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美国该先对付谁?兰德公司俄罗斯的威胁并不那么严重

  大国争霸一向没有道理可言,不是道义这些东西不存在,而是因为"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0月1日的报道,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近日发布了一份评估"大国威胁"的报告,通过对地缘政治、国内政治、意识形态和军事实力的分析,兰德公司在报告中提醒华盛顿,尽管目前"最具紧迫性"的威胁来自俄罗斯,但中国才是美国的"最大威胁",因为中国可以获得大量资源,且具有"对外扩张"的野心。
  对于俄罗斯,兰德公司指出,在普京的领导下,俄罗斯的确在"不断增加军事活动",这使得它成为对美国"更为紧迫"的威胁,但事实上,俄罗斯对美国的威胁"并不那么严重",研究者还表示,俄罗斯的"国内政治",不大可能推动北极熊过多干预国际事务。应该说,兰德公司的这份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和观点,既在意料之中,又有些让人感到意外,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早在2018年11月份发布的《美国国防战略报告》中,华盛顿就已经将中国定义为美国长期的"战略竞争对手",其对美国的威胁程度,史无前例地排在了俄罗斯之前。从此之后,中国是美国"最大威胁"、"最强对手"的地位一直"牢不可破",甚至可以说,这已然成为了美国两党、社会精英和普罗大众的"一致看法",因此,兰德公司宣称中国是美国"最大威胁",这一点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其次,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兰德公司做出这一推断的理由,美国战略专家居然认为,中国可以轻易获得"大量资源",并"具有扩张的野心",事实上,中国想要获得维持长期崛起的资源都相当不容易,更别说"对外扩张"了。中国宏观经济学家王建就撰文指出,国家对于能源消耗的预测"跟不上实际变化",比如说,十五规划时,发改委预计202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是2亿吨,实际上,2016年的石油进口量就已达到3.65亿吨。
  此外,文章还表示,不仅中国进口石油的增速远高于石油产量的增速(有时甚至是后者的10倍),中国对于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的需求也在持续"暴增",比如说2014年中国进口了3500铝土矿,2年后这个数字就几乎就翻一倍。想要让中国的城市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的工业产值需要增加2.5倍,全球资源是否能够支撑起这个需求,"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挑战"。可见,中国复兴,恰恰受制于"大量资源"的缺乏。
  最后,兰德公司对于俄罗斯的预测有些"自相矛盾"。比如说,兰德的战略专家一方面承认俄罗斯对美国构成了"更紧迫"的威胁,但一方面又认为,这些威胁"不那么严重"。俄罗斯的核潜艇、战略洲际导弹、战略轰炸机足以对美国构成致命的威胁,就连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都曾直言不讳地表示,俄罗斯"是这个星球上,唯一可将美国抹掉的国家",这么严重的威胁,兰德公司却认为"不那么严重"?
  究其原因,其实无非就是中国的那句"俗话","柿子拿软的捏"。一方面,俄罗斯对于美国的威胁早已存在,是一个必须承认的事实,但美国拿它没办法,因为战斗民族拥有可以毁掉美国的核武实力和动用核武的决心。普京就曾经毫不忌讳地对全球表示,"如果俄罗斯不存在了,还需要世界干什么",因此,和对付中国不同,对俄罗斯切香肠是行不通的,看普京闪击格鲁吉亚,出兵叙利亚,收复克里米亚,完全不怕和美国硬碰硬。
  另一方面,中国虽然目前在军力上不如俄罗斯,对美国构成的威胁"貌似不大",但中国的潜力是俄罗斯无法相比的,除了资源、幅员不如俄罗斯之外,中国在几乎所有成为超级大国的指标上,都要强于战斗民族。最最致命的,俄罗斯"干预"国际事务,无非就是地缘博弈,而中国貌似不参加"地缘博弈",但中国的复兴,人民币的国际流通,就是最大的"地缘博弈",反而从根本上威胁到了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
  归根究底,金融霸权、美元霸权才是美国霸权的核心,军事霸权是为前者服务的,尽管中国只是在埋头发展,但在美国看来,中国此举就是在不声不响地往美国的"祖坟上刨",华盛顿不将中国视为"最大威胁"才怪了。因此,为今之计,中国确是很有必要尽快提升军事实力,特别是尽快提升核武实力,将一身肥肉转化为肌肉,从奶牛变成野牛,否则改革开放数十年,无数民众的辛苦血汗,有为他人做嫁衣的危险。

蜻蜓号将造访土卫六首探卫星表面研究甲烷循环寻找化学生物特征等蜻蜓号任务进入下降着陆星表操作和在土卫六飞行的概念图。图片来源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APL在太阳系众多卫星中,土卫六最为突出。它是唯一一颗表面(7)关于化石的一切我们关于史前动物的所有知识,几乎全部来自于化石。化石是古代动植物遗骸的一种保存方式,化石一词来源于拉丁文fossilis,意为挖掘,揭示出了某些化石被人类发现的途径,当然绝大多数化火箭实验室赢得航天制造初创公司的三项光子任务订单RocketLab将建造并发射三艘Photon航天器,作为具有航天制造抱负的初创公司的平台。RocketLab于8月11日宣布与VardaSpaceIndustries签订一份合同新型化学显微镜在浙大问世,成果登自然封面化学创造着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在这其中每一个单分子起到基本的作用。教科书上的化学反应以单分子形式进行概念描述,但实验中得到却是大量分子的平均结果。观察操纵和测量最为微观的单分子化学太阳系里还存在着另外一些星系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星系,其主星主要是指恒星,比如我们的太阳系其主星是太阳,而太阳就是一颗燃烧自己照亮别的行星的恒星。在恒星巨大引力下,金星火星地球等各类行星矮行星和小行星都围绕着小行星Bennu撞击地球的可能性略有增加但还是很轻微美国宇航局本周表示,本努已经被认为是太阳系中第二危险的小行星,在未来几个世纪撞击地球的可能性略有增加。根据最新计算,这块半公里宽的太空岩石在2182年9月24日与地球相撞的几率为2长角的尤因它兽(恐角兽)知多少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后,地球上出现了许多长相奇特体型巨大的哺乳动物称霸世界,但是到了现代却又全部消失了,你认得这些史前巨兽吗?带着这些疑问跟着小编一起从故事里面去寻找答案吧!故事观察的无我视角哥白尼打破了人类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观念。达尔文打破了人类是地球生物特例的观念。然而迄今,人类以自己所属文明为中心的世界观却仍然在东西方世界普遍存在。观察者以自我(个体或集体)为中心印度一颗地球观测卫星发射任务失败这是8月10日在印度斯里赫里戈达拍摄的携带地球观测卫星EOS03的GSLVF10运载火箭。印度空间研究组织12日称,该组织的地球观测卫星EOS03当天发射失败,未能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中国太空探索接连成功,有望拉动产业科技升级2020年算是中国太空探索的一个重要大年,喜事连连。今年不仅北斗系统建成,祝融号火星车也成功登陆火星之外,就在刚刚中国的神舟号飞船成功对接。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人类对于分子筛最新Science第一作者NiklasPfriem通讯作者YueLiu,JohannesA。Lercher通讯单位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DOI10。1126science。ab
首次发现!中南大学取得重大研究进展,成果登上Nature,引发国际关注!近日,国际顶级期刊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夏庆林等与浙江大学物理系郑毅研究员课题组许祝安教授课题组等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RashbaValley经典双螺旋结构更新了!科学这些病毒的DNA,拥有第5种碱基噬菌体(图片来源NIAID)1977年,一项发表于自然的研究发现一种噬菌体的DNA中不存在A碱基,而是完全被一种新的碱基二氨基嘌呤(Z碱基)替换了,后者在DNA双链中与T碱基配对。探测器又传回火星画面,拍摄到奇怪的景象,看起来像花生最近火星又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一个是NASA的机智号直升机在火星进行了多次试飞,这是人类第一架在外星球飞行的旋翼飞行器,另一个焦点就是我们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即将要登陆火星了3。5亿年地球骤冷,种子植物的繁盛或为直接原因科技日报记者张晔实习生季天宇晚古生代大冰期发生了显生宙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成冰事件,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时期全球古海洋古气候古生态发生显著变化?或许种子植物的辐射可以给出科学家预言暗能量的存在,比暗物质还神秘,它真的存在吗?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虽然人类目前探测到的宇宙范围,大约是930亿光年直径范围,然而事实上,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这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在广袤的宇宙中,除了我们肉眼可见的明物质之外,比方说如何找到宜居星球?行星地质学研究是关键,10月份便知答案多年来,人类一直梦想着在浩瀚的宇宙中,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拎包入住的新家园,不过,虽然如今已经找到了4000多颗系外行星,但其中却只有一小部分,符合宜居星球的标准,那么,如何在这小部上午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上午,去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不太远,一小时公交车到。主耍参观了恐龙舘,人类的进化,神奇的非州,动物与人类的和谐等場舘。在恐龙舘,参观了一个多小时。看到了考古学者挖出的巨大恐龙骨架,地球虚拟说我们会不会生活在虚拟世界中?或许人类只是一串代码牛津大学的哲学家尼克博斯特罗姆曾经发表过一篇论文,叫做我们是不是生活在计算机模拟中,他在文中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概念,他认为,我们现在所生活的宇宙,实际上可能是我们后代运行的计算机一个让人沮丧的事实人类可能错过了许多外星文明的呼唤上个世纪50年代,著名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提出了一个观点任何掌握星际旅行的文明,都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向外扩张,继而占领他们所在的大星系,但为什么我们现在还没有和这种文明取得联系呢?太阳系唯一有云层却不下雨的行星干掉了人类派去的9个探测器今年2月,由天问一号希望号以及毅力号组成的人类火星舰队,已经陆续抵达火星轨道或火星表面,开始了各自繁重的科研任务。在感叹人类科技发展如此之快时,可能很多人还不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纯人类永远也走不出银河系?旅行者探测器,在太阳系外看到了什么?人类能否走出银河系?1977年,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空间探测器,携手飞离地球,去往遥远的星空。它们把沿途所观测到的行星图像,完完整整地发送给人类,并且沿着自己的轨道,不断朝着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