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六年级音乐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人音版)3

  第4课 芬芳茉莉
  课 题
  4、芬芳茉莉(第2课时)
  课 型
  综合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熟练演唱,并能背唱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唱《茉莉花》,使学生近一步了解茉莉花的美丽,并能通过优美、抒情的歌声表现出来。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演唱、欣赏等活动感受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中所包含的文化。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舒展,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方法
  综合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
  录音机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三、歌曲拓展
  四、小结
  师播放轻松地音乐
  1、学习歌曲
  (1)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看过影片之后猜一猜我们到了哪里?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放录像
  同学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背景音乐有没有注意到?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水乡走一走,共同学习并演绎这首江苏民歌《茉莉花》
  (4)歌曲学唱
  a、听录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选择:
  a、 欢快活跃 b、亲切抒情
  b、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a、婉转细腻柔美 b、粗犷豪放抒情
  c、歌曲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歌曲表面上是表现年轻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态,实质上是在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感情。
  d、唱歌谱
  师: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把歌谱唱一唱
  学生分三组唱,第一组先慢唱,然后恢复原速。
  e、歌曲教唱
  师:这么动听的旋律配上美妙的歌词一定更好听
  a) 放录象
  b)学生跟唱
  划拍唱-----难点纠正:
  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容易出现的错误纠正过来。并告诉学生一字多音是江南民歌的一个特点。
  f、放开声音唱一唱。
  g、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茉莉花唱的更美?每一句怎么
  处理?
  a) 学生自己试着唱一唱
  b) 教师可提示:从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上有什么想法?
  c) 学生把每一句都试唱出来,说出为什么这样处理,全体在试唱,教师指导。
  d) 按照同学们处理的方法大家一起感受演唱。
  2、欣赏与拓展
  (1)《茉莉花》是首民歌流传于全国各地,歌词基本相同或者大同小异,旋律上既有相同的因素,由尤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从而鲜明的表现了民歌的变异性。还有的把它改变成了器乐曲。
  (2)创编动作
  请同学们自己为歌曲编动作
  (3)拓展
  师:我们加一种唱法:轮唱
  a、练习轮唱
  b、清唱
  c、放录音请同学唱第一段,全体起立唱第二段。
  听音乐
  指名说
  指名说
  仔细聆听
  指名说
  指名说
  齐唱
  仔细听
  齐唱
  齐唱
  指名说
  齐唱
  指名说
  自由编
  齐练
  齐唱
  课后记
  第4课 芬芳茉莉
  课 题
  4、芬芳茉莉(第3课时)
  课 型
  综合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感受不同地区的歌曲《茉莉花》。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让学生乐于进一步搜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地区的歌曲《茉莉花》。
  教学难点
  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表述出它们在情感上、风格上的差异。
  教学方法
  综合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
  录音机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师播放轻松地音乐
  1、导入新课
  师: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统一题材的作品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东北、河北,看看那里的茉莉花开得怎么样。
  2、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
  (1)师播放东北民歌《茉莉花》,设问:
  a、歌曲在速度和力度上有什么特点?
  b、音乐的风格与东北人的性格有什么样的关系?
  c、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比,歌词、旋律方面有何异同的地方?
  (2)小组讨论:
  (3)师简介东北民歌《茉莉花》:
  (4)生学唱东北民歌《茉莉花》,感受二人转版的《茉莉花》。
  3、欣赏河北民歌《茉莉花》
  (1)师播放河北民歌《茉莉花》,设问:
  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比,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
  旋律中加入了升"sol"和升"do"等音符,显现出北方爽朗和明快的音乐风格特点。
  (3)师简介河北民歌《茉莉花》:
  (4)师用听唱法指导学生演唱河北民歌《茉莉花》的旋律。
  4、巩固练习
  (1)师播放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让学生辨别是哪个地区的歌曲。
  (2)完成课本上的选择题。
  听音乐
  指名说
  仔细聆听
  指名说
  齐唱
  仔细听
  指名说
  集体交流
  齐唱
  仔细聆听
  指名说
  自由完成
  课后记
  第4课 芬芳茉莉
  课 题
  4、芬芳茉莉(第4课时)
  课 型
  综合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继续学唱歌曲《茉莉花》,感受歌曲细腻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能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歌表演。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细腻的情感。
  教学难点
  自己设计演唱形式表演歌曲。
  教学方法
  综合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
  录音机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三、小结
  师播放轻松地音乐
  1、歌曲教学
  (1)播放歌曲
  设问:合唱歌曲《茉莉花》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师小结:
  合唱是一门艺术,要求声部间的音量要均匀;声部要和谐、统一。
  (3)师指导学生演唱一声部歌词,提醒学生注意用优美的声音来表达。
  a、指导学生唱好一字多音:
  3235 6516 53 5 6
  好一朵茉莉花
  b、歌曲的音域较宽,指导学生用头声歌唱
  (4)师指导学生学唱二声部歌词。
  a、教师用钢琴引导学生唱准二声部
  b、请音准较好的同学示范演唱
  c、教师唱一声部,学生唱二声部
  (5)将学生分为两个声部,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
  2、拓展延伸
  (1)师简介歌曲《茉莉花》:
  歌曲《茉莉花》为五声调式,具有小调体裁的典型特征。整首歌曲的旋律以级进为主,间以小跳,婉转流畅,给人以抒情秀美之感。歌词细腻含蓄的表达方式,使歌曲更具江南风格特色。
  (2)指导学生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茉莉花》。
  (3)组织学生分组设计演唱形式。
  (4)生讨论并分组设计演唱形式,如:领唱、齐唱、合唱等。
  (5)请学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茉莉花》。
  (6)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动作表演歌曲《茉莉花》,师生共同参与、共同评价。
  听音乐
  仔细聆听
  指名说
  齐唱
  齐唱
  齐唱
  齐学
  齐唱
  齐唱
  小组表演
  齐唱
  集体交流
  课后记
  第5课 神奇的童话
  课 题
  5、神奇的童话(第1课时)
  课 型
  综合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不完全小节的知识划分乐句,标记换气记号。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以叙述的口吻、平静的呼吸、有表情地齐唱或独唱《洛列莱》。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的旋律。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的旋律。
  教学难点
  弱起小节的学习。
  教学方法
  综合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
  录音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三、小结
  师播放轻松地音乐
  1、导入新课:
  师讲述《洛列莱》的故事: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动人的传说:音乐之神阿波罗的儿子奥尔菲斯,他美丽的歌声能使猛兽俯首、顽石让路。一次,他率船队在蓬托斯海航行,遇上两座浮动的岩礁。多少年来,这岩礁上的女妖用迷人的歌声诱惑来往船只上的海员,使他们不由自主地寻声而去,结果船被岩石撞得粉碎,人也随船葬身海底。奥尔菲斯知道这个危险,当歌声刚一传来,他便用棉球堵住了海员们的耳朵,又把自己的身子让人捆绑在桅杆上,使之无法寻声而去。奥尔菲斯弹着里拉琴,高声歌唱,终于带船队闯过了险境。
  2、新歌学习
  (1)歌词学习
  a学生只有读歌词
  b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歌词的内容
  c分析歌词的情绪
  d根据歌词的含义猜想歌曲的旋律
  (2)歌曲学习
  a师播放歌曲《洛列莱》
  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
  b指导学生复听歌曲.
  设问:《洛列莱》是几拍子歌曲?第一小节为什么只有一拍?
  c生相互交流,师小结:
  《洛列莱》是6/8拍歌曲,第一小节称为弱起小节,即歌(乐)曲的开头或歌(乐)曲中某一段的开头,由弱拍或强拍的弱部分开始叫做弱起小节。
  (3)带领学生找出歌曲中相同的旋律,并用色笔标出,并唱一唱:
  a. 5 | 565 176 | 5 4 4 | 333 212 | 3 305 |
  b. 5 | 565 176 | 5 4 4 | 3 3 542 | 1 103 |
  (4)师:这个古老的故事在欧洲广为流传,在不同国家又和本国民间故事结合在一起。《洛列莱》就是德国诗人海涅根据德国民间故事编成的一首叙事诗。在德国,这个女海妖叫洛列莱,海变成了莱茵河。歌曲《洛列莱》是海涅同时代作曲家西尔歇用海涅的同名诗谱成的一首叙事歌。《洛列莱》已成为德国最著名的一首艺术歌曲。
  (5)学习歌谱,突破难点。
  a请学生跟琴演唱歌谱。
  b教师讲解弱起小结。
  c带领学生演唱弱起小结。
  听音乐
  齐学
  仔细聆听
  生听后回答
  仔细聆听
  指名说
  齐唱
  齐唱
  齐唱
  课后记
  第5课 神奇的童话
  课 题
  5、神奇的童话(第2课时)
  课 型
  综合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继续学唱歌曲《洛列莱》,感受歌曲的情感、了解作曲家的生平。
  过程与方法
  能依据《三个小和尚》的故事,集体创编并表演,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承担任务。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喜欢以音乐方式所描述的童话,乐于主动了解其创作过程、文化背景及表现形式。知道法国作曲家迪卡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进行音乐剧《三个和尚》的创作表演。
  教学方法
  综合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
  录音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三、小结
  师播放轻松地音乐
  1、复习歌曲
  (1)师播放歌曲《洛列莱》,设问:
  你准备用怎样的感情来演唱歌曲?
  (2)师弹琴,指导学生轻声演唱歌曲的歌词。提醒学生注意用深情的歌声来表达。
  (3)分组演唱歌曲。
  (4)请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5)要求学生做简单的歌表演。
  (6)师简介作曲家弗雷德里赫?西尔歇:
  1789年6月27日出生在沃腾堡,是19世纪德国有名的作曲家和民歌搜集家。西尔歇从小随父亲学习音乐,后师从奥伯兰学弹管风琴。18xx年他定居在斯图加特,师从克罗采和赫默学习钢琴和作曲。1817年,他成为艾尔万里卡学院的作曲教师。西尔歇的主要作品是歌曲。1860年8月26日逝世,终年71岁。
  2、创编表演
  (1)可请学生讲述《三个和尚》的故事。
  (2)全班集体设计念经的节奏、挑水、抬水、没水吃的节奏。
  (3)分组寻找适当的音源进行表演,例如回旋曲的主部念经都用相同的节奏:
  (4)指导学生边念边敲出木鱼声。而插部可以为甲、乙、丙三个和尚 —— 一人挑水吃、二人抬水吃、三人没水吃,设计不同的节奏,创作或选择不同的乐器音色进行伴奏。
  (5)再请三位学生扮演。主部可以全班或全组伴奏,插部则可由少数人伴奏。
  听音乐
  指名说
  齐唱
  齐唱
  分角色唱
  自由表演
  指名说
  自由完成
  自由表演
  课后记
  第5课 神奇的童话
  课 题
  5、神奇的童话(第3课时)
  课 型
  综合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聆听乐曲《魔法师的弟子》,了解交响诗这一音乐体裁。
  过程与方法
  能听辨出乐曲的主题及主奏乐器的音色与在音乐中的表情作用。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喜欢以音乐方式所描述的童话,乐于主动了解其创作过程、文化背景及表现形式。知道法国作曲家迪卡斯。
  教学重点
  能根据乐曲的情节发展,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表述出它们在情感上、风格上的差异。
  教学方法
  综合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
  录音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三、小结
  师播放轻松地音乐
  1、导入新课
  师讲述《魔法师的弟子》的故事情节:
  魔法师的徒弟经多次窥察,从师父那里学得一句咒语,能使扫帚代人取水。一日,师父外出,徒弟趁机念起咒语,于是扫帚取水不止,徒弟乐不可支。水越来越多,徒弟忽然发现自己未学会使扫帚停止取水的咒语,眼看流水滚滚不止,徒弟惊慌失措,一斧头将扫帚劈成了两半。不料,分成两半的扫帚变成两把扫帚,轮流取水,大水泛滥成灾,徒弟大呼救命。正巧师父赶到,急念咒语,才解救了灾难。
  2、欣赏乐曲《魔法师的弟子》
  (1)指导学生初听乐曲,设问;魔法师神气地命令扫帚拎水的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生仔细聆听并做好记录。
  (3)师再次播放乐曲,指导学生复听旋律。
  (4)师简介交响诗:交响诗是按照文字、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创作的一种大型管弦乐曲。它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通常采用含有套曲因素的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单乐章曲式。结构较自由。文学性的交响诗也称为音诗;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交响诗有时称为交响童话。
  (5)指导学生分析乐曲中的角色主要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在速度、力度、音色上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和故事情节的发展、魔法师、魔法师弟子的形象、心态有什么关系。
  (6)介绍曲作者:
  迪卡斯 (1865 1935) 法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遵循古典音乐传统,吸收现代音乐的某些因素,坚持表现自己的个性,在法国被称为"独立派"。其音乐成就主要表现在大型管弦乐曲方面。例如,《c大调交响曲》兼有古典主义的严谨和浪漫主义的热情;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有生动的节奏和绚丽的配器,是他独创性最强的作品,被德彪西誉为一部"作曲法讲义"。我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在法国曾随迪卡斯学习过理论作曲。迪卡斯创作的主要作品有:《c大调交响曲》、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等。
  (7)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魔法师的弟子》的音乐编创音乐剧。并进行表演。
  听音乐
  仔细听
  指名说
  仔细聆听
  仔细聆听
  指名说
  分组表演
  课后记
  第5课 神奇的童话
  课 题
  5、神奇的童话(第4课时)
  课 型
  综合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交响诗《黄鹤的故事》,了解基本的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
  能听辨各乐器的音色。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喜欢以音乐方式所描述的童话,乐于主动了解其创作过程、文化背景及表现形式。知道法国作曲家迪卡斯。
  教学重点
  听辨各乐器的音色。
  教学难点
  理解乐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
  教学方法
  综合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
  录音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三、小结
  师播放轻松地音乐
  1、欣赏教学
  (1)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外国的一首神话音乐,今天我们将欣赏以交响诗形式出现的乐曲《黄鹤的故事》。
  (2)初听音乐
  a、师播放引子的主题:
  让学生感受双簧管与长笛的音色。
  b、指导学生聆听艺人老马的主题,设问:
  这段音乐模仿的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
  播放由竖琴演奏的副部第一主题,设问:
  这段音乐让你联想到什么情景?
  c、带领学生用动作模拟竹笛和竖琴的演奏姿势。
  (3)简介作者施咏康:
  施咏康 (1929  ) 作曲家。《黄鹤的故事》是施咏康1955年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毕业作品,1956年首演于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周,此后曾被一些世界著名交响乐团演奏。
  (4)指导学生复听乐曲,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同学听。
  听音乐
  仔细聆听
  指名说
  集体表演
  仔细听
  课后记
  第6课 劳动的歌
  课 题
  6、劳动的课(第1课时)
  课 型
  综合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演唱具有浓厚劳动气息的《军民大生产》这首民歌,演唱时能够表现出歌曲紧密结合劳动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特点与风格。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劳动歌曲。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了解劳动号子。
  教学方法
  综合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
  录音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三、小结
  师播放轻松地音乐
  1、导入新课:
  (1)师播放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选曲《军民大生产》。
  (2)师:这首热烈欢快的歌曲取材于甘肃东部的著名打夯号子《推炒面》。
  2、新课讲授
  (1)引导学生完整地聆听录音,设问:
  歌曲中出现了哪些记号?
  (2)指导学生认识重音记号及上滑音记号,并带领学生演唱带有该记号的旋律。
  (3)用听唱法直接学唱歌词。
  (4)师讲解衬词的唱法:衬词应唱得轻快些,突出歌曲的气氛。
  (5)请学生随伴奏带演唱歌词,学唱中应随时注意激发学生的歌唱情绪、表现歌曲的情感。
  (6)讲解劳动号子:
  (7)演唱中可鼓励学生设计演唱形式或参与表演。如:采用领唱、齐唱的形式演唱《军民大生产》。
  3、拓展延伸
  指导学生用《军民大生产》的曲调,创造性地即兴编配歌词和动作,并进行演唱。这种创作活动可以分小组进行,然后向全班汇报。
  听音乐
  仔细聆听
  指名说
  齐学
  齐唱
  齐唱
  课后记
  第6课 劳动的歌
  课 题
  6、劳动的课(第2课时)
  课 型
  综合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用有力的歌声演唱歌曲《翁嘿呀》,演唱时能够表现出歌曲紧密结合劳动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唱歌曲,能表现出这首歌曲的民族和地区特色。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劳动歌曲。
  教学重点
  唱出歌曲的民族和地区特色。
  教学难点
  继续了解劳动号子。
  教学方法
  综合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
  录音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三、小结
  师播放轻松地音乐
  1、导入新课:
  师播放朝鲜音乐《阿里郎》,设问:
  知道这首歌曲吗?是哪个民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朝鲜族民歌《翁嘿呀》 。
  2、新课讲授
  (1)师播放歌曲《翁嘿呀》,设问:
  歌曲的速度怎样?力度呢?
  (2)生听后回答:歌曲的速度为中速,力度比较强。
  (3)师指导学生复听歌曲,设问:
  歌曲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4)生讨论回答:朝鲜族农民在打麦劳动时的情景
  (5)师带领学生用听唱法直接唱歌词,注意力度应强一些。
  (6)指导学生轻声演唱歌谱,注意反复记号的用法。
  (7)演唱中可鼓励学生设计演唱形式或参与表演。如:采用领唱、齐唱的形式演唱《翁嘿呀》。
  3、拓展延伸
  (1)师继续讲解"号子":
  2、为《翁嘿呀》编配朝鲜长鼓舞节奏,在演唱歌曲时作为伴奏。
  2/4   |   :||
  2/4 x o | x o :||
  听音乐
  仔细聆听
  指名说
  仔细聆听
  指名说
  指名说
  指名说
  集体讨论
  领唱
  课后记
  第6课 劳动的歌
  课 题
  6、劳动的课(第3课时)
  课 型
  综合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欣赏打夯号子《连连夯》,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特点与风格。
  过程与方法
  能随着音乐即兴编创动作进行表演。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劳动歌曲。
  教学重点
  感受打夯号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
  进一步了解劳动号子。
  教学方法
  综合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
  录音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三、小结
  师播放轻松地音乐
  1、导入新课:
  (1)师播放民间打夯时的片段,设问:
  你见过这样的场面吗?在干吗?
  (2)生看后回答:在打夯。
  (3)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甘肃民歌《连连夯》。
  2、新课讲授
  (1)播放歌曲:歌曲的速度怎样?力度呢?
  (2)生听后回答:歌曲的速度为中速,力度比较强。
  (3)复听歌曲,设问:歌曲的歌词有没有实在意义?
  (4)师讲解衬词:在歌曲中起烘托歌曲情绪的作用。
  (5)学生用听唱法演唱歌谱,注意装饰音的唱法。
  (6)指导学生跟随音乐演唱歌词。
  (7)演唱中可鼓励学生设计演唱形式,如:采用领唱、齐唱的形式演唱《连连夯》。
  (8)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即兴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如:打、夯等动作。
  3、拓展延伸
  师简介打夯号子:
  《连连夯》是一首在打夯时唱的劳动歌曲,属于打夯号子类。多为一领众和形式。领唱者往往就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连连夯》就是连续不停打夯时所唱的号夯。词多即兴编唱,有时也引用某些戏曲唱词,唱词内容除与劳动相关外,也唱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之类的内容。歌曲节奏鲜明、铿锵活跃、节拍工整,重音突出,音调质朴开朗,雄壮热烈,高亢有力,与劳动动作紧密配合,展现了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图景。歌曲虽短小却很精炼,适于劳动中歌唱,音乐显示出北方黄土高原高亢、开朗的特色。
  听音乐
  仔细聆听
  指名说
  仔细聆听
  指名说
  指名说
  指名说
  集体讨论
  生表演
  课后记
  第6课 劳动的歌
  课 题
  6、劳动的课(第4课时)
  课 型
  综合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欣赏男声独唱《船工号子》,进一步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特点与风格。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歌曲,能听懂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劳动歌曲。
  教学重点
  感受船工号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
  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
  教学方法
  综合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
  录音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三、小结
  师播放轻松地音乐
  1、导入新课:
  师播放影片《漩涡里的歌》插曲《船工号子》,设问:歌曲采用的是什么演唱形式?今天我们将欣赏《船工号子》。
  2、新课讲授
  (1)师播放《船工号子》,设问:
  你听到了哪些号子声?能否模仿一下?
  (2)师设问:这些词加入歌曲中有什么作用?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注意情绪的变化。
  (4)指导学生跟随音乐演唱歌词。
  (5)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即兴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3、拓展延伸
  (1)师简介船工号子:《川江船夫号子》是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一种船工劳动号子,由8首不同特点的号子联缀而成。行船时,通过号工的领唱来指挥、协调大家的动作。领唱部分旋律婉转,装饰音较多,常用远距离音程,和唱部分节奏富于变化,常与领唱交织重叠,构成多声部合唱。每种号子有不同曲调,可以独立唱,也可以联唱。其中,有表现在平静江面上航行时唱的悠扬动听的《平水号子》和《下滩号子》;有发现险滩后,准备投入紧张战斗时唱的、坚定有力、充满信心的《见滩号子》;而在闯滩夺险与凶滩恶水搏斗时,唱近似呐喊的急促紧张、气氛强烈的《上滩号子》与《拼命号子》。
  (2)可让学生们收集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尤其是本地区的号子,并在音乐课上向同学们演唱或介绍。学生收集号子的范围可以从实际生活中直接接触到的号子,扩大到影视作品等媒介里见到的劳动号子。
  听音乐
  仔细聆听
  指名说
  仔细聆听
  指名说
  指名说
  集体讨论
  课后记

七年级历史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居民教案教学目标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使用的工具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制造陶器和建造的房屋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大汶口原始居民所代表的氏族公社发展阶段距今年代制造陶器氏族公社瓦解2019年湖南省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a揖让y山岚ln彤云tng满腹珠玑jb阆苑lng盛馔zhun敛衽rn未雨绸缪mic遒劲qi毗连b盥洗gu湖南常德市教学观摩活动教案集(A版)之草坪青青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青绿。2积累词语。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学重难点认识几个字,学习写青绿。教学准备课件投影带用字格的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欣赏课件。方才的解释及造句方才拼音注音fangcai方才解释意思()不久以前刚才的情形,他都知道了。()副词,表示时间或条件关系统,跟才相同而语气稍重等到天黑,他回来。方才造句1方才我到他家去了。2他方才回小班认知活动说课稿导读本次活动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较为感性的活动。一是以为小动物准备春游物品,引出课题。引导幼儿学习重叠对应,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中骆家辉我为华人血统骄傲阅读理解答案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一篇人物传记,完成文后的题目。(15分)骆家辉我为华人血统骄傲洪立很多年以前,纽约唐人街街头一个算命先生曾经告诉骆家辉的父亲,他的儿子中有一个人将会成为著名人达尔文和变色花阅读答案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有时候我们从别人的错误中学到的东西,可能要比从他们的优点中学到的东西更多。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变色花鹅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产量的造句注音chanliang意思产品的总量。产量造句1他们常常少报他们的煤炭产量。2这个数字意味着产量提高了一倍。3水稻的产量将上升到每亩700公斤。4汽车的产量比较去年有显著的增长。5生活中的小麦中班社会认知教案大大的馒头哪里来?白白的面粉做出来,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磨出来,黄黄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伯伯阿姨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通过儿歌让本次社会教案深刻进入幼儿头脑,教技巧的解释及造句技音注音jiqiao技巧解释意思表现在艺术工艺体育等方面的巧妙的技能运用绘画。技巧造句1他既有技巧,又有闯劲。2这位音乐家技巧极好,但表现力不足。3主席以其惯用的技巧,把注意力集中学会造句的七大技巧造句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贯穿整个小学学习阶段。造句训练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等。造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作文水平,我
Unitampnbsp4ampnbspFactampnbspandampnbspStory学案unit4factandstory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5分钟)(一)连词成句。1。use,a,computer,when,i,sixyearsold,could,be2。begooUnit1Howoftendoyouexercise?第四课时教学设计单元名称unit1howoftendoyouexercise?课时安排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谈论关于自己和他人健康方面的话题并恰当运用频率副词和短语。2学习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1)人教版八下Unitampnbsp8ampnbspampnbspampnbspWhyampnbspdontampnbspyouampnbspgetampnbspherampnbspaampnbspscarf?教学设计unit8whydontyougetherascarf?sectiona(1)课型任务型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新单词suggestioncommentalbumpeWhwtampnbspshouldampnbspIampnbspdo八年级下英语学案第10课时课题unit2whwtshouldido?selfcheck励志小木屋thereisonlyonecorneroftheuniverseyoucanbecUnitampnbsp2ampnbspSchoolampnbsplifeunit2schoollife教学重难点及复习要点maintaskcompleteaquestionnaireaboutyourschool。thenwriteaboutyouri喜爱解释造句喜爱解释造句喜爱拼音注音xiai喜爱解释意思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到兴趣。喜爱造句1我们喜爱谈话跳舞和请客。2然而我对权力的喜爱就像一位艺术家那样。3玛丽新到公司很快就处得很好,所有Unitampnbsp11ampnbspCouldampnbspyouampnbsppleaseampnbspcleanampnbspyourampnbsproom复习学案unit11couldyoupleasecleanyourroom单元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a。复习并掌握本单元重点词汇b学会并掌握以could委婉地表示请求与许可的句型。能力当仁不让于师教案当仁不让于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端正从师态度,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学重点1。结合孔子的经历蒙娜丽莎之约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纽约交涉肖像大洋彼岸恬静矜持璀璨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对照插图,理解文中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学习观察与想象相结合的写作手法。3。感受蒙娜丽莎的艺术魅蒙娜丽莎之约教案设计教学目的及要求学会本课生字。培养学生欣赏绘画的能力。培养欣赏名画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欣赏绘画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前两节课中,我们欣赏了中蒙娜丽莎之约的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绘画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欣赏名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欣赏绘画的能力。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活动设计1查阅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