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新冠疫情期间,日本自杀率先降后升,给我们什么启示?

  "新冠"疫情期间,日本自杀率先降后升,提醒我们在日常防护和疫苗之外,也要注重心理健康防护。
  KIM KYUNG-HOON/REUTERS
  作者|祝叶华
  和呼吸道一样,疫情的暴发和持续扩散也会让心理"生病"。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曾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数百万人的心理健康,造成焦虑和恐惧,扰乱心理卫生服务。全球范围内,心理健康已经是一个被忽视的健康问题。"
  2021年1月,《自然·人类行为》上的一项研究显示,2020年"新冠"疫情下,日本自杀率先降后升,值得警惕。这也提醒我们,疫情下要格外关注自身(及他人)心理健康。
  疫情持续发展,日本自杀率先降后升
  日本一直是世界上高杀率的国家之一,不过根据日本卫生部的数据,在截至2019年的10年里,日本自杀人数一直在下降。可是新冠疫情大流行似乎扭转了这一趋势,在2020年新冠疫情笼罩下,日本自杀率呈现出先降后升的态势。
  香港科技大学和东京城市老年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基于日本卫生部2016年11月至2020年10月收集的数据,分析比较了在2020年的两波疫情中,日本自杀率的变化。结果显示,在第一波疫情(2-6月)中,日本每月自杀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4%,但在第二波疫情(7-10月)中,自杀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上升了16%,尤其是女性、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杀率上升幅度更大,女性自杀率上升了37%,儿童和青少年增加了49%。
  疫情初期自杀率下降,乍一看似乎颇让人惊讶,但以往的国家性灾难事件中,其实都出现过类似现象。例如,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之后,自杀率也有所下降。这种初期的自杀率下降被称为"聚集效应"或"蜜月效应"。因此,在"新冠"这场公共卫生危机初期,自杀率下降并不令人惊讶。
  在日本的第一波疫情中,政府补贴、工时减少和学校停课等因素,都导致了早期自杀率的下降。日本政府在6月前给所有公民发放了940美元的现金补助,从4月到5月,全职和兼职人员的工作时间都大幅下降(10-20%),这就降低了过度工作和通勤等自杀的风险因素。学校停学停课、居家学习减少了校园暴力的发生,减轻了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负担,可以一定程度预防自杀。
  而在第二波疫情中,自杀率出现反弹,可能有几个潜在原因。政府干预程度下降,受到影响的更多是年轻上班族,他们更可能是低技能的,且在相对缺乏保障的合同下工作,因而失业率更大。对儿童和青少年而言,第二次疫情爆发的时间,和学校在关闭后重新开放的时期相吻合,学生们几个月没有上学,返回学校压力加剧,从而可能加重心理抑郁。
  对于女性,疫情持续更多影响到了女性占主导的行业,比如裁员现象严重的酒店、食品服务和零售行业,而且女性在兼职员工中所占比例也更大。除了对收入的担忧,女性还需要应对急剧增加的无偿护理负担——在疫情期间,女性在清洁、育儿、烹饪、购物等每一项家务劳动指标中,承担比例都比男性高。
  这项研究虽仍有局限,但提供了关于大流行期间自杀死亡率的许多重要见解,即使在恢复正常生活之后可能仍有启发。大规模的政府补贴和福利可能有助于在疫情初期预防自杀,但从长期来看,这种慷慨的财政支助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必须监察整体自杀趋势,以便考虑即时的政策回应。此外,研究还发现,只有以前自杀率较低的城市,在大流行期间自杀死亡人数增加,因此,自杀的预防策略可能需要针对这些弱势群体和地点。
  日本第二波疫情中,女性、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杀率上升幅度更大。|cbsnews
  疫情对自杀率的影响究竟有几何?
  除了日本,2020年全球在"新冠"疫情影响下,许多国家的自杀率都出现些许波动。
  韩国自杀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1月至6月间,韩国有1924名女孩和妇女死于自杀,比去年增长了7.1%。美国军人在疫情中自杀率也有上涨。而在挪威、英国、德国、秘鲁,自杀率则都有所下降。在希腊、马萨诸塞州(美国)、维多利亚(澳大利亚)、中国(除武汉)等被严格封锁的国家或地区,自杀率没有显著变化,尼泊尔的自杀率有所增加。
  《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追踪分析了已经发表的关于疫情和自杀率的相关研究,并指出,我们应慎重解读关于"新冠"疫情对自杀影响的文献。因为目前现有的研究大多以预印本形式发表,没有经过同行评议;而为数不多的经过同行评议的研究成果并不足以支撑疫情会提高自杀率的结论,所以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但综合已经发表的研究来看,与疫情相关的因素,如社会孤立、学校关闭、失业和其他经济担忧,以及疾病本身的威胁,可能发挥了负面作用。
  一项研究分析了美国、意大利、英国、德国、沙特阿拉伯、印度和孟加拉国的"新冠"相关自杀病例,并归纳了4个主要风险因素:
  一是社交隔离造成的孤立令许多人感到不安,并可能加剧现有的精神健康状况,包括抑郁症和自杀倾向。
  二是"新冠"肺炎封锁导致的经济衰退,可能会加剧与失业和经济困境相关的自杀风险。2020年3月底,德国一位财政部长在法兰克福附近自杀身亡,据报道,他对"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经济影响感到绝望。
  三是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医疗服务提供者患精神疾病的风险增加。极度的压力、对疾病的恐惧、无助感,以及目睹病人孤独死亡的创伤,都可能增加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自杀风险。
  四是"新冠"肺炎患者遭遇的耻辱感和歧视可能会增加自杀几率。《柳叶刀》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也发现,近20%的"新冠"肺炎患者在诊断后3个月内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或痴呆。研究人员评估了美国6900万人的健康记录,其中包括6.2万多名确诊为"新冠"肺炎的患者。与没有感染的人相比,他们患上心理疾病的风险增加了一倍。
  社交隔离、封锁导致的经济衰退等因素都可能加剧人们的抑郁症和自杀倾向。|Barcroft Media
  科学抗疫,不可忽视心理健康
  一个事件可能会带来压力,但它不会让一个人突然自杀。当生理、心理、环境和其他因素相结合时,自杀的动机可能才会更强烈。在目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将心理健康防护摆到与药物研发和疫苗推广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在疫情相对严重的美国,人们将疫情导致的群体心理问题称为"第二波疫情"。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在分析了5400多名18岁以上的美国成年人的信息后发现,在"新冠"大流行期间,焦虑、抑郁和自杀想法激增,年轻人尤其容易出现这些情况。与2019年同期进行的一项调查对比可以发现,2020年出现焦虑障碍症状的人口比例增加了约3倍,报告抑郁障碍症状的比例增加了约4倍。
  波士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截至2020年4月中旬,27.8%的美国成年人有抑郁症症状,而在"新冠"大流行前,这一比例为8.5%。该研究表示,收入和储蓄是疫情时期抑郁症症状最显著的预测因素。
  在我国,中国新闻网报道称,一项在全国范围内涉及数万人的线上调查显示,"新冠"疫情期间,大众精神心理问题凸显,约三成受访民众出现抑郁、焦虑、失眠以及急性应激症状。其中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种种迹象都表明,我们需要采取措施,科学应对疫情中可能会出现的心理疾病。
  一是要为面临财政困难的人建立或加强适当的安全网,采取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帮助失业者获得工作。
  二是重点监护有心理疾病的人群。
  三是媒体要在疫情报道中发挥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注意要消除恐慌而不是放大恐慌,纠正偏见而不是放任偏见,依据事实建设性地提出问题而不是煽动情绪、制造问题,同时避免耸人听闻和投机性的标题。
  新年假期即将来临,无论是回老家,还是留在居住的城市独自过年,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在新的一年里面对疫情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在日常防护之外也要时刻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不忘经常为自己加油鼓劲,多和亲朋好友联系。
  编辑 | 陈天真
  责编 | 高佩雯
  参考文献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2-020-01042-z
  [2]Trends in suicide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 The BMJ https://www.bmj.com/content/371/bmj.m4352.
  [3]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177120/pdf/main.pdf.
  [4]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69/wr/mm6932a1.htm.
  [5]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70146.
  文章由"十点科学"(ID:Science_10)公众号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妈妈书单10本豆瓣高分育儿书,推荐给育儿路上困惑求解的父母们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的确,如今各个岗位都需要职前培训,虽说证书并非能力的完全证明,但起码能够让人对未来从事的工作有一个系统认知。妙拯心培养孩子自制力的关键妙招孩子的自制力,是他一辈子综合成就能力的体现。没有自制力的孩子,该做的事你不盯着就不做。比如说像写作业,不该做的事自己偷偷摸摸地去做,比如说躲在被窝里玩手机游戏,丝毫管不住自己。很多妙拯心当孩子哭闹或发脾气时,百妙招术妙拯心你的孩子生气时,是用语言来表达感受还是用生闷气的行为来表达不满呢?妙拯心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他曾经提出来,在孩子哭时要延迟满足他,让他哭,不去安抚,这个观点曾经影响美国40妙拯心如何让孩子重燃学习的信心案例分析一个妈妈每天因为女儿写作业到晚上十一点很头疼,对孩子是各种否定式的抱怨,昨天实在忍不住,把孩子揍了一顿后,孩子哭妈妈也哭,亲爱的家长们,如果这个妈妈是你,你会怎么做呢?有没妙拯心孩子六岁前的教育缺失会影响终生六岁前的孩子,性格养成非常的重要。有一次,我在宠物医院里看到一条金毛,金毛是美国那种最友好的一般领去助残的残疾人用的那种狗。宠物医院一对年轻夫妇领狗找医生说,医生这狗有毛病,老是咬妙拯心孩子长大后差别有多大?妙拯心历史上有个迄今为止最长的人类纵向研究叫哈佛格兰特研究。从1938年开始跟踪268名哈佛毕业生和456名贫困家庭的男孩。后来研究又引入斯坦福大学教授刘易斯。特曼,对1500名学妙拯心如何调动孩子的内驱力双减政策下,聪明的家长要排除外在动机的过多干扰,帮孩子发展他内在的动机。内驱力决定孩子学业成绩和人生成就。孩子内驱力,相当于一辆车的引擎,引擎如果坏了,被动的拉着他,怎么也跑不动的高效激发孩子内驱力妙拯心双减政策下,聪明的家长要排除外在动机的过多干扰,帮孩子发展他内在的动机。内驱力决定孩子学业成绩和人生成就。孩子内驱力,相当于一辆车的引擎,引擎如果坏了,被动的拉着他,怎么也跑诺必行婴宝教你用好这13个小工具,母乳喂养更轻松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哺乳也是一样,准备一些好用的小工具,能够让哺乳这件事情更轻松。下面要介绍的这13个母乳喂养神器,就是哺乳妈妈的好帮手。哺乳内衣哺乳期妈妈的胸部会变大变微小说爱情的力量对不起,借下道。阅览室狭窄走道上,他对她说。她一听恼羞成怒,心想什么借不了,借那!猛回头见男子文质彬彬,沉鱼落雁的她顿时气消了。干里姻缘一线牵,萍水相逢,一见钟情,不久他们相恋了。分享是种能力,家长如何引导?让它成为孩子一生的助力!一筐熟透的桃子,怎么吃才能一个都不浪费?先吃最熟到接近烂的桃子?那么你可能永远在吃接近烂的桃子。先吃生熟正好的好桃子?那么就不可能一个都不浪费,因为桃子易烂。有一个孩子是这样回答的
怎样才能在十年婚姻中依旧保持恋爱的感觉?很简单,说白了就是实现婚姻内的持续性精神价值输出。持续性这个词很重要,就好比王者峡谷,法师一套就走,射手持续输出。而婚姻最强大的保险秘诀,就是你是想成为一套法师还是持续射手。首先,如何看待杭州保姆纵火案的林生斌宣布再婚得女?本来以为没上热搜大家都要遗忘这件事了,没想到还是很多人关注。可见平常喊着不相信真爱的人们,内心其实还是很向往真爱,所以林生斌的反转才让人愤怒!我将目前已知的信息进行了汇总1。林生斌从与内心的冲突和解解读选择背叛过的婚姻会如此难过?选择继续维持被背叛过的婚姻,怎么让自己活得不难过?提这个问题的人,只有两种结局要么,忍到进棺材的那天!要么,彻底走出来!不过,大部分人都是第一种。正因为大部分人是第一种,我才必须说从长远看,妻子漂亮很重要吗?漂亮当然重要了!但是,在从事心理咨询的我看来,漂亮只是一种形容词,除了长得漂亮,我们也可以做事漂亮说话漂亮为人漂亮以上都属于漂亮,为什么一定要局限一种漂亮定义呢?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被出了轨的婚姻,为了孩子还该继续吗?读者问被出了轨的婚姻,为了孩子还该继续吗?如果只考虑你自己,只是单纯把他当成孩儿他爸,一个工具人,这日子继续过也未尝不可,我有不少读者在我的帮助下,这样的日子也过得很滋润。可是如果有没有哪一刻让你对婚姻死了心?分享一个我最近遇到的案例女主郭太太二胎期间,老公出轨年轻的在校大学生。在她抱着马桶上吐下泻时,老公和小三在酒店的情侣套房翻云覆雨在她体谅老公出差独自孕检时,老公和情人在三亚吹着海风面对出轨的老公,你应该怎办?最好反击一定是经济精神共同反击。废话不说,直接上干货。经济上几个点罗列家庭夫妻共有财产罗列自己婚前财产预防对方转移财产把控家庭经济大权,占据优势主导地位。精神上几个点梳理情绪,倾泻高考在即临时抱佛脚也能超常发挥?高考可以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门考试,以至于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在考前心态都会出现一些紧张。而这种紧张的气氛几乎对每个考生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考前这两天再怎么复习恶补知识,都不可能有糖瘾,悄悄养成在孩子日复一日的饮食里糖是洪水猛兽?这说法可能不算夸张要谈糖对孩子健康的危害,人人都能说出几点,譬如引起龋齿肥胖。但若说糖是洪水猛兽,罪状罄竹难书,恐怕有人也会觉得夸张。不过,在我看来,说糖是洪水猛兽还每个人和父母都有一场战争,孩子赢了是喜剧,父母赢了是悲剧北大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薄世宁主任在抖音上分享的一个故事火了一个高中男生在家里和妈妈因学习发生矛盾,母子二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过了一会儿,男生趁妈妈不注意。打开窗户,从五楼一跃而妈妈什么性格,孩子就什么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引路人。虽然脾气和性格一部分遗传自父亲,但是母亲性格的影响也很大。对于孩子来说,生理上,母亲是孕育生命的人,通过脐带给孩子输送养分。心理上,母亲是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