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浅析新农村人居环境景观设计

  "
  论文关键词:现状 趋势 瞻望
  论文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目前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如何在建设的过程中做好景观规划,如何将这个理念落到实处?针对于目前的新农村景观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现在的设计趋势,我将就如何建设一个生态、舒适的农村人居环境展开了粗略的研究探讨,并对新农村建设的前景提出了美好的瞻望。
  一、目前新农村景观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重大历史任务后,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他们也迫切希望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环境。于是大规模的农村建设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了。因此农村的景观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保护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通过对一些建设中和建设完工的农村进行了初步调研,发现目前农村建设在景观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总体规划与景观设计脱节
  一些农村虽然编制了总体规划,但许多项目并不是由景观设计师一开始就参与其中的,而是由其规划师和建筑师独立完成的,造成景观建设的不完善性和被动性,甚至具有应付性。所以农村建设在景观建设方面还处在无序状态。
  (二)建筑无法融入周围环境
  农村住宅作为一种传统的居住形式,经过千年的衍变,它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文化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新建住宅越来越多。但大多住宅都是由农民自搭自建的,建筑的色彩、格局、样式一味的相互抄袭,缺乏整体的规划和设计,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甚至还大大的破坏了周边的环境。这些建筑不但没有继承或发展当地民居的传统与特色,更不能体现当地的人文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反而会使之将其慢慢遗忘。
  (三)景观建设不够全面
  在目前的农村建设中,往往忽略了一些残留的景观滞后,如集市、街道、公共绿地等公共空间的死角及宅前屋后的个人空间,景观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
  当前的规划者一味的只是把城市模式搬到农村,可是他们也不想想农村是否适应这种模式。其实假如真要这样的话,可以直接把农村变为城市,没必要做这么复杂的建设。这些完全同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本意相违背。其真正的本意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不是农村城市化。毕竟农村和城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形态。
  二、现在的农村景观设计趋势
  俯瞰整个地产销售市场,"XX花园"、"XX新城"遍地开花,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城市中的住宅都设计成了都市中的田园,而农村中的村落却做成了田园中的都市,广大设计师本着为开发商创造价值的原则,逐渐形成了这股设计之风。但事实上,这样的追求是盲目的,这就好比是中国人抛弃母语学习英文,很容易跟风操作,却很难到位。某景观网站有这样一句留言:"决不要在自然中强调自然,也不要再现代城市环境中去炫耀现代!"看后笔者感触很深,从心底佩服这位网友投机取巧的意识,但是中国的耶路撒冷、美国的故宫只能成为让人们惊讶的怪胎。其实什么设计是经典?自然的,舒适的和适宜人的设计才是经典。
  既然是居住环境,那一定是自然舒适的,农村——远离城市的嘈杂喧嚣,远离城市的污染,在这里有轻松的环境,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居住环境,它本来就具备比城市更为优越的条件,但人们为了追求所谓的"气派",却硬生生的要把它与城市拉回到同一条起跑线,甚至还把它降到更低的位置。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记载:一个渔夫只身舍船进入一山洞,发现一座桃源,在这里的景色怡人,居民们男耕女织,到处洋溢着安乐祥和的气氛,与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绝。世外桃源——几乎承载了所有人的梦想。麦克哈格也在《设计结合自然》一书说:大地是有内在价值的,土地是有生命的,它是个活的系统。也许,天然的一片森林,一弯溪流,一丛野花……在农民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但作为设计师的我们就应该善于去发掘普通人视而不见的"潜力股",而后去规整,去修饰,从而变成所有人都能够看得到的美丽。
  "麦田守望者"——俞孔坚教授,他的《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是一个用水稻、作物和当地野草的作品。他用最经济的途径,用农业生产来营造景观环境的案例。此案例在中国新景观设计中影响很大,虽然并没有涉及到我们现在讨论的新农村居住环境景观建设的问题,但他的设计思路却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发。纵横交错的田垄,一望无际的稻田,在从前在常人眼里是再也平常不过的东西了。但正是由于他的发掘,我们找到了我们一直渴望的东西。那么农村的居住环境是不是可以不去一味地机械模仿城市的市政建设,而是完全可以结合农村实际特点,让"稻花香"来代替园林的主体绿地呢?
  当然,在这里笔者只是阐述了一种观点,并不是去鼓励模仿俞孔坚教授的这种设计理念,再好的创意也抵挡不住克隆的杀伤力,因为创新是其生命力的源泉,模仿抄袭必将导致生命之水的枯竭,从而忘却设计的原点。何况新农村居住环境形式也是需要多样性的,不能让农村的景观设计模式化,我们要结合当地的具体" 情况对其具体分析,然后才能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思路。但是,不管是什么理念,都要立足于农民,因为他们才是最终使用者。
  尽管每一个开发商都会扯开嗓子向市场叫嚣,重复他们"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但我们却曾不止一次的亲眼看到农村的拆迁住户,会将"花园"里的草坪铲除,种上蔬菜;会在"花园"里的灌木上晾上拖把;会把"花园"围上一圈篱笆,或在里面养殖家禽……。在这种情况下,有一种习惯的做法就是去谴责农民,因为他们是败坏风貌的肇事者。但是,我却认为广大农民群众是无辜的,他们这么做完全是因为有这个需求,而规划师、设计师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他们无视了这种需要,用牺牲功能来满足自己眼中的所谓的"美观"。
  所以,当我们着手投入新农村居住环境景观建设的时候,就必须首先去深入了解这个群体,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了解他们需求,了解他们的审美眼光以及他们的愿望。农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生的社会群体,其中有的也拥有自己的副业,也有的是往城市打工促农的,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他们受教育程度也得到了提高,有着自己的追求的眼光。他们大多热爱自己的家乡,对土地有着较为深厚的感情,他们渴望过简单而富足的生活。但目前我国广大农民同胞虽然温饱有余,却还谈不上富裕,所以在发展新农村环境建设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走节约路线。还有大规模的规划拆迁,促使绝大部分的农民失去了土地,不得不以工代农。一个一辈子都在自己土地上的农民,今后他们靠什么养活自己一家。这些还需当前的规划设计师好好的琢磨琢磨。
  农村的乡土树种很多,我们在建设绿化环境时,可以更多的倾向于经济的,符合当地特色的树种进行合理搭配,而不是为了强调所谓的视觉冲击,去修很宏伟的大道,两旁配置名贵的从远方运来的,还可能并不适合在当地生长的树种,这样的树种不仅在一开始栽植的时候投资大,而且在以后的维护费用也会远远超过了其它一般乡土树种。事实上,作为居住环境,我们并不需要"震撼力"、不需要"壮观",我们需要的是舒适与放松,因为这里是我们的家。
  另外,在这里笔者还想提的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村因为位于高速公路旁或某国道旁,在短短两周内甚至还要更短的时间内,所有的路边的住宅都被齐刷刷的刷成鹅黄色,美其名曰:整顿美化。可当你折进村子的时候,你会惊奇的发现这些被"美容"了的住宅却是一个阴阳脸(在住宅的另一侧并没有涂料),也许这也是一种特色吧。我们并不赞同这种刻意的统一,我们可以看一看澳洲这个农业大国的农村建设,虽然未曾到过,但从友人在当地所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错落有致的村落毫无规律的延伸到远方,其中,你找不到两所相同的农舍,但所有的住宅都像是风景画的一部分,恰到好处的镶嵌在美丽的大自然之中。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原始的和自然的。
  三、新农村人居环境景观建设的前景
  "绿色住宅"作为一种新起的生态人居建筑理念已深入人心。注重居住环境的生态循环,节能环保成为了"绿色住宅"的首要条件。其实绿色住宅不单指个体的住宅,而是包括整个体系。在新农村规划中,我们应当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和植物学等的基本原理,处理好住宅建筑与整个周边环境的关系,使住宅和环境等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以本地植物为基体,共同组成一个适合人居住又生态循环的系统。以达到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在具体设计上,注重本地植物的运用和不同植物各方面之间的相互补充融合,不加修饰。目的使整个系统更趋向于原始状态与自然状态,最大限度地回归自然。
  中国新农村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发展成今天的局面也牵扯着方方面面的因素。上述笔者的观点也许是琐碎的、不成熟的,也许是片面的,但也代表着某个角落一部分人的呼声。笔者衷心的祝愿我国新农村建设能够真正的立足于农民,能够更好更快健康蓬勃的发展。同时,农村的人居环境景观建设也能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立足于当代当地农业的特色,愿广大设计师能够集思广益,符合自然法则,遵循生态学原则,不断开辟出具中国特色的景观之路。
  参考文献:   [2]唐兰、鲁长亮.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模式初探——以仙桃市郑场镇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为例.现代企业教育.2006
  (9).
  [3]强健.村镇景观当风流——北京郊区村镇景观规划建设之我见.城乡建设.2004
  (6).

农村职业学校中赏识教育的功能论文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闪光点,即使是在别人眼里无可救药的人,但是在我的心里,他总有可取之处。著名的教育家卢勤就孩子的教育问题写过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她肯定了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应该心理学中初中英语教育的作用管窥论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引导能够帮助学生稳定情绪,有助于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初中英语的教传统图案与招贴设计的融合论文招贴设计的概念与要求由于招贴往往是置于公共场所,为了将人们的目光在转瞬之间吸引过来并且驻足观看的话,对它也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首先,要有大胆而新奇的构思。这是触动观众情绪,调动人们传统园林设计中风水三大原则应用论文摘要风水学在我国建筑设计中应用得相当广泛,无论是古代建筑还是现代建筑,都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并应用了相关的风水学理论和风水学观念。风水三大原则在我国传统园林设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文章围园林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应用论文1传统园林设计中存在的局限性我国古典园林大多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园林设计中将山水等自然景观与建筑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布局方式,已成为古典园林设计的一大特点,这种设计方式使建筑永远掩关于园林设计的论文摘要本文通过介绍目前园林设计的构成要素和3D制图的现状和发展。结合3D制图的高级方法和建模,相应地规划了3D制图和建模的前景,对园林设计的3D制图方法和建模进行了相应的总结。关键词浅谈项目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论文摘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和来源,直接维系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只有把管理的基点放在项目管理上,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实现项目合同目标,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提高工市场经济体制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论文一市场经济体制下公路运输的地位与特点公路运输在所有的运输方式中,是唯一一个可以门对门或者称之为可以把货物送到家门口的一种运输方式,虽然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在经济角度上讲,运输费用更为唤醒自己优秀的论文曾经流落在一个听不见雨声风声的角落,以为这世界只要知道自己就够了,于是拒绝阳光,直到有一天,沾满绿意的绳索突然垂下,手握着,感觉心也绿了,阳光顺着绳索攀爬而下,身上沾染着光亮,原来企业经济人力资源论文推荐1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综述(1)人力资源概述总的来说人力资源也就是能够发挥一定生产力作用的,并且具有劳动能力的团体,人力资源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资源但是又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可以说是各种生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关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凸显了经济管理模式的重要性。目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
小学体育课程中体育游戏的运用情况分析想得到同学们的喜欢,首先要让同学们产生兴趣,能够影响体育游戏在体育课中的应用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同学们对体育游戏的兴趣。在问卷中,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趣味选体育游戏的分类,结果见表1,占韩国小学汉语课堂教学情况分析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外交流日益密切,在中国走出去和外国走进来的过程中,汉语文化传播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孔子学院的发展是国际汉语教育传播的一个缩影,截至2浅论当代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毕业论文摘要中国民族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多姿多彩,有很多需要去研究和继承发展,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民族音乐发展的基础。要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中国民族音看千手观音创作的精神内涵毕业论文摘要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聋哑人邰丽华等演员用肢体语言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令全国观众叹为观止。千手观音是取材于佛教造型的舞蹈作品,是善的化身,是福的象征,和谐与爱是千浅谈清高宗乾隆的民族关系思想乾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的民族关系思想开清中期满清政府处理民族关系之新风,为维护和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学术界对乾隆的政治思想军事思想已经进行了较为从琵琶行中解读琵琶文化在唐代的发展从琵琶行中解读琵琶文化在唐代的发展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著名诗篇琵琶行中所进行的音乐美学赏析和对琵琶演奏及其音响效果的形象描述,探讨琵琶的历史发展概况,进而对中国琵琶艺唐代琵琶文化在琵琶行中的体现唐代琵琶文化在琵琶行中的体现摘要白居易的琵琶行因其对琵琶的深入描写,引起了wWw。LWlm。com音乐人士对ldquo唐代琵琶rdquo的广泛关注,倘若对琵琶行诗文句句斟酌和剖析。浅谈海南黎族文化的影像传播一黎族的民族影像志电影因其影像特有的纪实性真实性客观性,能将少数民族独特的生活图景保留下来,彰显各个少数民族的民族性本土性和独特性,因此也被称为是民族的影像志。在各个少数民族的影像董家堰周边布依族的文化变迁研究一文化变迁的定义文化变迁就是指由于族群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族群之间的接触而引起的一个族群文化的改变。促使文化变迁的原因,是内部的,由社会内部的变化而引起二是外部的,由自然环境的扬琴狂潮剧乐队中的作用扬琴狂潮剧乐队中的作用扬琴的音域宽广,高中低音齐全,低音浑厚wWw。LWlm。com,中音明亮,高音清脆,音乐表现力强,是潮剧乐队的核心,素有ldquo琴胆rdquo之称。潮剧舞台明清商书文献中的运河航路秩序明代中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日渐活跃,运河航运业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盛局面。无论是短途的镇市赶集,还是长距离的大宗货物贩运,舟船都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运输工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