心理的变化。究竟是什么改变了上官婉儿对武则天的敌视态度,进而变得配合,甚至主动配合起来了呢?
  这还真的是个谜!
  我倒是认为,恐怕还是权力的魔力吸引了上官婉儿。在那个男性权力至上的年代,武则天以一个女人凌驾于诸多男性之上,颐指气使,发号施令,这不仅是感官上的刺激,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女性能够站在政治的最高峰,来施展自己的抱负所带来的满足感。只有跟着武则天,才能成为"内舍人",一展平生所学;不跟随武则天,则为奴为婢一辈子。
  何去何从,如何选择,不言而喻!
  我们不能因上官婉儿最终选择投靠武则天就来贬低她,难道那些在武则天一朝的名臣们都要像上官婉儿那样受到指责吗?
  乾陵无字碑上官婉儿因何选择李显
  但不能否认的是,随着上官婉儿进入政坛,那自然也就要站队,尤其是在武周与李唐政权交替的那个混乱时期,只要是站队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
  上官婉儿因为受到武则天的重用,被称为"内舍人",所以受诸多派系的拉拢,但以上官婉儿最终的选择来看,他还是比较倾向于中宗李显一派。其原因有三:
  其一、李显是武则天亲自选中的接班人,虽然半途被废,但最终还是把皇位还给了李显。上官婉儿作为武则天的心腹之人,应该很清楚武则天的政治意愿。
  其二、李显因为曾经是正牌的唐朝皇帝,又是武则天指定的继承人,所以会受到朝中大臣们最广泛的支持。
  其三、韦后和太平公主都有很强的政治野心,但是她们虽然有着不屈于男性的性格,可是政治能力却不强,也需要依靠像上官婉儿这种经历了多重政治风浪而不倒的人物支持。因此,几方一拍即合,结成了政治同盟。
  唐玄宗像  图片来自网络李隆基为何痛恨上官婉儿
  反观相王李旦一系,因为皇位之争,与中宗一系和太平公主早就势成水火。而且,因为上官婉儿的存在,本来不和的中宗李显一系与武氏一系有合流之势。他们两者之间虽然也有利益争斗,但是在对付相王李旦上面利益诉求却是惊人的一致。作为这两派势力的居间联络人,上官婉儿自然就受到了李旦一系的痛恨。
  公元710年,唐中宗李显突然驾崩,韦皇后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党羽和族人,朝政大权尽落韦氏之手,这激起了各派势力的不满。为了平衡朝中势力,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皇后为皇太后摄政。
  然而宰相宗楚客、韦温更改诏书,劝韦后效仿武则天。明眼人都知道,如果韦后效仿武则天,那无论是李旦还是太平公主,无一例外都会被杀。
  上官婉儿在此事上态度暧昧。失去了支持的太平公主转而求助与李旦并迅速结成同盟。唐隆元年六月二十日(710年7月21日),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率兵攻入宫中,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所有韦后一党。
  上官婉儿像  图片来自网络李隆基因何执意杀死上官婉儿
  此时的上官婉儿慌了手脚,她拿出当日和太平公主议定的要在李显死后立太子李重俊的诏书,以此来向李隆基表明自己是站在李唐皇室一边的,跟韦后的篡位没有关系。
  如果说,上官婉儿没有拿出这份诏书,李隆基或许会看在上官婉儿在朝中的影响力会网开一面的话,可这份诏书一拿出来,就表明上官婉儿是无论如何不会站在自己这一边。这种人如果不趁乱除掉,待到她翻过身来,还必定还会兴风作浪。鉴于此,李隆基下令当即处死上官婉儿,一代才女从此香消玉殒。
  上官婉儿墓志铭  图片来自网络
  上官婉儿是唐代著名才女、诗人,是初唐武则天、唐中宗时期女官、宠臣、皇妃。
  上官婉儿绝代芳姿,天资聪颖,才华过人,文采斐然,被称之为"巾帼宰相"。
  一、生平简介
  (一)、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664 710)。武则天、唐中宗宠臣。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人。上官仪孙女。
  上官仪获罪被杀,她随母郑氏配入内庭。
  因其聪慧善文而得到武则天重用,封为"内舍人",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武则天爱其才华,往往命其参决政事。
  (二)、唐中宗复位后,拜她为昭容,专掌制命诏书。
  此后上官婉儿权势益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她以皇妃兼内舍人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其权利越加膨胀。
  她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这是其红得发紫的颠峰阶段。
  《全唐诗》收其诗词三十二首。
  唐龙元年(710年)在李隆基发动的"唐龙政变"中上官婉儿被杀死时年四十七岁。
  二、宦海沉浮
  (一)、武氏宠臣
  (1)上官婉儿本是故西台侍郎上官仪孙女。唐高宗时,由于上官仪劝高宗废去武后,结果事机败露,上官仪反被诬死,家族籍没。当时还是婴儿的上官婉儿与其母同没入掖庭。
  上官婉儿虽然生长在困顿之中,但其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精通史籍,明习吏事,善作文章。名家之女,又有遗传文才,定然脱颖而出。
  年及十四岁,妖冶艳丽,且天生睿智,过目成诵,所作文章,不假思索下笔千言,如平日构成。因此才名大噪。
  武则天的长处就在于善于选拔人才,委以重任。(范文澜《中国通史》)
  武则天当面命题试文,上官婉儿一挥而就。武则天一瞧,只见珠圆玉润,调叶声和,尤其是书法秀媚,不由极口称许,由此受到武则天的赏识,因即留在左右,命掌诰命。
  武则天当政,封其侄子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诸武得进,权倾朝野。一时诸武势大,一批无耻之徒纷纷依附诸武,酷吏来俊臣、周兴等皆是他们的爪牙。
  武承嗣死后,武三思迅速上位,成为武氏家族的核心人物。其在武则天掌权时被提拔为兵部、礼部尚书,又监修国史;武则天称帝后被封为梁王,担任检校内史,也曾对太子之位怀有野心。
  这时生性风流的上官婉儿亦投怀送抱,成为权势熏天梁王武三思的情人。
  至此武后倚上官婉儿为心腹宠臣,令其常常参与宫内密事。百官奏表等,所下制诰,多出婉儿手笔,权势日盛。
  (2)、武则天晚年放纵武氏亲族集团,侄儿梁王武三思把持朝政,和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等勾结,把朝政搞得混浊不堪。(赵文博《中国通史》)
  在宰相张柬之等与太平公主谋划政变之关键时刻,太平公主成功的将上官婉儿拉到了自己一方。
  上官婉儿作为一个从小就受到政治斗争牵连,后来又有丰富政治斗争经验的宫廷御用宠臣,对当时政治局势看得一清二楚。一边是武后男宠张昌宗、张易之,虽然声势煊赫,但却完全系于女皇一身,况且武后重病缠身,卧床不起。两厢对比,孰重孰轻,一目了然。倒不如投向未来皇帝一边。也正因上官婉儿的加入,政变的成功指日可待。
  史称"神龙政变"虽然除掉了"潜图逆乱"的二张兄弟,成功逼迫了武则天退位,但是斩草未除根,留下了武三思最大的祸患。
  (二)、改换门庭
  (1)、待中宗复位大权在握后,李显见上官婉儿虽徐娘半老,但风韵犹存,且诗意清新,才貌双全,秀色可餐,便把婉儿召幸,春风一度,册为婕妤,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
  中宗复位后,晋封上官婉儿为昭容(女官名),叫他负责起草诏书,参預朝政。(赵文博《中国通史》)
  其时上官婉儿改换门庭,混得风生水起,深得中宗、韦后信任,专秉内政,起草政令文诰。
  此时足智多谋的上官婉儿,为确保长久被皇帝、皇后倚重,又想出关键一招,经上官婉儿穿针引线,将老情人武三思介绍给韦后私通。
  武三思不仅是中宗李显的表兄,其儿子武崇训与中宗、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还是夫妇。
  韦后与武三思本是儿女亲家,由此成就了两代人的"通家之好"。
  中宗向来惧内,懵懵懂懂接连被带了两顶绿帽子,还是不知不晓。并把这位表哥亲家翁引入禁中,图议政事,封武三思为司空、梁王,封武攸暨为司徒、定王。
  当时在朝中形成了一个以韦氏为首的武韦专政集团。
  武三思通过韦后、安乐公主,诬陷迫害拥戴中宗复位"神龙政变"之"五王"至死。中宗对揭发武韦丑行的人都处以极刑,武三思因而权倾人主,作威作福。朝野上下怨声载道。
  (2)、上官婉儿跟随武后多年,非常了解武后惯用的政治手段,她劝韦后效仿武则天,当务之急是收买人心,传播美名。
  此时上官婉儿名义上还是中宗的昭容,本该长留宫中,不许擅自外出。但上官婉儿颇不安分,暗中与多个情人来往。"邪人秽夫,争候门下,肆狎昵… "《新唐书》
  韦后为拉拢上官婉儿,乘机向中宗求情,中宗破例在宫外赏赐了上官婉儿一座豪宅。
  上官婉儿也死心塌地成为了武韦一党的重要骨干。
  此外,由于上官婉儿相中了中书侍郎崔湜,于是其得拜 "同本章事",超升为相,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上官婉儿越发胆大妄为,竟然与韦后、安乐公主、武三思等沆瀣一气,操纵政治,树立私党,依势用事,卖官鬻爵,广纳贿赂,穷奢极欲 ,为所欲为。天下嚣然。
  以(韦氏)为首形成了一个韦武集团。… 骨干分子是上官婉儿和武三思。(赵文博《中国通史》)
  上官婉儿与武韦一党的倒行逆施,其母亲郑氏都跟着提心吊胆,曰:"武氏,天之所废,不可兴也。今婕妤附于三思,此灭族之道也"。《资治通鉴》
  然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铁了心的上官婉儿只能是一条道跑到黑,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在韦后、安乐公主及武三思激起太子李重俊政变过程中,太子在杀死武三思父子后,索求韦后、安乐公主,并喝内宫人把与武三思通奸的上官婉儿交出来。
  "及太子重俊起兵诛三思,索昭容,昭容始惧…"《资治通鉴》
  韦后、安乐公主吓得魂飞魄散,上官婉儿急中生智高叫:"看太子的意思,是先杀婉儿,再杀皇后与安乐公主,最后是要杀皇帝陛下!"太子在玄武门城楼与中宗、韦后对峙时,根本未想谋弑中宗,正因此犹豫不决之际,上官婉儿的"最后是要杀皇帝陛下",把太子的"清君侧",定性为大逆不道的"杀皇帝"。叛军一时气短,反被保护皇帝的御林军击败,而后昏庸无能的中宗竟将自己亲儿子的脑壳去祭奠给他带绿帽子的武三思。
  (3)、自此韦后与一直想当"皇太女"的安乐公主竟然抢班夺权;在惊悸惶恐中度过了二十三年,刚刚登上皇位五年的中宗李显 ,对韦后和安乐公主的纵容、忍让,竟惹来杀身之祸。
  景龙四年六月二日中宗被毒死。
  本来绝顶聪明的上官婉儿就想留一后手,以备不时之需。遂与太平公主密谋,草拟中宗"遗诏",立中宗小儿子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
  但是韦后与其兄韦温等死党改篡诏书,以相王李旦为太子太师,虚其职权。
  (三)、命丧黄泉
  善恶有报终有时,景龙四年(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见韦氏一党已经高举屠刀,要除掉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等李唐皇族,而后黄袍加身。于是先下手为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在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后,军兵直至上官婉儿居所。上官婉儿听到外有兵起,知晓韦后一党不保。她沉着冷静找出早已准备好的中宗"遗诏"高执蜡烛,大开宫门,率宫人跪迎政变军士。
  当前任朝邑尉刘幽求率兵闯入时,上官婉儿呈上诏书草稿,表示当初她自己本意是以相王李旦为辅政,后为韦氏一党所篡改。以此为据妄图蒙混过关,保住自己一条小命。
  (临淄王李隆基)
  但不知临淄王为什么深恨这位美貌才女,一点机会都不给留,立命人斩之于殿下。
  聪明一世的女文豪,终于死在比她更聪明的李隆基之手。
  而后李隆基尽诛武韦党羽。
  扶持自己的父亲李旦重返皇位,是为睿宗,改元景云。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
  结束语:上官婉儿能被"通文史,多权谋 "(范文澜《中国通史》)的武氏所器重,并成为心腹,其绝非等闲之辈。
  上官婉儿天赋灵犀,从武则天时代开始涉足政坛,一步一步接近了当朝的权力核心。三十余年 一直周旋于各种政治势力之间,为抱粗腿,寻靠山,见风使舵,左右逢源,玩弄权术,不仅成功的保全了自己,且官运亨通,权倾朝野,一时风光无限。
  传奇一生之大才女,亦深知她自己多年以来与诸武沆瀣一气,臭味相投,随波逐流,坑害李唐皇族;后来中宗复位,韦武一党崛起,她见风使舵,改换门庭,又投靠了韦氏新主子,彻底站错了队,并且一错再错。
  在韦后、安乐公主及武三思激起太子李重俊未遂政变,并在杀害太子过程中,上官婉儿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长期与武韦一党狼狈为奸,淫媚至及,祸乱宫闱 ,蝇营狗苟,卖官鬻爵,作恶多端 ,终究难逃一劫。
  这次她遇到了克星——嫉恶如仇、年轻气盛的李隆基,聪明一世,才华横溢之才女至此香消玉殒,命丧黄泉,成为皇权斗争的牺牲品!
  上官婉儿在死前曾帮过李隆基大忙,可还是躲不过被杀的命运,这还要从上官婉儿的处事方法和人生经历说起。上官婉儿处事圆滑,多次躲过危机
  唐高宗李治的宰相上官仪得罪了武则天而被杀,他的女眷都被没入宫中为奴,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也随母亲郑夫人进了宫。按理说,上官婉儿就再无出头之日了,可是世上一切事情的发展都是难以预测的。
  上官婉儿到了14岁的时候,凭借着出色的才能赢得了武则天的欣赏,得以掌管宫中的诏令。当初她和母亲郑夫人受人轻视,可谁也没想到她长大后竟能如此出众,《旧唐书》这样记载:
  初,婉儿在孕时,其母梦人遗己大秤,占者曰:"当生贵子,而秉国权衡。"既生女,闻者嗤其无效,及婉儿专秉内政,果如占者之言。
  这真是"生男勿喜女勿悲",然而,即使上官婉儿在有才能,她也逃不掉皇室的制约。
  武则天有识人用人的雅量,能将上官婉儿这个仇人变成心腹,这种气量让人佩服。可是她到了晚年却变得昏聩无比,宠幸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引起了满朝文武的不满,武则天地位岌岌可危,聪明的上官婉儿发现武则天不可靠了,便向李唐宗室子弟示好。
  神龙之变,上官婉儿没少出力,否则唐中宗李显即位后也不可能封她为正二品的昭容。
  唐代宫中女官最高级别也只有正五品,上官婉儿是女性,不能做官,只能成为李显名义上的妃子才能实现等级的跨越。
  上官婉儿毕竟只是名义上的妃子,所以她不在宫中居住,就在宫外与武三思发展成了亲密的关系。
  当时唐中宗的太子是李重俊,为李显的庶出儿子,一直受韦后和安乐公主的欺负,更过分的是,安乐公主经常称呼比自己年长的李重俊为奴。
  被自己的妹妹欺负还不算,连安乐公主的公公武三思也欺负自己。太子李重俊愤怒了,认为这都是上官婉儿和武三思的错,他越想越委屈,委屈到了非杀掉武三思和上官婉儿不可,于是他半夜带人去了武三思家,杀掉了正在熟睡的武三思父子,然后带人浩浩荡荡地前往皇宫门口,向父亲索要上官婉儿。
  李显这人一贯懦弱,眼看太子带人冲到了宫门,便向上官婉儿露出了不仗义的神色。
  高智商的上官婉儿自然明白李显的意思,见惯了这种场面的她不慌不忙地说道:"我死不足惜,可是太子杀掉我后,必然会危及您和皇后的姓名啊!"
  上官婉儿一句话不仅救了自己,还燃起了李显的斗志,禁军很快击破了太子的大军。
  李重俊一死,上官婉儿便过起了一段幸福的时光。暂时没有敌人的她文学水平大增,《旧唐书》中有记载:
  婉儿每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公主,数首并作,辞甚绮丽,时人咸讽诵之。
  此外,无忧无虑的她还大肆包养男宠,《新唐书》记载:
  婉儿与近嬖至皆营外宅,邪人秽夫争候门下,肆狎昵,因以求剧职要官。与崔湜乱,遂引知政事。
  不论她将生活过成什么样,都不能掩盖她的才女光环,她在处理政务上也颇有建树,为了笼络百姓,她提高了女性的权力,比如建议百姓像孝敬父亲那样为母亲守丧三年,并且减轻了百姓的赋税。
  就这样,上官婉儿成功地从武则天那里投靠了李显,实现了人生的飞跃,又凭借聪明才智躲过了李显在位时期的最大危机,使自己过上了安慰的生活。然而,幸福是短暂的,因为他的靠山李显仅在位五年就去世了。聪明的上官婉儿为何被杀
  李显一死,野心勃勃的韦后想要执掌朝政,那她只能让李显最年幼、最好控制的儿子李重茂即位,才能实现临朝称制的梦想。由于李显暴毙,还没来得及立遗诏,这项重要的任务就交给了才女上官婉儿。
  一向聪明的上官婉儿知道韦后靠不住,可是她又没有权力拒绝韦后和请求,便去找好友太平公主商量对策。
  为了不得罪李唐宗室,两人决定在遗诏中添加一项内容,那就是由李隆基父亲相王李旦来摄政。
  上官婉儿不愧为"女中宰相",这份遗诏写得非常有水平,这不仅赢得了李唐宗室的好感,还打击了韦后的势力。因为后来韦后否认了这份遗诏的合法性,这也让她成为了宗室子弟愤恨的对象。
  没过多久,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之变"。上官婉儿对这种事情已经不陌生了,为了自保,她拿出了遗诏,准备献给李隆基的手下刘幽求,让他向李隆基求情。
  谁知李隆基并不打算放过上官婉儿,并将她斩于旗下。
  李隆基之所以杀害上官婉儿,表面原因是嫌弃她生活放荡,行为不端,实则是惧怕塔太过聪明,上官婉儿经历了众多危险却一直得以存活,她的心思让李隆基畏惧。
  可是上官婉儿又做错了什么,她一出生就失去了自由,一生都为李唐皇室服务,她只是想在诡谲复杂的环境中活下去,这难道有错吗?
  结语:李隆基即位后,大唐文风鼎盛,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诗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上官婉儿的功劳。她在世时,主张建立昭文馆,鼓励士人进行文化创作,带动了当时的文化风气。
  上官婉儿死后,李隆基让人收集上官婉儿的诗作,然后为她出版诗集,并让宰相张说为她作序,也算是告慰这位绝代才女了。
  "汉家婕好唐昭容,工诗能斌千载同。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 唐朝诗人吕温的这首《上官昭容书楼歌),说的正是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给武则天当了三十年贴身秘书,深受武则天信任。武则天死后,同太平公主一样,上官婉儿也是权倾一时的人物,令人唏嘘的是,她最后的结局也和太平公主一样,被李隆基处死。但是不同的是,太平公主是执意要和李隆基对抗,因而被杀,而上官婉儿其实已经是准备投靠李隆基了,当仍免不了一死,这是为何呢?
  一 投靠杀父仇人武则天,开启权力之路
  上官婉儿的祖父是唐代初期大名鼎鼎的上官仪,父亲上官庭芝是上官仪的长子,唐高宗麟德元
  年(664),上官庭芝喜得千金。(旧唐书·上官昭容传》中记载了一则关于上官婉儿出生的逸事:"婉儿在孕时,其母梦人遗己大秤,占者曰;当生贵子,而秉国权衡。’既生女,闻者嗤其无效,及婉儿专秉内政,果如占者之言。"这个故事之所以为史籍所津津乐道,就在于上官婉儿经历了命运的起落沉浮之后,居然真的实现了"秉国权衡"这个对于女子来说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就在上官婉儿出生的那年,唐王朝宫廷内部权力之争突起波澜,唐高宗李治不甘心被皇后武则天所钳制,想要有所作为,上官仪趁机建议废掉武后,但为武则天所察觉,招致了灭顶之灾,上官仪父子获罪被杀。自此唐王朝的最高权力完全被武则天所掌握。上官庭芝的妻子郑氏携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一同被发配为奴,襁褓中的相府的千金一变而为命如草芥的宫廷婢女,这是上官婉JL人生的第一个波折。不过上官婉儿的母亲郑氏也出身名门大家,自幼就给了上官婉儿很好的教育。
  随着时间的推移,少女时代的上官婉儿出落得貌美如花,加上天生聪明,文采过人,很快就引起了武则天的重视。唐高宗仪凤二年(677),武则天下令召见婉儿,武则天对婉儿的才华赞叹不已,当即下令免其奴蟀身分,将她留在自己的身边,做自己的随身女官。就这样,上官婉儿踏进了权力中心。尽管武则天是她不共戴天的仇人,但是这并不妨碍她向武则天表忠心,上官婉儿这种投机政客的本性从这时候起就显现出来了。
  二红杏出墙,私通面首
  尽管武则天对上官婉儿极尽宠信,但是本质上并没有把上官婉儿当做一个人看待,而只是她手里的工具。在服侍武则天的这大段时间里,上官婉儿并没有婚嫁。
  《旧唐书》记载了一件事:"则天时,婉儿许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黔其面而已。 "说的是上官婉儿曾犯过一次大错,本来按律当杀,但是武则天怜惜她的才华,只是在她脸上刺了字。
  关于上官婉儿犯罪的原因,史书并没有记载。但是民间却有着丰富的传说,传说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失宠被杀后,太平公主将自己的男宠张昌宗送给母亲解闷。张昌宗出身名门,精通音律,容貌俊美又工于心计。从此,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就成为武则天最心爱的侍寝男宠,每天都限随在女皇的身边,自然就与上宫婉儿天天见面。大概就是在这样的悄形下,张昌宗和上官婉儿之间产生了感情。但私情很快就被武则天发现,她不舍得处置张昌宗,于是上官婉儿就成为发泄的目标,虽然逃过一死,仍然被处以游刑。
  三 投靠韦皇后,对付李氏
  中宗神龙元年(705)正月十日,武则天病重,宰臣张柬之、崔玄纬等五大臣率兵进人宫廷,杀武后宠臣张昌宗、张易之等,通迫武则天把帝位传给太子李显,中宗李显第二次登上了皇位,徙武后于上阳宫,改元神龙,复国号唐,李氏家族终于恢复了对于皇权的掌控。当年十一月,83岁的武则天去世。
  可是,重登皇位的李显根本没有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才能,面对国事他感到手足无措。于是他封赏了三个女人,一个是跟他患难与共的妻子韦氏,一个是在朝中有重要影响的妹妹太平公主,另一个就是上官婉儿。上官婉儿侍奉武则天多年,对朝廷上下的内幕了如指掌,对于撰写各种官样文书极其熟练,缺乏政治经验的李显让婉儿继续充当高级秘书,并很快被册封为捷好,官秩三品,不久又进拜为九缤之一的昭容,代中宗掌诏命,正式进人后宫。
  以婉儿的聪慧,她很快就明白了韦皇后对中宗的影响力,于是在笼络李显的同时,她不遗余力地奉迎韦氏。此前上官婉儿已与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私通,为了讨好韦氏,中宗神龙二年(706),上官婉儿将情人武三思引荐给了韦氏。而对于武三思来说,私通皇后也完全是出于政治目的。
  由此,武兰思与韦后不仅结成肉体关系,而且形成政治同盟。韦后希望自己也能够像婆婆武则天那样操纵皇帝和朝政,乃至于登上为所欲为的女皇宝座,而韦后和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李裹儿自恃深受中宗、韦后的宠爱,还打起了自立为"皇太女"的主愈。此时上官婉儿附靠韦后,私通武三思,在其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
  神龙元年(707)七月的一个夜晚,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柞等矫皇帝旨意,发左羽林军三百余人,在半夜时分,分两路军马直扑武三思、武祟训府第,诛杀其亲党十余人。又统兵三千,直趋肃章门,斩关直人,搜索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婉儿立刻晋见中宗和韦后,说:"观其此愈,即当次索皇后以及大家。"以此挑拨中宗与太子的关系。由此激怒了中宗李显,遂携婉儿登玄武门楼以避兵锋,令右羽林大将军刘仁景率飞骑二千余人,屯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并亲自向城下的兵将劝降。政变在倾刻间攻守易形,李多柞、李重俊相继被杀。
  四 登上权力巅峰
  死里逃生的上官婉儿从此更为李显和韦皇后所信任,她迎来了人生中最辉煌的阶段:不但掌握了国家权柄,还为自己的家族洗脱了罪名。上官仪父子在被杀四十余年后,得到了少有的哀荣:上官仪追赠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上官庭芝追赠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婉儿的母亲郑氏则被封为沛国夫人。景龙二年(708)七月,在上宫婉儿的要求下中宗李显答应了她的要求,允许上官婉儿在皇宫之外营造私宅,并且出宫居住。
  压抑半生的上官婉儿终于有了放纵的机会,一代才女顺乎情理的完成了向荡妇的转变。景龙四年(710)5月17日,许州司兵参军燕钦融上书,指出皇后与安乐公主危害国家,并说她们与武延秀、宗楚客、马秦客、杨均等人通奸。李显大惊,立即召见燕钦融,韦后闻讯赶来,当即命羽林兵士将燕钦融杀死。李显被韦后的举动惊呆了,对她的态度也迅速发生了转变。韦后与安乐公主怕李显真起了疑心,在与宰相宗楚客商议后,决定除掉李显。
  6月2日这天,毒药放在了李显食用的面饼里,54岁的李显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在了神龙殿。韦后秘不发丧,令上官婉儿草拟遗诏。在这道诏书里,婉儿写下了立温王李重茂为太子、韦太后知政事、相王李且参决政务等内容。
  五 韦后一党被铲除后,李隆基杀婉儿
  但是韦后并不甘心政权落到李氏手中,她一面临朝称制封赏李氏皇族,一面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诸营统管的要害职务,统统换成自己的党羽和族人担任。韦太后之心,已是路人皆知。不甘待毙的太平公主遂暗中与早有计划的李且第三子李隆基通谋,于6月20日晚突袭
  后宫,杀掉了韦氏。紧接着,武延秀和安乐公主的府邸也被重兵包围。在拼命抵抗之后,武延秀和安乐公主被追兵斩首,韦氏家族全军祖没。
  与此同时,李隆基亲信刘幽求的军队也包围了上官婉儿的住处。婉J儿对于这个时刻早有预备,当刘幽求来到的时候,她早已梳妆齐整,领着宫女在门口乘烛相迎。她向刘幽求出示了自己草拟的那份遗诏,表示自己在紧要关头仍然效忠于李唐王朝,绝非韦氏的私党。刘幽求觉得婉儿所言有理,便向李隆基回报。然而李隆基却断然拒绝了婉儿的请求,坚称她是韦氏一党,一定要杀。就这样,47岁的上官婉儿就这样结束了她的一生。
  李隆基为什么决意要杀上官婉儿,实在是他看透了上官婉儿投机的本质。当初,上官婉儿不顾灭族之仇,而去讨好武则天,从此进入了权力中心;武则天死后,她又马上倒向新皇帝李显,当看到这位皇帝是个软蛋,韦后势力越来越强后,她毫不犹豫的加入了韦后集团,在李隆基铲除韦后一党后,上官婉儿还想着再换东家,乞求李隆基能饶恕她。可是李隆基是什么人,将大唐推向盛世的唐明皇,他会看不出来上官婉儿的心思,谁能保证,上官婉儿不会在卖他一次,然后拿着他的人头去向下一个东家领赏。于是,李隆基毫不留情,果断处死了上官婉儿。
  公元710年的唐隆政变中,李隆基无视亲信刘幽求的请求,辣手摧花、果断处死了上官婉儿。
  时至今日,之所以有很多朋友仍为此事深感不平,大概基于以下两个原因,让我们让对上官婉儿心生同情:
  外在,光看到这个高级、温婉的名字,一个贤淑、典雅的古典美女就跃然眼前;
  内在,她号称一代才女,人称"巾帼宰相",其文学造诣更是超过很多男性文人。
  有颜又有才,满足了人们对才子/才女的一切幻想,自然会情不自禁的对其抱有好感。
  不过,是否有才华、有颜值,向来都不是决定一个人口碑的主要指标。对此,北宋著名政治家、《资治通鉴》的主编司马光,就给出了中国古代传统政治逻辑中的标准。
  司马光把人分为四类:"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选人用人,当然首先考虑圣人和君子;但如果...

花刺子模帝国是现在什么地方?有何依据?花剌子模是太阳之地的意思。花剌子模的崛起之地,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交界处,是咸海最大河流阿姆河的下游之地。此地自古以来土地肥沃,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粮仓。花剌子模最鼎盛时太平天国启王梁成富与西北太平军启王梁成富,广西郁林州人,1851年参加了金田起义,后在英王陈玉成部下。1860年(咸丰十年),以军功封则天义。1861年秋晋封为启王,衔号为殿前南方统帅天军,顶天扶朝纲,启王宁千民国时期的电台信号能发多远?答关于中国的电台,就要从广播事业说起。中国广播事业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1月,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开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为中国境内首座电台。1926年10月11970年,毛泽东发表五二零声明今天读来仍震撼人心1970年5月20日,彼时的中国与美国正在努力改善关系,毛泽东同志却在此时发表了著名的五二零声明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次日,毛泽东同志面对着50万到达天安1983年苏联核潜艇激战美军舰群核弹上膛抢夺声呐,结局大快人心不管这声呐天线是不是你们的,凭本事捡得不用还,谁带走就是谁的。二战结束后,美苏从盟友变为对手,两个世界超级大国在全世界展开激烈角逐,谁也不甘示弱。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给毛主席当了5年警卫员的奉孝同,为何选择隐姓埋名回山区务农?2013年11月17日,一位穿着老式军装的83岁老人,来到了毛主席纪念堂,当走到瞻仰厅水晶棺毛主席遗体旁,他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情感,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他一边哭,一边一声声喊着毛主蒋介石的文胆武胆双双自杀,自然是兵败如山倒陈布雷素有国民党第一支笔的雅称,蒋介石的文胆自然非陈布雷不可了,陈布雷号称国民党的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蒋介石的不少著名言论都出自陈布雷,例如这一句名言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盘点姓氏名人刘刘姓,最早一支刘姓源自尧的后裔刘累,故刘累为刘姓得姓始祖。刘姓望出江苏彭城。其他的基本来自于赐姓改姓等。先秦时期秦汉时期刘邦,字季,汉高祖,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蒋介石和崇祯为什么都喜欢胡乱干预前线将领?作者斌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意思是前线将领应该有权相机处置大事,不必事事都向千里之外的君王请示。可就有昏君总认为自己比任何将领都聪明,总发布一些奇葩的命令干预前线将领指挥,用网友不丹王国世界上最后一个开放网络的国家,至今仍使用清朝国旗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有鼎盛期,然后到衰败期。清朝也是如此,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清朝总计存在了296年。清朝的鼎盛时期,毋庸置疑,肯定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在位时,创造的康乾盛木华黎家族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为什么要让给忽必烈?木华黎这个人是非常厉害的蒙古英雄!他是成吉思汗最信任的将领,曾经救过成吉思汗,在成吉思汗西征的时候,木华黎被封为国王!想当年,成吉思汗有点像周天子!他本想搞分封制,但是值得信任,又
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危机感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春秋时期,宋国齐国晋国魏国联合出兵,准备攻打赵国。郑国国君得知消息后,慌不择路,在众臣的建议下,急忙向诸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晋国国君得知后,爽快答应清代的蒙古亲王有多少,与宗室亲王具体又有哪些区别?蒙古亲王爵位是清朝除宗室爵位,功臣爵位之外的另一大爵位体系。高于功臣爵位体系(最高封民公),低于宗室觉罗(爱新觉罗)爵位体系,是清王朝统治和维系蒙古(内属蒙古和外藩蒙古)地区所封赐匈奴突厥契丹蒙古,傻傻分不清楚?他们之间有何关系?我们现代人大多数对于古代的了解,都是通过学过的一些历史知识,以及看过的电视剧。经常看古代历史类的小伙伴就知道,中国经历了那么多朝代,绝大多数时候都会受到其它国家的困扰,比如说各种不十年动乱,二汽能够建成并达到与世界基本同步的水平,为什么?文杨正林编审秦楚刊号时任国家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视察二汽十堰二汽,从建成到投产,并非一帆风顺,这期间,尤其经历了可怕的十年动乱,文化大革命时期,二汽同样遭到干扰,他冒着被扣上同样的闭关锁国,为什么日本强大了,中国却成了任人宰割的牛羊?学习世界历史的人都知道,日本曾经是中国的藩属国,年年像我大中华朝贡,从大唐盛世以来,几乎都有日本人来中国取经学道,在明朝初期,中国开始闭关锁国,日本也学着处于闭关锁国状态。那么为什世界电影诞生日强国理想与视觉经验晚清留日学生的电影活动李镇(中国电影资料馆)一部晚清留日学生拍摄的纪录影片1906年6月12日上午,晚清留日学生以补助海军兴复社的名义在日本出资策划组织拍摄了纪录电影。参与者为留学生社团补助海军兴复社的话说老北京礼士胡同刘墉故居礼士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明代属思诚坊。因骡驴市场设置在这里,称驴市胡同。清承明制,还是骡驴市场,直到宣统年间这里废骡驴市场,以其谐音改称礼士胡同,有文化吧。镶嵌在胡同口房他曾任北京军区司令,毛主席赞他继往开来中流砥柱,61岁晋上将1927年8月1日,在南昌城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此标志着我军的诞生。历经22年的浴血奋战,无数革命将士在枪林弹雨中冒死拼杀,戎马一生只为人民当家做主国家独立富强匈奴人到底是黄种人还是白种人?DNA检测后,发现真相并不简单在我国历史上,可以说很少有和平的年代,除了自己国家政权的内部动乱之外,也会有来自其他外来民族的侵犯,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民族存在感非常强,那就是匈奴,这个民族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就是好中国头号大毒枭谭晓林,从农民工变成庞大毒贩组织的首脑金三角,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是个三不管的地区,而且这里种植着大片的罂粟花,每年从这里售卖出去的毒品数不胜数,你们可能只知道金三角是个毒品王国,却不知道这个三不管的地区其实是和国民党1937年,毛主席斥责何绍南共产党是不好欺负的,你要好自为之哇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八路局主力奔赴抗日前线。为了保卫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的安全,1937年8月25日,中央决定将留守的部队9000人统一指挥,设立八路军后方留守处,肖劲光担任主任,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