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7月份全球航天发射活动情况统计

  编辑整理 | 《卫星与网络》
  7月,全球共进行11次航天发射活动,11次均成功。
  其中美国2次、中国6次、俄罗斯2次、欧盟1次。
  成功向太空送入153个航天器:
  3个运行在地球静止轨道,150个运行在近地轨道(含1个国际空间站的太空舱,其中103个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
  包括86颗通信卫星、18颗对地观测卫星、12颗电子侦察卫星、9颗气象卫星、1颗数据中继卫星、23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3个卫星部署器、1个空间站太空舱。
  有70个属于美国、17个属于中国、1个属于俄罗斯、5个属于芬兰、5个属于瑞士、5个属于卢森堡、36个属于英国和印度共有、1个属于德国、1个属于立陶宛、1个属于澳大利亚、1个属于墨西哥、1个属于比利时、1个属于英国、1个属于意大利、1个属于泰国、1个属于保加利亚、1个属于西班牙、1个属于阿联酋、1个属于科威特、1个属于巴西、1个属于欧盟。
  全球航天发射活动统计表(7月)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航天器简介
  (1)"星链"卫星
  本次通过"拼单"任务将3颗"星链"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自2019年5月组网发射启动以来,太空探索公司迄今已通过29次组网专项发射任务将1725颗"星链"卫星送入轨道。另外,该公司还借其1月底的首次自营拼单发射任务和本次拼单任务把13颗"星链"部署到极地轨道。加上2018年初发射的2颗"丁丁"原型卫星,已发射"星链"卫星总数为1740颗。
  (2)Umbra-SAR2001卫星
  图1 Umbra-SAR 2001卫星展开图
  美国本布拉实验室正在组建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星座的首星,重约50kg,配备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具备在16km2区域内以25cm分辨率快速拍摄图像信息的能力。一种采用相对较低功率采集高质量图像的天线技术被应用于卫星。
  (3)YAM-2/3卫星
  图2 YAM-3卫星示意图
  美国LoftOrbary公司设计的微型卫星,主要为不同客户运送各类有效载荷同时开展相关技术试验,重约80kg,YAM-2卫星上搭载了各组织/国家的高光谱成像仪、物联网射频装置、技术演示系统、加密密匙存储器等五种载荷;YAM-3卫星搭载了各组织/国家的光学成像传感器、物联网射频装置、自动驾驶系统、VanZyl-1成像仪、RGB成像传感器五种载荷。
  (4)NewSat-19~22卫星
  阿根廷SatellogicS.A公司正在组建的对地观测卫星星座中的4颗,星座中卫星均为51cm×57cm×82cm大小,重约37.5kg,设计寿命3-4年,配备可见光和红外成像系统,成像分辨率在1m左右,同时搭载超高频应答器。此前,NewSat系列卫星共有19颗分6次发射进入太空,分别是:
  NewSat-1~2卫星,于2016年5月3日由长征-4B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NewSat-3卫星,于2017年6月15日由长征-4B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NewSat-4~5卫星,于2018年2月2日由长征-2D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NewSat-7~8卫星,于2020年1月15日由长征-2D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NewSat-6卫星,于2020年9月3日由维加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NewSat-9~18卫星,于2020年11月6日由长征-6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5)ICEYE-X11~X14卫星
  图3 ICEYE-X10卫星示意图
  芬兰ICEYE初创公司正在组建的雷达成像卫星星座,旨在提供近乎实时的SAR图像。卫星携带紧凑而高效的合成孔径传感器,可最大限度地穿透云层,运行于574km×595km、97.7°的太阳同步轨道。此前,ICEYE系列卫星共有10颗分6次发射进入太空,分别是:
  ICEYE-X1卫星(设计寿命2-3年、重约70kg),于2018年1月12日由PSLV-XL运载火箭发射入轨,运行于494km×506km、97.6°的太阳同步轨道。
  ICEYE-X2卫星(重约80kg),于2018年12月3日由"猎鹰9"V1.2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运行于570km×587km、97.8°的太阳同步轨道。
  ICEYE-X3卫星(设计寿命3年、重约150kg),于2019年5月5日由电子运载火箭发射入轨,运行于484km×512km、40°的近地轨道。
  ICEYE-X4~X5卫星,于2019年5月7日由联盟号运载火箭发射入轨,运行于574km×595km、97.7°的近地轨道。
  ICEYE-X6~X7卫星,于2020年9月28日由联盟号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ICEYE-X8~X10卫星,于2021年1月24日由"猎鹰9"V1.2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6)TUBIN卫星
  图4 TUBIN卫星示意图
  德国柏林大学建造的纳米科学技术试验卫星,设计寿命1年,重约17kg,主要用于测试热红外地球观测有效载荷。
  (7)Mandrake-2A/2B卫星
  图5 Mandrake卫星示意图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两颗技术试验卫星,载有宽带光纤链路系统,主要针对"黑杰克"计划下开展星间通信技术试验。
  (8)Capella-5卫星
  美国卡佩拉空间公司正在组建的SAR雷达成像卫星星座的第5颗,携带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分辨率0.5m。该星座计划建设规模30颗,旨在为美空军提供SAR数据,以提供国外威胁的预测情报。此前,Capella系列卫星共有10颗分6次发射进入太空,分别是:
  Capella-1卫星,于2018年12月3日由"猎鹰9"V1.2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Capella-2卫星,于2020年8月31日由电子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Capella-3/4卫星,于2021年1月24日由"猎鹰9"V1.2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9)GNOMES-2卫星
  美国蓝峡谷技术(BlueCanyonTechnologies)公司正在建设的气象卫星星座的其中一颗,重约30公斤,运行于650km左右的太阳同步轨道,载有全球定位系统无线电掩星有效载荷。该星座拟由约20颗卫星组网,将通过测量大气对GPS、GLONASS、"伽利略"和"北斗"导航卫星信号的影响来获取天气预报、气候研究和空间天气监测用的无线电掩星数据。此前,GNOMES-1卫星于2020年8月30日由"猎鹰9"V1.2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10)LINCS-1/2卫星
  图6 LINCS卫星示意图
  美国国防部建造的两颗12U科学技术试验卫星,载有激光通信终端,太空发展局将用来验证卫星光学交叉链路、卫星与MQ-9无人机之间的通信技术。
  (11)PACE-1卫星
  图7 PACE-1卫星示意图
  美国NASA建造的6U科学技术试验卫星。
  (12)TROPICSPathfinder卫星
  美国蓝峡谷技术公司拟建设的气象卫星星座的首颗3U立方体卫星,设计寿命1年、重约4kg,运行于600km×600km、30°的近地轨道。该星座计划由7颗3U立方体卫星组成,载有微波光谱仪、辐射计等设备,具备平均30分钟的重访率,能够高效监测全球降雨量、温度和湿度变化。
  (13)AtlaCom-1卫星
  立陶宛6U科学技术试验卫星,运行于太阳同步轨道。
  (14)EG-3卫星
  也称Tyvak-0173卫星,美国回声星通信公司正在组建S波段物联网卫星星座的第3颗,6U立方体卫星,拟建设规模在28颗左右,用于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窄带数据服务,包括机器对机器和物联网通信。此前,EG系列卫星共有2颗分2次发射进入太空,分别是:
  EG-1卫星,于2020年8月30日由"猎鹰9"V1.2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EG-2卫星,于2020年9月3日由维加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15)Centauri-4卫星
  也称Tyvak-0211卫星,澳大利亚空间技术公司正在组建的物联网卫星第4颗,6U立方体卫星,重量不超过10kg,拟建设规模为140颗,用于能源、公用事业和资源行业。此前,Centauri系列卫星共有3颗分3次发射进入太空,分别是:
  Centauri-1卫星,于2018年12月3日由"猎鹰9"V1.2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Centauri-2卫星,于2018年11月29日由PSLV-CA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Centauri-3卫星,于2021年3月22日由电子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16)Lemur-2140~145卫星
  美国顶尖公司正在组建的3U立方星气象/电子侦察卫星星座中的两颗,每颗卫星重约4kg,主要携带两种有效载荷:GPS无线电掩星测量有效载荷和跟踪船舶用的AIS接收器。该星座主要用于监测船只、飞机和天气。从第78颗开始,卫星增加了AirSafeASD-B有效载荷来跟踪飞机。GPS无线电掩星测量有效载荷能够实时测量GPS卫星信号,可根据信号受大气层影响的数值变化非常精确地计算出温度、压力和湿度廓线;AIS接收器能够接收AIS信号以跟踪世界各地的船只。此前,Lemer-2系列卫星共有129颗分25次发射进入太空,其中4颗入轨后不能正常工作,分别是:
  Lemer-21~4卫星,于2015年9月28日由PSLV-XL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5~13卫星,于2016年3月23日由宇宙神-5运载火箭发射入轨,其中Lemer-213卫星入轨后未能正常工作。
  Lemer-214~17卫星,于2016年10月18日由安塔瑞斯-5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18~21卫星,于2016年12月9日由H-2B-304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22~29卫星,于2017年2月15日由PSLV-XL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30~33卫星,于2017年4月18日由安塔瑞斯-5-401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34~41卫星,于2017年6月23日由PSLV-XL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42~49卫星,于2017年7月14日由联盟号2-1a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其中Lemer-243卫星入轨后未能正常工作。
  Lemer-250~57卫星,于2017年11月12日由安塔瑞斯-230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58~67卫星,于2017年11月28日发射失败未能入轨。
  Lemer-268~71卫星,于2018年1月12日由PSLV-XL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72~73卫星,于2018年1月12日由电子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74~77卫星,于2018年2月1日由联盟号2-1a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78~81卫星,于2018年5月21日由安塔瑞斯-230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82~83卫星,于2018年11月11日由电子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84~87卫星,于2018年11月29日由PSLV-CA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88~95卫星,于2018年12月27日由联盟号2-1a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96~99卫星,于2019年4月1日由PSLV-QL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100~107卫星,于2019年5月7日由联盟号2-1b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108~111卫星,于2019年12月11日由PSLV-QL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112~119卫星,于2020年9月3日由维加运载火箭发射入轨,其中Lemer-2112和Lemer-2113卫星入轨后未能正常工作。
  Lemer-2120~123卫星,于2020年9月28日由联盟号2-1b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124~125卫星,于2020年10月3日由安塔瑞斯-230+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126~129卫星,于2020年11月7日由PSLV-DL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130~137卫星,于2021年1月24日由"猎鹰9"V1.2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138~139卫星,于2021年4月29日由维加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17)SpaceBee-88~115卫星
  美国蜂群技术公司正在建设的微小卫星星座,由150颗0.25U立方体卫星组成,每颗为0.25U立方星,重约0.25kg,主要用于卫星通信和数据中继。此前,SpaceBee系列卫星共有93颗分7次发射进入太空,分别是:
  SpaceBee-1~4卫星(0.25U,设计寿命6个月至2年,运行于493km×505km、97.6°的轨道),于2018年1月12日由PSLV-DL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SpaceBee-5~7卫星(1U,重约1kg,设计寿命6个月至2年,运行于573km×590km、97.8°的轨道),于2018年1月12日由"猎鹰9"V1.2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SpaceBee-8~9卫星(1U,重约0.4kg、0.7kg,设计寿命6个月至2年,运行于573km×590km、97.8°的轨道),于2019年6月29日由电子火箭发射入轨。
  SpaceBee-10~21卫星,于2020年9月3日由维加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SpaceBee-22~39、NZ-1~6卫星,于2020年11月20日由电子火箭发射入轨。
  SpaceBee-40~75卫星,于2021年1月24日由"猎鹰9"V1.2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SpaceBee-76~87卫星,于2021年2月28日由PSLV-DL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18)Lynk-06卫星
  图8 Lynk-06卫星示意图
  美国LynkGolbal Inc公司的试验性通信卫星,用于测试与标准手机终端的通信技术。
  (19)Hawk-3A/3B/3C卫星
  美国Hawk360公司正在建设的射频信号监测与定位卫星星座的其中3颗。该卫星星座计划部署18颗卫星,开展频谱测绘以及射频和雷达信号定位、应急位置指示等业务。整个系统分为6个3星编队,每个编队可独立工作,且编队中的卫星距离保持在120~250km;部署轨道采用高575km的太阳同步轨道;单颗卫星的发射质量为15kg左右,尺寸为40cm×27cm×20cm;可监测的信号频率为144MHz~6GHz,覆盖甚高频(VHF)、特高频(UHF,300MHz~1GHz),以及L、S频段和部分C频段,未来可扩展到Ku频段。此前,Hawk系列卫星共有6颗分2次发射进入太空,分别是:
  Hawk-A/B/C卫星,于2018年12月3日由"猎鹰9"V1.2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Hawk-2A/2B/2C卫星,于2021年1月24日由"猎鹰9"V1.2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20)Astrocast-0106~0110卫星
  瑞士Astrocast公司正在建设的物联网卫星星座的其中5颗。该星座规划由64颗近地轨道3U立方体卫星组成,各星重约4kg,覆盖全球的纳卫星网络,主要用于物联网低带宽数据传输,特别适用于远程监视和控制,并可无线升级卫星通信网络。Astrocast希望能够提供一种价格合理的全球卫星物联网连接。星座网络特点有:
  100%全球覆盖,包括偏远地区;
  利用LEO卫星网络实现低延迟性能;
  双向通信;
  采用L波段和S波段;
  与空中客车公司合作设计了一种比信用卡还小的通信模块;
  提供了256位加密以及多级安全;
  通过Web应用实现资产监视和计划订阅。
  此前,Astrocast系列卫星共有7颗分3次发射进入太空,分别是:
  Astrocast-0.1卫星,于2018年12月3日由"猎鹰9"V1.2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Astrocast-0.2卫星,于2019年4月1日由PSLV-QL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Astrocast-0101~0105卫星,于2021年1月24日由"猎鹰9"V1.2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21)Painani-2卫星
  墨西哥国防部的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具体信息不详。此前,Painani-1卫星于2019年6月29日由电子运载火箭发射入轨,其为3U立方体卫星、重约3.3kg,搭载了四个小型低分辨率相机作为技术试验设备。
  (22)Tenzing卫星
  美国AstroDigital公司的科学技术试验卫星,重约35kg、设计寿命5年,用于演示快速连接流体传输接口的试验,以评估未来避免碰撞、航天器处置活动以及未来交会、近距离作战和对接的机动能力。
  (23)Shasta卫星
  美国AstroDigital公司的科学技术试验卫星,34cm×34cm×49cm,重约22.5kg,上部结构由6块铝制等轴网外板组成,用于演示高光谱成像有效载荷试验。
  (24)ARTHUR-1卫星
  比利时12U立方体科学技术试验卫星,重约20kg,主要目的是为了验证利用光学前端提供5m轨道分辨率以降低飞行风险的技术。重点测试:卫星各子系统、通信系统、推进系统、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及软件、图像数据传输能力。
  图9 ARTHUR-1卫星实物图
  (25)FaradayPhoenix卫星
  英国6U立方体科学技术试验卫星,为多个用户的多项科学技术试验提供运行平台。
  (26)KSF-1A/1B/1C/1D卫星
  图10 KSF-1卫星示意图
  卢森堡6U电子侦察卫星,用于侦察任务,对海上无线电进行地理定位,以保卫边境、保护资产和拯救生命。
  (27)Tiger-2卫星
  图11 Tiger-2卫星实物图
  卢森堡6U立方体物联网卫星,是OQTechnology公司不断增长的近地轨道纳米卫星星座的新成员,该星座计划使用5G向非洲、中东、亚洲和拉丁美洲提供基本的商业物联网和M2M服务。
  (28)NAPA-2卫星
  泰国6U立方体对地观测卫星,载有GECKO成像仪,在近地轨道能够实现RGB成像,地面采样距离为39m;另外带有次级载荷TriScape-100成像仪,地面采样距离为5m。此前,NAPA-1卫星于2020年9月3日由维加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29)Spartan卫星
  图12 Spartan卫星示意图
  保加利亚6U立方体科学技术试验卫星,能够为多个商家提供技术演示和商业项目,共享服务包括卫星及载荷的集成、验证和测试、发射和操作等。
  (30)Neptuno卫星
  图13 Neptuno卫星实物图
  西班牙3U立方体对地观测卫星,用于监视检测潜在的犯罪行为模式,其包含3D打印、人工智能、智能传感和新材料等创新技术。
  (31)W-Cube卫星
  图14 W-Cube卫星实物图
  芬兰3U立方体科学技术试验卫星,载有两个无线电信标,用于研究极高频W波段无线电波在电离层和高层大气中的传播问题。
  (32)Ghalib卫星
  图15 Ghalib卫星实物图
  阿联酋2U立方体科学技术试验卫星,重约2kg,载有无线电接收器和高清相机,用于演示持续跟踪大型鸟类和野生动物迁徙的技术能力。
  (33)QMR-KWT卫星
  图16 QMR-KWT卫星示意图
  科威特1U立方体科学技术试验卫星(本国第一颗卫星),重约1kg,用于向学生演示卫星通信技术。
  (34)Shperpa-FX2卫星部署器
  图17 Shperpa-FX 2卫星部署器
  与Shperpa-FX1卫星部署器一样,由意大利太空飞行公司开发、美国使用的卫星轨道部署器,重约150kg。本次任务承担了Lynk-06、Hawk-3A/3B/3C、Astrocast-0106~0110、Lemer-2142~144、Painani-2、SpaceBee-112~123等25颗卫星的部署任务。
  (35)Sherpa-LTE1卫星部署器
  图18 Sherpa-LTE 1卫星部署器
  与Shperpa-FX1卫星部署器一样,由意大利太空飞行公司开发、美国使用的卫星轨道部署器,重约150kg。本次任务承担了Tenzing、Shasta、ARTHUR-1、FaradayPhoenix、KSF-1A/1B/1C/1D、Lemur-2145、Tiger-2等10颗卫星的部署任务。
  (36)ION-SCV003卫星部署器
  意大利D-Orbit公司研发的卫星部署器和技术演示器,本次任务中执行了NAPA-2、Spartan、Neptuno、W-Cube、Ghalib、QMR-KWT等6颗卫星的部署任务。另外,还承担了意大利LaserCube恒星项目、D-Orbit公司的星云测试项目、智能识别洪水项目、脱轨测试项目、模拟与外星人信息交流项目。
  (37)OneWeb卫星
  图18 OneWeb卫星示意图
  OneWeb卫星星座是低时延低轨宽带星座,初期规划648颗卫星,首批卫星由12*49颗卫星组成,分为12个轨道平面,目标是要让地球上所有人随时随地都能无缝上网,所面向的市场包括航空、海事、回程服务、社区WiFi和应急响应服务等。此前,OneWeb系列卫星共有218颗分7次发射进入太空,分别是:
  OneWebL1-1~6卫星,于2019年2月27日由联盟ST-B/"弗雷盖特"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OneWebL2-1~34卫星,于2020年2月6日由联盟2-1b/"弗雷盖特"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OneWebL3-1~34卫星,于2020年3月21日由联盟2-1b/"弗雷盖特"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OneWebL4-1~36卫星,于2020年12月18日由联盟2-1b/"弗雷盖特"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OneWebL5-1~36卫星,于2021年3月25日由联盟2-1b/"弗雷盖特"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OneWebL6-1~36卫星,于2021年4月25日由联盟2-1b/"弗雷盖特"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OneWebL7-1~36卫星,于2021年5月28日由联盟2-1b/"弗雷盖特"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38)吉林一号宽幅01B卫星
  图19 吉林一号宽幅01B卫星
  由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光学遥感卫星,用于获取幅宽不小于150km且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全色影像和多光谱影像,运行于477km×492km、97.3°的太阳同步轨道,可为国土资源、矿产开发、智慧城市建设等行业提供遥感服务。此前,吉林一号宽幅01卫星于2020年1月15日由长征-2D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39)吉林一号高分03D-01/02/03卫星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三颗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重约42kg,分辨率为1m,用于提供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遥感信息影像服务。此前,吉林一号高分03系列共10颗卫星分2次发射进入太空:
  吉林一号高分03A于2019年6月5日由长征-11H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吉林一号高分03B-01/02/03/04/05/06、吉林一号高分03C-01/02/03于2020年9月15日由长征-11H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40)星时代-10卫星
  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的一颗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用于提供遥感信息影像服务。
  (41)风云三号E卫星
  图20 风云三号E卫星示意图
  风云三号E卫星: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的第五颗卫星,是世界首颗民用晨昏轨道气象卫星,被誉为开启新征程的"黎明星",重约2.69吨,设计寿命3至4年,载有11台有效载荷,包括以风场测量雷达、太阳辐照度光谱仪以及太阳成像仪为代表的3台全新自研仪器、7台升级换代仪器和1台继承升级仪器。
  3台主3载荷中,风场测量雷达是风云系列卫星首次装载的主动探测雷达,为双频、双极化圆锥扫描微波雷达,主要通过海面后向散射测量获取全球海洋表面风场信息;太阳辐照度光谱仪通过紫外、可见和红外三个通道,每日对太阳光谱辐照度进行测量,获取太阳光谱辐照特征,测量数据将广泛应用于太阳物理学、大气物理学和气候物理学研究;太阳成像仪利用太阳辐射的X射线波段和极紫外波段辐射,将实现对太阳长期、连续、高时间分辨的全日面和低日冕成像观测,获取太阳高分辨率图像,为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更加精确的参考。
  此前,风云三号系列卫星共4颗卫星分4次发射进入太空:
  风云三号A卫星于2008年5月27日由长征-4C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风云三号B卫星于2010年11月4日由长征-4C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风云三号C卫星于2013年9月23日由长征-4C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风云三号D卫星于2017年11月14日由长征-4C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42)天链一号05卫星
  图21 天链一号卫星
  天链一号05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的第4颗装备星,重约2631kg,设计寿命8年,其使命是维持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的完整性,保证系统的覆盖率和服务能力不下降;为航天器用户和相关平台等其他用户提供数据中继、测控信息传输和测定轨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新用户使用需求。卫星入轨并完成测试后,将与天链一号01星、02星、03星、04星以及天链二号01星实现全球组网运行。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具有全球覆盖能力的中继卫星系统的国家。此前,天链一号系列卫星共有4颗分4次发射进入太空,分别是:
  天链一号01星于2008年4月25日由长征-3C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天链一号02星于2011年7月11日由长征-3C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天链一号03星于2012年7月25日由长征-3C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天链一号04星于2016年11月22日由长征-3C/G2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43)宁夏一号卫星
  图22 宁夏一号卫星
  又称"钟子号"卫星,是宁夏金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在建设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所属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制造,主要用于全球电磁频谱信号监测。此前,宁夏一号系列卫星,共有5颗于2019年11月13日由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44)遥感三十号10组卫星
  共有3颗,被送入592km × 601km、倾角约为35°的近地轨道,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此前,遥感三十号系列卫星共有27颗卫星分9次发射进入太空,分别是:
  遥感三十号01组3颗卫星于2017年9月29日发射入轨。
  遥感三十号02组3颗卫星于2017年11月24日发射入轨。
  遥感三十号03组3颗卫星于2017年12月25日发射入轨。
  遥感三十号04组3颗卫星于2018年1月25日发射入轨。
  遥感三十号05组3颗卫星于2019年7月26日发射入轨。
  遥感三十号06组3颗卫星于2020年3月24日发射入轨。
  遥感三十号07组3颗卫星于2020年10月26日发射入轨。
  遥感三十号08组3颗卫星于2021年5月7日发射入轨。
  遥感三十号09组3颗卫星于2021年6月18日发射入轨。
  (45)天启星座15号卫星
  天启星座是国电高科正在组建的小型物联网通信卫星星座,主要用于数据采集和传输服务,广泛应用于海洋、环保、气象、林业、地质、应急、救援和智慧城市等行业,对提升我国全球数据网络覆盖和应用能力具有战略意义。此前,天启系列卫星共有13颗卫星分12次发射进入太空,分别是:
  天启-01卫星于2018年10月29日发射入轨。
  天启-02卫星于2019年8月17日发射入轨。
  天启-03卫星于2019年6月5日发射入轨。
  天启-04A卫星和天启-04B卫星于2019年12月7日发射入轨。
  天启-05卫星于2020年1月15日发射入轨。
  天启-06卫星于2020年10月26日发射入轨。50公斤级航天器,首次采用扩容的立方星平台,突破了复杂光照、多变热环境的倾斜轨道运行技术。
  天启-08卫星于2020年12月22日发射入轨。
  天启-09卫星于2021年4月27日发射入轨。
  天启-10卫星于2020年7月25日发射入轨。它比早前以立方体卫星为基础的天启卫星要更大。
  天启-11卫星于2020年11月7日发射入轨。
  天启-12卫星于2021年5月7日发射入轨。
  天启-13卫星于2021年6月18日发射入轨。
  (46)"科学"(Nauka)号空间舱
  "科学"(Nauka)号空间舱是俄罗斯自2000年向国际空间站发射星辰号服务舱以来最大的航天器,基于"曙光号"功能货舱开发,实验舱长13米,直径4.11米,质量20.5吨,气密空间70.1立方米,携带欧洲航天局制造的活动机械臂、专门的实验机柜设施和具备"星辰"号核心舱的手动对接系统,还有生命保障循环设备。
  图23 "科学"号空间舱结构图(来源:《国际航天爱好者》微信公众号)
  其中,机械臂总长超过11米,可以将自己固定在空间站俄罗斯段的多个不同位置,从而进行大范围的前后移动,用来将有效载荷从国际空间站的内部传输到外部,也能通过用末端的"手"在宇航员进行太空行走期间传递他们所需的物件。
  图24 欧洲机械臂结构图(来源:《NASA爱好者》微信公众号)
  (47)天绘一号卫星
  图25 天绘一号系列卫星示意图
  天绘一号系列卫星:我国东方红卫星公司研制的对地观测卫星,主要用于国土资源普查、地理测绘及相关科学技术试验,运行于500km’左右的太阳同步轨道。此前,天绘一号系列卫星共有3颗卫星分3次发射进入太空,分别是:
  天绘一号01卫星于2010年8月24日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天绘一号02卫星于2012年5月6日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天绘一号03卫星于2015年10月26日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48)Monolith(巨无霸)卫星
  美国空军"空间试验计划"(STP)下代号为STP-27RM的一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运行于600公里、倾角37度的近地轨道,用于验证小卫星平台支持"大孔径空间天气有效载荷"的能力,研究测试一款可展开式传感器(重量占整个平台比重很大)所需要平台的最小尺寸,为后续气象卫星总体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49)StarOne-D2卫星
  图26 StarOne-D2卫星示意图
  巴西多功能通信卫星,发射重量6190kg,设计寿命15年,运行于地球静止轨道,定点经度为70°W,携带Ka、Ku、C波段转发器和军用X波段有效载荷,向南美洲、墨西哥、中美洲和大西洋部分地区用户提供通信、直播电视和高速宽带服务。
  (50)欧洲量子通信卫星
  图27 欧洲量子通信卫星示意图
  欧盟通信卫星,发射重量约3461公斤,设计寿命15年,运行于地球静止轨道,定点经度为48°E,平台由2.5米高的复合材料和新研制的静地轨道动量轮和陀螺仪等构成。星上配备一款可通过再编程在轨更改配置的有效载荷,能在任何轨位上有效使用;配备了一部Ku波段电扫多波束天线,能生成8个Ku波段波束,能通过定位干扰源位置来消除干扰信号。

新书推荐地府中奖,纵横阴阳地府巡察使,道德巡查员番茄小说网点击上面的链接!直接跳到头条旗下的番茄小说网!免费畅读!林宇!起来了。阴冷的声音传来,让熟睡中的林宇浑身打一冷战,瞬间惊醒。去哪?林宇伸个懒腰,看着为什么螃蟹横着走路?螃蟹为什么不像其他动物一样向前走,而是要横着爬行呢?原来,螃蟹用来走路的四对脚长的非常特别。它的每一只脚由七个小节组成,每两个小节之间由薄薄的膜连在一起,每个关节都不会转动。走路时说外星人科学界一直在争论外星人是否存在?其实,外星人是真实存在的。外星人全称是外星智慧生物或生灵。与人类长相不同,构成物质结构也不同。外星人地长相与身体物质结构,是与外星人所生活的时空环境蜻蜓为什么爱点水?池塘里的荷花悄然绽放,几只蜻蜓正在快乐地飞舞,有时还调皮的用尾巴点点水面,激起一圈圈波纹。蜻蜓问什么要点水呢?原来蜻蜓虽然是生活在陆地上的昆虫,整日翱翔在空中,但它们的幼虫却生活在浅谈,坑害国产的凶手,造假与伪劣。在今年4月份,我在拼多多上,购买了一款防雾眼镜,仅带了一个月,就坏了。而坏的原因,竟让人不敢相信。我也是第一次遇见这情况,眼镜框与眼镜腿相连部分,眼镜框上那部分,竟是用胶粘上去的。为什么海水是咸的?千条江河归大海,江河的水是淡的,而海水确实咸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海水中的盐分来自陆地上的岩石和土壤。在46亿年前,那时地球刚诞生,海水是淡的,但是陆地上的岩石和土壤中却含有大量的盐忠诚僚机之(4)欧洲神经元雷神能做忠诚僚机吗?欧洲无人战斗机神经元由法国领导,瑞典意大利西班牙瑞士和希腊参与。可以在不接受任何指令的情况下独立完成飞行,并在复杂飞行环境中进行自我校正,此外它在战区的飞行速度超过现有一切侦察机。从欧洲六代机看NGAD的飞翼体与FAXX的鸭翼是否是障眼法五代机欧洲集体缺席,六代机成两家争雄。法德的神经元,英国的雷神,这两款飞翼体欧洲曾将它们作为六代机发展,如今集体放弃,难道在飞翼体上加垂翼解决不了它的超音速巡航?那美NGAD为什么五代机缺席的欧洲,六代机是否会在美国搅和之下再度分裂?据报道北约最高司令官美国空军托德沃尔特斯将军6月9日在大西洋理事会上说,北约成员国需要就实现各自计划所需的资源交换意见。他强调,随着各国都在制定未来的防御计划,包括美国和欧洲国家都六代机,欧洲不得不回过头去补五代机的课美国空军部长威尔逊2019年5月中旬表示,我认为人们在大型研发计划中犯下的错误之一是他们在项目计划中投入了太多奇迹。如果其中一个不起作用,整个项目就会失败。真正践行这一点的居然不是世界七款已服役的可变后掠飞机上世纪80年以前,疯狂追求高空高速,动力不够,找气动要,气动给不了,那么就变气动,于是就有了可变后掠翼。F111土豚是美国GE出品的世界上第一款实用可变后掠翼战斗轰炸机,后来的F1
白鲸老船长为了报仇迷失本心,结果葬送几十条人命有仇不报非君子,但为了报复而迷失本心,也是一桩极不划算的买卖。大家好,今天给您带来美国作家赫尔曼的作品白鲸,讲述一段关于复仇的故事亚哈五十多岁,是一个经验丰富令人敬畏的船长,他绝非以4敌17!中国海警船在钓鱼岛驱逐日本船只,日防相叫嚣以舰还舰每当中日关系遇到波折,日本国内政客就会去炒作钓鱼岛问题,这已经成了中日关系中的一个惯例。最近两年来,随着美国对中国进行全面围堵,日本这个美国的小兄弟也开始一起跟着吆喝,而钓鱼岛则成实锤!哈维尔穿越是闹剧,泰坦尼克号船长穿越却至今无法解释最近西班牙青年哈维尔穿越事件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这个青年自称自己在医院醒来,发现自己穿越到了2027年,但是眼前所有的事物都还保留着2021年的状态,而且所有的街道都空无一人,只有2艘中国特种船只抵近澳大利亚!美日澳加演习被看光,却无可奈何近日,在国防部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向发言人求证,澳大利亚媒体报道,美澳加日等国海上力量于7月中旬进行的护身军刀2021演习期间,中国海军的2艘侦察船一度接近澳东海岸,疑似对演习进行侦大西洋警报声响起!美军击沉一艘不明船只,俄专家差点闯下大祸据环球网援引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报道,大西洋上刺耳警报声骤然响起,美海军底特律号战舰开火击沉了一艘不明船只,得知此消息后,俄方反应十分强烈,恼羞成怒发出警告,甚至有专家直言美国这次突破进展Joule电渗流方法试验从二氧化碳电还原生产浓缩乙醇向碳中和经济过渡将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CO2RR)将间歇性可再生能源转化为高能量密度燃料,例如乙醇。将间歇性能源与CO2电化学还原成乙醇相结合,可以我的发际线很低一天的早晨,无话不侃的老乡,刚刚剪了头发,他的发际线很高,每一根黑丝丝的短发,向村子背后脑勺后梳过。这种额高的发型,在我们中很小见呀,是聪明,高地位,中年沉稳的宽额边,发际线高的男今夜,是一个大拴点今夜,挤在白天和明天的中间,一个人今晚坐在屋子,让我看来,夜是宇宙的一个大拴点之一,我是小拴点?我是宇宙和新生的拴接点?我在人海,可能是一个小拴点?宇宙应是一个大主体,我是小主体,隐存巨大的吸收现象我的旁边,存在隐隐巨大的吸收现象,把我们产生的无形物,渐渐吸进去。我的身体,他是一个产生无形物的装置,大约由我的思维意识,生产思绪我的肉体,生产情绪?我的体器运行,生产情感,我细胞每晚的夜色我把灯光关了,见夜色包围我,夜色是什么?我从没看到它的身子,没有领悟夜色的内心?只有夜色,不在我的生活之中,它只是一种色调?让我细细揣摩,才感受它的一些样子。我当拉亮灯,此时我屋子一颗不吉利的流星一天,宇宙中出现一颗鬼窜的流星?它以一秒即逝出现的身尾,让我们在宇宙的安装监控,捕捉到了,然后,有人把这颗星,叫灾星。一时间,茫茫的星河,出现一颗太诡秘的灾星,弄的人心惶惶,人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