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江南春春江晓景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理解诗句的内容,懂得每首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通过学习惠崇《春江晓景》,体会江南水乡的早春景象,感受作者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学习《江南春》,让学生在美丽、凄迷的景色中,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5、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对美好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这是两首描写春景的诗,一是画中景物,一是现实中的景物,要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的意境。
  二、难点
  1.学习惠崇《春江晓景》中诗人边观察边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
  2.学习《江南春》,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3.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l.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揭题:(点击课件)《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理解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点击实物或图片)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弓没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l.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指名描述诗意。
  过渡: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二、揭示课题
  1.解题《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2.介绍作者: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三、自学古诗;自主探究
  1.自由练习朗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楼台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点拨:《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朝展的酒旗。)
  6.归纳: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7.讨论: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8.有感情地朗演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9.背诵古诗
  四、延伸拓展
  1.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2.为《江南春》完成一幅诗配画。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为课后生字扩词。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两首诗的意思。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该教学设计示例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充分联想诗歌及画面给我们所描述和描绘的美景,在联想及想象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小学六年级语文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教案三篇菩萨蛮middot书江西造口壁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远望,ldquo借水怨山rdquo,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菩病句的五种类型是哪几种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病句的五种类型有哪些呢?下面是品学网小编整理的病句的五种类型,欢迎阅读病句的五种类型1(一)成分残缺例1通过医生辨析并修改病句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辨析并修改病句有哪些呢?下面是品学网小编整理的辨析并修改病句,欢迎阅读辨析并修改病句1全国卷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精选四年级上册第9课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一巨人的花园一课讲完了,感觉比较成功的欢庆教学反思这欢庆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欢庆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欢庆教学反思一欢庆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颠倒歌活动反思首先从课题的选择上来说,我平时在与幼儿的谈话交往中,发现有许多孩子都有过这样的行为就是故意将一句话或者一个词说反,而后引的同伴哈哈大笑乐在其中。我设计的本节课就是以一首幽默风趣的童抱头鼠窜的意思是什么抱头鼠窜的意思抱头鼠窜(bagraveotoacuteushcuagraven)抱着头,像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失败后狼狈逃跑。出自汉书middot蒯通传。英文解释covero用秉字如何组词和造句用秉字如何组词秉政权秉秉承秉节秉事秉鞭秉国秉法秉道秉质秉锧秉轴穿秉秉椒秉意秉心秉哲天秉秉公秉彝秉圭秉拂秉旄秉直秉性秉钧衡秉政劳民一秉至公遗训可秉遵道秉义秉公无私秉轴持钧秉文兼武风中回味无穷的近义词及造句回味无穷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huiacutewegraveiwuacuteqioacuteng,意思是比喻事后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下面是小编精选整理的回味无穷的近义词及造句,供您斤斤计较成语接龙斤斤计较斤斤形容明察,引伸为琐碎细小。指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品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个词的成语接龙,希望大家喜欢。斤斤计较成语接龙斤斤计较rarr较德焯勤rarr勤能补拙rar干净孙道荣的阅读理解题及答案外表的干净与内心的干净相比,哪个重要?孙道荣作者的干净呼吁人们对这些内心善良的劳动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尊重关怀帮助。下面由品学网小编为你带来关于干净孙道荣的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干
颐和园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表达方法。3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4培养学生搜aieiui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会aieiui三个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准确拼读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3正确抄写kaigeihui三个音节。4看图读儿歌,从中找出复韵母aieiui识字7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识字7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认识10个字,会写4个字。2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3有保护动物的意愿。二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10个生字,重点读好前后鼻音。2写好保护两画杨桃的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一谈话引入二讲读课文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用字母表示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四甲中心小学马长青教学内容四年级数学(下册)p106107目标预设1。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数到用字母表示的抽象过程。2。学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3。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能表示数语文天地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范文教材分析本次语文天地包括十个部分,前五部分是基础知识部分,第六部分是古诗联系,后面是开放性的知识联系。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以及课文的我们和土壤课前学生了解SPANP土壤为我们提供的一些生活必需品小卡片如青菜,稻米,木材农药废电池落叶肥料庄稼树木花草蚯蚓小蜗牛蚂蚁废塑料袋香烟头废鞋子碎玻璃洗衣服水,其他污水,废纸屑田螺壳小水的三态变化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霜是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物体结成的冰晶水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变化的。(能有条理地复述,会画图说明。)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习设计霜的模拟实验)和云和雾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白气形成的原因,认识雾和云的现象及其成因。2使学生知道雾和云与人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4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自然界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土壤的保护本课概述本课引导学生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通过模拟实验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水土流失的现象,并分析黄河水中携带大量泥沙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同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信息的传递一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传递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造性。二教学准备蜂鸣器录像资料等。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有关电磁铁的性质。(二)新授认识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