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董刚文巾帼楷模大家风范

  巾帼楷模 大家风范 ____我的祖母 一董刚 "巾帼楷模,大家风范",这是祖母去世以后,村里送的牌匾上的八个字。 一 祖母是个大命题,极是难写,只能点点滴滴来回忆。我写了不少人,其实最早想写的就是祖母,但实在没有办法下笔。因为祖母不是一篇简简单单的散文,而是一部写不完的长篇叙事散文。千头万绪,迟迟难以入手,就是今日无事,打算写一点关于她老人家的东西,都是战战兢兢地,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 我写祖父的时候,很顺手,万余字一气呵成。这是因为,从小就知道祖父是"干事的";少年时,村里老人也给我讲过很多祖父的故事;去了白银,当地老人甚至告诉我:你祖父还活着,有人看见他回来过(参见拙作《硝烟染华发,碧血洒白银》),说得煞有其事、神乎其神。所以,祖父的形象在我心里一直很高大,而男孩子总有一段英雄情结,我应该在潜意识里把祖父当作了偶像。从中学时代起,就给祖父写了很多文章。虽然多年搬家,手稿尽失,甚是可惜,但总有一些片段的回忆。 我自己有了孩子,特别是中年以后,忽然觉得祖母之伟大,应该是不亚于祖父的。一个身高仅有一米五多点的小脚老太太,养育了五个孩子,又照顾了上百个孩子,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祖父1942年就去了延安,在延安参加了战地工作团,后来又渡过黄河,去了山西前线。可是家里呢?祖母那个时候,可还只是个二十来岁的小媳妇啊!男人不在家,一大家子人吃什么、穿什么?谁来种庄稼、收庄稼?有没有人欺负?有没有特别艰难的时候?心里难过不难过?那些年她又是怎么挺过来的?祖母已逝,不会告诉我们了。即使是父辈,在那个年代都还年幼,也未必真的懂祖母,个中滋味,恐怕无人知晓了。 堂哥发来祖母在白银的照片,我一阵眩晕:照片里三十多人黑压压一片,或者老照片清晰度不够,几乎看不清人的模样——照片里大多都是孩子,都是祖母亲手抚养或者照顾的孩子。那些年,人都吃不饱肚子,而白银公司的农场正在风光时期,祖母带走了家里的一半子孙,亲自抚养。后来,家族里的,亲戚里甚至家乡熟人家的半大孩子,去了一批又一批投奔祖母,祖母全部照顾,从未拒绝过,前前后后何止百人? 我曾想用"大爱无疆"来作为这篇文章的标题,家族里有人提出质疑:这样的词语,用在祖母身上是否合适?我告诉他,大爱无疆指的是最高级的爱、顶级的爱,是没有疆界的,适用于任何方面、任何种类,不管什么人都能感受得到,类似于西方所说的"博爱"。等我把这个词语解释完毕,对方连忙说,大爱无疆合适,太合适了!祖母的爱就是最高级的爱、顶级的爱,也就是博爱——她晚年的确也很虔诚地信奉基督教。 今日之人,往往两家子至少四个大人,抚养一个孩子,依然抱怨孩子太难管了,甚至比上班都累,祖母一个人管了那么多孩子,到底怎么管过来的?而且从来不厌其烦,只要看到孩子——哪怕不是自己家里的孩子生活艰难,都要主动照顾。本家一位堂哥在白银,当来也是祖母带过去的,暂时住在祖母那儿,祖母每天给做好吃的。那时候十来岁的娃就学手艺,可以自己挣钱了,祖母看他离家千里不容易,一直让他住在家里。 要知道,祖母那时候已经快七十岁了,还是个小脚老太太,三叔当然心疼自己母亲,就让这位堂哥搬走。祖母知道了很生气,甚至大骂自己儿子。我小时候有一年在白银,祖母告诉我,人家娃住我这儿咋了?你三大(方言,即三叔)让人家娃搬走了。你看娃可怜的,不容易。说着话,眼泪就流下来了。
  二
  有人说祖母是女中豪杰,有人说祖母是少有的热心肠,我认为他们评价的都对;祖母一定是个女中丈夫,而她几乎愿意帮助并且帮助了所有她遇到过的人。性格坚韧,能扛大事,就是再艰难,也很少有退缩的时候。 1947年,国民党攻打韩城的时候,路过莘村。当时八年抗战已经结束,祖父遵从组织安排,回到家乡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先后在北长益等地做党组织的地下工作,积极开展活动,先后任中共合阳县东北区党组织副书记、书记。那天正在家里和几名党员开会,放哨的警卫看到有人鬼鬼祟祟,抬起手就是一枪。这一下子不得了,一下子引来了一个排的国民党正规军。祖父他们急忙从窑背上抄小路向西疾驰而去,这才侥幸逃脱。这个事情是本家的四爷给我说的,他说,你家当时惨了,全被抄了……(参见拙作《硝烟染华发 碧血洒白银》) 祖父他们逃跑了,国民党士兵冲到我家,乱砸乱抢,祖母本来躲在四爷家,放心不下,就回去看了一下。看到一伙兵痞把家里搞得乌烟瘴气,忍不住高声呵斥,国民党兵竟不敢再犯。常听老人讲,敌兵拿出一枚鸡蛋,给祖母说,给我煎个蛋!祖母冷笑几声,没有理会,那个国民党士兵气得把鸡蛋都扔了,后来和其他士兵悻悻离去。祖母之胆略由此可见一斑。 1953年,祖父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与支援大西北建设,赴甘肃兰州参与筹建国家一五期间重点项目之一白银厂(现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是筹备建设白银厂五人小组成员之一,担任白银公司劳资处处长,并兼任白银市委秘书长。但一直到1979年,才接祖母过去。虽说弹指一挥间,但那是讲历史,真正要走过,那可是漫长的二十六年!这二十六年里,祖父在那边经历过什么,他从来不说,也无人知晓,但想来一定很艰难;祖母在家里,一定也是很艰难——虽然那时我还没有来到人世,但今日也能想像得来。 这二十六年里的事,我只是听长辈讲过一些。祖父已去延安,家族里几十口人在一起,人多而劳力又太少,户大家虚难以为继,大家只得分开另过。俗语说,好家怕三分,这一分开困难立显。我家虽分得一头牛,但耕犁耙磨、车辆农具,一件未分得,靴绳零碎更是无有,这在当时的农家来说是一件也不能少的,少则无法正常的耕作。加之曾祖父身体欠佳,双目又失明,几乎丧失了劳动力,更是雪上加霜。祖母一个二十多岁农家妇女身上担子,可想而知有多么重。 祖母那时被亲戚们称之为"铁人"。我家有土地近四十亩,祖母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和曾祖母纺线织布,有时整夜做鞋,做衣服,然后拿到集市去卖。四五十年代的农村人,穿衣穿鞋完全是士布所做,就是被褥床单亦为士布,因此不愁没人买,但价格极便宜,只是微利。辛辛苦苦,一点一滴耐心积累,积攒一段时间,够买一件农具就添一件。这样数年时间,竟然车辆农具购齐全了。 祖父不在家,偶尔能捎回来一点钱。那个年代的干部极为正气,大都公正廉明、两袖清风,祖父那一点工资并不够家用。据我父亲回忆,那一年是1958年,他才十岁,大伯(40年出生)大姑(43年出生)也才十来岁,但已经照顾只有几岁的小姑(51年出生)、三叔(53年出生)了,就是小姑、三叔这样几岁的孩子,已经要自己洗衣做饭甚至干农活了。今天的孩子根本不懂,当那个年代的孩子的确就是如此。可见艰苦的岁月里,往往磨练了一代人,今天的孩子直至大学毕业,依然有生活不能自理者,实在堪忧。 祖母晚上只睡一会,彻夜地纺棉织布,要么纳鞋底做布鞋、做粗布衣物。白日里,大姑大伯上学,小姑三叔照看家,祖母带着父亲就去韩城芝川、赵庄川那边,要么就是杨家庄、同家庄、北龙亭,去这些地方是为了赶集,卖自己做的老布衣物。今天看来,似乎并不远,但我们要知道,那个年代,是要一步一步地走过去的!一个只有30来岁的年轻小媳妇,带着一个年仅十岁的孩子,要从马家庄下沟,穿越龙庭沟,然后去韩城那边。 我去韩城打工的时候,翻越过那一条路线,60余里路,人已经麻木(参阅拙作《韩城打工》系列散文)。可是我们想一想,祖母是小脚,是三寸金莲!我们简直无法想象她怎样一步一个脚印,踽踽而行,又怎样翻过陡峭的山沟沟,又怎样一步一步丈量着黄土地,返回家里?那个年代,沟里的狼是很多的。有一次黄昏归来,刚刚翻越龙庭沟,来到荆轲庙,就听到狼在附近怒嚎,当时祖母紧紧抱着父亲,应该是极为害怕的,但她嘴里不断地给父亲说:不害怕,不害怕……   三 生我的那一年,祖母带了一半人去了白银。迫于生计,父亲不久也去了那边。祖父虽是领导,但并不随便给自己孩子一官半职。于是,父亲被祖父安排到山上砸石放炮,30岁刚出头的父亲那时正是血气方刚,一身力气,加上自幼喜爱读书,吹拉弹唱,都能玩上一点点,颇得职工们的青睐。本打算让父亲当个副业队长在此久留,也让母亲来卫生所工作,一家人团聚,可是母亲离不开她的母亲,死活不肯背井离乡,无奈大家忍痛割爱,看着父亲离去。 当时的白银地区,大多地方还是大漠荒丘,何况是在景泰县?农场修水库需大量石头,父亲参加人工打砲眼,一人扶钢钎,一人拿大硾打。因是专业副业队,男的拿重达二十磅的大铁锤,女的拿十八磅的,破石用二十四磅的。这是工程兵工具,其劳动量之重,内地人见了不免瞠目结舌。两天下来,父亲满手血泡,浑身酸痛,即使身体强壮也难以忍受。为怕祖母看见,回家吃饭尽量避开祖母,但她竟然看见了,眼泪一滴一滴的掉了下来…… 农场那年计划生育,女的要做结扎手术。因周围几十个农场均在农牧处卫生所做,因此任务很大,每天数十个上百个手术。当时交通工具极少,人们来时,大多拉个架子车;做完手术,家属再拉回去。当时人太多了,提前排队,卫生所房子又少,大多数人均在院落等候。时值冬天,甘肃气候又冷,几乎每天有大风。祖母看见有人还领着孩子,就叫至家中,让他们喝水解渴,烤炉火取暖。如果有的妇女术后有反应不舒服,她倒热水送去;反应严重者叫至家中休息、喝热水,确保没事才让离开。人太多了,祖母每天除过做饭,就是烧一整天水,供大家免费使用,一连多天,连卫生所医生都感动了:婶子这人这么好,还真没见过这么好的人! 祖母时常中午做陕西扯面,叫周围的老乡过来吃。有时祖父从市里回来,他老人家更是大方,家中经常来客吃饭,而祖母一直热情周到,说娃娃们家人不在跟前,吃不好,咱多做点也把人挣不着。她总替别人着想,不图别人报答,做了好事心里舒坦。农场好多人忙,就把孩子送到我家来,祖母都热情照管,因此好多孩子,对她也很依恋,每逢见面,很远就喊董奶奶,一下子就跑到她身边,看了十分感人。后来,她已从农场住到白银市里了,有些孩子也已成年人了,还经常来看她。 合阳村里一位老人去过白银,他回忆说:曾同董刚的三叔,相处一段时间,当时白银有好几个冶炼油厂,工人都有万人以上。烟囱有成百米高,据说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援建的。印象较深的是每天下班,工人们骑着自行车,似蚂蚁般的从工厂大门拥出,流向四面八方。期间董兄兄弟二人托亲告友,想方设法帮我们推销,由于炒花生虽然籽粒饱满,但在食品厂没有炒熟,销售十分困难。董兄的母亲,我可敬可爱的大婶,竟在院子里支起铁锅重炒,令人感动,董兄全家都是好人。 百良姨祖母家表叔高振学,幼时曾患脑膜炎,脑奇疼难耐,夜间更难是难以忍受。祖母那时还没去白银,至亲心切,毅然前往,每夜看护,一连多日。当时三叔不满一岁,晚上曾祖父母喂炼乳哄之睡觉,每夜醒来哭喊,我父亲亦醒来帮着哄三叔睡觉。但祖母一直在百良照看表叔,直至表叔送西安医治,才回家来。 祖母兄弟姐妹五个,多年来往亲近,非常感人。四姨祖母家在上合义村,因是祖母小妹,比祖母小十多岁,因此更显亲近。四姨祖母为人淳朴善良,对人至诚,热情大方,邻里和睦,亦为贤惠之人。可惜中年后身体患病,后多方医治无效不幸去世。祖母极为极悲痛,视几个表叔为己出,关怀备至,甚至自己家里没有粮食,也要送到合义去接济他们。深圳的表叔李学义,多年以后依然感慨,告诉我:你婆(祖母)对我几个心近(亲热、关爱)得很。后几个表叔均事业有成,祖母非常高兴,逢人便夸奖,非常自豪。三表叔李全义工作以后,甚至不远千里,专程赶到白银去看望祖母。祖母病重,几位表叔极重视,找药问医,极其耐心周到,多次探视。 祖母去世之时,吊唁者之众,实属罕见。虽然我们家的人,几乎都在城里,但村里人还是不约而同的来到家里帮忙,为祖母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客棚横额为:巾帼楷模,大家风范。大家认为确是至评,名副其实。   四 但我小时候并不喜欢祖母,因为她太"厉害了"。村里老人说,我父亲刚结婚的时候,脾气比较暴躁,把家里的楠木风门劈了,把结婚别人送的镜子砸了,祖母看到了,抓起我父亲的头发往墙上撞;祖父去世的时候,我父亲还在村上任职,丧事办得很风光,祖母觉得很心疼,也是大闹一番。 因为宅基地的事,和本家不意思,所以临终的时候还叮咛说,和他家人少说话。但是我们都知道祖母的脾气,假装答应,背地里还是和本家关系处理的很好。生我的那个晚上,祖母刚好就去了白银,她不想再等下去了,因为觉得我一定"是个女娃"。后来中途回来过,带了很多好吃的,但分发给孩子的时候,我和村里其他小孩一样多,并没有多分一点,这让我觉得很失望。有一次,大姐家的孩子从偏门(我家和大伯家相邻,开有偏门,方便往来)过来,我就逗他玩,没想到他哭了,远远地听见祖母在房子里大喊一声:谁欺负娃呢?!把那猪手剁了! 这一声把我吓得不轻,赶快逃跑了;也是小孩爱热闹,过了一会,我又钻到祖母的炕上逗大姐的儿子玩,他不听我指挥,我就骂他。农村小孩爱说脏话,我不断地骂这个外甥(只小我几岁,我四五岁,他也就两三岁):你妈逼,日你妈逼!祖母忍了半天,想扇我一巴掌,结果忘了她手上拿着钎子。她正在纺棉花,换钎子的时候,我正骂人,一巴掌过来,铁钎子就戳在了我的脸上。我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疼,就像脸被撕烂了,眼泪夺眶而出,转身逃了出去。 我在我住的房子里照着镜子,我母亲看到我笑了,问我怎么把红辣椒抹到眼睛下边了,我也不说话,跑到后院,抓了一把土涂在伤口上(我们合阳人那时止血疗伤均以此法)。我从小有心事都不愿意告诉大人,包括对父母都是如此,何况是祖母?就像90年我在白银公司农场上学,家里来信,四姐读了,也不给我看;我无意中看见之后,眼泪簌簌簌簌的往下流,一个人跑到学校后边的沙地里哭够了才回来,竟然没有人发现过。所以祖母永远也不知道,我脸上的伤疤,是她的钎子戳的。 有一年,祖母带着三叔的小儿子回来过年,三叔三婶没有回来。那个晚上,家里客人很多,我藏在暗处不断地挑逗三叔的小儿子,他当然很生气,不断的哭闹,还要打我。但是大人都没有看到我在暗处做的小动作,以为小孩子无理取闹,我父亲就让他不要闹。祖母勃然大怒,并称回白银了,再不回来了。后来给三叔三婶说,人家恨气你娃,再别回来了!我也再不回来了! 祖母很少管过我,也不大搭理我,有时候村里的小孩子到家里,她很亲热,还给他们好吃的,我就在一边心里暗暗地难受:你是我婆(方言,奶奶、祖母之意),可不是他们的婆,你给我的好吃的还没有给他们的多!那时也只有四五岁,心里很是不满,扭头就走了。或者她觉得我性格怪异,更是不大搭理我——祖母身边的孩子(孙字辈、曾孙字辈)何止三五十个,我的一点小心思,她哪里能发现? 时间久了,我每次看见祖母,就很害怕,甚至不会说话了,因为我总觉得她感觉到我的不满了(现在想来,很是幼稚可笑。)一直到1990年,我在白银公司的农场上学,我才感受到了祖母的爱,才慢慢和祖母说话越来越多。   五 小学五年级,我死活要去白银,因为我没出过远门,一定要去那边跟上四姐上学,她是老师。从关中渭河平原坐上了西行的列车,心里特别激动。从车窗向外望,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渐渐淡出了视野,天水一过,绿野真成了仙踪,飘逝而去,随之而来的是土苍苍光秃秃的荒山。从兰州倒车去白银,心里极为震撼,望不到边的沙丘不断涌入眼帘,一派沧凉、辽远、雄伟、壮丽的风光。 那年我十岁,和祖母、三婶、堂哥堂弟、四姐五姐住在农场,四姐已经上班,很少回来,三叔在市里上班,。对这儿的一切都感到新鲜,除了没有我们在老家的地方宽敞平坦以外,吃油条喝豆浆,吃鸡蛋喝牛奶,吃炒菜炖肉还有带碱面的馒头(我们老家的馒头不放碱),都让嘴馋的我胃口大开,最让我开眼的是大型收割机,第一次见这么巨大的机械,抬头仰望着它高大的身躯和锋利的阔齿,心里很是惊奇,还有水库、果园、菜园、沙枣园、枸杞园、玫瑰园等,这种大面积的生活用水和园林我也是从未见过。 我和董彻(堂弟)经常在向日葵园里搭建房子,那边的向日葵格外高大,能长到三米多高。我们出了农场,视野极为开阔,一片黄茫茫的,望不到尽头,连个人影也看不到。北边有明长城遗址,我们常在长城挖土蜂蜜吃。每到周末,五姐和祖母就给我洗头发、洗衣服;三叔每隔一段时间回来,就给我们弟兄三个理一次头发。在那儿鸡蛋可以随便吃,这在合阳老家可做不到。每次吃鸡蛋,祖母都要给我把皮剥了。 后来连三婶都看不下去了。因为每次吃带鱼,她都要给我细心的把鱼刺去掉,然后喂到我嘴里——堂弟比我还要小两三岁呀!三婶说,这么大的娃了,妈你让他自己挑鱼刺,还要给他喂!智勇利敏(小姑家的表哥表姐)这么大的时候,一把把鱼送进嘴里,左边吃鱼,右边吐刺,也不见把鱼刺卡在喉咙,刚刚(我)肯定自己可以!祖母怫然不悦:娃可怜的,他爸他妈都不在跟前……说着就哽咽了。 1998年,我在白银市过年,祖母见了我眼泪汪汪的,每天都给我零花钱。她偷偷告诉我,她半夜起来,去大街上捡垃圾,能卖钱,有个老头想和她抢,被她一把夺走了……白天让人看见多不好意思,董奶奶竟然捡垃圾!不捡咋了?钱多的?娃娃们日子都不宽松。那一年,祖母已经八十多岁了!我知道之后,很是难过,不要她的钱,但不要也不行,她就生气了。她总是希望我晚上住她那边,但我那时为了玩,总要住到电视台这边。 那一年冬天,祖母腰扭了,因为她不喜欢住在楼上,而且听说要拆迁,占了一个拆迁区的套间房,为了给三叔家能再换一套单元。祖父虽然离去,但祖母在白银老人心里,和祖父一样德高望重,一样的伟大。她曾经一个人去了白银市委,硬是让市委秘书长给三叔批了一套单元房——三叔也早该分到房子,只是三叔比较忠厚,每次不愿和别人争,房子名额就每每被别人抢去。祖母大是不愤,亲自出马,果然成功。 祖母一个人住,一辈子的"铁人",毕竟也年纪大了,她想把百十斤重的精钢炉子挪个位置,腰上一使力,扭伤了。但很快又痊愈了,不由令人啧啧称奇:一辈子辛劳,吃苦走来的,果然硬朗。   六 我们那儿老人常说:亲大的,爱小的,见了老二牙咬的。我父亲恰好是弟兄三个里的老二,我自己也觉得祖母不爱父亲,所以连我一块讨厌了。长大后,特别是中年以后方才明白:手心手背都是肉,咋可能爱这个不爱那个的? 祖母做过两次手术,其中有一次手术时都八十多岁了,医生都吓得不敢动手,但有惊无险,祖母不仅手术成功,而且很快恢复,又干活去了。连医生都啧啧称奇,见了那么多病人,没见过这么硬朗的老人。祖母做手术一定要父亲在现场,她才肯做,我慢慢也明白了,或者她也担心自己 "一去不复返",有儿子在身边心里才踏实。 父亲五十多岁撞伤了腰,八十多岁的老祖母眼泪最多:娃可怜的,娃可怜的……脾气很大,父亲兄妹五人都很害怕她,她会打人的。我忽然也明白了。祖母是那个孩子在身边,就整天训、骂,甚至打,但那也是爱。多少年来聚少散多,哪个孩子见得少,就最疼爱。小时候我在她身边,她不怎么搭理我(孩子实在太多了);几年不见,她就最爱我。 祖母的爱,是博爱,她不光爱自己的孩子,她照顾了何止上百个孩子。哪个孩子父母不在身边或者不在了,她都会像对自家孩子一样,无私的爱。不管合阳的,白银的,走到哪儿,爱到哪儿。甚至全国各地都有她照顾过、爱过的孩子(当然现在都是成年人)。一个小脚老太太,让数以百计千计的人感念不已。 直至今日,我都记得山西河津的郭爷(七十年代的老干部),他的儿子甚至出生在我们家,所以取名"秦生"。三四岁的时候,大姑带我们去山西河津,老人见了眼泪汪汪的,很是激动。1990年,我在白银,家里来信说,郭爷又回来住过几天。我们家里先后住过数以百计的学生,大伯、我父亲、三叔的同学,亲戚家的孩子,熟人的孩子,祖母都曾照料过。只要家里来客人了,家里哪怕没有吃的了,都要借来吃的,给客人炸油饼,做扯面(那些年,吃不饱饭,这就是大餐了),然后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家人长时间蘸着干辣椒面吃饭。 这就是我的祖母,她爱她身边的每一个人,毫无保留地爱;她对别人家孩子的爱,甚至超过了对自己孩子的爱,以至于我小时候偷偷地恨她。但她一定也爱我,只是她的爱,不是那么自私的爱。她为我们 "积了德",所有人都知道,某某的母亲或者某某祖母,是个大好人,一直到今天都是。借用毛主席的话说:这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再加一句,这是一位被很多人念念不忘的人,她尽管走了十多年,还依然活在很多人的心里。 祖母生于1921年,家里是安子村一户书香人家,外曾祖是私塾先生,在本乡南尹等地教过书,学识源博,和莘村马文慰先生等人相厚。后来办学,在家教授学生。上合义姨祖母的丈夫,百良表叔高振兴皆为其学生。祖母幼年聪明伶俐,为其舅父(百良人)喜爱收养为女。后因其舅父丧妻,难以照管又回安子村,但感情上视为娘家,多年来往甚多。祖母后来长期在外,每次回家,多年不见的亲戚也赶来探望。2005年去世,百良、安子村亲属皆以娘家人之礼行事。 这或者是最"散"的一篇散文,甚至思路不畅,但"神"绝不散。祖母是大命题,大文章,是抒写不完的。祖母去世,不知有多少人真心地流着眼泪为她送行,那是装不来的。"巾帼楷模,大家风范"八个字,也被认为是最客观公正的评价。祖母去了,她那个年代也去了,但我希望,这世间还有很多"祖母",在人心浮躁、物欲横流的今日,给我们带来些许感动。 董刚 2019/5/9   【作者简介】董刚,陕西合阳人。2002年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现为西安市东方中学高中教师,宝文理校友文学俱乐部主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陕西散文学会会员,渭南作家协会会员,西安高新作协会员,合阳作协理事。在《长江文艺》《延河》《陕西文学》《华文月刊》《西部散文选刊》《西安晚报》《教师报》等报刊杂志及《文学陕军》《中国作家网》《中国报道》等文学平台发表小说、散文、评论一百多万字,出版个人文集《一路艰辛是寻常》。

你有前世的记忆吗?梦里,坠入她再一次,身不由己地,被召唤。黑暗,有无形的海起伏缓冲,揽着小舟轻飘浮荡,被牵引着陷入漩涡突然地下沉,循入幽僻失重的巨大空洞。她双手抱紧,在行走寻找也或者被牵引,那么漫无记忆中的千纸鹤我的房间抽屉里有一叠纸做的千纸鹤,它年代久远,是我小时候在父母所在农村初中的教师宿舍房间里收藏至今的,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它至今保存完好,只是略微有点褶皱。把它放在鼻子上一闻,有股人生续集完整版(第八章)高加林要出远门,谁看了都不许流泪长篇乡土爱情小说悠悠陕北情接续路遥前辈的人生第八章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高加林才从县城返回高家村。还没到村口,远远就看到德顺老汉双手筒在棉袄袖子里,正站在村口朝县城方向张望哩。德顺爷知青往事隐隐作痛的伤口我在北大荒整整生活了十一年,从天真活泼的少女,变成拖家带口的妈妈。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付出过汗和血,泪与情,度过了美好的青春年华同时,我也在那里得到了磨练与洗礼,懂得了人生的真谛知青往事在东北插队六年,她带着农村对象回上海被父母拒之门外年近七旬的刘爱娣老师很开朗,看她的相貌,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刘爱娣老师是上海人,曾在东北边陲的红沙河大队插队落户生活了八年多,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考上了大学,离开了她插队落户的第二知青往事老队长做媒他犹豫不决,再回首她已成了别人的新娘王延生退休后在我们小区经营了一家食品商店,一干就是七八年,小区居民都称呼他王老板。王老板的退休金也够花,可他是那种闲不住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闲着就难受。王延生的女儿和儿子都在省城比尔盖茨墙上的照片,周润发喝洗洁精白月光朱砂痣,谁难忘?世间每一个男人一生中都会遇到两个女人一个是红玫瑰,像一粒胸口的朱砂痣一个是白玫瑰,像一抹床前的白月光。01hr小龙女,是杨过的白月光,也是万千男人心目中的白月光。金庸神雕侠侣原著中月光新嫁娘让我深情的眼光拂去你脸上的阴暗让我春风的嘴唇吻去你眼里的伤感扯来明媚的朝霞,做你的披肩来,让我看着你的脸,艳,如初恋穿过遥远的空间两手握住你的双肩我的肩头是山来停靠你的眷恋让我深深怀里的夜色这一刻,这一刻只需要你静静的,静静的看着我的眼睛让我吻去你眼角的湿润和所有的阴郁说再见在这一刻,夜雨喧嚣的清洗着那些冰冷的时刻让我温情的目光点燃你心里的温暖,渐渐燃烧透过黑夜我们还月光下的鬼步舞至凯瑟琳之一我张开嘴呲呲牙时光就吓得四散而逃凯瑟琳,只有你还傻傻的看着我把我看成了入秋里的一则童话你在妖艳的时光那头往我这岁月的寒潭里扔石头把我冰冻的心砸的生疼你要我架着阿波罗的战车为你巡航么当年的傻狍子娶了集体户里最漂亮的女知青,他说傻人有傻福上海知青刘衍生身高一米八,因为个子高,上小学时同学们都喊他傻大个,傻大个就傻大个吧,反正自己也不傻,刘衍生并不计较这事。初中毕业后,他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这就是大家支持许敏查找真相的理由关注错换人生28事件快一年了,见识过了恶人有多恶毒,见识了好人有多善良,社会各行各业,行行色色的人都有,有海外华人有正义感的陌生人,有家庭主妇,有记者,主播,有教授,小到学生,大到为什么要写作?给你7个理由为什么要写作?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最终我找到了7个理由,这才是我们需要开始写作的原因。1减少焦虑如今这个金钱至上的时代,让大多数人变得很浮躁,而我们作为普通人,也自然会受到很大的两性交往,一个人有多爱你,他的吻就是最好的答案有人说,喜欢和爱的不同,从彼此之间对对方的身体冲动上就能看出来,如果仅仅是喜欢,大家不会有进一步亲密接触的欲望,而爱,总是会让人忍不住想要和对方亲近一点,再亲近一点。在很多人年少时48岁的人手里有五六万块钱,做什么生意,每月能有大几千的收入?这是一个粉丝的问题。对于一个48岁的人来说,社会上很多小生意都可以做,关键是自己是否感兴趣有优势?至于说手里有五六万块钱,做什么生意,每月能有大几千的收入?我这里推荐一些,仅供用于如果有一个男生从高中供你到大学毕业,你会选择嫁给他吗生命中总会出现这样一个人,在你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最需要陪伴的时候,无缘无故地闯进你的世界,温柔了你的岁月。成长的过程中,有些人教会了你爱,有些人教会了成长,而有些人教会了你如何农村的蔬菜种植,有哪些品种能实现每亩收入一万元以上?推荐一些这是一个粉丝的问题。客观地说,农村的蔬菜种植,一定是因地制宜,不能只谈论收入的高低,这样才比较靠谱。那么,现在的农村,种植哪些蔬菜品种,能实现亩收入一万以上呢?我这里只能是推荐一些陈春花集体决策,个人负责导读大多数企业在组织管理中习惯个人决策,集体负责,常常借助于集体的力量来体现个人的意志,这样的结果一定是会出现失控的情况。所以,要在企业组织内部形成正确的组织管理习惯,即集体决策,枕上书沉晔,能斩三季能筑梦境,为什么不能早点说出我喜欢你无论再有何机缘,无论我变成谁,都不能再与你相遇。让沉晔最绝望的便是,没有在阿兰若活着的时候以真正的心意相待,他总以为他的隐忍是保护,他总以为他们还有很长的时间,他总以为一切可以都在无尽的梦旅行每一次梦醒后都是怅惘,失意忧伤的冬天让我总觉得寒光四射,而莺飞燕舞的春天却只在迢遥的梦里呼唤我,让我在每一次舔舐着伤口在太阳下徘徊,抑或独守一弯寂寞的月。所有的繁华落尽后都只是一池岁月会记得岁月,追寻着静好,是最初的情衷,一切安然,是最终的夙愿。当生活的磨砺,成熟了青涩,一切可以波澜不惊,身边所有的喧嚣,可以随一缕茶烟的消散而化为无形,浮躁的心,也可以,在手执一卷时,层次越高的女人,脾气越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会有一种慕强的心理,毕竟,谁不喜欢更强大,更优秀的人呢,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出于慕强心理,那些强者不论做了什么事情,我们都会选择包容,比如,他们有什么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