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教案范文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论述的严密的逻辑性,了解各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
  2、把握重点语句,掌握关键词语,体会文中词语的感情色彩。
  3、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学习马克思的伟大人格。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第2、6段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第3、7段的分析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183周年,由此引出话题:
  调查:读过《共产党宣言》的同学请举手。(美国高中生的必读书。)
  卡尔马克思(1818-1883)是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以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并将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2、提示学生:以马克思精神学习这篇关于马克思的文章。
  您喜爱的座右铭?思考一切。这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女儿的一次对话。这充分反映了作为思想家、科学家和革命家的马克思一贯的性格,那就是独立思考。这种独立思考精神,是马克思伟大创造精神的起点,也是我们今天每一位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可贵品质。
  今天,我们应该以独立思考的精神来研究探讨这篇著名的文章。学生、教师、作者平等对话。
  二、简介悼词的一般要求。悼词一般分为四个部分:
  1、介绍去世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
  2、介绍去世者的简历。
  3、颂扬去世者的主要业绩和主要的优秀品质等,肯定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4、给去世者以综合评价,寄托哀思,并慰问去世者家属。
  三、让学生快速阅读本文,并结合悼词的一般要求,思考本文的段落划分。
  由学生发言,教师归纳。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1段为第一部分,交代马克思逝世时的情况;第2至第8段为第二部分,评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和影响;第9段为第三部分,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之情。
  四、分析第二部分结构。
  提问(1):马克思在哪些方面有伟大贡献?第二部分中有没有关于这一点的概括性语句?若有,该句在本部分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在第二部分,恩格斯表明马克思的贡献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这一点在第2段中有明确而概括的语句来说明,即"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其中,第一个"对于",突出了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领导作用,领起下文第7段;第二个"对于",则突出了马克思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杰出成就,领起课文第3、4、5段。
  提问(2):①第二部分第6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②第8段首句"正因为这样"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①:承上启下。
  明确②:第8段首句"正因为这样"的"这样"紧承第7段列举的马克思所参加的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第8段内容又是在叙述这些活动对马克思的影响,因此第8段应与第7段结合在一起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
  五、讲解第3、4、5段。
  提问(1):①第3段中"简单事实"后的冒号领起哪些内容?②"简单事实"的内容与"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中的"规律"是什么关系③如何理解这一"规律"?④为什么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
  明确①:冒号领起的内容应到"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明确②:"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单句,"规律"是此单句宾语的中心语;"简单事实"的内容是由六个分句构成的复句来说明的。这个复句是对"简单事实"的复指,也是对单句宾语"规律"的进一步复指。总起来说,这是个比较特殊的复杂单句。这六个分句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概括。恩格斯仅用六个分句便将马克思的学说讲述得清楚明白,显示出他那高度的理论水平和概括能力。
  明确④:用"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同"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进行类比,是为了说明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划时代意义。
  提问(2):①第4段中"不仅如此"的"此"指的是什么?②第5段中"一生能有这样两个发现"指的是哪两个发现?③哪些重点句概括马克思作为科学家的伟大贡献?
  明确①:"不仅如此"的"此"即指代"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由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又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学说,使文章内容又推进一层。"不仅如此"是由一般向特殊的过渡和深入。
  明确②:"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指代的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发现。这句话是对3、4段的概括。由"两个发现"过渡到"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是由"点"到"面"的概括。表明了其研究领域之广("每一个领域"),钻研之深("不是肤浅地研究"),价值之大("都有独到的发现")。
  明确③:概括马克思在历史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的是:他"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作为科学家,他还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六、总结。(略)
  七、作业。
  1、结合书下注解认真阅读第6、7、8段。
  2、思考题:
  ①第6段偏重于肯定理论还是实践?为什么?
  ②第7段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报纸名称?
  ③第2段中两个"对于"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为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第6、7、8段,练习分析语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简要叙述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在理论方面的杰出成就。
  二、分析第6、7、8段。
  提问(1)①"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句话概括了马克思对什么问题的基本观点?②在第6段中列举了马克思的两种"喜悦",这两种喜悦的程度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明确①:这句话高度概括了马克思对科学的作用的基本观点,也可以说是马克思的.科学观。他的科学观是与他所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一致的。马克思认为科学的进步将改变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将导致经济基础的变化,所以归根结底将导致人类历史的前进和飞跃。这在历史上不乏其例。比如18世纪60年代始于英国的产业革命,就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广泛采用新技术的一场革命。先以纺织业开始,到了80年代又发明了蒸汽机,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产业革命得到进一步发展,遍及化学、冶金、采掘、机器制造等部门。这次产业革命使资产主义生产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基于这一系列认识,马克思对科学给予了高度重视。
  明确②:第6段列举的两种程度不同的"喜悦"。后者的"喜悦"程度更深些。既然两种科学发现都令马克思感到喜悦,就表明马克思对任何科学理论均高度重视;但后者喜悦程度深,则表明马克思对与实践有密切联系的科学发现兴趣尤为浓厚。由此可见,马克思是站在实践的高度上看待科学理论,他认为理论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践,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发展。他不是为科学而科学,他更强调科学在实践中的应用。这一点在第7段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提问(2):①如何理解"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②"他的毕生的使命"是什么?第7段第2句话的要点是什么?如何概括?③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报纸?④如何理解马克思的革命理论与他的革命实践的关系?
  明确①:这句话是说,与马克思在革命理论方面的成就相比较,他在革命实践中的贡献更为重要。加"首先"以示强调。这句话与第6段中"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相呼应。
  明确②:"他的毕生的使命"是两个"参加"所领起的短语。第7段第2句抓住两个"参加",两个"意识到",即可将全句概括为:马克思革命实践的内容和成果。这里用的"第一次"表明马克思所参加的革命实践同他的理论创造一样,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明确③:阅读一系列报纸的名称时应注意后面注明的时间,这些时间有它们的连续性,这些名称和时间的背后隐含着一段辗转迁徙的革命生涯,1842年马克思在德国,为《莱茵报》撰稿,后又任该报主编,他以犀利的笔锋抨击反动政府,1843年被迫迁居巴黎,1844年为巴黎《前进报》撰搞,抨击普鲁士反动制度,1845年被逐出法国,迁居比利时布鲁塞尔,1847年又成为《德意志—布鲁塞尔报》的经常撰稿人,1848年至1849年欧洲革命期间,又与恩格斯一同回德国创办《新莱茵报》,1849年5月,又被逐出普鲁士,先到巴黎,后又定居伦敦,1852年至1861年经常为该报撰搞。可见马克思的革命活动并不因屡被驱逐所阻止,报纸名称实际上是他参加革命斗争的标志,用以说明"他进行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说明"卓有成效"的还有"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明确④:由马克思这一系列的革命实践可知,正是由于他卓有成效地参加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解放无产阶级的伟大实践,才创立出伟大的历史科学理论,并在革命实践中不断的改进、完善自己的理论,革命实践是革命理论的基础。他创立革命理论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推动革命实践的前进。可以说马克思用自己的行动真正地实践了他的科学观、理论观。所以马克思首先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同时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只是两者相比较,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中的作用更为光辉,意义更加重要些,故把革命家排在首位。由此可见,课文第2段中的两个"对于"位置也是不可更易的。
  三、练习指导。
  结合〔思考和练习〕二,训练学生通过分析语句的表达特点,理解语句的含义。
  理解语句内涵的途径很多,其中较重要的一条便是通过分析语句的表达特点,即分析:①关键词语的选用;②所采用的修辞手法;③所选用的特殊句式等。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我们已运用过这样的方法,例如:分析第6段中的两种不同程度的"喜悦",突出马克思对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视。再举练习题中的例子:
  例2 这位巨人逝世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明确:重点分析"空白",表明马克思逝世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例5 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明确:重点分析"敌人"与"私敌",表明马克思光明磊落的品德,他所从事的斗争并非出自个人的私利。
  课文中可拿来做此类练习的句子还很多:
  (1)分析"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的丰富含义。
  参考答案:时间精确到时、刻,表明了作者郑重的态度和极度悲痛的心情。"最伟大的思想家"突出强调了马克思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去世产生的影响。
  "停止思想"突出了作者对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去世的遗憾、惋惜和哀悼之情。
  (2)分析"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
  参加答案:"像蛛丝一样"表明马克思对敌人的嫉恨和诬蔑的极度蔑视,这些诬蔑和诋毁丝毫不令他挂怀。必要时才给予"答复",表明马克思对敌人的那种居高临下的态度。
  四、作业。
  1、完成《精编》上有关的练习。
  2、预习第四课。

网上冲浪显身手的教学反思在上完一节课后,我都会就这节课不足的地方进行反思和探讨。在上完网上冲浪显身手这节课后,我通过反思,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一从理论知识上让学生对互联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是三年级下学期第走一步,再走一步最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3与在山的那边进行比较阅读。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花儿朵朵开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感知纸的吸水性2引导幼儿发现不同质底的纸吸水强度不同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欲望。活动准备1不同颜色质地的纸(熟宣纸彩色复印纸卡纸皮纹纸)做成的单层纸花(花瓣依线条的动与静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美术基础也比较好,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和发现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并且能够运用粗细不同的不同颜色的线条来表达情感。二教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高矮的教学反思从教学内容来看,进行高矮长短厚薄等比较,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性的活动。所以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紧扣自己的研究主题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因此我在课堂中重点公输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初中语文古诗及阅读理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雪中情阅读题练习与参考答案今早起床透过窗帘缝隙看到外面白茫茫一片,唉,是不是下雪了?赶快跑到窗前拉开窗帘看到薄薄的雪已经覆盖了地面,楼下那卖菜的大姐和卖烧饼的大哥已经开始忙着打扫摊位前的雪。我有点兴奋,因为阴雨白居易阅读答案做语文阅读要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推敲答案。下面小编整理了阴雨白居易阅读答案,欢迎查看,仅供大家参考。阴雨唐代白居易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咏怀古迹五首其一阅读答案导语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在夔州写成的组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杜甫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山海关阅读题及答案哦,好一座威武的雄关!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果然名不虚传那气势的雄伟,那地形的险要,在我所看到的重关要塞中,是没有能与它伦比的了。先说那城楼吧。它是那么雄伟,那么坚固,
村居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村居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村居教学我设计的鞋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鞋的历史和相关文化与生活密切联系,知道不同类型的鞋有不同的用途,了解鞋的基本结构款式和材料。2。通过教师讲授小组探究等多种方式了解设计鞋的三个重要因素即实用性装饰正反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5152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第13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理解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正确地解答基本的正反比例我多想去看看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猴王出世优秀教学反思在让学生初读了课文之后,抓住阅读提示里的两个问题石猴是怎么出生的,怎样成为猴王的?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精读部分,我说,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集神猴四季精彩教案设计理念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以问题体系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抓住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这条研读主线,读中悟,悟中读读中说,说中秋思教案反思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二)过程与方法借助天净沙秋思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直至背诵体味词句,揣摩作者的感情,体会作品的意韵。2领悟诗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对古代诗歌作品的鉴赏力。教学重难点1背诵诗歌。2品味语言,体会作品的意韵。教学泉水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一导入小朋友们,你能说说你对见过的泉水有什么感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泉水的一个故事。二朗读感悟1图文结合,展开联想,整体感知全文。(1)出示课文插图,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想到了幼儿园中班美术优质课指纹娃娃教学设计目的1学习在指纹图案上添加简略的线条,表现人物的动态。2体验运用新的绘画方式进行美工活动的乐趣。准备1每桌一盒印泥,一块半湿的抹布。2画纸黑色水彩笔人手一份。3讲述童话小人国,并在图形与变换教学反思范文1由于本节课教材呈现的图形变换内容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每个图形的变换都有多次的操作过程,而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只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接触了在方格纸上作水平,垂直方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