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怎么样让孩子口算更快些不用掰手数?

  大家好,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但是仅供大家参考交流。
  回答问题之前,我首先想知道您的孩子是多大,您问这个问题,我估计您的孩子应该处于以下三个阶段中的一个阶段:1、幼儿园大班(可能更小);2、小学刚学5以内,10以内的加减法(原来没有基础);3、和已经学了5以内,10以内的加减法一段时间之后。所处阶段不同,我们看待同一个问题的着眼点就需要区别对待。
  1、幼儿园大班(可能更小)
  如果现在是幼儿园大班,我认为大可不必纠结,就让孩子多掰手指,甚至提供别的物体让他进行演算(比如小棒,石块等),孩子有了这些实物的演算基础之后,熟练了就自然而然会脱离手指的束缚,而且这一过程即能够很好地培养孩子的数感,又不显得枯燥乏味。在这一阶段孩子没有学业上的压力,家长们在家可以多鼓励孩子们用各种物体来进行演算,而且可以跟孩子们玩各种计算游戏,从各种角度让孩子们去体验数,体验计算的神奇与美妙,能够让孩子们对数和计算产生一定的兴趣,那就更加成功了。本阶段重在兴趣的激发,慢慢的形成计算能力。
  2、小学刚学5以内,10以内的加减法(原来没有基础);
  如果您的孩子现在是一年级的学生,如果刚学习5以内,10以内的加减法,而且原来没有基础,那就需要给孩子一段适应过程,千万不要过于着急,在孩子掰手指的时候千万不要粗暴地斥责,掰手指并没有错,孩子们的计算本身就是需要借助这些形象的东西才能建立自己的计算逻辑,冷冰冰的数字会让孩子们无所适从。在正常的学习之外,在这一阶段仍旧可以辅助以一些计算游戏,但是一定量的计算练习还是需要跟上的,我觉得在这一阶段可以这样操作:
  (1)计算游戏;
  主要目的在于练习计算的同时,增加计算的趣味性。
  (2)每天定时固定练习;
  因为此阶段不同于幼儿园时期,此阶段是小学正式学习开始了,计算是整个数学学习的基础,一定量的练习还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过于落后会让孩子产生一定的自卑感,不利于以后的数学学习。
  当然时间家长们根据孩子自身情况灵活调整,建议一开始可以每天练习10分钟(因为一开始比较慢,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但是家长们要多关注孩子练习的正确性。随着孩子练习多了,手指就会自然而言地脱离了,然后慢慢地减少时间,一般孩子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5分钟可以做120题左右就够了(要保证基本正确),家长在家可以这样安排,全队5分钟一组,有错题再练一组,再错就不要练了,再练就是惩罚性没有效果了。快一点的孩子5分钟可以做200来题。
  这一过程会显得有点枯燥,家长们要给孩子设定一些奖励措施,比如连续完成任务可以满足孩子的什么合理的学习要求等等,各家娃各家想。
  3、已经学了5以内,10以内的加减法一段时间之后。
  如果您的孩子处于这一阶段还在掰手指的话,那就需要真的引起重视了,因为这个时候还在掰手指,可以说你的孩子在"小学刚学5以内,10以内的加减法(原来没有基础)"这一阶段没有完成该有的蜕变,孩子在班级中的学习就会感到吃力,并且有一定的自卑情绪,家长们需要在安抚孩子情绪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不就措施了。
  (1)安抚情绪(这个相当重要,千万不要过分苛责)
  (2)每天坚持定时固定练习(参看上面第二阶段的练习方式),一定量的训练之后就会赶上来的。
  计算掰手指不可怕,重要的是您的孩子处于哪一个阶段。欢迎关注头条后,随时进行交流。
  一年级口算过关5分钟内要完成120道题,很多家长聊起自己孩子口算速度慢的情况很是担心。我认为训练孩子的口算能力首先要先训练孩子见到算式马上能说出答案来。只有把这个一看便知答案的基础打好了,孩子进行笔答的速度才会提高,所以我也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张口算纸,让孩子在家里看着口算题迅速报答案,报得越快说明他掌握地越好。下面再针对怎样提高孩子的口算速度说一说一些想法。
  第一,孩子要学会静下心来。快速做口算题不是像诗歌一样读读背背就可以的,它是一项需要高度集中而且要非常仔细的活,所以当这么小的孩子在做这样一件高难度的活时,我们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没有干扰的外在信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孩子应该能静下心来,这是做口算之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练习认算式。有些孩子经常把加号看成减号、把减号看成加号,很是粗心。家长们可以让孩子指着上面的式子,一个一个快速念出答案。把题目过了几遍后,再勾出他说得比较慢的式子,挑出来单独念答案,如果可以把这些说的慢的算式放在一起重新让孩子练习报答案。每一次可以用手机记时,比较每一次时间是不是越来越少,这也能提高孩子的反应能力。第一次的题目可以重复利用,反复让孩子练习报答案,知道他已经不需要停顿就可以说出答案,直到达到这样的效果再换一张口算纸,我到时候也会为家长们准备好。
  第三,练习快速写数字。因为写答案也是算在5分钟内的,有些孩子写数字比较慢,那就吃亏了,120道口算题,肯定要写120个答案,如果写每一个答案比别人慢一秒,那120题的答案写下来就要慢2分钟,总共也就5分钟啊,慢2分钟那是多么可惜啊!所以孩子写数字也要抓紧时间,当然不是说写快了就行了,数字还要写得好,不然改题老师看不清楚那也是算错的,我在批改中发现有些小朋友经常把0写成6,把7和1写错,5这个数字乱写等等,所以练习快速写一手漂亮的数字也是必不可少的。也可以通过每次记时来提高写字速度。
  第四,加减并练,贵在坚持。数字书写和10以内的加减法只是口算的基础。后面还有20以内的不进位、进位加减法,100以内的不进位、进位加减法,以及后面的乘、除法运算等等。虽然1月份的口算过关只是20以内的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但是这也是今后学好其他口算题的基础,所以这个基础非常重要啊!我想拥有贵在坚持这种精神一定能闯过这个大关,学校里孩子也每天坚持在练习,有时候我发现孩子的口算速度上去了,他的兴趣也大增,感觉越做越有味,越做越正确,越做越想做,真的是良性循环啊!
  最后,千万不要抱着做完了我再来检查这个想法。5分钟能完成已很不错了,根本没有时间来检查了,所以每个孩子做每一题都要谨慎下笔,不然发现错了用橡皮擦再重写也是一则浪费时间、二则卷面不干净啊,所以最好就是一口气能做到底。
  让孩子在充满兴趣的状态下完成口算练习,并通过口算练习,提高了对数学的兴趣,达到了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体会快乐的目的。
  不知道孩子是几岁呢?我带过几届一年级,在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班里也会有个别孩子计算时在数手指,但是我不会急于制止,因为好多孩子在幼儿园学数数的老师,老师或者家长都会借助手指这种方便的实物来教学,手指直观、易懂,这没什么不好,这是孩子将抽象的数字具体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随着孩子们学的计算方法越来越多,他们会逐渐脱离手指头,但是,也有那么一两个孩子,依然在数数指头,我特意观察过这几个孩子,想找找原因,观察后发现,这几个孩子对老师讲得"凑十法"没怎么掌握,所以做题时依然用以前的方法---数手指,不敢题目简单还是难,他都数手指,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采取一些措施稍加干涉了。
  一、帮助孩子熟悉计算方法。
  比如一年级接触的"凑十法"和"破十法",是解决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本方法。
  二、用其他方式取代手指
  比如,孩子做计算题时,一定要准备好草稿纸,计算时可以用画、圈等方式来取代数手指。
  三、多读题
  我们发现,喜欢数手指的孩子无论题目简单与否他都要数手指,有时候其实是习惯问题,所以,让孩子做题前读两遍题,当他发现这道题其实并不难时,他自然而然的会脱离数手指。
  说说我家的情况,怎样口算更快?我觉得没有其他方法,就是多做练习。
  我家孩子现在学前班,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10以内的加减法了,当时觉得孩子还小,能跟上老师讲的就行了,没有过多的留意,在家能独立完成作业就行了。没有进行额外的辅导,因为怕自己教的方法跟老师教的不一致,引起孩子的不适应。
  现在学前班了,开始20以内的加减法,孩子跟着老师教的方法,我也没有过多的参与,考虑到学习要有连贯性,寒假的时候我就给他在网上搜了一些学前班上学期的拼音测试卷和数学测试卷,给他打印好,装订起来,每天各完成一张试卷。
  进入学前班下学期以后,发现他的写作业效率提高了很多,老师也说他的数学加减法做的又快又好。他这几天很兴奋的跟我说"妈妈,你知道我怎么算的吗?13+4,我先算3+4=7然后我就知道等于17了"。我说这是老师教你的吗?他笑了笑说"不是,我做题自己总结出来了。"
  没有给他讲过解题技巧,自己做多了就有诀窍了。所以说,口算怎么样才能做的又快又好,不摆手指头,多练习,多做题,一切都有了。而且要注意学习的连贯性,不能中断。
  欢迎关注我,我们一起聊聊孩子成长过程中各种问题。
  我觉得这个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给孩子一个成长的过程,不能过于急躁。现在说说我家小孩的经历吧。
  一、熟练10以内的加减法。
  我家孩子在读大班的时候,就开始接加减法了。刚开始是学3以内的。为了让她明白更具体,就去文具店买那种数数用的小棍子,十根一捆。
  先做试验给她看,拿出一根根子,接着再拿出另一根,再给她说明1+1=2就是这么来的。相反,如果是把刚才2根棍子拿掉1根,就剩1根了。以后学其它数的加减法依此类推。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让她了解的更直观。
  当然,生活中也可以经常练习。我们玩得最多的便是类似于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一人伸出一只手,任意伸出几根手指头,看谁先把两只手的得数先算出来就赢了。有时,家长可以故意慢点,让孩子赢得比赛,让她更愿意接着玩。不过,这个时候还是处在掰手指头的阶段。但是,10以内的加减法如果练熟了,对于之后的20以内加减法很有帮助。
  二、熟练20以内的加减法。
  记得孩子刚读一年级的时候,做口算题还是经常用手掰。但是,有了前面的基础,已经能够算得越快越对,经常拿满分。
  到了20以内的加减法时,速度有所下降,过于依赖手指头。后面老师教给她们一种拆分法,我觉得挺好用的,孩子也乐于接受。
  比如:8+7,先把8凑成10,就得加2,所以7可以拆成2和5,这样就能得出结果为15。这个时候,家长要开始注意,让孩子慢慢放弃手指头,学会用心算。
  减法类似于此,比如,13-6,先把被减数13拆成10和3,再用10-6,再加3,得出得数7。
  三、多练习。
  方法掌握了,并不代表就能算得又快又对。平常需要勒加练习。由于孩子对于算术也比较感兴趣,所以平时经常会买那种,2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本。有时,也会从网上打印一些题目给她做。等她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了然于心,就会经常随意出题让她口算。
  要让孩子喜欢,不觉得枯燥,游戏便是最好的选择。我们经常会玩扑克牌游戏,也是从网上学来的。2个人各拿一些牌,然后都随意出一张牌,看谁先把得数算出来就谁赢。这样多多练习,孩子的口算也越来越好了。
  学好口算对孩子来说还是很重要的,从三年级开始,考试卷都是6面卷。我家孩子,有些同学因为口算速度慢,经常因为考试时间到了,而卷子还没做完。其实,给他们多点时间,他们都会做。
  所以,口算还是需要让孩子掌握到方法,继而提高速度,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为什么不让孩子掰手数呢?
  手指的活动是对大脑神经最佳的刺激动作,在陪伴孩子数手指的过程中,孩子的心智会产生三方面的变化。
  1.充分认识了自己的手指,并体验了手指的活动。
  2.在互动过程中与大人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
  3.渐渐体会到数学很有趣。
  ——《孩子天生会数学》
  认知规律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基础, 也是一切人类活动的本质要素。而孩子在大脑中建立规律意识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步骤:
  1.简单好玩的活动。
  2.不断重复活动,其中还包括猜测和验证
  3.与大人互动,并且大人会一直陪着玩下去。
  ——《孩子天生会数学》
  数手指的目的就是感悟一个规律。
  并不需要让孩子用数学公式去证明,只要猜测正确并能够说出规律,游戏就算达到了目的。
  孩子复制了父母的基因,而能够通过后天教养渐渐改善的就是智力。这种改善依靠的就是对规律的敏感和对熟悉事物的喜好。作为父母,你们能陪伴孩子,在玩中找到这些数学规律吗?
  首先从你说的让孩子口算不掰手,可以看出孩子上的是幼儿园或者刚上一年级,如果是刚上幼儿园,你可以让孩子学学指心算,学会指心算孩子就可以用一只手算十以内的加减法,这种方法目前一般的幼儿园都有教。而且很简单孩子一学就会,是可以双手并用的,学的好了一百以内的都可以用双手计算。
  其次是孩子怎样学快又方便就怎样学,为什么不让孩子用掰手指头的方法呢,这是孩子身体携带的最方便的算数工具啊。我们小时候没有学过指心算,刚开始学不是也都掰手指头做数学题吗,有时候数大了还会用上同桌的手。
  再次是孩子学的最基础的数学计算题要多练习,所谓熟能生巧。我自己就是这样教孩子的,孩子幼儿园学完了十以内的加减法以后,假期我给孩子买了几本数学加减法的练习题,自己又买了几个算草本,每天都会督促孩子练习,自己再给他出题,从十以内循序渐进的,一直到一百以内的,一个暑假就学的滚瓜烂熟了,现在上一年级,数学题做的一点不用我管,而且现在孩子一直做题,不过已经开始千以内的了。
  最直接就是每天用生活中的实物让孩子看,3就代表3个苹果,或者饼干玩具,都可以,让孩子最直观的去观察,学好十以内分解,分解背熟练,口算不成问题,我是幼师,每一年都是这样教孩子们,学的很快
  回答问题之前,我首先想知道您的孩子是多大,您问这个问题,我估计您的孩子应该处于以下三个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幼儿园大班(可能更小);小学刚学5以内,10以内的加减法(原来没有基础);和已经学了5以内,10以内的加减法一段时间之后。所处阶段不同,我们看待同一个问题的着眼点就需要区别对待:
  首先 幼儿园大班(可能更小),如果现在是幼儿园大班,我认为大可不必纠结,就让孩子多掰手指,甚至提供别的物体让他进行演算(比如小棒,石块等),孩子有了这些实物的演算基础之后,熟练了就自然而然会脱离手指的束缚,而且这一过程即能够很好地培养孩子的数感,又不显得枯燥乏味。
  其次 小学刚学5以内,10以内的加减法,如果您的孩子现在是一年级的学生,如果刚学习5以内,10以内的加减法,而且原来没有基础,那就需要给孩子一段适应过程,千万不要过于着急,在孩子掰手指的时候千万不要粗暴地斥责,掰手指并没有错,孩子们的计算本身就是需要借助这些形象的东西才能建立自己的计算逻辑,冷冰冰的数字会让孩子们无所适从。
  当然时间家长们根据孩子自身情况灵活调整 ,建议一开始可以每天练习10分钟(因为一开始比较慢,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但是家长们要多关注孩子练习的正确性。随着孩子练习多了,手指就会自然而言地脱离了,然后慢慢地减少时间,一般孩子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5分钟可以做120题左右就够了(要保证基本正确),家长在家可以这样安排,全队5分钟一组,有错题再练一组,再错就不要练了,再练就是惩罚性没有效果了。
  最后 已经学了5以内,10以内的加减法一段时间之后。如果您的孩子处于这一阶段还在掰手指的话,那就需要真的引起重视了,因为这个时候还在掰手指,可以说你的孩子在"小学刚学5以内,10以内的加减法(原来没有基础)"这一阶段没有完成该有的蜕变,孩子在班级中的学习就会感到吃力,并且有一定的自卑情绪,家长们需要在安抚孩子情绪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措施了。
  孩子上一年级以及一年级之前,算数的时候最喜欢掰手指,这是孩子学习数学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毕竟手指是最方便的实物,也更有助于理解。
  我儿子今年上一年级,在数学学习上老师不提倡掰手指,而是要求孩子用口算,口算的关键就是10以内的加减法要熟练掌握。
  而要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就要背熟10以内数字的分合,那么数字分合是什么呢,怎么学呢?
  10以内数字分合就是一个数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又能合成几,比如8能分成7和1、7和1合成8,8能分成6和2、6和2合成8,以此类推。
  刚开始学的时候,可以借助于小棒或者手指头等工具,等差不多掌握之后就是背,整个背熟练,我儿子整个一年级上学期都在背这个,一直背到说出来一个数不用想直接给答案的程度就算是掌握了。
  10以内的分合是整个加减法的基础,包括凑十法和踊十法都是以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可以说只要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孩子的口算就没有问题。
  所以孩子在学算数时不用看孩子会多少以内的加减法了,关键是要把10以内的加减法反复练习,完全掌握。

不急不慢,做一辈子就好了我曾想做一名自由撰稿人,事实上也做了那么一小段时间。可我所撰的稿,并非我原本想象中的稿子,我的这个想做,亦并无立志那样的决心总觉得写作还是离我很远的事情。而当我读过写作课之后,更觉我曾不小心把儿子锁在了车里前几天出差,在车上跟领导聊了一路,不知怎的,就聊到我曾不小心把儿子锁车里的那惊险一幕。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忍不住冷汗涔涔,当时孩子才3周岁不到,我把事情经过详细记录了下来,趁这次想起,作业拖拉怎么办?且看我家怎么治喜大普奔。小九同学已经连续几天把作业早早做完不拖拉了。有多早呢?基本在学校就把所有作业都做完了。回家不但可以看电视,还能练琴,甚至运动都能安排上了。这样连续三天,老母亲已经美得不行不出门的小长假,就是在家忙忙忙本来想写儿子写作业后续的,但放假4天,愣是只完成了一半,索性坐下来改写这个主题了。因为大概率写这个主题我会更加一气呵成。这次端午小长假,一般都放3天,而我因公司福利多放了1天,这4那些年我买机器人踩过的坑(小家电使用点评)这次想聊聊家里几样电器。1电饭煲家里电饭煲换过好几茬。最近用的是小米电饭煲(3L)。之前一款是象印(1。5L)。这两款价格差不多,但是容量相差挺大的。之所以要换掉,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启智开智,离不开亲子阅读,我的幼儿亲子阅读小心得昨天又跟儿子大吵了一架。因为他缠得我太厉害了,60多斤一米三的娃,成天挂在我身上,我坐到哪儿他就不由分说往我腿上一坐,或是从我背后爬到椅子全身趴在我身上,导致我啥也干不了。摆脱了他5年了,我还没放弃,还好没放弃5年历程时光如梭,从我在公众号上发布第一篇文章开始,到现在已经整整5年了。5周年,怎么也该写篇文章纪念纪念啊!16年,我发现了公众号这个平台,开始了人生新的向往。3月开始,尝试着写中年危机,是人生的第二场青春叛逆期最近读到一本书可塑的我,发现这本书把我这段时间所经历的心路历程,总结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原以为我的经历只算个例,但读了这本书才知道,这是人类共性。中年危机,就是从30岁左右开始萌没人喜欢原地踏步,热爱的事情,我们总是希望把它做得更好紧赶慢赶,终于把无限可能看完了。上次说了等我读完无限可能要再跟大家分享里边的内容,本着不食言的原则,今天我就来分享一下。前一篇内容,我简单跟你们回顾一下,若要最大限度开发自身潜力,专注力训练越早越好?AI赋能简单高效提升,这办法家长替孩子收着孩子对世界总是非常好奇,一点动作就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不少家长都希望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前能够锻炼他们的专注力。不少教育专家都表示,孩子的专注力训练越早越好。数据显示,3岁半是注意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啪啪打脸的过程1hr这周,小学的孩子们都考完试了。职场中有孩子的家长,免不了要来一场关于孩子成绩的讨论。当我还没孩子的时候,每每听见同事讨论自家孩子的学习情况,内心就颇为不屑孩子的成绩有啥可说的
关系建构不是如我所愿,而是如其所是,我允许你成为你自己前几天分享了朋友故事,即情绪管理允许一切如其所是,真正的亲密关系是我允许你成为你自己,对于这个题目所表达的核心观点,也就是如何建构亲密关系话题,在心理群里大家有一搭没一搭的说了一些生活不如意常有,解决问题3部曲储备知识辨识问题选择策略给老人家新买空调,安装到客厅并餐厅处,先送到家里,周末厂家师傅上门安装。知道老房子没有预留空调安装处,我留意外机挂在何处,内机放在哪面墙上,冷凝管道如何布线。这明明是专业人士要做的让有点水的罐子,使劲儿晃起来给他喝彩中国有句古话满罐儿不响,半罐叮当。说的是,做人不要一知半解,傲慢自满,要多思少语,谦虚谨慎。同时,这也是不少老师和家长训孩子的话。听起来,好像也是这么回事儿,再深入的想一下呢?这个听过乐感美感,数感是个啥今天坐在这里看小平邦彦写的惰者集小标题是数感与数学。活了也算半生了,听过乐感美感第六感,就是真是没有听过数感。数感是不是说对数字比较敏感,一下子就能够算出多少位数的多少次方,或者能那些矿工还好吗山东栖霞金矿山东栖霞一座金矿发生了爆炸,有22人被困井下,由于怕把事情弄大,所以就先自己来处理,结果发现自己搞不定,所以,才向上报,晚了30个小时,现在八天过去了,已经确定12人的消息,其中1和孩子讲山东金矿救援的技术困境在地下挖矿遇险,从古到几十年前,都是很不容易生还的,现在呢,相对于古代与几十年前,技术的发展是突飞猛进,人类的飞行器已经飞出了太阳系,还有三个国家把月亮上的矿都拿了回来。这些事情,唉呀,好痛这是写给孩子的认知系列昨天晚上,楠楠问我,小熊,献血的时候,那么粗的针头扎进血管,痛吗?我告诉她,其实有一点点痛,然后给她讲了一个虚构的故事,有一天,小熊出门去,结果,一不小时,卡破了头,什么是身体里最找到他,最后一名矿工,无论他在哪里?山东金矿截止现在,山东栖霞金矿,被困井下22名矿工,除一名还没有找到外,其它全部升井,其中,11人生还,一人头部受伤,伤重不治,有九名,在第一次爆炸发生之后,应该是想到了快速升井,却没有想小众的大问题地球为啥是圆的有时候,弯弯感觉自己知道的东西还蛮多,于是我向她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地球为啥是圆的。她当时,卡吧卡吧眼睛,没有了下文。是的,这样的问题,任找一个身边的人问问,无论他是成人,白领,还是大科普都有哪些人在使用献血者捐献的血液昨天发的公号,又听见了关于无偿献血,有偿使用的问题,在这里,我作为捐献者,我想要说的是,我不希望任何人,有一天需要输血去得到生的希望,我也不希望,任何人用血液制品来得到免疫力的提升揪心11101(故)山东金矿救援分析那个伤重的矿工的离去,带给身边狭小空间,依旧被困的这10个矿工何等的心理冲击,还有两名身体依然虚弱,希望他们快快好起来,到现在还没有找到的11名矿工呢,这更揪心。相信现场的救援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