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为什么古代漠北各族势力在被沙俄吞并前屡次被剿灭又屡次复苏,反而归统沙俄后再无动乱呢?

  提起近代中国第一代睁眼看世界的人士所著作品可能大家首先会想起的是林则徐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实际上当时还有一部系统介绍世界各国概括的作品就是徐继畬的《瀛寰志略》。在这部书中对当时的沙皇俄国有如下记载:"彼所有者多北裔穷荒之土,其东部层水积雪,草不繁,牲不育,不可游牧,故漠北诸部弃而不居,俄人得之,政其皮、矿其利,所谓人弃我取,非力能驱除而据为己有也"。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就是:俄罗斯的国土主要集中在北方高寒地带,工农业水平落后,甚至就连漠北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也难以在此生活,因此当地只生活着一些最为原始的渔猎采集部落,俄罗斯得以较为容易地征服广袤的领土。俄罗斯的历史起源于东欧平原上的莫斯科大公国。俄罗斯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一部自西向东扩张的历史。如今俄罗斯四分之三左右的国土都分布在亚洲。
  按说中国与北亚地区在地缘距离上要更接近才是,可为什么最终这片广袤的土地最终却归了俄国呢?在徐继畬的《瀛寰志略》中提到了一个词"人弃我取"。当然这里所谓的"人弃我取"是在站在俄国的立场上说的,所以徐继畬的意思是中国主动放弃使俄国得到了亚洲北部的广袤领土。在清代以前历代中原王朝绝大多数最北部只推进到长城阴山一线,再往北的地区则处于漠北游牧渔猎部族的控制下。
  古代中国在地理位置上是与世隔绝的。这里所说的中国不是指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是指中华文明最初诞生的长江、黄河中下游流域。这也是"中国"一词最早所指代的地区。在这一地区的东部是浩瀚无垠的大海,西部是一望无际的荒漠和巍峨的青藏高原,北部与草原地带相接,南部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大海、荒漠、群山在当时的条件下都是难以跨越的天然地理屏障。
  唯独北部的草原森林地带和中原地区之间是不存在天然地缘屏障的,所以自古以来历代中原王朝最大的外患就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渔猎民族:商周时期的犬戎、春秋战国时期的北狄、秦汉时期的匈奴、北魏时期的柔然、隋唐时期的突厥、北宋时期的契丹、南宋时期的女真、明代的蒙古......当中原王朝强大时也曾组织过大规模的征讨:封狼居胥、燕然勒石、犁庭扫穴......
  当中原王朝衰弱时北方民族则不断袭扰中原地区,甚至在宋末、明末入主中原问鼎天下。对古代中原王朝威胁最大的北方民族有两支:一支是生活在蒙古草原的匈奴、突厥、契丹、蒙古等游牧民族;一支是生活在东北森林地区的操满-通古斯语言的渔猎民族。事实上开创清王朝的满族就不是传统意义上所认为的游牧民族。满人祖先所生活的东北地区作为周边遍布低山丘陵的平原拥有茂密的原始森林。
  这和蒙古草原的一望无垠是不同的:长于山涧溪流之畔的满人其实更多的是以捕鱼射猎为生,马是他们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他们还不能简单称之为马背上的民族。不过渔猎和游牧其实是很难完全分割的:东北平原和蒙古草原之间并没什么难以跨越的的地理阻隔——契丹崛起就吞并了辽东的渤海国;金国强盛时期蒙古草原上的塔塔尔、蔑儿乞、克烈以及后来的成吉思汗争相接受金国册封。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叶赫部就被认为具有蒙古血统,甚至在创建满文时也大量借鉴蒙文词汇——清代定制:凡皇子六龄入学时遴选八旗武员弓马、国语娴熟者数人,更番入卫,教授皇子骑射,名曰‘谙达’,体制稍杀于师傅,盖古保氏之责。看过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的朋友可能就知道其实"谙达"这个满语词汇就来自蒙语的"安答"——意思是伙伴、朋友。
  中国历史上崛起于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和崛起于东北林区的渔猎民族交替号令北疆。正是这些民族与中原王朝长期的征战、贸易、和亲以及人民之间的民族文化交流塑造了今天中国的版图。如今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显然不是一天形成的,然而中国的领土扩张和西方国家有一点很大的不同:中国的扩张是通过民族间的交流融合自然实现的,而不是向西方国家对待印第安人那样直接用武力征服。
  历史上中原王朝的扩张也曾采取过军事手段:汉唐鼎盛时期就曾创造过封狼居胥、燕然勒功这样的赫赫武功,然而这种军事征服的方式会随着中原王朝势力衰弱时出现强烈的反弹。因此历史上中原王朝的扩张更多是通过政治攻心、经济革命、文化交流的方式实现的。诸葛亮对孟获等南中少数民族首领的攻心策略就是这样一种典型例子:通过攻心手段使这些少数民族首领自愿归顺中原王朝。
  这种扩张模式是通过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形成一种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这比起西方国家那种用赤裸裸的武力进行扩张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模式。这种潜移默化的模式其实比武力扩张更有力量:如今美国的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亚裔各族群之间依然泾渭分明,然而中国各民族之间却能实现大团结。这是因为我国各民族在历史上一直是在自然融合,而美国的各族群是在不到两百年时间里强行捆绑在一起的。
  潜移默化的确比武力扩张更有力量,但潜移默化的作用要生效却需要漫长的过程。中国用了数千年时间才把版图塑造成今天这样子。相比之下西方列强在近代用武力扩张的方式就能在短时间内塑造一个个殖民大国,然而这些殖民大国由于没能理顺内部关系大多都在二战后分崩离析了。中国这种自然融合的扩张方式不仅需要漫长的过程才能见效,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可能不断出现反反复复。
  像汉唐时期中原王朝强盛之时就曾在漠北、西域等地设有安北都护府、西域都护府等行政管辖机构。到了两宋时期不要说效法汉唐开拓漠北、西域,即使连中原王朝传统固有的燕云十六州都丢了。汉唐全盛时期中原王朝的版图一度向北推进到贝加尔湖、向西推进到咸海,可随着后来中原王朝的日益衰弱又不得不放弃这些地区。直到明代中原王朝的北境又退回到了长城阴山一线。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之间实际上处于一直持续拉锯的状态:中原王朝强盛时也曾拓展到漠北地区,北方民族强大时也曾一度入主中原。这种拉锯状态最终在清代发生了变化:清朝本身就是崛起于东北森林中的渔猎民族。像满人这样的渔猎民族本身就和蒙古这样的游牧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清代最终得以彻底解决之前明朝200多年都无法解决的蒙古边患问题。
  当然清朝也不是一夜之间就解决了蒙古边患问题:就在清军入关之时西北地区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的势力也正悄然壮大。清王朝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君主80多年的连续征战终于消灭了准噶尔汗国。至此绝大部分蒙古部落都已臣服于清王朝,西藏、新疆等地也被纳入清王朝的统治之下。清王朝成为了一个同时涵盖满、汉、蒙、回、藏等各族系的多元帝国。
  然而就在清朝刚解决完传统的北方边患问题时一个新兴强国却赫然崛起在清王朝的北方。这个国家带给清王朝的边患问题甚至比起过去的漠北诸部所造成的传统边患更大。这个国家就是我们在全文一开头提到的沙皇俄国。沙皇俄国的前身是崛起于东欧平原的莫斯科大公国:13世纪蒙古西征时期莫斯科大公国成为了蒙古金帐汗国统治下的一个附庸小国。
  莫斯科大公国通过为蒙古可汗征收贡赋和征讨不听号令的公国而取悦于蒙古金帐汗廷。莫斯科大公国趁机利用蒙古人的威势趁机削平群雄,从而得以逐渐完成了罗斯诸公国的统一。1378年夏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率领罗斯诸公国在沃扎河和金帐汗国大打出手,战后莫斯科大公国从蒙古人的统治下赢得了独立,但在1383年金帐汗国的脱脱迷失再次入侵莫斯科。
  1480年日渐强大起来的莫斯科大公国彻底摆脱了蒙古的统治。到16世纪初莫斯科大公国已兼并了特维尔、普斯科夫和里亚赞等罗斯公国,又从立陶宛人手中收复了斯摩棱斯克。至此一个北起白海、南至奥卡河、东临乌拉尔山、西达第聂伯河的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宣告诞生,然而这仅仅只是俄罗斯民族扩张史的开始。1598年沙皇俄国征服了由蒙古金帐汗国分化出来的失必儿汗国。
  失必儿汗国被征服后俄国人已越过作为亚欧分界线的乌拉尔山进入到西西伯利亚平原。这时的西伯利亚并没形成统一的国家,而是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原始部族。俄国人用火绳枪征服了这些西伯利亚的原始部族。截至1637年俄国人已推进到鄂霍次克海一带。1697年沙俄在远东的扩张已推进到堪察加半岛。沙俄在征服西伯利亚的广袤土地后又将目光瞄准了南方黑龙江流域的肥沃黑土。
  1643到1644年间哥萨克人瓦西里·波雅尔科夫沿黑龙江而下进行探险考察并建立了雅克萨城等要塞。直到1685年清军对俄军发起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然而这一时期蒙古准噶尔汗国崛起成为同清帝国和俄罗斯在北亚并立的三大地缘势力之一。在1689年8月27日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清政府为避免沙俄和准噶尔结盟还是在贝加尔湖等地对沙俄进行了让步。《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使沙俄暂时消停了下来。
  然而鸦片战争后沙俄眼见英、法等国在中国攫取利益又开始蠢蠢欲动。1858年5月28日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迫使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由此被划归俄国,与此同时乌苏里江以东(含库页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1860年沙俄要求清政府承认《瑷珲条约》的有效性并签订《中俄北京条约》予以确认。
  沙俄得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得以割占包括库页岛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紧接着沙俄又把目光投向了位于中国西北的新疆以及与之接壤的中亚藩属国。1864年10月7日《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让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今斋桑泊)南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1865年5月米哈伊尔·切尔尼亚耶夫少将率领1900名俄军携带12门大炮侵入中亚浩罕汗国。
  1868年5月2日3500名俄军攻克布哈拉重镇撒马尔罕并在几个月后将浩罕和布哈拉两个汗国并入俄国版图。1869年冬一支俄军小分队登上里海东岸的克拉斯诺沃茨克(今土库曼斯坦巴希),在这里俄军建立了窥视希瓦汗国的前哨基地,1873年春俄军集结起1.3万人马分别从塔什干、奥伦堡和克拉斯诺沃茨克三个方向攻入希瓦汗国,当年5月28日俄军攻陷希瓦全境。
  1871年俄国侵占中国新疆伊犁。1881年2月12日签订的《中俄伊犁条约》归还了伊犁,但仍割让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1884年沙俄又越过本身就是由不平等条约划定的边界线非法侵占帕米尔地区。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沙俄所制定的"黄俄罗斯"计划把中国东北、内外蒙古、新疆等地都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辛亥革命期间沙俄又趁机煽动外蒙古独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俄已征服了北亚、中亚大部分地区。历史上最后的游牧帝国其实最终是被清朝和沙俄瓜分了。在过去的数千年间中原王朝曾与北方民族持续拉锯,可为什么沙俄却能在短短几百年间征服北亚、中亚的游牧帝国呢?沙俄在向东方扩张的早期阶段所面临的主要对手是由蒙古金帐汗国分化出来的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国、西伯利亚汗国这几个游牧汗国。
  然而这几个游牧汗国内部都相当松散:西伯利亚汗国60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看着挺大,可实际上却只有不到20万人口。西伯利亚汗国事实上只有可汗所在的都城过渡到了城邦国家文明阶段,而其他名义上同样归属西伯利亚汗国的地区其实仍处于原始的氏族部落文明阶段。当地分散居住的渔猎部落在组织力动员力上远远不及俄国,加之俄国从欧洲引入的火绳枪等先进装备进一步放大了双方的差距。
  这时俄国人相对于游牧民还只具有相对优势:火绳枪有时并不一定就能战胜游牧民的弓箭。然而等到18世纪、19世纪工业文明时代到来后机枪取代火绳枪成为欧洲各国士兵的标配。网上有这样一句话"自从机枪问世以后游牧民族都变得能歌善舞了"。事实上机枪的问世直接导致了游牧民族的骑兵彻底走下历史舞台。从此游牧民族在世人面前的形象由彪悍善战变成了能歌善舞。
  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所改变的不只是武器:迈入工业文明的俄国用近代化的社会管理制度代替了以往中原王朝所采用的册封、和亲、贸易等羁縻手段治理游牧民族,与此同时还向当地迁徙了大量的俄罗斯农民,在各个游牧部族之间人为制造矛盾分而治之。当俄国人的统治手段发生变化时当地的游牧民也在发生变化:他们渐渐抛弃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帐篷,住进了和俄罗斯人一样的砖瓦房。
  就这样生活在北亚、中亚的游牧民2000多年来的生活习性从整体上被改变了。这种习俗文化的改变导致新的游牧民族强权再也不可能建立起来了。为什么中国没能像俄国这样同化北亚、中亚的游牧民族呢?这在本质上是因为俄国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上,因为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是有本质区别的。农耕文明条件下农业种植潜力是衡量土地价值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
  在这种状态下东北地区、蒙古草原、西伯利亚、中亚地区等不适宜农耕的地区很自然就被中原王朝视为缺乏价值的鸡肋。农耕时代生产力的有限导致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相对有限。那时世界各大地缘板块之间的有效交流严重不足:海洋、荒漠、山脉这些自然地缘屏障的存在导致各板块彼此之间的交流相当有限。要奢望汉、唐这样的强势中原王朝能做到像工业革命后的俄国一样未免要求太高了。
  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清朝倒是与沙皇俄国同时代,然而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并没跟上世界工业化的潮流。等到晚清时期展开效仿西方工业化浪潮的洋务运动时清朝的国力被沙俄甩在后面已成为既成事实。不过在清朝前期倒是有实力与沙俄在北亚、中亚等地一争长短:清军入关是在17世纪,西方的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清朝前期的国力其实并不弱于沙俄。
  遗憾的是在清朝最鼎盛的康乾时期正赶上与准噶尔汗国的战争。雅克萨之战本来是以清军获胜告终的,然而清王朝为避免沙俄与准噶尔这两大宿敌结盟就只好对沙俄让步。这时的清王朝的汉化程度正在逐渐加深,所以清王朝看待北亚、中亚等地的心态也和传统的中原农耕王朝差不多。如果用这些满清朝廷眼中的"无用之地"换取分化沙俄与准噶尔这两大宿敌的结果在统治者看来是划得来的。
  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是两回事。
  对于农耕时代的中原王朝来说,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威胁始终是非常严重的。
  虽然游牧民族茹毛饮血,逐水草而居,但实际上并不是他们不吃粮食,也是要吃的。否则只靠牛羊肉,是很难维持一个部落联盟国家的长期繁衍和人口不断增加的。而要从中原获取粮食,最为简便的办法便是通过劫掠汉族地区,直接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生活和生产物资。
  所以,从拉铁摩尔开始,近现代的中国边疆和中亚少数民族研究中就差不多形成了一个共识,游牧民族侵略汉族地区,主要的目的并不是征服这些地区,建立直接统治,因为这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而是通过持续的侵略战争,迫使中原王朝与他们达成稳定的朝贡贸易,以他们的马牛羊等物资与中原地区进行贸易交换,来获得粮食等物资。
  也是因此,长城实际上也是农耕时代游牧民族与农耕文明的边界线,长城以南种地,长城以北放牧。因为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汉族的农耕技术还不足以在长城以北发展农业,而长城以北地区相对蒙古高原来说,气候更为适宜,传统上就是游牧民族重要的草场。
  而对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来说,漠南更接近中原王朝,游牧条件更好,沙漠戈壁自然无法生存,在漠南受到中原王朝的进攻,无力组织有效抵抗的时候,只能放弃漠南,越过沙漠戈壁,进入漠北,实际上也就是今天的西伯利亚地区。
  蒙古高原上的沙漠戈壁对习惯了茹毛饮血、迁徙无定、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来说,并不是不可逾越的天险,强盛的时候穿越沙漠南下,进入漠南,衰弱的时候退回漠北,,休养生息,种落繁衍,积蓄力量,伺机反攻回到漠南。
  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是,中原王朝既然能在漠南草原上击败游牧民族,为什么不越过沙漠戈壁,追击游牧民族呢?
  因为中原王朝的军队都是农民组成的,他们的饮食习惯是必须以粮食为主要口粮的,不可能像游牧民族那样茹毛饮血。所以,中原王朝军队大规模出征,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准备,就是要储备粮食,而军队的作战半径往往也受到后勤补给能力的限制。
  而且,中原王朝即使远征草原,也不可能是纯骑兵组成的军队,而是以步兵占绝大多数的,行军速度和纯骑兵组成的草原游牧民族不能同日而语。所以,要进行长距离的远程行军,追击进入漠北,这超过了中原王朝的后勤补给能力。
  即便是在东汉时期出现过窦宪这样抽调骑兵组成的军队穷追,进入漠北的情况,在找不到匈奴主力军队决战的时候,也只能勒石记功,振旅而还,而不能在当地设立屯戍,留兵戍守。
  在这方面,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条件就要比漠北强很多。中原王朝一旦征服某个地区,就可以在当地设立军事据点,从中原组织移民来进行屯垦,逐步进行农业开发。所以,中原王朝在河西走廊和西域更容易建立稳固有效的统治,而在漠北则做不到。
  到俄国进入漠北地区和西伯利亚的时候,俄国的农业技术水平远非此前中国中原王朝可比。而且,当时的俄国已经有了部分工业能力,还在不断提高之中,因此,他们更容易在当地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
  而且,从人种和生活习性上来说,俄国人也比中原汉人更容易适应当地的严寒气候。
  当然,随着苏联解体,俄国工业衰退,苏联时期在西伯利亚建设的大量工业城市,如今都在持续衰败,人口严重外流,大量的工业区被废弃,成为死城。
  这个问题非常不严谨。
  漠北问题的解决固然有沙俄的功劳,但主要还是中原王朝的努力,也就是清朝前期的一系列经营。
  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
  铁打的漠北,流水的游牧民族。
  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原政权和漠北,游牧民族冲突逐渐加剧,先是匈奴被汉朝击败,其后鲜卑成为草原的主人。
  在鲜卑南下,中原建立政权后,柔然又成为北方霸主。而在柔然穷兵黩武的过程中出局迅速崛起,成为中原王朝的北方大患。
  在唐朝消灭突厥势力后,漠北地区又经历了回鹘契丹等势力后,蒙古终于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
  可以说,在中原王朝和漠北少数民族冲突的数千年过程中,北方的少数民族始终无法被彻底根除。
  而这一问题直到公元1759年清朝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后方告结束,而此举也标志着清朝的疆域达到了巅峰。
  而清朝之所以能够彻底解决游牧民族问题,和北方沙俄的配合也有很大关系。
  沙俄的扩张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1582年第一批哥萨克越过乌拉尔山向东挺进,陆续消灭西伯利亚地区的西伯利亚汗国和喀山汗国,俄罗斯疆域迅速扩大。
  在沙俄鲸吞西伯利亚的过程中,他们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策略,并依靠其先进的武器装备,迅速取得了巨大战果。
  1600年沙俄侵占贝加尔湖西部和北部地区。1639年哥萨克到达鄂霍次克海,势力抵达太平洋沿岸。1643年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在沿岸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对黑龙江流域的侵占,意味着沙俄已经彻底封死了游牧民族的所有出口。
  在沙俄鲸吞西伯利亚前,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的冲突主要集中在南北方向的对抗。
  一般而言,但凡中原王朝处于王朝末期,或者乱世,其整体实力孱弱,根本无力抵抗北方少数民族的疯狂进攻。少数民族也会趁此机会侵占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等战略要地,作为入侵中原地区的跳板。
  但是在中原地区完成整合,重新缔造新的大一统王朝后,双方实力对比就会逐渐被逆转。在农耕文明时代,小农经济是帝国的经济基础,因此这种变化非常漫长,有着潜移默化的特征,例如汉朝反击匈奴用了70年时间的卧薪尝胆。
  在中原王朝建立前期,经过韬光养晦,国力强盛,统治者雄才大略,中原王朝能够集中力量对北方的游牧民族形成巨大打击,迫使其退出中原地区。
  而在游牧民族遭受巨大打击,元气大伤后,他们的逃遁路线可分为两个方向:
  1、一是向北
  首先,由于中原王朝以小农经济为支撑,生产力水平整体低下,这意味着反击少数民族几乎是倾全国之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势必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为不影响帝国的生产力发展,每年反击匈奴的时间只有短短数月,这在时间上意味着中原王朝无法对游牧民族赶尽杀绝。
  其次,蒙古高原相比于中原地区地势较高,维度更高,这意味着这些地区气候更加寒冷干燥,中原王朝北伐游牧民族的过程中根本无法得到充足的补给,客观上要求中原王朝必须保持漫长的补给线。
  而战线越靠北,就意味着补给线需要拉得越长。而补给线每延长一公里,就意味着更多的人口需要加入,这对于帝国而言是一项沉重的负担。
  所以从理论上说,只要撒欢地往北跑,中原王朝是无可奈何的。
  但是凡事就怕认真加天赋,比如霍去病式的人物。
  2、一路向西
  建国后,根据郭沫若等一些历史专家的考证,得出我国游牧民族游牧范围的北界在今天的北纬58度附近。
  在这条纬线上西起萨彦岭,中经贝加尔湖,东至外兴安岭。形成了东亚地区和西伯利亚天然的分界线,这也是两大板块儿的分水岭。
  从分水岭向南北两个方向,海拔逐渐降低,形成完全不同的气候环境。
  在北纬58度线以北,冻土广布,气候寒冷,无法发展畜牧业,游牧民族难以生存。
  而在中原王朝出现霍去病式的人物,并掌握了有效克制游牧民族的手段,例如组建强大的骑兵部队后。中原王朝军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小农经济的天花板,这使得他们有能力对游牧民族进行穷追猛打。
  在这样的情况下,向北跑就非常不明智了,游牧民族必须寻找更多的求生途径,那就是一路向西。
  在我国数千年的游牧民族发展过程中,向西迁徙是非常重要的求生和发展途径。除了匈奴逃命似的西天,很多游牧民族甚至主动发起向西的扩张,例如蒙古发动的三次西征。
  游牧民族途经阿尔泰山南北的通道向西迁徙,到达今天的中亚草原,东欧平原以及西亚高原等广大区域,游牧民族在这样的迁徙中不断壮大和发展。
  但是俄罗斯的扩张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切。中国18世纪对西伯利亚的鲸吞,以及19世纪对中亚地区的征服,游牧民族向北和向西的通道被完全堵死。
  在这样的情况下,游牧民族可供回旋的余地越来越小,客观上为中原王朝彻底解决游牧民族问题提供了可能。
  历史的使命最终落到了清朝的肩上。清朝崛起后,便开始着手解决蒙古问题。
  蒙古自明朝后期以来,虽然无法完成统一,但是他们仍然占据了蒙古高原,西域青藏高原等广大区域,严重威胁着中原王朝。
  清朝作为发源于东北的少数民族,对于蒙古问题的认识比汉家王朝更加深刻,这也注定了清朝能够成为我国历史上彻底解决游牧民族的王朝。
  1635年,后金征服漠南蒙古,皇太极成为蒙古各部的大汗。
  1691年,康熙和漠北喀尔喀蒙古四部札萨克在多伦诺尔举行会盟,标志着漠北蒙古纳入清朝版图。
  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由鞑靼分裂而来,与中原地区关系密切。因此清朝更多的采取怀柔政策,在漠南和漠北,蒙古区域清朝推行一系列措施:
  盟旗制度。 清朝对蒙古各部区域进行划分,设置盟旗,并要求蒙古各部固守界限,不得随意迁徙。虽然在客观上减少了蒙古各部发生矛盾的可能,但是却彻底改变了蒙古各部的生活状态,无法逐水草而居的蒙古各部,也没有了聚沙成塔,迅速崛起的可能。
  大兴黄教。 清朝统治者相信宗教远比长城更有力量。因此在征服漠南漠北地区后,清朝在草原上大兴喇嘛庙,统一蒙古各部的宗教信仰。同时清朝已利用黄教严格控制蒙古各部人口,导致蒙古地区人口常年负增长,势力越来越弱。
  满蒙联姻。 清朝征服漠南蒙古后,和漠南蒙古高层王公常年保持政治联姻。通过相互的高层通婚,蒙古各部尤其是漠南蒙古和清朝关系更加密切。同时也更加强化了蒙古作为清朝联盟的政治地位。
  当然,对于不听话的游牧民族,特别是漠西蒙古,清朝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式,那就是武力手段。
  从从准噶尔汗国崛起到覆灭的70多年时间里,清朝通过一系列战争,例如乌兰布通之战,昭莫多之战,有效遏制了准噶尔汗国东侵的势头。
  又通过1722年驱逐准噶尔,清朝收复西藏;1724年清朝击败青海和硕特部,收复青海;1757年清朝消灭准噶尔汗国,而后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于1759年彻底平定天山南北。
  至此清朝疆域达到顶峰,这也是我国古代历史实控疆域的最高峰。平定天山南北,标志着清朝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原王朝数千年的游牧民族问题。
  而为了让游牧民族死得更透,争吵在实施了一系列釜底抽薪式的削弱政策后,也在不断引入沙俄势力,压制蒙古。
  例如1689年,清朝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表面上通过条约清朝巩固了龙兴之地,但事实上,清朝将外兴安岭以北的传统游牧民族势力范围划给了沙俄。
  再如1727年,清朝同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此条约有效保护了漠北喀尔喀蒙古各部,但却将原属于喀尔喀部的贝加尔湖周边数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划给沙俄。
  因为沙俄的泰山压顶,使得蒙古各部不得不更加依附于清朝。
  概括说来,清朝之所以能够彻底解决游牧民族问题,和清朝当时面临的国际环境以及清朝本身的特点密不可分,这使得清朝成为彻底解决游牧民族的中坚力量。
  但是沙俄的配合约必不可少,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沙俄的默契配合,才使游牧民族彻底丧失了东山再起的可能性。清朝解决游牧民族的过程也是清朝和沙俄瓜分蒙古势力范围的过程。
  而到了工业革命之后,游牧民族相比于周边势力,技术劣势更加明显,再也无法对中原地区形成实质性威胁。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震惊!地球可能是两个早期行星相撞的产物!过去十几年,月球的起源一直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研究课题。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认为,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并不是被俘获的。就如同火星的几颗卫星,或许是其他宇宙现象造成的结果。长久以来,人类在地球和月球间搭建星际桥梁?很科幻,但难以实现。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幻想过,科技发达的时候,人类搭一个地月桥梁,甚至太空天梯,浪漫又科幻。幻想很美好,但其实稍微仔细一想,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有很多原因,我们可以王传福华为很多零件,比亚迪代工的我们走在大街上,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汽车,一汽大众奔驰别克等等。虽说我们平常看到最多的汽车都是国外品牌,但也有不少国产品牌的汽车在路上行驶,其中有吉利奇瑞比亚迪等等。近几年国产汽车的发中国网文文化入侵国外,数千万老外忙修真1998年第一次亲密接触出现在国内网络上,标志国内网文正式出道了,在随后的几年中大小作者在各个平台亮相,类型不一的各种小说同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崛起。发展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苹果凑时间发布iOS15的目的狙击华为鸿蒙短短十天,鸿蒙的口碑已经积累了起来。这也让鸿蒙的竞争对手安卓和苹果有些紧张起来。像谷歌和苹果这样的公司,能够存活到现在,危机意识一定是非常重的。他们会尽量将危机和挑战还在摇篮时就将2万清北精英在硅谷芯片被卡是小事,人才流失才是大事近些年国内企业逐渐从芯片低中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发展,但是面对的技术性难题也越来越明显,不仅是在设计和材料上有着暂时无法解决的困难,还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一直悬在众多企业头上,那就是胜算加大!此法一出,孟晚舟案再添重要筹码众所周知,华为公主孟晚舟事件持续发酵至今已经数年之久,然而始终没有一个定论。西方国家和老美要么扭曲是非,要么浑水摸鱼,始终不愿意还事情一个清白。但是眼下孟晚舟事件或许即将迎来转机,国产光刻机刚下线,ASML我们降价2020年可以说是我国半导体制造业元年,在过去的一年里老美联合众多西方企业对华为的制裁,深深地刺痛了国人的心,也唤醒了记忆中那段不好的历史。未来我国芯片行业注定会实现重大突破,也将找到造芯的新路?避开老美专利限制,11个高级会员都是中企今年大家谈到最多的就是全球缺芯这个问题,因为疫情导致的半导体产业芯片危机,和华为被美制裁断供芯片,都使大家认识到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不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加大了对半导体行业发展的支大量订单被迫取消,转往中国,印度越南制造业是真不行近些年西方国家一直呼吁,让全球的供应链脱离对中国的依赖,更喊出制造业东南飞的口号。而在2014年之前,印度国内从只有两个电子厂,每年只能生产6000万台手机。到后来大力发展电子产业辛巴,又开始演了说起网红带货主播,脑海中自然会浮现,李佳琦,薇娅,辛巴等名字。这两年,随着网红的经济效应越来越大,这些带货主播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不说家喻户晓,但是经常上网购物的人肯定是熟知的。在带
吉林中公事业单位第一环境问题与第二环境问题的区分一试题展示下列选项中,引起第二环境问题的是()。A。水灾旱灾B。地震台风C。山崩海啸D。水面过围答案D。解析第一环境问题,又叫原生环境问题,通常是指一些我们人类影响力很小的自然灾害吉林中公事业单位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一知识点剖析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是由基本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两个总特征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吉林中公事业单位对外贸易中的汇率问题1。汇率的含义一国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2。汇率制度包括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固定汇率是指政府制定和公布,并只能在一定幅度内波动的汇率。浮动汇率是指吉林中公事业单位哲学之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下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以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为前提的。而运动又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事业单位的考试中常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运动观,上两篇文章剖析了运动和吉林中公事业单位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所谓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复杂的矛盾体系中,他们的地位各不相同,另一个是在一个矛盾中,地位也不是不平衡的,在复杂的矛盾体系中,我们把他叫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关于黑洞的10大认知可能是虫洞,也可能在产生新的宇宙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天体。1916年,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通过计算得到了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一个真空解,这个解表明,如果将大量物质集中于空间一点,其周时空穿越可能么?得先证明时间存在!本文颠覆你对时间的认知时间的流动可能是人类知觉中最直观的感觉,因为在我们内心最深处对于时间流逝的体会,其感受之深,程度远超过对于空间或质量之类的体验。时间的流动常被比拟成飞箭或不舍昼夜的流川,它冷酷地把论如何培养少儿的思维方式好长时间没发表文字排列组合了。深夜的不眠才有时间与大家探讨育儿题目。望子成龙,皆天下父母心。思维方式的定义人的主观意识对已知知识层面的运用方式与排列意向。通俗比如讲,把知识看成文字经验论与唯理论什么是经验论经验一词的涵义比较宽泛,既包括直接从感性认识所作的规律性总结,也包括某种心理体验生活阅历等,但是作为认识论概念,经验只是指感性认识。经验论又称经验主义,经验论者分成唯物国产唯一,全球唯二魅丽纬叶RDN系统获得FDA突破性设备认证上海魅丽纬叶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英文名ShanghaiGoldenLeafMedTecCo。,Ltd)自主研发的治疗高血压的肾动脉射频消融(RDN)系统获得美国FDA授予的突破性设备月亮的诞生(一)月亮是地球的忠实卫星四十六億年守卫地球忠贞不屈给地球面貌带来了无限色彩。我們人類对月亮都是炽爱敬仰向往祟尚。每逢晚上月挂晴空明静的同月光及引着我们的眼球坐地观天尝月。特别在中秋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