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范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声声慢李清照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1
  【设计理念】
  1、以新课标要求为依托。新课标提出鉴赏古典诗词的要从如下方面进行:在了解作品相关背景的基础上分析和理解作品,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独到的思考;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在诗歌的鉴赏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2、以有效课堂为原则。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有效课堂的重要保障,本着有效课堂的原则,进行一切设计。
  【文本与学情】
  文本:此词是清照后期词的代表作,是词人熔铸亡国之恨、丧夫之痛、流离之苦、怀乡之思、寡居之凄写成的。因词人生活的变化,词的风格已由前期的清新明快发展为哀婉凄凉、忧愤深沉。而作者这种深沉的情感一方面是借助直接抒情的字句,另一方面通过具有特定属性的意象营造富于深蕴的意境,加之创造性的连用叠词等来渲染和传达的。
  学情:
  1、作为高二学生,虽了解一定的诗词鉴赏技巧,但在实践中往往不能运用这些技巧,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
  2、与长于用典的辛词相比,清照词擅用口语、铺叙日常生活,这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清词备受学生喜爱,学生鉴赏的积极性会很高。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并掌握叠词的效果及作用。
  2、捕捉词中具有特定属性的意象,并结合意象特点、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感知词中凄凉意境,深入体味词人"愁"的深刻内涵。
  3、掌握基本的诗词鉴赏技巧,并熟练运用这些技巧分析其他诗作,提高诗词鉴赏水平。
  设计目的: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重点难点】
  1、品味意象丰富内涵、感知意境、深入体会词人别样"愁"情。
  2、运用诗词鉴赏基本技巧准确把握古典诗词中作者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法 自主鉴赏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设计目的: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读诗。自主方能突显个性解读,合作弥补个性之不足。
  【教学流程】
  一、导入设计:(多媒体出示李清照画像及其词园对联,请同学猜是谁?)
  词采秀千秋,看风雅流传,才情自古无男女;
  生年交两宋,究悲欢转换,命运从来系国家。
  没错,她就是易安居士李清照。在古代男权社会,她却凭自己的才情在南宋词坛竖起一面鲜明的旗帜,她的词作哀婉凄美,令多少文人雅士折服。她不仅仅是我们女同胞的骄傲,更是我们山东的骄傲。因为她是我们山东人。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什么作品啊?(《如梦令》)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她婉约词中的杰作《声声慢》。
  二、知人论世——畅所欲言话清照
  1、学生自由发言。(课前准备任务查阅李清照相关资料)
  2、教师相机补充(幻灯片出示):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其词被称为易安体。南渡是李清照词的分水岭。
  前期:李清照自幼受过很好的教育,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18岁嫁与宰相赵挺之子金石考据专家赵明诚,夫妻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诗词唱和,生活美满。前期词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词风真挚细腻、清新明快。
  后期:宋朝南迁,清照逃往南方,不久,赵明诚染病身亡。她变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她四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搜集的金石古玩大部分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在孤独困苦中走完人生的最后路程。后期词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流离之苦、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哀婉凄凉。
  三、美读感知——以声传情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根据预习时对这首词的理解读出感情来)
  (2)分别请一到两名男生、女生诵读,其他同学聆听,点评,教师总结诵读要领。
  (3)师播放范读录音,配以《汉宫秋》的乐曲和"黄花满地,雁排长空,一女子翘首凝望"的图画,营造氛围,进入意境,感受音韵美。
  (4)通过读,你所感受到的词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悲凄低沉 )
  四、整体把握 ——用心体情
  师多媒体引导:诗词中有诗眼、词眼之说,"眼",传神之所。"词眼"就是最能传达词人内心情感的字词。以形容词、动词居多,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1、 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诗人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学生结合预习情况,再读全词。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2、生自由回答,师归纳明确:词眼: "愁",词人借助于一系列意象及恰当的表现手法来表现词眼的。
  【预设问题】哪些意象?(让学生关注意象的属性)
  意象: 酒 、 风 、 雁 、 花、 梧桐、 雨
  (淡)酒、 (急)风、 (过)雁、 (满地)黄花 、 梧桐 、(点点滴滴)的细雨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神奇的叠字的运用;强烈感情的反问句的运用。通过这些表达了词人无限的孤寂凄苦之情。
  3、带着体味,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全词。
  五、佳句鉴赏——个性品情。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诗歌注重个性化阅读,鉴赏佳句,融入意境,体味情感。
  1、 学生再读全词,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佳句,并选择一角度加以鉴赏。
  2、学生自由选取诗句赏析。小组内自由讨论交流,互相推荐、自由回答。对于名句教师可稍加点拨做重点鉴赏,其余简略分析。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2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教学目标:
  通过词句品读和场景再现,体味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李清照在词中表达出的"愁"。
  教学内容:
  一、导入
  以猜字谜方式导入。"风起了,叶落了,心碎了",(愁板书)(聪明!)秋天的时候我们特别容易发愁,敏感一点的同学难免有时候会见月伤心,听风落泪。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位将愁字写绝了的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
  在中国的词坛上,有一位才情出众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哀婉凄,美打动了无数后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婉约词中的杰作《声声慢》。
  二、知人论世: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出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人的代表之一。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李清照吗?(请一个学生)初中学过她的词吗?能背出来给大家听听吗?忘了,没关系,我们一起回忆一起背好吗?背得真好。背得很整齐。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一首词作,词风还是比较婉约清丽。但是到了后期她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后,词风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晚年的的李清照无儿无女,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守着一个孤清的寂寞小院过日子。又是一年秋风起,秋叶落,她一个人孤寂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写下了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声声慢》。
  补充介绍: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良好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她出落成为一个外美如花,内秀如兰的才女。十九岁嫁给宰相之子赵明诚,夫妻两人志趣相投,琴瑟和谐,经常一起踏雪寻梅,插花折柳,共同收集金石古玩、题诗作画,堪称神仙眷侣。但是好景不长,公元1127年,金人南侵,高宗皇帝赵构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跟随着南下,一路历经战乱。不久深爱他的丈夫赵明诚病逝离开了她,她又被诬陷通敌买国,一个失去丈夫的弱女子,在这种情况下能怎么办?她只能终日凄凄惶惶急急忙忙的追赶着那个南宋小朝廷。在流离失所之中在战乱之中在匆忙之中,她与丈夫多年收集的视如生命的金石古玩也大部丢失了,多少痛,多少伤啊。在心灰意冷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她答应了当时一个财政部长求婚,带著名节被毁的"耻辱,只想晚年能过一些平静安定的生活。谁知这个人,却是个衣冠君子,娶李清照只是为了得到她身边尚存的金石古玩,一到手就撕下文人的面纱,对李清照拳打脚踢。李清照冒着牢狱之灾,解除乐这段痛苦的婚姻。晚年的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只能一个人孤苦伶仃住在杭州城里的一个孤清的小院过日子。名满天下的一代才女竞沦落到这样的田地。
  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和大自然风光,风格清新明丽(板书)。后期多反映战乱痛苦的生活,风格沉郁凄怆(板书)。
  《声声慢》是她在遭受国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丢失殆尽,尝遍颠沛流离的苦痛后所作,是李清照后期作品中的代表作。
  三、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适当的语调吟读词作。
  1、全体男同学朗诵词作,女同学细听,挑他们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2、女同学齐读,请轻声而满蓄李清照的伤痛情感(女声在"二泉映月"背景音乐下弥漫了整个教室)
  3、师总结:我特别注意的是所有的同学读书时的表情,知道好多同学感受到了李清照的种种苦痛!最好的是把自己换位成李清照,去用语言表达那无尽的伤痛!
  四、请说出自己最有感触地方(要落实到字词)。要求同学用清晰的语言表达!
  问:这首词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天气、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板书)
  问:这些景物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意象探究:
  明确:淡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词人独自一人守着窗口,寒风不停的袭来,喝了好几杯酒,却仍抵挡不住寒风,身上很冷,总觉得这酒很淡,酒性不烈!实际上不是酒不烈,只是词人的忧愁太浓,愁得用酒都无法消除,所以才感到这酒是很清淡!词人的愁苦就是再浓的酒也不能让她从中解脱出来啊,愁比酒浓得太多了!这里的什么字让我们感受深刻?"淡" 自古以来借酒喻愁的句子就很多,大家能举出几句吗?(学生举出自己所知道的有关酒的诗句。)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看来果然是"酒"文化就是"愁"文化啊!
  秋风 怎么理解"晚来风急"?秋风渲染什么情绪?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3
  一、设计思想
  1、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多诵读、多分析、多联系比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2、设计特色:联系作者的生平与其他作品感受本词中沉重复杂的愁情;联系法国诗人克洛岱尔的译文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通过联系本板块其他词及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练习认识婉约派词的风格特点。
  二、教材分析
  1、《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1)基本要求:结合作者的身世遭遇理解《声声慢》中语言和情感抒发的一致性;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能运用常见的鉴赏术语对作品进行鉴赏。
  (2)发展要求:体会并总结本板块四首词在选材和写法上的共同点,从而认识婉约派词的风格特点。
  2、(1)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声声慢》中的"愁"的感悟和表达如此沉重复杂的愁的表现手法。
  (2)本课内容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声声慢》又是其后期的代表作品,故通过对本词思想内容与表现手法的分析,有助于加深对李清照其人其作品和婉约派风格特点的认识。
  3、本课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初中教材有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在内容情感和写法上难度相应低一点。联系与比较,有助于加深对李清照其人其作品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对李清照其人其词和婉约派词有一定的接触,但对李清照其人其作品和婉约派风格特点没有深入明确的感受。
  2、学生在意象和表达"愁"的表现手法的理解上会有一定难度。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生平,联系她的其他作品理解她的"愁"。
  2、分析词中情感的表现手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叙抒情)结合,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3、比较阅读,感受婉约派的艺术风格,提高分析鉴赏能力。
  五、重点难点
  1、 作者沉重复杂的"愁"。
  2、 作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六、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扫除文字障碍,初步品味字、词、语的妙用;
  2、研读法、点拨法 :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李清照语言的独特魅力;
  3、比较鉴赏法: 进一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1)诵读课文,疏通文意,初步感受。
  (2)提出预习中遇到的字词句文意等方面的疑问。
  2、教师的教学准备:与上课相应的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以《如梦令》导入
  1、诵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乐。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
  2、诵读《声声慢》。
  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哪里直接传达出来了?("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3、作者两首词表达的情感怎么会有如此的不同?她在写《声声慢》时怎会有如此浓重的愁呢?联系其生平运用知人论世法去理解。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女词人。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前期悠闲的少女和少妇生活使她前期的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声声慢》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后期。悼亡之悲、流亡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交织而成的愁苦,"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朗读,初步感受。
  1、生齐读。
  2、听录音朗读。
  录音朗读有何可借鉴之处?(词中平声音字较多,平声音的延长性使感情深沉苍凉。故朗读时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以传达深沉的愁苦情感。)
  (三)全词赏析
  1、作者怎样传达她那沉重的愁苦的?
  明确:直接抒情:"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
  间接抒情:
  ①借叙抒情:"寻寻觅觅"、"守着窗儿";
  ②借景抒情:上阕有淡酒、急风、过雁,下阕有黄花、梧桐、细雨。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反映词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排遣寄托,就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样。这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别的什么。它们似乎是遗失了,又似乎本来就没有。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一种"寻寻觅觅"的心思来。只这一句,就把她由于敌人的侵略、政权的崩渍、流离的经历、索漠的生涯而不得不承担的、感受的,经过长期消磨而仍然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地显示出来了。心中若有所失,要想抓住一点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只是空虚,这才如梦初醒,感到"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说,由环境而感染到心倩,由外而内。接着"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
  开头三句,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为全词打下了哀婉凄凉的情感基调。
  3、紧接着词人写悲苦心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天气。"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本应说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然而这里不说环境之冷清,心之惨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
  4、这愁苦如何排遣?结果如何?(喝酒、看天空,结果愁更浓重。)
  明确:(1)本应说借酒浇愁,但愁仍难排遣。可此处不明说,却言淡酒不足以敌急风。用意上含蓄,行文上腾挪。其实,这仍是开头三句的延伸。所谓情在词外。
  风之急可见身之冷、心之凄,例"风急天高猿啸哀"。
  酒之淡更显愁之浓重:借酒消愁尽管愁更愁,但最起码有醉时的片刻解脱,而酒不管怎么喝却片刻都压不了悲愁,是酒太淡还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晚来风急",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南宋词鉴赏辞典》作"晓来风急",哪个贴切?(能自圆其说即可,锻炼对整首词的感受能力、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明确:
  ①"晚来风急"承前"乍暖还寒",秋天的晚上与白天温差较大,喝酒一般在晚上比较多,且夜晚更显凄苦,衬托愁苦的浓重。
  ②"晓来风急",古人有晨起喝扶头酒的习俗。下阕的"独自怎生得黑"、"到黄昏"与之照应,白天尚且无法排遣愁苦,更何况是凄苦的漫漫长夜?一天到晚都在受愁苦的煎熬,甚至接下来的夜晚,也许第二天又是如此,"晓"使愁苦煎熬的时间显得很长,可见其浓重。
  (2)意象"雁"如何理解?
  明确:"雁"点明秋,象征离愁。例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似曾相识"如何理解?
  明确:
  ① 勾起思乡之愁、亡国之痛: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②流露悼亡之悲:过雁不正是以前经常为词人传递相思之情的那一群过雁吗?(《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过雁还是那只过雁,只不过物是人非,收信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看到过雁不禁悲从中来。
  5、紧承上阕仰望天空,下阕作者如何排遣愁苦?("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作者俯视地上黄花)
  "满地黄花":史正志《菊谱》"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
  如何理解"如今有谁堪摘"?
  明确:
  (1)"有谁堪与共摘":当年也曾与丈夫"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而今"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又勾起悼亡之悲。
  (2)"有何可摘":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盛,甚至在枝头堆积起来,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开时摘来戴在头上,而今,谁又有这种兴致呢?你看,它们都抱枝枯萎了。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6、"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不能看天空过雁,不想摘地上黄花,只好孤孤单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真是苦到了极点。黄昏尚且难熬,那么漫漫长夜又将如何度过呢?一种凄清的苦况蕴含于平淡语言之中,发人深思。
  7、如何理解意象"梧桐"、"细雨"?
  (1)梧桐叶落,秋色愁人。例"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2)雨丝象征愁丝。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壮志难酬之愁)"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
  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
  8、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悲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因为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
  小结:改写的诗,完全抛开了原作所有的自然意象而只剩下抽象概念的声嘶力竭的呐喊,显得直白浅露,并显得情感"泛滥成灾"。尽管痛苦绝望的情感(愁绪)是相同的,但已面目全非了。
  九、板书设计
  直接抒情 "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
  间接抒情 借叙抒情"寻寻觅觅""守着窗儿"
  借景抒情 淡酒、急风、过雁
  黄花、梧桐、细雨。
  十、作业设计
  1、背诵《声声慢》。
  2、思考课后练习4(page68)。
  3、比较本板块四首词,总结其艺术上的共同特点。
  比较《声声慢》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认识婉约派词和豪放词的风格特点。

陶罐和铁罐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说。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我为白菜狂的日子阅读练习及答案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莫言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关于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能从人物的描写中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2学会从人物性格中体会到高尚的人格3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教学难点1前面学生学到的是一个人物的描写,对于群体人物的描写较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或课文注释,掌握生字词捋,踝,博学多识,一拍即合,寻欢作乐,忘乎所以,义愤填膺。2通过独立查找资料,了解这篇课文主要涉及到的五位作家及其代表作,丰富文学常识的大碗岛的星期天教案范文解说词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了风景优美的大碗岛,这里有绿油油的草地,茂密的树林,兰色的清澈的河水在四周静静流淌着,河面上荡漾着几叶小舟这里有各色各样的人,男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教案设计范文教学设想作者凭着自己细致敏锐的观察和生动传神的笔墨,让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作者善于抓住人物外貌和性格特点,各有侧重地展开描写,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特点,看狗的神话故事天狗蚀月神话是有现实生活做基础的,它的种种解释和描述是客观现实和生活斗争的反映。神话传说把无数劳动人民的经验和智慧加以总结集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的有关狗的神话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与猪有关的神话故事猪,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是又笨又脏的动物,但是事实上,它可是又聪明又爱干净的动物。下面是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的有关猪的神话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猪的神话故事1猪精下凡据说,在岳飞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一说小学语文乡下人家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乡下人家说课稿(通用5篇)小学语文说课稿雷雨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雷雨,供大家参考借鉴
国旗下讲话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献给地球的爱拒绝一次性用品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用一次性用品,殊不知,这些用完就扔的物品在提供给人们方便的同时,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制造了成千上万吨的垃圾。其中污染最明显最严重的是那些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暂行规定第一章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条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中,夸夸我的同学的教学反思及建议夸夸我的同学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中的口语交际训练。安排此次口语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多从同学身上发现优点,真心实意地赞扬同学,在交际过程中增进同学情谊,取长补短,共同进从浅入深成竹在胸我的初三复习计我是一名应届的初三毕业生,回顾过去这不平凡的一年,我认为尽早制订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付诸于行动,从浅入深由易至难从熟到精成竹在胸,才能在中考中稳定地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取得较理分数混合运算第二课时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上,我让孩子们又一次体验了怎样画两种不同类型的线段图,一种是关于整体与部分关系的量的画法,一种是非整体与部分关系的量的画法。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单位1的概念。我从单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分数除法例1每盒水果糖重100g,那么3盒有多重?1003300(g)3盒水果糖重300g,那么每盒有多重?3003100(g)300g水果糖,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八十年代以来,一些省市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评语长长的睫毛,大大的眼睛,使你成为我们六年二班这个大集体中的蓝精灵,开朗活泼可爱之外,乐于助人更是你毫无遮掩的真正个性的体现,怎能忘记你一次次义慷慨大方地伸出援助之手,小到一枝笔,大引导学生努力写好字说好普通话的评语张新,你明亮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小巧的嘴巴发出悦耳的字音。你拼读的音节准确,声音甜美。由于你领读得好,同学们学拼音的积极性更高了。你做值日生来得真早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门玻璃猜猜我是谁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2辨别并愿意模仿几种常见小动物的姿态及叫声。3学习短句一只xx,两只xx,三只xx。。。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第五周国旗下讲话内容国旗下的讲话记载表20052006年第一学期第五周主题庆祝国庆,切记安全内容同学们,今年的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建国56周年纪念日,全国上下将载歌载舞,庆祝这一盛大节日。为了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