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与总结复习资料

  (一)小石潭记:
  作者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并称"韩柳"。作品丰富,有《柳河东集》《永州八记》等留存。
  一、一词多义
  1.可:(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1)介词,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随。(隶而从者)
  3.清:(1)清澈。(水尤清冽)
  (2)凄清。(以其境过清)
  4.差:(1)长短不一。(参差披拂)
  (2)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通"现"出现。(下见小潭)
  (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
  (2)逗乐。(似与游者相乐)
  7.以:(1)连词,因为。(以其境过清)
  (2)表承接。(卷石底以出)
  (3)介词,把。(全石以为底)
  8.而:(1)不译,表顺接关系。(乃记之而去)
  (2)不译,表修饰关系。(隶而从者)
  (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览。(同游者)
  10.环:(1)玉环。(如鸣佩环)
  (2)环绕。(竹树环合)
  11.为:(1)把.....作为。(全石以为底)
  (2)成为。(为岩)
  二、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 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
  今义:往,去。
  3、闻: 古义:听到、听闻。(闻水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 古义:停留。(不可久居)
  今义:住。
  5.可: 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6.布: 古义:映,显现。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许: 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上下"、"光景"、"左右"。  今义:允许、准许。
  8.佁然:古义:呆呆的样子,愣住的样子。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9.清: 古义:凄清;冷清。
  今义:清晰,清净等
  三、词类活用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②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④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⑤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⑥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⑦斗折蛇行 (斗:名词作形容词,像北斗七星一样。
  蛇:名词作形容词,像蛇一样爬行)
  ⑧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形容词,像狗的牙齿一样)
  ⑨凄神寒骨。(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 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⑩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⑪心乐之 (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喜欢的意思)
  ⑫近岸 (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⑬隶而从者 (隶:名词作动词,跟着) 
  ⑭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玩乐)
  1、字词:
  水尤清冽:尤,格外;清冽,清凉。
  以其境过清:清,凄清。
  怡然:呆呆的样子。 坻:水中的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蒙络:遮掩缠绕。 可百许头:可,大约
  俶尔:突然,忽然。 犬牙:像狗牙一样。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悄怆:忧伤的样子。
  2、翻译: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石底
  (2)佁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呆呆的,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 其源。
  译;两岸的形状像犬牙的交错着,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译:因为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呆下去。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交错着,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⑺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三、课文理解:
  1.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游览顺序。
  2. 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
  3.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
  4. 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5. 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6.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抑郁忧伤之情。
  7.文中对潭中鱼的描写,栩栩如生,动静结合,字面上写鱼,实则写潭水的清澈。
  四、段意:
  第1段 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写潭的概貌。
  第2段 写潭水清澈见底,游鱼怡然自乐。
  第3段 写潭水的来源。
  第4段 写潭上四周景色给人的感觉。
  第5段 记下同游者的姓名。
  五、重点句:
  (1)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2)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描写潭上多姿的树蔓的语句: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六、写作者心情的诗句:
  "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和,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七、心情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之情,后来这种感情发生了变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正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折射反映,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八、本文表达的作者情感:
  ①"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对景物的感受正是他此刻内心情感的生动写照。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既概括了小石潭的环境清幽的特点,又浸透了作者凄苦悲凉的感情和压抑的心境。
  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交待了他离开小石潭的原因。其原因并非已尽游兴,而是触景生情,忧伤之至,不能不赶快离开此处。从此出可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却又最终无法解脱的深沉痛苦。
  九、 语段赏析:
  赏析第4段:
  写潭上的气氛,借景抒情,抒写了作者悄怆悲凉的心绪。
  十、内容主旨:
  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二)岳阳楼记
  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一、通假字
  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2.百废具兴 (通"俱",全,皆)
  二、一字多义
  1.以: 1) 来:属予作文以记之
  2) 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夫: 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表感叹:嗟夫
  3.观: 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极: 1)尽: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穷尽,尽:此乐何极
  3)表示程度深:感极而悲者矣
  5.或: 1)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2)有时:而或长烟一空
  6.空: 1)天空:浊浪排空
  2)消散:长烟一空
  7.通: 1)顺利:政通人和
  2)通向:北通巫峡
  8.和: 1)和乐:政通人和
  2)和煦:春和景明
  9.一: 1)一片:一碧万顷
  2)全:长烟一空
  3)整个:在洞庭一湖
  10.则:1)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
  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三、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古义:事态 今义:天气变化
  2.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 今义:微小
  3.岳阳楼之大观:古义:景象 今义:看
  4.横无际涯:古义:广远 今义:与竖相对
  5.浊浪排空:古义冲向天空 今义:全部去除掉
  6.予观夫: 古义:那 今义:丈夫,夫人
  7.前人之述备矣:古义:详尽 今义:准备
  8.增其旧制: 古义:规模 今义:制度
  9.作文: 古义:写文章 今义:作文
  10.春和景明:古义:日光 今义:景色、景物
  11.去国怀乡:古义:国都 今义:国家
  12.去国怀乡: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
  13.予尝求: 古义:曾经 今义:品尝
  14.越明年: 古义:及,到 今义:越过
  15.宠辱偕忘:古义:荣耀 今义:恩宠
  16.沙鸥翔集:古义:群鸟停息在树上
  今义:集体,集中
  17.进亦忧:古义:在朝廷做官 今义:前进
  18.退亦忧:古义:不在朝廷做官 今义:后退
  四、词类活用
  ①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③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④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动词作形容词,被贬谪的)
  ⑤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
  ⑥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⑦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⑧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南)
  ⑨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
  1、字词:
  谪守:守,做……的长官。 越:及、到。
  具:通"俱",全,都。 属:通"嘱"。
  胜状:胜景,好景色。 晖:日光。
  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 备:详尽。
  横无际涯:横,广远。际涯,边。
  南极潇湘:极,尽。 开:放晴。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薄:迫近。
  景:日光。集:停息。偕:一起。归:归依。
  郁郁:草木茂盛。 把酒临风:把,持、执。
  去国还乡:去,离开。 谗:说坏话
  2、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
  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惊,有"起"、"动"的意思)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 批评指责。(去,离开)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
  (宠,荣耀;偕,一起)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求,探求。为,指两种心情)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 因为)。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三、问答题:
  3、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4、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5、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五、理解背诵、(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答:浮光跃金。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静影沉璧。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 是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属予作文以记之。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3) 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六、思考(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答:以物喜,以已悲。
  (4)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
  (5)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答: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6)"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XX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7)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七、词语欣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答:"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1分)(三)醉翁亭记
  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水庐陵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诗词,史传等都有相当成就。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六一词》存世。
  一、一词多义
  1.归:1)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
  2)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3)吾谁与归:归依
  4)暮而归:回来
  2.谓:1)太守谓谁:是
  2)太守自谓也:命名
  3.临: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座落于……
  2)临溪而渔:在……旁边
  二、古今异义
  1.至于负者歌于途:古义:背 今义:负数
  2.非丝非竹: 古义:管乐器 今义:竹子
  3.四时之景不同: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4.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开放 今义:散发
  5.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情趣 今义:意思
  三、词类活用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发:名词作动词,开放,散发。名词作动词
  秀:名词作动词,植物开花结实。)
  ②山行六七里  (名词作状语,在山上)
  ③酿泉为酒   (名词作动词,用酿泉)
  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作状语,像鸟儿的翅膀,)
  ⑤名之者谁   (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⑥自号曰醉翁也 (名词用作动词,取名)
  ⑦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动词,以……为乐;
  名词,乐趣。)
  ⑧杂然而前陈者 (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1、字词:
  蔚然:茂盛的样子。 临:靠近。意:情趣。
  霏:(山里)雾气。暝:昏暗。 芳:香花。
  佳木秀而繁阴:秀,滋长。 伛偻:老人。
  提携:小孩。 蔌:菜蔬。陈:摆开。
  觥:酒杯,筹,酒筹。颓然:这里指醉态。
  阴翳:这里指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名之者谁:名,起名字。 太守谓谁:谓,是。
  寓:寄托。 辄:就。
  2、重点语句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醉了能和他们一块快乐,醉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3、问答题:
  ⑴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 答:衬托太守之乐
  ⑵"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操。复习文章知识。
  (1)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2)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答:由远到近。
  (3)"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4)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6、理解背诵。(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 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6)概括本文的主旨。 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7)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9)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0)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11) 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2)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3) 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7、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四)满井游记
  作者
  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在今湖北省)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人。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1、字词:
  冻风时作:作,起。 土膏:膏,肥沃。
  波色乍明:乍,初、始。 恶能:怎能。
  娟然:美好的样子。
  靧面:靧,洗脸,掠,梳掠。
  披风:披,开,分散。 浃:湿透。
  堕事:堕,坏,耽误。
  2、翻译: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译文: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译文:(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3.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译文: 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高如兽颈上的毛约一寸左右。
  4.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译文:游人虽然不多,(但)用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5,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3、问答题:
  ⑴本文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
  答: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做铺垫。
  ⑵找出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答:_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一词多义
  1、乍:1)波色乍明:初,始
  2)乍出于匣也:突然,忽然
  2、鳞:1)鳞浪层层:名词作状语,像鱼鳞似的
  2)呷浪之鳞:代鱼
  3)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鱼鳞
  3、然: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的样子
  2)然徒步则汗出浃背:然而
  4、虽:1)风力虽尚劲:虽然
  2)游人虽未盛:虽然
  3)今虽死乎此:即使
  5、得:1)欲出不得:能,能够
  2)悠然自得:得意
  6、时:1)冻风时作:时常
  2)亦时时有:常常
  3)时而献焉:到时候
  4)于时冰皮始解:这时
  7、之:1)脱笼之鹄:助词,的
  2)倩女之靧面: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郊田之外:表限定关系,以
  4)局促一室之内:表限定关系,以
  8、始:1)于时冰皮始解:开始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才
  3)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尝
  一词多义
  时:冻风时作(经常)
  然:然徒步则汗出浃背(但是)
  于时冰皮始解(这时) 娟然如拭(……的样子)
  始:冰皮始解(开始) 得:欲出不得(能够)
  词类活用
  泉而茗者("泉""茗"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为"用泉水煮""喝茶")
  作则飞沙走砾("飞""走"都是使动用法,意为"使……飞""使……走")
  课文重点内容解析
  《满井游记》是一篇写景小品,文章以清新的笔调写出北京近郊早春时节的秀美景色。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满井游记》
  白描的笔法和比喻的妙用
  注: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如写水为"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为"将舒未舒,柔梢披风"。笔法极为简练,却又明白如话。
  《诗五首》
  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作大家熟知的有<静夜思><秋浦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等。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沉郁顿挫,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有"诗史"的美称,杜甫本人也被尊为"诗圣"。
  岑参(715~770),江陵人。岑参现存诗360多首,其中以写边塞生活的诗最为出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他在出塞的时候创作的。
  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清代进步思想家和诗人。著有《定庵全集》全集。
  通假字
  珍羞("羞"通"馐",美味的食物)
  直万钱("直"通"值",价值)
  《诗五首》:名句
  《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如何看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解析:诗人通过描写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和思想上的苦痛,并推己及人,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襟和济世情怀,抒发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深层含义:
  解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诗人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的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突出表现了诗人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为我们后来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源泉,充分展示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个性精神。
  3.《己亥杂诗》"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以形象的语言表达了龚自珍的爱国热情。

中班音乐活动双层汽车开来了(一课时)所属领域艺术活动名称中班音乐活动双层汽车开来了教学目标1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诙谐的特点2愿意根据歌词的内容表达表现双层汽车开来的欢乐情趣教学重点学习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语文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范文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0课。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1纸船和风筝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课文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平平搭积木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课文以小见大,从搭积木生发开去,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质。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朗读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精选4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精选4篇),希望能够守信用的小蝌蚪大班社会活动教学反思今天开展的社会活动是做守信用的孩子,活动目标是理解守信用的重要性,明白在生活中答应别人的事应该做到。体验守信用给别人带来的愉快。听说讲故事孩子们已经能马上安静下来,用期待的眼神注视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教师一直非常重视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欢迎阅读。篇1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模板教学反思纵观本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教学效果较好。试想如果教师走进教室先来一顿严厉地批评,再苦口婆心地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比例的教学反思模板课后反思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教学反思,仅供大家阅读参考!比例的教学反思一本课时新内容不多,主要把新知识融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依靠学生已掌握的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不愿长大的小姑娘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妈妈做事情的过程中长大的故事,学习小姑娘独立自理的精神,培养独立自理的能力。2重点了解小姑娘长大的过字典大楼课后教学反思上了字典大楼,现在回过头来总结,于孩子们于自己来说,有进步也有值得更加努力的地方。对孩子们来说,没有想到开学第一周还是挺在状态的,真是值得高兴的事情,看着他们一天天地进步不能不说是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3教学反思识字3用图表的形式按实物图古文字偏旁的字形形象地展示了木禾竹艹两组偏旁发展演变的过程。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图表,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明确偏旁对生字的意义。教学中,我主要是组织学生以
徐的组词有什么徐的组词徐庾二徐徐榻徐巿徐妃徐吾安徐徐步三徐徐妆徐甲徐杜徐言虚徐韩徐疾徐徐来徐方大徐徐回徐戎徐趋徐宅严徐颜徐徐偃详细解释1。徐Xuacute2。徐xuacute徐Xuacute名古本色的词语解释及造句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下面是小编精选整理的本色的词语解释及造句,供您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色的基本解释1naturalcolor物品没有亢奋的意思是什么亢奋的意思形容极度兴奋的样子。如听到这个消息,疲倦的我立即亢奋了!听说要春游,懒洋洋的同学们都立即亢奋了,有的人大声叫着,有的人手舞足蹈。英文解释(极度兴奋)stimulatede朴素的意思和造句朴素谓质朴也指俭朴,不奢侈。品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个词的意思和造句,希望大家喜欢。朴素的意思解释谓质朴也指俭朴,不奢侈拼音psugrave出处庄子middot天道ldquo静而圣用膘字如何组词及造句用膘字如何组词长膘膘息膘壮肥膘膘胶蹲膘掉膘猪膘上膘膘肥扑膘膘情保膘起膘退膘抽膘积膘脂膘抓膘落膘催膘膘浇塌膘用膘字如何造句1。家畜吃早春的苜蓿而上膘。2。她的母牛都上了膘,他的马匹养带叫字的词语和成语有什么想必大家对叫字都不陌生,那么关于带叫字的词语大家知道的都有哪些呢?今日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于带有叫字的词语及其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带叫字的词语大叫叫唤喊带夜字的词语及成语有哪些大家学过带夜字的词语有哪些呢?都还记得吗?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带夜字的词语及其相互知识,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带夜字的词语夜晚黑夜日夜今夜过夜放射性的名额解释放射性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放射性来造句?下面是品学网小编为你整理放射性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放射性的意思放射性是指某些元素(如镭铀alpha射线beta射线gamm瘁字的组词和造句瘁字的组词孔瘁劳瘁瘁赧枯瘁勤瘁寒瘁瘦瘁瘁音瘁摄鞠躬尽瘁单忧极瘁尽瘁事国人亡邦瘁邦国殄瘁心力交瘁积劳成瘁身心交瘁神劳形瘁尽瘁鞠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瘁字的造句1。这项损失使老人身心交瘁敌字怎么读和解释敌,读音diacute部首攵部外笔画6总笔画10五笔86tdty五笔98tdty仓颉hrok笔顺编号3122513134四角号码28640郑码mimoUnicodeCJK统一汉字U带有叫字的词语和成语有什么关于带有叫字的词语有很多,想必大家也都有学过一些,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带有叫字的词语及其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带有叫字的词语大叫叫唤喊叫叫好叫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