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丁亥,以太常丞、直史館馬季良為龍圖閣待制。 館伴、國信所語錄云,使者漸有收劄子意。 館伴高麗人使、中書舍人郭知章言,高麗人使言,國王欲遣士賓貢,此乃遠人悅慕教化,伏望採擇。 丁丑,祕書丞、崇文院校書朱明之為館閣校勘。 館閣諸公,交章薦舉,入翰林。 館使、侍讀莫須與他商量了。 丁酉,四方館使、康州刺史王道恭知雄州。 館賓即白于主者,遣僕追之,先君怒而登舟矣。 館閣孔目官、書直官、書庫、表奏、守當官四年授勒留,遇恩二年授勒留。 館娃宫前洞,西施舊來往。 丁未,就辛里館,日與童子輩講課時文,學遂退。 館人憾之,俟中使還宿驛中,夜入扼其肮以死,從者弗覺也。 丁亥,詔右正言、直史館王世則,殿中丞、直史館王旦、張復,殿中丞、直集賢院程宿,贊善大夫、史館檢討、兼祕閣校理杜鎬,祕書郎、直史館李宗諤等,檢討皇太子、親王、皇族、后族等故事。 己未,館伴繳納到遼使白劄子,欲抽退西界兵馬、還復疆上,拆廢城寨等事。 館娃宫畔采芳菲,相謔曾將芍藥遺。 館閣所以育俊才,比欲選人出使無可者,豈乏才耶? 館閣育天下英才,豈紈庣子弟得以恩澤處邪! 館於報恩光孝寺,距城一里許,蕭然無僧。 丁未,知邠州、光祿卿、直昭文館張靖知陝州,避王廣淵也。 館中謄錄七首餘人,一切稽察功課,綜覈檔案,均資熟手。 丁未,兵部郎中、直昭文館韓援等八人分詣嶽瀆祈雨。 館伴所亦難以北朝白劄子内有南宋字,渠云西人之語,非本朝所稱。 館中所祀九皇像,聞係四喜班舊物,其祭品則三慶班之遺器也。 館良醫者,不祥之家也。 一枕清風靖館深,滿庭松檜鬱交陰。 館娃宮畔千年寺,水闊雲多客到稀。 館宅充鄽里,士女滿莊馗。 館賓懼,疑其主將有禍也,遂不告而去。 館閣書目亦疑為後人依託。 館謁僧侵月,郊迎吏蹋霜。 館在那霸,去迎恩亭里許,面南。 館後為圖書館,藏書頗富,且有吾國古籍多種。 三卷,館臣漏輯者一條。 館頭一潮水過梅嶼、長灣、大小蘆、亭頭至福州、閩安鎮。 散館,授編修,充庚戌會試同考官。 館裡耽擱,一時走動不了,時時也想來的哩! 丁酉,降衛州團練使、知澶州王德基為四方館使、榮州刺史,西上閤門使、知保州王中庸為引進副使,殿中侍御史劉元瑜罰銅三十斤,並坐嘗舉張得一也。 館外有亭,繞以欄,旁鑿塘,種荷其中。 館客邵生持王宇泰證治一書至。 館伴使蔡京等申,與蕭德崇等食,不就坐,出文字一卷,京等累拒之,德崇乞聞達,然後收受。 館娃宮北舊精神,粉瘦瓊寒露蘂新。 館,其次二字書東井華林之堂,主洪水四出,盈縮之度。 館亦為臺督電飭臺南廳所預定者,館中儀式與丸山館同,基址較廣。 館餐仰體懷柔遠,額手欣看頂禮虔。 一、道光六年,建枋寮街張超明園二宗、銀五百五十元,年納三屯館大租二十五石。 館御未寧,夙興是懼,姑從原廟。 館穀每歲束脩不下五六十金。 館娃遺址許禪棲,雲水僧歸日已西。 館昭應之隱几兮,閣寶符而觀天書。 館驛裏鋪陳知道你接子多少客。 館中人在方榻坐,手攀門扉,水已及臍,環視他人,勢將滅頂,越翌日,水稍退,大武丁莊有阿妹者,粵人婦也,素常來館,知被淹,必無舉火,因其家未至浸淫,煮薄粥、駕竹筏,從竹上過而來館,蓋兩夜一日餘不得食矣。 館閣校勘歐陽修上書,引顏真卿使李希烈事留之,不報。 館人之家,漁江中得圓石,瑩凈可愛,拾置堂奧。 丁卯歲再去,舊館淪入半江中,顧驢不過三四錢矣。 館臣自必查核足數,方予議敘。 館伴使錢明逸奏防令通事。 館我太霞室,酌以松根泉。 丁亥,降右正言、史館修撰李京為太常博士、監鄂州稅。 丁丑,降龍圖閣直學士、給事中張存為左諫議大夫、知池州,工部郎中、直史館張沔為都官員外郎、監宣州稅,並落職。 館前數百步有韓家田亦塌,四畔猶在,水湧出滿田,韓因為池以蓄魚,亦一異也。 館職不復試除,見帶館職人依舊如除職事官,校理以上轉一官,校勘減磨勘三年,校書減二年,竝罷所帶職。 丁亥,司封員外郎、直史館蔡延慶為天章閣待制、秦鳳等路都轉運使。 丁丑,權度支判官、祠部郎中、直史館章得象為梓州路轉運使。 丁卯,江南東路轉運使、刑部員外郎、直史館唐詢同修起居注。 館余參戎之署中,有舊池台焉。 館伴使尚書張燾屢為言首丘桑梓。 丁亥,祠部郎中、知制誥、充史館修撰南陽張澹責授左司員外郎。 館娃宮外鄴城西,遠映征帆近拂堤。 再查各館供事,向係分別等第,造冊咨部議敘,銓選時先用一等,次用二等,如等第班次相同者,按其結到日期先後選用,並無照補缺先後銓選之例。 再下北岸館頭街,水深闊,地平衍,又下流,北長門、南金牌對峙,寬不及里,為入港第一要口,各設砲臺,口前緊速,水中浮兩小坡如龜,名南北龜。 再,查各館謄錄,並經吏部奏定,統以扣足五年為滿,惟武英殿行走謄錄,向以事務稍簡,定限六年,方准報滿。 凡各館書籍記載,俱一體照改。 凡史館先貯天文、占候、讖緯、方術書五千十二卷,圖畫百十四軸,盡付祕閣。 凡同文館、廣方言館,以及出洋學生,皆就此數大端,發憤精研,以底於成。 出博物館後,到臺北廳長宅訪問,不遇,歸寓。 分居共六館業戶開墾,各置各管,立約均執存照。 初,契丹使館伴使有私覿馬,馬悉輸官而答禮皆己物。 初,同文館鞫純私貸官錢事,頌坐失出杖罪,御史舒亶駁奏,以謂純與頌實為近親,不可以失論,故雖會降當釋,特責之。 初到江村宿孤館,烏啼花落千林晚。 初命館職看詳,在三年五月戊戌,今罷之必有故,日錄亦無其說,當考。 初,館閣書籍以其夏延火,多復闕略,故命購本鈔寫,因命吏部銓取常選人狀,先試判三節,每節一百五十字以上,擇其可者又送學士院試詩、賦、論,命入館閣校勘,凡三年改京朝官。 初、館童春兒因安迷戀。 初,大中祥符中,火焚館閣書,乃借太清樓書補寫,既而本多損蠹者,因命別寫還之。 前者本館探知法船來越、來華之數,將其大小墩數、砲位備細登報。 前次柳原到津,因美公館有閒房借住,今大久保來,仍舊借住。 前知恩州、四方館使、昭州刺史裴德輿追三官,為池州團練副使。 前日本館報列福建委員護送日本國遭風難民來滬一事,今再詳細探明報聞,以見中外之懷柔,更見民番之輯睦焉。 前日本館據西報譯錄一則,中西各人皆不深信。 前本館得信於行文之初,當即列報。 北游燕都,館泰不花家。 北洞館主,句容王法休。 北至大館田併草湖田,四至明白為界。 十一日已刻,往美館答拜艾使,有領事施博、副領事畢德格在座。 十一月丁未朔,四方館使、昭州刺史高繼宣為恩州團練使、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知并州兼河東路經略安撫緣邊招討使,代楊偕也。 十年歌館愧匆匆,訪豔應輸天水翁。 十月,重建校士館,勸民種桑。 十四卷,館臣漏輯者四條。 十四卷,館臣漏輯者十三條。 十二月癸巳,太常少卿、直史館張子憲為光祿卿。 十卷,館臣漏輯者二條。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