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南京栖霞山枫景如画,栖霞寺1937的发生地

  景区牌坊
  "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栖霞山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88号,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昔时山间盛产甘草、野参、当归等养生滋补中草药,皆有摄生之效,故俗称摄山;又因整个摄山自主峰以降,形如雨伞,亦名伞山
  景区大门
  十里秋韵秦淮景,六朝浮华金陵梦  。秋天来南京,一定不要错过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南京栖霞山。从明代开始,就有着"春牛首,秋栖霞"的说法,可见早在几百年前,南京的栖霞山就已经是欣赏红枫的著名景点了。  据说清乾隆帝六次下江南,就有五次来到栖霞山并住宿此处
  景区入口
  明永乐、万历二帝南巡时,都曾游历此山。地方官府还在寺后中峰建行宫,为万历驻跸之所。
  1634年,明代画家张宏以栖霞山为画题,创作了一幅《栖霞山图》,真实地描绘出了明朝时期栖霞山的风貌。整幅画面气势恢宏,以千佛岩为主体,纵深地铺洒出一片葱郁的森林。《栖霞山图》是明朝时期栖霞山的唯一历史影像资料,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年),清军与太平军在此激战,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皆受严重破坏。清末民初,宗仰禅师重建。
  1983年4月,新评"金陵四十景"中有"栖霞丹枫"景名
  栖霞禅寺牌坊
  栖霞禅寺仿古牌坊,位于栖霞街北端东侧、栖霞山风景名胜区入口处,直对栖霞大道。牌坊建于1992年。高11.4米、宽12.45米,单檐四柱三开间,由大理石建造,牌坊额书"栖霞禅寺"四个鎏金大字,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中间两根楹柱上,镌刻茗山法师题写的楹联:"千佛名蓝朗公说法宗三论,六朝胜迹仰祖印心属二伽";两旁楹柱镌刻雪烦法师撰文、圆霖法师书写的对联:"隋塔唐碑留胜迹,龙蟠虎踞护名蓝"。两只石狮雄踞牌坊正门左右,背面衬有一对坤石
  彩虹明镜
  刚进入栖霞山时,首先映入的眼帘的并不是满山的枫叶,而是一个名叫明镜湖的景点。湖如其名,像镜子一样又大又圆,修建于清乾隆年间。  彩虹明镜  是彩虹桥与明镜湖的合称
  明镜湖位于栖霞寺大门西面,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间兴建的,造型精巧。湖边竖有一碑,高2米余,正面刻"彩虹明镜",背面刻《复建明镜湖碑记》,详述重建原因和经过
  明镜湖古时浑然天成,山中桃花涧、中峰涧,山水倾泻而下全部汇入明镜湖。明、清时这里湖水面积较现在大,湖中广植睡莲、荷花,那时岸边垂柳与枫香树交相辉映,常是文人雅士饮酒赋诗之处。1751年清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来到栖霞山,当看到明镜湖景致时随即挥毫泼墨写《七绝,明镜湖》曰;"虹非日照镜非铜,溪澈桥弯植偶同。奚必名中辨真假,借他假幻捂真空。"
  在湖心处还有一座观音雕像,观音脚踏莲花,面带微笑,普度着世间众生,非常值得一看
  湖水澄澈,恰是明镜;涟漪乍起,波光浮动。四周红叶倒映于内,美不胜收
  湖中数米高的石质观音菩萨,面对天下众生露出慈祥的微笑
  明镜湖中彩虹般的九曲桥与岸相连。彩虹桥毁于清咸丰兵燹,20年代重建,恢复原貌。此后桥、亭又历经修葺。1981年,一度发生明镜湖湖床塌陷、彩虹桥折断、彩虹亭坍塌的罕见现象,"彩虹明镜"一时消失殆尽。1991年,"彩虹明镜"复建工程正式启动,次年竣工。明镜湖湖心建有湖心亭——彩虹亭,为六角亭。丹楹黑瓦,翘角飞檐,其上"彩虹亭"3字为当代高僧茗山法师题写
  乾隆御题诗
  乾隆六下江南,来过栖霞山五次,累计驻跸四十五天,并写诗120首,匾联44副。他第一次驻跸所写的《游栖霞山》。这首诗对此山评价很高:"第一金陵明秀山,所欣初遇足空前,画屏云庵紫峰阁,乳窦春淙白鹿泉。梵业镌碑尚隋代,净因舍宅自齐贤,更谁凿壁名纱帽,只恐平原意未然"
  金色荷花
  明镜湖远处竖着一个金色的荷花 ,莲花含苞欲放,金色的花瓣上刻着经文。花瓣的基座是圆形的台阶
  荷花的花瓣中心有一口井正在往外溢水
  明镜湖向东有月牙池,然后是栖霞寺大门
  钟楼
  鼓楼
  佛说观音菩萨行法经
  经幢介绍
  明征君碑
  明征君碑于唐上元三年(676年),高宗李治诏立。南朝舍宅创栖霞寺的隐士明僧绍五世孙明崇俨(唐高宗宠臣),为纪念先祖,向李治求取"御碑",立于栖霞寺山门前。明僧绍因朝廷多次征召不赴,世称"征君"。碑高2.74米,宽1.31米,厚0.36米;碑首为6龙拱额,上篆"明征君碑"4字,由唐朝书法家王知敬书写;碑身两侧为狮首绶带西番莲纹饰;碑文由唐高宗李治起草,书法家高正臣行书题写,通篇2376字,为四六韵文,以10首名词作结尾
  明征君碑记述明僧绍生平,以及齐梁两代在栖霞山兴寺凿像等史事。碑阴刻有"栖霞"两字,相传系李治御书。碑质有豆粒状白色斑纹,为2.8亿年前浅海中的动物海百合茎化石和中国孔珊瑚化石。碑下龟趺头有球斯瓦格化石,是用2.9亿年前的上石炭统船山组炭岩雕刻而成
  明征君碑碑文展示
  栖霞寺左边碑亭
  栖霞寺
  栖霞寺位于栖霞山中峰西麓,又称栖霞古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二年(484年),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名刹之一,佛教"三论宗"的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南朝时期与鸡鸣寺、定山寺齐名,是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唐代时称功德寺,规模浩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当阳市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
  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平原居士明僧绍隐居江乘摄山(即栖霞山),因舍宅为栖霞精舍以居之,是为栖霞寺之始;
  南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隋朝高祖时期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
  唐朝高祖时期时称功德寺,规模宏大,与山东灵岩寺、湖北玉泉寺、浙江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高宗时期御制明徵君碑,因敕改功德寺为隐君栖霞寺;
  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重建,赐额称栖霞寺;
  清朝乾隆年间五次南巡,均驻跸栖霞寺,拨币增建法幢,达二千余间,殿阁宏丽,冠绝东南。
  1983年4月,栖霞寺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同年创建"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门两旁的石像,象,谐"祥"之音,象征吉祥
  山门。门楣上有"棲霞古寺"四个金字。(棲同栖)。两侧小门额书"六朝胜迹"、"千佛名蓝"八个鎏金大字,山门两旁深蓝色护墙上书写"阿弥陀佛"四个鎏金大字
  山门由三门并立,中间是一大门,两旁各一小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建筑布局
  栖霞寺占地面积40多亩,共有毗卢殿、藏经楼三进院勤务,依山势层层上升,格局严整美观。栖霞寺前是一片开阔的绿色草坪,有波平如镜的明镜湖和形如弯月的白莲池,四周是葱郁的树木花草,远处是蜿蜒起伏的山峰,空气清新,景色幽静秀丽。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弥勒佛殿、毗卢宝殿、法堂、念佛堂、藏经楼、鉴真纪念堂、舍利石塔。寺前有明征君碑,寺后有千佛岩等众多名胜
  山门内哼哈二将
  一个哼鼻,一个哈气,各显神威,故称哼哈二将。
  闭嘴的哼将 。郑伦是商纣王的督粮大将,他只要用鼻子一哼,便能使人魂飞魄散,因得名"哼将"
  张嘴的哈将 。陈奇原也是商朝的督粮官,他张嘴一哈,黄气喷出,嗅者当场丧命
  毗卢宝殿
  为什么是毗卢宝殿而不是我们通常见到的大雄宝殿?
  佛教常说的"三身"分别是:法身、报身和化身,分别用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来象征。身,即聚集之义,聚集诸法而成身,故理法之聚集称为法身,智法之聚集称为报身,功德法之聚集称为应身。而栖霞寺为何是"毗卢宝殿"呢?殿内供奉的主尊是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略称毗卢,意为"光明遍照",是法身佛,象征佛的真理和智慧无所不在,遍布一切,好像太阳的光芒普照一切;毗卢佛即是真理与智慧最高的结合,故称"法身佛"
  毗卢宝殿上书"万德庄严"、"法璇斯仰"、"会真如处"。毗卢宝殿内神台上端座毗卢遮那佛,象高近五米,连须弥座在内高达8.6米,通身贴金,庄严端重,其两侧侍立着梵天、帝释两菩萨,两边站立听经的二十诸天也是点金着彩
  毗卢殿背面对着方丈室
  方丈室,门额上书"方丈"两字,这两块匾额出自近代著名书法家萧娴的手书,大门两侧一副篆书楹联"狮子窟中无异兽,象王行处绝狐踪"。门关着
  舍利塔
  舍利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七级八面,用白石砌成,高约15米。塔基四面有石雕栏杆,基座之上为须弥座,座八面刻有释迦牟尼佛的"八相成道图",有白象投胎、树下诞生、九龙浴太子,出游西门、窬城苦修,沐浴坐解、成道、降魔和涅槃。八相图之上为第一级塔身,第一级塔身特别高,八角形,每角有倚柱,塔身刻有文殊、普贤菩萨及四大天王像等浮雕。以上各层上下檐间距离较短,五层檐由下至上逐层收入,塔身亦有收分。各面均滩两石竞,龛坐一佛。檐下斜面上还雕刻飞天、乐天、供养天人等像,与敦煌五代石窟的飞天相似。塔顶刹柱为莲花形。整个舍利塔造型精美,不仅是隋唐时期江南石雕艺术的代表作,也是研究古代佛教、艺术、文化的珍贵实物
  千佛岩
  千佛岩在凤翔峰西南麓,南朝齐永明七年(489年),明僧绍之子与智度禅师合作开凿三圣像以纪念明僧绍。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连南朝在内,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其中"大佛阁"为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石窟,凿于南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正中无量寿佛坐像高达12米。东飞天石雕像就在中102号佛龛中,这个洞龛非常小,共有5座佛像,洞顶的两组飞天为橙色,线条清晰可辨,中间佛像头顶的火焰隐约可见。虽然仅有这么两对飞天,但这是中国所发现的最东部的 "敦煌遗迹"
  三圣殿
  三圣殿的正中部位镶嵌了一块碑,上书"三圣殿"三个大字,字体酣畅浑厚,笔势雄健洒脱,但一直以来不知道是由谁书写,史书也从无记载。题有"三圣殿"三个大字的石碑镶嵌在佛龛上,离地面约6米,远望三个大字清晰可见,除了"三圣殿"三个大字外,在该拓片的左上角,从上到下排列着三个字,最上方是一个"朱"字,中间一个有些模糊,第三个字隐约可见个"蕃"字,除此以外,在左下角和右上方还发现了两枚印章,分别是"状元及第"和"定觉"的篆书字样。经考证,碑文是明朝状元朱之蕃题写
  三圣殿位于栖霞寺舍利塔东,供无量寿佛,为南齐时开凿。三圣殿宽11.20米,高15.50米,进深9.70米。殿内佛像坐身高十点八米,连座高十三点三米,观音、势至菩萨左右立侍,高十一米(西方三圣)。佛像的衣褶风格,颇似大同云冈石窟之佛。原为舍利塔旁的两尊接引佛,高三米多,秀美典雅,与洛阳龙门石佛相似,亦为中国佛教艺术黄金时代的绝世珍品
  传说轶事
  传说,栖霞寺创建人僧绍曾梦见西岩壁上有如来佛光,于是立志在此凿造佛像;他病故后,其子在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开始与僧智度禅师在西壁上凿佛龛,直到南朝齐永明七年(489年),三圣像才得以完成,三佛合称"西方三圣",该殿也称"三圣殿"。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三圣像佛龛上出现佛光,惊动齐梁贵族,于是纷纷前来凿石造像。于是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484-511年)逐渐开凿而成的佛像始有515尊,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龛,或七八尊一室,分凿于294个佛龛中。后来,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连南朝在内,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号称千佛崖
  一千五百年前,三圣殿建造之初,佛像眉心有颗宝石,当时洞前没有遮挡,光线可以直接照进来,阳光折射在宝石上形成五彩光芒。后来宝石掉了,从此这种景象就看不到了。到了宋代,佛像前方建了一堵墙,为了采光,上面开了三个洞。但因为宝石已经掉了,谁也没发现这些采光孔和佛像之间会有什么"秘密"。2009年,栖霞山在佛像眉心处又镶了一颗水晶球,试图恢复玄光景观。但因为光线被墙挡住,开始并没有。直到11月22日,奇观出现。自从2009年发现了栖霞山三圣殿奇妙"玄光",每年11月底,不少感兴趣的游客就会格外关注"玄光"何时出现。
  2016年11月24日下午三点一刻左右,三圣殿正中佛像无量寿佛面部的右脸颊上出现一条细长的光斑,并随着时间的流逝光斑逐渐向上移动,光斑的形状、大小和亮度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在三点四十分左右,光斑达到佛像眉心部位,并通过眉心部位的水晶球折射出五彩光芒,三点四十五分左右,光斑突然消失,整个过程持续了近半个小时。经过长期研究,从11月22日到11月25日,只要阳光充足,每天都能看到。这段时间太阳高度变化并不大,每天出现的时间都是下午3点10分或15分左右,到3点45分左右结束
  纱帽峰
  纱帽峰位于栖霞山中峰脊部千佛岩之巅,又名"玉冠峰",是栖霞寺的千佛岩石窟东区的一个优雅景点,因其形状酷似封建时代官员们的乌纱帽而得名
  纱帽峰处千佛岩之巅,被千佛岩众佛龛环抱。乾隆南巡到此,嫌其名俗,遂赐名"玉冠峰"。乾隆在给两江总督尹继善的批文中就有:"旧名纱帽峰嫌其近俚,闻摄山名秀如玉而冠即以易之"的记载,另在《玉冠峰》中也说:"我欲易名难揣称,僧绍有知应默肯"。但今人们仍习惯称之为纱帽峰。就在纱帽峰佛龛中有一空穴碑槽,原镶嵌乾隆第一次南巡至此留下的《登栖霞山》的第一块御碑,后消失达200余年,直到2000年在栖霞寺佛学院墙体被发现
  纱帽峰的形状并不是天然就这样,而是工匠为了凿刻佛龛和佛像,经过多年加工形成的。纱帽峰分为上中下三级,上层四个面各凿刻一个较大的佛龛,第二层凿刻的佛龛较小,第三层由大小佛龛组合而成
  待月亭
  春雨桥
  中峰涧之上横架一座单孔石桥——春雨桥,春雨桥顾名思义,以春雨而名,桥下山涧之中乱石嵯峨,此处亦林深谷幽,时闻山鸟啼鸣,颇有空谷传音之妙,游人驻足桥头恍若仙境。清代著名文人袁枚咏《春雨桥》写到:"桥下三春雨,年年落翠微,淡流花影去,寒咽馨声稀,履自行来湿,僧从何处归,烟丝吹未尽,散作野云飞"
  乾隆行宫遗址
  春雨桥边是栖霞山乾隆行宫遗址,1751年开始动工建设,由当时的两江总督尹继善负责修建,历时6年,于乾隆十七年(1757年)建成,它是乾隆在南巡时所建行宫中最大的一座。但是这座皇家建筑,毁于咸丰年间的一场战火中。现仅存遗址,只能看到行宫中的一些诸如青砖、柱础等建筑构件
  漫步山中,可以看到红叶宛如一朵朵红色的火烧云,在头顶飘过
  "太古"摩岩石刻
  "太古"两字为乾隆第五次南巡时所题。"太"字上方有一方形凹槽,原是放置"顶天印"处,现其印早不知去向
  小营盘
  小营盘遗址坐落于栖霞山凤翔峰下方右侧,海拔约135米。遗址平面呈不规则圆形,地势北高南低,占地面积约8300平方米。考古工作者在该遗址区共清理发现围墙、道路、房址、院落、挡土墙等多处遗迹。在清理小营盘遗址过程中,出土了陶瓷器、观赏石、铁器、缸片等遗物数百件。通过对小营盘遗址初步清理并结合本地传说,此处为乾隆皇帝下江南驻跸栖霞行宫时,负责保卫乾隆皇帝安全的御林军所在地
  整个遗址区地势北高南低,当年御林军用来放哨的制高点处新建三层楼高的瞭望台,主道用砂岩质块石铺设。除瞭望台和游览道路新建之外,其他尽量就地取材,使遗址原貌清晰可见。主体建筑群共有九处房址,有三开间五进深、单间两种结构,遗留下的墙基都是用石块垒砌的。遗址旁边的山腰上建有一座展览馆——半馆,陈列着当年清理小营盘遗址过程中出土的清代瓷片、乾隆通宝等各种钱币和器具、太平天国时期的行军锅残片等
  太虚亭
  太虚亭位于龙山山脊,是栖霞山最佳红叶观赏点之一。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时(1757年)曾题写匾联"太虚亭",后太虚亭毁于咸丰年间战火。民国25年(1936),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以及戴季陶、孔祥熙、居正、何应钦等国民党要员共33人捐款4300银元,重建太虚亭。林森题写匾额"寥廓虚明"。同时还建造了一座碑亭,亭内有国民党元老诸民宜撰写的《重建摄山太虚亭记》碑,碑额为国民党元老吴稚晖所题。当时的碑亭和碑今已无存
  石佛峪
  凤翔峰
  凤翔峰为栖霞山之最高峰,又称三茅峰。海拔284.7米,据《栖霞新志》载:"凤翔峰,一名最高峰,因峰上有三茅宫,所以又名三茅峰。自古以来,凡赏枫游人,皆鼓勇登凤翔峰览胜"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三月至乾隆三十年(1765年)春,乾隆皇帝三次登临凤翔峰,赋词数首
  凤翔峰所拍
  栖霞山有三峰、东峰如龙称龙山;西峰似虎称虎山;主峰三茅宫又称凤翔峰
  始皇临江处
  始皇临江处位于中峰半腰北侧。公元前206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车巡洞庭、九嶷山,钱塘、会稽、 苏州后,西行至金陵,驻跸江嵊,顺道登临摄山(栖霞山)。史志还记载:"始皇此次登临摄山纵目,并埋双壁以祭告天地,更敕李斯篆文、立石以明示天下。皆表明此次登临,非一般仅巡视大江与觅渡,实为体现统一四海,雄视千古之意。"
  2006年春,栖霞山风景区在此恢复"始皇临江处",其为一仿古建筑,包括重檐亭、廊、轩以及观景平台。凭栏远眺,大江东去,百舸争流,长江两岸景色,尽收眼底
  近年来栖霞山在环山路道及人行栈道旁又修建了一些仿古风格的亭廊,供游人休息
  读枫亭
  读枫亭位于栖霞山最高的山头上。"读枫"匾额为现在书法家潘志刚(无想山人)题写
  碧云亭
  碧云亭位于虎山之巅,又名"望江亭",平顶岗峦貌似半岛,向北伸出,三面均是悬岩,仅一石与山道相连,构成别具一格,是以险取胜的景点。其东侧深谷陡壁,岩石裸露,峻峭无比,西侧,由松涛林海铺成的起伏岗峦,向北眺望,长江尽收眼底
  西北一山是虎山
  最美赏枫地点——红叶谷
  红叶谷是栖霞山赏枫的精华所在,位于栖霞山西南处半山腰上,距离乾隆御花园不是太远,这里长有大片大片的红枫树,此处由于很少有人涉足,小道不是太好走,却有着栖霞山最美的红枫林,走进红叶谷犹如走进一片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无不让人惊艳于大自然的神奇,一派风景如画的场景
  从"五彩缤纷"到"万叶飘红"
  栖霞山的枫叶变红是有三个阶段的,首先第一个阶段便是山中一些比较大型的数目开始慢慢的由红变绿,这段时间栖霞山里的树木有的红的的黄,走入栖霞山像进入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第二阶段基本上每棵树树叶的颜色都开始有了变化了,这个时候一树双色、一树多色的现象非常多,标示"秋栖霞"的景色便开始凸现出来了
  第三阶段便是现在所能看到的红叶"万叶飘丹"的景色了,这个阶段便是欣赏"枫景"最好的时候,在这个阶段所有红叶树种基本着上红妆,整座栖霞山红胜二月的春花,这时"秋栖霞"的景色便彻底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每年的十一月初到十二月末,枫叶在冷风的作用下迅速变红,栖霞山上成片的枫树纷纷陷入红色海洋,"层林尽染"来形容此时栖霞山再合适不过了
  栖霞山上的红叶种类齐全,除了有传统的枫树以外,栖霞山还有红枫,羽毛枫,三角枫,黄连木等等。也正是有它们,才共同组成了醉美的栖霞山秋色,可谓是红如晚霞,壮观迷人
  红叶谷位于御花园和凤翔峰西南山腰的交界处,由于这里长年无人涉及,加上山水的冲刷,于是岩石裸露处尽显崖溶奇石景观,其余则为茂密的丛林和湿地,特有的气候环境,使这里奇石嶙峋、古枫矗立、古藤缠绕。该景点的建设充分考虑倒地貌、水体、植物、设施等的和谐搭配,注重栖霞山的生态功能的修复,不断美化、优化、彩化环境,并引水造池,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红叶谷占地约5万平方米,景区自然风貌优美,以奇石、红叶为特点,是集山、石、水、林、亭为一体新的红叶观赏区
  碧藓亭
  一线天,从上往下看
  一线天,从下往上看
  禹王碑
  位于天开岩附近有一座碑亭,亭中立有禹王碑。
  栖霞山禹王碑为明代万历三十二年(1604)二月吏部左侍郎杨时乔所立,后毁于文革,1998年在原址重建。
  相传禹王碑是古时为颂扬夏禹功绩而立
  禹王碑碑身背面按原样刻有77字碑文,其文字无人能识,原碑刻于湖南境内南岳衡山岣嵝峰,故称岣嵝文。明代起多有不同版本释文,至今尚无定论
  了凡问道
  了凡问道雕像位于天开岩附近一池塘边,试图再现明代发生在栖霞山天开岩的传奇故事
  袁了凡(1535~1608),本名袁黄,后改号了凡。了凡早年深信生死命格皆有定数,因而与人无争,于世无求。35岁时他到栖霞山参访高僧云谷禅师,两人在天开岩默然无语,相对静坐了三日三夜。两人心性相通,于是云谷禅师开示了凡:"命自我立",告诉他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从此,了凡依云谷所言,一生致力于积德行善,帮助他人,成为世人行善修德、改造命运的杰出典范
  天开岩
  天开岩位于栖霞山中峰西北麓。该岩是石灰岩柱状徒壁悬崖,有两岩壁立如削,中露一线,势若天开。岩旁刻有"天开崖"三字,为明清题刻。石壁还有很多六朝、南唐人题刻,又有清乾隆"幽居庵碑"
  珍珠泉亭
  1979年,修筑盘山公路时,泉眼遭埋没,泉水枯竭,无复旧观,仅存刻有"珍珠泉"三字的废墙基条。后园区在桃花湖畔建珍珠泉亭,并将"珍珠泉"三字条石砌碑保护。
  珍珠泉座落在桃花涧畔,开凿于明朝,也是金陵二十四泉之一。古时相传游人在泉边拍手呼笑,就有白珠点点上浮,其吐如珠,故号"珍珠泉"
  珍珠泉也是乾隆皇帝御赐栖霞十景之一,乾隆曾就珍珠泉写过一首《题珍珠泉诗》:"一泓无泽印空澄,山脚泉喷珠颗砯,凭揽不殊昔年况,剔疏犹忆君家曾。"
  桃花湖
  桃花扇亭
  桃花扇亭建于古桃花涧旁,依崖傍洞,仿明清风格,扇形亭三面轩敞,后墙有扇形花窗,两边小窗似桃花瓣形。
  清初著名剧作家孔尚任的著有《桃花扇》,其中的女主角李香君最后在葆贞庵出家为尼,据考,当年的葆贞庵就在栖霞山,且李香君死后亦葬在桃花涧畔,此建桃花扇亭之来由
  明镜湖夜景
  牌坊上面有莲花

灵活就业人员没有保障咋办?人社部回应,职业伤害保障法正在制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就业上很多人的观念已经发生了转变,现在人们的就业观念也不仅仅是局限于铁饭碗,现在社会的多元化也造就了现在就业的多元化,就拿吃饭来说,在网络还没有很发达的年代,大家长在树上的小刺猬,很多人误认为是荔枝,味道特好价格还不高现如今不论是多么奇特的水果只要能吃,似乎大家都跃跃欲试。在生活中,长得像的东西实在是太多,水果也不例外。有一种水果乍一看和荔枝的样子差不多,把里面的果肉剥开,颜色和荔枝也是一样晶莹传说救过李时珍性命的植物,因味苦而被命名为穿心莲,你认识吗?人类总是智慧的,他们总是利用着对自己有用的一切事物来帮助自己生存,用自然界里的植物来治愈自己的患病之躯,借动物身上的营养来给自己补充体力,这些都是在人类存活过程中常做的事。对于药材农村公路实现通村畅乡,能给农民带来啥好处和发展?3个方面在以前的时候,每当到了下雨天,那么道路一定是泥泞不堪的,基本每走一步,带的都是满脚的泥巴,致使大家都知道道路的重要性,因此会有很多人们在翘首期盼,等村里真正的通一条农村公路,而且道能增加饱腹感的食物酸奶膳食纤维脂肪粗粮豆类膳食纤维为不可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不提供能量又可产生饱腹感。因此,增加饱腹感可选含膳食纤维多能量低的食物。主要包括1蔬菜如菠菜菌类等,含膳食纤维多,饱腹感冰箱储存食物的4个小误区最近气温越来越高了,天气热的时候,细菌也疯狂生长,这也就使得家里的食物更容易滋生细菌而腐败变质。这天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朋友说,最近真太热了,我去超市买的食物放冰箱也放不了几天就都烂哪些食物会加重脱发呢?如果脱发了吃点什么比较好呢?造成脱发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是由于我们平常不良的习惯引发的。脱发不是一蹴而就的,有很多的食物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导致我们脱发,当然也有很多的食物可以控制我们脱发的进一步发展。那么,到需要焯水的食物,你知道哪些?首先我们来说做菜为什么要焯水1焯水可以使蔬菜的色泽以及味道更加鲜美,减轻涩苦辣味,还可以杀菌消毒。2肉类的焯水,可以去腥,去掉血水浮沫。3焯水还可以更好的保持食物口感,缩短烹饪时间预防感冒,多吃这些食物吧今天,广州气温断崖式下降,不知道各位街坊都感受到寒气逼人了吗?这样的天气,大家除了要多穿衣服防寒保暖,进餐的时候也要多吃杂粮菌菇高纤维的食材。平时不要光顾着吃肉吃烧烤吃火锅,主要多减脂期吃主食怕胖?用糙米做低脂焖饭,肉菜主食全都有,热量可控前几天分享了一道减脂晚餐素菜汤,因为中午吃了较多的碳水和肉类,所以减脂的时候晚餐我会注重粗纤维的蔬菜多一些,这样两餐加起来比较平衡了。有人说,减脂期光吃蔬菜也能瘦,这话不假,但有可立冬,多吃鸭肉比牛肉好,蛋白质比鸡肉多,这样焖一锅3斤不够吃眨眼,就到立冬节气,南方还没有感受到深秋的寒凉就已经迎来了立冬。立冬,早晚温差更大,家有老幼要多注意,提高免疫力抵抗力,增强体质。在南方,有立冬吃鸭肉的习俗,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不会吧?拔智齿会感染艾滋病?闺蜜今年30,小时候因为有段时间疯狂爱吃巧克力和糖,父母也管不住,于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满口好牙慢慢的被侵蚀,现在总是出问题。这两年,因为牙疼问题,三天两头跑医院或牙科诊所,最近又和以前有口臭,后来口臭好了是什么体验?有这样一句话,说人生最幸福的三件事是虚惊一场久别重逢不药而愈,就拿第三点来说,其实我们注重的并不是是否吃药以什么方式治疗,而是最终的那个愈字。最终的结果如果是我们战胜了疾病恢复了健爷爷牙掉了,到底要不要给他装假牙?前两天在逛论坛时发现一个询问帖,楼主称自己爷爷眼看着牙齿慢慢都掉了,在考虑到底要不要给他装假牙。其实面对这种提问我们一眼就能看出问题楼主对于假牙的概念模糊不清,以至于他不清楚给老人看到这些后果,你还敢忽视牙疼吗?因为饮食后口腔卫生未能及时清理的原因,日积月累下来相信很多人都体会过牙疼的折磨,就像我同事前不久给我诉苦称,他的一颗烂牙在最近可把他折磨的够呛。要是平时牙疼他还能及时去医院治疗,但刷牙应该先刷左边,还是右边?在任何时候都不乏有热心的网友出一些对接近真理结果的问题讨论,例如是甜豆腐脑,还是还是咸豆腐脑?是麻酱小料,还是油碟小料?是百事可乐,还是可口可乐?,再例如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刷牙应同样是因为脾胃失和,疳积和积食的区别在哪里?之前给大家介绍过很多小儿常见病,大部分都是耳熟能详的,今天来说说儿科四大证之一的疳积。疳积又称疳疾,是指小儿脾胃虚弱,运化失常,以致干枯羸瘦的疾病。现在可能很少听说到这个病,但如果小儿肥胖症会带来哪些影响?如何在饮食方面做调理?小时候经常听家里长辈们说能吃是福。尤其是爷爷奶奶那一辈的,每次都会笑呵呵地劝多吃一点,多吃才能长高高但实际上,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从2014年开始,我国的青少年肥胖为什么蚊子总是偏爱你?看完这篇文章找到原因夏天最烦的是什么?蚊子,必须是蚊子。虽然现在已经立秋了,但秋蚊猛如虎,秋天的温度和湿度更受蚊子的喜欢,秋蚊咬起人来也就更带劲。不知道在在座的各位招不招蚊子,我本人简直就是受害者,被宝宝经常流口水,可能是脾胃湿热导致的提问自从我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之后,宝宝流口水就变得比之前频繁了。这是正常现象吗?答婴儿流口水是正常生理现象,因为宝宝的口腔小而浅,四到五个月的时候开始具备初步的咀嚼能力,乳牙萌生,小儿落枕实例分析风寒引起气血凝滞,脉络不通则痛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天气一转凉或者在空调房里,就感觉脖子凉飕飕的?身体其他地方都没觉得冷,只有脖子周围很不耐凉。其实孩子也会有这种情况,而且脖子受凉很容易引发落枕。很多人都以为落枕乳牙龋齿不治疗,会导致恒牙错位,严重者甚至影响儿童面部发育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这句话可以说是每个人都熟烂于心,但面对宝宝的牙疼时,很多家长却没有那么重视。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为34。5,5岁儿童乳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