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賞給二品頂戴,督辦同、廈軍務。 賞設神將神兵,速於獄中領出為禍鬼神,牢固鎖縛,極松伺候。 賞不逾時,罰不遷列,於誰為明? 賞者无驕與之危,刑者无哀惻之情,則近者被其澤,遠人服其德。 賞罰必重而不欺,刑戮必嚴而不捨。 賞罰行之既平等,天無氛穢地無塵。 賞罰至公,利言於五帝。 賞心希遇陶元亮,新松相對,金英依舊,風逗天香。 賞罰、聽訟,非所以斷嗜欲之茂也。 賞賜,國之盛典,禮部主客一司實掌其事。 賞罰之典既明且速,則用衆如寡也。 賞翫九還丹,開瓊宴,宜齊整。 賞花釣魚,館閣學士悉預宴賦詩。 賞江上功,加黃得功太傅,遣太監王肇基勞之。 賞其子慧惇進士、慧翼員外郎。 賞王舅彩緞表裏各四,正議大夫綵緞表裏各三、藍緞一、綢二、羅二,使者綵緞表裏各二、藍緞一、綢一、紗一、羅一,通事從人紗緞、綢布、銀兩各有差。 賞之以軒冕,玩之以珠璣,遂便群品奔馳,因而不止,欲令各安本分,其可得乎。 賞管稅契家丁銀二角四尖,賞縣門政家丁銀一角三尖,賞縣稅契房總書銀二角四尖。 賞須功而加,罰待罪而施。 賞戴花翎四品銜、特授泉州馬巷糧捕撫民分府白為請嚴造船給炤之法等事。 賞際奇至,此言文成當賞鑑之際,而有驚奇高至之感,至猶致也。 賞不僭,刑不潑,四海一心。 賞獲盜多名貢生王雲鼎七品小京官。 賞罰必信,慘淡經營,卒以集事。 賞銀一千兩治喪,由云南藩庫給發。 賞功罰罪尤務嚴明,從無成見。 賞賜下人恆至數百金云。 賞罰共則禁令不行,令臣操之,故曰共也。 賞楊承恩、德承惠各百戶。 賞,不自意遂見取於名賢,獲華袞之榮也。 賞罰應春秋,昏明應寒暑。 賞罰不信,則禁令不行。 賞罰者,人主御世之大權。 賞心別有春燈謎,踏月江濱舊板橋。 賞福建臺灣緝獲逸盜員生蔡啟賢六品頂帶。 賞道員方傳穟、署總兵官趙裕福花翎,餘議敘升賞有差,並賞卹傷亡兵丁等如例。 賞罰幽明,以彰其罪福。 賞者有誹焉,不足以勸。 賞武舉張家駒武進士,一體殿試。 賞罰者,聖人善世之大權,然而難言之矣。 賞罰無私,故百姓知勸。 賞罰二柄,乃馭民之銜勒,賞功而誤,猶或可耳,行罰不當,人將何告,宜謹重之。 賞罰不當,則人心不服而事隳。 賞總兵官許松年花翎並雲騎尉世職,總兵官胡于鍎鋐下部議敘。 賞以勸善,亦以報功也。 賞不以時,但費留也,賞善不踰日也。 賞花長被盃盤苦,愛月屢為風露傷。 賞無私功,刑無私罪,是謂軍國之法、生殺之柄。 賞罰苟差,何以懲勸功罪? 賞識從無似此真,排珠比玉部居匀,惜花判得費精神。 賞提督銜臺灣鎮總兵達洪阿雙眼花翎、臺灣道姚瑩花翎,並予達洪阿、姚瑩、臺灣知府熊一本優敘。 賞有功、罰有罪,國之要典、軍之常經也。 賞心旣如此,對酒非徒然。 賞不可妄行,恩不可妄施。 賞靖逆將軍奕山、參贊大臣隆文、楊芳隨帶侍衛司員等銀幣有差。 賞罰嚴明,攻戰必勝,為將帥之最。 賞罰治之具且不可示,況治之道乎。 賞暴罰賢,舉惡之至者也。 賞心樂事,可稱極一時之盛,迄今猶夢想不置也。 賞達洪阿太子太保、阿克達春巴圖魯號,姚瑩二品頂戴,均交部優敘。 賞賚不均,此召亂之道。 賞偷則功臣墮其業,赦罪則姦人易為非。 賞騎都尉世職,並賞還花翎。 賞罰,人主之大柄,非以為己,以為國也。 賞罰者,人君之大柄也。 賞候補都司孫全謀三品頂帶,為廣東左翼鎮總兵官。 賞換花翎升授基隆撫民府代理臺南府正堂隨帶加三級方,為行知事。 賞戴五品拔補竹塹屯防廳潘為轉飭遵炤事。 賞戴花翎、署理臺北府正堂、卓異候陞陳為飭查事。 賞騎都尉世職兼一雲騎尉。 賞蕭子雲有松石間意,望蘇子瞻如神仙中人。 賞一出而天下以為勸,罰一出而天下以為沮。 賞騎都尉世職兼一云騎尉,襲次完時以恩騎尉世襲罔替。 賞丝者,上之所操,非臣下所當請。 賞罰,喜怒之效,故寒溫渥盛,凋物傷人。 賞不以喜賞之當乎喜,罰不以怒罰之當乎怒。 賞戴花翎、調署臺灣北路理番鹿港海防總捕分府李,為特示嚴禁民佔番業事。 賞裴蔭森三品京堂,督辦福建船政。 賞卹福建臺灣運餉沉溺官兵如例。 賞罰是非,相與四謬,雖十黃帝,不能理也。 賞祖罰社纂嚴,則服之。 賞罰不與人等,則其掊夜姑,不可信也。 賞校九宮,主領神人、真人、仙人、聖人,下統三界一切神官鬼僚考察之司,仙宮靈洞福食之曹,無幽不顯,莫不仰隸之焉。 賞罰而民且不七,亦時而已矣。 賞無功,殺無辜,韓子所非也。 賞罰應春鞦,昏明順寒暑。 賞開清水鎮直河及用濬川杷導河之勞也。 賞戴花翎、署理台北府正堂卓異候升陳,為出示招建事。 賞罰不明,雖堯舜不能以治天下。 賞善罰惡,拯溺救危,皆仁人之履也。 賞內帑銀三千兩獎勵將士。 賞給生番煙斤,將軍公福康安等於籌辦搜捕情形摺內雖有賞給銀牌、煙布之語,但此項煙斤並非例應賞給之物,無憑核准,行令刪除歸款等因。 賞罰者,勵世之見,人主自用之,則群臣畏威而服利。 賞戴花翎調署臺灣北路理番鹿港海防總捕分府孛,為特示嚴禁民佔番業事。 賞功罰罪,必思其未平。 賞我一個美甘甘香噴噴櫻桃小口。 賞賜非出於利誘,則迫於事勢,至有朝賜鐵券而暮屠戮者,則與中心肌之者異矣。 賞、以賜無功,虛其府庫,以備車馬衣裘奇怪。 賞換花翎升授基隆撫民府代理臺南府正堂隨帶加三級方,為轉行事。 賞前任寧夏將軍特依順都統銜,為參贊大臣,馳赴廣東辦理夷務。 賞校九宮下統三界生死之簿,一切神官鬼僚考察之司,及十大洞,三十六小洞,七十二福地,三十六靖廬,二十四化,仙宮靈洞,福食之曹,無幽無隱,莫不仰隸焉。 賞際奇至此言文成當賞鑑之際,而有驚奇高至之感,至猶致也。 賞罰軍國之紀綱,不可以無章也。 賞善罰非為政之大經也。 賞鄭成功、鄭鴻逵、差官黃徵明、李德、周際武、陳福、李春等衣服、靴帽、銀兩。 賞罰不明,強河使東,乃九月五日奏,鎮戎事即非閏十二月四日奏也。 賞其上,忻然勒銘,以示來者。 賞一等輕車都尉世職,加頭品頂戴。 賞假三月,頒賜內府人參六兩俾齎歸,因令統神機營出關勦馬賊。 賞從訾虎部兵出界功也。 賞又厚焉,適足以啟僥倖之源也。 賞罰應春秋,昏明順寒暑,爻辭有仁義,隨時發喜怒,如是應四時,五行得其理。 賞戴花翎、在任候補直隸州、本任臺灣縣、調署新竹縣正堂、隨帶加二級范為諭飭承充事。 賞善刑惡,人主之柄也。 賞罰者,國之利器,而制人之柄也。 賞厚則所欲之得也疾,罰重則所惠之禁也急。 賞投首洋匪林發枝七品銜來京安置,夥盜一百五十三名分別安插如例。 賞已革兩廣總督林則徐四品卿銜,命馳赴浙江聽候諭旨。 賞功格,非部隊將單身獲級,漢、蕃使臣近例鎫用士卒法,每獲一級與轉一資。 賞才豪,詞場結得君王好。 賞首建言及主議河功也。 賞聖賢至理,謙慈度日,更六根清淨,無為風化。 賞你一兩銀子,不可泄漏。 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 賞平罰當,則理道立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