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孩子6岁还是7岁上小学好?听听过来人的忠告,现在知道也不晚

  如果你要问一个家长,早读书有什么好处?估计家长能滔滔不绝地说上一上午比如年纪小毕业后有更多的时间去找合适的对象和工作,比如以后读研读博都不用担心读成大龄青年,比如还能赢在所谓的"起跑线"上……
  可是如果要家长说孩子的心智能否支撑孩子就读小学,相信大部分家长都说不出来。
  在《你的6岁孩子》一书中,两位作者路易丝·埃姆斯、弗兰西斯·伊尔克明确指出,孩子的生理年龄,不是决定孩子是否应该上学或者升学的标准;孩子的行为
  成熟度,也就是行为年龄,才可以决定孩子是否应该升入小学一年级。
  该书的作者是来自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的路易丝和弗兰西斯,他们所写的《你的N岁孩子》系列书作为亲子经典书籍,已经畅销全球多年。
  那么什么是孩子的行为年龄,如何检测,孩子上了学后出现哪些征兆意味着他们其实并没有做好上小学一年级的准备呢?在《你的6岁孩子》一书中,都能找到答案。.一、以孩子的行为年龄作为是否该上一年级的标准
  国内一知名网站也就"如何看待接收将满6周岁儿童入小学"一事进行过调查,在86400名参与人中,选"赞同"的占73.9%,选"质疑"的占20.1%,选"不好说"的占6.0%。
  在我国,大多数家长都认为早点入学是好事!为了入学,甚至有不少妈妈会选择提前剖腹将孩子生下来。
  不过,英国的妈妈可不这么想。9月1号也是英国上学年龄的分界点,但不少英国临产妈妈把宝宝憋到9月1日之后才分娩。
  英国妈妈的依据是国外科学家用大数据所做的证明:小学毕业时,一个年级中年纪大的学生成绩往往比年纪小的学生成绩好12%。到了高考差距更加明显,数据表明9-12月出生的小孩进牛津剑桥的比率比一般人高25%。
  而在《你的6岁孩子》一书中,作者指出美国孩子从五岁开始上小学学前班,六岁开始上一年级;中国孩子虽然从七岁开始上一年级,但是中国孩子学习的汉字和算术比美国孩子的一年级要难很多。
  所以建议中国父母在送七岁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也参照《你的6岁孩子》这本书中的观点,以孩子的行为成熟度为标准,不要过早送孩子上学
  也就是说,不论孩子要升入哪个年级,如果仅仅是年龄已经达到要求,甚至哪怕智商很高,也并不能保证孩子在学校里能够胜任学习。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表示,人的天赋、心智成熟时间各不一样。有5岁甚至4岁早熟的儿童,也有7岁甚至8岁还懵懂的孩子,什么时间入学并不能决定孩子未来的成长成功。如果不理解教育规律,只人为拔苗助长,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好处。
  美国儿科医生,儿童心理学家格赛尔. ,"成熟的重要性"对幼儿教育实践的启示格赛尔认为,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都是按照基因 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他认为成熟是推进儿 童发展的主要动力,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
  所以,就算孩子年龄到了,行为没成熟也不适合上小学。但是如果孩子年龄没有到,行为成熟了,挑战小学的生活则完全没问题。
  二、行为能力检测
  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双生子爬梯。
  哥哥在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学习爬楼梯,格赛尔每天训练哥哥15分钟爬楼梯,训练了6周后,在孩子54周时,终于能够自己独立爬楼梯。
  通过这个实验,格赛尔指出:学习的最终效果,取决于成熟,而且到底什么时候 出现成熟的突然转变,取决于基因里的时间表。
  所以我们国家和美国一样,建议孩子们最好六岁半以后才上小学。其实也是遵循了格赛尔的成熟度理论。
  来自一线的小学老师的对孩子到了六岁以后是否合适上小学一年级的看法是这样的:
  1、孩子的接受能力是否成熟
  进入小学后,需要孩子有一定的自制能力和聪明程度。因为小学课堂较幼儿园课堂要正规得多,在小学课堂上孩子不能想玩就玩,想走神就走神,如果没有足够的自制能力会影响课堂听课的效率。
  孩子的聪明程度是否达到了同龄人的水平,如算术、识字、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是否与其所处年龄相当。
  老师们认为,同一个班里,相差几个月大的孩子,在知识的接受程度、能力方面,有一定差距。比如同年8月底出生的的孩子,比起1、2月的孩子,普遍有差距。有的孩子年龄小,接受能力差,学习跟不上,对这些孩子的自信心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对这些孩子,老师不得不单独辅导、开小灶。
  而7岁读一年级的孩子,他的接受能力比很多同学要强,学习上从来不用操心,自己也很自信。
  2、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否成熟
  另外,从生活自理能力来说,有的孩子太小了上学,还会发生尿裤子等行为,也就是说,老师们不但要上课、教知识,还要在生活上照料上投入精力,这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老师,都带来了很大压力。
  3、孩子是否能胜任系统化的学习
  老师们认为,一年级的系统化学习,对于不满6周岁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难完成,无论是从从握笔丶专注力、模仿力、理解力等方面考虑,"实在不适合再提前入读年龄"。
  过早上学,让孩子在心智尚未成熟时,读书、写字、算术,他就像爬梯实验里的哥哥一样,需要经历许多跌倒、哭闹,付出比弟弟多几倍的努力,重点是还未必能成功。
  在《你的6岁孩子》一书中,提供了一份他们格塞尔研究所自己的一年级能力检测清单。1、你孩子的学前班教师推荐他升入小学一年级吗?(此处的学前班也能够理解为,国内的幼儿园)
  2、9月份开学的时分,孩子是否现已满六周岁,乃至最好超出了六周岁?
  3、你觉得,你的孩子看起来跟其他同龄人的成熟度差不多吗?
  4、孩子这时分是否现已走出了典型五岁孩子的"乖顺"阶段,显露出了一些六岁孩子的抵抗和背叛来呢?
  5、假如你要孩子沿着反时针反向,从最顶上开端画一个圆圈,他能做得到吗?
  6、他能够描摹出一个三角形来吗?
  7、他能够描摹出一个长方形,而且用一条线穿过中心点把长方形一分为二吗?
  8、他拿铅笔的姿态,是正确的两指或许三指抓握法吗?
  9、他能至少写出自己的姓名来吗?
  10、读书的时分,他能从课文中挑出他姓名中的大写字母以及小写字母来吗?
  11、他能数到30吗?
  12、他能数到20吗?
  13、他能辨明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
  14、他知道自己几岁吗?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在哪一个月份吗?
  15、他能够单脚站立着等你从1数8吗?
  16、他扔球的时分,能够从脑后向前扔出去吗?
  17、他会系鞋带了吗?
  18、假如你说一组4位数字,他能一次就复述出来吗?
  19、他会20以内的加减法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如果"否"比较多,可能需要家长重新衡量孩子能否上一年级。当然,国外的这个衡量标准是否完全适用,也需要家长自己判断一下。 三、孩子不够成熟上一年级的征兆
  如果孩子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但是他们的成熟度还是不足以应付上小学的要求,那么孩子身上就会出现一些征兆,可以帮助父母判断。在《你的6岁孩子》一书中,作者总结了三点:
  1、日复一日不肯去上学
  作者提到,如果一个孩子觉得上学力不从心,那么孩子是不会在学校里表现出来的,但是他会在家里表现出来。
  如果孩子只是偶尔的告诉父母他不想去上学,不是什么大的问题,所有的孩子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但是如果你的孩子日复一日地不愿去上学,就算你每天早上他全部收拾好了,临到出门的时候都需要一番费力的挣扎才肯去上学,那么这就是有些不对劲的症状。
  极端的情况下,孩子还有可能肚子疼,甚至根本吃不下早餐。这时,孩子并不是要跟家长作对,他只是在告诉你,上学对他来说实在是不堪负荷了。
  2、注意力不够集中
  学校里,一个不该升到一年级的孩子会显得注意力不够集中,而且安静不下来。孩子很难在小椅子的里坐得住,而且总是表示老师交代给他做的"任务"太难了。这样的孩子,不见得就是不聪明的孩子,因此学校的老师总是埋怨只要他肯做,他其实能做得更好。
  儿童时期,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年龄小的孩子注意力就不会太集中,上小学后,教师讲课一个知识点一般在10分钟左右,那么也就要求上学的孩子注意力能坚持10分钟左右。
  所以,孩子的提早入学如果注意力不够集中,那么不光是孩子痛苦,老师也会非常的痛苦。
  3、另外,不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他大小便意外失禁,都是一个明显的征兆,表明学校的要求对孩子来说太高了。
  在医生们看来,一般孩子7岁以前能够学会控制自主排尿,在上小学后出现尿失禁,可能与精神、情绪异常有关。简单来说,就是孩子上学压力太大了。
  家长不能在孩子刚会站的时候,就要求孩子练习走路。在孩子三岁时就要求上幼儿园中班,在孩子5 时就要求上小学一年级.这种不尊重孩子成熟时间表的拔苗助长的做法是害了自己的孩子。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如果孩子没有做好成熟的准备,任何训练都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因此,上学早晚也跟"起跑线"无关,上学不是凑热闹,上学也不是拼年龄。家长应该关注的始终是自己的孩子,孩子具备了上学的能力,以后的学习之路才会更加顺畅。

中国出口的口罩赚到钱了吗?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以世界工厂的姿态服务全世界,尤其是口罩供应全球,俨然成了世界的口罩供应商。流水线上的口罩一直以来,我总认为在口罩这个项目上,只要疫情在,中国企业就我要飞得更高昨天晚上2230许,当我准备回家时,发现工作区还有灯光,本以为是谁忘记了关灯,就想过去把灯关一下,不想,是国际业务部的小孙还在做事。这么晚了,还没忙完?我是好奇地问道。老沈,好!我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公司财务部的李姐还是决定要离婚了!因为她不想在这样令人窒息的婚姻中度过自己的余生!李姐这是二婚,前夫到现在还在关心着她,照顾着他们的儿子。现在的老公是5年前她离婚后在一个酒会上相识听宋博士说生活没有假如真是巧合,晚上外出就餐时,我们竟与宋博士邻桌。虽然相识很久了,也大多是带着孩子放风时,在小区的花园里偶尔地聊上几句。为此,今天餐后,我们找了一家茶社,边喝茶,边聊天,倒也不失为节日Jack的中国趣事我们公司有位加拿大来的小伙,叫Jack,杰克,他是一位很有趣的人,因为刚来中国上海不久,所以,经常会闹出一些笑话。公司经常有客人来,所以,免不了会有饭局。一开始公司并未安排他出席,小小会员卡,让你伤不起今天原本想带孩子去小区外的理发店去理个发的,不想,店门口堆积了大量从店里清理出来的垃圾。怎么回事?再一问周边的店,人家告诉我,这家店关门了,不知搬到哪里去了!搬了?怎么不说一声,我神兽开学啦!孩子的学平险怎么选?酷暑结束,暑假的余额马上就要花完了,家里的神兽即将回笼,好多读者来咨询有没有一款专门针对学生,物美价廉的保险产品呢?答案当然是有那就是学平险!自2015年以来,教育部发布规定,严禁孩子不爱吃早餐怎么办?教你一招,轻松搞定早起上学,孩子不吃早餐怎么行?作者原创早餐美食俗话说一天之际在于晨,早餐吃的好,心情才会好,身体才会棒。长期不吃早餐,对孩子的身体危害很多会生胃病抵抗力降低记忆力下降营养不良如何让甘肃越野马拉松,保险赔不赔?5月22日上午,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遭遇突发极端天气,172名参赛选手中,有21人遇难,8人受伤,其中包括多位国内马拉松赛事的顶尖选手。死亡率高达12。2,一场体育赛事比忘交保费,得了癌症这两天有个读者私信我,说2008年在线下买了份重疾险,已经交了13年保费,因为疫情经济压力大,没来得及交费,上个月刚确诊了癌症,问我怎么办。如果拖欠保费还没超过60天,保单仍在宽限肝胆有毛病怎么买保险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食物种类也比原来丰富,可是在大家吃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精致的同时,很多疾病也随之而来。比如三高,脑梗,心梗,各种胃肠道疾病等等。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
我给儿子做了280张英语语法闪卡,忍不住要分享给你Part。1前段时间陪女儿学英语,我就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老师每次给娃提问,小丫头回答得都十分言简意赅。老师问,Howareyoutoday?女儿答,Good!老师问,Whatar如何体面地帮娃,戒掉游戏和手机Part。1前几天带娃出去吃饭,点完餐后,就是漫长的等待时间。儿子有点无聊,他一瞅周围,别的桌子上的顾客也在等餐。不过爸爸妈妈都在刷着手机,而小孩子则人手一台iPad。儿子有点不甘318岁,各年龄段最好用的数学App在这里Part。1昨天在给娃整理iPad上的App。我是个程序员,程序员的特色就是喜欢琢磨新的东西。每每AppStore里有新的教育软件更新出来,我都会第一时间尝鲜。所以,我的iPad上我从清华学到的儿童创意思维前段时间,我跟清华的老师一起设计一个STEM主题的儿童科学教案。我们讨论的方案想围绕重力这个主题展开,让孩子做一个很酷的项目,从中学习重力的知识点。我的方案是做了一个秋千,在高处一不怕空气突然安静,就怕小舍得里数学老师附体Part。1前几天看小舍得,突然扫到钟老师骂学生的一幕。又是骂孩子笨,又是骂孩子木头脑子,各种伤自尊的词都上了。而学生则是可怜兮兮地坐在那边,手足无措。哎,这个钟老师太过分了,太让对不起Part。1昨天有件事搞得很郁闷!前段时间跟火花思维博弈了好久,终于谈了一个很好的福利,把她们的魔方课和思维导图课薅出来,1分钱的价格拼团购买,跟免费送也没啥区别了。昨天文章发出去悄悄告诉你我用三套暑假计划表,改掉儿子ampampquot拖拖拖ampampquot的坏毛病Part。1儿子前几天刚刚考完试。小家伙最近考试状态我是很满意的,早在一个多月前,他就忙不迭地开始复习。英语数学物理逻辑化学生物历史中文考试科目很多,但是娃做了一个很好的复习计划,啧啧!这绘本,这画风,最低才5元女儿这段时间迷上了汪汪队,每次打开动画片的一刹那,汪汪队那高亢的音乐响起时,我都忍不住眉头一皱。不是说汪汪队不好,只不过它的剧情真的太太太雷同了,看多了也没什么营养!可是换什么给娃OMG,又出教育新政,学区房彻底ampampquot躺平ampampquotPart。1前天,北京出台了一个新政策,简单来说,就是老师校长轮岗制,从北京开始,在各个学校,大规模推行老师轮岗。北京政策向来是其它城市的风向标,北京实行教师轮岗后,相信后面会有更开学必看的英语教学动画,娃恨不得每天刷10集Part。1前几天,有读者问我一个关于自然拼读的问题正好最近我正测试自己设计的自然拼读游戏板,教女儿各个元音的词根。我当初设计这张图的时候,花了不少时间专门研究过自然拼读的学习体系魔都年薪36万抢家教这么教,爆Part。1前几天朋友给我发了一条信息我们去应聘家教吧!然后附了几张图。这是南京的家教收入,年薪30W起!这是上海北京的家教收入,有的直接月薪3W起步!我掐指一算,每周做两三个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