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分割等腰三角形的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分割等腰三角形》是新教材第十四章《三角形》之后的探究课,我根据本校班级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良好、认知能力良好但是思维品质缺乏、尖子生凤毛麟角等实际情况下,降低要求设计的一节课,三角形是平面几何最简单的直线型封闭图形,三角形的知识是进一步探究学习其他图形性质的基础;这个学习阶段,处在是演绎几何向论证几何的过渡期,本章对三角形的研究呈现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而等腰三角形对于学生学习和研究轴对称性具有重要意义。本节课《分割等腰三角形》的设计也遵循了这个规律,从研究一般三角形到等腰三角形,探究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用三角形知识,通过探究活动,不仅加强探索实践精神,而且还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老的数学文明,激发探索热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分析,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探究把一个一般的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条件,进而会探究将一个等腰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计算可以被分割的等腰三角形的度数.
  2.体现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初步掌握探究的一般思路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把一个一般的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思路.
  探究把一个一般的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般规律。
  二、 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有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定理),都是前阶段学生经常使用的熟悉知识,计算分割好的三角形中角之间的关系应该不难,因此本节课将用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如何根据图形探究分割的方法和规律,教师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学生也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小结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体会知识的应用和数学思考的方法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和各环节分析
  (一) 展示教材第110页例题3,以回顾作为引入:
  例3:如图 点D在 ABC的边AC上,已知 A=100 , ABC=60 ABD=40 。试指出图中相等的线段并说明理由。
  提问:1、本题的 ABC是一个一般三角形,BD将此三角形分割成了两个等腰三角形,若将题目改为"已知 ABC中 A=100 , ABC=60 "你能画直线,将此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吗?
  提示:(1)能否过两个顶点画直线(否定)
  (2)不过任何顶点画直线?(过两边则一为三角形另一个为四边形,否定)
  (3)能否经过最小角的顶点画直线?(否定)
  结论一:过三角形一个顶点画直线,保留最小角。
  2、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可以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如果不是,则要满足什么条件?
  (二) 探索交流,获得新知
  如图, ADC 是等腰三角形,延长AD到B,如果假定 BCD也是等腰三角形,则有以下三种情况,即 (1)BD=DC ; (2)CD=BC ; (3)BD=BC.
  下面分别加以讨论.
  (1) 如果BD=DC,则有 B=
   BCD .
  又因为AD=DC ,所以 A= ACD .
  所以 A+ B+ ACB  180
  所以 2 ACB =180 , ACB =90 .
  所以 这个三角形必定是直角三角形.即直角三角形一定可以被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2)如果CD=BC,设 A =α,如图因为 AD=DC,所以 ACD =α, BDC= A+ ACD=2α,而因为CD=BC,所以 B = BDC = 2α,所以  B =2 A.
  所以 这个三角形必定有一个角是另一个的2倍.
  (3)如果BD=BC,设 A =α,如图 同上推得 BDC=2α.
  因为 BD=BC,所以 BCD = BDC=2α,
  所以 ACB= ACD+ DCB=α+2α=3α,即 AC B= 3 A.
  所以 这个三角形必定有一个角是另一个的3倍.
  结论二:一个任意三角形具备下列三个条件之一就可以被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① 一个角是90 ,
  ② 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2倍,
  ③ 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
  三.尝试实践
  给定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剪一刀后,被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纸片,这个原等腰三角形的每个内角角是几度?把所有符合要求的等腰三角形尽可能的列举出来。
  分析:分类(1)顶角比底角大时,经过等腰三角形顶角的顶点画直线(保留最小角原则)
  1. BD=AD=DC时又AB=AC。
   BAC = 90
   ABC = ACB=45
  2 .(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 BD=AD ,DC=AC, 且AB=AC。
   BAC = 108
   ABC= ACB=36
  (2)当底角比顶角大时,经过底角顶点画直线
  3 .(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2倍),BC=BE且BE=AE,AB=AC。
   BAC = 36 ABC= ACB=72
  4 .(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 3倍),BC=CE且BE=AE,AB=AC。
   BAC =
   ABC= ACB=
  四、 小结:
  1.进一步探究把一个一般的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和思路.满足其中三个条件之一的三角形才可以被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2.利用一般三角形所具有的条件解决特殊三角形的问题.
  五、作业
  试一试
  1、已知 ABC中 A=120 , ABC=40 试用一条直线将此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2、 将一个等边三角形分割成四个等腰三角形(画出分割线,标上必要的符号)
  引入课题,是许多同仁热衷研究的内容,我认为,与其生搬硬套不如开门见山,利用学生已有的记忆,运用曾经出现过的例题3,以考核学生的记忆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激发学生快速进入角色,兴致盎然,本题的计算也基本上复习了本课需要的几个重要定理的同时也通过此题的结论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分割三角形的形象,变式引出后面的内容。
  此处主要解决怎么画的问题,也为后面解决求等腰三角形各个内角度数时解决怎么画的打下伏笔。
  本题以老师引导到为主。由共同探讨,一可以减少时间,二可以降低难度,也为后面学生的自主探讨积累经验,得出结论并掌握。
  自然转折,符合常理。由问题2将本节课盲目尝试分割等腰三角形转化为有选择的判断怎样的三角形可以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在有目的的进行分割,从而过渡到第二部分教学。
  数形结合,利用图形找到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得出第一类三角形形状是直角三角形,有时间的话,这个结论可以放课后讨论验证它的正确性。
  有了第一种探究,第二第三种探究结论就可以让学生与老师互动合作探究,很快得出结论,学生因为有了经验,自然就有了兴趣,更为后面等腰三角形分割,积累了第二个必不可少的经验。
  最后得出的结论,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判断具备什么条件的.三角形可以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然后由一般到特殊,体现思路的一般规律,也顺利的引出后面的实践内容。
  小组合作,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学能相对薄弱的同学,共同完成,共同进步。
  一般三角形画线,得到的是角和角之间的关系,加上新的条件,就可以具体计算角的度数,因此此处的难点就比较顺当的解决了
  分割等腰三角形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可以综合使用并验证之前得到的两个结论,加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深刻的掌握知识。
  此处发现了教学参考上一个错误:BE=EC是不对的
  及时小结,使学生及时反思,互相提醒,让更多的学生最大程度记住本课的知识要点。
  这两个作业,分别有两种、四种分割结果,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发挥主观能动性。
  六、板书
  课题:怎样的三角形可以被分割成等腰三角形?
  结论一:分割原则:
  过三角形一个顶点画直线,保留最小角
  结论二:一个任意三角形具备下列三个条件之一就
  可以被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① 一个角是90 ,
  ② 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2倍,
  ③ 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
  七、反思补充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生合理选择教学素材、安排教学内容,作为老师,既要尊重教材,又要挖掘教材,加入了本课一般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可以被分割成等腰三角形的一般规律,以找出一些课本之外的共性的东西,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习合作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及时的肯定学生的点点创新和智慧的火花,例如"探索交流,获得新知"中,当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确定之后,另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边与边之间的相等有三种情况,只要有学生提出,就大力赞赏以此作为激励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体验数学课堂的神奇。
  本人愚见,若有不当之处欢迎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第五自然段。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惊心动魄铮铮铁汉等。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野望教学设计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野望教学设计1野望是部编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唐诗五首中的幼儿园大班语言创编教学设计掉进酒桶的老鼠一个偶尔的机会,在网上看了带进酒桶的老鼠故事录像,故事中,当馋嘴的小老鼠掉进酒桶里时,跑来的却是老鼠的死对头小猫,小老鼠怎么办?小花猫会救小老鼠吗?被救后小老鼠会被小花猫吃掉吗?故认识分数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惊弓之鸟的教学设计范文一导入,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的字面意思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是一个成语,叫惊弓之鸟。2题解。师惊是什么意思?(受惊)弓是什么意思?(在课文里指拉弓的声音)之在这里是的的意思。那么认识电话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电话是现代家庭常见的通信工具,学生对其通信原理有着一定的了解。本节通过组合图的方式对通信发展进行回顾,使学生们对现代通信的快捷和便利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鉴于学生对于电话的内部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四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仅供所见教学设计范文一激趣导入1。放录音,学生欣赏本课配乐解说词,老师边把诗中的情境用简笔在黑板上绘出。2。请学生根据画面,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图意,引出本课题。二朗读古诗1。张挂本课放大插图,教师范食物的营养一教材分析课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第二部分用实验方法检验成分。第三部分向学生进行营养卫生教育。二学情分析本课主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行教学,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课文雨后的森林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想像和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朗读指导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成诵,在读中受到美的教育。教一年级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2学会本课14各省字,理解蝌蚪脑袋快活鲤鱼捉食乌龟碧绿肚皮低头。3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会看单幅图,造问题的提示
高中政治按客观规律办事说课案按客观规律办事说课案一教材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而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的落脚点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对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的进一步深化。在内容上体现了高二政治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3)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理解(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分析(1)列举人们具体的世界观高二政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说课设计1知识目标(1)识记矛盾的含义矛盾同一性及其两方面含义矛盾动斗争性及其属性矛盾普遍性的含义矛盾特殊性及其三层含义。(2)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坚持唯物辩证法教案反对形而上学一综合探究设计意图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到底什么是唯物辩证法?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哪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非典精神等,显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高二教案(2。8按客观规律办事)2。8按客观规律办事b教学目标b知识方面识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含义。理解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是统一的蔑视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4。4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4。4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相关的哲学观点,结合实际,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重视量的积累等方法论要求加以说明。能用量变引起质变的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3)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4)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理解(1)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2)建立社会主义第一节ampnbsp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教案第一节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教案第一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从容说课第一,本课是对第二课内容的进一步展开,侧重提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即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矛盾双方的联系,讲述对立统一规律最基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学案一体化班级姓名一考点知识填空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b)(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的关系问题,简单的说就是的关系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的问题,对这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了解和掌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2)通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