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城南庄会议上,五大书记当堂会审,粟裕陈情立下军令状

  1948年4月30日至5月7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召开书记处会议,史称"城南庄会议"。其中一项议题就是听取时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三个纵队暂不过江"的理由,进而研究决定华野下步的军事行动。
  4月30日那天,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正襟危坐,粟裕生平第一次遇见此种情形,不免有些拘谨。
  但他毕竟是麾下千军万马的一方"诸侯",而且对于自己的陈述早已成竹在胸。于是他口若悬河,洋洋洒洒,将自己的想法和理由痛痛快快的合盘端了出来。
  五大书记听完后,神色凝重,陷入沉思。
  毛泽东打破宁静,盯着粟裕说:"你说的打大仗,有多大?"
  粟裕回答:"歼敌10万、20万,甚至更多。"
  周恩来也插话:"你下江南,确实不会轻易取胜。老实说,能够轻易取胜的地方,我们也不会派你去。"
  毛泽东突然严肃地说:"如你感到确有困难或不愿意率一兵团南下,我们可以考虑另换统帅。"
  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
  粟裕却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他再次陈述从中原抽走兵力,削弱突击力量的弊端,甚至预判其后果可能会推迟夺取全国胜利的时间。
  终于,毛泽东被说服了,他决定采纳粟裕的意见。但是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少则四个月多则八个月之内,必须歼灭五军等部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完成准备渡江的任务。
  看似毛泽东采纳了粟裕的建议,但实则是给粟裕的作战任务增加了发码,是要他在众人面前立下军令状。
  对于粟裕而言,与其说是立下军令状,不如说是给了一次检验自己军事构想的机会。粟裕爽快的接受了。
  说到这里,不禁有人会问:毛泽东为何要粟裕立下军令状?粟裕又为何会信誓旦旦地接过军令状呢?
  事情还得从粟裕和毛泽东对于经略中原意见分歧写说起。
  俗话说:自古逐鹿在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
  1947年,随着解放战争的逐步展开,国共两党的最高统帅都把目光投向了中原地区。
  毛泽东在小河会议上提出了"用五年时间(从1946年7月算起)解决蒋介石"的战略意图,还特地制订了"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军事构想。经过一番排兵布阵,最终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以刘邓、陈粟、陈谢为主要军事力量的"品"字型阵势。
  蒋介石看到毛泽东有所动作,也开始了自己的打算:尽可能坚守东北,力争华北,调集精锐主力务必"肃清"中原。他将徐州顾祝同、九江白崇禧、西安胡宗南三个战略集团37个整编师的精锐主力调到中原,总共有86个旅约66万人马。除以相当兵力担负八个绥靖区重要点线的防御外,其余人马组成六大机动兵团和四个快速纵队,在八个要点之间往返驰援,虎视眈眈,对解放军形成了巨大威胁。
  中原战局一时陷入了两军对峙战局僵持的境地。
  如何打破这一僵局呢?中共这里除了毛泽东在绞尽脑汁想对策,还有一个人也在冷静的观察思考着,这个人就是粟裕。
  粟裕认为,中原出现僵局的根子在于:解放军在数量上和技术上仍然处于劣势。蒋介石还能凭借他这方面的优势,在局部地区组织战役进攻。
  他还认真分析了蒋介石的作战意图:蒋介石搞集中,毛泽东却恰恰相反,在中原摆了三路人马,无形中分散了自己的力量。也正中了蒋介石的计谋,即"迫使匪军不得不分散兵力,四处流窜,以便个别歼灭"。
  最终他得出结论:只有高度集中兵力,打更大的歼灭战,才能逐次歼灭敌军主力,迅速改变中原战局。
  经过几个月的认真思考和实际分析,粟裕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即"采取忽集忽分的战法,集中兵力打大仗"的战略构想。
  这个想法一旦产生,粟裕几乎有一些小小的激动。可是激动之余,他又犹豫了。因为他的想法实在是太大胆了,一着不慎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而且这个想法与当时毛泽东党中央的主张是相左的。那个时期,中央一直在强调"打中等规模之仗"为有利。
  直到在他的建议下,毛泽东指示陈粟和陈谢大军联合发起平汉战役并且取得重大胜利之后,粟裕才感觉到有了底气和把握,于是将早就写好的《对今后作战建军之意见》郑重地呈报给了毛泽东。
  这就是著名的"子养电"。
  当粟裕发出那封"子养电"之后,他多么希望与毛泽东英雄所见略同。但遗憾的是,毛泽东的构想恰恰与他不同。
  毛泽东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设计了另外一种打破中原僵局的战略构想:中原三军继续分兵,抽出一部分主力渡江南下,迫使蒋介石在中原得部分主力回援。
  而且他的这个想法已经在陕北杨家沟会议上形成了正式决策。此时恰有陈毅奉命到中央汇报工作,毛泽东将这一想法同陈毅讲了,立即得到了他的认同,并且还主动请缨:华野"可于秋季出三个纵队作机动使用"。
  有了陈毅的支持,毛泽东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很快做出决定,陈粟大军执行南进战略任务,南进的主攻手和先锋官由华野的粟裕来担任。
  为此,毛泽东还亲笔书写了一个手令让陈毅转交给粟裕。
  就在此时,毛泽东收到了粟裕的"子养电"。
  尽管他的作战构想已经非常清楚,但是对于粟裕的来电,他还是看的非常仔细,并用毛笔在其中作了圈阅。为慎重起见,他又征求了其他几位中央领导的意见。
  经过与其他几位中央领导的再次商量,毛泽东得到了他们的继续支持。
  与此同时,毛泽东恰巧收到了刘邓大军的告急电,希望得到陈粟、陈谢大军的协助。
  此种情形下,毛泽东最终拍板:按原计划进行。
  命令既出,毛泽东还为粟裕指定了渡江南进的路线图,设计了三个方案让粟裕从中挑选,并期盼能够得到粟裕的"熟筹见复"。
  军令如山。粟裕接到指令后,只有执行任务的份。
  但是,他在研究如何渡江事宜之余,还是念念不忘自己的"子养电"。
  三天后,粟裕复电毛泽东,提出了合适渡江的时机、地点和方法,并且对这些路线的优缺点一一做了详细的分析。看得出,对于毛泽东的命令,他并不是在敷衍,而是小心谨慎地在思考。
  不过,粟裕的聪明之处在于"润物细无声"。他在阐述渡江作战建议的同时,又把他打大歼灭战的思想穿插了进去。他在有意地向毛泽东提建议:与其调蒋介石部分中原兵力回江南,还不如干脆就地吃掉他。
  从这封电报我们可以看出,粟裕不但是个敢于坚持自己意见的人,而且还是个善于提出自己意见的人。
  然而,作为最高统帅的毛泽东,是不可能轻易改变自己的决定的,况且那还是中央领导的集体决定。
  不过,毛泽东此时已经对粟裕提出的"忽集忽分"的战法有些感兴趣了。
  这个"忽集忽分"的作战技术怎么搞,这是个新鲜事物,毛泽东没有想过,其他领导人也没有见过,怎么办呢?那就问问粟裕本人吧。
  1948年2月下旬,粟裕给毛泽东献上了"忽集忽分"的计策。之后他就率领华野司令部与一纵、四纵、六纵三个纵队进入河南濮阳休整。
  他仍然在一边准备渡江南下,一边继续思考自己打大歼灭战的设想。
  粟裕认为,要改变中原战局,最后与其他战场一起打败蒋介石,中原还要同蒋介石进行几次大的较量,打几个大歼灭战,尽可能多地将他的主力消灭在长江以北。
  反复斟酌后,1948年4月18日,粟裕再次致电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第三次陈述了自己的见解。
  电报详细讲述了五个不宜渡江南进的理由后,粟裕再此提出了集中兵力在中原打几个大规模歼灭战的建议。
  当第三封电报摆在毛泽东案头时,他真的有点动摇了。那就让粟裕来中央,面对面地谈谈吧。
  于是就有了开篇那个五大书记的当堂"会审"。
  经过当面锣对面鼓的一番交谈,粟裕陈清了自己的战略意图,毛泽东采纳了粟裕的建议。
  粟裕与毛泽东,一个"斗胆直陈",一个"虚怀采纳",不仅成就了中共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更为重要的是,战争按照毛泽东和粟裕约定的事项一一实现了。
  两个月时,粟裕在豫东战役中吃掉了蒋介石的10万大军。
  八个月时,粟裕通过淮海战役"废"掉了第五军,为渡江战役做好了准备。
  这真是:粟裕斗胆直陈敢谏言,主席虚怀采纳当面谈。将帅坦陈相见出真知,雄师摧枯拉朽下江南。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我来讲,你来听,下期故事更精彩。

曹操手下第一谋臣荀彧到底是怎么死的,是自杀还是他杀?提起三国中的顶级谋士,除了中后期的诸葛亮司马懿等人,前期曹操帐下的五大谋士也拥有着丝毫不下于诸葛亮等人的能耐,而被后人称为五大谋士之首的荀彧也一直是一个被世人讨论的焦点人物,关于他李世民驾崩前,问武则天我死了你咋办?武则天回8个字保住性命要说古代宫廷政治最忌讳的,当属后宫之人联合外戚祸乱朝纲,许多皇帝为了杜绝此类事情出现,会在临终时处理掉枕边人。汉武帝便在汉昭帝刘弗陵出生后,对他的母亲钩弋夫人下了毒手。女皇武则天也宰相找高僧卜卦,探问前程,高僧万羊之后是死期晚唐时期,有位宰相叫李德裕,他一生经历了六任皇帝,仕途之路是跌宕起伏,异常坎坷。他曾找一位高僧为他卜卦,高僧说他吃完一万只羊就到了死期。果真如高僧预言那般,李德裕在见到500只羊后黄继光舍身堵枪口黄继光于1931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的一个农村家庭,他在地主的残酷欺压下艰难地长大。终于,解放军在1949年11月解放中江县,将黄继光从痛苦中解救了出来。1950年,黄继光参加了抗李泌的心愿李泌的心愿李泌在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都是非常受倚重的,官阶宰相。李泌自幼聪慧,是上上智人,有神童之称,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就是他九岁时之作。李泌七岁时得到唐玄宗回忆打玉田县城历经84个春秋,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真正成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亲历辉追忆往昔,每当我看到有关军队一些先进装备的消息时,就不由得回忆起1945年我冀东十五团攻打日伪驻玉从现代角度看纣王商纣王,子受,一个基本上我们都是从电视剧上了解到的反面人物。那么我们来看看纣王犯的罪名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周文王起兵伐纣时说他荒淫无道,但是纣王只有两个儿子,文王有一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曾提出编为四个军,军长为林彪贺龙刘伯承徐向前这是一个代表着历史转折的日子,整整七万多名红军战士从此失去了他们原先的部队番号,但他们并没有感到沮丧或者打击,他们知道这是一段新的开始,是他们新的征程。他们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浴血重谈秦始皇焚史书的因果及现实意义秦始皇的功绩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一帝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可为什么他被后世历朝历代诟病为暴君的反面教材呢?这是因为秦始皇的革新政策推翻了旧儒的分封体制,直接得罪了周儒的旧贵族势力(朱元璋外出巡视,遭一老妇破口大骂,朱元璋敢问您儿子是谁导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中,除了写景抒情的诗词歌赋,还有不少关于做人方面的道理,其中有一条就叫做知恩图报。在人陷入到危难当中的时候,他人的援助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这时候我们不但要对对方孙中山遗体处理从永久保存到混凝土封固,吊唁结束移交中山陵1911年,多个省份的保路运动纷纷爆发,其中四川地区尤为激烈,在当年的10月10日晚,革命党人打响武昌起义的第一枪,轰轰烈烈的反清运动发起。清政府压迫多年的各个地区,短短两个月之内
皇帝傅仪被逐出皇宫老太妃们去哪她们如何生存的?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去世,因同治帝和光绪帝都无子,慈禧太后让不到三岁的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继承皇统,一人祧两房,第二天慈禧太后去世。11月18日,溥仪对皇宫中的女人进行尊封一代英主的快闪王朝他是继秦始皇之后第二个伟大的帝王?历史常给人不是陈述帝国兴亡,就是分析权力消长权谋霸术等前人过往事迹的刻板印象。事实上历史可分为三个层次,人类过去发生的事只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是记录过去发生的事,第三个层次则是69年深藏功名,儿子偶然看电视才知,父亲是炸水门桥的7连连长1950年11月30日夜间,志愿军20军60师司令部参谋郭荣熙接到命令,率领180团一个排炸毁黄草岭第一号发电站大桥,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水门桥。此时水门桥上美军认为这里是大后方并没有周如枚丈夫落难时,她离婚带走儿子,婆婆林徽因曾对她评价颇高周如枚和梁从诫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有的人,就出生在罗马。在民国这样一个动荡,民智初开的时代,生作女儿身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还有太多的大山压迫在女子弱不禁风的身上。周如枚的出生已你知道罗马皇帝长什么样子吗?尼禄卡利古拉哈德良和其他罗马皇帝长什么样子?让我们梳理一下历史来找出答案。在本文中,我们将看到每个罗马皇帝的样子。PS一些罗马皇帝只在王位上呆了几天。我们只收集了待在王位上持续了三伟人长子,28岁血洒朝鲜战场,毛主席谁让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前言毛岸英的牺牲一直让毛主席难以释怀,以至于在1959年6月25日回到家乡后,睹物思人,写下了著名的七律诗七律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毛泽东传精讲05遇到恩师杨昌济文今今乐安边江在湖南第一师范,对毛泽东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教伦理学的杨昌济。杨昌济1903年去日本留学,留学6年后又远赴英国深造,回国之后拒绝了做官的请求,一心扑向教育行业,教书育人。俄(苏)军在什么情况下要吃败仗?从日俄战争与阿富汗战争说起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即便是号称战斗民族的俄罗斯也是一样。战争是力量的比拼,输给实力比自己强的对手并不让人意外,但如果一个国家输给了实力明显弱于自己的对手,往往意味着整个国家都出现了大汉文帝霸陵确定记者探访西安江村大墓外藏坑考古中国重大成果发布西安江村大墓确定为汉文帝霸陵记者探访西安江村大墓外藏坑。这是薄太后南陵发掘点(2019年3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江村大墓1号发掘点(2019年5月11986年记者偶遇跛脚老汉,见到家中旧照您和彭德怀与贺龙合过影1986年5月份的时候,中央军事博物馆的两位记者来到山区采风。因为是夏季,天气闷热。俩人背着沉重的相机也走了老远的路,很快就感到十分口渴了。于是这俩记者就商量着,往乡下的地方再走走1986年记者偶遇跛脚老汉,看到家中旧照这不是彭德怀和贺龙吗?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共中央所领导的共产党军队经历过多番苦战,才为我们打下了现在盛世繁华的基础。随着年华老去,许多老兵逐渐离开了我们,曾经那段辉煌壮丽的历史,也渐渐成为书本中的一页,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