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邙山大战中李密手下大将如云,为什么还会败给王世充?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瓦岗军首领李密坐拥数位骁勇善战的大将,其中不乏有程咬金、秦琼等让世人敬畏的大英雄。但是他在和王世充的邙山大决战中竟然败兵给王世充,手下的多位猛将更是被王世充生擒,实力强大的他究竟为什么会战败呢?
  公元618年,李密召集了手下的所有精兵猛将,与王世充在邙山展开期待已久的生死大对决。而他的错误决定也注定了他的惨败,因为在开战之前,大将军裴仁基和魏征等人都曾给过李密正确的作战策略和建议。但当时的李密就像着了魔似的,似乎根本听不进去这些人的建议,反而很欣赏单雄信提出的直接与王世充正面对决的策略,也许是单雄信抓住了李密当时的心思投其所好,使得李密很快就上了单雄信的当,而这也为他在即将到来的战败中埋下了伏笔。
  李密将自己的军队兵分三路,自己带一队人马直接北上直奔王世充的大营,将另一队人马交给单雄信驻扎在偃师城北,让王伯当留守大本营,自己亲率诸将出战。但是让人意料不到的一幕出现了,正当人数将才都占优势的瓦岗军与王世充展开大对决时,却被王世充来了个内外夹击,眼看裴行俨及程咬金等大将身负重伤,而单雄信却按兵不动,迟迟不救。战争持续到第二天凌晨,王世充派大部队潜入北邙山,还未等瓦岗军反应过来就抢先发起前所未有的猛攻,李密的大军直接被一举击溃。
  事已至此,大家都明白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可是为时已晚。原来单雄信带领着一支精锐部队临阵投敌,背叛了李密,而且在整个过程中有意暗中帮助王世充,导致李密彻底惨败。(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
  瓦岗军是很能打的。
  徐世勣、秦琼、程知节,都是后来开唐名将,而其统帅李密也是"天资明决"之人。
  瓦岗英雄屡败隋军,威名远扬。
  而在洛阳之战中,他们曾在与王世充"前后百余战"中屡败王世充,打得王世充只能龟缩。
  可是,在最后的邙山决战中,瓦岗军却被曾经的手下败将王世充打得一败涂地,迅速崩溃。
  这是为什么呢?战略失策:错失机遇,注定了洛阳之战是"炼狱模式"
  自瓦岗军领袖翟让让贤于李密后,瓦岗军又接连取胜,成为威震中原的反隋主力。
  在攻占荥阳等地后,李密决心攻取洛阳!
  617年四月,李密出兵,一度发展十分顺利。虎牢等地纷纷归顺,裴仁基、秦琼、罗士信、程知节等人也是在这个阶段加入瓦岗军的。
  其后,瓦岗军更是轻松袭破了回洛仓,控制了大粮仓,直逼洛阳城。
  可是,很快,瓦岗军就遇到了麻烦。
  隋军组织起来,奋力抵抗。
  瓦岗军对偃师、金墉等城久攻不克,回洛仓也反复易手。
  显然,洛阳并不容易攻克!而且,当时,周边地区,尤其江都等地仍有大批隋军、群雄军。
  五月,柴孝和提出:不如避实就虚,趁虚攻取关中。再回师关东,一举定天下!
  当时,尽管长安仍然是隋都城,但隋炀帝即位后,统治重心已经逐渐东移到洛阳。
  隋炀帝到江都后,洛阳仍有隋军20余万(不包括后来才来的王世充)!而且,运河通后,江都隋军等地回洛阳也是极方便的。
  避实就虚,先取关中,以高屋建瓴之势图取天下,可谓当时的上策。
  而当时如果瓦岗真的图取关中,恐怕无人能够阻挡。
  后来,李渊起兵后,决意全力先取关中,担心李密来抢,特意卑词致书,稳住李密。
  而瓦岗军商议此策的时间,比李渊起兵早了2个月!
  可是,李密虽认为这是上策,但仍然以义军"皆山东之人,怎肯随军西去",担心翟让等人在河南"各竞雌雄"为由拒绝了此策。
  由此,就隋末大局而言,李密将夺取关中,高屋建瓴的机会留给了李渊。
  就洛阳之战而言:李密在洛阳的作战,注定要陷入与若干方向强敌连续苦战的困境。表面胜利掩盖不了战斗力的缺陷
  决议既下,李密再攻洛阳!
  驻守洛阳的杨侗只得紧急向隋炀帝求救,隋炀帝调集大军,前来增援。
  五月二十八日,李密、裴仁基与段达、庞玉的隋军列阵而战,大败,死伤过半。
  六月十七日,李密整顿、补充后再战,击败隋军,夺回洛仓。
  随后,隋炀帝又调王世充等人增援洛阳。
  随后,王世充统一指挥洛阳隋军十余万,与瓦岗大战。
  王世充军的战斗力确实高出义军一筹。
  王世充率精兵在洛北列阵,李密亲率精兵渡河迎战,结果大败,柴孝和落水而死。
  李密遂发挥起义军机动灵活的特点:一面与敌正面相持,一面袭敌后方营地,调动王世充后,大败之。
  随后,翟让率军出战,不利而退,王世充猛追,李密乘其不备,两翼、背后夹击,大败之。
  最后,王世充在得到大批援军后,渡洛水来战斗。
  隋军指挥不统一,秩序混乱,但先成桥的虎贲郎将王辩桥孤军突进,居然占据优势,"密营中惊扰,将溃"。只是王世充未知情况,鸣金收兵。
  结果,李密趁机反杀,大败隋军。
  黑石、洛水,连番失利后,王世充"畏缩不敢出"。
  尽管瓦岗军连败王世充,但是,也暴露出巨大的问题:瓦岗军正面交战能力不及对手。
  在洛北之战等正面对决中,瓦岗军往往失利,而在洛水之战中,即便是孤军冒进的隋军,也打得瓦岗军"将溃"。
  洛阳附近的隋军,皆是精锐。瓦岗军只有发挥农民军机动灵活的作战特点和卓越的指挥,才可以击败对手!此消彼长:形势使然
  就在王世充部被压制时,形势再次发生重大变化。
  首先,是瓦岗军内部的变化。
  617年十一月,李密杀掉了瓦岗军创始人翟让!
  尽管李密对翟让旧部多加安抚,极力控制影响,但瓦岗军"密之将佐始有自疑之心"。
  其次,是"第三方介入","鹬蚌相争"
  618年三月,隋炀帝被杀了!
  宇文化及率禁军及江淮士卒10余万人,企图北归。
  无论对洛阳杨侗,还是对李密,宇文化及都是一个巨大威胁。
  但是,夹在中间的李密,显然是最先受到威胁的。
  尤其是:对于缺乏粮草的宇文化及来说,李密手中的那几个粮仓,比洛阳城的诱惑大多了!
  李密只得接受杨侗册封,专心对付宇文化及。
  后人把李密与杨侗联合,陷入"鹬蚌相争"态势认为是李密战败的主要原因。
  其实,是宇文化及进占黎阳,打击李密在先,李密如果不接受杨侗册封,就会陷入"腹背受敌"。
  李密的选项并不多,这一点早在他放弃趁虚进军关中,一意图取洛阳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
  最终,李密击败了宇文化及。
  不过,瓦岗军元气大伤,"其劲兵良马多战死,士卒皆倦"。
  而且,由于府库空虚,李密连奖赏将士都很难做到,士气低落。
  同时,洛阳敌军变强了。
  原本,隋军既有原驻洛阳守军,又有各地援军,彼此不一。而洛阳内部权力斗争也十分激烈。
  就在李密与宇文化及激战期间,王世充政变,夺取了权力。
  因此,王世充已可以自如统一调度洛阳一切资源作战。王世充悉心备战,"人心渐锐"、"器械精"。
  此消彼长间,王世充开始反击了。扬短避长
  九月初十,趁瓦岗军初破宇文化及元气未复,王世充发兵来攻。
  瓦岗将帅再次讨论对敌之策。
  裴仁基指出:王世充精兵来攻,洛阳必虚;我们正面据险抵挡,侧面袭洛阳;王世充知洛阳有危必然回救;我军不与急战,就按照这个套路,疲惫他,"破之必矣"。
  李密极为赞许:公言大善!
  同时,李密指出:王世充兵精器利,利在速战;瓦岗粮草充实,利在持久;瓦岗只要凭坚城挫敌锋芒,可以全胜!
  裴仁基、李密的思想,延续了瓦岗军长期以来灵活机动,不与硬拼的指导思想。
  而且,当时,洛阳城外的金墉、偃师这样的坚城,北邙山这样的险要,兴洛仓这样的粮仓均在瓦岗军掌握,完全有条件这么玩!
  不过,单雄信等人坚决反对。
  他们认为:我们人多这么多,而且江淮新附将士(宇文化及旧部)正想立功,怕什么?
  大多数将领都主张采取单雄信等人的速战方略。
  李密按不住众将,只得放弃其正确意见,屈从众将。
  显然,李密并非智力不济,而是其治军挑战已经接近极限。
  先是翟让事件,后是连番苦战,再是惨胜后因府库无钱"有功不赏",众将的情绪已经接近临界点。
  李密压不住众将的情绪,只得"惑于众议",做出了扬短避长的决策。试探之战
  次日,王世充派数百骑兵进攻偃师城北的单雄信。
  裴行俨、程知节率军自北邙山救援,与敌遭遇。
  裴行俨中箭倒地,程知节救起;敌骑来追,程知节奋勇杀回,挫败敌军。
  程知节的个人勇武,救下了裴行俨,也避免了惨败。
  但是,这一天的作战中,骁将孙长乐等十余将领受重伤!
  显然,经过一个多月的此消彼长,双方战斗力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
  同时,王世充发现:瓦岗军仍然轻敌,"不设壁垒"。
  实力不济,却满满的优越感,这样的部队,已经是软柿子了!
  王世充决心一战破敌!一战而破
  王世充所率精锐,多是江淮劲卒,信巫术。
  王世充一番迷信操作,洗脑,打鸡血。
  当夜,王世充派200精骑潜入北邙山设伏。(裴行俨、程知节等名将正驻此,不能察觉,可见其士气之低)
  次晨,王世充带领打了鸡血得江淮勇士朝着瓦岗军主力冲杀过来。
  瓦岗军兵力数倍于敌,他们相信王世充会进攻偃师这样的据点,但是,未曾想到王世充敢来找瓦岗主力决战!
  李密等人仓促迎战,在敌人不要命的冲击下一时陷入被动。
  当然,对李密这样的老江湖,你想靠一波猛冲就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瓦岗兵多,一旦缓过神来,王世充的"袭击红利"消失,瓦岗军仍有胜算。
  王世充没有指望一波冲死瓦岗,他制造混乱,只是为了释放一个更大的混乱计策:谣言计。
  激战正酣时,瓦岗军突然看到李密被绑起来示众,敌军高呼:李密被抓了!
  这个李密,当然是王世充事先准备的长相酷似之人。
  不过,乱军之中,起义军不明就里,士气大挫!
  这时,埋伏于北邙山的200骑兵从高处疾驰而下!
  他们并没有直接攻击瓦岗军激战部队,而是疾驰到瓦岗营寨,纵火焚营。
  前面看到自己的主帅被抓了,后面看到自己的营垒被烧了···
  原本自称急着要立功的新附军队,张童儿、陈智略等人直接投降!
  瓦岗军彻底崩溃!
  王世充大胜!大崩盘
  邙山之战中的崩溃,只是瓦岗军大崩盘的开始。
  当时,以兵力论,瓦岗军仍然居多!
  但是,崩盘已经开始了。
  王世充乘胜进攻偃师,义军将领被部下劫持,投降!裴仁基等名将也跟着被俘。
  随后,洛口仓守将邴元真也派人迎接王世充。
  此时,李密最后挣扎了一次。
  他得知炳元真要投降,"知而不发",试图将计就计:好好埋伏,然后对渡洛水的王世充军"半渡而击",挫败敌人,稳住形势!
  李密,一如既往的有谋呀!
  但是,崩盘的力量,是谋略扭转不了的。
  到王世充渡河时,士气低落的瓦岗军侦察部队居然没有发觉!等到王世充直抵洛口仓时,单雄信等人又不肯出击···
  都这样了,还玩什么玩···李密彻底死心了,逃走了···
  炳元真、单雄信等人投降。
  此战,瓦岗军被俘者达十余万人,损失了多位战将,从此一蹶不振!
  邙山之战,李密被王世充以少胜多,一蹶不振。
  平心而论,李密之败,并非其用兵之能不及对手。
  对如何敌我优劣势,以及如何击败王世充,李密是很清楚的。
  讽刺的是,在此战的几个关键节点,李密都明明知道该作什么,却偏偏要放弃···
  在战略上,他知道趁虚进军长安,是上策。
  可是,他担心众将不肯跟随西去,又担心翟让"各竞雌雄"而选择进军洛阳,"挑战高难度"。
  结果,他击败了洛阳隋军,迎来王世充;击败了王世充,迎来宇文化及;击败了宇文化及,又迎来恢复元气的王世充···
  在战术上,尽管他清醒地认识到敌我双方的优劣势,认为应该采取"守势"消灭王世充,却依然屈服于众将的压力,被迫选择不利于自己的速战速决。
  即使到了最后时刻,李密依然看到了稳定形势的机遇:半渡而击,挫败敌军。但军心已涣散,基本的侦察不到位,基本的联合打击无法执行,最后只有无可奈何地迎来大崩盘。
  因此,归根到底,李密的失败,是瓦岗军组织建设上的失败。
  瓦岗军虽坐大,但在政权建设、军队建设、军事决策上仍然非常粗糙。
  军队建设上:军队仍然是各将率部"以义聚"。
  在李密杀翟让、瓦岗军连番苦战、惨胜无法得赏后,"以义动"的凝聚力也到了临界点。
  军事决策粗糙:最高领导,虽有过人之处,但在决策上仍然只能"民主决策",无法独断专行。
  这些弱点,注定了表面强大的瓦岗军,已经到了崩溃边缘,更不可能成为一统天下的政权。
  瓦岗英雄要充分发挥其才能,还要去找真正的"真龙天子"。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要走得远,内部建设与战斗能力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赢家。李密在洛阳一线跟王世充死磕了一年多,也笑了一年多,然而最后的一次交锋,却让他哭都哭不出来。起了个大早,却干了个晚集;占尽优势,最终却功亏一篑,说的就是李密。
  李密的奋斗、瓦岗的优势
  一提到李密,我们就会想到瓦岗军。实际上,瓦岗军并不是传统概念中的"农民起义军",而是在军队数量、人才质量、组织制度等方面都首屈一指的强大势力。这一切,都与李密的个人出身、能力息息相关。
  作为关陇贵族之后,当初的李密继承了家传的蒲山公爵位,其后在皇宫中担任了隋炀帝杨广的近侍。如无意外,也会沿着家族的传统路线,四平八稳、波澜不惊的发展下去。但也许上天注定他要走上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隋炀帝号称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对于看相也甚是精通。有一天,他发现殿中执卫的李密长相、气质非同一般,即:不像个好人。于是召来左卫大将军宇文述吩咐道:"刚才站在左翊卫中的那个黑皮肤小儿,相貌非常,以后不要让他宿卫了!"
  被赶回家的李密专心读书,据说酷爱《项羽传》。当时权倾朝野的丞相杨素对他刮目相看,认为他学识、气度超过了自己的所有儿子,因此刻意叮嘱儿子杨玄感而跟李密结交。
  公元613年,趁着杨广第二次亲征高句丽,时任礼部尚书的杨玄感在后方发动叛乱,李密当之无愧的成了头号军师。
  不过对于李密提出的直捣关中的战略,杨玄感并没有接受,这也直到导致了这次起事很快惨败。侥幸逃脱的李密跑到中原,在当时的各股起义军势力中四处游说,既宣传自己宏图伟略,也趁机挑选自己的下一站。
  最终,他加入了翟让领导的瓦岗军势力。首次出手,就指挥徐世勣(即李世勣,演义中徐茂公的原型)、王伯当,设计击败、斩杀了当时被视为义军克星的隋军名将张须陀,这让原本只是干干打家劫舍勾当的瓦岗军上下为之折服。
  依仗这份漂亮的投名状,李密得以被允许组建自己的队伍。这支军队,被李密以自己家族在朝廷中的爵位命名:蒲山公营。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李密号令严明、御军有术,"凡号令士卒,虽盛夏,皆如背负霜雪";而且他为人俭朴、与部下同甘共苦,战斗获得的财物,全都分给了将士们,由此极得人心。蒲山公营,也成了当时最强悍的一支队伍。
  (不过从"蒲山公营"这个名字,我们可以看出李密对家族荣耀的念念不舍,但这也注定了他今后的失败)
  李密真正带领瓦岗军脱胎换骨,是在公元617年。根据他的计划,瓦岗军夺取了天下最大的粮草洛口仓,其后开仓放粮;紧接着击败了隋朝越王杨侗从洛阳派来的平叛军队。
  粮食就是当时的第一生产力,一时间,北至燕赵、南到江淮,数十股农民起义全来依附李密,队伍规模迅速膨胀到数十万。李密就地修建洛口城,沿用隋朝的制度统御部众,其后派人四处攻城略地,一时间风头无两。
  不久后,隋军名将裴仁基、裴行俨、秦叔宝、程咬金(程知节)、罗士信全部投靠李密;当时在元宝藏麾下的魏徵,也成了李密的下属。
  纪律严明、制度完善、粮草充足、兵马众多、人才济济,这样的队伍,在当时几乎傲视天下。其后的李渊在太原起兵后,作为造反圈子里的后辈,也不得不放低姿态向李密示好。
  但随后的李密,就再也没有实现新的突破。
  实力超群,却把自己绑死在洛阳附近
  其后,李密除掉了与自己理念不合、小富即安的翟让,把瓦岗军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终于当家做主了,但李密在战略上却犯下了巨大错误。
  当初参与杨玄感之乱时,李密曾极力建议占据进可攻、退可守的关中形胜之地;但杨玄感却选择了首先拿下东都洛阳。后来的事实证明,如果李密的战略得到采用,隋朝的命运也许会被提前改变。
  然而此时的李密,却业重蹈了杨玄感的覆辙。在占据洛口仓后,他就跟镇守洛阳的杨侗卯上了。瓦岗军多次与王世充统领的隋军交战,依靠绝对的实力优势,多次击败对方。但对于深沟高壑、防守稳固的洛阳城,李密虽占尽优势,但也只是望而兴叹。
  而当时的东都洛阳,兵力寡弱、粮草不足,加上屡战屡败,李密认为自己胜券在握,越发死心塌地的在这里耗下去。
  而就在李密统领数十万大军在中原横行无忌时,通出自关陇贵族集团的李渊父子,却带着区区3万精兵,孤注一掷奔袭关中。在行军途中,曾有人提醒要防备李密,但当时年仅19岁的李世民一语道破了李密的局限:"李密顾恋仓粟,未遑远略"。
  一针见血!洛口仓几乎取之不尽的粮食,既是李密实现滚雪球般实力增长的依靠,反过来也成了束缚他实现更进一步发展的阻碍。
  但也许粮食太多了,以至于李密逐渐丢掉了当初艰苦朴素的作风,日渐奢侈、挥霍无度。对于洛口仓的粮食,他根本不派人把守,任人自取;各地百万人口一窝蜂赶来取粮,对此毫不珍惜,洛水两岸十多里地到处都是白花花的大米,厚达数尺,远远望去仿佛是一层厚厚的白色毛毯。
  如果只是这样那就罢了。当时洛阳城内布帛充裕,但粮食短缺,因此不断有饥饿的隋军将士、百姓偷跑出城前来投靠;而李密的军队则完全相反,粮食取之不竭,但布匹稀少。起初王世充私下请求用布换粮食,李密自然不答应;但亲信邴元真等人试图从中谋利,苦口婆心劝说,脑袋犯浑的李密竟然答应了。
  不久后,洛阳城内逐渐粮食充足,不再有逃兵前来,而且顽抗的决心更加坚定,李密对此后悔莫及。
  但真正对李密造成巨大削弱的,是与宇文化及的血战。
  当初,隋炀帝杨广带着十余万骁果军巡游江都,其后被中原的李密等人截断了西归之路。而骁果禁卫军大多是关中人,他们想念亲人、思归心切,对于安于现状的隋炀帝日渐不满。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在江都发动政变,杀死了杨广及绝大多数隋氏宗室、外戚。其后,宇文化及率领隋军官兵十余万众西归关中,而途中必然会经过洛阳一线。
  得知宇文化及前来,东都君臣大为惊恐,在元文都等人的建议下,杨侗写信诏安李密,双方共同对抗实力强劲的宇文化及大军。
  而此时的李密,也担心被宇文化及和洛阳前后夹击;同时,他内心对于回到隋王朝体制内满怀渴望。因此洛阳使者前来,李密的反应是这样:
  密大喜,遂上表乞降,请讨灭化及以赎罪。
  占据优势,面对对方伸出的橄榄枝,却迫不及待、毫不保留的投降,隋末各路形形色色的枭雄中,李密也许是最实诚的了。但在乱世,老实人是没什么好下场的。
  面对背信弃义的洛阳,疲惫但骄傲的李密一败涂地
  宇文化及带领的骁果,是当初隋炀帝精挑细选、高价征调的精锐军队,此时归乡心切之下,战斗力更加不可小觑。李密使出了全身解数与对方鏖战,好在对方的带头人宇文化及才能平庸,瓦岗军才取得了胜利。
  但这只能称为惨胜:"密破宇文化及还,其劲卒良马多死,士卒疲病"。而洛阳城内的杨侗为一举摆平两股势力而欢欣鼓舞时,早就心怀异志的王世充突然发动了政变,屠杀了主和派、控制了越王杨侗,随后与城外的李密势力翻脸。
  但即使这样被人摆了一道,李密仍乐观的认为自己胜券在握。但他不知道的是,之前自己的手下败将王世充,此时正准备大招。
  知道李密元气大伤,王世充决定趁机偷袭。他的部众虽少,但都是来自江淮地区的楚人,他们生性剽悍、作战勇猛,同时还信奉巫术。为了为了激起他们的斗志,王世充建起周公庙,让巫师宣布:周公准备让大家讨伐李密,听话就会立大功,否则将染病而死。楚人对此信以为真,无不跃跃欲试请求出战。王世充从中挑选出精锐2万人,作势出击。
  得到这一消息,李密与众将开会讨论对策。起先,他认为王世充军势头正旺,己方则刚刚经历大战,不可硬碰硬,而应采取固守消耗的战术,让对方进退两难,其后以逸待劳、一网打尽。
  但由于之前面对王世充经常取胜,加上刚刚击败了兵强马壮的宇文化及,单雄信等人信心爆棚,强烈要求摆开阵势,凭借己方的绝对优势兵力,对王世充来个泰山压顶。
  在座的将领中,有七八成都赞同这一意见,见他们如此自信,李密也受到了影响,想法逐渐动摇。裴仁基、魏徵苦苦劝阻,当仍旧无济于事。最终,李密决定听从单雄信等人的意见。
  双方在北邙山开战。初次交手,瓦岗军就吃了些亏,裴行俨几乎当场命丧敌手,在程知节奋不顾身的救援下才逃过一劫。
  但李密仍未警醒。第二天,他的排兵布阵仍体现出对敌人的轻视。王世充则完全相反,他实现安排骑兵埋伏,其后天一亮就带兵逼近,趁着李密军阵还没布好就纵军出击。
  开战前,王世充找了一个长得很象李密的人,捆起来藏好;战斗正酣时,他命手下把此人牵着在阵前穿过,大喊:"李密已经被活捉了!"手下将士更加振奋,李密军则不明所以、人心惶惶;此时,王世充的伏兵策马冲出,李密部众瞬间崩溃。
  经此一战,单雄信等人向王世充投降,秦叔宝、程知节等人被俘,李密精锐尽失。眼见大势已去,他往西入关投靠李渊,不久后在出逃的途中被杀。一代风云人物,就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
  而在李密死后,他的部下李世勣、秦叔宝、程知节、罗士信、魏征等陆陆续续归到李渊父子麾下,成了大唐纵横天下的珍贵资源。人才和物资固然重要,但怎么使用,却是重中之重。守着金山,却坐吃山空,说的也许就是李密这种人。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毅叔,无授权禁转!
  当隋炀帝被杀之后,李密与弑杀隋炀帝的宇文化及血拼一场之后,洛阳落到了王世充的手中。李密于是继续围攻洛阳,王世充苦守。李密耗得起,王世充耗不起,洛阳城内已经是极度缺粮,一斛米居然能卖到八九万钱。王世充也知道死守下去死定了,因此拼命地修治器械,重赏将士。当时瓦岗军缺乏冬衣,王世充还用洛阳府库里的财物去贿赂李密身边的邴元真等亲信,让李密同意用衣物换粮食的计划,很是坑了李密一把,给自己争取了不少时间。现在李密与宇文化及拼了个两败俱伤,王世充一看李密被打得挺惨,觉得自己有了机会,于是果断决定对李密发起总攻。此次攻击与宇文化及一样,也是打风险极大的"一波流"。当然,王世充对战斗的准备要比宇文化及周全多了。他事先怕士兵们不齐心,先搞了一场巫术表演。他让左军卫士张永通谎称三次梦到周公,然后转告王世充,说周公会帮他打败瓦岗贼军。为此王世充还兴建了周公庙,又串通巫师,宣称周公准备命王世充迅速讨伐李密,肯定会让他马到成功。如果士兵们不听话,会统统染上瘟疫而死。王世充的士兵很多都是从淮南带过来的,那里巫风甚盛,特别相信这种妖言,一时间纷纷请求出战。最后王世充拼凑出了两万精锐,还搞到了两千匹战马,全军打着张永通的旗号出城与李密决战。
  (隋末的王世充也是人杰)
  (瓦岗军虽然有实力,但由于错误的战略决策和差劲的防护措施,最终导致了失败)
  李密方面,与宇文化及一仗下来,精锐士卒与马匹都死伤惨重。士兵人数虽然众多,但多是乌合之众。面对王世充的兵锋,众将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将裴仁基说:"王世充率领全部军队来此决战,洛阳必然空虚。我们可以分出兵力把守王世充军队要经过的要道,使他不能再向东前进。另挑选三万精兵,沿黄河向西进逼东都。王世充回军,我方按兵不动;王世充再次出军,我方再逼东都。这样,我方还有富余的力量,对方疲于奔命,肯定能打败他!"李密的脑子非常清楚,他全面剖析了裴仁基的策略,回答说:"你说得很好。但现在东都的军队有三个不可抵挡的优势:武器精良,这是第一;作战意图坚决,不惜深入我方境内,这是第二;因为粮食吃完了,所以战意非常高昂,这是第三。我们只要利用城池坚守,保持力量等待,对方想交战打不成,求退兵又没有退路,过不了十天,王世充的头就可以提到我们手中。"如果按照李密的这个策略打,王世充还真的没什么活路。但他的这个策略遭到了手下众将的纷纷反对。他们都瞧不起屡战屡败的王世充,纷纷要求出战。新近投降的骁果将领们也渴望在正面战斗中建立功勋。可悲的是,李密耳根子软的毛病又犯了。他没有坚持自己的正确思路,居然附和了众将的意见,决定与王世充决一死战。名臣魏征对此强烈反对,认为瓦岗军应该深沟高垒进行坚守,野战实在不是好办法。可惜良言无人听从,反被讥讽为老生常谈,气得魏征拂袖而去。
  (演义小说《说唐》、《兴唐传》等书中人物裴元庆的原型即裴行俨,隋唐第三条好汉,隋唐八大锤中的银锤将)
  王世充在通济渠南面扎下大营,先派数百骑兵对驻扎在偃师城北的单雄信外马军发动了一次试探性攻击。此次攻击马上就探出了瓦岗军虚弱的本质。区区数百骑的敌人,单雄信居然有点扛不住,李密只能派程咬金与裴行俨率内马军前去助战。裴行俨很是勇猛,一马当先。可这次号称"万人敌"的他也中了一箭,只一箭就被射倒在地。程咬金奋力杀散周围的敌人,将裴行俨救起后同骑一匹马返回。二人被王世充的骑兵衔尾追杀,程咬金的马驮了两个人,自然速度慢。眼看追兵杀到,程咬金不愧是被后世描述为"混世魔王"的猛将,凶悍无匹。他拼着让敌人一马槊刺穿身体,生生将敌人的马槊折断,反身杀光追兵,才与裴行俨一块逃生。
  (程咬金历史上虽然不是用斧头的,但论勇猛可是没话说)
  一战下来,李密手下骁将孙长乐等十余人竟然皆被重创。这一战瓦岗军的弱点暴露无遗。缺乏良好的防护,是瓦岗军正面作战能力弱的关键因素。对比当时李渊军队的防护能力:李渊有个侄子叫李道玄,十五岁上阵,勇猛无比。在打窦建德时因为冲阵勇猛而遭到敌箭的猛射,盔甲上的箭枝竟然如刺猬毛一般密集。即便这样,李道玄依然生龙活虎,毫发无损,可见其身上的防护之好。反观瓦岗军上下,李密中过两次流箭,两次都被射得够呛。这次裴行俨又是如此,区区一支流箭就能击倒瓦岗军的高级将领,这样的防护水平,又如何与精心准备过器械的王世充打正面战呢?
  试探出瓦岗军的实力后,王世充立刻发起总攻。这次他吸取了以前的教训,也开始学习李密打埋伏敲闷棍的阴招。他事先在北邙山的山谷中埋伏了两百骑兵,又精心准备了一个与李密长得非常像的假货,准备关键时刻拿出来冒用。李密依然自高自大,浑然不防敌人耍手段,居然连大营外围的壁垒都不设了。第二天天亮后,王世充趁李密还未列好阵,抢先发动攻击。两军激斗之时,王世充突然把之前准备的假货拿出来,鼓噪道:"李密已经被抓住了!"他的部下可能事先已有练习,配合得非常好,纷纷高喊万岁相应和。二百伏兵也同时发动,从高出冲杀下来,放火焚烧李密的大营。这两招胜负手一放出,李密立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瓦岗军一溃千里。王世充用完美的计划,漂亮地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功实现了大逆转。
  邙山之战,是隋朝末年洛阳王实充和李密瓦岗军瓦在河南邙山发生的战争,岗军遭到王实充军队的重创,使曾经横行一时的瓦岗军瞬间土崩瓦解,纠其原由,原因是多方面的。
  客观原因 :瓦岗军刚刚平息了宇文化及叛军,损失惨重,极度疲劳,没有得到休整,在邙山遭到王实充突然袭击,导致了李密失败。
  主观原因: 一是李密采取了错误的战略战术。 在对待王世实问题上,李密放弃魏征以逸待劳的战术,也不采用裴仁基趁洛阳空虚直取洛阳的奇袭计策,而是采取大多数人硬战的战法,最终导致了瓦岗军的失败。
  二是李密在思想上骄傲轻敌。 李密打心眼里没有瞧上王实充,在此之前和王实充多次的交战中,又均取得了胜利,加之又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宇文化及和宇文成都父子,这更让李密骄傲目大,特别是在和王实充对阵时不设堡垒,没能抵挡住王世充几百铁骑的横冲直撞,致使兵败如山倒,除李密率二万余人突出重围外,瓦岗军十多万人和大多数将领被王实充俘获。
  三是瓦岗军内部出了叛徒。 瓦岗军不是铁板一块,内部人员比较复杂,各种想法不能一致,关键时刻投敌叛主。邙山之战瓦岗军将领不能全力一战,投降者不计其数,这是导致邙山战役李密失败很重要的原因。
  李密忠君轻义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瓦岗军原为翟让领导,在反隋问题上旗帜鲜明,得到天下众英雄的拥护和支持,李密夺取后,忠君思想念念不忘,炀帝被宇文化及杀死后,又拥护王实充拥戴的新君杨桐,上了王实充一石二鸟之计,让新君令李密前往平叛宇文化及,叫瓦岗军同宇文成都的人马撕杀,造成两败俱伤,尔后王实充趁机在邙山截杀瓦岗军。不是瓦岗军没有战力,而是李密忠于隋王朝,违背了瓦岗军的初心,要知道瓦岗大将秦琼、程咬金等和隋杨有杀父灭门之仇,而李密不顾他们的感受,也是邙山大战失败的主要原因。
  之前的数次交锋中,李密一直是吊打王世充的,然而在邙山大战中,李密却败了,而且败得很惨,直接导致瓦岗军溃散,李密投奔李渊,然后被设计杀害,一代枭雄魂归西天。
  他之所以会败给王世充,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邙山大战之前,李密刚和宇文化及火拼了一场,双方都损失很大,瓦岗军还未来得及休整,王世充就主动出击了。
  李密和宇文化及的这一战即为童山之战,此战可以说是影响隋末割据格局的最重要一战。当初,隋炀帝到江都带去了十多万禁卫军,被称为骁果军。后来各地起义不断,骁果军也反了,宇文化及带领骁果军杀死了杨广,骁果军都是来自关中地区的精兵,杀死杨广后准备东归洛阳,然而东归就必须经过李密的地盘。无论是宇文化及还是李密,在这个时候都不愿意硬碰硬,宇文化及的骁果军粮草不足,而且惧怕瓦岗军,而李密则害怕一旦对上宇文化及,背后的洛阳就会插进来,腹背受敌。
  而这个时候,东都洛阳听到宇文化及东归的消息如临大敌,洛阳高层召开紧急会议,元文都等建议皇泰帝杨侗(杨广被杀后,其孙杨侗在洛阳继位)招降李密,利用李密来对抗宇文化及。洛阳方面和李密一拍即合,李密终于可以放心对付宇文化及了。李密最初的设想是等宇文化及彻底断粮了来个一锅端,所以他和宇文化及通信,表示讲和,并答应提供部分粮食,宇文化及信以为真,然后骁果军敞开肚子吃饭,眼看李密想要的就要来了,有人把李密的计划透漏给了宇文化及。宇文化及怒火中烧,两军火拼了,势力最强大的反隋瓦岗军和原隋精英部队骁果军正面对决,拼了个你死我活,这一战打了整整一天,血流成河,李密也被射下马来,最终秦琼将李密救出来,继续对抗骁果军,最终打败了骁果军,宇文化及撤军,这一仗其实双方都算不上赢,《旧唐书》载:李密破化及还,其劲兵良马多战死,士卒疲倦。
  李密虽然得了一些骁果军中的部分降将,然而和瓦岗军的损失比起来,可以忽略不计。然而更大的打击在等着李密,李密本来是要进入洛阳为官,然后谋取洛阳的,结果洛阳的天变了,王世充杀死了元文都等人,控制了洛阳,李密无法进入洛阳,而且王世充趁瓦岗军疲惫之际欲一举破之。
  一开始,李密对王世充并没有多做防范,毕竟王世充一直是李密的手下败仗,然而这一次王世充却是有备而来,王世充不断向部下灌输李密一定不会放过他们的观念,又告诉部下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周公和他说了一些话,于是他派人在洛水边立祠,找来巫师做法,巫师告诉大家周公要王世充攻打李密,出战必会胜利,倘若不去攻打,那么这里就会爆发瘟疫,士兵会全部死于瘟疫。王世充的部下多是楚人,很吃这一套,一听都表示出战,士气很盛。
  那么是不是王世充带领士气正盛的士兵就一定能打赢李密率领的损兵折将疲惫不堪的瓦岗军呢?也未必,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瓦岗军中还有一个问题为李密的失败埋下了隐患,那就是瓦岗军内部的分裂。当年,李密跟随杨玄感反隋失败后,投奔了瓦岗寨,靠自己的智谋和果敢让瓦岗军迅速强大起来,瓦岗军首领瞿让很赏识李密,一度要让李密做瓦岗军的首领,但被人阻止,于是李密杀死了翟让夺权,这一举动让原本团结一心的瓦岗军出现分裂。邙山之战中,就有人暗中和王世充勾结,背叛了李密,而且速来和翟让亲厚的单雄信一直对李密有不满。
  邙山之战,李密败给了王世充,瓦岗军溃散,李密带领两万人投奔了李渊,而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单雄信等成了王世充的座上宾。不久,李密反唐被杀,而秦叔宝、程咬金等人离开王世充投奔了李渊。说到底,童山之战和邙山之战的最大受益者是李渊。
  瓦岗寨成也李密,败也李密。
  李密没加入瓦岗寨时,瓦岗寨不过是流寇山贼,众多隋末起义军之一。虽说有几个有本事的一流战将,不过也是小打小闹,成不了大气。
  李密加入瓦岗寨后,在李密英明领导下,瓦岗寨一跃而起,成为隋末最大农民起义军,很有问鼎天下的实力。
  这时李密骄傲自大了,志得意满了。不谦虚谨慎了,不能众兄弟同肝共苦了,最要命是听不进不同意见了,猜忌众兄弟,让兄弟们寒心了。
  本来李密可以坐收渔利,偏偏跟宇文化及带领的隋炀帝杨广的禁卫军死磕到底。这支禁卫军可以是隋炀帝杨广的王牌军,隋朝最精锐的军队,无论从军事素质还是武器装备都是超一流。数量庞大,有十万之众。真正意义上的虎狼之师。
  李密中了王世充的奸计,跟随军主力死斗,结果呢,虽说打败了十万精兵强将,瓦岗寨的精锐也全部战死,瓦岗寨惨胜,损失惨重。元气大伤。这时候的瓦岗寨不过是强弩之末。
  王世充把握机会,不给瓦岗寨喘气的时机,趁虚而入,彻底打败瓦岗寨,从此李密退出历史。
  要说李密也是个苦命人,他这一辈子看似顺风顺水,其实每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本来是最有希望夺取天下当皇帝的,但最终却落了个身死他乡的下场。
  出身高贵,跟随杨玄感叛乱失败
  李密出身高贵,他的曾祖父李弼是北周八柱国之一,正儿八经的关陇贵族集团成员。到了李密这一代,承袭爵位蒲山公,日子那也是过得相当舒坦。据说,李密才华横溢,隋朝最著名的大臣杨素非常赏识他,认为自己的儿子们都比不上他。
  隋大业九年,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叛乱,暗中派人到长安迎接李密,让他主持谋划工作。李密提出了上、中、下三策。其中,上策是攻打临渝关,切断隋炀帝的归路;中策是攻打关中,占据隋炀帝的老巢,让他有家难归;下策才是攻打东都洛阳。最后,杨玄感采取了下策,李密还因此扼腕叹息。
  入主瓦岗,攫取了最高领导权
  杨玄感造反失败被杀后,李密成了大隋王朝的通缉犯,整天东躲西藏,提心吊胆,几次死里逃生之后,投奔了瓦岗寨。当时瓦岗寨的首领叫翟让,是个厚道人,不仅有一双识人的慧眼,还有一颗容人之心。
  李密来到瓦岗寨之后,很快就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大败张须陀的部队,二是占领了兴洛仓。张须陀号称隋朝第一猛将,曾打得各路起义军望风而逃,而兴洛仓则是隋朝最大的粮仓,存粮无数。这两件事办完之后,不仅使原本只有两三万人的瓦岗军一下子扩充到了数十万之众,成为所有起义军中最为强大的一支力量,而且使李密的个人威望达到了顶点。
  翟让看到这种情况,主动将老大的位置让给了李密,从此李密就成为了瓦岗军的最高领导。后来翟让和李密之间产生了矛盾,李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翟让杀死,彻底取得了瓦岗军的领导权。
  攻打洛阳,李密的第一个失误
  但是,这个时候李密面临一个难题,究竟下一步该往哪里打呢?瓦岗军崛起于河南,似乎攻打东都洛阳是必然的目标。然而,李密想要夺取天下,攻打东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最好的选择依然是他当初给杨玄感提出的建议,进军关中,攻下京都大兴城(即西安)。
  然而,李密也有自己的难处,他所率领的人马都是山东人,在他们眼里,洛阳才是隋朝的首都,如果打不下洛阳来,谁肯跟他背井离乡的去卖命呢?还有,这时瓦岗寨虽然人马很多,但都是群盗出身,一旦分兵,李密不在,必然会相互不服,自相残杀。
  在这双重顾虑之下,李密最终决定攻打洛阳城。而此时的洛阳城是在谁手里呢?就是王世充!不过,王世充只是隋炀帝派来的守将,最高负责人是越王杨侗。
  洛阳城本来就是深沟高垒,易守难攻,王世充又从江淮带了五万亲兵,再加上其他各路援军,总共有十万人归他调遣,李密面临着苦战。
  果然,两军在洛口对阵对垒,前后交战一百多次,不分胜负。不久,王世充主动出击,但被李密击败,王世充眼看打不过,于是躲进了洛阳城中,坚守不出。李密虽然带领着三十万人马,但死活攻不进洛阳城,只好将其团团围住。
  接受册封,瓦岗军元气大伤
  就在这段时间,发生了一件大事,逃到江都(即扬州)的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了,并且立杨坚的孙子杨浩为帝,率领十万骁果(御林军)大军返回大兴城。
  这支大军要从江都返回大兴城,那么必然就要经过洛阳附近,与正在作战的李密和王世充相遇。此时,这两个人其实心里都很慌,因为这三方的实力相差不大,只要任意两方联合,则另外一方必然死无葬身之地。
  那怎么办呢?首先行动的是王世充,他向杨侗建议,招降李密,让李密去对付宇文化及。此时杨侗在隋炀帝被杀之后,已经被王世充等人拥立为帝,他听从了王世充的建议,下旨册封李密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声称平定宇文化及之后便让李密进东都洛阳辅政。
  这一串的头衔的确不小,抛出的诱饵也很诱人,但终究只是画了一张大饼给李密。但李密就是被这张大饼给迷惑了,再一次在战略上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接受册封,讨伐宇文化及。
  当然,李密也不是没有脑子的人,之所以这么做,还是因为他太自信了,之前的屡战屡胜让他有些得意忘形,他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先吃掉宇文化及,然后再入主洛阳,最后废掉杨侗,自立称帝。
  然而,宇文化及虽然是个草包,但他带领的十万骁果却是精锐中精锐,一番苦战下来,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瓦岗军也损失惨重。史料上记载,"密破宇文化及还,其劲卒良马多死,士卒疲病"。
  利用李密与宇文化及争斗的间隙,王世充在洛阳城内发动兵变,挟持了皇泰主杨侗,独揽朝政大权。这样,无论当初杨侗答应李密入洛阳辅政是不是真心实意,现在都不可能实现了,李密白白被王世充当成了刀,和宇文化及打了个两败俱伤。
  正面硬刚,最终兵败逃亡
  大业十四年九月,王世充兵出洛阳,趁李密战后疲惫之机,率精兵两万、战骑两千进攻李密。李密率军正面应敌,却被杀得大败。不久,王世充强渡洛河,双方大战于邙山脚下,王世充大破李密。裴仁基、祖君彦、程知节、秦琼等被王世充所擒,邴元真、单雄信等人相继投降,李密东逃武牢关。
  从此之后,李密一蹶不振,无奈之下,投降了长安的李渊。不久之后,李渊派李密去黎阳安抚昔日的部众,行至半路,李渊突然反悔将其召回,李密大为恐惧,决定叛乱。在经过陆浑县时,李密及部下被唐将盛彦师杀死,时年三十七岁。李密死后,传首长安。
  综上所述,李密在邙山大战中之所以会输给王世充,主要是因为他在作战策略上出现了重大失误,虽然他手下猛将如云,但方向错了,就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意孤行攻打洛阳本就错了,接受册封死磕宇文化及更是错上加错,瓦岗军在元气大伤的时候,仍然选择与王世充正面决战,其战败的结果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谢谢邀请。
  已经有几个高手回答了。从我就不从李密的角度来分析了。其实王世充是挺高明,至少在那时,都是出其不意的。这也是李密失败的原因。这几个出奇不意,就是
  第一,准备工作。
  王世充掌握了大权后,开始养士兵,准备武器,就是冲着李密来的。
  第二,王世充的士兵构成。
  王世充的士兵少,但是都是精兵。一部分是江,淮人,十分剽勇。一部分是东都兵,也是精兵。
  第三,王世充的心理战术。
  王世充缺乏军粮,要打李密。就欺骗士兵们,说左军卫士张永通,三次梦到周公,周公下令给王世充,要打败李密之后,就给周公立庙。每次作战前,就祈祷。如果不随军进攻,就会得瘟疫。楚人迷信所以士气高涨。
  第四,恐吓对手。
  所有的军旗都写上,张永通梦到的话。
  第五,决战时,伏奇兵,
  这要怪李密轻敌,不设壁垒,王世充埋伏了二百骑士在北谷。
  第六,背水一战,
  王世充和他的士兵没有退路。他对士兵说,今天一战,输了,没有人活下来。士气高涨到顶峰。
  第七,又是心理战,
  这次心理战对的李密,王世充早就准备了一颗和李密很像的人头。决战关键的时刻,拿着人头欺诈对手说,李密已经死了。所以,瓦岗军崩溃了。
  所以,王世充对李密的战术和决策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路走来李密也甚是不容易,不过他的智谋才略和战略眼观当真令人极为的佩服。能够在乱世之中壮大起来,成为一方诸侯的确是殊为不易。瓦岗寨从一个打家劫舍的小集团而一举成为当时天下农民军中最强悍的势力,这得益于李密的缜密心思和卓越的才情,同样瓦岗寨成为璀璨一时的彗星,彻底消亡在历史的烟云中也是李密一手造成。
  李密手下大将如云,如同徐世勣、程咬金、秦琼、王伯当等无一不是当时名震一时的俊豪英杰。南征北战,兵精将强,完全有能力争霸天下。邙山大战的失败我归结于以下几点。
  第一,李密白手起家,成就了瓦岗寨的威名,有了逐鹿中原的实力,手底下也是英雄辈出,能力出众者不知凡几,如此大的成功令得他有些骄傲而飘飘然,自然就轻敌了。
  第二,李密接受了杨侗的册封,既是为了名正言顺的入主中枢,又是为了能够免除腹背受敌,而和宇文化及斗了起来。须知道宇文化及的十万大军,可是隋军精锐,而李密直接就与之对上,恶战之后,虽然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可是却也伤筋动骨,元气大伤。
  第三,王世充利用此时机剪除东都洛阳的异己,而独揽了朝政,内部稳定后发兵攻打李密。瓦岗军此时是兵疲将乏,李密却没有过多的考虑,而是直接要与之大战。而看看此时的瓦岗军内部,因为李密的傲娇,因为他的不可一世,被胜利蒙蔽了心智,瓦岗军并非铁板一块,也就是有了亲小人远贤臣的做法。
  第四,李密没有听从裴仁基提出的趁着东都空虚而偷袭的建议,而错失了大好的时机,战略上的错误。
  第五,李密的失败,也是离心离德的一种表现,战术上的失误综合导致。
  一个有机会争夺天下的英雄,却最终因为骄傲轻敌,因为不可一世而落得如此惨淡的下场,当真是令人感到扼腕叹息!
  说历史,话风云,明自身,茶余饭后舒心自我,欢迎关注头条号:历史风云天下

整个元朝时代,可以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断裂还是蒙古文化被汉化?同时存在,元朝蒙古人统治的中华文明,汉人仿佛在沉睡中孕育着发展,蒙古文化在汉化。驱逐跶虏,还我中华,进来容易出去难,被汉化的蒙古文化溶进了中华大家庭。有代表性的元曲,杂曲。金朝的兴1952年,湖北农民发现麦田里捡回的青石板竟是张自忠将军的墓碑1952年春天,湖北农民从自家麦田里捡回一块青石板,擦拭干净后才发现上面有字,一旁的邻居惊讶地发现,这块青石板竟是张自忠将军的墓碑。在往后的几十年里,陈家因为这块墓碑生出了很多麻烦三国中有哪些不被大众所熟知的冷知识?(1)刘禅在位时间非常长。中国有几百个皇帝,在位时间超过20年的只有大概60个左右,而刘禅在位时间挤进前十名了。刘禅在位长达41年,让人惊奇的是蜀汉没有皇室内斗,总体来说政治局势非东北沦陷前最大的抗战,当时义勇军处于鼎盛阶段,为何还会失败?无奈,李杜只得另想它法。和日本人斗到现在,若论东北豪杰,非北面的马占山莫属,虽然他已经退到了海伦小城,却仍然是众望所归。李杜怕自己一个人没有说服力,拉上丁超一道去面见马占山(后者此为什么欧洲有上千年的建筑,中国却很少见,仅仅是因为材质不同吗?与材料有关。西方的许多建筑,尤其是意大利。像弗洛伦萨的百花大教堂和比萨教堂。都是优质的花岗岩和大理石建成的。因为意大利出产优质的石料,直到今天。而中国古代建筑基本是砖木结构。最有名长安为什么会改名叫西安?长安在历史上改名为西安,是让当下的西安人非常不爽快的一件事。如果现在城市的名字依然叫长安的话,别的不说,只需要这个名字,就不知道能吸引国内外多少游客。因为长安作为古都是世界级的,位1996年,刘华清得知一山西老太还活着,激动万分她丈夫救了红25军1996年5月初,中央军委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决定拍摄大型历史文献片北上先锋。其中有一段镜头要在河南省卢氏县拍摄,摄制组在拍摄之前向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汇报拍摄概要柬埔寨西哈努克费用如何补偿?毛主席郑重表示我们不是军火商1970年3月,柬埔寨发生政变,正在苏联访问的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一夕之间沦为了无家可归的前元首。为平息政变,西哈努克当即决定离开苏联,前往中国寻求帮助。西哈努克在疾驰向莫斯科机场的汽第二次侵藏,英国如何算计中国?拉萨条约背后都有哪些屈辱?英帝国主义侵吞我国邻邦缅甸并把它列入英属印度建立起殖民统治后刚两年,于1888年借口中国与锡金的边界问题,对我国西藏地方发动第一次侵略战争。清朝政府没有支持藏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在英大禹治水名扬天下,为何文史专家考证大禹之妻有可能是湖南攸县人攸水上游所建的水库湖南省,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其神奇之处,在于当今的人认为她在古代是蛮荒之地,然而历史典籍中记载的古代文明却有很多有关于湖南省的记录。炎帝神农氏在湖南耒阳创耒尝百草其祖逖闻鸡起舞天下知,暮年英雄多悲情祖逖是东晋时期的将领,由于闻鸡起舞的故事而被大家所熟知。祖逖家为北地大族,世代都有两千石的高官。他年少时生性豁荡,不拘小节,轻财重义,慷慨有志节,常周济贫困,深受乡党宗族敬重。成年
你认为历史上商纣王是那么邪恶吗?应怎样重新认识和评价商纣王?应该没有哪邪恶,自古帝皇都披朝秦谝在大多数人眼里,纣王是历史上公认的暴君,他宠爱妲己,发明酒池肉林和炮烙之刑,凶残无度迫害忠良,最终被周武王率领的诸侯联军推翻。但是,历史上的商纣王清朝的统治是否导致了中国发展的倒退?我觉得题目很搞笑,而且一堆假装正经的人更是搞笑。如果说清朝的统治导致中国倒退,那么我问一下参考对象是谁,是什么参考标准,有没有统计数据。毕竟历史是一门科学嘛,老子以前看过一篇历史论中国历史上有腾空武术吗?没有腾空?首先定义腾空离地面多高?如果是2米高之内的腾空有,超出2米以上的腾空人腾空,完全是人凭想象臆造出来的。叫腾空的武术招式有,例腾空二踢脚传说中有飞剑真正腾空武术,我没见过有世界历史上有哪些伟大的黑人?没有!伟大,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有杰出贡献,我没看见有黑人对人类文明有啥贡献。马丁路德金?他和其他黑人组织没啥区别,空谈口号不干实事,无非因为被杀,所以特殊。曼德拉?把南非拉回原始,历史上真的有时间穿越者吗?历史上可能真的有穿越者,先把光只有图片考究的抛开,看看真真实实的。一著名的扯淡碑扯淡碑位于河南淇县,全碑共刻111字,碑上没有墓主人名字,也没有写立碑的时间。碑文更是有点雄扑朔迷路历史上关于明朝的大事件很多,但为什么明朝的电视剧却比清朝少?为什么明无清的电视剧多?明朝那些当权者,是黄鼠狼下耗子一一一窝不如一窝。除了一头朱元章,虽打下元朝,但过程比较零散,不太好整理编剧。结尾又过于残酷,功臣全变死鬼,恐怕无谁愿演?中间历史上策反事件的著名案例?相关的书籍以及影视资料有哪些?第一策反傅作义。解放战争末期,在平津战役中,我军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北京作为古城。一旦开战的话,许多古代的文物将遭到损毁。而这其中就有我军的代表,私下里和傅作义将军谈判,策反他起义历史上有哪些真实的祸从口出的事件?这事儿必须得有写陋室铭的刘禹锡一席之地,这位仁兄把祸从口出这个成语演成一出连续剧,在历史上也算旷古烁今的。刘禹锡出生在唐代,出生地是中山,故此这哥们和三国时期那个大耳朵共同声称是中历史上的毙鹰事件,远比雍正王朝精彩,事件真相到底如何?毙鹰是康熙朝晚年的事,在雍正王朝初年,再次被提起,闹得沸沸扬扬。历史上真实的毙鹰事件,是不是比电视剧雍正王朝更精彩,这并不好说。但在豹眼看来,毙鹰一事,的确存在。八阿哥是否谋反,豹史上唯一得到官方承认的谢尔盖穿越事件是真的吗?打开时空之门,传越时间空间,往返于过去未来,如此的科幻场景,是否会在现实上演?如果有的话,那么一定是2006年发生于乌克兰基辅的谢尔盖穿越事件,其应该是目前可信度最高一次穿越事件了为什么社会上有那么多的人从没有读过儒家的书,也在反对儒家学问呢?这些没读过儒家书的人都见多了读过儒家书的人,他们做的事,他们为的人,如果说这些读过儒家书并大喊大叫儒家思想的人,不说男盗女娼也差不了多少,所以人们痛恨不足为怪。儒家思想已经深入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