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分数》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
  "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
  5、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谈话: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读题目。
  指导完成第1幅图。"这幅图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这其中的一份怎样表示?请在括号里表示出来。""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用1/3来表示?"
  其余几幅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反馈。"怎样表示?为什么?"
  (2)(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目。
  交流:你选第几幅图?为什么?其他三幅图有什么问题?
  强调:只有把一个图形或者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教师板书:1/2、1/4、1/8,让学生读出各数。
  谈话:"看到这三个分数,你能说出它们谁大谁小吗?"(学生猜测,交流)"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需要大家动手来验证一下,请从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学具里选择合适的学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发现。"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2、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1)(课件出示第3题)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一样长)
  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该怎样表示?
  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生答,师演示)
  你能根据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
  (2)(课件出示第5题)指名读题目,并说出题目的要求。
  学生独力完成,集体反馈。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图。
  谈话: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2、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让我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好吗?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借助直观演示、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课前准备:
  多媒休、师生各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各3张,水彩笔1支。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西游记里的故事吗?
  有一天,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走得又饿又渴。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桃园地,"哇,好大的桃子呀!"八戒见了直流口水说:"师傅可以吃桃子吗?"唐僧说:"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1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个。)半个桃子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借助形象,认识 。
  多媒体演示平均分月饼,问: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把这个月饼怎样了?(切开了)两块月饼的大小怎样?(同样大)说明老师怎么分?(平均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教师板书 )短短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生读)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 二分之一,(指另一块)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
  现在谁能用一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学生各自发表见解,说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字词)教师先给予肯定:其实同学们说的那些字词都重要,那究竟哪些更重要呢?
  多媒体演示不平均分的圆。如果像这样分,每一块能不能用 表示?
  (不能)可见这里能不能漏掉"平均"两个字?
  "每一份"是什么意思?(两份都是它的 )所以这里强调"每一份"
  这句话中"它"是指谁?(这里的整个饼)老师从口袋中拿出一个比大屏幕上的饼小得多的真饼,问:能不能说这里的每一份是我手上的这个真饼的 ?(不能)可见这里的"它"字重不重要?(重要)能请全班同学齐读
  2、仔细观察,认识 。
  多媒体演示平均分成三份的圆形。教师提问:这个圆形被平均分成几份?(3份)涂阴影的部分能不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教师板书 )只有这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吗?(另外两份都可以表示它的 )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 表示什么意思?(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它的 三分之一) "它"指的是谁? (这个圆形)
  3.动手操作,认识 。
  刚才我们认识了三分之一,接下来还想认识什么分数?(教师板书 )
  现在请你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四人小组先研究研究,再分工合作,用不同形状的纸分别折出它的,并用水彩笔画出阴影。看哪一组的办法多。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折法,请同学到台上当小老师评讲各种折法正确与否,并说出道理。讨论:为什么折法不同,但都能表示出 ?(不管怎样分,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
  4.自主学习,认识 五分之一 。
  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这个大家庭里的3位成员,还有许多分数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们见面吗?下面请你们打开书76页,自学例4、例5。
  例4、(1)看书,填空。(多媒体出示。)
  (2)学生汇报,订正。
  (3)教师指阴影部分问:它为什么能用 表示?
  例5、 (1)请学生到台上当小老师讲解:把1分米线段平均分成10份,这一份是它的 。(投影出示)
  (2)你们有没有问题要问这位小老师?
  学生的问题由学生回答。若学生提不出好的问题,老师可以对台上的同学提问。
  三、归纳认识,学写分数
  (1)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 ,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圆的 ,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 。通过这些例子,你发现了什么?(把哪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那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2)像____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指黑板上的分数)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吗?请在76页上找答案。(请学生说,师板书)
  (3)今天学的分数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分子都是1。)今天我们所认识的分数是几分之一的分数。
  (4)写分数时我们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下面就来写几个分数,看谁写得漂亮。(学生写完后一起读这三个分数)
  (1)十分之一 (2)九分之一 (3)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数
  四、巩固练习,理解应用
  1、 做一做第2题: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 ,在( )里划 。
  2、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找一找分数。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一的第1~5题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3
  一、 创设情境,以整导分。
  1、 屏显,师:你能从大屏幕上看到狗爸爸给2只小狗买了什么?你觉得怎样分才公平?(平均分)
  2、 师:第2天又买来了2块饼,平均分给2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得几块?
  3、 师:第3天只买来了1块饼,平均分给2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得几块?屏显动画:两个半块一样大。
  二、 自主探究,体验分数意义。
  (一)、认识1/2
  1、 师:这只小狗得到的半块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吗?谈谈你的看法。屏显 :1/2。
  2、 师:另一只小狗得到了?为什么?
  3、 屏显: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4、 师:这个二分之一会写吗?会读吗?
  5、 实际操作,体验1/2。
  ⑴出示各种形状的纸片,师:你能找到这些纸片的1/2吗?并画上阴影部分表示出来。
  ⑵展示并交流你是如何找到的,阴影部分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
  ⑶观察思考:你有哪些发现?
  A:相同之处(强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B:不同之处:阴影部分的形状、面积各不相同。(讨论强调"谁的")
  ⑷出示不平均分的圆片,师:这个阴影部分能用1/2来表示吗?为什么?
  ⑸师:你还能找到谁的1/2呢?怎么找?
  (二)认识其他分数,进一步理解分数。
  1、 组织创造。(学具:同样大的正方形每个学生一张。)
  师:我们认识了1/2这个分数,你还想认识哪些分数?(1/3、1/4……)
  你能在这张正方形纸上涂上阴影部分来表示出你想认识的那个分数吗?(注意:在合适处标上你想认识的那个分数。)
  2、 组织交流与展示。
  3、 观察并提出数学问题:
  ⑴抽象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⑵分数有大小。进一步观察得出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
  (三)总结:学生质疑。
  三、 巩固拓展。
  1、 练习。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
  2、 拓展:师:马上要下课了,你能帮老师取下黑板上所有纸片的1/2吗?你能再取下剩下的1/4吗?……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课本P98-10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物和图形,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重点: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准备一张长方形纸片、两张圆形纸片、一张正方形纸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师:今天是星期天,小明要过生日,他请好朋友小红一起到郊外玩,看,他们都带了哪些什么好吃的?(看大屏幕)(4个苹果、2瓶矿泉水、还有一个大蛋糕。)
  师:把这些食品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各分得多少?你会分吗?(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个;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得1瓶)
  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板书:平均)(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了这块蛋糕的一半。)
  师:怎么分?(动画演示)一半在数学上用什么数来表示呢?(1/2),1/2就是分数,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操作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现在把蛋糕分成了几份?2份中的1份,就是1/2。谁会读?我们一齐来读读!
  师:这一份是1/2,那另一份呢?(出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它指的是谁? 现在谁能说说我们刚才是怎么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呢?
  2、教学试一试
  师: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我们可以得到它的1/2。那么一张长方形纸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它的1/2呢?(出示长方形纸)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师:都完成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伙儿看看的?展示学生作品,并将其贴在黑板上:
  ①对折 同意他的折法吗?一样的举起来。
  ②纵向对折 涂色的这部分是长方形的1/2吗?
  ③斜折 这样呢?
  师:他们的折法不同,有的横,有的竖有的斜,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为什么说他们都是1/2啊?(都是一半,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而涂色的正好是其中的一份。)
  小结:只要把一个东西平均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认识了1/2,现在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1/3、1/4)
  师:想不想用一个图形表示出想认识的分数?用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来。
  反馈交流:讲一讲,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几?(平均)
  老师收集了一些纸片,你看到了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出示:正方形1/4、长方形1/4、圆形1/4。
  (都表示1/4。)
  师:为什么他们形状不一样,却都是1/4呢?(因为他们都是平均分成了四份,表示的都是其中的一份。)
  师:那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出示:学生画的1/2、1/4,比较这两个图形,1/2和1/4哪个更大?你怎样比较1/2和1/4的大小的呢?
  生:从图上直接看出1/2 1/4
  师:同样大小的两张纸片,一张平均分成2份,一张平均分成了4份,分得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
  师:再来看这一张长方形纸片。老师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绿色的部分就表示它的1/8。看看,和上面的1/2、1/4相比,你们知道谁大谁小吗?
  3、 出示练习
  4、写分数
  师:现在你们认识了分数,分数怎样写呢?象1/2这样的分数怎样写呢?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小手书空,跟老师来一起写1/2。
  写法:(1)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板书:)
  (2)在横线下面写2,表示平均分成2份(板书:2)
  (3)在横线上写1,表示取其中的1份。(板书:1)
  师:你们知道吗,分数的各部分还有名字呢!
  1/2中间的这条横线叫做分数线(板书:分数线)
  分数线下面的2叫做分母(板书:分母)
  分数线上面的1叫做分子(板书:分子)
  1/2这个分数分母是2,分子是1。
  三、练习应用,拓展延伸
  1、你能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吗?
  2、(想想做做第1、2、3题)
  3、拓展
  100页的4、5题
  ②出示黑板报。
  师:同学们出黑板报,分出一块科学天地(二分之一),一块艺术园地(四分之一)各版块各大约占黑板报的几分一?请同桌互相讨论。
  反馈:(1) 科学园地 1/2 (2) 艺术园地 1/4 。
  师:为什么是1/4,明明分成了3份了吗!
  师:这些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结合直观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平均分"及分子、分母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为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感性经验。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出示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
  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秋天已经到了我们大家的身边了。(课件出示场景图)在这丰收的季节里,小明和小丽这一对好朋友相约来到郊外进行野餐活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准备了那些好吃的食品?
  2、引导学生把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平均分。
  (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教师板书:2)
  (2)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瓶?
  (学生继续用手势表示,1教师板书:1)
  (3)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用手势表示发生了困难,由此引出分数,揭示课题)
  二、展开
  (一)认识1/2
  1、讨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课件演示,突出每一份同样多。)
  2、思考: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它就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引出"二分之一")
  3、介绍"二分之一"的写法。
  4、讨论:右面的这一份能不能用1/2来表示?为什么?
  5、得出结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6、拓展:你还能把什么物体平均分,表示出它的1/2?
  (1)请学生从老师课前提供的学具中任选一种,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
  (2)自己想一个物品,说一说怎样可以得到它的1/2。
  (二)认识几分之一
  1、启发:刚才,我们一起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那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3份、4份、5份,……又应该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呢?(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
  2、小组里议一议: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应该是它的几分之几?
  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
  4、拓展:请学生自选一样物品,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5、辨析:有几个小朋友是这样表示1/4的,对不对?为什么?(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题的四幅图,让学生看图议一议,再作出判断并说明道理。)
  (三)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观察比较: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1/2、1/3、1/6、1/8、……,它们都是分数。观察这些数,它们都由几部分组成?
  2、结合具体的例子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举例说一说。
  (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猜一猜:有两块同样大的月饼(课件出示两个圆),小明吃了其中一块的1/2,小丽吃了另一块的1/4,谁吃的多?(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议一议,说一说道理。)
  2、交流猜的结果,借助图形验证猜测。
  3、继续猜一猜:有三块同样的巧克力,三个小朋友分别吃了一块巧克力的一部分,大约是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一?(课件出示三个长方形,用阴影表示吃了的部分,分别占1/3、1/6、1/8,但先不画出等分线,等学生猜对以后再画上。)
  4、比一比: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应用
  1、介绍生活中的分数: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与分数有关。(出示路牌、外国国旗等,让学生说一说上面隐含的"分数")
  2、观察黑板报("想想做做"第六题中的图):说说这些栏目分别大约是这块黑板的几分之一?(黄色部分占几分之一结果应是开放的)
  3、向课外延伸: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做一个用心的人,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一定还会发现更多的分数!(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观察、交流。)

课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范文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本文写的是黄山的一绝奇石。作者选择了一些形状奇特的石头,根据它们的名称展开想象,给黄山奇石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由于班中小朋友都没有去过或见过黄山,所以我先二次根式的教学反思在二次根式这一章的学习中,重点是是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教学的关键是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这块教学内容是在第十二章实数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二次根式。在本章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1在教学设计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要求教师努力追求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幼儿双方的主体作用,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有效教学的开展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教师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一教学中的反思边教学边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是幼儿教师根据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对教学设计进行临时改变的活动。这种反思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智慧,才能根据突发事件进行灵活地教学。在进行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今天学习的内容是比例的整理和复习,下面就本节课谈一下自己的体会1关于知识点的复习与巩固。比和比例这部分内容的概念较多,知识点比较复杂,而且这些知识点之间都有联系。因此,在一个课时之重视估算数学教学反思重视估算教学(教学反思)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皇帝的新装教学反思范文一教学过程描述童话皇帝的新装通过的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像写了一个皇帝遭到骗子的愚弄,闹出了一幕光着身子在大街上游行的丑剧。刻画了一群愚蠢虚伪自欺欺人的人物形象。在学生了解了文章大意之狐狸爸爸鸭儿子教学反思狐狸爸爸鸭儿子是一个充满爱的故事。当狐狸把捡到的鸭蛋孵了21天变成小鸭子的时候,小鸭子突然叫他妈妈,本来是打算吃掉鸭子的狐狸不吃鸭子了,因为孵蛋过程中,孵出了小鸭子的友谊和爱。绘本幼儿美工活动纸娃娃教学反思范文在绘画活动中我发现小朋友对人物的发型很感兴趣,而且可以画出很多种发型,想象很丰富,比如可以给人物画出卷发短发还有五颜六色的头发,我想小朋友可以画出这些发型,那么能不能让小朋友自己动空气占据空间的教学反思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这比固体液体占据空间显得更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亲自动手实验去体会去发现空气确实是占据空间的。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幼儿园小班版画好看的花边教案活动目标1观察花边的造型和图案,感受花边的韵律美和均衡美。2发现花边的规律,探索纸的折叠方法和花边图案的关系。3继续探索拓印的方法,能均匀地上下拍打颜色,保持画面色彩均匀。活动准备
论琴阅读题及答案原文论琴高濂高子曰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故记曰君子无故不去琴瑟。孔门之瑟,今则绝响,信可贵矣。古人鼓琴,起风云而来玄鹤通神明而阜民财者,以和感也。今徒存其器,古意则亡。欧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教诲现代文阅读答案巨象集团总部位于纽约曼哈顿,一天下午,大厦楼下的花园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聚精会神地修剪低矮的灌木。突然,一团卫生纸抛落在刚剪过的灌木上。白花花的卫生纸在青翠的灌木上显得特别刺丁香饶阅读答案及原文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丁香饶阅读答案及原文,希望对你有所人的高贵在于灵魂阅读答案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周国平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都阅读习题及答案之高贵的低头高贵的低头陈鲁民近日,著名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麦克法兰先生,应邀来华访问。旅程中,在飞机上火车上,他见到了太多的低头族,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在低头看手机。但当他走进高贵的灵魂阅读答案一个人是出身贵族还是平民,不是自己决定的。但是一个人是选择高贵还是低贱,却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下面高贵的灵魂阅读答案,小编为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贵的灵魂贝多芬世界上无数让高贵与高贵相遇阅读答案阅读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让高贵与高贵相遇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参考。让高贵与高贵相遇鲍尔吉原野有泪水在,我感到自己仍然饱满。对不期而至的泪水,我很难为情。对自己,让高贵与高贵相遇阅读答案让高贵与高贵相遇鲍尔吉原野有泪水在,我感到自己仍然饱满。对不期而至的泪水,我很难为情。对自己,我不敢使用伟岸英武这样高妙的词形容,但还算是粗豪的蒙古男人。这使我对在眼圈里转悠的泪水张岱陶庵梦忆序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陶庵梦忆张岱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微博在中国媒介生态中,其意义不同寻常的阅读及答案微博在中国媒介生态中,其意义不同寻常,微博一小步,媒体一大步。微博释放的微动力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公共与私人交往方式。这一被中国市民热捧的新媒介甚至成为穿越信息黑洞的牵引力量。其实,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