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分析论文

  高校教育中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简单,将心理教育融入的结果是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方法与新视角。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分析论文,欢迎阅读借鉴。
  摘要:本文针对心理教育对德育教育的作用情况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其次是心理教育在大学生德育实现途径中的方法及其重要性,最后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心理教育 德育教育 大学生
  近几年高校进行的素质教育改革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关于大学生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问题。高校在设置课程时必须将时效性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两个目的相结合,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将心理教育融合于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
  一、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一)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是相互联系的。
  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二者之间存在共性也有差异,其共同点表现为都是面向学生的教育,最终目标都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其差异性在于心理教育的宗旨是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德育教育的目标则是通过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二者内容上有交集,德育可以促进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使学生的心理变得积极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能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进行。二者的教学方法都是引导学生的思想进而影响其行为表现。
  (二)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是相互补充的。
  研究发现,人对外部刺激产生的反应首先是通过感知觉活动进行分析,然后是高级思维活动进行认知。认知的结果分成两种:一种是认知成功,转变为心理问题;另一种是认知失败,表现为个体的思想道德。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或多或少地会通过他们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表现出来,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密不可分。通过二者关系,促进二者之间融合,使之相互提高,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其心理与德育问题,一举两得。
  二、心理教育在大学生德育实现途径中的方法现状
  高校教育中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简单,将心理教育融入的结果是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方法与新视角。心理教育在自身的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但是人们对心理教育还没有完全接受,对其认识还有不足。
  (一)过于关注社会教化,轻视个体自我内化。
  传统德育注重社会教化,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的社会性特征。实际上社会化的教化和个体的自我内化是两个密不可分的部分,二者不可偏废。当前,忽视个体自我内化在道德品质形成中的作用,容易导致理论与具体行为脱节,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
  (二)过于关注说教,忽略个体内心的需要。
  提起德育,枯燥乏味是人们的普遍感觉。传统的德育较重视道德说教,忽视个体的内心需要,尤其忽视对个体的情感疏导。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让大学生基本满足了生存的低级需要,关注点主要集中在高级需要上。传统道德说教固然具有一定的约束导向作用,但个体的行为受到动机的激发和引导,而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源头。忽视个体的内心需要、个人情感有违人类天性,这么做既不能有效提高道德认知的效率,又不能有效促使人的认识转化为行为,甚至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高校的德育工作流于形式。
  (三)过于强调灌输道德知识,轻视锻炼道德行为。
  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中一直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大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行为严重脱节,这种现象与传统德育教育方法有关。长期以来,德育教育一直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重视道德知识的灌输。这种方法也许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多元化、信息化的当前教育环境中,这种单纯理论知识的灌输得不到学生的认可,也难以转换为实践。我们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实践情况,而非单凭学生掌握多少理论知识评价其道德品质。
  (四)过于强调培养意识,轻视塑造健全人格。
  传统德育教育中过多强调个体服从,强调对人的"意志与行为的限制与防范,忽视个体的自主性发展,忽视健全人格的塑造。学生的个性差异得不到应有体现,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在这样的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往往缺少独立性、缺乏进取精神、易从众和循规蹈矩,何谈创造性?
  三、心理教育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心理教育能内化大学生道德教育。
  在高校的道德教育中结合使用心理教育的理念,能更顺利地实现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学生内在品质这一过程,能有效提高高校道德教育的整体质量。学生形成自身素质需要逐步内化的过程,并且会受多种因素制约,但无论外界因素如何影响,学生只有满足了其内在的心理需要,才可能提高良好的品德修养,并最终表现出优秀的道德行为。由此可说,心理教育是开展德育的基础。从另一个角度看,心理内化过程同时可以看做一个修身的过程,而修身正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推论出,心理教育的内化作用不仅为德育奠定了可行的基础,且其本身也是道德教育的模块之一。
  (二)心理教育应用在德育教育中更符合大学生特点。
  大学生的年龄普遍集中在18-25岁之间,正值青年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不稳定状态,他们思想活跃、好奇心强但社会经验不足,有时候认识事物片面,容易钻牛角尖。当有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时,大学生会出现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严重者可能会走极端,所以培养大学生的认知和辨别能力,要遵循这一原则,用心理教育的理念教育学生。另外,大学生的情绪稳定性、自控力还不足,也需要心理上的疏导,将心理学原理运用在德育工作中,使学生的问题有效解决。
  四、改进心理教育方法,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心理教育取得成效的多少,直接影响高校德育工作的进展及成效,要提高心理教育的有效性,必须大力改进心理教育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一)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开设心理辅导课。
  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时常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惑。有了心理问题积极主动地寻求心理咨询,对当前的大学生早已非新鲜事。因此,在高校中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开设心理辅导课就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有利于形成更加科学的教育格局,有利于更切实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广泛开展心理普查,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
  心理普查在心理教育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无论何种形式的心理普查,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这使得心理普查成为一项辅助手段促进心理教育的顺利展开。心理普查不但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而且能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对心理普查的结果还可以进行深入研究,以探讨某种规律性的形成过程。在一般情况下,各高校都应该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并且可以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等文字性资料,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展开后续工作。
  (三)关注情感心理在大学生德育中的应用。
  道德情感,是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态度和长久的情绪体验的累积。在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育效果与大学生的态度和情绪体验密切相关。因为道德行为的产生有赖于道德动机,而道德动机来自于认知与道德情感相结合起来。我们可以把道德情感视为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中介变量。传统德育重视道德认知接受,而忽视情感接受,忽视情感接受对认知接受的调节作用。其结果往往是知行脱节、言行不一,德育效果大打折扣。德育教育工作者要自觉从学生的情感基础出发,尽量使学生产生一种切身的情感体验,这样就能自觉地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五、营造心理教育对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有利运用环境
  环境影响人,人也影响环境,营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的运用环境,无疑对高校德育教育有促进作用。
  (一)创造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
  高校德育教学成果突出有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心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社会心理环境的好坏又受到社会舆论导向作用的影响。因此,坚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非常重要。
  (二)创造健康的校园心理环境。
  所谓校园心理环境,指校园内部能够影响师生员工心理的环境因素,包括高校的道德风气、学术气氛、校园文化、管理方式乃至高校本身的历史传统等。校园心理环境是大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土壤,也是大学生学习和工作的动力来源之一,创造健康的校园心理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首先,要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教师的课堂情绪非常容易传染给学生;其次,要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最后,师生互动沟通,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创造和睦的宿舍心理环境及健康的家庭心理环境。
  家庭和宿舍是每个在校大学生都需要接触的环境,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件和方方面面,更容易因为摩擦或分歧而产生心理问题。在家庭中,家长的教养方式会直接影响子女的性格形成和发展,社会舆论一直在提倡的民主教养方式人们已经不再陌生,而大学生的宿舍关系还是需要每一个学生的维护。只有在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个体多方共同建设的情况下,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具备高水平综合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陆小云,袁伟东.心理教育之于大学生德育[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0(3):41-42.
  [2]曾钊新,李建华.道德心理学[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3]戈化聪.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问题探析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88-190.
  [4]梁光霞.心理教育与德育相互融合的实践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2007(2):122-126.
  [5]王希永.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6(4).

高龄患者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目的探索分析高龄患者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并发症。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前列腺汽化电切术进行治疗的60例高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脑出血急性期并发症的观察护理作者罗烨满春喜宁鑫赵鑫1临床资料2并发症的观察护理2。2中枢性高热本组对中枢性高热者,应及早行冰帽降温。将头盔内的温度控制在(02)。平卧将整个头部置入冰帽中,后颈及枕部垫软物,两健康教育能有效抑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临床观察目的探讨健康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有利手段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68例门诊早期单纯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实验组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健康雾化吸入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治疗舒适度及病情康复的影响哮喘为慢性变态反应性气管炎,症状多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目前尚无该病的完全治愈药物疗法,且患者存在较大的反复发作可能性,因此患者的健康受到了巨大威胁。雾化吸入疗法是目前临论阳虚与中风发病的关系中风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已被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所关注,对其病机的探讨也十分热烈,但对阳虚在中风发病中的作用似未引起应有重视,对此作者浅谈拙见如下。1阳气在生长发育中儿童不典型川崎病临床发病状态与分析川崎病是儿童时期主要累及小动脉的急性全身性非特异性血管炎,其中以累及冠状动脉最为重要,其继发的冠状动脉病变如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等可引起冠状动脉瘤破裂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并发症,是决人工肩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及体会目的探讨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方法根据围手术期存在的护理问题,提出护理措施并应用于临床护理中。结果患者通过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无并发症的发生,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从患者溶栓急性心肌梗死20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急性ST抬高的心肌梗死在基层溶栓的安全性。方法确诊ST抬高的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住监护室,给予心电监护吸氧镇静卧床休息静脉点滴硝酸甘油等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尿激酶(13苦参注射液的研究概况苦参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氧化苦参碱,还含有极少量的氧化槐果碱1。该生物碱源于豆科槐属植物苦参(SophoraeflavescentsAit)的干燥根,即中药苦参(radixsopho产科母婴分离产妇的人性化护理体会目的通过人性化关爱护理,使产科母婴分离产妇保持良好的情绪树立信心各种合理的服务需求得到满足。方法将100例住院的母婴分离初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产后护理方法,实验组则实施人脐血移植的临床研究脐血移植作为如今异基因骨髓移植的重要替代性方式,在近年来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展示出很好的潜力与美好的前景。本文概述了脐血移植的原理,介绍了脐血移植的过程,并着重论述了脐血移植的临
让错误为数学课堂添彩论文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学生的学习就是和错误相伴的过程,我们老师们在课堂上则总希望一帆风顺,就把错误看作洪水猛兽,对错误唯恐避之不及,于是对孩子出现的错误,往往是严加苛如何让数学课堂真正回归生活论文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归宿。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到处都是数学。如果我们能数学创造性思维的优秀论文所谓数学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数学中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辨证统一。他不同与一般数学思维之处在于,他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活动能力,发挥了数学中形象关于认真备课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论文教学工作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要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钻研教材内容,还要讲究教学方法。一认真钻研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的主要依据,在备课时,要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系,它与前后知识之间联系农村初中数学教育论文一学生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成就感,是现在数学教学目标中极为关注的一个主要方面,而这一点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得不到体现。由于受周边社会环境的感染及家长重视大学数学中思维能力培养论文一课前引导对于刚刚经历高考的大学新生们来说,大学就是放松的地方然而在没有课程安排的时候,他们不知道怎么合理利用空闲时间数学老师可以适当对他们进行课前引导,让大学生了解大学数学与其他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的论文一中小学数学衔接的现状分析1中小学学生存在年龄思维的差异,大多数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并未充分考虑到初小衔接的过渡期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其心理生理上都在逐步发展。小学以直观现象为主要思维特数学游戏作用分析论文简述1数学本身是一个历史概念,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是空间关系的浓缩,是关系的结合,是科学发展的桥梁,是人类解开愚昧走向文明的使者。同时,数学又是神奇的迷人的。正小学数学教学之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论文逐步发展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地有意识地将逻辑规律引进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既有利于小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培养他数学建模论文标准格式为了适应数学发展的潮流和未来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都十分重视数学建模教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建模论文标准格式,欢迎阅读。1。数学建模简介1985年,数学建打造相互理解的数学课堂的优秀论文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新教材为师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教材不再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而是把教材作为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手段,以媒介搭建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平等相待的情境中,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