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读琵琶行悟琵琶术

  读《琵琶行》——悟琵琶术
  【摘要】:《琵琶行》用精湛的语言深刻而透彻地刻画了琵琶的形象,并将其完整的、可感的形象灵活而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将诗情与乐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不少启示,以加强我们的技法和情感体验,使我们的音乐素养得到升华。
  【关键词】:琵琶; 演奏技术情感      唐代是琵琶技术高速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琵琶技术对我们现在研究琵琶的技术发展及衍变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重要史料。唐代极负盛名的叙事诗《琵琶行》就是生动的写照。诗人通过极富于音乐性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诗中主人公琵琶女的内心情感波wWw.LWlm.com澜及其精湛的琵琶演奏技术。其丰富的聆听乐曲的想象感受、动人而优美的诗句,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那扣人心弦的琵琶鸣声,目睹琵琶女精湛的演奏技艺,感触到人物复杂的内心波动。文章就对《琵琶行》中所提到的技法稍作研究。   一、“轻拢慢捻抹复挑”   此句诗简洁精练的展现了琵琶演奏技艺中的几种基本指法:   “拢”是指左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后世称为“推”;“捻”指左手手指按在相成品上左右捻动,后世称为“吟”和“揉”;“抹”是右手向左或右拨弦,后世称为“弹”或“挑”;向左拨弦,后世称为“挑”。   “推”、“吟”、“揉”是琵琶演奏技术中左手常用的基本指法。在琵琶繁复众多的演奏技法中,左手行腔作韵的演奏技巧——润腔是最能体现琵琶音乐中对于纡回、缠绕、一唱三叹而后绕梁不绝的“弦外之音”乐意审美追求的技巧,而“吟”、“揉”、“推”都是琵琶音乐润腔中左手主要的演奏手法。它们不仅是变化最为丰富的润腔手法,同时也是表现琵琶乐曲中腔韵之美的重要要素。因而要充分体现琵琶的润腔之美,就要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这几种指法。   “推”不需要过高的技术难度,只要音准即可,适于表达婉转细腻的情调,可让曲调柔美纡回。   “吟”、“揉”则有大有小了。“吟”是通过手指按弦后在品或相位上作来回屈伸的动作,制造音高、速度、幅度、密度等不同的音波变化.“揉”则是由手腕及臂带动手指在品、相位上沿斜上与斜下的方向运动。吟揉可以通过其在动作方式、方法与活动形态等方面的多种变化,依据其音波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气质、色彩。因而一个好的演奏者应掌握多种吟揉方法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使演奏技术语言贴切于音乐情感的需要,使音乐充满意韵美。   “弹”、“挑”则是琵琶演奏技术中右手最基本的演奏技法,是所有右手指法的元动作。音色是表现音乐意、情、趣的要素之一,而极具个性的音色是中国乐器的一大特点。①琵琶的音色特质是清亮、圆润而又短促、干净的“金石之声”,这不仅是其音色的特质,而且是其基础的、常态的主体音色,而这种音色自然出自琵琶最基本的技法“弹”、“挑”了。因而要使琵琶演奏出不同的音响效果,就首先要从“弹”、“挑”练起。   “弹”、“挑”音色的多种变化主要是通过改变右手技术的演奏形态而获得的。具体的改变方式可从指甲用锋、过弦速度、动作部位、触弦位置,入弦深浅等几个方面来实现。   从指甲用锋方面来讲,以食指“弹”为例,其常用上偏锋、正锋、下偏锋及侧锋,用上偏锋拨弦所发出的声音细而薄、缺乏厚度及亮度。正锋拨弦发出的声音非常明亮但缺乏厚度。用下偏锋则声音厚实但音色偏暗。用侧锋则使音色较之其他的用锋音色是最厚实的,音色圆满、宽厚。   从击弦速度来讲,演奏中击弦果断、迅速、有弹性,声音音色则属阳性,音色明锐、轻快。但若使用慢速击弦,其声音音质则属阴性,其音色柔和、圆润、可给人以空旷、遥远、飘逸之感。   从动作部位来讲,以手指为演奏技术主要动作部位发出的声音音质单薄、音色清柔、脆亮;以腕为演奏技术主要动作部位发出的声音,音质丰满,音色刚实、透亮;以臂为演奏技术主要动作部位发出的声音,音质圆润,音色宽厚有力。但这三者并不是独立并互无联系的,相反,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协调的关系,只有协调好它们之间的配合作用,才能使技术得到熟练流畅地运用。   从触弦位置来讲,常用的触弦位置应在离复手5-6厘米处为宜。击弦点靠下端,发音厚实;击弦点逐渐上移,发音则暗淡、飘渺、空旷。在实际演奏中,应根据乐曲的力度、情绪合理选用相应的触弦位置,如《彝族舞曲》引子的双音滚奏,常需要在弦的上部,也就是按弦位置与复手之间的三分之一处,这样,音色就会显得松驰柔和,使得旋律优美秀丽、柔和恬静。反之,击弦位置靠近复手处,这样演奏出来的音色比较尖锐、坚硬,适于表现阴森、紧张的气氛,如《狠牙山五壮士》中连续的附点节奏型,运用这种音色便生动地刻画出日
  军凶残阴森的形象。
  从入弦深浅来讲,指甲触弦的深浅与臂重的多寡及指尖阻力感的大小密切相关。指甲入弦深指尖的阻力大,音质沉润、丰满,音色刚实、厚亮,指甲入弦浅置于弦上的臂重少,阻力小,音质脆锐,音色轻柔、细薄、清透。   二、“大珠小珠落玉盘”   无疑,此句诗便是琵琶演奏技法中最有特性的指法——“轮指”。   一曲终了,一个未接触过琵琶的听众,往往对“轮指”的印象最深。私以为,原因有三:一是觉得“轮指”的手型很美;二是为“轮指”线中带点,连点成线,线连成面所演绎出来的优美旋律而动;三则是白居易此句经典诗句与“轮指”的特点刚好吻合,听者自然而然地就对“轮指”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而“轮指”只有演绎出晶莹透亮的颗粒性音乐,才能演奏出珠落玉盘之声。反之,若其没有颗粒性,点不成线,线中无点,加之杂音,就会使原本美妙绝伦的音乐黯然失色,变得刺耳难听。   要练好轮指,就必须首先练好弹挑这一基本动作,只有先把最基本的指法的各种音色掌握并灵活应用,才能使轮指这一衍生指法的音色也得到较好的发挥,使之既能演奏出“大弦嘈嘈”之“急雨”,又能演奏出“小弦切切”之“私语”,进而有“银瓶乍破”和“铁骑刀枪”之声。   这里要进一步指出的是诗句中的“大珠”与“小珠”。我认为有两种看法,一是轮指的轻重造成“大珠”与“小珠”之别。根据音乐情绪的需要,演奏者在音乐情绪激动之处用力较大,演奏出清晰、透亮、清脆的“大珠”;在音乐情绪柔缓之处用力较轻,演奏出柔和、含蓄、细腻的“小珠”;二是食、中、无名、小指演奏旋律线,形成主要的清晰的“大珠”之声,大指则作伴奏,演奏二、三、四弦上的伴奏音,形成辅助的、含蓄的“小珠”之声。总之,“大珠”、“小珠”使音乐形成对比,演奏出大小珍珠与玉盘碰撞出的动人音乐。   三、“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四弦裂帛”之声就是“扫弦”了。   “扫弦”也是琵琶演奏技法中的重要特色之一。正因有了它,琵琶才能演奏出“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的音响效wWw.LWlm.com果。无论从听、感、观上都能给听众超凡的音乐刺激,一般武曲和乐曲的高潮都会用到“扫弦”,或者为了营造氛围,将其加宽加厚加长,将其变成“夹扫”,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等,而这些高潮无不带给听众扣人心弦之感。   然而,要弹好“扫弦”,也并非一件易事,既要做到四弦“一声”,又要有“裂帛”之感,就要认真练习,认真琢磨其音色。要使四根弦一齐发出声响,还要使四根弦弹出后的音色一致,就要保证手指在每根弦上的力度均匀,手指要有力,不能睡在琴弦上,一带而过,否则,声音就会发软、甚至出现杂音。  四、“未成曲调先有情”   演奏好基本的技法,就要加之以情了。   情则无乐,琵琶艺术和一切音乐艺术一样,除其特定的音乐内容外,情感和情绪应是表现的首要。“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审美要求,不但适用于声乐,对琵琶演奏而言,也是恰如其分的。在琵琶演奏的过程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其乐曲尽管音准、节奏,演奏得十分准确、无懈可击,但给人的感觉却是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不能引起听者的情感共鸣。问题何在?原因自然不少,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没有很好地解决演奏中的表情问题,换句话说,就是缺少情感体验,从而导致了艺术感染力的贫乏。   音乐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意志的表达和智慧创造的载体,历来是人类思想交流、情感表达的高级形式和有效方式。人类创造音乐,就是为了追求美好理想,寄托内心情操,表现审美情趣,满足审美需求的最令人向往的表现形式之一。大凡音乐都是如此,琵琶音乐自然也不例外。因而当技术达到一定境界时,就要加之以情感的运用了,化“技”为“情”,情技结合,以进一步提高我们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进而通过乐曲来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   《琵琶行》中的琵琶女的演奏之所以能最终使得“满座重闻皆掩泣”,也正是因为她从一开始就融情于曲——“未成曲调先有情”,其演奏确实感人至深,才能激起听众强烈的情感共鸣。而要达到此等境界,并非易事,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提高我们的情技。   首先,要熟悉乐曲的背景。战术中讲究:“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将其借鉴过来,其实也并无不可。乐曲,即是“彼”,我们只有熟悉了乐曲的背景,了解了它要表达的音乐内容,才能更深入地挖掘它的音乐思想和内涵,从而用更深的情感去表达它。   其次,就是要知“己”了,这里的“己”,我们不妨看作是琵琶本身的技术。了解了乐曲的内涵后,就要
  思考要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更确切地表现、刻画作品形象。②通过联想对乐音、乐句、乐逗的节奏、速度、语气、表情进行体验和揣摩,并将一些特有的技术融入情感之中,找到自我空灵的精神,化为音乐。比如在琵琶乐曲结构中,大量运用着散板,散节奏的实质在于“拍差”节奏的存在,是一种乐音时值长短张力的松紧变化,但并不是节奏的断开,因而在散板的乐段中,应在散的形式中,保持气与惯的衔接,把握伸缩灵活的句逗及律动感,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音乐效果。   最后,在演奏乐曲时,要让自己尽可能地全身心投入到乐曲之中,将每个乐音都思想化、情感化。琵琶演奏家杨靖老师曾经说过:“每一个乐音都是有思想的”。琵琶音乐的美就在于意、韵。明代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云:③“物色在于点染,意态在于转折,情事在于犹夷,风致在于绰约,语气在于吞吐,体势在于游行,此则韵之所以由生矣”。从陆时雍的这段段话中,可以看出传统音乐艺术美学的生成法则,就在于浓淡、显隐、露藏直曲、虚实、动静、繁简等一系列的对比、转折、相生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上,我们不妨借鉴之。在乐曲的情感表现方面,运用对比、层次、色彩、冷暖等手法来表现乐曲。让每一个乐音都有思想,细细体味手与心—演奏技术与音乐理想之间独特的审美情趣,这样才能将情技揉合,体现出琵琶音乐的腔韵之美。   以上便是通过读《琵琶行》所总结的“琵琶术”wWw.LWlm.com,古人将其精髓穿越时空地传授给今天的我们,我们不应该仅仅只是单纯地接受,而更应从中学习并挖掘出更多有用的精华,以使琵琶艺术得到长久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2] 杨靖. 《琵琶乐曲演奏中整体与局部关系探微》,《中国音乐》[J]. 2007.1.   [4] 修海林编著. 《中国古代音乐史料集》,世界图书版社,2000版23页.   [5] 李景侠. 《中国琵琶演奏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运用CI导入战略完善旅游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一相关理论1CI战略CI战略亦称企业识别战略或企业形象战略,是在调研和分析基础上,通过策划和设计企业识别系统(CIS),来体现本公司区别于其他公司的标志和特征,塑造公司在社会公众心动漫产业文化战略中的文化塑造研究一背景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各国除了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明争暗斗,文化软实力也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各国间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动漫产业正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甚至有观点认为齐鲁文化走出去战略路径研究一齐鲁文化的现代价值齐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源头,在其内涵的基础上,时代的发展赋予了齐鲁文化的现代价值。首先,齐鲁文化具有仁民爱物的基本价值取向,追求天下一统的大同精神,和而全民健身战略背景下的体育文化传播研究1。体育文化传播现状在社会转型期,体育文化传播发展出现无序和混乱状态。首先,体育文化呈现功利化倾向,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功利化发展倾向。在体育教育领域表现为对体春节晚会这道菜真的馊了?有人说,春节晚会已经成为中国娱乐文化的一大品牌,成了中国老百姓必不可少的一道除夕大餐,甚至成为全世界华人辞旧迎新的一种新民俗也有人说,春节晚会年年搞,年年都是老一套,食之无味,劳命本土优秀传统美术文化在学院国画艺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应用本土优秀传统美术文化在学院国画艺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应用我国中国画的学院教学模式基本沿用了20世纪初传入的西方美术教育体系。而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人文精神文化背景以及学术体系都有很大差异女生优势现象背后的探索与反思摘要不知从何时起,社会被一种阴盛阳衰的氛围充斥着。男孩与女孩相比,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这种差异要求家长和学校因材施教,要根据男孩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家长应学会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习近平同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和201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让教育工作者们进一步达成共识我们要有文化自信,有责任和义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国华裔文学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美国华裔文学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小说鬼节夜讲述了在一个华裔家庭中,母亲因病去世,大女儿艾米莉责怪父亲不愿用西医治疗而导致母亲的死亡,于是对父亲耿耿于怀,父女两人经常争吵,艾米莉十八从政治文化视角对美国软实力的认知研究从政治文化视角对美国软实力的认知研究引言此课题论证书主要包括选题内容预期价值研究基础等四个板块。ldquo选题rdquo要求填写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研究意义。ldquoS。M。Town家族演唱会的情感认同摘要本文为研究会展价值的实现途径,旨在从特定的会展活动中看价值的实现途径。选取韩国S。M。公司的S。M。Town家族演唱会,从会展活动的角度出发,研究其所含价值以及价值实现的途径。
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摘要现阶段我国整体经济进入了转型期,农业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机遇。为了使农业更好地适应如今的发展形势,农业经济管理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农业经济转型期的特点,然后分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究一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1原始资源短缺原始农业资源禀赋短缺及环境的破坏,我国是人口大国,目前数量已经达到13亿以上,人口基数相当之大而土地的数量却一直处于18亿亩的边缘,环境史视野下的近代中国农村市场以华北为中心迄今为止,有关明清以来中国农村经济演变的型式问题,依然是海内外中国经济史学界争论不休的焦点。尽管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美国学者黄宗智以其著名的过密化理论,对商品化必然导致近关于农民问题的历史考察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历史演变过程的阐述,基本上可概括为两点一个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从社会主义革命角度谈农民问题。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要走公有制集体化的合作化道路等。这方面战时政治对晋察冀边区农村社区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也是当时各敌后根据地建设的模范。有关这块根据地各方面建设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然而,战时政治对农村社区的影响的问三农问题背景中的村民自治内容摘要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宏观上的努力,更需要微观上的努力。村民自治,是中国村民自主解决农村公共问题,进行公共管理,提供良好公共服务的重要制度安排。发展良好的村民自治的关键之一是从制度视角审视我国的失地农民问题摘要从制度变迁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之后,由于相关制度供给与消费的不协调,我国的失地农民现象日益问题化,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方略需要从制度主义的视角进行审视,并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拟对1979年以后的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历程,以及现状与问题做一客观描述,并就此论三农问题的长期性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考虑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有许多人认为,三农问题是制度和结构引致的问题,只要大力进行制度创新或者结构调整,三农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种认识是片面古代江南地区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要江南地区的圩田大致滥觞于三国之际,迅速发展于两宋,全盛于明清,是我国江南人民在长期治田治水实践中创造的农田开发的一种独特形式。文章以大量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全面考察了江南地区圩村民自治与农村社会稳定内容提要本文认为,以民主选举为核心的村民自治制度可以提高农村资源动员能力,监督村组干部不良行为,抑制乡镇达标升级冲动和过度提取欲望,提供村民制度化参与渠道,形成村庄社会共同体以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