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没有儿子的老人去世,女婿和侄子,谁给去世老人披麻戴孝更合适?

  三姑父去世后,我们这些亲戚就在惦记到底由谁来给三姑父披麻戴孝合适?三姑家只有三个女儿,在农村没有儿子的家庭zui愁的就是这件事!
  按照农村的规矩,老人去世后都是由儿子或者侄子打幡,但是,三姑父的侄子会为他披麻戴孝吗?果然不出所料,办理三姑父的后事时,三姑父的大哥提了一个要求,众人面面相觑,谁也不说话了。
  我们得知三姑父去世后,马上就去了三姑家,很多亲戚都在,院子里熙熙攘攘地站满了人。
  村里主事的人早就去了,他按照农村办理白公事的规矩,在有条不紊地安排各种事项。
  有的邻居在帮忙烧汤,有的在扯白布,总之各就各位,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的。
  三姑和三个女儿跪在灵前悲伤地大哭,大家都劝她们节哀,但是娘四个完全沉浸在三姑父离世的无限悲痛中。
  三姑父是突然查出病来的,那些日子他就隐隐约约觉得腹部疼痛,他仗着自己身体好,开始没有当回事。
  但是,有一天晚上他疼得实在受不了了,半夜去了医院急诊,没想到竟然得了大病,再也没有走出医院。
  住院期间,三姑的大女儿从省城医院请来了专家给父亲治病,但是,无奈病情来势汹汹,三姑父已经病入膏肓了!
  大女儿经常是在病房里强装欢笑,照顾父亲,安慰他好好吃饭,身体就好了。
  她买来的各种美食,都是父亲以前爱吃的东西,但是病重的父亲再也没有了胃口。有时候父亲尝一口这些食物,她就会非常的欣喜。
  她一走出病房,就热泪直流,她心如刀绞,眼瞅着父亲一天不如一天了啊。
  临终前,三个女儿都守在三姑父的面前,他的眼角有泪,他用虚弱的声音嘱咐女儿:"我不想走啊,可是老天爷摁头了,我熬不过去了。我不在了,你们要好好照顾母亲,她一辈子不容易!"
  三姑和女儿们都无法接受三姑父的猝然离世,三姑父才58岁啊,走得确实太早了,但是,黄泉路上无老少,在这条不归路上,是没有年龄之分的。
  大家都在惋惜地谈论着三姑父没能享几天福就走了 。三姑父是我们当地比较有名的建筑把头 ,在农村里算是比较富裕的人家。
  三姑父刚开始就是一个泥瓦工,他的刷墙技术非常好,打墙盖屋的人家都愿意找他干活。
  他天天骑着个破自行车,自行车后座上绑着泥墙的工具去邻村干活,穿得也是破破烂烂的。
  那时候他家里是真穷,三个女儿都上学,花钱不少。
  很多邻居都笑话三姑家拿钱供女儿读书,他们觉得不如让孩子初中毕业后出去打工挣钱更合算。
  但是,三姑和三姑父省吃俭用砸锅卖铁,在支持女儿们上学。那时候三姑家在村里是zui穷的人家。
  那些年,多亏了我们这些亲戚帮助他们,到了交学费的时候,三姑父经常来我家借钱,我妈经常是他借五十块钱就给他六十,多出来的那十块钱给孩子买点东西吃的。
  三姑父非常感激,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人不怕穷,有三面好亲戚不算穷汉!"
  我们这些亲戚经常帮三姑家,但是三姑父的大哥常常找茬欺负他,他们兄弟俩隔墙而居,中间仅仅隔着一道院墙。
  大哥经常把他家的猪粪鸡粪等垃圾,故意紧挨三姑家门口沤肥,臭气熏天。
  有一回三姑实在受不了,她就要求大伯哥把垃圾挪走,但是他无理霸道地说:"我又没把垃圾堆在你家门口,只是离你家近一点罢了,你管得着吗?"
  三姑一听他不拉理,气得拿起铁掀就把垃圾往他家那边推,这个大伯哥也是个狠角色,他竟然一把夺过铁掀,上去就把三姑踢了一脚!
  三姑坐在地上号啕大哭,引来了很多邻居围观,其实,这个大伯哥以前经常欺负三姑家,就是因为三姑家只有三个女儿,没有儿子,他仗着自己拳大胳膊粗,家里又有俩儿子。
  他路过三姑家的菜园时,总得顺手摘几根黄瓜,拔几颗葱,就像拿自己家的东西一样方便。
  以前三姑一直ren气吞声,这次她豁出去了,她边哭边对邻居们数落大伯哥平时是怎么欺负人的。
  三姑父正好干活回来了,他拾起铁掀上去就要和他大哥拼了。
  好多邻居都拉住三姑父,他大哥败下阵来,只好骂骂咧咧地走了。
  人穷受人欺,三姑父意识到了不能只是天天出去埋头刷墙干活了,要想改变贫穷的现状,除了有技术,还得有谱气!
  三姑父头脑活络,他召集了几十个人,成立了建筑队,在各个村里干活。
  他们开始小打小闹揽个打墙盖屋的活儿,慢慢地,他们开始承建有规模的工程了。
  三姑父当上建筑把头后,挣钱终于多了起来,他想翻盖房子,盖二层楼房,那几年村里盖楼房大行其道。
  这时他大哥又开始眼红了。他百般阻挠不让三姑家盖楼,他家就是普通的房子,他见不得别人比他过得好。
  三姑和三姑父哭笑不得,不花大哥的钱,也不用他出力,也挡不着他的房子,碍着他什么了呀?
  三姑家开始盖楼了,施工队入住后,三姑父的大哥天天倒背着手在胡同里走来走去,说着风凉话:"盖上了高楼大厦有什么用?家里没有儿子,百年之后连个披麻戴孝的人也没有!"
  三姑和三姑父直接不搭理他,任凭他胡说八道!
  三姑父的大哥虽然蛮不讲理,但是,三姑父和他两个侄子关系都还不错,尤其是二侄子,见面之后总是聊很久。
  有一回,二侄子的孩子突然发高烧生病住院,在县医院里没有查出毛病,医生建议去市医院检查。
  三姑父知道了后,马上开车拉着他们去了市医院,二侄子手里的钱不宽裕,三姑父二话不说就去给交齐了住院费。
  二侄子感激地说:"叔,以后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你尽管说就是!"
  二侄子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就靠种那几亩薄地供孩子们上学确实艰难,二侄子想让孩子初中毕业去打工补贴家用。
  三姑父对侄子说:"咱是庄户人,咱没有别的指望,就得好好供给孩子上学,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以后你手里缺钱就和我说声,再难也得让孩子上学。"侄子连连点头称是。
  三姑家的三个女儿就是靠读书走出了那个小村庄,一家子出了三个大学生,成为十里八乡的佳话。
  大女儿性格开朗,留着一头短发,喜欢穿休闲的衣服,她做起事来风风火火,就像男孩子一样。
  大女儿读的是建筑学院,毕业后考了好几个建筑方面的证书,业务很棒,已经干上了项目经理,每年挣个几十万很简单。
  每次回来她就开着她那辆大越野车,给父母买来好吃的好用的,大包小包往家提溜。
  邻居们都说三姑父的大女儿真有出息,一点也不孬起那些有儿子的人家。
  三姑父经常以大女儿为傲,他对三姑说:"咱大闺女也算是女承父业了,我是建筑把头,她是项目经理,这要是在古代,咱闺女就是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啊!"
  二女儿大学毕业后,留在了读书的城市,进了一个大公司工作,她很快就干上了部门主任。
  三女儿考进了我们县城的事业单位上班,她工作比较轻松,每到周末就回来看三姑和三姑父。
  三个闺女可是给三姑家长脸了,三姑和三姑父的日子非常幸福,孩子有出息,三姑父挣钱不少,他们家的生活真的就像艳阳天,红红火火的。
  但是他大哥经常背地里笑话他没有儿子,说没儿子的人S了没有人埋,那意思就是等着看三姑父的笑话!
  如今三姑父去世了,主事的人首先想到了谁给三姑父披麻戴孝这个问题,在我们这里,这些都是由儿子或者侄子做的。
  主事的人在村里德高望重,考虑问题非常周到。
  他为了维护三姑家的面子,他先悄悄地和三姑商量,由谁来给三姑父打幡、披麻戴孝。
  我们这里有个规矩,要是侄子打幡,那么他就要分一部分家产,类似于过继。
  三姑由于悲伤过度,她已经完全乱了方寸,说不出一句话。
  我们这些亲戚也不好插话,我爸爸急得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但是不能多说话!
  我们这里白公事亲戚是没有发言权的,毕竟外亲不管家务事。
  无奈之下,主事的人只好召集了三姑父的本家,大家商量一下这件事。
  这时,三姑父的大哥当仁不让了,他往前凑了凑,清了清嗓子老谋深算地说:"俺家有俩儿子,大儿子肯定不能给他叔披麻戴孝顶老盆,他得给我们送终。把二儿子过继给他叔吧!"
  "但是有个条件,二儿子给他叔披麻戴孝了,他叔的家产就得分给他一半!"
  一听他这样说,空气似乎凝固了起来,众人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做主!大家都知道三姑父一辈子挣下了不少家产,这可不是件小事!
  二儿子刚想要说什么,被他爹狠狠地瞪了一眼,他又把话咽回去了。
  主事的人问三姑让侄子披麻戴孝给三姑父送终行吗?前提条件是给侄子一半家产。
  三姑听了一愣,不知道怎么办好了。她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我爸爸,我爸爸朝她摆了摆手,那意思就是不能同意!
  三姑心里有数了,她问三个女儿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大女儿略做思忖,她对母亲说:"丧事从简,我们不需要那些繁文缛节,我们也不指望谁来给我父亲披麻戴孝,我父亲一辈子做事干脆利索,他应该也不希望弄这些麻烦事!"
  但是三姑不同意大女儿的建议,她说:"闺女啊,咱们住在村里,你们入乡随俗吧,你爹走了,咱就按照农村的风俗送走你爹吧,你爹活着时体体面面,咱也得体体面面地送走他!"
  可是,到底由谁来披麻戴孝呢?大家一时犯了难!
  大女儿已经结婚了,老公也一块儿回来帮着办理后事,但是她不打算让老公为父亲披麻戴孝,这牵扯到如何给公公婆婆解释,她不想去多费脑筋。
  如果让三姑父的侄子来披麻戴孝,那么就得按照三姑父大哥的要求,送出去一半家产!
  三个女儿有些意难平,如果亲人之间遇到困难,伸手相助是应该的。
  但是如今父亲去世了,以披麻戴孝为条件,索要家产,这纯粹是要挟啊!
  三个女儿都不同意!三姑也不同意!
  后来,她们一致商量好了让大女儿来为父亲披麻戴孝。
  大女儿对主事的人说:"虽然我为父亲披麻戴孝,但是,父亲的家产我不会要一分钱的, 两个妹妹放心就是。"
  "父亲母亲的家产,都是他们用自己的汗水省吃俭用换来的,我孝敬他们都还来不及,怎么能去分家产?"
  "我们所有的家产,都是留给母亲养老的,这也是父亲所希望的。我既然能给父亲养老,就能给他送终!我虽然是女儿,但是,这些年我也像一个儿子一样孝敬父母,为这个家操劳。"
  发丧那天,来了一街两巷的人,人山人海,三姑父活着时口碑很好,他给大家盖房子收钱不多,干活又好,大家都想来送他zui后一程。
  还有一些人是来看个新鲜的,毕竟村里还没有过女儿披麻戴孝打幡的先例,大家一时议论纷纷。
  大女儿披麻戴孝,举起了挑着白幡的木棍,主事的人拿起了老盆正要往大女儿的头上一晃,马上就要摔盆子时,突然,三姑父的二侄子挤了过来,他扑通一声跪在了三姑父的棺木前。
  三姑父的大哥一看这情形,他慌了,他一步跨到儿子面前,结结巴巴地问他这是要干啥?
  儿子没有回答他的问话,他着急忙慌地往后使劲拽儿子,但是儿子纹丝不动,用力挣脱了他的手。
  二儿子哭着说:"我叔活着时对我太好了,他处处帮我的忙,难道我就不能为他送终吗?"
  "我平时也没有孝顺叔,现在正好是我报答他的时候了,我要为他披麻戴孝顶老盆。
  "我有什么资格要家产?我什么也没有付出,难道仅仅披麻戴孝就得要家产吗?我什么家产都不要,只是为了体面地送别我叔。"
  这一番话,让全场哗然,三姑父的大哥气得直跺脚,他的如意算盘只能失算了!
  三姑父的二侄子跪在灵前痛哭流涕,他披麻戴孝顶老盆,按照村里的风俗,送走了三姑父。
  三姑很感谢这个侄子,她和女儿们商量了一下,既然侄子帮了大忙,那么她们也应该表示一下心意。
  那天,三姑和三个女儿一起去了侄子家,她们买了海参等贵重的礼品,还带了钱,表示感谢。
  侄子说什么都不要,他言辞恳切地说:"婶子,我叔活着时对我不薄,他去世了,我总得为他做点什么,要不我不会心安的。"
  "做人得讲良心啊,我和叔之间血浓于水,这点事你们不要放在心上。三个妹妹你们放心就是,我住得离婶子很近,以后婶子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和我说一声就行!叔不在了,婶子依然是我的亲人。"
  人心换人心,侄子的举动温暖了三姑和女儿们的心,她们也在尽力帮助他。
  侄子的儿子学的也是建筑,大学毕业后正愁没有地方去上班。
  三姑的大女儿自告奋勇地让小伙子跟着自己干。她悉心培养他,在业务方面常常指导他。
  小伙子在三姑大女儿的帮助下,成长很快,在技术岗位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三姑父的侄子对她非常感激。
  如今,三姑父的侄子和三姑家越走越近,三姑的女儿们回来时,他们就在一起吃饭,说说话,回忆三姑父在世时的事情 。
  我想说的话:
  三姑父去世时,他大哥想让自己的儿子给三姑父披麻戴孝,当然这是有代价的,需要三姑拿出一半的家产。
  但是,三姑父的侄子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他一直记得三姑父对他的好,他义无反顾不要分文报酬,为自己的叔披麻戴孝,让三姑一家人非常感激!
  老人去世后,如果没有儿子,我觉得女儿可以为老人披麻戴孝,女儿也是传后人,既然能给父母养老,为什么不能送终?
  如果侄子为老人打幡送终,纯粹是出于尊重习俗,没有必要和财产挂钩,平时没有付出什么,难道仅仅为了这个形式就得索要财产?主家可以适当用物质感谢侄子,但是侄子不要主动索取!
  给是一种态度,是涵养,要就是心胸狭隘了!
  新时代新风尚,现在提倡白事从简,农村的那些繁文缛节也在慢慢简化了。
  生前床头一碗水,胜过墓前万堆灰,老人活着时,子女尽心尽力好好孝敬老人就行了,何必去在乎那些形式上的东西?
  二大伯去世后,按照老理,他没有儿子,族里选亲侄子为他披麻戴孝,打幡,扛孝棒,顶牌位送往祖坟安葬。
  没想到亲侄子认死理,认为孝棒,牌位不能白顶,白扛(我们这里俗习,披麻戴孝打幡,扛孝棒只能是儿子),起码二大伯的抚恤金见面分一半,对了,忘了告诉大家,二大伯是个退役老军人,他曾经参加过朝鲜著名的松骨峰等战役,荣立过集体二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二次,因为身负重伤,回国治疗伤愈后背着行李回到老家,后来娶妻生子。
  二大伯最大的遗憾是一辈子生了两个女儿,没有儿子,结果二大娘死后,他亲自打幡扛孝棒,大女儿捧骨灰,小女儿端遗像发丧。
  二大娘死后,二大伯就住在小女儿家里,因为他是记录在册的退役军人,受过伤,立过功,享受国家军贴补助,每月都有一千多元的抚恤金。
  谁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二大伯旧伤复发,突然离世,应该叫谁给他披麻戴孝,扛孝棒呢?
  我们这里风俗,打幡扛孝棒的必须是儿子,而且是长子,长子不在长孙,没有长孙,才能是次子,别的儿子都不行,也就是说给老人打幡扛孝的只能是儿子。如果老人没有儿子,也可以请亲侄子打幡扛孝,但这个侄子在自己的家里只能是次子或第三子,自己的父母死后轮不着打幡扛孝,其实说白了,就是担了一个"儿子"的称号。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侄子的想法很简单,不能白忙乎一场,你想让我当"儿子",起码要有点诚意,不能让自己跌辈。
  两姐妹一商量,干脆姐姐披麻戴孝打幡,妹妹披麻戴孝扛孝棒,把二大伯埋进祖坟里。
  至于女婿,连想也别想披麻戴孝打幡扛孝棒,连姓都不是一个姓,出殡的时候只能在一边拎着经筐,边走边扔纸钱,打发穷神恶鬼不要来缠着死者,一路走好。
  我说说我家的事实啊!
  我公公兄弟三个,老大(大伯)结婚没有孩子;老二(二伯)一个女儿,后来二婶也怀过,是子宫外孕,后来就没再有孩子,二伯给姑姐也办了独生子女证;老三,就是我公公,两个儿子。我婆婆老说匀一下就好了。
  我到了老公家,老公家盖的楼房是二伯家的老房子拆了盖的。钱是公公婆婆老公兄弟俩打工积攒下来的钱,不够的再筹借的,我去了,兄弟俩还还了几年的钱。
  不晓得公公婆婆当初怎么想的,楼房盖好后,二伯二婶住的楼房,公公婆婆还是住的老房子,我们兄弟俩结婚就也住在楼房里。
  吃饭都到公婆那里,那时没有烧水壶,开水都是在公公婆婆那里烧好了拎过来用,早晨过去吃早饭再带过去。
  小叔子先结的婚,他们因为不交电费二伯曾经念叨过。我来之后,婆婆谈家常说过后,我就每月交电费,那时他们那还没通自来水,有线电视。(我们唯一的公共的就是电费了)
  我来后看到的是每到农忙季节,公公婆婆都要帮大伯二伯家落谷,插秧,收小麦收稻子,公公婆婆都会去帮他们,这期间都在我家吃饭。姑姐农忙只有插秧会回来帮个忙,别的她不会管。过年都是在我家过到他们小兄弟俩出去打工结束。
  二伯家除了下地必须的铁锹,耙子累的,除草的铲子,家里基本不置办任何东西,家里很宽敞,需要的就到我家拿。
  二伯家地里所有的收成全是姑姐拉走,稻草对姑姐家那是有用的,也会拉过去。打得菜籽花生基本也是姑姐拉走。妯娌是一个庄上的,她妈妈看到会到婆婆那说是非。我回去后婆婆就会念叨。
  我劝婆婆:那是他家姑娘,不给姑娘给你家?你养人家老?
  二伯呢是国营单位的,有退休工资,在家就会帮人家做事,也按月给工资。这些收入都给姑姐。
  因为和二伯二婶住一起,感情也就不一般。
  夏天看到二婶的短裤和睡裤都薄如蝉翼了,看不下去,给婆婆买也就会给二婶买。看到他们没有煤气灶,就把陪嫁的煤气罐给他们一个,买了个灶给他们按上。
  二伯虽然弄的钱多,其实到他自己口袋的没有多少。所以两口子伙食也不好,常常是炒咸菜搭酒,家前屋后种点蔬菜。
  我一开始在家八年才出去。
  买给公婆吃的都会留一点给二伯二婶。二伯二婶人也蛮好的,对我也很好。(不能想,就这样写着,眼泪就会忍不住,好想他们)
  后来我们到省城打工买房,回去就少了。二婶10年查出食道癌,姑姐带去她家,在街上的小诊所拿的药回家熬了给二婶喝。我娘家和姑姐家前后,地也靠着地。娘家地里的活儿比婆家那多,只见二婶整天在地里帮着姑姐家除草,拔菜。七八月该是多热的天气,没多久二婶受不了了回家。
  小叔子那时在上海打工,回家把二婶的检查单带去上海医院看,医生就开了中药给带回来吃。小叔子两口子打工也不容易,我们就把医药费承担过来。从七月吃到过年,二婶吃着见效好转。小叔子回家过年和我们说都不容易,过完年他给钱抓药。
  这里没听姑姐提过她来承担多少。
  过完年三四月份,不知二伯哪里做错事,二婶很伤心,病情就加重了。到六月份时,孩子快期末考了,我打电话和二婶讲:等我,一定要等我,孩子一考完我就回去。(我和孩子他爸两地分居,一个人带孩子)
  我到家,二婶抓住我的手不放,姑姐撅撅嘴说:我在家到今天,都没抓过我手。
  二婶是聪明人,我们一起生活八年才去省城。我知道,不管她的孩子怎样待她,她还是放不下她的孩子,意思要我帮忙照应着。她不说出来,我也默默的抓着二婶的手,让她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二婶是在我回去后第三天半夜走的,我们拿了六千块钱给姑姐办事。(丧事总共花了一万左右)小叔子有没有拿不知道。
  当时老一辈就要求我家老公捧牌位。
  我们那也有风俗,谁捧牌位谁得家产。但我们就没想过要二伯二婶家的财产。二婶人很好,人都喊她傻,我知道二婶是不屑与人争,大智若愚的那种。
  活着都没想着得到他们什么,这最后一程,肯定要齐心帮姑姐办好事的。就这样,姐夫不晓得我们拿了钱给姑姐办事,所以丧事办的就很圆满,姐夫想着他爸上半年的丧事,就大闹了一场。其实二婶的丧葬费二伯单位还能报销,还有人情份子钱,都是姑姐收的。
  隔了一年,公公婆婆那的房子实在是破旧了,我们就给公公婆婆把房子给翻盖,小叔子两口子就想着把二伯那的房子也重新装修一下。就在这时,二伯心脏不舒服,要手术,和姑姐讲把二伯带省城来做,姑姐不同意。二伯上了手术台没下来。
  这次,可能因为老二装修动了楼房,姑姐躺平,二伯从医院弄回来她就不管了。
  妯娌就来找我闹事,我孩子还托给朋友,我还得赶回省城,也就没搭理她。
  老公和小叔子回来,商议着忍气吞声把事儿办了。二伯的这个也算医疗事故,医院赔的钱和二伯单位报销的,还有份子钱全部给姑姐拿走了,说份子钱是她家的亲戚,以后她要还的,所以要收回去。
  这次捧牌位就是小叔子了。
  到第二年,大伯又查出食道癌。
  大伯没有孩子,老公兄弟俩和姑姐也就是大伯的最亲的人。
  我们都在外地,就商议着谁照顾大伯,大伯的家产就给谁。
  姑姐在家,就想着让姑姐去照顾。哪知道,没两天,大伯就把姑姐给赶走,不要她照顾。
  妯娌正好在家装修完房子还没走,就让她照顾。
  妯娌就要求将来她家捧牌位,把我们两口子召回去说明。
  大伯和我说,问我们要孩子的身份证不给,他就拿老二家孩子的身份证,给我家孩子存了一万块钱。让我们不要图利钱,赶快取出来。
  这个钱我给公公了(因为白天是妯娌,晚上是公公,这个钱当初说好的,谁照顾给谁,既然妯娌已经得了她该得的,那我家孩子这一份就给公公了。)
  我们当然没有意见,本来照顾人也很辛苦,大伯最后把所剩无几的钱每一个小的都分了点,姑姐家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两千都有的。
  大伯是在13年七月走的,孩子他爸有没有给钱小叔子我办事也不想管,公公让我买的烟,我难得在家也不熟悉,是让我哥买了送来的,有没有多,有没有不够我也没过问,让我买多少就买多少。
  其实从二伯到大伯,人家都说应该我家老公捧牌位。但是,就是因为有那种谁捧牌位,谁得家产的说法,都害怕啊。
  所以我们虽然是老大,也就无所谓的,三位老人活着的时候,我们两口子问心无愧的。
  大伯的牌位就顺理成章的给老二捧了。
  去年,我家二婶十年,我回家买菜置办。
  其实到现在,我提到,想到,见到我家二婶的坟,我的心都会疼,眼泪都会止不住。
  姑姐和我说:也不晓得当初要是带我妈去医院好好看看,是不是会多活几年?
  我劝姑姐说:你怎么做都是错的,你怎么做也都是对的。人都不在了,不要再想这些了。
  我不想告诉她,小叔子第一次带片子带检查单去上海开药,医生就说好好治疗问题不大。她的妈妈,二伯二婶所有积蓄的都在她那,她不治疗,我们能说啥?
  二伯住院做手术前,在医院里和他的外甥女唠姑姐,没说到姑姐一句的好。表姐大跌眼镜说:心目中的姐姐怎么是这样的啊?
  我外公就没有儿子,去世那天,三个女婿中,有本事的两个都借故在外地赶不回来,只有老实巴结的二女婿到了,距离100米的侄子坐在家里故意做难,等我们去请。当时家里亲戚们就由谁披麻戴孝打幡扛孝棒的事争论不休。我看着悲痛欲绝没了主意的母亲,当时告诉亲戚们,不用劳神费心去想了,就让我母亲为外公披麻戴孝打幡扛棒。
  外公有三个女儿,外婆在母亲三岁时就去世了,外公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把三个女儿养大。
  大姨长得漂亮,嫁在邻村,姨父长的小三角眼,看到有钱人眯着眼睛笑成一条缝,看到没钱的人就拿眼瞟一眼。本来大姨嫌姨父丑,不满意这桩婚事,怎奈姨父家条件好(富农),大姨和外公还是屈服于现实嫁了。
  姨父也是不负众望,由当初的一个小木匠发展成为那个年代少有的买卖人。先是从北面林区倒卖木材,赚到人在中di一桶金。有钱了就开始从政。一路顺风顺水干到退休。
  随着姨父事业有成,大姨在家中的地位也一落千丈,每天守着几亩地几间房子郁郁寡欢的度日。姨父负责往家交 ,大姨负责养孩子,其它事无权干涉。
  二姨喜欢占便宜,一副装chi卖sha的样子,嫁在本村,二姨父老实憨厚,与世无争,可能是因为自己没什么本事吧,对二姨呵护有佳。对外公特别孝顺。包饺子不管多晚都要给外公送。
  我母亲排行老三,带着招上门女婿的光荣使命守在外公身边。父亲长得帅气,有文化有见识,还是个工人。当时很吃香的。但只因为是个穷小子下"嫁"到外公家里。
  婚后父母的感情一直很差,随着父亲在单位风生水起,母亲在家围着锅台转种地带孩子。两个人形成陌路。只剩下一纸结婚证牵绊着。
  大姨父对大姨不好但至少还往家交钱,父亲连起码的责任心都没有。不回家不拿钱,把我们几个兄妹也都丢给外公和母亲来养。
  在我的记忆里,外公一年365天全年无休,春、夏、秋要种17亩地。冬天就拾柴火供一家人取暖。
  外公本来是想让母亲找上门女婿为他养老送终,结果却是他在替父亲负重前行。外公一生没得病,总是没日没夜在地里劳作,用他累得弯腰驼背的瘦小身体扛起了养家重担。
  那一年,姐姐已经结婚了,我二十岁,弟弟还未成年,84岁的外公躺下了,变"懒"了。不起来吃饭也不管地里的庄稼。母亲本以为外公只是累了,躺几天休息一下就好了。
  谁曾想躺了一周还是不起来,白天晚上总是昏昏欲睡。我和母亲带外公去市里检查,医生摇摇头告诉我们,带外公回家吧,买点好吃的。这时我们才知道一辈子连药都没吃过的外公生病了,而且病得很严重。
  我和母亲、姐姐围在外公身边,精心照顾着,问外公想吃什么?外公说想吃菠萝,农村集市上也没有卖。我和姐姐骑自行车跑了三十里路,到了镇上,买了十多个海螺回来。
  那时正值端午节,我姐俩一早出发,找遍镇上所有市场才买到。买完后一刻不停地往回赶,到家快12点了,当又渴又饿的我们高兴地拿出海螺时。
  外公苦笑了一下,原来我们买错了,外公说不是这个是凤梨,是水果。满头大汗的我们很是懊悔。气自己太笨,现在想想,九十年代初我都不知道有菠萝这种水果。因为我们离海近,经常管海螺叫菠萝(波螺)。
  我们准备歇一下再去买,外公摇摇头不让去,说自己又不想吃了。母亲看我们累得够呛,让我们明天再去。结果这件事成了一生的遗憾。因为外公在当天晚上就安祥地离开了我们。
  外公生病到离开一共就十多天,这期间,大姨父在家,父亲在离家二百里的市里。当得知外公病重时,大姨父找个借口出差躲了。母亲派表哥去找父亲,父亲让表哥先回家,说自己随后就回来。结果失言了。
  外公去世时,两个女婿都没回来,只有本村老实憨厚的二姨父来了。母亲和大姨因此也抬不来头,在亲戚朋友面前颜面扫地。只知道傻坐在那里哭爹喊娘。
  再来说说外公的侄子我大舅,大舅和母亲住在前后院,是乡供销社的会计。舅妈因大舅家境优越,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样子,经常为了小鸡吃菜,种地过界等等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跟外公和母亲吵架,每次吵架都是母亲和外公妥协。
  原因是在农村没有儿子的外公一直都是低人一等,舅妈经常骂外公绝户。骂我母亲的话就更过分了。这么说吧,外公和母亲受舅妈一辈子气。
  当外公去世时,大舅和舅妈都在家坐等着也不来,主事忙头就商量母亲怎么办?让谁披麻戴孝打幡?母亲本来就懦弱没主见,加上失去外公等于失去依靠。加上父亲也没回来,丢人又打脸,整个人就跟傻了似的。
  这时亲戚们就去大舅家,想听听大舅的意见。很快传话过来,大舅说了可以为外公披麻戴孝打幡,前提条件是:要我母亲去请(母亲和舅妈很久都不说话)大舅又说了,自己是侄子同时也是父母的长子,曾经为父母披麻戴孝打幡。
  如今不能再为别人(叔叔)白打幡,要母亲象征性拿二百元钱雇他打幡。他也不要外公的家产。否则的话他们全家(大舅、舅妈、三个儿子和媳妇)都不到场。
  当亲戚传话过来,母亲拍着guan木哭着说:"你们看着办吧,老爹把我扔了,我也不活了"。
  亲戚和主事忙头也没了主意。这么大的事哪个人能做决定。我想想,这么多年来,大舅不仅没帮我们一家,甚至都没给过外公好脸色,舅妈更是仗着自己有三个儿子,数次辱骂外公绝户。
  大舅这么做不知道是对母亲继承外公家产耿耿于怀,还是瞧不起父亲。全村人都同情我母亲婚姻不幸,都敬佩外公有担当,替父亲养大我们。外公去世时,村里男女老少都到场帮忙。
  唯有这个侄子坐家里等着看热闹。外公在世时在他这个侄子面前总是小心翼翼做事,生怕得罪他而连累我们都受欺负。结果越谨慎越助长大舅的嚣张气焰。总以一副高人一头的样子自居。
  如今外公已经不在了,我们也长大了,不必再受他的牵制。没有侄子我们也照顾能发丧。于是我跟亲戚们商量,可不可以让弟弟给外公披麻戴孝打幡。
  亲戚们说:"你外公姓什么?你们姓什么?不能用你们这些外姓人打幡。"
  这时的二姨发话了,说可以让二姨父披麻戴孝打幡。在农村有个不成文规矩,那就是谁打幡谁得家产。我心想,关键时候别有用心的人都出来了,我不能让她得逞。难不成外公一走母亲就要被赶出家门。
  好在二姨父很正直,表示自己是女婿同时也是儿子,只愿意给自己父母打幡。不愿意给岳父打幡。女婿负责拐筐摔盆。听二姨父这翻话。我很是感动,二姨父一直很善良,没有落井下石搅和。
  即然亲戚强调姓什么,那么我顺势表明母亲和外公一个姓,就由我母亲披麻戴孝打幡。几个长辈又提出,女儿都嫁人了不能披麻戴孝打幡。我说你们错了,我母亲没出嫁,是父亲"嫁"过来的。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
  亲戚仍在小声议论着,听得出来,还是倾向于花钱雇侄子来打幡。我装作听不到,相信外公也不想看到恶侄子来。
  我把决定告诉主事忙头,忙头不管那闲事,遵从就是。至于说侄子到不到场,随便他。在我们老家有句俗语"越敬越歪歪腚"用在大舅和舅妈身上恰到好处。
  其实我心里清楚,大舅和舅妈那种口蜜腹剑之人面子工程不会差。果然再给外公报庙时全家都来了,来了我们毕恭毕敬的欢迎。
  回答提问:没有儿子的老人去世,女婿和侄子谁给去世老人披麻戴孝合适?
  我老家风俗习惯:shou选侄子,其次是女儿,再其次是外孙,永远轮不到女婿。
  用侄子前提条件是:不能继承叔、伯家产,和叔伯及堂姐妹相处融洽。但侄子也有自己的父母,给叔、伯打幡要象征性给点钱,不拣家产就要以雇侄子的名义给披麻戴孝打幡。
  如果侄子不愿意,那就由女儿披麻戴孝,假如女儿不在了,就由外孙子披麻戴孝。
  我个人意见:现在社会男女平等。女儿和儿子一样有继承权,同理,女儿和儿子一样可以为父母披麻戴孝打幡。自己家的事自己完成,不要麻烦别人。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一个女儿的家庭太多了,就由女儿为父亲披麻戴孝打幡更合适。别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按丧礼规定,自古以来,逝者的法定继承人就是披麻戴孝的丧主。这是根本。反过来一样,披麻戴孝主丧的,就是逝者的法定继承人。
  古代社会条件下,妇女在家随父,即嫁随夫,夫死随子,没有单独的财产权益。就是说没有单独继承权。
  现实生活中,男女平等。按继承法则,父母过世,没有儿子的,女儿就是丧主,披麻戴孝。女婿和侄子都要靠后。女儿缺位的,外孙可以披麻戴孝主丧。
  总之一句话,按继承法规定的顺序来操作。
  农村流传的侄子主丧,传承有误。侄子的父亲与逝者是兄弟,兄弟之间有继承关系,即兄弟之间可以主丧。侄子主丧,必须过嗣,否则不行。
  在我们农村老家有这样的惯例,没有儿子的老人去世,侄子披麻戴孝,女婿摔老盆,女儿抱骨灰盒,当然也是破大孝的。
  只所以选择侄子来送终(不包括养老),是因为侄子是同祖同宗,有延续香火开枝散叶的寄托;而女儿外嫁后,生的孩子一般随父姓,虽然是直系亲属,最终不能为死者保姓留名。当然女儿娶了"倒插门"的女婿,所生子女均随母姓,这就可以安排女婿靠前侄子靠后了。
  但是,"倒插门"的毕竟是少数现象,一般都是传统的嫁娶。侄子前去为长辈披麻戴孝,是处于丧礼的要求,并非为了分得家产;继承家产还是死者生前遗嘱和法律继承序列说了算,一般都有女儿来继承。
  没有儿子的老人去世,有女婿和侄子,侄子是优先于女婿的。这就是民间的习俗,与法定的继承人没有多大关系。
  俗话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女儿出嫁以后就是外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丈夫以后,就是婆家的人,而丈夫是外星人,岳父岳母去世以后,是作为大客来带的,尽管非常的亲近,但是他们说的是孝带。
  对于侄子来说,没有出五服,而且是非常亲近的血缘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伯伯、叔叔的去世,只能由侄子来披麻戴孝。这个习俗应该在大部分地方都遵照。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可能也有的地方老人没有儿子,女儿来披麻戴孝,或者是女婿来披麻戴孝。还有的是由外孙来披麻戴孝,这种现象也是存在。
  当然,对于上门女婿,也就是入赘的女婿,其实就是作为一个儿子来看待的。对于这种情况下,老人去世以后由女婿来披麻戴孝。
  尤其在过去女婿上门以后,一般是要改姓,随同老人的姓,成为一家人。只是现在改性比较的麻烦,所以现在也就避免了这一点,而且不再强求,或许人们的认识提高了。
  记得我们村就有一户人家,其妻子由于难产去世了,家中确实有一个女儿。这户人家的兄弟姐妹也没有儿子,全部是女儿,于是就找了近门的一个侄子披麻戴孝。这就是民间的习俗,村规民约,对于这个侄子绝不可能是法定继承人。
  当然,找的这家子的父母是不同意的,可是也无可奈何,因为他们具有最近的血缘关系。对这种做法说出去不好听,毕竟自己养的儿子,结果给别人披麻戴孝,等于认了别人当父母了。可是还是考虑民间习俗,从大局方面选择了孩子给人家披麻戴孝。
  总之,对于没有儿子的老人去世,如果有侄子的首先选择侄子披麻戴孝,而不是选择女儿披麻戴孝,或者女婿披麻戴孝。如果说家里没有侄子,那么就选择五服之内最近的那个侄子披麻戴孝,也不能选择女婿披麻戴孝。你们那里有这样的村规民约吗?
  这个问题民法典中沒有讲,说明这不是什么原则问题。说实在的,現实生活中,除非自己家族之中有协商,外边的人是沒人去关心这个问题的。按风俗来说,老人去世,下辈儿子、儿媳、女儿都要披麻戴孝的,依据题意,我想提问者是否是想问:沒有儿子的老人去世,女婿和姪子是谁应该去打幡摔盆吧?因为这个工作只需一人,儿子多的,长子来办,长子不在了,长孙代之。
  沒有儿子,那么只有在次一等的最亲近的直系亲属中去找,那么当然就要选姪子了。如今问打幡是女婿好还是姪子好?岂不知女婿关系再亲近,他也只是一门客呀,不算孝子。所以即使也沒有姪子,那怕让女儿去打幡,也不会轮到女婿出头。所以这个问题不用争论。
  眼下风俗,讲究后继有人为好。一般沒儿子的老人(甚至沒儿女),家族之中会提前指定一位姪子为其继承人。现在倒有:是姪子打幡好还是女儿打幡好的问题,这往往是财产继承问题惹的麻烦,一般情况下,谁打幡谁操办后事,老人遗产归谁。这都是他们家庭内部商量,外边沒人多管闲事的。
  我认为,没有儿子的老人如果去世了,打幡,摔盆的事应该是侄子来代替,充当儿子的角色,来完成对老人的送终入土为安。侄子不多,可以找叔伯侄子,如果没有,堂叔伯侄子,反正打幡摔盆抱罐都是自己同宗同族人的事。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题主问的问题,侄子和女婿披麻戴孝的事情,左右不了事情的结局。因为,老人死了,侄子必须披麻戴孝守灵送殡。女婿不扎麻绳,也是要戴孝的。以前,家里的孩子多,条件差,房子少。有的亲兄弟之间如果没有儿子,那么儿子多的家庭会早早过继个侄子给他养老送终,老人为孩子娶妻生子。侄子不改口叫叔叔伯父为爸爸,娶过来的媳妇必须称呼老人为爸妈。农村的家庭里,有的男人称呼叔婶,或者大伯大妈,他的媳妇却称呼爹和娘。就是这样的原因造成的。现在,家庭没有儿子的,老人去世后,也没有人去乐意打幡抱罐,多承担那份责任。有女儿的也不乐意把爸妈的房屋家产给了别人。所以都是女儿顶了儿子的角色,所有儿子送葬父母的路数,都有女儿来完成。
  这样丧事过完了,不容易出现乱七杂八的问题!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理是死理,事在人为。
  按农村习俗凡没出五服的本家后辈都得披麻戴孝送葬。问题是谁应该顶烧纸盆,扛岁数幡。这是关键,牵扯到财产继承。
  侄子虽然说披麻戴孝更合适,但是却是堂字辈。
  女婿虽然是半子只戴孝不披麻,但是女儿却是老人直系亲生,因为老人没有儿子有亲生女儿顶在这里,女婿可以顺理成章披麻戴孝,并继承所有家产。
  因为女婿顶门肯定披麻戴孝走在送葬队伍前面,众亲侄后辈也披麻戴孝跟在后面。
  我们村去年冬去世个五十多岁男人,只有二个女儿都才出嫁,几个亲侄子跃跃欲试计划顶门发葬。关键时刻男人的老伴发话让大女婿披麻戴孝斩草顶烧纸盆扛幡。有老太婆发话几个兄弟和众侄子也不敢强夺词理,只能乖乖披麻戴孝跟在后面。
  所以说什么事情都在人为,该走理必须走理,侄子必须披麻戴孝,如果逝者后辈无人也可以扛幡顶烧纸盆。如果逝者有女儿那么女婿以顶门的理由必须披麻戴孝走在前面,那众侄子们披麻戴孝跟在后面陪哭吧。

人到七十才明白,人这辈子,要听从本心而活01hr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奔着归途而去了。如果只是盯着开始和结束这两点来看,那我们的人生将没有任何意义。无论人本事有多大,钱财有多少,终究有离开的那一天。我们所能把握的爱了爱了,江西梯田稻浪滚滚,还不快趁着假期去打卡!遍寻秋日,遇见秋天BEAUTYOFAUTUMNLEAVES泰戈尔有诗云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梯田在游客和摄影家的眼中格外动人那优美的线条折射出天空蓝色的水面朝霞晨雾如同仙境人张家界红人榜编者按撸起袖子加油干,乡村振兴正当时。近年来,张家界一大批年轻人通过短视频平台化身主播对家乡进行推荐,传递网络好声音。红网张家界站推出短视频平台张家界籍代表人物系列专访张家界红人榜关于云南还有许许多多的传说故事,这锁龙井啊,只是其中的一个云南锁龙井,每个城市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神秘的传说,虽然大多数人都不相信,但是这些传说又像黑洞一样吸引着众人。云南是一个古老神秘传说的云集之地,而关于昆明的东寺塔和西寺塔,就有一则传醉美拍点推荐长兴和平水库和平水库风车悠悠朱红军摄和平水库原名平桥水库,位于浙江省长兴县南部重镇和平镇,北临西苕溪,南倚天目山脉。这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发达,天然美景得天独厚。水库四周茂林修竹郁郁葱葱,鸟的世界,千姿百态,双宿双飞,悠闲自在,鸟语花香,人见人爱图文欣赏鸟的世界,千姿百态,双宿双飞,悠闲自在,鸟语花香,人见人爱。头条创作挑战赛早安今天守护银龄世界是在歌唱,是在轻舞,红花枝头自乐自娱,消遥自在好情趣!枝头双宿双飞翼,水中成对面条里淋入3个鸡蛋,出锅实在太香了,外酥里嫩,营养美味又解馋面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吃的主食,一般我们都会煮着吃,可以拌着自己喜欢吃的菜品或者直接做成汤面,还可以炒着吃。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面条的新吃法,保证很多人都没吃过,一起来看看。做法也天冷多吃炖菜,分享4道砂锅煲,一上桌热乎乎的,滋补营养又暖和头条创作挑战赛天冷多吃炖菜,分享4道砂锅煲,一上桌热乎乎的,滋补营养又暖和到了深秋,气候更加寒冷了,热菜热饭端上桌,不到5分钟就凉了,可以说天天吃的是冷饭。这个时候不如多做些砂锅吃大厨解密只用三种调料做正宗羊汤!简单易做,适合低成本创业秋冬喝羊汤,既补又暖还经济实惠,是个不错的家常菜。早晨一碗羊汤泡加个面鱼或者火烧,一天精神抖擞,暖暖上班暖暖上学。上篇我分享过一个经营30年羊汤店的老板制作羊汤的方法,虽然是商用的天冷了,教你懒人酸汤面,做法简单,酸爽开胃,早餐不用吃外卖了本期导读天冷了,教你做懒人酸汤面,做法简单,酸爽开胃,早餐不用吃外卖了进入深秋了,天气也变得越来越冷了,天冷,早上不喜欢起床太早,早餐做什么吃,简单还好吃?面条这样一种简单方便的食推荐3款开胃酸爽的家常美味,款款经典,超级下饭今天给大家推荐3款开胃酸爽的家常美味,款款经典,超级下饭,值得一试!一肉末酸辣粉制作配料红薯粉1把瘦肉1块豆瓣酱1勺大蒜2个花生适量小葱适量香菜适量生抽2勺老抽1勺盐1勺醋3勺制作
香港回归25周年成龙周星驰很骄傲,惠英红落泪,谢霆锋感恩7月1日,为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众多香港艺人纷纷感慨发言,有些演员回忆1997年香港回归时刻的感人瞬间,有些则分享了回归时刻的激动心情,还有的则是分享如今生活的进步,祝福香港明天社科院张安华四大问题制约清洁基地项目开工原标题增强利好的确定性解决风光大基地建设滞缓问题文本报记者苏南借中央最近提出的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东风,积极推进有利于优化电力跨省交易的电力市场建设,建立起有利于清洁能源消纳并获得重庆首富玩砸了!昔日参控股5家上市公司,如今变卖资产破产重整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上世纪90年代,重庆摩托车产业的造富能力丝毫不弱于如今的互联网。十个富豪,九个半都是造摩托的。力帆的尹明善宗申的左宗申隆鑫的涂建华然而,时QiushiJournal(ExcerptsfromSpeechattheCentralPeoplesCongressWorkConferencebyXiJinping,QiushiJournal,No。0姚笛8年前插足马伊琍婚姻,现在又戴着绿帽子出来作妖了?我的前半生播出5周年了。当初马伊琍接这个片子差不多是被群嘲的。原因无他,因为她在剧组的角色与她的生活在某部分的重合度太高了。因为这部片子,她的私生活被人议论了很久。但结果是好的,她10年前,被鹰爸逼迫,在零下13度裸跑的孩子,现在有何成就文知心录编辑知心录2020年最强大脑的节目上,一位年仅十二岁的天才少年,在斐波那耶螺旋树的比赛项目中打败了很多名校学霸,荣获第三名。这一结果,让无数人为之惊叹。节目播出后何宜德这个洗完手不擦干的人,你成功留住了手上的细菌你每次洗手后都会擦干吗?天气变热后,有人认为洗完手甩两下就干了,不用擦,有时甚至双手湿漉漉地去做其他事情。其实,这种做法会让手白洗了,甚至还给病菌繁衍营造了有利环境。生命时报邀请权精工制造109年特钢长子托举强国梦原标题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蒋乔(引题)精工制造109年特钢长子托举强国梦(主题)助力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天宫北斗升空,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近60年的历史进程中,大冶特钢均中国为何要发展航母等武器装备?看看周边安全环境就知道了国防部发言人谭克非6月30日在回答中国是否建更多大型航母时表示,中国航母发展计划考虑国家安全等综合因素。国防部发言人表态中国安全环境不容乐观。所谓国家安全环境,是指影响一个国家安全没钱上大学?超全资助政策汇总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也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不断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不断加为提升金砖合作影响力发挥了关键作用刚刚结束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主题为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释放出中国携手各方走合作共赢道路的信息。近日,阿联酋驻华大使扎希里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