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大风刮钱来,中国又一产业雄起了

  好戏,才刚刚开始!
  文 | 华商韬略 赵哲峰
  有句老话叫"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但1986年,新疆达坂城的风,却刮来了一笔巨款——丹麦政府决定捐赠320万美元,协助当地搞风力发电。
  中国第一个大型风电站——达坂城风电站就这么来了。30多年过去,换了人间!
  【风电场里的水电人】
  促成达坂城风电站的王文启,是个"不务正业"的人。
  王文启本是新疆水利厅的水电专家,却偏偏对风电兴趣盎然,经常逢人便讲:"新疆呼呼的大风,不搞风电可惜了!"
  搞风电,要有设备。当时的中国,既没有现成设备,也没有研发储备,怎么办呢?王文启的办法是,从国外找。
  1987年,王文启到北京参加新能源展览会,遇到了世界风电巨头——丹麦维斯塔斯的中国区销售经理,然后有了文章开头的故事。
  1989年,达坂城风电场正式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2050kw,是当时的亚洲之最。新疆水利厅还因此创办新疆风能公司,王文启成了负责人。
  用大风刮钱的故事,也从此在中国开启。
  ▲达坂城风电场
  随后十年,中国利用外国政府捐赠或贷款,以及中央专项扶持资金,在山东荣成、福建平潭、内蒙锡林郭勒等地,又建了一批示范风场。
  外国的捐赠,用意当然是借机撬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在完成对市场的初步培育后,维斯塔斯等一批外资风机企业,很快集体涌入中国,此后几年,它们几乎垄断了国内的风电市场。
  被人家用技术换市场,这自然不是政府和行业乐于看到的。要改变,最好的办法就是国产化。
  好在王文启早就为此留了一手,买设备时,他就考虑国产化的问题——哪家风机企业能给出最多的图纸和技术支持,就买谁的产品。
  在达坂城风电场二期建设前,王文启一行到丹麦考察,计划购买8台机组。选择塔筒供应商时,王文启在两家外企间来回拉锯——必须附带技术转让,否则一切免谈。
  此后,中国很快就实现了塔筒的国产化。不久,国家计委下发文件,要求风电开发企业不再从国外进口塔筒。
  但王文启没想到的是,自己能搞定外国公司,却摆不平内部的阻力。
  当王文启提出要扩大规模时,主管领导却退缩了。
  退缩情绪不难理解——风电事业看起来热火朝天,其实是个赔本买卖。当时电价只有5分钱/度,公司年收入才20多万,连发工资都困难。
  更要命的是,一旦设备遇到故障,只能找国外工程师,其单次服务费相当于100多名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如果再扩大规模,这个费用肯定水涨船高。
  胳膊拧不过大腿,王文启被调到新疆电力局。而他留下的"烂摊子",由水利厅同事于午铭接盘。
  为了改变现状,于午铭只好搞起副业:先是用大吊车去外面"接活",后来又集资办了个加油站,日子虽然过得下去,但风机维修依然是个问题。而后来发生的一场事故,却加速了风机的国产化进程。
  1992年的一天,于午铭突然感到地面一阵颤动,他立刻意识到,这不是地震,而是大风直接把风机叶片吹飞了。
  为了减少损失,场里的一个年轻人冒着生命危险爬上23米高的工作台,用千斤顶顶住叶片,才保住了剩下的机组。
  这起事故,让于午铭萌生了一个想法:既然修不起,就自己造吧!
  风电场二期扩建时,于午铭"故技重施":引进的8台风机来自3个厂家,且技术上各有特色,为的就是能更多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靠着"边买、边学、边干",风能公司终于造出了自己的风机,几年时间里,风机规格一路升级,从几十千瓦到上百千瓦。
  1998年6月16日,达坂城风电场迎来了一个庞然大物:一台高50米、重近70吨、叶轮直径超40米的风电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这台风能公司自主研发的600kW风电机组,创造了当时的国产风机之最。
  2001年,新疆风能完成增资改制,成为今天"呼风换电"的风电巨头——金风科技。第二年,金风科技卖出了167台风机,在外资垄断的风电市场,撕开了一道口子。
  2002年,正当于午铭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纸退休令却让他黯然离场。而他的继任者,就是那个"舍命保机组"的年轻人——武钢。
  ▲武钢
  80年代,在新疆水电学校教书的武钢,毅然辞职,来到达坂城风电场,一干就是30多年。
  凭借过硬的业务和吃苦精神,武钢在风电场愈发受到重用。现在,他是金风科技董事长。
  【风电热潮,来了】
  王文启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后来,他又干了一件足以改变中国风电历史进程的大事。
  被调到新疆电力局后,他又一路找到上海玻璃钢研究所、南澳振能、龙源电力、华能重工、南高齿等多家企业,商讨联合制造风机的事情,但都没有结成正果。
  直到他遇到时任大连重工起重设计院院长韩俊良,事情才有了转机。
  ▲韩俊良
  在大连重工的生产车间转了一圈后,王文启对韩俊良说:"这事你们能干"。
  韩俊良问:"需要多少钱?"
  在得到2000到3000万的答案后,韩俊良当场拍板:"干!"
  有新疆风电的前车之鉴,韩俊良知道,在体制内干这种高投入、高风险的项目,会受到许多束缚。想做大,必须从"外面"找人。
  他等来了两个关键性人物。
  其中一个是曾经国内最大证券公司——申银证券的创始人阚治东。另一个,是原上交所总经理,号称"中国股市第一人"的尉文渊。
  按照阚治东的规划,他们成立了一家新公司,股东除了大连重工,还包括4家私募基金,管理层由韩俊良组建。而这个新公司,正是华锐风电。
  新公司的入局恰逢其时,他们很快就等到了中国风电的第一波井喷,背后的推动力,则来自政府的一系列关键政策。
  第一个,是风电特许权政策。
  由于风电上网电价始终居高不下,电网公司没有利润空间,只能长期依靠政府补贴。在这种模式下,风电根本无法大规模发展。
  为倒逼开发商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国家在2003年推出风电特许权政策。即政府通过竞价招标,把项目的开发权和经营权许给报价最低的企业,将风电行业由"计划经济"推向"市场经济"。
  2003年首次招标,广东惠来县和江苏如东县的2个特许项目,最终中标价格分别为0.44元/度和0.5元/度,比原来下降了30%~40%,已经非常接近当时的煤电上网价格,风电的高价历史瞬间被终结。
  第二个政策,是有关国产化的政策。
  当时,国内风电市场几乎被外企三巨头"维斯塔斯、通用电气、西门子歌美飒"瓜分。其中,仅维斯塔斯就独占4成份额。
  为摆脱外企牵制,2005年发改委发布了一项政策:规定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否则不允许建设风电场。
  此后短短几年间,国内就涌现出70多家风机制造商。如今国内最大的几个风电企业,大部分也出自那个时期。
  2006年,明阳电器创始人张传卫从公司"净身出户",创办了明阳风电;2007年,远在伦敦的张雷辞去银行的高薪职务,回国成立远景能源。
  但在那一波热潮中,最传奇的创业故事,还是由华锐所书写。
  【疯狂的华锐】
  韩俊良虽然有着书生外表,性格却十分果敢,"速度就是一切,规模即是正义"是他的"座右铭"。
  他的成名战,是成功推出了国内首款1.5MW大型风电机组。
  21世纪初,由于国外厂商的技术封锁,国内没有大型风机可用。维斯塔斯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是欧洲已经淘汰的产品。但在风电行业,风机只有大型化,才能降低发电成本。
  因此,国家开始鼓励大型风机的生产。
  当时,金风科技选择了相对稳妥的1.2MW路线,但作为行业新兵的华锐,则直接豪赌高风险的1.5MW。
  2006年,华锐1.5MW风电机组正式下线,华锐从此走上"开挂"之路,将所有对手甩在身后。
  而另一桩体现华锐风格的事件,是拿下国内首个海上风电项目试点。
  2007年,上海市政府想做一个海上风电试点。最早,他们找到了金风科技。但对于当时的金风来说,这个项目的难度太大了。综合考虑后,武钢婉拒了这个项目,随后被华锐接下。
  为了迅速解决技术难题,华锐花重金请来奥地利风机设计公司Windtec,联合攻克了海上风机的生产。
  搞定设备后,下一步就是安装了,而这才是真正的挑战。
  因为安装点距离港口较远,负责安装的工程师们在海上一待就是数日,30多人挤在风机旁一个8平米的集装箱里,还时不时会遇上大风大浪。
  但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华锐又做成了。2010年6月,34台风电机组在东海大桥海域并网发电,创造了中国风电的历史。
  除了实干,华锐的"软实力"也相当了得。
  国企出身的韩俊良,十分谙熟官场规则。据传,为与某政府高官套近乎,韩俊良买下其乘坐航班的所有头等舱席位,率部下围坐在领导身旁;另有传言称,他把五大电力集团高管的亲属,安排到华锐,以高薪养闲人。
  事实证明,他这些"努力"没有白费。
  后来国家的各个大项目,华锐都独占鳌头。而韩俊良本人,也成功进入风电标准建设领导小组,成为其中一员。
  在处理上下游关系方面,华锐则更是手腕灵活。对上游供应商,项目款能拖就拖;对下游客户,则给出VIP价格。
  凭借敢打敢拼的劲头和"灵活"的办事风格,华锐从公司成立,到成为行业老大,只用了2年。在资本大佬们的运作下,5年就正式登陆上交所,以90元的发行价打破A股纪录,上市当天市值近千亿。
  华锐代表的,其实也是那段时间,疯狂的风电市场的缩影。
  2005年到2010年,中国风电装机量连续6年翻倍,风电设备的国产化率也提高到了90%。资本层面,2009年至今,先后已有超30家中国风电企业成功上市。
  而国产风机企业的崛起,伴随着的,必然是外资企业的衰落。
  2012年前后,外资风机制造商的市场份额,已跌至10%左右。曾经的行业龙头维斯塔斯,2011年的装机量排名也滑落到了第8。
  【大厦倾颓】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个行业过热后,问题必然会集中爆发。
  风电场大多集中在"三北"(西北、华北、东北),但这些地区用电量较少,消化不了巨大的风电产能。2012年时,弃风率已经达到17%,相当于每发6度风电,就有1度变成空气了。
  此外,风电企业为了抢工期,安全问题也频频出现。
  2011年,甘肃、河北等地的数百台风电机组,接连倒塌。其中有一起华锐风机的吊装事故,造成了5死1伤,一名区委副书记命殒当场。
  同时,在国产化政策的保护下,老生常谈的质量问题,也在那个时期集中出现。
  某风电开发商人士曾对记者表示:"国产风机用了2个月就小毛病不断,一年后甚至有几台风机彻底坏掉了,但大家的质量都不怎么样,只能在矮子里面挑大个。"
  一系列问题,引起了政府的警醒。2011年,国家能源局印发了《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对风电场的建设规划、前期工作、项目核准、竣工验收、运行监督等环节提出了更高的审批标准。
  2012年,国家能源局又明确指出,风电利用小时数偏低的地区,不得进一步扩大建设规模。
  这些政策一出,立即给风电行业踩下了急刹车。
  2010~2015年,国内风电装机量增幅分别为-5%、-28%、23%、44%、35%。如此"理性"的增速,显然满足不了那么多新进来的企业。一轮大洗牌之后,行业里超7成企业火速出局。
  而"财大气粗"的华锐虽然还活着,但也已遍体鳞伤。
  连年的价格战,让华锐的财务状况岌岌可危。自2011年上市后的5年内,华锐的净利润分别为5亿元、-5.8亿元、-37.6亿元、0.81亿元、-44.5亿元。
  另外,不断出现的安全事故和产品质量问题,也让其失去了口碑。那段时间,下游客户纷纷转向质量更可靠的金风、明阳等企业。
  手里没钱的华锐,对供应商也是说翻脸就翻脸。
  美国超导是华锐最早的一批供应商,但在2011年,华锐因为财务堪忧,耍赖拒收了美国超导的部分订单,被后者告上法庭,还将华锐剽窃技术的陈年旧账翻了出来。
  这件事彻底击碎了华锐在海外的信誉,导致多个海外客户陆续终止合作。
  面对困境,韩俊良没有对内整改,而是动起了偏门心思。
  2013年3月,华锐爆出"惊雷":其所披露的2011年财报中,营收虚增了24.3亿元,净利润虚增了2.78亿元。这时,人们才知道,华锐这座大厦,早已没了根基,任谁来也救不活了。
  【新风王】
  行业中也并不缺少清醒的人,武钢就是其中之一。他提前预判到泡沫将破,带领金风提前转型。
  2007年,几乎所有的风电厂商都在疯狂扩产、倾销产品,金风则推出了"一站式"服务。
  该服务包括前期的风场选址、测风咨询,中期的工程总包,后期的风场运维在内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这些服务极大地拓宽了金风的客户渠道,2015年时,这些业务为金风贡献了近10%的营收。如今,这个比例已经达到20%左右。
  金风的另一个转型策略,是提前布局海外市场。
  2008年,金风与古巴ENERGOIMPORT公司签订了6台750kW机组订单,开启了海外战略。后来,它在巴基斯坦投放的一批风电机组,在40℃以上的环境中,常年保持着稳定的发电性能,让金风在海外一战成名。
  如今,金风的产品已遍布六大洲超20个国家,成为国内风机企业出海的第一大户。
  2008年,金风被华锐超越的时候,武钢反而松了一口气:"不是第一了,是好事。"因为金风终于甩掉了"偶像包袱",可以更加专注于技术研发了。
  在金风希望攻破的技术中,最重要的一项是直驱永磁技术。
  当时,风电行业普遍采用齿轮箱技术路线,直驱永磁虽然能使故障率降低20%,但由于研发投入高,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做。
  金风从2004年开始对这项技术进行探索,终于在2011年推出了直驱永磁1.5MW/2.5MW风机。该系列产品上市后,迅速获得市场认可。当年,金风重夺冠军宝座。
  在华锐忙着与供应商关系打官司的时候,金风则提出"善待供应商"理念,按照合同100%提货,且100%付款。而供应商也用更高质量的产品去回馈金风,从而形成了"质量好→卖得好→善待供应商→质量更好"的正向循环。
  在行业集体受挫的2011~2015年,金风没有一年是亏损的,年度净利润分别是6.1亿、1.5亿、4.3亿、18.3亿、28.5亿。
  如今,金风已经连续11年蝉联国内装机量第一,稳居龙头地位。而在这一年的榜单前十名中,已经没有外企的身影。表现最好的维斯塔斯,仅以1.2%的市占率,排名第12。风电行业的外企时代,已彻底终结。
  ▲来源: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委员会
  【超车的秘密】
  如今,我国陆上风电的潜能几乎已经开发殆尽。但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海上风电开发潜力仍超过3500GW。若能全部开采,我国的年发电量将翻一倍还多。
  所以,中国风电"出海"势在必行。
  但在2010年华锐的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都没有企业敢涉足这一未知领域。
  直到2014年,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海上风电0.85元/度的补贴上网电价(比当时的煤电价格高一倍),才调动起了企业做海上风电的积极性。
  ▲来源:CWEA,BNEF,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预测 ▲来源:CWEA,BNEF,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预测
  经过多年追赶,我国海上风电装机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从企业层面看,过去几年发展最快的,是来自广东的明阳智能。
  2017~2021年,明阳智能在海上风电市场的份额分别是3%、6%、24%、25%、26%。
  明阳的特点,是非常善于利用区位优势。其针对中国沿海地区的特殊环境,于2007年成功运行全球首台"抗台风风电机组";2019年2月,其自主研制的7.25MW抗台风风电机组,刷新了亚洲海上风机最大单机容量纪录。
  此外,明阳还前瞻性地布局了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2021年,明阳推出的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机"成功并网发电。
  未来,风电站将逐步走向远海。相比需要把塔桩扎到海底的固定式风机,漂浮式风机显然更适合深海区域。
  ▲不同水深下海上风电基础形式 来源:龙源设计公司
  海上风电的另一大方向,是低频输电。而这项技术,我国同样跑在了世界最前列。
  当前海上风电有2种输送方式,分别是工频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但无论哪一种,都有其硬伤。要么无法应用到远海,要么不够经济。而柔性低频输电,则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2022年6月,全球首台低频风电机组,在浙江大陈岛并网发电。而这个项目的供应商,正是当年不敢承接海上项目的金风科技。
  2021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量,已占风电市场总体的10%左右。在"海陆并进"战略下,中国已连续12年蝉联全球风电第一大国;企业层面,2021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前十名中,超过一半是中国企业,分别是金风、远景、运达、明阳、上海电气、东方电气。
  2021年,国内五大风电企业的营收总和,已经达到2351亿元,大风刮来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千亿级市场。
  从一片空白到世界领先,中国风电跌宕起伏的30年,其实代表了中国大部分制造业的发展模式。
  无论是汽车、船舶等重工业,还是电子、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都走过了"引进国外技术—模仿学习—自主创新"这条必经之路。
  而在风电行业中,这条路的意义更重大。中国能够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最核心的因素,就是由"国产化"和"政策"两大法宝带来的度电成本降低。
  设备的国产化,能将风电项目成本降低至少40%,这也是王文启、于午铭等老一辈中国风电人执着于国产化的重要原因。
  今天的中国,既有平价陆上风电大基地(储备超过100GW),也有东南沿海全面布局的海上风电。
  未来的5-10年,将是中国风力发电领域的关键转折。
  2021年,中国的发电量为8.1万亿度。其中,火力发电总量为5.8万亿度,约为我国全社会发电量的71%,而风电占比仅为火电的十分之一。
  在当前国际能源危机鞭策,及我国双碳目标引领下,风电势必将承接更多使命。
  这意味着,十年后我国风力发电量规模将是现在的3倍,再加上全球市场的开拓,中国风电的史诗,可以说才好戏刚刚开始。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城市新区发展潜力百强榜出炉,成都东部新区蝉联全国第一12月22日,赛迪研究院城市新区发展潜力百强(2022)榜单出炉。成都东部新区位居榜首,蝉联全国第一。这个榜单是如何出炉的?成都东部新区为什么能蝉联全国第一?红星新闻记者第一时间采物联网集群擦亮城市名片(产经观察关注数字产业集群)来源人民日报近三年,江苏无锡物联网产业营收平均增速超20物联网集群擦亮城市名片(产经观察关注数字产业集群)锡山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核心区进行开放道路测试。雨田摄农用无人机在无锡莲花荡高德纳联手卡奥斯,万字白皮书关注工业互联网赋能城市发展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随着以数字技术为主导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正成为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共同选择。在此过程中,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完成171亿元销售,新世界中国将继续重仓内地核心城市记者孙梅欣编辑临近年末,房企年度销售业绩正在陆续呈现。新世界发展近期公布的业绩显示,2022财年(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内地整体物业合同销售额达到人民币171亿建设Web3,现在最需要Web2的移民?Web3处在大规模应用爆发的前夜从某种意义上看,人们在期待一场熊市。在经历过3年的狂暴牛市之后,2022年,加密货币行业逐渐进入熊市比特币单价从最高的6万9千美元跌落到现在的1万7中国人力资本指数报告发布,全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升至39岁中央财经大学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近日发布了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2,公布了我国最新的人力资本估算结果。2001至2020年,全国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8。4年上升到了1华为手机这4大经典功能实用到爆!iPhone用户实名羡慕!根据研究机构StrategyAnalytics近期发布的最新报告预测,今年HarmonyOS手机全球份额将达到2,正式开启与iOSAndroid三分天下的局面。从2019年到现在,挡不住了!中国版芯片标准出炉,美媒我们封锁了寂寞众所周知,由于美国不断的针对和极限施压,我国半导体芯片产业近些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从EDA设计工具架构体系等芯片上游产业,乃至光刻机光刻胶等核心制造设备材料,国内市场都面临中国联通与中兴通讯签约成立泛在智联产业联盟腾讯启动碳LIVE创新平台晚报编辑整理StevenLee排版StevenLee动点科技着重关注可持续发展生命科学消费科技科技出海四大领域的发展,现每天发布动点晚报,收集整理全球行业资讯,希望与您共同关注全球科技中国女首富财富缩水杨惠妍套现地产股贱卖丨氪金房地产作者王晗玉编辑潘心怡封面来源视觉中国在供应端应出尽出,行业迎来政策拐点之后,地产需求端或将开始发力。12月15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房地产方面,会议除提出有效防范化中国高校92吉林省民办教育大亨李树峰的商业帝国!在吉林省,提到李树峰,可能有些人不知道他是谁。但是,要是说长春财经学院长春早期教育学院,很多人都会知晓。李树峰就是学校的法人,实际掌控人。今天,每日汉字就和大家聊聊吉林教育大亨李树
17大新规!明年美业迎巨变把疫情耽搁的时间抢回来!余冬未尽,人们纷纷开始期盼春天,各大美妆企业摩拳擦掌,谋划着2023年的工作安排,努力恢复生产。而如何适应新规,成了摆在行业面前最重要的课题。在这个魔幻的2机海战术?明年iPhone15mini或将回归,苹果同时发6部手机关注数码圈的小伙伴都知道,今年9月份苹果共推出了四部手机,分别是iPhone14iPhone14PlusiPhone14Pro和iPhone14ProMax。其中,一直深受小屏用户国补倒计时,多地加大补贴力度,部分地区补贴将延期至明年3月众所周知,相比于往年的年底购车狂潮,今年的车市消费情况有些特殊。一边是推行了13年的新能源国补即将于年底前正式退出,而另一边是自今年6月初开始实施的部分燃油车购置税减半征收政策,也罕见旧照16岁的林徽因人淡如菊,19岁的赵一荻沉鱼落雁旧照片中,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到欧洲旅行,她的容颜和聪慧气质风韵,都是一位绝世天才!16岁,容貌清丽,笑容甜美。遇见一个人,不过是一刹那,在伦敦遇见徐志摩,那是她生命中灿烂的一朵烟花琼海落地第3个央行支农支小再贷款示范基地落地数量居全省首位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2月26日消息(记者苏桂除)近日,琼海农信社创建大路镇央行支农再贷款示范基地正式授牌。截至目前,琼海市已正式落地3个央行支农支小再贷款示范基地,数量居喊话马化腾,腾讯追上特斯拉还有多远?腾讯市值虽然超越特斯拉,但是我始终不承认腾讯是一家高科技公司,拿一家靠娱乐支撑的公司与一家真正的高科技公司相比是没有意义的,本质不一样,一个教你玩,一个在创新改革,放在一起显然有点红米背刺小米?没办法,只怪红米K60Pro堆料太猛相信近期要发布的新机中,大家对于红米K60系列的期待值是最高的。随着红米官宣的预热信息越来越多,看的我是惊掉了下巴,不愧是行业卷王,不仅没给友商任何机会,就连自家的小米都不放过。让歌手阿杜和抑郁症相处这些年图受访者提供我在发布会上一遍遍说自己的故事,穿着笔挺的西装端着红酒傻笑,被闪光灯层层包围我常常问自己阿杜,你过得好吗?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文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张明萌发自广州图受访者江苏卫视2023跨年演唱会以我们为奋斗作序去年,江苏卫视2022跨年演唱会为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深情抒怀,鼓舞观众用奋斗点亮幸福。今年已经步入收官时刻,江苏卫视2023跨年演唱会继续以奋斗幸福为题眼,以奋斗中的我们为核养阳就是养命,阳气足百病无,三个中成药通心阳补脾阳温肾阳养阳就是养命,阳气足百病无,大家好我是中医朱大夫,古语有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这句话就是说啊,阳气对于人的身体来说,就像太阳一样重要,如果阳气不足,就不能护卫人体杨绛先生的100条经典语录1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太多。2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响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