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他是硬笔书法第一人,他的名字价值数亿,田蕴章庞中华的字一般

  年过七旬,头发花白的庞中华又一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与十几年前传统媒体流量时代不同,这次庞中华在短视频时代的回归多少有点让人"怜香惜玉"的唏嘘。
  他曾是中国硬笔书法的先驱,是70、80后硬笔书法人的集体记忆,一路伴随争议而来,赚的盆满钵满,他是那个时代的"超级网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学生几乎人手一本《庞中华字帖》,他是无数书法人的启蒙老师。时过境迁,风光不在,不管他的书法有什么争议,他都是中国书法教育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人人摹写庞中华
  在中国,说起庞中华,恐怕没有人不知道。从上世纪80年代起,全国就掀起了一股学庞中华书法的热潮。
  从上世纪80年代走来的人,恐怕都会记得庞中华一这个名字连同他那张穿西装打领带的照片一起印在字帖上,被数以干万的中国人捧在手上细细揣摩。无数的学生在统一的模具里一个萝卜一个坑地描字,人手一本《庞中华字帖》;新华书店、地摊书市到处都能看着庞中华各种版本的字帖。他的字就是那个年代的书法标配。
  自1980年以来,有100多种字帖和专著在海内外出版发行,《庞中华钢笔字帖》、《庞中华现代硬笔字帖》、《庞中华书法集》、《庞中华诗抄》、《庞中华散文集》、《庞中华电视讲座》、《庞中华人生感悟》等等,只要封面印上庞中华三个字的出版物,都是市场的香饽饽。保守计算,庞中华的字帖正版发行量就超过了1亿5千万册,非正式渠道超过3亿册。9仅重庆出版社的一本《庞中华字帖》就印了2000万本有人称销量仅次于《新华字典》与《毛选》。他还应邀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开办讲座,听众数以千万计。他被誉为"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硬笔书法大王"。
  我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一支钢笔啊
  庞中华出生于四川达县,在大巴山深处,庞中华第一次看到钢笔是在五岁那年。那是班主任袁老师的一支钢笔。那个年代流行将钢笔别在上衣口袋里,袁老师也不例外。看着袁老师胸前闪闪发光的钢笔外挂,庞中华心里默默地伤心:我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一支钢笔啊!
  没有钢笔,但是不能不写字。
  他用镰刀将斑竹砍成一枝拇指粗,截成半尺长,一头削得像钢笔尖那模样,中间破开一道小缝,沾上墨水写字,那线条细细的如同钢笔尖写出来一般。然后再砍一节竹管,作成一个笔套,套住笔杆,别在口袋上,骑上牛背,得意洋洋地走过村头,走过同学们面前。回头率很高。
  袁老师看到庞中华的发明,在班里把庞中华表扬了一通,说他很会创造,将来长大了还可以给祖国造飞机、造先进机器呢!
  一年后,庞中华走出大巴山,来到重庆,从他伯父那里得到了一生中第一支真正的钢笔。他捧着钢笔,两眼放光,久久无法入眠。就是这支钢笔,改变了庞中华的一生。也给数以万计的中国学生心头留下了膜拜的记忆。
  庞中华在重庆读完中学,上了个重庆建材专科学校,毕业分配到华北地质勘探队。地质勘探队的工作枯燥无聊,每天手握锤子、镐头,山上山下,敲敲打打。而打发无聊的就是每天手不择卷。
  我要出版一本钢笔字帖
  时光在深山里静静地流淌。
  每天手不择卷的庞中华深深地迷上了写字。他用钢笔一篇一篇抄写报纸上的文章,一页一页描摹报纸上和各种不同字体。在那个年代的中国,钢笔是亿万人日常使用的书写工具,却没有一本钢笔书法字帖。"我要出版一本钢笔字帖!"庞中华说。
  发下了宏愿,庞中华开始付诸行动。他千方百计找来所能看到的毛笔字帖,用钢笔描摹王、赵、颜、欧、柳各种字体,细心钻研毛笔与钢笔在汉字结构上的共通之处,探究中国传统书法的独特美感如何在现代书写工具的广泛使用中得以传承。十五年后,庞中华走出大山,怀里揣着他的第一部书稿《谈谈学写钢笔字》... ...
  作为第一批硬笔书法从业者,庞中华的书法刚开始并不被市场认可,他曾经跑了很多家的出版社,都不愿意给他出版。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庞中华等来了自己的贵人,他就是国学大家文怀沙。
  一纸推荐,洛阳纸贵
  1979年,文怀沙登门拜访文怀沙,想让文怀沙帮忙引荐出版社。庞中华向文怀沙讲述了自己学习书法的经历,然后拿出成堆的书稿给文怀沙看。文怀沙看后,大加赞赏,给出了"清秀优质,一丝不苟"的评价。对庞中华说:"明天,我给你一个准确的答复。"
  文怀沙把书稿推荐给了当时的美协主席江丰。江丰(1910年—1982年),1979年出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世人以能得到江丰的推荐为荣。
  第二天,庞中华跟随着文怀沙,拜望了正在病中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江丰。文怀沙热情地向自己的老朋友江丰介绍这位才认识了一天的年轻人。江丰高度评价庞中华的书法,江丰口述,文怀沙执笔,为庞中华的书写了序言,交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0年7月,这本名为《谈谈学写钢笔字》的字帖出版了。该书第一版征订时,全国新华书店报上来的需求量是八十万册,出版社吓一跳,编辑们心下怀疑:一个地质队员写的关于钢笔字的书,能卖得出去吗?最后研究决定,第一版先印二十万册。不料,两个月就一销而空,出版社这才敢放胆开印。那是1980年,这本32开百来页的小书,定价三角九分,销量过百万册。
  《谈谈学写钢笔字》的走红让庞中华暴得大名,在之后的将近20多年的时间里独占鳌头,成为硬笔书法的领军人物。庞中华走进了中央电视台,绘声绘色讲解硬笔书法,《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新闻媒体报道了庞中华的事迹,一场裹挟着亿万人热情的学习风暴,迅速席卷大江南北。
  名利双收
  他成了亿万中国青少年的偶像。人们看到这个偶像擎着中国硬笔书法的大旗一路走过来,身后一派丰收景象。人们也看到了荣誉留在他身上的印记:因长期刻苦练字,他的右手中指的几个关节明显变形,粗大而拱起的指头,握笔处一层厚厚的茧子.. ...
  在一斤猪肉才1块左右的80年代。根据旧书摊上《谈谈学写钢笔字》的定价,该书在80年代的总销售额突破700万元。1993年,庞中华不负众望,出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那时的庞中华风头无两。1993年,经教育部、文化部批准,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在北京成立,庞中华任协会主席,它也是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唯一合法的国家级硬笔书法社团。
  庞中华曾透露,国内一家无形资产评估公司为他估算过,"庞中华"三个字价值数亿。在"非典"肆虐的2003年,58岁的庞中华终于下定决心:进军文具产业,3年内年产值要过亿元。
  数据显示,我国是制笔大国,国内大约有5000多家企业,每年生产上百亿支各种硬笔,全世界每五支硬笔中就有四支是中国制造。但却不是制笔强国,因为没有自己的品牌,大多数工厂都是贴牌加工。
  几次碰壁之后,庞中华渐渐有了品牌意识:"我要给庞中华自己的笔做广告,这是一种产业意识,我不会再给任何笔厂写字了,我只用自己的笔写字。"
  2003年,庞中华成立东方庞体文化用品公司,并与浙江一家文具厂家签署合同,迈出产业化的关键一步,意图将"庞中华"这个品牌打造为"中国文具第一品牌"。按照规划,"庞中华"连锁店要在三年内覆盖全国2000名学生以上的所有学校,成为文具产业龙头企业。
  庞中华这样描述他的梦想:"将来,我们希望能有自己的一套产业,包括硬笔、学校、博物馆等……我们最终要建立一个覆盖全国及东南亚的庞中华连锁文化产业,造就中国文化产业的品牌。"可惜的是,这家公司的发展并不顺利,2006年宣告关门。传播中国书法文化
  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庞中华的工作重心偏向于在国外传播中国书法文化。2011年9月,66岁的庞中华第一次赴纽约探望女儿。纽约华人社团、学校闻讯后,纷纷邀请他授课讲学、出席活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校华人留学生和学习汉语的学生,也争相邀请他前去讲演。很快,纽约掀起学习中国书法的旋风。
  2012年4月,为期三个月的庞中华书法班在联合国开讲,每周一课,每堂课都有数百人。
  因审美差异,他的"庞体"并非人人喜爱。但他的"快乐立体教学法"却无人指摘。庞中华2011年在联合国进行的一次演讲中描述说,这一教学法的灵感来源于钱锺书《说通感》一文。依据"通感"原理,他在书法教学中采用手风琴来伴奏书写,让学生不但"看"写字,而且"听"写字,最终形成了"左手拉琴,右手写字,用嘴讲述"的"三结合"教学法。
  2011年12月,庞中华在联合国总部讲演时,展示潘基文秘书长用中文书写的为中国人民和全球华人新年祝词
  讲座趣味十足,结束后工作人员找到他:"庞老师,一场不够啊,给我们办个书法班吧!"在多名美国知名人士的推荐下,庞中华拿到了在美短期工作签证,开始给18个国家的外交官教汉字书法。
  庞中华说:"最好的教学方法含有多重刺激。"他拉手风琴配合讲课,演奏各国脍炙人口的歌曲,让一横一撇均能与歌曲节奏对上。外交官们听到熟悉的歌曲,跟着节奏写字,很快就记住了汉字笔画。
  日渐式微
  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硬笔书法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实用性,曾经风光一时的硬笔书法家们被时代淘汰也是大势所趋。不仅仅是庞中华先生少有人提及,当年那些叱咤硬笔书坛的名家,都渐渐被人遗忘了。换句话说,硬笔书法的热潮早已是昨日黄花,曾经备受推崇的硬笔书法家们自然也就风光不再了。
  对于庞中华的书法,有人爱不释手,有人嗤之以鼻。作为肇启时代先风的人物,庞中华的最大价值,在于开拓并发展了硬笔书法产业。他是特定时代的特定偶像,是凭借自己的技能得以成功的知识产业英雄。在某种程度上,他更是一位"成功学大师"。练习庞中华的字,当然做不了书法家,但至少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硬笔书法的价值。这种贡献还小吗?

不争,不理,不解释生活不易,总有委屈辛酸人生在世,时常忧愁心烦想要好过一生,其实并不太难不争,不理,不解释就是对生活,最高明的态度很多问题,不争就是智慧很多是非,不理就是清净很多烦恼,不解释就是自在信任只有一次,真心只有一颗信任,是人和人相处的基石信任,是心与心长久的连接信任,价值千金信任一旦崩塌,难回从前真心一旦受伤,真情难再摧毁一份信任只是瞬间的事情守护一份信任却要长久的用心做人,莫伤人心,莫负信人,越朴素,越高贵尝过人生百味,品过世情冷暖才明白细水长流的生活最为可贵经历过是是非非,体验过人心险恶才发现默默相守的情谊最是难得到了一定年纪,你会渐渐明白朴素,是和世界相处的最好方式人活到极致修的一杯水的故事,看完你就放下了有多少人,曾经这样折磨过自己因为一件不值得的事情辗转难眠了无数个夜晚因为一句不经意间的话耿耿于怀很长一段时间不懂得放下难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不到身边的美好不懂得放下仿佛蜗牛背着重重卸下你的累(写的真好)人这辈子,就是个过程乐是一生,苦也是一生别考虑太多无用的事别理那些不值得的人感到身心疲惫,无非是背负太重日子过得轻松,是懂得劳逸结合身子乏的时候,不妨歇一歇扛不住的时候,不妨放一放改变一个人,一句话就够了言语的力量不容小觑一句好言,融化偏见的坚冰一句恶语,筑起冰冷的高墙伤人最深的当属语言感人肺腑的也是语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就藏在说话里一句话能变成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能成为黑暗中永远不要去责怪,你生命里的任何人人世间的所有相遇都有着独特的意义不论如何,也请记住别去责怪,你生命里的任何人那些帮助你的人让你感到善意的温暖那些陪伴你的人给你最为坚定的支持在你陷入困境时,在你彷徨无措时他们的出现有一种智慧,叫学会拐弯人生路漫漫既要有勇往直前的态度也要有懂得变通的智慧有些事情,一筹莫展时别去死磕,不如换个方法有些道路,难以走通时学会拐弯,同样能到终点一个人,有什么思维,就有什么命行路方向不对,白几句话,道尽人心人心,最是难懂,也最复杂和你说话的人,也许口是心非同你做事的人,未必真心实意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到回应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对你掏心掏肺人心总让人看不清楚人心总让人品不明白但人心,有时人心,到底靠什么验证?感情,最难读懂人心,最难看透人人都希望付出的真心不会白白浪费人人都愿意和真情实意的人坦诚相待但不论你与谁相处都请记得这句话永远不要,考验人心因为人心,经不起试探而你设置的考验不会证我去厦门把爱情带回来我去厦门把爱情带回来文安树梦见海水跳跃着朝我奔来蓝色的悲伤把我深深覆盖我丝毫不作反抗任记忆被海水一点点稀释题记小文最后朝我挥了挥手,如同QQ表情里那个可爱的告别头像。我的目光穿过她
童年老家的记忆十姥姥家房笆上的那个小筐原创作品作者张国政过两天就是清明节了,原本想写一篇祭奠母亲的文章,但不知是什么原因,自从九十六岁的老母去世到现在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我的心一直平静不下来,不等提笔早已泪流满面,思绪读刘铁军我的大学梦原创作品作者李旭光铁军大学梦一文,读后感慨万千!如果不是十年荒废,祖国前进脚步就不会迟滞梗阻后退,当年老五届(大学生),老三届(高中生),老六届(初高中生),就不会中断学习。而一如我的大学梦原创作品作者刘铁军在我的前半生中,总会做一个同样的梦知道马上就要考试了,可我在学校里就是找不到考试的教室,而一旦进了教室,看见的老师和同学们我却不认识。后来才发现不是走错了教室,而李白写诗嘲笑杜甫?假的!王和尚考证饭颗山,还杜甫一个清白李白和杜甫之间有一段公案。李白写诗飘逸洒脱,杜甫写诗刻苦认真,两人性格不同,诗风也不同。因此就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李白写诗讥嘲杜甫写诗拘束。诗题曰戏赠杜甫,全诗如下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杨贵妃为何必须死?王和尚解诗杜甫哀江头,为何入选唐诗三百首公元757年春,被困长安的杜甫写了一首诗哀江头,这首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并且古人这样评价这首诗,说它苦音急调,千古魂消。这首诗为何如此出名?它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是什么?今天,王和尚就丈夫自有冲天志,今日且看读书郎,14位状元经典诗词,为高考加油和尚有话说今日上午9点,2020年全国高考将拉开帷幕。自去年年底,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虽迭经严防救治,仍有阴影幢幢消散未尽。辛酸最是读书郎,惟其艰难,更可知读书求学的可贵。寒窗苦读,最美情诗11首,你读过几首?第一首就让人心动,送给为爱受苦的人沧浪读诗(5)11首最动人情诗1。望江南负心人唐敦煌曲子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与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王和尚点拨在唐末宋初,词也叫曲子,就是曲儿的意思。词有十几李白传统道德的反叛者,解析李白为何任侠,第4个原因让人心疼王和尚读诗李白为何崇尚侠客?李白,满足了后代诗人的所有幻想。他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他的超级粉丝魏颢记载李白的样貌是,双眼炯炯有神,目光凌厉犹如饿虎,神情潇洒,风流蕴藉,冠袍束周末来读诗,幽默解读9首唐诗,读诗可以很有趣,第一首就是名篇和尚有话说想写好诗,读诗应该成为一个习惯。写诗人读诗,不应该停留在理解诗意上,而应该琢磨其写作手法,推敲其造语用字,争取做到为我所用。王和尚每日在沧浪诗社领读古人经典,众诗友集思广行走在刀尖的女人,杜秋娘的双面人生,金缕衣为何入选唐诗三百首清朝蘅塘退士所编纂唐诗三百首一共收录了77位诗人的318首诗。细读会发现,其中仅仅收录一位女性的作品。这首诗就是杜秋娘所写的金缕衣。杜秋娘是谁?她所写的金缕衣为何如此出名?金缕衣想白居易到底多牛,你知道么?这10首诗背完就懂了,换个角度读唐诗白居易到底多牛,你知道么?这10首诗背完就懂了和尚有话说这是一个新栏目。王和尚为了促进交流,每日都会在沧浪诗社9个交流群中带领大家读诗。所选之诗均是明白晓畅,清新自然的作品。在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