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文学素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论文

  本文作者:王希玲、党长燕 单位:上海电机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女子学院外语学院
  一、跨文化交际研究概况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信息的编码、译码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就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研究最早是在拥有众多移民人口的美国发展起来的。1959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出版了经典著作《无声的语言》。书中指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为进一步科学系统地研究文化提出了设想。因此这部著作也成为跨文化交际学的基石。在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开始得比较晚,仅始于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中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许国璋发表于《现代外语》的一篇演讲稿开启了中国外语界对跨文化交际的学术讨论。1988年,胡文仲又把国内外有关语言文化对比研究的论文收入在《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一书中,较集中地反映出外语教学中有关文化因素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这之后,有关跨文化交际的专著、会议、论文合集等研究成果层出不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专著和教材已出版30余部(胡文仲,2005)。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1997至2009年以跨文化交际为篇名的论文2313篇,以跨文化交际为主题的论文8515篇,以跨文化交际为关键词的论文为7267篇,摘要中涉及跨文化交际的论文有5550篇。但是对于外国文学素养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影响方面却鲜有研究。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搜索到的惟一一篇关于外国文学和跨文化交际的文章是顾嘉祖和徐劲于1998年发表的《文学文本中跨文化交际原则评析》。其中作者指出文学文本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如我们脱离文学文本来搞跨文化交际研究,其结果只能是研究实际问题有余而探讨理论不足,这种研究不可能对现实的跨文化交际带来实际的好处,因为这类研究常囿于表面,不能剖析出藏在文化深层结构中的隐蔽文化,而不了解各民族的隐蔽文化就不能达到心灵上的沟通,也就不能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二、外国文学素养的概念
  外语专业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外语专门人才。从人才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角度来讲,文学素养是一个健全的现代人的必备素养。这里的文学素养当然包括本国文学素养和外国文学素养,在此我们只就外国文学素养进行研究。外国文学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而好的外国文学作品往往是语言精华的荟萃,通过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学习者可以充分领略外语语言千姿百态和奇光异彩。同时,外国文学又是透视人类社会的窗子,通过这扇窗子,人们可以了解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活习性、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变迁等。而了解了他国的社会变迁和精神衍变,反过来又可以启我们反思我们自己的社会生活、思想动态、精神面貌等诸多方面,从而提高独立思辨力。
  当今社会经济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多数人往往急功近利,学习外语时更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强调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对外国文学课重视不够,忽略人文素质的培养。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文学对于培养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以及文学的潜移默化、陶冶性情、影响人类思维与行动的作用,而这些对于一名跨文化交际人员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巴金曾说过:外国文艺是帮助我们了解外国人民的最好工具。
  三、外国文学研究与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关系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跨文化交际学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尤其是在中国,它的历史不足三十年。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跨文化交际学材料虽然丰富但系统性不足,缺乏完备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对于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对象,胡文仲先生在《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一文中指出:"跨文化交际学除研究文化的定义与特点,交际的定义与特征以及文化与交际的关系之外,着重研究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语言、非语言手段、社交准则、社会组织、价值观念等。"通过胡先生的论述及其他一些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跨文化交际研究似乎有一个通病就是忽略了文学文本的作用,即几乎所有研究均未触及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学层面。
  一直以来,我们专注的是表层文化的研究,当然这是研究深层文化不可缺少的一步。然而,如果我们长期从事表层文化中的某些具体问题的研究而不能继续向深层文化挖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研究是没法深入的。因为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往往体现在像其民族的思想观念这样十分隐蔽的领域,这些平时难以捉摸到的东西却经常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反映。例如,每个民族均有民族心理的历史积淀和深层结构,任何人都必带有他本国、本民族、本地域的心理遗传基因,这种遗传基因决定着他的精神气质、思维方式乃至行为走向等,并因此构成不同国别、民族地域的人的特点和差异。而这种民族的文化心理是最能在文学中得到反映的,具备外国文学素养的人对这些民族文化心理是非常熟悉的,至少是有所了解的,那么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就会有的放矢地去处理,去进行涉及到心理方面的深层次交际。如我们脱离外国文学来搞跨文化交际研究,其结果只能是研究实际问题有余而探讨理论不足,这种研究不可能对现实的跨文化交际带来实际的好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这类研究常囿于表面,比较肤浅,不能剖析出藏在文化深层结构中的隐蔽文化,而不了解各民族的隐蔽文化就不可能达到心灵上的沟通,也就不能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文化研究早先源于对经典文学的研究,只是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对文化研究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文化研究才逐步走出了象牙塔而与大众文化趋同了。在我们尚不能自由地进出不同国家之间时,别国的文学作品为我们研究他们的文化提供了最为丰富、最为全面的资料。因此研究文化问题就决不能将语言、非语言手段、社交准则、社会组织、价值观念等因素与文学割裂开来。我们既要对上述因素进行逐一的、深入的分析,又要注意把握住它们在文学中特定的意义。
  由此可见,文学研究与跨文化交际研究必须紧密结合在一起,外国文学素养确实会对跨文化交际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四、外国文学素养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
  经过初步的理论研究,笔者认为外国文学素养在跨文化交际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主要作用初步归纳如下:
  1、外国文学作品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了解熟悉文学作品可以扩大知识面,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荷兰著名学者汉肯认为,在信息交流中,只有信息交流的双方或多或少都处于不同的认知情感系统之内,所交流的信息或多或少是不同的,才能够给双方造成一定的刺激,激活创造思维机制,使跨文化交际活动更顺畅。西方文学因其民族生活的区域、发展的历史文明不同,造成与东方文学很大的差异。如果跨文化交际人员具备良好的外国文学素养等于具备了丰富的信息量,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会使交际过程沉闷乏味或者交际中断。
  2、好的外国文学作品往往是外国语言精华的荟萃。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反映生活、表情达意、创造形象的手段。外国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不可比拟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生动性。文学的特征决定了外国文学作品的词汇丰富多采,语法结构灵活多样,修辞色彩包罗万象。跨文化交际人员通过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学习者可以充分领悟外国语言的精华所在并为自己所用,特别是文学作品中被人们经常引用的词语或句子等表达。不具备外国文学素养的人在对方提到这些的时候可能感到惘然,如《哈姆雷特》中的句子"tobeornottobe,thatisaquestion"一直被奉为经典。在对外交际过程中,如果对方讲到这句话,不了解这句话在西方文学中地位和意义的人,是不可能体会到对方讲此句话的意图的,由此可能造成一系列的误解也是必然的。
  3、跨文化交际人员将外国文学作为与本民族文学相异的参照物,可以跳出本民族的文化圈,以旁观者身份发现、把握本民族生活与文学的精华,更好地领悟和传播本民族文化,亦可以减少妄自尊大或者妄自菲薄的心态,更好地去进行交际活动。钱钟书曾在他的《管锥篇》说过"自省可以忖人,而观人亦资自知"。可见,知己知彼实在是互为条件的两个方面:知晓自己有助于了解别人,而了解别人才能真正认识自己。
  4、跨文化交际人员比其他专业的人更有可能接触外国人和事物,而外语本身只是一种工具,一种交流思想的工具,我们不可能去限制和规定别人交流思想的范围,因此,对别人可能交流和涉及的任何知识都要了解,才能更好地完成交流思想的任务,这也对跨文化交际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年的经验教训表明,跨文化交际人员不仅要掌握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因为语言本身仅仅是交流思想和思想成果的工具。外国文学发展数千年,作家星罗棋布,作品浩如烟海。学习外国文学作品,宛如在读者面前打开一扇面向世界的窗户,再现千百年来的历史场面,引导他们驰骋五湖四海,开阔眼界、增长智慧、扩大知识面,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使读者获得有关外国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人情世故风俗习惯的丰富经历。
  5、文学作品是涉及到心灵深处的东西,通过文学作品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心理最本质、最根本的东西。如果跨文化交际人员熟悉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文学,他就更容易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更好地进行沟通。这个道理自古就有学者提出,在中国文学中,苏轼用禅学思想体会到因人的感情亲疏造成的对事物认识的差异,写下了《题西林壁》这样的哲理诗。蔡元培在《美术批评的相对性》中也指出:"我们对于素来不轻见的事物,初次接触,觉得格格不入。在味觉上甲地人尝到乙地人食物时,不能下咽;在听觉上东方人初听西方音乐时,觉得不入耳;若能勉强几次,渐渐不觉讨厌,而且引起兴味。"他谈到了文化上的心理距离问题。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出现这种状况,即使一个人对这个国家的语言十分精通,也避免不了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其生活侧面的袭击,即"文化冲击"。因此,我们强调外语语言学习外,也应该注意外国文学这个载体反映的文化和生活,通过研究文学作品去间接地体验生活,这比任何"出国须知"都要形象、自然,可以被称为最好的教材。
  本文进行的调查显示:凡是外国文学作品读得多、外国文学素养比较好的人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比较好,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比较好,知识面比较宽,思路也比较开阔,无论是外语能力还是交际能力都比较强。对外国文学素养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无疑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一大进步。当然,本文只是从归纳演绎的角度进行理论分析,缺乏数据分析的支撑。笔者希望本文能够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同仁参与到该项研究中,给该研究以数据分析支撑。

浅谈培养小学生朗读技巧的困境及初探摘要在研讨时,老师认为教给学生朗读技巧是让学生被动接受,不能体现学生是主体,不符合新课标精神。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如果老师读得好,经常范读,让学生跟读,学生就会从听读,跟读中纠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实施策略摘要新课改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被重视,但是各地区开展的情况不一,许多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层教师并未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从而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仍然被当做一门学科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及对策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1。课程时数设置不均衡对江西吉林和云南三所职业院校的调查发现,三所学校的课程设置体系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以及专业技能课。通过对探索幼儿园美术园本课程内容取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要求教师应做到将课程环境创设人文资源教育手段及孩子的发展等方面浅谈绘本在幼儿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绘本,十七世纪诞生于欧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绘本传向了美国,绘本图书迎来了黄金时代。五六十年代,绘本开始在韩国日本兴起,七十年,台湾也开始了绘本阅读,随后引起绘本阅读的热潮。绘本不浅谈让幼儿体会分享的快乐1分析现状在幼儿园里常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的小朋友玩。但如果在玩玩具之前问孩子玩具应该怎样玩?幼儿浅析如何提升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幼儿园阶段音乐的教学对于当前学生的艺术思维培养和发展而言一直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主要是由于在该阶段教学工作者能否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理解欣赏能力对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浅谈如何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性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领域描述了幼儿学习与发展,对于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应该做什么应达到什么发展水平都提出了合理的期望,为幼儿教育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指南对幼儿好奇心及学幼儿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摘要音乐作为培养幼儿艺术气质的课程之一,已经渗透到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探讨了幼儿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各位同仁提供借鉴。关键词幼儿音小学古诗词教学初探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ldquo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rdquo学习古诗词,不但能使人更加灵秀,而且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脱离庸俗和无趣,变得更加文明有在游戏中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摘要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都要凭借语言。因此,在游戏中,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提供自主游戏的时间,拓展角色游戏的兴趣点,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分析哲学的贫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哲学的贫困。答蒲鲁东先生的贫困的哲学一书,是马克思于1847年6月写成7月发表的批判蒲鲁东的二卷本的贫困的哲学的一部经济学哲学著作。这部著作在批判蒲鲁东错误的经济学和哲学观点的过程思考对模糊逻辑的几点哲学写一篇论文都要花好长时间去准备,不像写作文一样,挥手就来,想写好一篇论文,首先材料就得准备好,准备好了思绪,有了材料,很快就会拈手而来的。以下是由品学网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思考对模谈孔子尽善尽美的审美理想很多时候,中国哲学思想重视艺术在德性方面的感染作用,所以在美学方面便高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而且,中国哲学思想倾向于把善作为至高追求,最终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孔子在论语中,曾多次提孔子的音乐思想中国素以礼乐之邦之称,具有悠久的乐教传统。纵观悠远流长的中国音乐教育史,我们不难发现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更多地承载了道德教化的作用,因此它备受历代统治阶级的关注和推崇。先秦时期的音乐探究人和民的区别与孔子教育的对象孔子年过三十,退出仕途,在家授徒设教,从此成为教育家。钱穆认为,其学既非当时一般士人之所谓学,其教亦非当时一般士人之所为教,于是孔子遂成为中国历史上特立新创的第一个以教导为人大道为谈司马迁孔子删诗说补证在中国文学史上既被视为典型的文学作品,又被视为神圣的政教元典的文本只有一部诗经。也正因此,有关这一文本的诸多问题的争论直到今天仍在继续,而且有的问题由于历史文献的缺乏,恐怕还要争论新论孔子君子观君子在论语中出现107次,仅次于仁的109次,显然为孔门高度重视。有关君子的论著已有很多,多侧重君子的演变史,如孔子与君子观念的转化先秦君子君子在论语中出现107次,仅次于仁的10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一孔子美学思想的基础仁由孔子创建的儒家学派所衍生出的音乐美学思想,奠定了整个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在孔子的音乐思想中仁是文化思想的精髓,是孔子音乐美学的核心和出发点,在孔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然而近些年不少的中国人觉得年味儿越来越淡了,更多人愿意去过西方的节日。就拿圣诞节来说,每到圣诞节前后各大商场都会弥漫着圣诞的气息,圣诞树圣诞老人随处可见,浅谈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解一相关概念的综述对于文化这个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它的理解是不同的,学术界也对文化这个概念做出了不同的解释。现在被人们普遍比较接受和理解的认为文化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第十章眺望新的审美星空网络文学的省思与前瞻我想,对一个作家来说,完全可以用一种平静的心态来面对网络的出现,即便它如同海潮般汹涌而来,我们依然可以一如既往地思索和写作。生活在照常进行,网络决不可能淹没了一切。只要人性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