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我们正在经历盖饭的消亡

  作者:渣渣郡
  来源:《意林全彩版》2021年7月
  丼,可能是当代都市流行汉字中崛起速度最快的一个字。拿北京来说,"丼"这个字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蔓延:你既可以在任何一家商场的步行街里看见由它组成的招牌,也可以在随便一个订餐App中寻见它的样貌。
  而这个形似倒插笔的字的本身含义并不复杂,不过是日语中的"盖饭"而已。
  坦白说,丼字的流行是一场盖饭的产业升级:从盖饭升级为丼饭,让这个开始本不足以承载美学、生活方式的菜品成为一种能够被小而美包装的精致食物。
  这种变化让它搭上了中国流行的和风审美列车,使得这份食物足以像穿地导弹一样精准击穿白领们厚实的茧壳,让他们在抱着盖饭Plus大快朵颐的同时联想起东瀛树下的Sakura。
  在这股饮食文化现象的流行浪潮里,无疑有很多消费升级、中产品位之类的浪花被裹挟其中。当人们将吃盖饭的说辞变成了吃丼饭,食物本身也就成为一种进击的精致符号,正将那些不合时宜的、落伍的、没有洞察到市场痒点的盖饭馆子挤压出人们的视野之外。
  盖饭爱好者EdwardKind认为:挤压的过程是无声的,在自己接受食物的方式从拿着铁勺的食堂老大妈转变为戴着手套的饿了么骑手过程中,曾经朴实而存在感卑微的盖饭就已经对他说了再见。
  "现在,连你的订餐软件都不会给你推荐盖饭。"
  这些古早的、朴实无华的食物正被时代车轮一个接一个地碾为齑粉,然后被人遗忘;持续多年的消费升级语境下,似乎会让人们深刻地相信这是一次物竞天择的迭代,并不值得注意。
  然而,在这个正悄然发生的趋势之中,我发现品尝朴实的盖饭正在成为互联网最热的话题:最近,虎扑的一些网友每天开始在论坛里分享吃盖饭的日记,并互相友善地讨论着口味的高低,追忆起了盖饭基本款。习惯在荧幕前看吃播的人们,对各个网络主播拿着各种猎奇食物疯狂进食的画面早已麻木,但当互联网返璞归真从视频形式回到古典图文介质,数十条直播吃盖饭帖子后面紧跟的百万级浏览量,依旧会让人们相信这场饮食文化复古运动背后的力量。
  这一切起源于虎扑网友"芸芸众生中的一粒尘埃"在一次中午吃饭时的奇遇,当他偶然踏进一家早已在大都市间难寻踪影的成都小吃店时,他就走进了一间盖饭的圣殿:泛黄的墙面是岁月蹉跎,200多种菜名是盖饭的经书。
  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从他视网膜上闪过,一个计划就从他脑海中呼之欲出:"今天偶然去了一家小店,发现盖饭种类好多,打算每天中午吃一种,看看能不能坚持下来。""芸芸众生中的一粒尘埃"在初次踏入盖饭圣殿时如是说。
  这场决定追逐200种盖饭的行为,就像是一场行为艺术的序言,唤起了人们基因深处对这种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构成的基础料理最朴素的集体记忆。
  "我确实很久没吃盖饭了,当年在食堂最爱吃的还是8块钱的鱼香鸡蛋。"
  早就沉迷于亲子丼的时尚从业者史老师在看到这篇帖子的时候几乎泪目,从某种意义来说,鱼香鸡蛋盖饭对她来说是一把丈量自己学校生活的尺子,每一份实惠盖饭与味蕾的化学反应都是青春的明证。
  一些持续关注"芸芸众生中的一粒尘埃"的网友,则会把这场活动当作一场如同达成《魔兽世界》成就的努力。
  他们会费尽心力地将盖饭圣殿的经书用Excel一一排列,每日更新,像史学家或是分析师那样,细致地将计算后的进度数字记录在案。
  人们把这场追逐称为连续剧,并形成了独特的"观影文化"。
  狂热的"影迷"会在每一期更新之后,对盖饭本身进行投票,并在得到数据之后从三个维度,为每一份不曾在商业社会中拥有姓名的盖饭评选出Top10榜单。
  热浪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吃盖饭的队伍,投身去被遗忘的路边餐厅寻回失落的味道。从不断涌现的百万级浏览量来说,这场活动的规模已经足以让人将它称为一场名为《盖饭美食家》的活动了。
  活动的波及,让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重新关注起这种起源于上海的劳力饮食。
  在我成长的北京,从20世纪60年代末莫斯科餐厅的招牌菜肴到后来街边像成都小吃的标配,盖饭一直是这座城市最爱的食物。在我兜比脸干净的小时候,每天吃盖饭就像是拆礼物一样充满期待,从不纠结下一顿午饭该吃什么。
  不过,在它兴盛的时候,人们只是将它看作填饱肚子的快餐。人们更爱的是金钱豹自助餐、西餐、日本料理和米其林。
  而如今,当人们开始重新注意这份被遗忘的美食,却发现盖饭在都市之中早就被驱离到了四环开外,发现还没来得及品尝完菜单上的所有惊喜,盖饭就已经快要绝迹。
  盖饭去哪儿了,成为今年4月互联网上的一个疑问。
  在盖饭原教旨主义者莽山烙铁头看来,那些精致的、美学的牛肉饭、鸡肉饭、卤肉饭……都是菜和饭分开的假盖饭。
  因此,当每天中午他坐在十里堡格子间,打开订餐软件,让成百上千被精心雕琢的食物美图肆意侵掠自己的虹膜,他都会为此感到悲哀:"北京是不是美食荒漠我不知道,但一定是盖饭荒漠了。"
  众所周知,在这个由光纤和无线信号组成的时代,投其所好就是渗入世界毛细血管的唯一方法论。
  什么东西好做,能够吸引利润和流量,人们就会追逐什么。这一点在餐饮之中亦如是:从土掉渣饼,到黄焖鸡米饭,再到螺蛳粉,路边鳞次栉比的同质化食物搭配上制式的招牌填充了人们的胃。
  另外,对于那些连锁餐饮品牌来说,中央厨房成为他们竞逐的目标,袋装的、预制的料理包成为他们征服全国雄心壮志的燃料。
  这些从冷冰冰标准流水线上生产的食物,都有着大差不差的口味,是反映商业社会逻辑的现实样本。然而,在这种稳定性背后去除了食物本身的性格与惊喜的可能,让一切美味都变得死气沉沉而又毫无活力。
  而一些还在坚持着的盖饭店,依旧保持着一些传统的商业逻辑。
  北京海淀西四环边上一家名为"四川小吃"的盖饭店的老板老于告诉我,他经营的底线是做饭不用冻肉。
  因此,他每天一大早去锦绣大地买来新鲜的鱼肉蛋奶烹制盖饭。在他看来这一细节并非为了雄心壮志,而仅仅是为了踏踏实实地养家糊口。
  "来我这儿吃饭的都是老百姓,不是司机就是快递员,人都是靠身体吃饭的,饭馆小,做得可能也不精致,但这一口饭有味、能吃饱有劲我就知足了。"
  在快写完这篇稿的时候,我约着我的朋友莽山烙铁头一起去了个小馆子吃盖饭,在抹嘴完事之后,他感悟道:"所以,那些愿意付出小炒工序,卖一份盖饭的人,就是中国餐饮的匠人,我愿把他们称作盖饭之神。"
  说完这句话他望向窗户外灯火阑珊却又样貌一致的招牌,而暗淡的眼神里怎么也映射不出霓虹的光。

如何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今年以来,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力度加大,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小米发布公告网传造车事宜为不实传言8月20日消息,小米公司发言人在社交平台发布公告称,昨日晚间有关小米造车事宜有不实传言,现就该传言做出以下澄清截至目前小米集团的确接触了来自各方面造车团队进行交流洽谈,但本集团并未上马自动驾驶核心技术?小米全资收购深动科技8月25日消息,小米集团以总交易金额约为7,737万美元收购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深动科技(DEEPMOTIONTECH),其中2,440万美元将以现金偿付,其余则发行代价股份支付。完成中国在贵州深山建最高大桥,远望几乎穿入云层,到底有多震撼?图为大发渠特大桥大家都知道,在多山的地形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其实非常困难,但就是在贵州的深山中,又出人意料地出现一座超级工程!它就是大发渠特大桥,要问这座大桥到底有多么震撼?这么说,中国高温超导列车,时速可达620公里,技术原理是什么?图为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一只手就能推着大车走?这种只存在于武侠片里的绝世武功,如今真的成为了现实,就在2021年1月13日,由中国自主研发的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在成都问世,这是一辆工程中国乌东德水电站,发电量超2个三峡大坝,应用了哪些高科技?图为乌东德水电站目前,全球石油煤矿等资源日益枯竭,新能源开发利用一直都是各国所重点关注的项目,中国每年在这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近年来,随着国内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国家城镇化的飞中国造2300吨大国重器,能打通喜马拉雅,为何高价卖给印度?图为印度购买的盾构机长期以来,印度都有着一个大国梦,为此处处都拿中国作为对比对象,但奈何没有这个实力,在基建领域,印度更是落后了一大截,为了完善本国交通设施,在我国造出2300吨级嘲笑中国技术?基建狂魔砸10亿,3年造世界第一高桥,打脸美专家图为被阳光照耀的北盘江大桥2016年12月,从中国贵州传来的一个消息让不少美国专家都直呼被打脸了,在这里,基建狂魔砸了10个亿,用3年时间建造并完工了被称为世界第一高桥的北盘江大桥京新高速公路,地处沙漠无人地带,中国为何非修不可?图为京新高速100年前,建国方略一书中提出了一个伟大的构想,要建一条东起北平,途径阿拉善,西至迪化的进疆大通道,这个计划在当时被人认为是天方夜谭,如今,它却真的在中华大地上实现了,中国基建再传好消息,把高铁修到了106米海底,老外不可思议图为深江一号盾构机如今中国已经建设出了覆盖全国,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连通了很多城市,但我们并没有止步于此,前不久中国基建再次传来了好消息,首条海底高铁就要来了,这条高铁深埋于地下1中国研发的纤维粘合剂,可让沙漠变绿洲,具体原理是什么?图为沙漠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近些年来,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此前,科研人员就再一次成功破解了一项世界性难题,它就是由中国自主研发出来的纤维粘合剂,作为一款高科技产品,
石油联姻新能源,青海这家石油企业正在改变巍巍昆仑山,壮美三江源。作为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青海在我国乃至世界的生态环保中都占据着独特的地位。近年来,青海秉承着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大美江源的初心,筑牢了国家的生态安全屏障。全球石油企业2021排名出炉,三桶油全部入围全球前十福布斯近日公布了2021年最新版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依据销售额利润资产市值这四大衡量标准,评选出全球最大市值最高的2000家上市公司。01三桶油位列全球同行TOP10先看全球油北京冬奥200天倒计时!中国石化多项举措为冬奥加油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倒计时200天到来之际,7月16日,中国石化联合北京冬奥组委在京举行一同加油一同精彩北京冬奥会合作伙伴俱乐部主题活动,7个洁净加油团集体亮相,发布洁净加油碳中和加油站来了,想去体验一下吗?5月18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中国石化江苏常州石油嘉泽加油站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近日正式投运。经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综合评估,该站光伏发电量可以抵消站内电力消费量,碳机遇挑战和变革之下,油气行业即将再起航新变局之下,油气行业将去向何方?行业变革杰瑞股份高效环保共3134字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文江南子竹传统行业石油天然气,将拥有一个新面貌。01全球对油气的需求依旧巨大近年来,尽管各类新电动车中石化中石油们的终结,还是重生?大象转身,能否华丽重生?燃油车能源转型充电站共2700字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文漫天飞雪都说大象转身难,但挡不住石油巨象们迈出这非比寻常的一步。最近,中国石化对外宣布了一项规划,到20普通人如何参与碳中和?快看看这幅长图了解下自从我国为碳中和目标划定了时间线,这个词就开始迅速出圈,受到各界关注。它似乎很遥远很宏大,但事实上,却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使用天然气做饭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浴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不起!请别再叫我石油巨头了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石油巨头们纷纷调转了方向。石油公司转型新能源共2420字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文江南改头换面之后,它们还是那个熟悉的石油巨头吗?01巨头更名记数日前,全球著名石油巨能链完成E轮20亿人民币融资,加速能源数字化助力碳中和8月18日,能链NewLink宣布完成E轮20亿人民币战略融资,领投方为招商局资本,中金资本等老股东继续跟投。本轮融资由母公司能链融资子公司能链物流独立融资和能源资产管理基金设立三石油行业新一轮复苏开启!这家油服企业扭亏为盈了非常规油气开发引领石油行业上扬,通源石油一季度实现开门红。通源石油行业复苏油气开发共3278字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文沐雨关于市场回暖复苏的故事,正在油气行业真实上演。2021年年初以20秒极速换电!中国石化又有换电站投运,坐标上海重庆7月21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中国石化与奥动新能源合作建设的首座换电站中国石化重庆大竹林换电站昨日正式投运。同日,双方合作的另一座换电站在中国石化上海杨园站落地。这是双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