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张景延安印象

  "延河水清清,宝塔高入云......"心里哼着红歌,再一次投入延安的怀抱。对于延安,我总是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总感觉再好的文字都抒发不尽我心中的感慨。
  一、老城
  我总觉着,只有老城才是真正的延安。
  老城有延河水,有东关桥,有宝塔山,有杨家岭、枣园,有中心街、二道街,有延安大学......这里有数不清的延安记忆。如今的延安老城,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拥挤:拥挤的楼群,拥挤的人流,拥挤的车辆,拥挤的喧闹声......从街道的这边到那边去,也要通过地下通道才能到达,地面上阳光普照,地底下灯火通明,一进一出之间,便是昼与夜的体验。
  老城虽然拥挤,但挤得亲切,挤得有延安味,有烟火气息,徒步在老城里转一转,总能找到你想要的东西和你想吃的饭。哪一座楼的东西高档,哪一个商场的东西大众化,哪里卖儿童服装,哪里卖鞋子箱包,只要略微地停顿一下,便能判断出准确的方向,然后闪转腾挪之间便到了目的地。不用为搞不清要走哪一条路而发愁,也不用为总也走不到地点而倍感苦恼。走累了,知道哪里有冷饮店、有书店、有广场,走几步就到,喝一点饮品,看几本书,吹一会凉风,看一会行人,总感觉是活在人世间,就像是在一个熟悉的老村,闭上眼睛都能感受到它的气息,知道它的每一处角角落落。
  走饿了,知道哪里有想吃的东西。家常菜、好火锅、擀面皮、羊杂碎,酸菜面、黄米饭、子洲抿节......有很多老店,店面老旧,店里面也黑乎乎的,但最能吃出"饭"的味道,这味道虽然也经过了一定的包装,但依然有着熟悉的烟火味。窄窄的一个铺面,几张桌子,挤满的食客操着熟悉的陕北口音,吃饱了的打着饱嗝满意地擦着嘴走出门,又有人走进来坐在空着的位子上,服务员收拾着桌子上拥挤的碗筷......这么拥挤着吃饭,最能吃出饭的味道,用手撸一把额头上的汗,那汗里有面的香、汤的味、调料的辣......和素不相识的人头对头比吸溜的声音和吃饭的速度,确实是一件乐事与快事。如果是晚上,有那么一条街,整个街道都是羊蹄蹄的味道......
  老城的地名最让人感觉亲切,打车坐公交,不用担心会坐错方向和错过站口,文化沟就是文化沟,大砭沟就是大砭沟,你一报地名,延安人几乎人人知晓,根本不用说什么路什么道。那些很多看起来高大上的路牌,对地道的延安人来说都是多余的。
  到延安,我就喜欢待在老城里。把熟悉的记忆寻回来,然后再植入新的元素。
  二、新区
  延安新区变化很大,我的感受是,它正在由一个梦变成一座城。
  两年前,我曾经写过一首《新城之夜》的诗歌:
  不想惊扰你的美丽
  趁着夜色 踱入你的梦境
  我是游离于美轮美奂的一个质点
  作为一滴血在你的血管里穿行
  你的每一次细微的脉搏跳动
  都让我怦然心动 把心仪的情愫欣然播种
  分明是浮现于眼前的一座海市蜃楼
  让我在虚幻与真实之间晕眩
  天上的街市 多彩的灯笼没有尽头
  一定是巧手的技师裁下七彩虹细心折成
  年轻的城市 还显得有些青涩
  可现代的激情在 典雅的气息在
  书香的气息在 蓬勃的生机在
  年轻的梦境是拥有大片留白的精美画夲
  英雄的土地 英雄的人民
  改天换地的雄心与气魄代代传承
  圣地旧貌换新容 魅力无穷
  一支巨笔正在书写着红色年月的精神
  那便 让我也做一个梦直至清晨
  明媚的阳光掀开深邃洁净的高原蓝
  白云的影子滑过你每一寸丰腴的肌肤
  耳畔时时响起鸽群掠过的尖细哨音
  悄然挥手 驶离你梦的通道
  把这次穿越夹入记忆的书页 许了一个约定
  那个时候,我心里认为延安新城只适合在夜里看,夜里的新城美轮美奂,隐藏在夜色之下的城市,更像是一个梦。那时的新城缺少生机,缺少人气,最吸引人的只是那些勾勾弯弯整不明白的道路。一到白天,没有那些迷人的灯火,新城真的更像是一大群扎堆的工地。
  如今再进新城,完全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的雏形,宽阔的道路,高耸的楼群,美丽的公园,往来穿梭的车辆......这里天高地阔,一点都没有老城拥挤的影子,甚至显得有些松散,一处和一处特别像条条道路串起来的珠子,无论从哪一处到哪一处去,都不是举步就到,如果不开车,那真是看起来在眼前,走起来像天边。与前些年相比,这座年轻的城市明显开始活泛了起来,车多了,人多了,学校发展成规模了,商业气息变浓了,小区的灯火开始亮了。尽管与老城的热闹还无法相比,但毕竟是有了人气,让人对这里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陌生人走进延安新区,最大的困惑就是不开导航找不见路,一不注意就会原地转圈。这里的道路名称不好记,不像兰家坪、大东门等地名那么有特色。因事在这里住过两回,暂时的感觉是有许多个不方便:住酒店不方便,出去串不方便,吃饭也不方便。有时走几道街都是一个模子的版本,这是现代城市建筑的通病,延安新城似乎也未能幸免。也许再发展几年,这一切都会发生改观!
  英雄的延安人民有削山建城的魄力,那么这座英雄的城市必将会有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让我们拭目以待!
  不过,延安新城有一个吴起老乡常聚的好据点——"锦城大院火锅",吴起人倒可以去光顾一下。我在这里参加了一次老乡聚会,感受到了吴起人在延安的独特情感。这是个好地方!
  三、延河
  延河被称为"中国革命母亲河",宝塔山和延河水是延安最具体的形象。
  小学时,读过许多关于延河的课文,似乎所有有关延河的课文都和伟人有关系。那时候,延河水是清澈的,人畜饮水都来这里,担着水桶来延河边打水是一道很独特的风景线。遇上好天气,婆姨女子们便端着脸盆坐在河床的石头上洗衣服,欢声笑语吸引着河里的鸭子,惊动了水里的青蛙......一声信天游从河的这头传到了那头——"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望哥哥"......那时候,走下一道坡坡就到了河边,延河与城市似乎是一体的。
  现如今,有了高高的河堤,城市和河床被严格分割开来。到河边去,需要找到有台阶的地方,窄窄地走下去。抬眼望,城市高高地悬浮在头顶,感觉这延河也一下子开始落寞起来,孤单起来,自卑起来......那人工围挡起来的水坝,尽管水波荡漾,但已经不是延河本来的样子。河水再小,只要流动起来总是富有灵性的。被束缚住的河水,表面看起来风光壮观,其实,它也许是不快乐的。
  很小的时候,随父亲来过一次延河,我提着鞋子,挽起裤腿,在延河的河水里涉水而过。那水是清凉的,河底的石头并不硌脚,河边的泥能一脚踩出水窝......站在延河里眺望宝塔山,东关大桥更像是一道虹,宝塔山像人间仙境......
  "延河流水光闪闪,战士饮马走河边,仰望着宝塔唱赞歌,想起毛主席当年在延安......."我站在东关大桥上哼唱起李双江的歌——《延河的水》,心里别样思念三十多年前延河的样子!
  四、东关大桥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雄伟东关桥。这是人们对延安的标配记忆。据说,东关大桥是仿照"赵州桥"而建。大桥建成后,与延安宝塔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成为革命圣地延安重要标志与象征。
  来延安旅游的人,只要站在延河边的河堤上,以东关大桥和宝塔山为背景照一张相,就可以自认为已经在延安来了一趟,至于其他处,不去也无所谓。古朴的石桥,弧线分明的宝塔山,安静的宝塔,镜头里再搭入几枝细流,那照片真的很有风格。八九十年代,东关桥附近到处都是摆摊照相的人。他们长时间在这里给人照相,知道最佳的取景点,知道最佳的取景角度,总能把人和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高中时候,我也在这里拍过一张这样的相片,傻傻地倚在石栏杆上,一副青葱的模样......
  东关大桥,地理位置独特,直接把延河两岸连成了一个整体。走过来,经过解放剧院,可以直上清凉山和太和山;走过去,几步便直入中心街。站在桥上面,车流滚滚,行人步履匆匆。来赏光的人要稍微的休闲一些,大多的人都是疾步而过,更有一些小商贩,担着担子,担子是一些玉米和樱桃之类的东西,一边走一边吆喝......在这座桥上,你能充分体会到生活的快慢节奏与人生百态。这座桥从来不带有色眼镜看人,但生活给每一个人的生活轨迹和外貌形态定了调子,这座桥就成了这座城市发展变化的见证人。
  我一直很喜欢来大桥边的小东门广场上逛,尤其喜欢每个傍晚时分小广场上的健身大秧歌。锣鼓敲起来,唢呐吹起来,伞头能起来,队伍动起来,整个广场都沉浸在黄昏时分的诗情画意里。只是啊,近些年来,出现了一些所谓的"网红",一副架子、一个手机,再加上一些不入流的表演,完全破坏了这里的人文气息。我从来不拒绝什么新鲜的东西,但当粗俗与野蛮挂上了文明的面具后,我就不由得开始怀念过往的记忆——落后点,但人们的内心是平静的。
  这一次,我没去小东门广场,我害怕听到刺耳的直播声音和难看的不能再难看的"舞步",还有那些站着看热闹和拿手机录像发快手的人群!
  五、宝塔山
  关于宝塔山,一直认为登山不如远观。
  在我的心目中,宝塔山似乎就是一种精神,一种近乎庄严的信仰,远远地站着看,能有一种肃穆的感情从心底油然而生,进而对整个延安都产生崇敬。所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我尤其喜欢站在东关大桥上,看夜色中的宝塔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让人流连忘返。
  白天仰望宝塔山,总感觉宝塔山远远地休憩在绿树丛林当中,让人无法接近。走进山根底,走入山林里,又会因为看不到山的全貌,而感觉趣味索然。如果是晚上,那情形就不一样了,宝塔山就像是一幅画作,或者就是一幅立体的电光图,也可以是一块层次分明的雕版,真真的就贴在你的面前、眼前,那般真切而亲切。这个时候,你会感觉山就在你眼里、怀中,或者你就在山里、塔里,抑或是画里......
  六、
  很早的时候,去太和山要从清凉山这边上。清凉山这边是景区,景区是要掏门票的,所以去太和山还真的不容易。远远地看着,感觉那层层叠叠的太和庙好神秘,哪里似乎就真的居住有神仙。后来,解放剧院这边修建了上山的台阶,上太和山便一下子容易多了,早晚没事的时候,这里就是最好的登山锻炼的场所。
  顺着山谷和山脊的台阶一路往上,两边是高大的树林和茂密的植被,感觉要比山下凉爽了不少。树冠掩映着上山的路,路在树林之间穿梭出没,颇有曲径通幽之感,不由得让人的内心滋生出一直向前、往上的欲望。
  太和山的太和庙,我去过两次,和其他处的道观基本相似,那时的建筑主要在山顶的莲花峰上。后来,在山的中段竖立了起了一尊大大的老子像,建了山门,似乎多了几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让人想要去一探究竟。可惜啊,这里也不比以往了,以往来时,你只需要虔诚地祷告磕头作揖便行,兴致来了点上些香火,上一点布施,心灵会暂时得到超脱,钟声一响,竟然有飘然物外的解脱感。这一收门票,我内心的神秘感立减,心中的虔诚便荡然无存。钱不在多,主要是沾染了铜臭味的神仙,我认为是不灵验的。
  守门的大叔看见我没有想要进山门的意思,便果断地从里面关上了厚重的大门,一丝一毫都没犹豫。我也没犹豫,转身向旁边的上山路而去,和这里相比,还是大自然要清净一些。
  上下山的路上,不时的能碰到卦摊,冷不丁就从旁边的树丛里传出一个声音:"来这里,我给你算 一卦!"声音不高不低,不冷不热,不快不慢,幽幽的让人突然会产生鸡皮疙瘩。停住脚步定睛一看,一位其貌不扬的老先生,带着一副茶色眼睛,正在看着你,等着你回应。我从来不信算卦,便不屑一顾。顺便和一位大哥调侃了一句:"你要我给你算不?"大哥说:"当然可以了。三人行,必有我师。从来都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不凡的谈吐让我对这位算卦的大哥陡然刮目相看,当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一路,有这位大哥在这里,这级级而上的台阶和这周围的景致似乎也如这位大哥一样,有了仙气。
  我对这位大哥笑了笑,冲他竖了个大拇指。
  有机会有时间了,我还会登临太和山,这山,有个登法!至于清凉山,我没去打扰,那是历史,或者叫历史的化石。去过一次就行了,不要过多地去打扰。历史是存在于记忆里的。
  七、革命旧址
  我曾经在杨家岭的七大会场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在这里,我真的能听到伟人们的声音。在延大函授的时候,杨家岭就是我看书的绝佳场所。
  后来,我抽时间瞻仰了延安几乎所有的革命旧址,聆听了解说员们详细的解说,有很多的历史故事我是熟知的。相比于旧址,我更喜欢墙上面那些原始的黑白照片——那些未经后天修饰加工过的第一手资料。我喜欢看照片的背景,喜欢看照片上人们的装束,更喜欢看他们的真实外貌和表情动作。我一遍遍在头脑里回放我设计出来的当年的场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延安精神的真谛。我一遍遍地吟诵着伟人们的诗词作品,唱着饱含深情的红歌,内心深处在无比崇敬的同时,滋生出了最真实的幸福感。旧址里当年的树木都已经参天如盖,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每一次从旧址离开,我对这句俗语的理解就更深一层。
  我总以为,对旧址的修缮还是太新了一些,如果也能遵循"做旧"的思维,也许能让人找到一些当年的影子!
  当然,最让我留恋的其实还是延安的人。每一次来延安,总会有热情的兄弟和文友们盛情款待。尽管我轻轻地来,悄悄地走,还是在作别西天的云彩时,不慎露了行踪,然后引来了一个个电话:"哥们,下来了怎么不言传一声......"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张景,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网络诗歌学会会员,部分诗歌和散文在《西安晚报》《华商报》《贵州诗刊》《中国草根》《延安日报》等省内外杂志和报刊上发表,有诗作收入《当代诗歌精选》。出版有诗集《涂抹心灵》、散文集《谁让桃花惹了雪》。
  本篇文章来源于作者原创, 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文友原创之家"

低情商高情商对比,你中枪了吗?1。低情商你懂个p高情商你很有想法2。低情商不好看高情商最重要自己喜欢3。低情商你占有欲太强了什么都说是你的高情商你多少有点韩国血统4。低情商你头发是不是没梳?高情商你这个发型显得白鹿原读后感,读完后内心五味陈杂,久久不能平静白鹿原读后感,读完后内心五味陈杂,孝文的堕落,田小娥的惨死,皆令人唏嘘。相较于田小娥,孝文的堕落最令人惋惜。他本可以过着人上人的日子,是原上人人尊敬的族长的儿子,既定的族长的接班人两性相处中,如何做一个高情商的恋人有这么一种说法,如果你跟一个人相处起来很轻松很愉快,那么证明这个人的情商要在你之上。的确如此,那些高情商的人在和他人相处之时,总是能时刻保持清醒,能够好好说话,让他人舒服,让自我愉摒弃大白墙,墙面装饰现在流行这个!原本人们只在乎地面的多样化装饰,并执着于大白墙的设计。但是在今天这个人人倡导个性化需求的时代,墙面装修也是家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原先看来纯洁的白色墙面,变得越来越单调呆板,早已经我心中黄家驹的三部曲,其中一首超越海阔天空如果说周杰伦的黑暗三部曲是以父之名夜的第七章止战之殇。那么你认为黄家驹的最悲伤三部曲是什么呢?其实,和周杰伦的歌曲一样,很多歌在歌迷心里,都难以取舍,难以排位。黄家驹的音乐因为他个心中美好的生活走进校园,我感受着美好。操场上,五颜六色的花朵竞相绽放争奇斗艳。同学们穿着干净整洁的校服,精神饱满,人与百花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五星红旗下,同学们庄严地向它举手敬礼,感恩纯洁的友谊职场真实故事计划纯洁的友谊纯洁的友谊像祁连山盛开的雪莲!纯洁的友谊像冬天的梅花!纯洁的友谊像出淤泥而不染的夏莲花!挂念病中的朋友,担心朋友的健康!平时每当我走过他的门口,我都是害怕人这一辈子最害怕的就是活得不够勇敢。怕了那种睡不着,脑子总是自动转个不停,东想西想,想到头痛也不停歇的感觉,便又是掏出手机。只是,手机这个时候竟然也变得不那么好玩了,看啥啥都看不下去。翻翻这个的好友列表,看看那个的关在婚姻中,懂得做这三种坏女人,通常都过得挺幸福文魔鬼小肥妞原创欢迎评论分享诗酒趁年华,点关注,和我一起,以梦为马,驰骋天涯。结婚之后,女人总是先想到自己的另一半,很多时候经常忽略自己的感受,她们认为这是爱对方的表现,婚姻中理应嫁给了爱情,就一定会幸福吗?去某个问答平台搜索嫁给爱情后会怎样?答案各有不同有的婚后几年,一地鸡毛,鸡飞狗跳有的即便有了孩子,也依旧恩恩爱爱,如胶似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用尽青春歌颂爱情,有人甚至将爱情活成了生清晨随笔早茶咖啡咖啡咖啡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过人生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悟不透执着二字,控制不住我执之心。我对先生的上述这段话,翻来覆去地思考了许久,似乎有点一知半解!我们身处在当下这个
一起读书吧书柜买了几日了,刚买回来那天,兴奋的和焦一起把跟随多年却又堆积墙角的书,一本本掸灰擦拭,分门别类的放于柜中。我偷懒。翻到大学的课本里夹着的从阅览室里偷下来的一篇文章后,念给老公听。政治搭台,文化唱戏读野火集其实,关于这篇读后感的题目想了很久,自从听冬吴相对论里老吴说每次读完一本书都尽量用一句话总结一下以后,我都会试着总结一句话,并拿这句话做为题目。可是,读完野火集我是真的总结不出来。有热忱方为有青春读青春万岁好像中学时代的历史课或者语文课会有考到青春万岁是谁的代表作这样的问题吧?要不然为什么我会记得这个书名和作者呢?让我想起了高中时3班还是4班一个叫王蒙(经同学提醒是我记错,叫王斌)的两个七年之痒今天是我和焦先生结婚十四周年的纪念日,如果按七年之痒之说,也已经痒过两轮儿了。十四年前,焦先生也曾单膝跪地也曾誓言旦旦,把我从五线小城的城东迎娶至城西,又骑着小区门口收废品大爷的三因为人类太容易遗忘,所以历史需要储藏。读温故一九四二我本想再多读一遍温故一九四二,或者再看一遍电影一九四二再写此篇,或许能写的深刻些。但我又放弃了。最近写东西有点瞻前顾后了,有点考虑文字的布局了,有点考虑成品的深度了。但我今天又觉得老爸和摄影我讲过我的爷爷,讲过我的姐姐,今天讲一讲我的老爸。老爸值得讲的事情太多,2008年左右,曾经写过一篇博文,试图讲得全面些,不想那篇未完待续的博文很多读者评价说像小说提纲,后来就再也措手不及的夏天(2011年)这个夏天来的措手不及,整个春天的出游计划还没有得到完全实施,就冷不防的嘎然而止。每天一学的菜根谭也停止了,那天终于有时间撕下日历,才发现从5月13日开始,到现在已经是厚厚的一叠。所死也要活着读活着搜了一下,余华1960年出生,活着第一版面世是1993年,也就是说,活着应该是余华33岁左的作品,与此时的我同龄。这应该是我目前为止看到的最短的长篇小说了,字数不多,文字简单,内容故事一只小猫的生命力有多顽强?无论多惨,七哥就是七百个不服一初遇七哥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没有了光明,我只能坠入黑暗在黑暗中冥想光明或者,与黑暗共舞那是六月初的一天,连续暴雨后放晴,天气闷热异常。有个做期货业务的男人首先看到了蜷缩在路边的小猫,故事奇妙狗生!首只获得美国服务犬证书的中华田园犬是垃圾堆里捡的一只被人从北京的垃圾堆里救出的小土狗,救助人给它起名叫小白(现在叫王子prince),几经转折,漂洋过海去了美国洛杉矶,并成功通过考试,获得了服务犬证书,厉害了!这是第一只获得美国故事美女诗人雅琴,没想到着了奶猫小书童的道前几日晚餐后,先生下楼去喂流浪猫,十几分钟后他开门进屋,身后跟着这个怯怯的安静的小家伙。问起缘由才知,原来他在喂猫时偶遇这只小猫,一直跟在他的屁股后面转悠,不时发出几声柔弱的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