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垂直于弦的直径的课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
  (1)理解圆的轴对称性及垂径定理的推证过程;能初步应用垂径定理进行计算和证明;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圆的对称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审美观,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①垂径定理及应用;
  ②从感性到理性的学习能力。
  难点:垂径定理的证明。
  教学学习活动设计:
  (一)实验活动,提出问题:
  1、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探究圆的对称性,教师引导学生努力发现:圆具有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不变性。
  2、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和提出问题。
  通过演示实验观察感性理性引出垂径定理。
  (二)垂径定理及证明:
  已知:在 O中,CD是直径,AB是弦,CDAB,垂足为E。
  求证:AE=EB, =, =。
  证明:连结OA、OB,则OA=OB。又 CDAB,直线CD是等腰 OAB的对称轴,又是 O的对称轴。所以沿着直径CD折叠时,CD两侧的两个半圆重合,A点和B点重合,AE和BE重合, 、 分别和 、 重合。因此,AE=BE, =, =。从而得到圆的一条重要性质。
  垂径定理: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组织学生剖析垂径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CD为 O的直径,CDAB AE=EB,
  为了运用的方便,不易出现错误,将原定理叙述为:
  ①过圆心;
  ②垂直于弦;
  ③平分弦;
  ④平分弦所对的优弧;
  ⑤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加深对定理的理解,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避免学生记混。
  (三)应用和训练
  例1、已知在 O中,弦AB的长为8cm,圆心O到AB的距离为3cm,求 O的半径。
  分析:要求 O的半径,连结OA,只要求出OA的长就可以了,因为已知条件点O到AB的距离为3cm,所以作OEAB于E,而AE=EB= AB=4cm。此时解Rt AOE即可。
  解:连结OA,作OEAB于E。
  则AE=EB。
   AB=8cm,AE=4cm。
  又 OE=3cm,
  在Rt AOE中,
  (cm)。
   O的半径为5 cm。
  说明:①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指导解题步骤;②应用垂径定理计算:涉及四条线段的长:弦长a、圆半径r、弦心距d、弓形高h
  关系:r =h+d; r2 =d2 + (a/2)2
  例2、 已知: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交小圆于C、D两点。求证AC=BD。(证明略)
  说明:此题为基础题目,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求独立完成。
  练习1:教材P78中练习1,2两道题。由学生分析思路,学生之间展开评价、交流。
  指导学生归纳:①构造垂径定理的基本图形,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的结合是计算弦长、半径、弦心距等问题的常用方法;②在圆中解决弦的有关问题经常作的辅助线弦心距。
  (四)小节与反思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
  知识:
  (1)圆的轴对称性;
  (2)垂径定理及应用。
  方法:
  (1)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有机结合计算弦长、半径、弦心距等问题的方法,构造直角三角形;
  (2)在因中解决与弦有关问题经常作的辅助线弦心距;
  (3)为了更好理解垂径定理,一条直线只要满足
  ①过圆心;
  ②垂直于弦;则可得
  ③平分弦;
  ④平分弦所对的优弧;
  ⑤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五)作业
  教材P84中11、12、13。
  第二课时 (二)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掌握垂径定理的两个推论及其简单的应用;
  (2)通过对推论的探讨,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发现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思维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3)渗透一般到特殊,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①垂径定理的两个推论;
  ②对推论的探究方法。
  难点:垂径定理的推论1。
  学习活动设计:
  (一)分解定理(对定理的剖析)
  1、复习提问:定理: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应的两条弧。
  2、剖析:
  (教师指导)
  (二)新组合,发现新问题:(A层学生自己组合,小组交流,B层学生老师引导)
  (包括原定理,一共有10种)
  (三)探究新问题,归纳新结论:
  (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对应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对应的两条弧。
  (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4)圆的`两条平行线所夹的弧相等。
  (四)巩固练习:
  练习1、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在推论1(1)中,为什么要附加不是直径这一条件。)
  练习2、填空:在 O中,
  (1)若MNAB,MN为直径,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C=BC,MN为直径,AB不是直径,则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MNAB,AC=BC,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 =,MN为直径,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目的:巩固定理和推论)
  (五)应用、反思
  例、四等分 。
  (A层学生自主完成,对于其他层次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
  教材P80中的第3题图,是典型的错误作。
  此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应用定理及推论来平分弧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与教材P80中的第3题图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感性知识的认识及理性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小结:
  知识:垂径定理的两个推论。
  能力:
  ①推论的研究方法;
  ②平分弧的作图。
  (七)作业 :
  第三课时
  垂径定理及推论在解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的:
  ⑴要求学生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会解决有关的证明,计算问题。
  ⑵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意识。
  ⑶通过例4(赵州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并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在解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如何进行辅助线的添加
  教学内容:
  (一)复习
  1垂径定理及其
  推论1:对于一条直线和一个圆来说,具备下列五个条件中的任何个,那么也具有其他三个:
  ⑴ 直线过圆心 ;
  ⑵ 垂直于弦 ;
  ⑶ 平分弦 ;
  ⑷ 平分弦所对的优弧 ;
  ⑸ 平分弦所对的劣弧。可简记为:知2推3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2应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计算(这里不管什么层次的学生都要自主研究)
  涉及四条线段的长:弦长a、圆半径r、弦心距d、弓形高h关系:r =h+d ; r2 =d2 + (a/2)2
  3常添加的辅助线:(学生归纳)
  ⑴ 作弦心距 ;
  ⑵ 作半径 。——————构造直角三角形
  4可用于证明:线段相等、弧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同时为圆中的计算、作图提供依据。
  (二)应用例题:(让学生分析,交流,解答,老师引导学生归纳)
  例1、1300多年前,我国隋代建造的赵州石拱桥的桥拱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的长)为37.4米,拱高(弧中点到弦的距离,也叫弓形的高)为7.2米,求桥拱的半径(精确到0.1米)。
  说明:
  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②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实际问题(转化,构造直角三角形)数学问题。
  例2、已知: O的半径为5 ,弦AB CD ,AB =6 ,CD =8 。求:AB与CD间的距离。(让学生画图)
  解:分两种情况:
  (1)当弦AB、CD在圆心O的两侧
  过点O作EFAB于E,连结OA、OC,
  又 AB CD,EFCD。(作辅助线是难点,学生往往作OEAB,OFAB,就得EF=OE+OF,错误的结论)
  由EF过圆心O,EFAB,AB =6,得AE=3,
  在Rt OEA中,由勾股定理,得
  同理可得:OF=3
  EF=OE+OF=4+3=7。
  (2)当弦AB、CD在圆心O的同侧
  同(1)的方法可得:OE=4,OF=3。
  说明:
  ①此题主要是渗透分类思想,培养学生的严密性思维和解题方法:确定图形分析图形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②培养学生作辅助线的方法和能力。
  例3、 已知:AB是 O的弦,半径OC AB ,AB=24 ,OC =15 。求:BC的长。
  解:(略,过O作OEAE于E ,过B作BFOC于F ,连结OB。BC =)
  说明: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并把已知与所求线段之间找到关系。
  (三)应用训练:
  P8l中1题。
  在直径为650mm的圆柱形油槽内装入一些油后。截面如图所示,若油面宽AB=600mm,求油的最大深度。
  学生分析,教师适当点拨。
  分析:要求油的最大深度,就是求有油弓形的高,弓形的高是半径与圆心O到弦的距离差,从而不难看出它与半径和弦的一半可以构造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来解决。
  (四)小结:
  1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注意指明条件。
  2 应用定理可以证明的问题;注重构造思想,方程思想、分类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五)作业 :教材P84中15、16题,P85中B组2、3题。
  探究活动
  直线MN与 O交于点A、B,CD是 O的直径,CEMN于E,DFMN于F,OHMN于H。
  (1)线段AE、BF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线段CE、OH、DF之间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当直线CD的两个端点在MN两侧时,上述关系是否仍能成立?如果不成立,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

必须有一双人文慧眼浅谈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目前,学生的作文状况堪忧。学生在作文中普遍感到最头疼的问题是无内容可写。每到写作练习时便搜肠刮肚,穷思冥想,无病呻吟,矫情作秀。究其根源,乃是平时不知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写作需要素材课文大自然的文字教案范文教学目标德育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知识点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们。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竞争与合作的学生心理拓展训练营教案一导入问题情境1归纳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是要靠和别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完成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众人合作。小到日常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大到国家的建设,都需要合作。只有大家共同合作,齐心合力,学生如何修改作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培养对自己所做作业的责任心,学生如何修改作文教学设计。2懂得四种基本的修改符号和修改方法,初步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作文中的病句。二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将课外收集的中学生课堂礼仪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学礼仪知礼仪守礼仪,做一个讲文明守礼仪的人。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礼仪知礼仪守礼仪,做一个讲文明守礼仪的人。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一文明礼仪常识礼仪是人学生课堂礼仪教案教学内容课堂礼仪教学目的1明白课前作准备,课堂效率高。知道上课迟到喊报告,得到教师允许进教室。在课堂上学会倾听与交流,学会尊重别人。2通过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学生演一演议一议辩一辩写借助联想和想象拓展写作空间金华市第十八中学陈小丽摘要本文讨论目前学生写作思路闭塞,找不到写作切入点这一现象,指导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拓展写作空间。本文拟从三个步骤进行操作第一步任由脑子天马行空进行联想和想象有趣的豆类画中班美术教案活动目标1认识黄豆绿豆蚕豆青豆赤豆等豆类植物,尝试用豆类进行装饰画。2运用豆类在即时贴上进行拼图,表现出简单的物体形象,感知豆类画的特殊装饰风格。3大胆想象创造,能根据自己的想法操有趣的线教学教案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有趣的线教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活动目标1任意弯折电线,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造型。2尝试运用多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师教案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有声有色的读文,使学矛和盾的集合教师教案第一课时揭示课题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学生齐读。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
初中美术美术教案大提琴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5课一导入美术教案大提琴播放大提琴独奏曲海顿主题变奏曲,美术教案大提琴使学生进入一个提琴音乐的氛围,欣赏两分钟。提问同学们美术教案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海南省海口实验中学邢述评撰写教学内容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4课一课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1课时二课堂校园艺术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请柬是具有简易实用页面设计庄重大方美观等特点,并学习请柬制作的方法。2通过请柬的制作,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培养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品德增进师生感情。二教学小学美术教案六年级上册05课能干的工程车分析能干的工程车一教材能干的工程车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能干的工程车各行各业的专业化程度普遍提高,运输工具越来越多样化专用化。能干的工程车如公路运输工程建设油田废旧物的新生命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废品雕塑的造型特点和文化意义能发现并利用各种废旧材料的形状与特征,用各种立体造形的方法创作有趣的人像。过程与方法能从生活中发现各种废旧材料的形状与特征,以自主美术教案萝卜萝卜1教学目标2(一)能用中国画的形式描绘蔬果中的萝卜与荸荠。(了解)萝卜(二)能较熟练地运用墨色,萝卜处理好浓淡枯湿的不同笔法。(练习)3课时安排萝卜一课时4课前准备5不同构图的(新)苏教版第七册美术教案第十七课标志的设计教材标志的设计分析大量的信息高度的概括浓缩在极简练标志的设计美观的图形中,在人们视觉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因此在形的选择与设计上就要做到一形多用,标志的设计既要信息人美版第九册教案第3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第3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人美版第九册教案第3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人美版第九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2课时备课(教案)课题第11课为解放军叔叔画张像课型第1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解放军叔叔,喜欢解放军叔叔。能力目标完成一幅解放军肖像写生作品或者创作一幅有关解放军题材的作品小学五年级第九册美术第二十三课故事配画教案教学目的启发学生根据故事描写想象生动形象的画面表达文字内容。学习为故事配画的方法和要求,培养学生用形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创作水平,综合运用学过的绘画知识技能。教学重点故事配画引拼拼摆摆教学内容第6课教学目标1学生参与剪割拼摆粘贴等活动,初步掌握形的分解与组合方法,提高动手能力。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审美能力。3感受和体验拼摆造型活动的乐趣。教学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