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爱奇艺为什么走到了今天?

  自去年开始,爱奇艺就已经因裁员消息,多次登上热搜。
  这背后,一切都有迹可循。根据爱奇艺3月1日公布的数据,2021年,爱奇艺最主要的会员服务业务收入增速下滑,公司资金状况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局面,2021年末,公司产生了11亿元的资金缺口。
  困难早已显现。去年11月,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曾在分析师电话会上表示,对爱奇艺来说重点是开源节流。
  作为头部长视频平台,爱奇艺也曾风光一时,虽然一直亏损,但依旧备受资本宠爱。短短几年,爱奇艺究竟为何过上了"紧日子"?  01、这次真的缺钱了
  自视频平台诞生之日起,盈利一直是摆在它们面前最现实的困境,爱奇艺也不例外。2010年成立以来,爱奇艺连年亏损。从2015年到2021年,7年之间,公司累计净亏损约420亿元。
  一家不赚钱的公司能生存10余年,并且做到行业头部,靠的正是投资人的钱。
  爱奇艺上市前,曾进行过三次融资,总计融资额约18.8亿美元,百度、小米、顺为资本、高瓴、红衫资本等知名公司和投资机构都曾投资。
  根据天眼查APP以及公司公告,2010年至今爱奇艺累计融资约72亿美元,折算成人民币将近500亿元。
  资本看好爱奇艺是因为看好其背后整个视频平台赛道,而且它们相信"大力出奇迹",只要舍得花钱,一定能快速增长,从而形成规模,拿下市场。
  前几年,爱奇艺的增长确实很快,这也能给投资人信心。2015年到2019年,爱奇艺营收从53亿元增长至29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3%。
  但从2020年开始,爱奇艺营收增速从之前的两位数,跌至3%左右。
  分业务来看,爱奇艺最主要的几块业务为:会员服务、在线广告和内容分发。2018年以前,在线广告是爱奇艺的第一大业务,但之后,由于受到短视频平台冲击等原因,收入开始下滑。
  近几年,伴随付费剧集的增长,会员服务业务逐渐成长为爱奇艺第一大业务,2021年占比约55%。
  会员服务业务虽然还在增长,但增速出现大幅下滑。 2021年,这部分业务营收仅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这背后是爱奇艺会员人数遭遇瓶颈,2019年,爱奇艺会员人数同比增长1960万,达1.057亿。而2020年其会员人数不仅没有增长,还少了500万。
  一个不能盈利的公司,一旦停止快速增长,那它对资本的吸引力也极可能会下降。
  2021年,资本开始"冷落"爱奇艺。之前,融资活动能给爱奇艺提供大量现金净流入,比如2020年,这一数据为93.7亿元。而2021年,这一数值是-29.6亿元。
  受此影响,爱奇艺开始出现资金紧张的状况。 截至2021年末,其现金及等价物较年初减少了78.7亿元,为四年来首次负增长。公司账上的货币资金约30亿元,而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约41亿元,出现了11亿元的资金缺口,这也是来爱奇艺2015年以来第一次出现资金缺口。
  长期来看,爱奇艺的资产负债率也在逐年上升,从2018年年末的60%增长到了2021年末的87%。
  缺钱,成了爱奇艺当下最大的难题,这次帮它的依然是百度。3月4日,爱奇艺宣布再次获得来自百度等机构的2.85亿美元融资,约合人民币18亿元。
  虽然融资解决了燃眉之急,但是从长期看,爱奇艺如果不能盈利,依然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02、收入碰壁
  事实上,除去爱奇艺外,优酷和腾讯视频也处于亏损中。从2010年之后10年,以三家视频网站为首,视频平台烧钱超过了1000亿。钱虽然烧了,但盈利的问题却始终没能解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优爱腾总爱自比的奈飞。2021财年奈飞营收296.98亿美元,净利润51.16亿美元。从一家在线DVD及蓝光租赁提供商到一家会员订阅制的流媒体播放平台,奈飞走得相当成功。
  为什么三家视频网站没有一家能实现盈利,大概是某处共同点出了问题。
  对比来看,奈飞的盈利模式是通过持续输出优质内容、扩大订阅会员规模来获取会员收入。而爱奇艺等视频平台,则偏向于互联网思维,即先通过免费内容把用户吸引进来,做大流量池后,再通过一些方式挣用户的钱,比如后来的会员订阅、超前点播等。
  区别便是,奈飞是先培养用户的付费习惯,只要以后提供好内容即可;爱奇艺等则是在花了大价钱买入流量后,再培养用户的付费习惯,无形之中就提高了用户的期待。
  所以,视频网站的盈利模式一度是"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从爱奇艺的收入来源看,在2018年三季度之前,爱奇艺的主要收入来源都是广告。
  据说,龚宇在创业早期就曾给团队下达过发展付费会员的KPI,可惜时机不成熟,直到2015年由李易峰、杨洋等主演的《盗墓笔记》才促成了这一形式,之后得以在各大视频网站流行开来。
  至于个中原因,除去演员有庞大粉丝基础之外,剧集本身也功不可没。这也给平台提供了生财之道,自带流量的演员+IP成了标配。IP改编剧从"养在深闺人不识"变成了"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了《老九门》《锦绣未央》《楚乔传》等剧集。
  从2018年第三季度开始,会员服务收入彻底占了上风。吹响"付费模式能跑通"号角的爱奇艺也迎来了高光时刻,股价一度达到46美元/股。
  也是在2018年,爱奇艺率先推出了选秀节目《偶像练习生》,"偶像元年"开启,腾讯视频紧跟着推出了《创造101》。同时这也成了两大平台历年的综艺"台柱子",成为一个可复制的标准化产品,为平台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据说,光冠名费用,这两大综艺节目四年就赚了约30亿元。在会员订阅上,根据极光大数据2018年的一个报告,43.8%的《创造101》的观众购买了腾讯视频的会员,35.5%的《偶像练习生》观众购买了爱奇艺会员。
  可惜,无论是影视剧还是综艺,都不能做到持续有吸引力,用户自然很难持续为一个平台买单。
  (爱奇艺CEO龚宇和小S)
  IP剧带来的热度虽然高,但问题是,用户是在为剧集和演员买单,而不是平台。而IP剧靠的是昂贵的购买成本,爱奇艺若出价不够拿不下来剧,用户就会跑到别的平台去。
  比如,2020年爱奇艺靠着热剧《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为其第二、第三季度分别带来1.049亿、1.048亿的会员订阅规模。迫不及待的爱奇艺在11月就提出了涨价,但这一季度又没能拿出比前两部更优秀的爆款,第四季度其会员数就减少了310万。
  而在综艺上,除去因内容同质化带来的观众审美疲劳外,2021年5月发生的粉丝为打投"倒奶"事件,促成了广电总局9月下发"广播电视机构和网络视听平台不得播出偶像养成类节目"的通知,偶像选秀彻底熄火。
  爱奇艺2021财年Q3的业绩不出意外地下滑,营收和净利润的环比增速分别为-0.25%、-23.79%。
  开源碰壁的爱奇艺,只能节流。  03、成本居高不下
  视频网站的成本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内容成本和带宽成本。爱奇艺2020年的内容成本和带宽成本分别为209亿元、24亿元,占比达到75%、9%。
  内容成本中占大头的是版权费用。 可别小看买剧的花费,国内另一视频网站芒果超媒能实现盈利,便是在这方面有优势。
  而爱奇艺命没有这么好,它要同时跟优酷、腾讯视频等PK,而竞争带来的无疑是更高的成本。举例来说,《孤芳不自赏》版权卖了6个亿,《长安十二时辰》合计7个多亿,《如懿传》8个多亿……
  (《孤芳不自赏》剧照,杨颖)
  2015年-2020年,爱奇艺的内容成本分别为37亿元、75亿元、126亿元、211亿元、222亿元,209亿元,其对应的营收占比分别达69%、67%、73%、84%、77%、68%,常年保持在7成左右。
  无奈之下,爱奇艺等视频平台将自制剧、分账剧等作为了新的尝试。
  以分账剧为例,爱奇艺从2015年便开始尝试了,但掀起的水花却没有那么大。
  分账剧与版权剧的区别便是,版权剧是内容制作方把剧集打包卖给平台,至于后续点击率是高是低,能赚多少钱都跟其没有关系。而分账剧走的则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路线,双方按一定比例分钱。
  某种程度上,分账剧是内容制作方替平台方承接了一定的风险。但问题是,头部剧集不愁市场,压根不愿意走这种"劳心劳力"的路线。也就是说,虽然分账模式可以为平台节约一定成本,但平台该花钱冲版权剧的时候,还是不能少花。
  (《长安十二时辰》庆功宴,雷佳音、热依扎)
  或许,爱奇艺曾经以为,烧钱不过是前期必经阶段,后续可以通过降低边际成本逐渐实现盈利。却没想到,这套在互联网行业吃得开的模式,令其陷入困境。2015年-2021年,其净亏损总和超过了420亿。
  视频网站一开始制定的先花钱买流量、再深挖用户价值的思路,显然没有行得通。毕竟在内容行业,优秀的内容才是根本,前期靠免费圈来的用户,如果后续无法持续提供优质内容,很容易被其他平台抢走。
  近几年爱奇艺靠着几部自制剧,在视频网站行业站稳了脚跟,但在其继续深耕内容的同时,来自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竞争也在声势浩大地发生着。爱奇艺紧赶慢赶,进步的速度还是没能赶上时代。

下周重磅事件一览3月社融数据即将公布鲍威尔讲话来袭29只新基金蓄势待发12只新股在路上4月5日至4月11日当周重磅财经事件一览1重要事件周一清明节假期复活节翌日周二IMF世界银行2021年春季会议发布世界经济展望和全球金融稳定报告EIA还将公布月度短期能源展望报告美研究显示柬埔寨航空业将于未来两年复苏柬埔寨头条综合报道近日马来西亚兴业金融(MIDF)研究显示,疫情缓和后,预测柬埔寨航空业市场未来两年将可复苏。据了解,此研究是由马来西亚MuhibbahEngineering公司对隆基股份单晶进入寡头,成本越低市场越大隆基股份,2020年明星股,以涨幅277排名涨幅榜46位。市值从1000亿到4000亿,不过1年半时间。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公司当别人都在搞多晶硅路线的时候,公司以一己之力推动单晶切入股价跌了加仓,加几次,用加仓的方法降低成本可取吗?股价跌了加仓,有两个问题需要心知肚明加仓要讲究方法加仓是为了盈利。一股价跌了加仓,是要讲究方法的。比如一支30元的股票,你买入后下跌了。在什么时候加仓呢?有两种思路可以选择第一个是稀土资源打开包钢成长空间近期,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包钢股份)成了资本市场上的香饽饽。业内人士分析,包钢股份被追捧的原因除了钢铁需求回暖等因素之外,稀土概念是其备受追捧的重要原因。作为我国西暴跌10亿!辛巴封路,起步股份遭殃网红高调,必陷事端。近期,刚刚复出不久的辛巴又摊上事了。3月27日,辛巴团队在广州白云直播基地复出直播时,网传辛巴派保安封路,影响市民出行。对此,有媒体曾向黄石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了去产能五年钢铁瘦身回头看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消息称,将于2021年组织开展全国范围的钢铁去产能回头看检查以及粗钢产量压减工作。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也表示,围绕双碳目标,要坚决压股市实践2021。4。4日辰股份分析以下内容纯属个人分析,仅供参考一个朋友发来的票,大家可以一起分析讨论一下价值分析公司背景日辰股份2001年成立,产品主要包括各种酱汁类粉体类调味料以及少量食品添加剂等上千个品种,年日公司拟放弃修复遭火灾半导体工厂或加剧供应不足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4月4日电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旭化成公司3日透露,关于因火灾而停产的宫崎县延冈市的半导体工厂,正在讨论放弃修复现有厂房,原因是受损严重。今后将包含新建工厂在内BTT会不会成为市值最大的数字货币加实体公司比特流从2020年4月初到2021年的4月初已经翻了80倍。在各大平台关注度也不断升高,全球关注度不断升高,在加上BTT后台有强大的实体用户支撑,BTT公司在全球用户超过十亿多,后西工大灵龙无人机登上央视本报讯(记者任娜通讯员王翠萍胡乔杨)日前,西北工业大学灵龙无人机团队登上央视财经频道创业英雄汇栏目,带着历时15年科研攻关最终研制成功的新型垂直起降高速无人机融资路演,征服了现场投
长期国债利率倒挂,引起市场恐慌昨晚写公众号文章的时候,我就有个预感,今天股市表现会不好。结果,还真如此,沪深300指数大跌超过3,创业板指数创年内新低,所有个股跌幅的中位数超过3。5。但是,有时候预感股市第二天A股缘何再度大跌成长板块为何回调更猛?2022年4月11日A股呈现明显回调。截止收盘,上证综指收跌2。61至3167。13,再次跌破3200。创业板大跌4。20至2462。04点。当日成交额达9641。8亿元。北上资金天风证券给予领益智造买入评级,目标价位6。2元20220410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潘暕,俞文静对领益智造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回购彰显信心,盈利能力有望修复,本报告对领益智造给出买入评级,认为其目标价位为6。20元,当前股价全盟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一季度进展情况2022年,全盟计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12个,总投资102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1亿元。截至一季度,已开复工82个,开复工率73,较去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完成投资28。5亿元,重点城市新增挂牌二手房源环比上涨64,房价要跌?重点城市新增挂牌二手房源环比上涨64这个很好理解嘛,就是想卖二手房的人多了,给二手房给到中介那,中介给房源挂到网上,这个二手房销售的总数量增加了。另外还有一条新闻,可以联系在一起看4月10日最新油价(92,95汽油,柴油价格),下周油价大跌今天的油价将在下周的4月15日24时进行调整,经过本周的统计,当前预计下调油价520元吨(0。39元升0。47元升),这让下周油价有望大跌,大家相互提醒今日油价(4月10日)请看下能不能推荐几本期货入门的书?正好,帮朋友宣传一下他从培训班整理出来的期货波段交易图鉴这本。他之前也是做期货的,亏了好几年,后来花钱去培训了,然后情况就好转了,每年都没亏过。前段时间,他结合自己的亏损经历,整理央行如果继续降息降准,对股市走势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芬田观点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大体三个经济增长物价汇率。当前政治要求自然是保增长放在三目标之首,但也不要单纯把货币政策对经济股市的影响主观放大化。降准是总量工具,降息是价格工具,而晋能控股集团董事长郭金刚到晋能控股煤业集团马脊梁矿现场办公4月12日,晋能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郭金刚到煤业集团马脊梁矿现场办公,并与部分矿井负责人进行座谈。晋能控股集团副总经理王存权,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参加。郭金刚来到马脊梁矿,仔今起报名!新疆兵团2022年三支一扶计划拟招募900人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乌鲁木齐5月9日电(记者戚亚平)5月9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2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网上报名工作正式启动。此次选拔招募采用线上方式,报名时间将持续到5美媒世界通胀飙升,中国独善其身来源环球时报美国华尔街日报5月9日文章,原题世界通胀飙升,中国独善其身就在全球各地通胀飙升之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仍保持较低通胀率。今年3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