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冯国璋借口南巡出逃,半路被皖系拦截,段祺瑞冷笑看你还往哪跑

  1918年1月,时任中华民国的大总统的冯国璋可谓是坐在火山口上,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千辛万苦得来的总统位置竟然让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这是他从政多年来从未遇到的。
  冯国璋
  冯国璋自从小站练兵时代就已经跟随袁世凯了,是北洋系的代表人物之一,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护国运动,甚至府院之争,他都能够左右逢源,对时局游刃有余。这一切,都让冯国璋产生了一种错觉,他认为自己已经超过了段祺瑞,成为了北洋系的领袖人物,完全可以坐上大总统的位置。为此,他不顾其他人的反对,毅然离开了老巢南京,前往北京就职。
  这一去,可以说是把自己给陷进去了,北京毕竟是段祺瑞的地盘,冯国璋哪可能斗得过他。早在冯国璋刚去北京就职时,他和段祺瑞是老朋友,两人有过一段蜜月时间。然而随着段祺瑞拒绝恢复国会,南方护法军政府悄然成立,让他和冯国璋之间产生了矛盾。实际上,无论是冯国璋还是段祺瑞,都不想要这个国会,两人的区别在于对南方的态度上面。段祺瑞主张武力讨伐南方,而冯国璋则主张与南方和谈,和平解决问题。
  最初依然是段祺瑞占据上风,他果断派出皖系大将傅良佐率军进入湖南,拉开了第二次南北大战的序幕。当时的湖南刚刚光复不久,湖南督军谭延闿手下没有多少湘军,根本无力抵挡北洋军的进攻,很快连长沙都丢了。就在这时,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开始发力了,在他的授意下,以江苏督军李纯为首的"长江三督"首先通电要求和平解决南北问题。接着,前线的直系将领范国璋、王汝贤等人也开始罢战,再加上桂系军阀的介入,傅良佐很快就在前线大败而回。无奈之下,段祺瑞只得请求辞去国务总理的职务。
  在湖南战事上,段祺瑞吃了直系的"暗亏",输了第一回合。他提出辞职,一方面虽是形势所迫,另一方面也是以退为进。这是段祺瑞的惯用手法,他曾用这一套对付过袁世凯,也对付过黎元洪,如今又要用来对付冯国璋了。
  段祺瑞提出辞职后,冯国璋的日子果然变得不好过了。首先,日本通过外交途径对他施加压力。1917年11月16日,在段祺瑞提出辞职的第二天,总统府的日籍顾问青木宣纯中将和日本驻华公使林权助先后拜见冯国璋,奉劝他说欧战正在进行,中国内阁不宜有所变更。林权助在和冯国璋的会见中还直接用带有威胁的口气说道:"如果因为内阁变动引发中国内部问题,日本必定不会坐视不理。"
  另一方面,段祺瑞辞职以后,由谁来接替这个总理位置,也成了一个难题。虽然前线失利,但京津地区仍然控制在皖系手中,直系的力量远在长江一线。冯国璋虽然身为总统,可他本人也在皖系势力的包围之中,在京津地区的话语权远不如段祺瑞。段祺瑞即使已经下台了,但他只要跺上一脚,京津也要为之震动。
  在这种情况下,有谁敢于去冒着得罪段祺瑞的风险而出任总理呢?冯国璋想请徐世昌或王士珍出山,也只有他们俩才能够凭借威望,压制住皖系的气焰。然而这两位北洋元老深知其中利害,避之唯恐不及,怎么可能主动趟这趟浑水。冯国璋一时间竟然找不出一个能继任段祺瑞的人,这对他来说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
  11月18日,长江三督为了进一步压制皖系,促成段祺瑞下台,再度拉拢另一位直系巨头曹锟,一起联名发表通电,主张北京政府及西南各省撤兵停战,并表示愿担负起调停之责。这份通电因为曹锟的加入,使直系的阵容陡然壮大了不少。长江三督不但一下子变成了直系 四督,还因为曹锟当时正担任直隶督军,位居京津要害之地,这就使直、皖力量的对比发生了不小的倾斜。
  段祺瑞
  段祺瑞接到这份通电以后,心头大为吃惊。不过他显然是多虑了,曹锟根本就没有与长江三督一起压制皖系的想法。就在这份通电发出后不久,曹锟主动打长途电话给段祺瑞解释说:"李纯他们发表通电这个事,跟我没有什么关系,我根本没同意他们这么做。他们竟然擅自借用我的名字发出通电,实在是太过分了,我本人对总理绝对没有二心。"段祺瑞听后大喜,很是夸赞了曹锟一番。
  长江三督本来是想利用这份通电打击段祺瑞,但曹锟的做法却使他们一下子陷入了被动之中。实际上,这份通电虽然是由李纯发起的,但他事前也的确征求过曹锟的意见。曹锟当时给出的回答是含含糊糊、模棱两可,本意是想两边都不得罪,但李纯却以为不反对便是同意,于是从南京发出了这份电报。然而,曹锟并不想公开得罪段祺瑞,所以电报发出后,他便矢口否认了这件事。这样客观上给人留下这样一种印象,那就是一直保持中立的曹锟实际上是支持段祺瑞的。
  皖系抓住这件事大做文章,一方面攻击长江三督,尤其是李纯。另一方面,徐树铮亲自前往天津,进一步游说曹锟,希望他能够支持段祺瑞进行南北战争。然而,无论和战对于曹锟都没有任何好处,他一心想要骑墙,无论徐树铮怎么说,他都不肯表明自己的态度。徐树铮很快放出了他的底牌,那就是事成之后,皖系愿意推举曹锟担任副总统。这对曹锟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诱惑,他很快就答应了徐树铮,表示愿意支持皖系。就这样,徐树铮仅仅用了一个副总统的虚衔,就说动了曹锟,让他成为了主战派的急先锋。
  冯国璋这时候压力越来越大了,徐世昌和王士珍都一再推托,不愿意出任总理。无奈之下,冯国璋只好请熊希龄出面组织一个过渡政府,结果也未成功。到最后,冯国璋找到段祺瑞内阁的外交总长汪大燮,请求他暂时代理一下总理。汪大燮起先也是一再推辞,后来实在推脱不过就提出,要他代理几天也可以,但必须先得到段祺瑞的同意。事情绕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原点,大家都害怕得罪段祺瑞,自然都不肯接下总理的职务。
  冯国璋这下真是有些抓瞎了,段祺瑞下野本来是他所希望的,但他没想到却给自己出了一道难题。无奈之下,冯国璋只好硬着头皮去找段祺瑞商量了,让他帮自己找一下组阁的人选。段祺瑞倒是没有推辞,很干脆就答应了冯国璋。这之后,段祺瑞果然说服了汪大燮和王士珍,但汪大燮只同意代理总理一个星期。期满后,在段祺瑞的同意下,王士珍又半推半就地继任了总理。
  在内阁问题上,段祺瑞怎么忽然热心地帮起冯国璋了?这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其实,这里有一个重要原因:冯国璋虽然暗箭伤人,促使段祺瑞不得不提出辞职,但段祺瑞认为当时主要问题是对付南方,而不是北洋系自家内斗。冯国璋和长江三督虽然在背后拆台,但毕竟是北洋内部的事情,相对来说只是次要问题。如果自己人先干了起来,只会便宜了南方。更何况,北洋系内部分裂,也是段祺瑞不愿看到的局面。至于如何对付冯国璋和长江三督。他也已经有了一个更好的计划。
  12月2日,直隶督军曹锟、山东督军张怀芝以及山西、奉天、福建、安徽、浙江、陕西、黑龙江、上海、察哈尔、绥远、热河等省区督军、都统、护军使代表忽然云集天津,召开督军团会议。这让冯国璋感到错愕不已,他怎么也没想到,这是皖系对他和长江三督进行反击的第一个步骤。
  天津会议是徐树铮在段祺瑞的授意下积极策动的。如同当年召开徐州会议对付黎元洪一样,这次会议主要是对冯国璋施加压力。与徐州会议不同的是,天津会议的规模更大、更引人注目。不仅出席人数多,而且火药味更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各省代表里面并没有长江三督的人,这是北洋系中唯一被排斥在天津会议之外的三位统兵大员。
  会议发出了强烈的主战信息,与会代表纷纷表现出同仇敌忾的决心,一致要求雪耻湖南,以报在湖南战败的一箭之仇。会议上决定由各省一起出兵,集结六万大军,兵分两路向南方发起进攻。一路由曹锟率领,沿着京汉铁路经湖北进攻湖南北部,一路由张怀芝统领,沿着津浦线南下,借道江西进攻湖南东部。作为皖系的代表人物,安徽督军倪嗣冲当场表示:"必定要与南蛮子决一死战。"曹锟也公开发言:"如果这次不能大获全胜,我誓不为人。"
  曹锟
  与此同时,天津会议还对主和派展开了攻击。冯国璋作为北洋系元老,又是大总统,代表不好直接攻击他,于是便集中攻击长江三督。李纯作为长江三督的领袖,遭受的攻击最为严重,甚至被骂成了北洋系内部的叛徒。随后,徐树铮又在会上煽风点火,使得众人情绪进一步高涨,对主和派的愤怒也逐步达到顶点。有人干脆提出,要找出长江三督的后台大老板。把冯国璋撵下台。还有人认为,索性在天津另立中央,或者发动政变,颠覆北京政府。一时间,"武装驱冯"的风声不胫而走,遍布京津地区。
  12月4日,听到风声的冯国璋赶紧将南京的第十五师调入北京,让他们驻防南苑,以防备皖系的进攻。皖系的部队也随之进入高度戒备状态,一时间,京津地区的空气顿时紧张起来。
  冯国璋的日子有些不大好过了,天津会议对他形成了极大的压力。主战派人多势众,情绪激昂。长江三督虽然团结,但从地理和战略位置而言,江苏、江西、湖北三省并不能联为整体,他们完全处在主战派的分割包围之中,尤其是江苏,几面受敌,这是直系集团在军事上的一个劣势。另一方面,京津一带是主战派的天下,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冯国璋的自身安全都难以保障,这让他不能不感到担心。
  12月3日,冯国璋派田文烈、段芝贵前往天津,征求天津会议各位代表的意见。第二天他又派自己的女婿陈之骥秘密前往天津,企图说服曹锟。陈之骥带了冯国璋的亲笔信,希望曹锟能放弃出兵讨伐南方的打算。曹锟此时已成为主战派的领袖,他的实力在各省军阀中最为强大,如果他能改变主张,整个天津会议将会不攻自破。
  然而,曹锟虽然是直系的巨头,但此时徐树铮给出的副总统许诺已把他搞得神魂颠倒,冯国璋的话他根本听不进去。不过,曹锟的回答也留有余地。他告诉陈之骥:"是否对南方开战,不是我一个人能够决定的,总统的要求让我很难办到。不过我曹锟是讲义气的,你回去转告总统,我绝对不会反对他,这一点请他放心。"
  陈之骥的疏通毫无结果,段芝贵却从天津带回四个条件:第一,南方联军必须无条件撤出长沙;第二,广东非常国会是非法的,必须解散;第三,南方的护法军政府必须撤销;第四,南方各省必须服从中央安排,军政长官必须由北京政府任命方可生效。按照天津会议代表的要求,这就是他们的最后要求,如果南方不能够答应,那就只剩下了武力解决一途。冯国璋却是苦笑不已,这所谓的和谈条件,根本就毫无诚意,与其说是和谈,不如说是给南方下的战书。
  12月5日,冯国璋再次让段芝贵前往天津,向天津会议传达自己的意见,即可先令陆荣廷停战,然后大家再商量下一步如何解决。然而主战派是铁了心要打,根本不接受什么缓和,直接就拒绝了冯国璋的提议。12月6日,以曹锟为首的直、鲁、皖、奉、晋、陕、豫、浙八省督军及卢永祥、张敬尧十人联名致电中央,强烈要求冯国璋下达对西南的讨伐令。
  此时,冯国璋已经被主战派逼得走投无路了,而南方同样在对他施加压力。早在湖南战役期间,冯国璋就曾秘密和陆荣廷联络,以"主和"面貌出现,暗中指使直系釜底抽薪,造成了傅良佐在湖南战败,迫使段祺瑞下台。双方暗中约定。事成之后,双方立刻议和,推举冯国璋为正式大总统,陆荣廷为副总统,两人共同分享权力。
  段祺瑞提出辞职后,冯国璋于11月25日通电停战,桂系军人立即响应。第二天,陆荣廷下达停战令。随后,援湘总司令谭浩明奉陆荣廷之命通电停战。并致电前线的北洋军,要求双方一致停战。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谭浩明主动将驻守在岳州的南方联军撤了出来,将岳州让给了北洋军。当时湖南境内已处在局部停战状态,但福建的战事仍在激烈进行。面对粤军的节节胜利,福建督军李厚基无力抵挡,只得向北京政府求援。
  原本北京政府已经下令,让冯玉祥率军开往汕头救援李厚基。但冯玉祥却在李纯的指使下,按兵不动。这件事使北洋主战派大为恼火,也导致天津会议上众人猛烈攻击李纯。尽管冯国璋和长江三督遥相呼应,声气相通,可是天津会议召开后,主战派顷刻间占了上风,兴兵讨伐南方的声音甚嚣尘上。段祺瑞变被动为主动,重新控制了局势,冯国璋和"长江三督"试图左右政局的计划开始落空了。
  北方发生了转变,南方阵营也开始发生分裂。正如冯国璋无法控制北方一样,陆荣廷也无力操纵南方。首先,孙中山就与他分歧巨大。段祺瑞辞职后孙中山就表示,此时护法运动,一定要恢复旧国会和《临时约法》,不然必定不会对北京政府妥协。这一点虽然在陆荣廷看来并不重要,但却是护法运动的招牌。
  护法战争本来就是由于北京政府破坏《临时约法》、反对恢复旧国会引起的,现在要结束战争,无论是战是和,其关键还在于能否恢复《临时约法》和旧国会,应该说这是一个首要的问题。但是,桂系和南方的军阀们却怀抱个人野心,只关心各自在这场战争中能够获取多大的利益,并不想在《临时约法》和国会的问题上过多纠缠。而北洋政府在反对恢复旧国会问题上,态度始终十分坚决,始终不肯让步。无论是段祺瑞还是冯国璋,都不想恢复国会。孙中山把恢复旧国会作为解决时局的中心,这就背离了南、北军间集团的各自利益,不仅北方反对,南方也不真心支持。对直、桂联盟暗中进行的计划来说,这更是一个障碍。
  冯国璋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后 ,南方曾派代表去北京和冯国璋商谈和平条件,陆荣廷也派了一个陆军中将作为他的私人代表一同前往。南方当时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恢复旧国会;二是恢复谭延闿的湖南督军。对于恢复旧国会,冯国璋当场就直接拒绝了。他列举了种种理由,最后表示:"恢复旧国会肯定是不可能的,就算我答应了,我也没办法向北方诸位督军交待。"
  陆荣廷
  冯国璋虽然和段祺瑞一样都反对恢复旧国会,但两人又有各自不同的想法。段祺瑞的思路很明确,就是不要旧国会,以临时参议院取而代之。10月10日,在段祺瑞下野前一个多月,临时参议院便在他的授意下成立了。10月14日,皖系的王揖唐、那彦图被选为临时参议院的正、副议长。就这样,临时参议院成为了段祺瑞手中的一把政治武器。
  然而,南方派系却不承认这一机构,他们将这个临时参议会视为非法机构,一直要求北方给予撤销。冯国璋对于临时参议院当然也不支持,这是皖系控制的机构,对他掌权十分不利。可要是恢复旧国会,冯国璋却更不赞成了。在他看来,旧国会本来就是南方派系的天下,一旦恢复过来,不仅对他,就算对整个北洋系来说,将来都是一个大麻烦。冯国璋的想法是,不要旧国会,也不要临时参议院,不如重新组织一个合乎自己口味的新国会。
  因此,在接见南方代表时,冯国璋虽然拒绝了恢复旧国会,但在恢复谭延闿湖南督军的问题上,却表示可以接受。起初,段祺瑞让傅良佐代替谭延闿担任湖南督军,冯国璋本来就不赞成,现在恢复谭延闿的湖南督军一职,本身也并不是坏事,至少对于缓冲湖南局势来说很有好处。
  然而,以孙中山为首的真正的护法力量却对这种避重就轻的做法感到不满,强烈要求恢复旧国会的呼声在南方各省持续高涨,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声势。陆荣廷对此也感到束手无策,逐渐无力控制南方的局面。
  不仅如此,在湖南前线也出了问题。尽管南方联军主帅、桂系将领谭浩明以湘、粤、桂联军总司令名义下令停战,但湘军却要求必须要收回岳州。这对桂系也是一个大难题,因为岳州驻军是属于直系将领、湖北督军王占元的部队,如果攻打岳州,就会破坏直桂联盟。然而,湘军的要求十分强烈,而且湖南各界也纷纷呼吁收复湖南全境。其声势越来越大,桂系也感到左右为难。
  在当时的情况下,由于北方和南方的各种阻力,冯国璋和陆荣廷的计划根本无法实现。而对冯国璋来说,这些矛盾最后都汇集到他的身上,使他处于夹缝之中。随着来自北方和南方的种种压力,加上皖系力量针锋相对,步步紧逼,冯国璋被搞得焦头烂额。直到这时他才体会到总统这把交椅不好坐,并对黎元洪当年的处境和苦衷感同身受…"
  无奈之下,冯国璋只得硬着头皮把段祺瑞请来,商讨如何应对南北问题,内阁总理王士珍也应邀参加。昔日的北洋三杰再度聚首,各人的形势和态度却是大不一样。冯国璋虽然屡屡谈及目前的局势,希望段祺瑞、王士珍能够与他团结一致,携手解决目前的问题,但却根本无法做到。王士珍虽然是总理,但本身没有多少权力,冯国璋和段祺瑞又都是他的老朋友,他两边都不想得罪,只得一直顾左右而言他。到最后,王士珍实在推不下去了,便说出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让段祺瑞重新出山。然而段祺瑞是被冯国璋逼下台的,怎么肯这么轻易出山。就这样,三人谈了整整一天下来,依然没有得出一个答案。
  事到如今,冯国璋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他搞不定段祺瑞,只好同意讨伐南方。会谈结束的当天,冯国璋便被迫下达了对南方的讨伐令,他任命曹锟为攻湘第一路军总司令,张怀芝为攻湘第二路军总司令,率领各部救援湖北,讨伐南方派系。
  段芝贵
  值得一提的是,冯国璋还耍了一个滑头,这份讨伐令不是以总统令发布的,而是以国务 院名义发布的。这是冯国璋为留余地而耍的一个小手腕,以防未来发生别的变故。不过对主战派来说,目的已经达到了,只要有讨伐令就有了对付南方的理由。讨伐令下达以后,北洋各路大军便纷纷索要军饷,整装待发。
  12月18日,冯国璋又一次向段祺瑞做了让步,特意将他任命为参战督办。这一次,段祺瑞没有再推辞,欣然接受了这个职务。参战督办是一个权力很大的职位,它既不属于总统府,也不属于国务院,但参战事务却涉及政府各个部门。凭借参战督办的职务,段祺瑞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向内阁各部下达指令,并且直接调动军队,其权力还在内阁总理之上。
  在任命段祺瑞为参战督办的同时,冯国璋还免去了王士珍陆军总长的兼职,任命皖系将领段芝贵接替,这也是他想要跟皖系缓和矛盾。然而,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段祺瑞和冯国璋的之间的矛盾,皖系和直系的对立,仍然在继续演变、发展,并不断激化。
  冯国璋下达讨伐电令后,12月21日,攻湘第一路军总司令曹锟便令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率第五混成旅从保定出发,向湖北孝感开进。攻湘第二路总司令张怀芝也派遣兖州镇守使施从滨率山东暂编陆军第一师南下,迅速向安徽滁州推进。12月24日,四川查办使吴光新率部自重庆开至湖北宜昌。按照段祺瑞的部署,吴光新所部的先头部队开始猛攻荆州,与荆州自主军发生激战。北洋军第七师师长张敬尧也率部准备开拔南下,眼看一场大战就要爆发了。
  然而就在这时候,冯国璋突然发布停战布告。这份停战布告的发布,距下达讨伐令才刚满十天,段祺瑞和皖系都十分恼怒,认为冯国璋又在耍花招了。实际情况并不是冯国璋在玩什么花招,自从他下达讨伐令后立即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首先是"长江三督"表示反对。12月19日,李纯致电北京政府,拒绝第二路军张怀芝部借道江苏进攻湖南。两天后,江西督军陈光远也发来电报,拒绝张怀芝所部从江西过境。12月22日,江西议会、总商会也致电冯国璋,江西学界也发表通电,坚拒张怀芝入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张怀芝所部强行过境,还不等到湖南,就想先和江西干上一架。
  随后,南方各派系也表示强烈抗议,他们强烈反对段祺瑞和段芝贵上台。12月22日,陆荣廷突然致电冯国璋,表示要辞去宁威将军的职务,请求返回家乡养病。所谓的养病自然是假的,陆荣廷不过是借机要挟冯国璋罢了。两天后,南方将领谭浩明、程潜等人也发表通电,对段祺瑞和冯国璋两人大加指责,痛斥北方开战的行为。
  在南方的压力和主和派的敦促下,冯国璋的思想又开始活动了。特别是,如果不发停战令,主战派继续进军,北洋内部的战争将不可避免,可是要下停战令,他又不能不顾及主战派的情绪。为了摸清虚实,冯国璋只好在暗中征求曹锟的意见,曹锟很快就给出了回复:"我一直主战本来就是促成南北的和平,总统想停战就停战,我个人不反对发布停战令。"说白了,曹锟依然是两边都不愿意得罪的想法,他在讨好段祺瑞的同时,也想着讨好冯国璋,来一出左右逢源。
  接到曹锟的回复以后,冯国璋顿时有了底气,立刻发布了停战令。有意思的是,冯国璋虽然发布了停战布告,但之前两路攻湘的讨伐令却并没有收回。12月25日,吴佩孚所部继续南进,到达湖北孝感;12月30日,施从滨所部部进抵安徽滁州;同一天,张敬尧的第七师先遣部队到达九江。
  南方派系的军阀们对北洋军在停战布告之后,还继续南进感觉莫名其妙,不知道北方到底在搞什么鬼。颇为有意思的是,这一时期,北洋的主战派、主和派与南方派系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在南方派系而言,依然坚持要求要恢复旧国会。"长江三督"在反对恢复旧国会这一点上和皖系持一致立场,但在反对临时参议院这一点上又与南方派系结成同盟,彼此之间一唱一和。一时之间,在北洋系内部,支持或反对临时参议院,便成了主战或主和之外的另一个斗争焦点。
  临时参议院当时完全为皖系所把持,直系当然要反对,而在段祺瑞指使下的督军团却反其道而行之。12月31日,曹锟、张怀芝、张作霖、倪嗣冲、阎锡山、陈树藩、杨善德、赵倜、孟恩远、鲍贵卿、李厚基、姜桂题、田中玉、蔡成勋、卢永祥、张敬尧等十六位主战派主的北洋系大将联名发表通电,坚决反对恢复旧国会,并请冯国璋尽快让临时参议院主导选举议员工作,以便建立新的国会。这份通电发出以后,让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的矛盾再度激化,双方都开始准备新一轮的大战。
  一转眼到了1918年,主战派和主和派又展开了一场电报战。1月3日,以曹锟为首的十五省区督军、都统又再度发电给北京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以临时参议院作为基础,召集新的国会。主战派里面,就属曹锟对这件事最为积极。因为临时参议院掌握在皖系手中,新国会早一天成立,徐树铮许诺给他的副总统一事就可以早一天兑现。
  第二天,"长江三督"也不甘示弱,李纯、王占元、陈光远三人联名致电北京政府,针锋相对地坚持解散临时参议院,以实现南北和平。就在同一天,冯国璋也致电西南各省,拒绝恢复旧国会,并给出了如下几点理由:第一,当初黎元洪做总统时曾经恢复了旧国会,结果却是有害无益,使得北京政府更加混乱;第二,国会是共和国家必须要有的的,但也不是完全就得恢复旧国会,另外弄一个新国会也是可以的;第三,北洋系也是中华民国的国民,他们都反对恢复旧国会,南方派系却要求恢复,这让他难以兼顾两种要求。
  到最后,冯国璋为了撇清自己,还特意表示个人地位无足轻重,假如有合适的人选,他愿意引退,但希望大家不要把总统问题和国会问题混为一谈。至于另一个关键问题,临时参议院是不是合法,需不需要解散,冯国璋却避而不谈,因为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南北两个方面,还涉及到北洋系内部的稳定。
  冯国璋没想到的是,他的一番回复,南方派系却并不买账。1月5日,北京政府就收到莫新荣、陈炳焜、李烈钧、程壁光、方声涛等南方派系将领发来的通电。他们在电文中提出五个停战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还是要恢复旧国会。与此同时,刘建藩已经率领湖南护法军从长沙出发,抵达平江,准备收复岳阳,湘西护国军总司令张学济也应石星川所请,出兵援鄂。很快,黄冈就被南方军攻陷了。一转眼间,冯国璋又一次被挤进了夹板之中,想和和不了,想战又困难重重,实在是左右为难。
  就在冯国璋犹豫不决之时,督军团又一次在天津举行了会议。这次会议的气氛比前一次更加激烈。在会上,倪嗣冲和张敬尧大骂李纯和陈光远吃里爬外,要求对他们给予严惩,但部分代表不同意,他们认为大敌当前,北洋系内部不应该自相残杀。徐树铮表示同意,此时最主要的敌人还是南方派系,对于长江三督还是不宜采取过激手段。这不光是徐树铮的意思,也是段祺瑞的意思,他也不愿意此时让北洋系内部出现分裂。到了第三天,天津会议达成一致,再度致电冯国璋,反对恢复旧国会,同时要求收回此前的停战布告,并下达对南方的讨伐令。
  收到电报后,冯国璋去找王士珍商量办法,王士珍拿不出主意。无奈之下,冯国璋只好又去找徐世昌商量办法。然而冯国璋没有想到的是,此时的徐世昌已经与段祺瑞结成同盟,他给出的回复就是对南方开战。
  冯国璋考虑之下,也觉得没有别的办法。1月8日,他正式回复北洋系各省督军,同意对西南诉诸武力,但却仍然不愿下讨伐令。第二天,冯国璋只是以参、陆办公处的名义下令讨伐湖北荆、襄的石星川和黎天才所部,企图将对南方的全面战争转变成局部讨伐。同时,冯国璋又暗中向桂系军阀做出解释,希望绕过主战派出的这道难题,继续实行自己和平统一的主张。
  局部讨伐令下达后,荆、襄战争立即爆发。吴光新所部、吴佩孚所部、赵倜所部几面围攻,很快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到了1月22日,吴光新所部先后拿下沙市、荆州。几天后,吴佩孚也率军攻占襄樊。
  主战派并不满足局部讨伐,十六省督军、都统很快又再度催促冯国璋下达讨伐令。冯国璋却不愿意搞全面战争,他又一次托词拒绝。长江三督也不断发表通电,反对对南方作战,李纯甚至以辞职相威胁。在荆、襄战争节节取胜的情况下,主战派气焰更加嚣张。督军团再度在天津开会,同时发表通电,给冯国璋施加压力,要求下达讨伐令。
  而就在这时,湖南忽然爆发战争,打了冯国璋一个措手不及。1月23日,湘军突然北上占领了岳州,使得战火终于再次在湖南境内点燃。虽然南方联军总司令谭浩明坚决反对,但他实在无力阻止湘军收复岳州的请求,最终引发了湘军的擅自行动。这一行动再次激怒了北洋主战派,同时督军团也抓住了把炳,对冯国璋施加更大的压力。
  冯国璋也乱了阵脚,岳州战事的发生,使他希望把战争限制在局部的努力彻底告吹。当天下午,冯国璋邀请段祺瑞、徐世昌、王士珍等人,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然而这一次,段祺瑞依旧不肯说什么,使得众人始终无法商讨出一个结果。就在大家都以为今天又要不了了之的时候,冯国璋忽然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南方实在是太过分了,简直是看不起我们北洋系。既然大家都想要打,那就打好了,看看最后是谁先认输。我冯国璋也是北洋军的一员,决不能坐视这种事情发生。我愿意南下亲征,身先士卒讨伐南方,以雪北洋之耻。"
  冯国璋越说越气愤,到最后甚至已经快双目喷火了。段祺瑞等人怎么也没想到冯国璋竟然会突然转变态度,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在段祺瑞看来,这应该也就是冯国璋的气话而已,根本没有放在心上。没想到第二天,冯国璋却真的发了一封通电,表示要去南巡阅兵。
  临行前,冯国璋还下令让陆军第十五师师长刘询派出一个精锐旅随行护卫。1月26日晚上12点,冯国璋的专车抵达天津,曹锟登车拜谒,1月27日日凌晨4点,冯国璋专车到达济南,张怀芝亲自在车站等候,并上车随行。经过徐州时,张敬尧也登车随行。
  冯国璋突然南巡,让段祺瑞心头颇为疑惑。一方面,冯国璋的这种态度转变来得太快了,有些让人措手不及。另一方面,现在的前线明明在湖北和湖南,冯国璋要南巡前线应该直接走京汉铁路才对,现在却沿着津浦铁路南下。更何况,冯国璋在北方境内南巡,带着那么多军队干什么。倒是徐树铮想到了关键,他赶紧提醒段祺瑞:"总统该不会是想要跑路吧?"段祺瑞立刻醒悟,还真是有这种可能。
  冯国璋沿着津浦线南下,很显然是要去南京。那里是他以前的老巢,如今又是李纯的地盘,如果他到了南京就等于摆脱了皖系的控制,段祺瑞要想再"挟天子以令诸侯"就难以办到了。更何况,如果冯国璋在那里另立中央,局面就更不可收拾,段祺瑞的全部计划也将毁于一旦。
  想到这里,段祺瑞冷笑起来:"你想跑也要看我同不同意,岂是你说走就能走的?"他立刻让徐树铮密电倪嗣冲,无论如何要阻止冯国璋过蚌埠。1月28日,冯国璋的专车到达蚌埠时,倪嗣冲早已在车站布下重兵,不让冯国璋再继续前行了。
  下车时,冯国璋还非常奇怪:"你带这么多兵来干什么?" 倪嗣冲立马装起了傻:"我这不是来保护总统的安全吗?" 冯国璋明知不是这么回事,表面上却夸奖道:""还是你想得周到啊。"
  随后,倪嗣冲举行宴会款待冯国璋及其随员。在宴会进行到一半死,倪嗣冲的参谋长便指挥部下将专车的车头给卸了下来。冯国璋得知后,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这是要把我长期留在这里吗?"到了这时,倪嗣冲也不掩盖自己的目的了:"总统假如要回北京,我立即让人挂上车头,假如还是要南巡,我实在不能从命了。我这也是没有办法,必须要为总统的安全考虑。"
  冯国璋心里明白了,倪嗣冲这是不让他继续南下了。他心知光靠一个倪嗣冲,肯定不敢这么强行阻拦自己,肯定是背后的段祺瑞出的主意。然而倪嗣冲口口声声为了总统的安全考虑,冯国璋也不好直接撕破脸皮,只得解释道:"我此番南下,是要去南京召开军事会议,这个会议非常紧迫,事关此次大战的胜败,实在是不能耽误。只要会议一结束,我立刻返回北京。"
  倪嗣冲
  一听冯国璋这么说,倪嗣冲立刻回答道:"反正也就是开个军事会议而已,又不是非要在南京才行,在蚌埠开也是一样的。相比起南京,我更能保证蚌埠的安全。总统既然路过了我这里,我必须要保证安全才行。一旦总统有了什么意外,我怎么向国人交待?"冯国璋也无奈了,他只得苦笑着夸奖道:"真是难为你的一番用心了,现在像你这样一心爱护总统的人,实在是太少见了。"无奈之下,冯国璋只得在蚌埠草草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然后立刻返回北京。
  1月29日,冯国璋回到北京。此时的局面对他更加不利了,外面都在传言,段祺瑞即将调遣奉军入关。在这种压力下,冯国璋只得再度对段祺瑞妥协,被迫下达对南方的讨伐令。

武则天爱屋及乌武则天晚年宠幸张昌宗兄弟,每当她享受过梦幻般的陶醉之后,便可怜起张昌宗兄弟的寡妇母亲,想替她寻个门当户对的人。武则天物色的结果,选中了凤阁侍郎李迥秀。李迥秀自幼便有英名,祖父和父亲在诸葛武侯死后,刘禅为什么仍能做近三十年的皇帝?原因两个,一个主因,一个次因。一,主因魏国内乱。实际上,诸葛亮死后的三十年,魏国不但没能力进攻蜀吴,反而几次差点被反杀。其根源就是动摇了魏国根基的高平陵之变。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魏国读李文清报夺妻之仇有感李文清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将军,有着一段具有戏剧性的经历,十分具有传奇色彩。当时,李文清家庭贫困靠着家里的七亩田地解决温饱,后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妻周幺妹。婚后夫妻恩爱有加,最是无情帝王家刘秀有多奇葩?(十七)刘秀曾直言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刘秀所指称的柔道,说白了就是温水煮青蛙,这可是刘秀治国平天下的拿手绝活儿。刘秀登基经过十几年的战争平定全国后,腾出了时间和精力,专门处理了两起最真定王美梦惊魂刘秀有多奇葩?(十八)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攻打王郎之前,先与拥有十万雄兵的真定王刘扬结成同盟,并娶了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接下来,刘扬既没有像上谷太守耿况派儿子耿弇跟随刘秀,也不像渔阳太守彭宠派自己的属文物寂无声烽火映山河纪念九一八事变90周年来源人民网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一曲松花江上,唱出的不仅是东北同胞的心声,更是全体中华儿女悲愤交加要求驱逐日寇的疾呼二战时期英美执意绥靖,中国如何撑过最黑暗的日子?本文约6000字阅读需要16min1937年7月7日爆发的卢沟桥事变,点燃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烽火。国共双方作为当时国内最重要的政治力量,分别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对未来战争走向的判断,匈奴冒顿单于如何读?这个冒顿单于可是个狠角色。发明了响箭。毛泽东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皇太极有开国之功,庙号只是宗,为何康熙反而能称祖?太宗的庙号已经非常高了,反而是康熙皇帝的庙号确实被拔高了在一个朝代中,通常情况下只有开国皇帝和先祖可以称祖,其他的都叫宗,大多数情况开国皇帝叫太祖或高祖,例如汉太祖刘邦(刘邦的庙号你们研究的朱德是什么样,我研究朱德的一点小成就,分享给大家朱德向八路军主力和共产党人宣讲的组建抗日游击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彻底改造法或称脱胎换骨法由于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小农占多数。农民在几千年的生活中,慢慢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武装组一个幽默诙谐,一个沉闷寡言,陈赓与粟裕如何成为了莫逆之交?一个幽默诙谐,一个沉闷寡言,性格迥异的陈赓与粟裕如何成为了莫逆之交?文井栏春秋引言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喜欢热闹的爱往人多的地方钻,性子孤僻的总能一个人自得其乐。若硬要把这两种
闲话阎锡山一个典型商人的非典型投机历程阎锡山有个段子,是他的表侄子张瑞生讲的,可信度颇高1911年10月29日,山西新军起义,杀了山西巡抚陆钟琦。作为孙中山倚重的晋军首领,本该站出来冲在前头的阎锡山却带着亲信躲在树丛中媒体为何专注于甲午战争中海军的表现?了解历史的人都明白,甲午战争输在陆战而非海战。无论是平壤丹东旅顺还是威海,都是日军从陆地上打下来的。海军将领大多视死如归,最终以身殉国,而陆军从平壤到九连城再到大连荣成,陆军一再溃1963年,一队民兵在江西正巡山,突然,一声巨响!天上掉下一个人1963年11月,一队民兵正在江西上饶万罗山巡查,突然,轰隆一声巨响!从一棵古树上坠下一物,走近一看,竟是刚击落的台湾飞行员!这名被击落的台湾飞行员名叫叶常棣,此前,他正驾驶着一架1902年的威海刘公岛,东村街道破烂不堪,老人在村头表演口技位于威海湾口的刘公岛,面积只有3。15平方公里,虽然不大,却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见证者,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的诞生地,也是中日甲午海战的始发之地。刘公岛孤立海上,有着非常独北宋第一大将狄青为何惨死?首先要说狄青不是北宋第一大将,他前面的曹彬才是宋朝第一良将,为统一天下立下赫赫战功。而且,狄青也没有惨死。说起狄青,就要说宋朝的国策崇文抑武,从北宋到南宋都如此。宋太祖总结了唐朝灭和珅死前留下两首绝命诗真正要他命的,不是皇权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驾崩于养心殿。五天之后的初八,嘉庆皇帝便下令将和珅拿入刑部大狱,十八日和珅即被赐自缢。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和珅是一个罪有应得的大贪官。据史料记载,和珅所巅峰期的秦军对战巅峰期的清八旗军胜败如何一个是两千年前第一个封建社会大一统王朝,一个是两千年后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根本不会有交集如何比,颇有点关公战秦琼的味道,但是通过这个对比也让国内某些人看看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是什么?楚汉之争项羽为什么会失败?楚汉相争是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故事,项羽的实力很长一段时间都比刘邦强大,但为什么会失败呢?有句话说的好性格决定命运。楚汉争雄中的项羽,生与乱世,相机而起,率八千江东子弟自江东席卷天下李贺写出天若有情天亦老整个盛唐无人接上,宋朝才出现下句说到唐朝会想到什么?万国来朝。唐朝被称盛世,只有盛世才能使得经济文化艺术等多方面蓬勃发展,因为人不再为生计而考虑,有时间陶冶情操。正因如此,唐朝出诗人,出名家,大量被后世称赞的文人耶稣祂是谁?耶稣是谁?祂是神的儿子吗?让我们简短地探讨耶稣的生平和为何相信他并非盲从。让我们细看历史,瞧瞧是否有任何的证据,告诉我们有关神的启示。你会发现有个很明显的线索带领我们到2000年以陈独秀一生有六大贡献,为何晚年还是没重新回到党内?跟王明有关引言在我党的发展历史上,陈独秀是一个永远值得记住的名字,如果没有他,就没有日后的共产党。更不用说在100年前,正是在陈独秀的引导下,中国青年才真正接触到西方的先进知识和理念,这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