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马戏团的江湖末路

  作者 | 啊窥
  山西运城闻喜县,一家三口被抬上救护车。
  男子断了一根手指,耳朵掉了半截;女人身上被抓破的伤口鲜血淋漓;他们13岁的儿子脖子肿大,喘不上气。
  主治医生看诊时,夫妻俩声称是被恶犬所伤。
  他们没想到,事发现场的视频当天就在网上流传开来。
  视频里,突然失控的老虎腾空而起,将笼里的驯兽师,也就是受伤男子扑倒在地,连爪带嘴疯狂撕咬,几秒后又转而攻击他的儿子……
  围观群众连连惊呼"快打快打!"
  有人冲上去挥舞棍棒恐吓老虎,过了好一阵这家人才终于脱险。
  显然,这是一个家庭作坊式的马戏团。
  至于他们为何撒谎,表演用的老虎是租借还是合法驯养,是否有相关证件……这些都难以知晓。
  因为12月11日当天夜里,一家三口就火速撤离医院ICU,留下的电话怎么也打不通。
  接受媒体采访时,医生劝这家人尽快就医,以免后续感染风险加重,危及生命。
  涉事现场,在那块印着"演绎巅峰奇迹"的背景板周围,还遗留了马戏团的生活用品。
  周围的好事群众叽叽喳喳交换着这桩新闻里的细枝末节。
  然而在网上,没人关心这三个人姓甚名谁,大家都整齐划一地吐槽:
  "活该!马戏团就不应该存在。"
  世界的确变得太快了。
  在马戏最辉煌的年代,人们都对那个用彩色帐篷圈出的奇幻空间报以无限热情,希望从中获得一些冲破日常经验的感官快乐。
  现如今,在各种新型娱乐方式的冲击,以及动物保护协会持续不断的抗议下,传统马戏节节败退,再没了往日的光芒。
  千篇一律的杂耍、反天性的驯兽表演、土味浓厚的服化道……种种槽点汇聚成原始粗陋的江湖气息。
  而能被主流审美体系接纳的马戏表演大多像长隆那样,与国际接轨,融合多种艺术风格,有极致奢华的尖端舞美科技。
  现场的视听感受,远非民间草台班子所能企及。
  大势已去,转型困难。旧世界的艺人,仍有很多不愿放弃这门传承多年的古老技艺。
  没人知道,他们还会在边缘游荡多久。
  苦难底色
  以娱乐大众为目标的马戏,本质上是频繁灾难催生的产物。
  "马戏之乡"埇桥地处中原,历史上曾是军事要塞。战乱频发,加上黄淮流域十年九涝,当地常年是万户萧疏的景象。
  人们为了求生出门乞讨。在乞讨的路上,开发了马戏、魔术、杂技、琴书皮影等一系列卖艺项目。
  学马戏辛苦,危险系数又高,进入这个行当的大多是穷苦人家的孩子。
  6岁就被父母送进吴桥杂技艺术学校的陈超,对学艺生涯最大的感受是:"苦啊。"
  杂技学校实行全封闭化管理,所有学生需要寄宿。
  清晨五点,天际刚露出一丝白光,急促的铃声响过后,老师会挨个房间敲门叫起床。
  睡眼惺忪的孩子,到户外水池旁边洗漱。
  吃过早饭,早上7点多,立马投入到紧张的杂技训练中,每天练习大概12个钟头。
  前三年都是基本功训练。只有打牢基础,才能跟老师系统学习更高阶的杂技表演。
  压腿、下腰、劈叉……即便最基础的动作,对韧带尚未打开的小朋友来说也很艰难。
  在老师的辅助下,孩子们呲牙咧嘴地完成,疼痛让很多人嘶喊落泪。
  他们过早领教到生活的苦头,极目四望没有退路,只能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寻找一个可以拉伸的未来。
  同届学生里,陈超有着远超年龄的胆量。
  2006年某档旅游节目来学校拍摄,陈超因为敢在现场表演高难度的爬杆动作赢得出镜机会。面对主持人的采访,他轻描淡写地回答:"练习了很久,就不疼了。"
  2008年,通过6年的学习,陈超顺利从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宁夏杂技团演出。因为跟团发展空间有限,2010年,他从宁夏返回河北吴桥,和父母一起跑江湖,去全国各地巡演。
  在马戏团里,父母不仅充当管理角色,还兼职表演。父亲陈华热衷车技表演,独轮车表演是其强项;母亲孙九菊自幼学艺,拿手戏很多,但因为上了年纪,这两年更多是给陈超打辅助。
  除了家族传承,也有靠自发性的热情进入这行的。
  1998年,在离村子四公里以外的庙会上,9岁的李荣庆第一次看到马戏团演出。
  300多斤的大缸里坐着一个体型庞大的观众,杂技演员仅凭一双腿就能蹬动;
  还有类似武侠小说里的轻功——演员借助秋千架在空中翻跟头,劈一字马。
  李荣庆被震住了,回家后哭着喊着要学,不久后就辍学了,成为那家马戏团的学徒。
  "春雷马戏团",当时是东光县唯一的马戏团。团长姓张,座右铭是"要想人前显贵,必须背后遭罪"。
  李荣庆给他当了三年学徒。每天早上四点起床,五分钟洗漱,超时打三棍子,在院子里先跑两公里热身、回来后压腿、翻跟头,把两只手按在两个砖头上让身体倒立。倒立一个小时才能下来。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李荣庆学会了一口气翻二十个跟头,在十个叠起来的椅子上倒立、空中飞人、走钢丝等难度颇高的杂技本领。
  村里一起去学杂技的孩子不少,但坚持下来的没几个,因为实在"不是人过的日子"。
  张团长为人严厉、细致,李荣庆在舞台上手指没有并拢,或者眼睛没有精气神,都被劈头盖脸训一顿。
  偷懒的时候也免不了挨打,但李荣庆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不吃苦怎么学本事?"
  他将近而立之年,仍然能上场表演"空中飞人",认识他的人说,这就是因为基本功扎实,因为他当年的苦都吃到位了。
  富贵险中求。
  马戏团的高空节目大多不带安全绳,这甚至已经成了表演的一个噱头,主持人会在扩音器里反复向观众强调这一点。
  但技术再高超的演员,也不可能百分百规避意外的发生。
  2018年4月,世界顶尖的太阳马戏团演员YannArnaud,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表演时不幸坠落身亡。
  随后的录像中,可以看到Arnaud在空中表演时,突然失去了对绳索的控制,他竭力想抓住绳索,但最终还是被重重摔在舞台上,当场没了气息。
  在很多保险公司,马戏杂技这种高危职业都属于拒保行列。就算找到对应保险,保费也会比普通职业高很多。
  不愿出这个钱的从业者,只能自求多福。
  李荣庆干马戏二十年,身上骨折的地方有十几处,腿骨曾经断成4截,他还从叠起来七八米高的椅子上摔下去过,那一回断的是掌骨。
  因为疫情停摆半年后,今年7月,陈超首次接到演出任务,地点在浙江金华。
  那阵子阴雨连绵,场地湿滑,演出前的排练过程中,马匹意外跌倒,陈超被重重甩在地上。
  跌下马的那一瞬间,他能隐约感受到左肩膀骨骼中有几声细微的声响。直觉告诉他,这是目前为止经历过的最大伤病。
  "不要动,让我先缓一会儿。"为了避免二次伤害,陈超嘱咐身边人员。
  疼痛感压迫着他的呼吸,让他全身肌肉紧绷。几分钟后,众人小心翼翼地将他搀扶起来,送进当地医院。
  最终陈超折了5根肋骨,肩膀也进行了植入钢板的手术。
  之后能不能继续登台表演,还是个未知数。
  来自宿州的李尹,就是因为不断叠加的伤病断了杂技表演的念想,转而把心思放到动物身上。
  家里的动物都是他一手驯养出来的。外人看起来一模一样的猴子、狮子、老虎,他却十分熟知它们各自的脾性。
  但再熟悉的动物也有不按常理出牌的时候。
  有好几次老虎挥舞着爪子扑过来,他都觉得死神就在几米开外的地方打转。
  大起大落
  和马戏艺人的从业经历一样,马戏的发展史也相当跌宕。
  "田间地头,牵羊遛猴。"
  先是饱受黄泛水灾、战乱之苦的人们在乞讨过程中练就了一些杂耍把戏。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埇桥区的蒿沟、桃沟、柳沟一带,以顾传标、吴清云、王怀玉、尹清川为代表的民间杂技名人,尝试将马、猴子、狗等动物表演引入演出,取得很大成功,并被业内盛誉。
  1949年以后,郑纪荣、李同仁等马戏先辈在民间马戏大棚的基础上,成立了大众动物表演团。随后,埇桥马戏艺术逐渐"井喷"。国营马戏团、民营马戏团并立,固定演出场馆与流动马戏大棚共存,表演形式逐渐蔓延至全国各地。
  早在50年代,陈超的曾祖父就靠杂技和马戏赚到第一桶金,置了家业。
  在那时候的人看来,跑江湖比老家种地有出息多了,不用看老天爷脸色,一大家子都能养活。
  在不可细说的那十年期间,咖啡馆、剧院、马戏团等休闲娱乐场所都遭了殃,马戏和杂技演出更是被扣上走资本主义路线的帽子。
  组织上几乎没收了陈超曾祖父走南闯北大半生攒下来的全部家当。
  老爷子愤懑难当,把家里最后一点存款扔进灶台,点火烧了。"那把火足足把一锅水给烧开了"。
  等到父亲陈华闯荡江湖的时候,正值改革开放。
  那是许多老一辈马戏团团长眼中最好的时光。
  马戏产业重燃生机,不少民营马戏团走出村庄,组团到外地演出,近半数马戏团发展成为职业马戏团。
  "当时人们都愿意干这一行,整个团有30多人,有钱挣,有饭吃。"
  一年到头,除了秋收时节回家收庄稼,陈华和演出人员基本都漂泊在外,天气冷了南下江南诸省,天气回暖,就北上内蒙、东三省。
  转场靠4匹马并驾齐驱拉着沉重的板车,上面堆积着各种演出道具和生活物品。
  "年龄小的孩子坐马车,大人们一般骑自行车,车架后面再载一个人,就这样我们结伴跑江湖"。
  为了节省开支,演员们纷纷就地取材。找个自行车车圈,在上面绑几把刀子,几个人轮番从绑着刀子的车圈钻过,一个节目就成了。
  在经济高速发展,文化生活仍旧匮乏的90年代,马戏表演迎来它的黄金时期。
  1991年,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盼盼的原形,大熊猫巴斯在春晚上的动物表演大获成功,它戴着眼镜,举重、投篮、骑自行车无所不能,画外音不断鼓动观众,掌声如潮水般响起。
  大熊猫盼盼和原型
  安徽人李杰回忆他去外地一家公园表演马戏,"队伍能排几十米长。"
  那时一张门票一元钱,他按门票抽一成。月工资普遍不过百的年代,马戏团生意红火时,一天收入竟高达四千。
  群众排山倒海的热情一度让陈华难以招架。
  "帐篷都要挤爆了,那周围的网子都能挤破!"尤其到了北方的盛大庙会,马戏和杂技现场会被围得水泄不通。农村文娱活动乏善可陈,很多人更是挤破脑袋也要看一场表演。
  "每天能够连续演出10场,场场爆满,但是不买票挤进帐篷的观众要占小一半!"
  碰上格外穷横的,团员还得拿着搭建帐篷用的钢管防身。
  为了增加利润,解决员工工资问题,很多国有动物园开始邀请马戏团入驻。
  能够摆脱风餐露宿的生活,免受颠沛流离之苦,"这是马戏艺人都向往的地方。"
  1993年,受到广州动物园的邀请,36岁的黄迎志没签合同,就带着人和动物浩浩荡荡地来了。
  表演每三十分钟一场,中途休息二十分钟,从早上十点到晚上六点,循环演出。所得利润五五分成。
  "3块钱一张门票,一年差不多有60多万游客。尤其是节假日期间,我们都需要限定游客数量,每天不能超过一万三千人。"黄迎志说,"当年我给动物园贡献130多万。"
  马戏团门前的几株小叶榕就是那时种下的,供游客等待时乘凉。树下的长椅坐过许多焦急的儿童。为节省检票时间,黄迎志招了四名检票员,表演时间也从最初的半个小时,缩减到20分钟。因为盈利丰厚,还曾有动物园的售票员伪造马戏团盖章,出售假票牟利。
  新世纪到来不久,陈华的马戏团生意遭遇了一次滑铁卢。
  那段时间,许多歌舞团找到了财富密码——跳脱衣舞。
  为了抢占市场,歌舞团争相在庙会等场合开始"三点式表演",打色情擦边球。
  男女老少的注意力都被他们吸引了,不少杂技团和马戏团因此歇业或者倒闭。
  再后来,由于打黄扫非力度越来越大,脱衣舞歌舞团演出只能躲进夹缝,没几个敢继续在公共场合表演。
  少了歌舞团的恶性竞争,陈华的马戏团生意又渐渐回暖。
  他不会想到,未来还有更大的劫难等着整个行业。
  危机四伏
  胡春梅,这个名字是全国马戏从业人员的噩梦。
  在中国农业大学,她本来读的是水利专业。后来因为看了一部非洲的人象冲突纪录片,对动物产生浓厚兴趣,于是留级转到动物医学专业。
  毕业后,她成为一名调查志愿者。从2014年起,全职负责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下的"拯救表演动物项目"。
  脖子上套着锁链的黑熊被吊立在墙角,它不得不用两条后腿站立,并发出低吼;体型健硕的老虎像只大猫一样被驯养员指挥着,用铁棍戳几下就乖乖地举高前爪,立起身体,做出"投降"的姿势。
  还有断了半截尾巴的猴子、缺了上犬齿的狮子、患脚病后皮肤溃烂的大象……
  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来自短片《圈套:动物表演背后的真相》。是"拯救表演动物"项目团队以拍毕业作品为由,到"马戏之乡"宿州用镜头记录下的。
  近年来,胡春梅团队积极响应志愿者举报,监督动物园和流动马戏团里的动物表演,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公开其表演的时间地点和举报电话,甚至举着手牌到马戏团场地门口宣传表演背后的伤害,呼吁大家拒看。
  2010年,中国国家林业局下达通知,禁止虐待性动物表演。同年10月,住建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园管理的意见》,要求停止城市动物园及公园的动物表演。2013年发布的《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禁止动物园进行动物表演。
  这都是动物保护组织人士拯救表演动物的"尚方宝剑"。
  2016年,胡春梅团队对马戏团的监督行动达35次,发现其中19个动物演出存在问题。这些有问题的演出,最后有的被管理部门进行了处理,有的被驱赶或被要求整改。
  对志愿者来说,在难以抓到马戏团虐待动物的证据时,举报流动性表演手续不全则容易得多。
  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管理办法》及《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马戏团作为经营性演出单位,以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为演出对象,需要办理营业性演出许可证、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野生动物运输许可证,以及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检疫证明和合法的营业执照、税务证等一系列许可证明文件。
  整个流程走下来,怎么着也得预留两个月。
  而一般的短期商业活动,想提前两个月确定表演时间和场地几乎不可能。来不及搞定审批手续的马戏团一旦"铤而走险",就容易撞上枪口。
  2016年在沈阳演出前夕,李荣庆因为国豪马戏团的野生动物运输证过期被捕。
  起初他以为"交个罚款"就好,结果却因为"非法运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
  刚入狱时,李荣庆夜不能寐。
  他想起2003年,村里几个流氓来挑衅,"马戏团的是不是会点东西?是不是很厉害?"为了打消误会,澄清杂技和功夫是两回事,他率先示弱:"我们打不过你们"。但仍旧挨了刀子。后背三刀,手背一刀,腹部一刀,共五刀,刀伤刺穿了五脏六腑。
  接下来几年,他每个月都要住院,输液管从鼻孔插到胃部进食,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挺过来以后,李荣庆以为世上再没什么事能击倒自己。
  但他到底还是低估了命运。
  十年的沧海桑田,家中老父老母都不知道能不能见上最后一面。去年闹过离婚的媳妇就放手让她走吧。但儿子呢,因为他的原因,估计以后不能参军也不能当官了,他会恨自己的父亲吗?
  "青丝变白发,整日长嘘叹"这样的打油诗,李荣庆写了一首又一首,没想到第二年修订后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生效。其中规定,运输、携带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出县境,无需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
  李荣庆运输的动物,当时有合法驯养繁殖许可,按照修订后的法律,他"不再具有刑事违法性"。
  告别了牢狱之灾,动物们也被森林公安归还。但无论狮、虎还是熊,回到他身边的动物大都体重飙升、动作迟缓,不再适合表演。
  更大的失落在于,他发现自己热爱的行业,已经被逼到岌岌可危的地步。
  2017年5月21日晚,李荣庆崇拜的"玲玲马戏团"在纽约长岛举行了唯美而落寞的谢幕演出。
  因为观众大量流失,难以负担高昂的运营成本,这个世界知名马戏团不得不结束它146年的历史。
  随着人们价值取向的变化,全世界目前已有36个国家、389个城市禁止或限制动物表演。在英国,还曾有成千上万名儿童加入"拒绝‘邪恶马戏’"运动。
  动物保护者坚持不懈的举报,加上各种新型娱乐方式的冲击,国内传统马戏的领土快速萎缩。
  宿州埇桥马戏团数量从高峰期的300多家锐减至100余家。
  幸存的马戏团大多也是靠前几年的积蓄苦撑。偶尔能谈妥的项目,因为市场供大于求、小团竞争激烈,不得不把利润压得非常低。
  晃管、高空立绳,冰上芭蕾……压箱底的绝活全部拿出来,门票也就十几二十块。
  2017年9月1日,广州动物园要求黄志迎的马戏团撤场,计划建设开放式的科普活动场馆。
  在此之前,双方已经合作了24年。
  这件事让一众从业者对马戏行业未来的信心直接降到谷底。
  黄迎志能够理解"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但动物园连缓冲的时间都不留,态度之强硬让他生出了作为民间艺人的卑贱感。
  "我年轻的时候是他们请来的,为什么现在要没有尊严的走?"
  2017年9月9日,黄迎志面向公众直播时,谈到马戏的式微,这些年对动物园的贡献,自诩内心强大的他甚至淌出了眼泪。
  半年后,一封《全国300家马戏团体给国家住建部长的公开信》在网上掀起波澜。盖公章签名、公开手机号来"表决心",是这些马戏团长们为数不多的自救方法。
  他们在信中痛陈困境:
  "将没有捕食经验的动物放归山林无异于"送死"。而在没有演出收入的情况下,仅动物的日常喂养都是一笔极大的负担。"
  老虎狮子天天吃牛肉和鸡架,还要喂钙片,各种维生素,小崽子生下来都是喝的进口奶粉…….很多驯兽师发自内心觉得自己对动物比对亲生儿子还好。
  "孩子不听话,家长还打他几下呢?动物天生有野性,鞭子轻抽两下也正常,你不训它根本表演不了。"对于外界指控已久的体罚,这行的人也有自己的理解。
  除此之外,他们还给"拯救表演动物项目"写了投诉书,语气比公开信更激烈,隔几句就有一个硕大的感叹号:
  "黑恶势力、非法募捐敛财、煽动聚集不明真相的群众……使得全国马戏团体惶恐不安难以生存!"
  当"非遗"遇上动物保护,那种困兽犹斗的绝望情绪,从笼子里的猛兽转移到马戏人身上。
  他们、它们都在痛苦地寻找出路。
  另一种可能
  来中国之前,阿斯兰也是个疲于奔命的民间艺人。
  他出生于乌克兰马戏世家,在父母辈的耳濡目染下对马戏产生兴趣。
  投身这行,意味着高频次的流动迁徙。欧洲国家地域小,马戏更像一次性消费品,一个地方演了没几天就得赶紧换阵地。
  那些年,阿斯兰一家人几乎踏遍整个欧洲,还去到俄罗斯、加拿大、日本、东南亚各国。
  路途最遥远的一次,赶了两周才到达目的地。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他必须马上开演,结果因为热身不够,演出过程中不慎坠马扭伤膝盖。
  舟车劳顿,居无定所的日子过久了,身体疲惫之外,心灵也极度缺乏归属感。
  因此,一家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找一个能够常年演出的地方。
  这个愿望在中国得以实现。
  长隆集团创始人苏志刚每年都会去世界各地为大马戏"采购"节目。
  目睹了阿斯兰和团员在高速奔跑的马匹上完成翻跟斗、捡拾物品、叠罗汉等高难度动作后,苏志刚极力邀请他们加入长隆。
  2005年,阿斯兰一家人跟他来到广州,一待就是15年。
  每天早上 8点训练、下午 4 点备场、晚上 7:30 开演。每周休息两天。
  除了恒定的表演场所,长隆还提供马匹,动物休息,训练的场所,也有足够的资源支持他们探索更高阶的技艺。
  背靠着这样的平台,阿斯兰感觉生活的一切褶皱似乎都被熨平了。
  2009 年,他的大女儿出生。7年后,小儿子降临人世。现在他们都在长隆周边的学校念书,同时也接受马术训练,相当于长隆的预备役人才。
  以马戏团为据点,在广州繁衍生息的外籍演员还有许多。
  他们来自20多个国家,横跨四大洲,大多已经扎根广州10多年。
  和民间传统马戏团的"小、散、弱"不同,长隆把各类型优质艺人集中到一起,规模化运作。经过20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广州的一张文化名片。
  国际大马戏门票定价400多,是一般小马戏篷的20倍,但却从来不缺观众,每场几乎都座无虚席。
  在内容形式上,传统动物表演占的比重已经很小,更多的是演员用自己的身体,超越自身的某种可能性,甚至打破某种隐秘的自然法则。
  惊心动魄的表演,配合史诗般的恢弘场面,再加上声光电烟火水幕的精妙结合。现场的观众,很难不被这种危险与优雅并存的艺术所震慑。
  将马戏带到这样的高度需要花费多大成本?
  首先,我们所看到的能够容纳8000名观众的现代化国际马戏大剧院,就是2000年投资数亿元的成果。
  正是在这座场馆里,长隆开始了探索马戏表演艺术的更大空间和可能性。
  从最初的世界马戏荟萃集锦,到主题马戏《月球侏罗纪》,再到情景马戏《森林密码》和《魔幻传奇》。
  长隆马戏演出经历了五代更迭。
  比如打造《森林密码》时,公司给了艺术团团长李驰一个符号——热带雨林。
  接着他专程跑去泰国普吉岛,看舞台剧《幻多奇》找感觉。然后把演出的界限打破,加入娱乐和艺术的元素,同时以岭南文化作为根基,最终提炼出《森林密码》的主题。
  根据提出的创意,集团到世界各地去"采购"最优秀的节目和演员。
  一条巨大的马戏产业链就这样从广州延伸出去。
  长隆的"洋为中用"让人们看到马戏艺术破局的可能性。
  但对条件有限的草台班子而言,这条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难以效仿。
  艰难转型
  陈超接手马戏团后,做了很多升级尝试。
  花上万元置办音响和剧场吊灯,将马戏团的红色门头车改造成"房车",还购买了可以容纳1000多人同时看演出的豪华帐篷。
  为了保证演出质量,陈超常年聘用杂技学校的学生。演出之余,他还在抖音发了不少短视频,但评论点赞寥寥,偶尔还会被评价"辣眼睛"。
  "北上广有长隆这样的高端马戏,但四五线小城还是应该有我们的容身之处。"
  在李杰看来,民间马戏团参与商演是大势所趋。
  他曾经服务河南一家楼盘的销售活动。现场观众扫楼盘二维码,就能免费进大棚里看演出。
  一天三场表演,场场爆满。
  这样的活动一年大概十次左右,一场演出二十多万,去掉成本,一年能挣个十万,"跟外出打工也差不多。"
  李荣庆出狱后曾经尝试改行。
  他去工地开火车拉水泥,但老是出现幻觉,干了二十天就把别人反光镜撞没了。
  思来想去,他还是舍不得马戏团。那是他唯一擅长并喜欢的事情了。
  凑齐行头以后,他接到一个大活,带着动物驱车1800多公里,从老家河北沧州赶到了四川泸县。
  因为一个徒弟锁骨受伤,时隔6年后,李荣庆亲自上场表演童年令他心动不已的"空中飞人"。
  他顺着绳梯向上爬,一直爬到将近10米的高空。用上臂的力量撑起全身的重量,在空中一圈又一圈旋转。
  围观群众仰着脖子,发出阵阵惊呼。
  顺利的开场给了他很大信心,他兴冲冲地准备再编排几个新节目。
  然而第二天,状况就来了。
  请来的4位外籍演员被要求不能上台了,因为请马戏团来的房地产开发商,没给外籍演员办好当地的演出许可。
  这4人中,两名俄罗斯姑娘负责串场跳艺术体操,是李荣庆临时雇来的。两名坦桑尼亚演员表演高椅倒立之类的高空杂技,已经跟他签了一年的长约。
  午饭时间他接了15通电话,应付接踵而至的各种问题。甲方的尾款迟迟没有到账,外籍演员的去留,他的卡车占了道需要挪开,各种各样的机构要来查他的许可证……第三天的演出推迟了半小时才开场。
  还好,他在朋友圈发的求助信息有了回应。朋友帮两个外籍演员联系到了另一个地方的演出。
  考虑到"多待一天就浪费一天的钱",他转身就对他们说"再见"了。
  当年意气风发的时候,为了将自己的马戏团打造成国际化的大马戏团。李荣庆曾自学英语,以便"跟外籍演员沟通"。
  如今,背过的单词基本忘了,只记得最简单的:
  "你好","再见"。

每天进步一点点,跟着安安医生解读化验单今日血常规(下)大家好,上一节我给大家分享了血常规报告单中的红细胞家族,每天进步一点点,跟着安安医生解读化验单今日血常规(上)。那今天我们则要了解了解血常规中的白细胞家族及血小板家族,因为血常规真学做家庭医生当家人发热了,该怎么做?尤其适合宝妈学习哦当家人发热了,应该怎么做呢?是继续观察观察还是去医院看医生呢?发热太常见了,尤其是在秋冬季,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得感冒或者急性支气管炎发热了,所以,这或许是一直困扰着你的问题,让我来针对新闻猝死科普当身边人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赶紧就医最近新闻报道猝死比较多,听闻后一阵阵心寒,很多还很年轻,拼多多员工加班于凌晨下班路上猝死,年仅22岁巴啦啦小魔仙扮演者孙侨潞猝死年仅25岁河北张家口一滑雪场内上海某高校一女副教授滑当身边人出现这些症状时,请一定要赶紧就医哦!(下)在疾病中,有些疾病是需要立刻马上去就诊的有些则是可以稍微缓缓,当现在没有时间去医院时,是可以缓个12天去看的。但是,大众该怎样快速识别呢?本文就是给大家普及这个知识哦。上篇给大家分2021全球父亲状况报告实现男女平等共育,预估还需要92年说起父亲,尤其是中国父亲,似乎对于每个人都是太过复杂的存在。在很多人的成长中,父亲是一直严肃而深沉沉默寡言的形象。以至于我们发现父亲这个角色的存在感一直以来都不高,无论是在家庭还是怎么才能不把焦虑的情绪带给孩子?大家好!我是何佳。是专注家庭幸福平台绅塾的家庭教育导师,今天跟大家聊聊亲子关系的问题以及如何能够更好的更轻松的完成家庭教育工作?轻松破解亲子关系中的情绪困扰,做不焦虑的父母,当你看孩子犯错,父母的态度影响孩子一生最近网上经常看到一个视频,内容引入深思视频里的女孩坐在桥上想要跳河,周围的人群都在好言相劝,母亲也在旁边哭着求女儿,最后还是消防员把她救了下来。但被救回后,迎接她的不是家人的怀抱和如何改善睡眠障碍来自一位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的建议自从参加网络平台咨询后,我发现存在睡眠障碍的人真的很多很多,而且有很多还是小年轻,年龄在18岁到28岁不等,他们她们中有些是学生,高中生大学生都有,有些是刚工作的白领,他们她们或因孩子不愿与你交流,很大原因是父母犯了错跟孩子亲子沟通不顺畅,可能是父母的角色出了问题。胡慎之我们常常抱怨孩子长大了,越来越安静,不爱和父母说话了,是不是叛逆了?经常好好的说两句就发脾气,实在太伤父母的心了。可事实上,孩新闻巴啦啦小魔仙25岁女演员及48岁女教授猝死的健康分享其实现在猝死并不少见,很多人因为不会接触到这一块儿,可能不清楚,感觉猝死很遥远,但其实并不是,我就曾经在工作中碰到一位年轻的患者,大概20岁,他因为熬夜在网吧打游戏而猝死,他家人伤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老年人远离疾病,必须先了解疾病谈起疾病,很多人都是远离我,远离我,对疾病赶紧说走开走开,但是真的可以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吗?有些时候想着什么不要发生,可偏偏有些不好的事情就发生了,所以要以平常心看待疾病。正所谓知己
为何说孩子能否上大学,在四年级和初二就能看出端倪?理由很简单很多人都说高考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学子们十二年的努力,都在六月份得到了检验,但也不是人人都能得到一份满意的答卷,最后的结果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在大部分的家庭中,孩子一旦升学进入近视不能治愈,但可以和平相处一名医生的近视矫正之路背景提要近日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通知,不得在开展近视矫正对外宣传中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等表述误导近视儿童青少年和家长。医生表示青少年近视后,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典赞2020科普中国十大科学辟谣榜揭晓2月4日,由中国科协人民日报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科普中国2020年度科普推选活动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现场揭晓了2020年度十大科学辟谣榜。十大科学辟科普中国2020年度科普推选活动揭晓盛典成功举办2月4日,科普中国2020年度科普推选活动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CCTV10科教频道播出,现场揭晓2020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学传播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本次活动由中16岁男孩休学自闭沉迷游戏,别被孩子从小的ampampquot乖巧听话ampampquot给蒙骗了大家好!我是专注于手机游戏成瘾研究的廖老思。我们今天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个16岁的男孩。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我们暂且把他称作小杨(化名),从小杨妈妈向我们求助的信息中,我们把小杨亟14岁男孩沉迷手机,休学半年,心理学家病根在父母情绪反应上大家好!我是致力于手机游戏成瘾研究的廖老思。我们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14岁的男孩,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我们把他称呼为小辉(化名)。小辉已经半年没有去学校上课了,天天在家孩子学习不到位,父母监督观察就管用?先了解人脑运行机制之前有个妈妈向老师提了个问题孩子上了高中以后学习就没在状态上,现在虽然每天晚上都有在学习,但学的啥,学习方法怎样之类的,我认为可能都不是特别到位,我能不能就晚上不去散步,就呆在自己孩子封闭自我,不吃饭不出门,父母这样管教只会让孩子越陷越深前天有个家长反馈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吃饭,拒绝沟通。以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都是以打骂为主,孩子现在谁的话都不听,还总觉得我们骗他,孩子自己也没有什么朋友,这样子15岁男孩沉迷手机,忽视学业自暴自弃,修正消极思维的3条建议大家好!我是致力于手机游戏成瘾研究的廖老思。我们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在上初二的15岁男孩,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我们把孩子称呼为小辰(化名),根据小辰妈妈所说孩子从初二上22岁女留学生染上毒瘾,给父母敲醒警钟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是毒药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湖北十堰市的22岁女留学生李艾留学期间,在男友的怂恿下走上了吸毒的道路,不仅如此,还感染了艾滋病。原本今年就可完成学业回国的她,如此只能在十堰市的戒毒治病。原本一手15岁女孩沉迷游戏,自我封闭患抑郁,父母的每句否定都是帮凶大家好!我是致力于家庭教育的廖老思。我们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15岁的女孩,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我们把她称呼为小芳(化名)。由于小芳长时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沉迷手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