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创新模式构建论文

  摘要:艺术教育作为我国高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对而言,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该文依托赣南苏区红色艺术资源,从地方高校艺术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探讨构建赣南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创新模式,试提出凸显赣南苏区红色艺术资源特色的"2+1"模块教学.
  关键词:赣南苏区;艺术教育;"2+1"模块教学
  艺术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诚如李政道博士所言,"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然而,地方高校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高校的艺术教育上,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在教学资源方面都与发达地区高校艺术教育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艺术教育不平衡现状需要依赖于地方高校去挖掘和整合地方特色艺术资源来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艺术教育模式来拉近和消弭差距.
  1赣南苏区红色艺术资源概述
  "赣南苏区红色艺术"作为整个江西红色艺术文化中的特色组成部分,既是原中央苏区文化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也是苏区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基于发生学和艺术学角度的分析思考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艺术形成是需要一定地域的文化土壤和实践形成的基本艺术形态.因此,赣南苏区红色艺术概念界定,在狭义上所指的是在十年原中央苏区革命活动时期,在赣南苏区存在和与赣南苏区有关的一切积极革命艺术形式;在广义上所指的是与赣南苏区相关的一切艺术文化资源总称,换句话说,"赣南苏区红色艺术"是在某种程度上从区域性或文化性上打了"赣南苏区"符号烙印的苏区艺术.以1931年在瑞金的苏维埃一大召开为标志并确立了赣南的瑞金作为中央苏区政府所在地和政治文化的中心,聚集了大量的艺术人才,如李伯钊、危拱之、钱壮飞等.苏区艺术文化事业在"瞿秋白同志的领导下,修订了《工农剧社简章》《高尔基艺术学校简章》《苏维埃剧团组织法》《俱尔部纲要》等,明文规定了各个组织的方针任务,从而使根据地文艺更加趋向组织化、革命化、群众化";同时,在赣南苏区成立了诸多文体团队,如"工农剧社""工农美术社""中央苏维埃剧团"和"蓝衫团"等,并建立了专门培养艺术人才的"中央苏区蓝衫团学校"(1934年3月改名高尔基戏剧学校).苏区艺术文化在赣南苏区出现了艺术繁荣的局面,据毛泽东同志在1933年底所写《长冈乡调查》中介绍,江西兴国县长冈乡"全乡俱乐部四个,每村一个,每个俱乐部下,有体育、墙报、晚会等很多委员会……每个村的俱乐部都有新戏",并在调查中提出苏区"每个乡苏维埃都要学习长冈乡的文化教育工作".因此,在苏区时期,党和赣南苏区人民把苏区艺术文化的发展推到一个历史高潮.在苏区艰苦朴素的革命生活中,赣南苏区文艺工作者依据现实革命生活,源源不断地创作出了大量艺术作品,这也诚如石仲泉先生在赣南考查时所言:"在赣南苏区,党和红军进行了感天动地的奋斗,创造了彪炳千秋的伟业,书写了光耀中华的历史".《江西文化艺术志》中统计部分苏区艺术作品有近300余项作品(详见表1),这些丰富的艺术资源为我们当前的地方高校艺术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载体和改革思维.
  2赣南苏区红色艺术资源与高校教育融合
  追寻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源头及其发展历程,高校艺术教育就是一条以"人本"教育为主线,历经审美启蒙、审美形成与审美创造的途径.早在民国时期,蔡元培先生就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提出:"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的"以美育代替宗教"口号并在当时的北大推广实施,而"美育"一词也成为此后国民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符号.正如张道一先生在《论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文中所说,"尽管美学家可以潜心研究"美,但纯粹的美是难以进行教育的,因此,就其载体来说,"艺术教育是较理想的形式".因此,从审美角度来看,高校艺术教育能引出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美育"载体的选择问题,即什么样的艺术资源是合适作为艺术教育的内容.教育部在2014年年初颁发的《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中特别指出"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艺术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这或许是政府部门对这种现象的一种回应,但却为赣南苏区红色艺术资源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改革的定位指明了方向.赣南苏区红色艺术作为艺术资源本体和时代文化的产物具有丰富的艺术审美性和典型的时代精神性,与高校艺术教育的有机融合是构建赣南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特色和创新模式的新思维.
  3地方高校艺术教育观念的创新转变
  3.1地方高校在艺术教育的政策导向上过于强调向部属院校学习,以部属高校观念为导向,未能形成
  地方院校自身的教育观念即凸显它的区域性和因地制宜性从教育的顶层设计来说,政府对教育政策的开展与主导采用的是阶梯式下达方式,即国务院、教育部及相关部委、部直属高校、省属地方高校、市属地方高校.教育政策阶梯式下达的方式是行政体制的一种体现方式,其本身没有异议,但在政策整体执行的过程中会形成"走样"或"变形",尤其是到偏远地区教育基层的执行端.教育政策的"走样"或"变形"就会出现政策"僵尸"或"依葫芦画瓢"的现象.同时,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政策制定项目组成员主要集中在各部属重点高校及专业机构,如《艺术课程标准》团队是由教育部牵头,中国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艺术学院等多家单位专家组成.这种政策制定方式兼顾的是大方向和前沿趋势,而没有地方特色,更缺乏因地制宜的对策.这种现行行政体制观念和教育政策本身构成了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囿于传统观念的重要因素.因此,地方高校艺术教育需要强调"区域性""因地制宜性"观念的转变.这种观念转变也贴切政府近年对艺术教育改革的新导向.国务院刊发的国办发[2015]71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基本原则中指出,地方艺术教育需"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2015年教育部召开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中袁贵仁部长同样强调"坚持因地制宜,形成本地、本校学生美育活动的特色和传统"观念.
  3.2地方高校在艺术教育资源的选择上过分强调高大尚,忽视了本土艺术资源的挖掘和培育
  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一般都依据教育部在2006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规定高校公共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共八门:《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交响音乐赏析》《中国音乐简史》《当代影视评论》等八门任选课来进行轮换选择.但随着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区域优势分化日益严重,地方高校的艺术教育远远满足不了当代学生需求的增长,尤其是互联网加速了这种分化差距.以《美术鉴赏》为例,发达城市的高校艺术教育集中着优秀的师资和艺术藏品;同时,城市中盛行的艺术市场、艺术画廊和画展也为该区域高校艺术教育提供平台和机会.地方高校尤其是落后的地方高校,在艺术教育中应该转变攀比的观念,切实贯彻[2014]1号《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从地方自身的艺术资源中寻找特色和创新.在某种程度上,重视挖掘地方艺术教育资源的特色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种方法和途径.
  4赣南苏区红色艺术资源下构筑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创新模式
  4.1赣南地方高校艺术教育"2+1"模块教学方式
  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是当前教学改革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它的教学理念来源于19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所实施的课程选修制变革.这种按照学生兴趣和意愿的课程优化任意组合的模块化教学体系被美国众多学者看作是一种学习活动包或个别化学习包.因此,针对于赣南地区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及改革趋势,结合学生素质、技能等综合培养参数并依托赣南苏区丰富的红色艺术教育资源,提出"2+1"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的课程培养方式."2+1"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提出,首先是科学合理地遵守模块化教学方法,依据高校艺术学科知识的模块化分解或组合教学,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模块课程间的联系,对课程内容、学时安排、模块次序等要素进行系统考虑;其次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学习重心由掌握学科知识转向发展个人学习能力;最后,根据2009年教育部的高校艺术纲要和赣南地方高校艺术教育课程的地域特性设置提出具体方案.赣南地方高校艺术教育"2+1"模块化教学方式实施重点,一方面在于"2+1"构成的形式即"2"与"1"的关系和量变形成条件.其中"2"在地方高校艺术课程体系中表示的是一个固态常量,即指两门艺术教育的课程(可选修亦可必修)和必修完成的2个学分(教育部,2009).而"1"是变量,指艺术教育的实践项目;根据常量2的课程内容来决定变量1的实践内容与目标.因此,在二者关系上是相生互补关系.另一方面是"2+1"内在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实施过程.其中,"1"是该模块教学中最为灵活和变化的组成部分.根据赣南部分高校艺术教育对"2+1"模块化教学方式实施调查中得出结论,"1"的教学内容应该具有通俗性、互动性、深刻性;在教学方法上,与"2"形成互补和反差,凸显学生为主体,强调实践能动性,并结合地方资源的优势,深入地方艺术发源地进行实地感受.因此,"2+1"模块化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性主要突出在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场所的不固定性,因学生、师资、时间等而变化.以上的教学反馈调查发出了467份样表,收回421份,有效调查表为368份.通过对调查样表统计分析并得出相关数据.尽管学生对样表的填写带有一定的主观情绪,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结果的合理和研究性,但也在客观上反映出"1"模块课程的特色和认可度.因此,在赣南苏区红色艺术资源下,通过"2+1"模块形式来构建地方高校艺术教育模式符合教学改革的潮流,并形成了一定的地方特色.
  4.2在实践课程中凸显赣南苏区红色艺术特色教育
  赣南地区具有丰富的地方艺术教育资源,其中苏区红色艺术是其独具特色的教育资源之一.在艺术发展角度上,苏区红色艺术是时代和文化的产物,具有明显的社会和历史性特征,符合艺术精神发展的需要,也是革命历史不可忽视的重要艺术资源;从价值审美观看,苏区红色艺术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凸显了革命者伟大的爱国情怀和无畏的人本精神.在"2+1"模块教学方式中,"1"的内容重点突出在借助地方艺术资源特色形成高校艺术实践模块.因此,赣南苏区红色艺术资源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改革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重要意义.在构建特色赣南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1"作为模块中实践项目的变量具有高度的特色性.一方面,在艺术内容选择上,"1"实践课程内容要凸显地方特色、思想感人、情感互动.赣南苏区红色艺术资源中具有大量的特色内容,如兴国山歌中《十送红军》《送郎当红军》等,苏区话剧《八子参军》《为谁牺牲》《欢送哥哥上前方》等,革命诗歌《月夜行军》《战斗的春天》《妻送夫》等,在教学及师资特色方面强调灵活和双赢.赣南地区高校艺术教育的实践性课程灵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方式.对于源发性地方艺术,教师积极组织学生身临现场进行观摩学习,如《苏区红色漫画及标语赏析》及《苏区红色革命遗址赏析》的课程教学就用了"走出去"到现场感受的教学方式.高校艺术教育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艺术底蕴和深厚的文化功底,但对于"1"的赣南地方特色艺术资源课程教学就更需要教师更为深入地了解地方艺术文化.因此,"1"的师资和师资培育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解决赣南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师资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采取"请进来",即把赣南苏区红色艺术的行家里手采用表演、辅教、座谈等方式引入课堂,使课堂氛围和艺术内容具有原汁原味的形式,进而凸显特色.在"1"模块的教学意义上,"2+1"模块教学重点强调地方艺术文化符号在高校大学生素养的培养和文化的印迹中留下深深的赣南区域特征;同时,赣南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也将助推艺术资源的推广和流传.
  参考文献:
  [1]江西苏区教育资料选编(1929-1934)[M].南昌:江西省教育出版社,1960.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3]汪木兰.苏区文艺是战斗的号角[J].江西社会科学,1982(3).
  [4]江西文化艺术志编选组.江西文化艺术志[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
  [5]张道一.论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J].中国音乐教育,1995(2).
  [6]付强,徐继存.模块化教学及其对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1(12).
  [7]王志强,黄凡.赣南苏区红色艺术的价值探析[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4(4).
  [8]邹华.艺术教育的历史经验[J].天津社会科学,2007(2).
  [9]周芳.对高校艺术教育体系建设问题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10]王文娟.艺术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理论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6).

声乐中改变音色的几种方法声乐中改变音色的几种方法声乐httpwWW。LWlm。Com是用音乐化的人声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感,将自己的内心让别人能够读懂了解的一种方式,将感情带动声音,让它们一起随之变化从而释中职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应用论文一中职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现实意义中职数学教学要侧重应用能力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融入建模思想,用通过计算得到的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就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表现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交往互动探讨论文摘要在学习过程中,师生间的交往互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师生交往互动进一步的受到教师们的重视。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交往互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还能增进师生之间小学数学解题错误的原因及对策论文摘要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会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导致在对数学题解答中出现错误,为避免学生经常犯同样的解题错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解题错误问题的观察和分析,从而找到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论文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论文一课堂教学导入生活化,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提倡在生活中寻找教育真谛,把生活和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数学知识,在实际教高中数学作业批改方式优化策略论文摘要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要重视作业批改环节,对数学作业批改方式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三种作业批改方式学生自行批改学生互改小组批改教师总结性批改,合理运用批语关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论文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应用效果比较好,第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探讨论文摘要数学教学不断更新,数学教师也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改进自身的教学策略。数学教学要改变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实现师生间有效沟通。而数学课堂提问是师生良性互动的重要实现形式,它在活跃学高中数学微课设计制作与应用的论文摘要微课教学在当前实施翻转课堂高效课堂的背景下,显得非常重要,是学生深度学习的有力手段。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挑战,是教师适应信息时代,提高专业素质的一个有力举措。关键词微课高中数中国超音速无人机震惊世界中国超音速无人机震惊世界中国在无人机的发动机和机体复合材料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可能已开始开发超音速无人攻击机。这种无人机具备超强的突防能力,并可大量生产。它们可与未来服役的歼20隐
白光LED室内可见光通信研究摘要白光LED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极大的推动了可见光信息通信的发展,其不仅凭借发光率高驱动电压和功耗低使用寿命长的特点,逐渐取代传统照明设备,在室内照明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将其与无线村级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村委会选举工作对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村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它同时直接影响着我国民主与法治的进程。通过对赤峰市三个旗县区的调查,可以看出村委会选举中普遍存在的许多问题,应寻求解关于我国听证会制度的思考有点像流行歌曲,听证会在经过了各方面最初的热烈追捧以后,近一个时期以来好像已经失去了其神奇的魅力。虽然民航价格改革听证会因故推迟,不过,与上次铁路春运价格听证会不同的是,这次的听证代理关系的虚化与重构人大信访制度的现状及其改革之路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信访制度可以说是始终伴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成长而成长。自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即在办公厅设置简析公民文化与社会和谐论文关键词公民社会公民文化公民自治社会和谐论文摘要公民文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公民文化的发展会对既有的生产关系提出变革要求,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公民文化还具有提高公民素质消解社会中国共产党人对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论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生产方式科学技术可特续发展生产力标准论文摘要中国共产党人对生产力理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史上的第三面理论旗帜论文关键词三个代表理论旗帜依据论文摘要本文试图探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史上第三面理论旗帜的依据,以此突出其在现实社会中的核心地位和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的历史论析公共政策与公民参与价值困境与对策论文关键词公共政策公民参与公民文化公民社会论文摘要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可以提升公共政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及执行力,但是,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过程还存在参与渠道不构建干部工作落实四权的民主机制研究不断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加快干部工作的民主化进程,实现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目标,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首先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一当前干部工作中落实四权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从落实群研究国外政党建设反思我国政党制度一引言世纪之交,国内外所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促使人们对许多问题重新进行思考和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当今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面面观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优化人大常委会的组织结构。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全国人大特别是它的常委会的组织建设,在逐步实现委员比较年轻化的同时,逐步实现委员的专职化。为了在现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