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艺术家能当策展人吗?

  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L.H.O.O.Q》,30.3×23cm,1964年
  一百多年来,策展人的概念不断被重写,并被给予更丰富的内容。"艺术家策展人"一词也恰当描述了以策展人身份进行活动的艺术家。在策展人逐渐"名人化"的当代,他们能为展览带来怎样的新意?
  艺术家作为策展人
  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The Incomplete Truth》,玻璃、喷漆铝、硅胶、亚克力、不锈钢、鸽子和甲醛溶液,222
  ×176×74cm,2006年
  诸多先锋艺术家已在策展方面有过尝试。20世纪末,达明安·赫斯特就利用了该身份"玩出名堂"。以这位艺术家为首的16名伦敦金匠学院学生将场地锁定在一座废弃的仓库,举办了展览"冻结"(Freeze)。这场展览成功将艺术界的目光从狭小的伦敦画廊系统引向"无人区"。同时,它也成为了这些年轻艺术家的跳板,YBAs(Young Britain Artists)就此横空出世,成为现象级团体。
  达明安·赫斯特《Edge》,217.2×325.8cm,1988年,于Freeze中展出
  达明安·赫斯特《Boxes》,173×262cm,1988年,于Freeze中展出
  Freeze参展艺术家,左二为达明安·赫斯特。
  近年来,艺术家跨界策展更为常见,受邀在国际重要展览中担任策展人的艺术家比比皆是。2017年,艺术家组合迈克·艾墨格林与英格尔·德拉格塞特便策划了第15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同年,RAQS媒体小组担任了第11届上海双年展策展一职;2019年,被誉为艺术界奥斯卡的卡塞尔文献展也宣布下一届展览将由印度尼西亚艺术家群体Ruangrupa进行策展……
  第15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International Istanbul Biennial)广告牌,2017年
  第11届上海双年展海报,2017年
  印度尼西亚艺术家群体Ruangrupa
  回到最初,1855年,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居斯塔夫·库尔贝被巴黎世博会官方拒绝。手握《奥尔南的葬礼》和《画室》两幅力作的他不甘如此,遂在世博会外办起了自己的展览"现实主义亭"(Pavilion of Realism),并将门票定价与世博会齐高。这一打破规则的举动,究竟为艺术界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奥尔南的葬礼》(A Burial at Ornans),布面油画,315×660cm,1849-1850年
  居斯塔夫·库尔贝《画室》(The Painter"s Studio),布面油画,361×598cm,1854-1855年
  展览=艺术品?
  1941年,在巴黎隐居多年的杜尚公开了其新作——《手提箱里的盒子》。这个盒子实际是他用五年时间构想和制作的迷你博物馆,里面装有多件自己最著名作品的复制品。
  马塞尔·杜尚和作品《手提箱里的盒子》,摄影:Michel Sima/Bridgeman,1957年
  马塞尔·杜尚《手提箱里的盒子》(Boîte-en-valise),1935-1941年
  最初的20个版本被杜尚赠送给了朋友和赞助人,并由收藏家佩吉·古根海姆(Peggy Guggenheim)资助将材料运抵纽约。在接下来的27年,杜尚没有停止制作"盒子"。伴随其作品增多,不同系列的"盒子"也包含了不同的艺术品。比如,F系列便有包括《泉》《下楼梯的裸女,第二号》《L.H.O.O.Q》和《大玻璃》在内的79件作品。
  马塞尔·杜尚《手提箱里的盒子》F系列,41.2×38.5×9.9cm,1935-1941年
  《手提箱里的盒子》巧妙回应了杜尚关于现成品(Readymade)的概念,它充满了模糊性——原作、复制品、手工和现成品之间的界限不再清晰。这是一件艺术品,还是迷你展览?杜尚在此已颠覆了艺术作品与展示空间的关系。
  马塞尔·杜尚《下楼梯的裸女,第二号》(Nude Descending a Staircase, No.2),34×20cm,1937年
  马塞尔·杜尚《大玻璃》(The Large Glass),277.5×175.9cm,1915-1923年
  艺术批评家布莱恩·奥多尔蒂(Brian O’Doherty)认为杜尚的作品将画廊空间视为与其承载的艺术作品相关的对象;知名策展人哈拉尔德·斯泽曼(Harald Szeemann)也提出了"展览是一件艺术作品,而不再是一场艺术作品的展览"的观点。这不由得令人思考:当艺术家策划一场展览时,是否该展览已超越了其功能性,成为了一件作品?
  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空无》(The Void)展览门前,1958年
  1958年,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将位于巴黎的伊利斯·克莱尔画廊(Galerie Iris Clert)全部腾空,举办了展览"空无"(The Void)。他邀请观众闭眼穿过蓝色帷幕进入展室。完全的单色在视觉上给予观众"空无"的体验,令展览本身成为了一件作品,甚至是一座大型雕塑。对此,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家加缪(Albert Camus)参观后在留言簿上写道:"唯其空无,最有力量"。
  《空无》展览内,1958年
  同样以展览为媒介,相比空无,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在生前的最后一个大型项目中呈现出被各类艺术形式充满的场所。1989年,凯奇策划创作了展览"Rolywholyover: A Circus"。该展览被分布在多个画廊,可被想象为拥有三个乐章的视觉音乐会。
  在"Circus"(马戏团)展厅里,凯奇精选了150件对其重要的艺术作品。不在乎伟大与无名,他将单件作品视为"音符"或"单位",而不是一件气息浓厚的独特作品。因而,其中甚至包括影像艺术家白南准(Nam June Paik)作品的复制品。就像马戏团一样,这些作品的位置随机进行变化,整个展览如同音乐一般律动。
  约翰·凯奇(John Cage)《Rolywholyover: A Circus》展览内,1989年
  什么是艺术品?什么是展览?从一个"盒子"到"马戏团",相隔几乎半个世纪,尺寸也有千倍之遥。艺术家策展人确实在重构既定的策展角色。某种意义上,艺术家策划展览与创作作品的过程类似,并不断挑战着展览和艺术品的关系。
  再绎过去
  安迪·沃霍尔《玛莉莲·梦露》(Marilyn Monroe),丝网印刷,91.5×91.5cm,1967年
  可以说,传统策展人在策划时往往以艺术品优先,他们会在展览的叙事过程中"消失"。虽然这对于艺术家策展人来说格外困难,但却为众多艺术作品的展示创造了机会。
  1969年,安迪·沃霍尔应邀策划了一场罗德岛设计学院博物馆的展览,旨在为永久藏品提供新视角。该项目被命名为"Raid The Icebox I",现在被广泛认为是当代第一个、可能也是最重要的艺术家策展项目。
  罗德岛设计学院博物馆(the Museum of Art at the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的绘画及雕塑收藏
  罗德岛设计学院博物馆的家具收藏
  沃霍尔在博物馆的储藏室内兴奋踱步,根据自己意愿选择了404件作品。其中包括绘画、雕塑、篮子、陶瓷等艺术品,而涉及年份几乎跨越两千年。他一度想要展出该馆全部的鞋子收藏,甚至以"太重"为由无视塞尚(Paul Cézanne)的作品——与凯奇类似,其选择没有确定的标准,可以说全凭喜好。
  安迪·沃霍尔和多米尼克·德·梅尼尔(Dominique de Menil)在罗德岛设计学院博物馆地下室
  对此,收藏家多米尼克·德·梅尼尔称:"艺术的世界就像古老童话故事中的一座被施了魔法的城堡,沉睡着……如果评论家和学者能打开许多扇门,那么只有预言家和先知才能打开通向城堡的正门。"
  显然,该展览成功显露出艺术家策展的"魔力",由此激发了此后许多机构进行类似的策展。1989年,新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绘画与雕塑系主任柯克·瓦尼多(Kirk Varnedoe)开创了"艺术家之选"系列项目。
  埃尔斯沃斯·凯利(Ellsworth Kelly)为"艺术家之选"(Artist’s Choice)策划的展览,1990年
  约翰·巴尔代萨里(John Baldessari)为"艺术家之选"策划的展览,1994年
  该项目邀请包括抽象主义大师埃尔斯沃斯·凯利和观念艺术"教父"约翰·巴尔代萨里在内的艺术家,针对博物馆藏品进行审视,根据个人理解或自我风格脉络的形成来策划主题展。如瓦尼多所言:"现代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家们对同行和前辈作品的创造性回应。"
  彼得·菲茨利(Peter Fischli)和大卫·魏斯(David Weiss)《Snowman》,铜、铝、玻璃、水和冷却系统,218×128×165cm,1987/2016年
  彼得·菲茨利(Peter Fischli)《如果一切皆是雕塑,为什么还要创作雕塑?》(If Everything Is Sculpture Why Make Sculpture?),"艺术家之选",2018年
  迄今已有15期——"艺术家之选"这种与艺术家接触的姿态令瓦尼多正式开启了他的时代。与MoMA自己的策展人相比,艺术家策展人确实打破了专业策展的局限,他们其极富个性的选择为艺术品和观众带来了新的局面。
  策展人=艺术家?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在其策划的展览《Seven Easy Pieces》中重绎瓦莉·艾丝波尔的行为艺术《Action Pants, Genital Panic》
  ,2005年
  策展人和艺术家之间是否仍需被"一分为二"地看待?19世纪的库尔贝为作品"谋生路"之举确有成效,他首开先河令后来者得以顺流而下,也为现实主义打响第一枪。然而尽管皆是创造性工作,相较艺术家的"轻松"跨界,策展人似乎从未明确扮演过艺术家的角色。"艺术"一词,对于他们来说更像用来描述一种创造性的性格。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重绎吉娜·潘恩的行为艺术《The Conditioning, First Action of Self Portrait(s)》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重绎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的行为艺术《如何向一只死兔子解释绘画》
  如果艺术家与策展人的区别可被概括为:艺术家作品的"材料"不总是其他艺术家的作品,那二者在一系列艺术家策展人的行为中则开始重叠和模糊。既然艺术家已迈出固有领域一步,策展人的角色是否会因此动摇?
  何况,杜尚早对"创造"一词给出定义:"创造是将一个对象引入到一个新的场景中,并将其视为叙事中的一个角色。"我们有理由认为:策展人在赋予一件作品新的思想、将其纳入到一个叙事或空间中时,已是创作。
  马塞尔·杜尚《泉》(Fountain),1917年
  诚然,艺术家策展人通过策划展览能以不同方式为艺术生涯"添砖加瓦"、为博物馆注入新能量。但在其艺术性无可指摘的同时,是否因策展人是艺术家或名人就抛弃有利于优秀策展人的标准?或是否应当把艺术家策划的展览归为特殊的展览?大家如何看待?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编辑、文于明祎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重庆2岁女童惊醒后大哭,宠物狗的做法很暖心现在,很多家庭里都养着宠物,有小猫和小狗,这两种动物比较常见。在一个家庭中,小猫和小狗最受孩子们喜欢。就拿我家来说吧,女儿非常喜欢家里的小猫,也喜欢家里的小狗。女儿经常把自己的零食老太太捡别人扔掉的猪肉,陌生女买肉送老太猪肉是人们餐桌常备的营养佳肴,近二年来,猪肉的价格居高不下,让一些经济能力有限的人望肉止步,这话一点也不夸张,很多人因为这个原因,减少了买肉的次数。勤俭节约的传统很多人都有勤俭持家当智障儿子面临退学被父亲抛弃,母亲竟做了这件事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而作为特殊宝宝的父母,除了满心爱意之外,还面临着怯懦与勇敢的抉择!是面对还是逃亡?是生离还是死别?他们如何递上一份满意的父母答卷?以上这一切的答案,4岁融入普校,6岁再次被诊断,孩子康复路上我最想分享踩过的坑先给大家介绍最近遇到的一个案例小豪被诊断为孤独症的时候,已经3岁了,主要是认知差无语言。小豪妈妈把他送到机构进行干预,10个月后,孩子的语言逐渐出来了,能够做一些日常的回答,能够提收养两个自闭症孩子是什么体验?一位自闭症父亲的心酸干预之路养育一个孤独症孩子尚且吃力,如果同时抚养2位孤独症孩子将需要面临怎样的挑战?这是我的亲身经历,尽管很难,但我一直在坚持。今天我作为两个特需孩子的父亲,想和大家做一些分享,希望我们能孩子确诊重症自闭症后,我用这6个方法治愈了自己。大家都知道孤独症是一种慢性疾病,有12的孩子预后都会相对较差。未来孩子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取决于孩子的智力水平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家长对孩子干预训练的坚持性和持续性。面一边崩溃一边陪娃!我们都误会孩子了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在中国,想必每位父母都经历过这场声势浩大的生死浩劫就是,陪娃写作业!这场让父母们抛头颅洒热血都想完成的KPI,难度有多大?操作有多野?我想您试全国孤独症患儿可在线问诊?北大医疗脑健康与京东健康强强联手2008年起,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的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自闭症患者的关注。2021年是第十四个自闭症关注日,3月31日起,基于中国宋庆龄哭到泪崩!我的姐姐背后的真相,戳中了无数父母的心。话说,清明小长假刚结束,爸妈带着家中的小神兽去哪玩了呢?群里的爸妈们是这样回复的有的带娃踏青陶冶情操有的全家旅游增长见识还有的在家陪娃促进亲子关系等。瞧瞧,仅三天长假,爸妈们不仅开撕掉孤独症标签,与偏见说NO丨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今年的4月2日是第14个世界自闭症关注日。关于孤独症的孩子,您了解多少?也许您这样描述他们目光澄亮却对人视而不见听觉灵敏却对父母的呼唤充耳不闻,发声正常却不与他人交流。或许您也知道大人小孩都需要的自我管理技能,究竟如何训练?作者柴夏梦编辑教研院在进入今天的主题内容之前我想请大家先来思考一些问题你的孩子是否每做一件事都要你催促着完成?是否总是拿着手机一直看动画片停不下来?是否会在遇到让他生气或者觉得挫败
我和我的父辈吴京误会儿子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心里有多苦?最近看电影我和我的父辈,在吴京导演的那个单元故事里,有个细节特别戳人吴京饰演的父亲马仁兴以为吴磊饰演的儿子马乘风不帮着收玉米,而是偷偷骑着马出去撒野。先入为主的想法下,马仁兴看到儿孩子犯错,父母的第一反应真的太重要了最近有个特别崩溃的妈妈对我诉苦道我家那儿子真的太没有良心了,从小到大我带他这么久,他却和爸爸最亲。还有平常我对他多好,他一点感恩都不知道,活脱脱的白眼狼。上次他打球摔伤了腿,在家躺因为一件裙子,我终于承认我深深嫉妒着女儿你一个小姑娘,天天裙子也不穿,像什么样子?周末天气晴好,我想带着女儿出去玩,顺便去拍拍美美的照片,但是却在穿裙子这事上再次闹了矛盾。我都记不清楚了,这到底是第几次因为穿裙子的事情,真替小孩子难过,很多父母根本不相信他们今年我娃的舞蹈课开班后,上课除了看我娃,我就一直在观察班上新加入的一个小女孩。从第一节课开始,她就在哭,坐在教室的地上哭,别的小朋友都在卖力跳舞,她却充耳不闻地哭,哭个大半节之后,重刷他乡的童年,我发现了让孩子快乐成长的秘诀最近刷了很多纪录片,刷到他乡的童年时,我猛然发现了一个我第一遍看的时候忽略的地方。第一遍看他乡的童年,我更喜欢以色列的教育,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创新,去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但第二遍讲真,没有一个孩子的成长轻而易举前几天落落在家练习小舞蹈,有个动作需要弯胳膊肘,单独练习时,她做得很好。但一合音乐,她就忘记了,我教了她几次,她反复尝试了几次,却始终做不好,最后我火了,骂了她这么简单的动作,你怎父母求助警察管孩子把他关进黑屋别让孩子为失败的教育买单把他打一顿手铐铐上关到小黑屋蹲一天,让他尝尝滋味你敢相信,这是父母要求警察对儿子做的?我最近看到一个新闻,觉得特别有意思。湖北十堰一对夫妻到派出所求助,说自己15岁孩子叛逆打架,希我工作20年,却请不起孩子吃68块钱的牛排咱们先来假设一下作为一个中年男人,你的收入突然被腰斩,而媳妇收入也不多,面对如此窘迫的状况,孩子却想吃一份68元的牛排。68块对于以前的你来说是小钱,但对收入锐减的你来说现在好几天孩子学习成绩差,语言表达能力差,其实都是这个原因惹的祸闺蜜刘美跟我发牢骚说,五岁的儿子在幼儿园,总喜欢跟老师抢话。虽然课堂活动表现很积极,但自己表现完了,就开始自顾自玩耍,不再注意听别的小朋友说话。每次幼儿园布置任务,回家问他时总是一李玫瑾教授不是讲道理无效,是你讲道理的方式和时机不对卢梭曾说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很多育儿作者也纷纷发文,批判讲道理这种无用的教育方式。如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因为他学习的方式与成人不同卢梭说过讲道为什么老师说话如圣旨,父母说话却不听?原是他律道德在作祟昨天,后台有个妈妈私信我我儿子自从上了幼儿园,就像变了个人,老师说什么他都奉为圣旨。比如他以前不爱吃青菜,但老师说吃青菜身体好,他就开始乖乖吃青菜他以前不爱吃水果,老师说多吃水果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