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从抱朴子看道教的生命哲学

  在一切生命现象中,死亡是最能引发形而上思考的。正如《庄子·知北游》中所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郤,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后起的道教继承了先秦道家对生命苦短的怜悯与关怀,但又不像道家那样在死亡 问题 上顺其 自然 转而追求精神的逍遥,而是试图以人力突破死亡的限制,进入肉体与灵魂一起长生不死的境界,并把具有此种超人能力的"人"称为"神仙"。所以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对生命(尤其是肉体生命)的珍惜、长生的信念及修仙的道术,而最能反映这些独特之处的则是魏晋时期的神仙道教。
  葛洪是魏晋神仙道教的代表人物,他的《抱朴子》(内篇)则是为神仙道教建立 理论 体系的重要著作。从《抱朴子·内篇》 来看,创建神仙道教理论体系的首要问题是论证神仙的实有,亦即长生的可能性。对于这个信仰方面的问题,葛洪采取了理性的方式进行论证,这也体现了神仙道教作为一种上层(士族)道教的知识型特征。
  这些论证主要集中在《论仙》卷中。对于神仙的实有,葛洪先是从正面引用 历史 典籍的记载:"列仙之人,盈乎竹素","鬼神之事,著于竹帛,昭昭如此,不可胜数"(《论仙》,),而"古之真人,宁当虚造空文,以必不可得之事,诳误将来,何所索乎?"(《对俗》)然后又抓住人的感官认识的局限性,反驳神仙虚诞的观点:"虽有至明,而有形者不可毕见焉。虽禀极聪,而有声者不可尽闻焉……虽有禹益齐谐之智,而所尝识者,未若所不识之众也。"(《论仙》)有许多事物是不能为人的感官所认识的,但这并不等于它们不存在,"目察百步,不能了了,而欲以所见为有,所不见为无,则天下之所无者,亦必多矣。"(同上)何况神仙多隐匿行踪,为凡人所不识,"况彼神仙,何为汲汲使刍狗之伦,知有之何所索乎,而怪于未尝知也。"(同上)此外他还批评凡人囿于偏见、成见而不相信神仙之道:"暗昧滞乎心神,则不信有周孔于在昔矣。况告之以神仙之道乎?"(同上)
  对于长生的可能性,葛洪一则运用特殊事例来反驳"有始者必有卒,有存者必有亡"的一般 规律 :"夫言始者必有终者多矣,混而齐之,非通理矣……谓始必终,而天地无穷焉。谓生必死,而龟鹤长存焉。"(同上)二则强调物类差异的无限性来反对一般规律的普遍有效性,"夫存亡终始,诚是大体。其异同参差,或然或否,变化万品,奇怪无方,物是事非,本钧末乖,未可一也。"(同上)故"万殊之类,不可以一概断之。"(同上)再者,除了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变化之外,还有许多以人工手段改变自然限制的例子:"外国作水精椀,实是合五种灰以作之,今交广多有得其法而铸作之者。今以此语俗人,俗人殊不肯信。乃云水精本自然之物,玉石之类。况于世间,幸有自然之金,俗人当何信其有可作之理哉?"(同上)"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何为嫌金银之不可以异物作乎?"(《黄白》所以,凡人亦可超越物类限制变化成仙:"若谓人禀正性,不同凡物,皇天赋命,无有彼此,则牛哀成虎,楚妪为鼋,枝离为柳,秦女为石,死而更生,男女易形,老彭之寿,殇子之夭,其何故哉?苟有不同,则其异有何限乎?"(同上)
  在今天看来,这些论证在逻辑上存在着明显的漏洞,或是所举事例就不正确,如关于物类变化的例子多为民间传说;或是犯了与论敌同样的错误,如批评论敌只知一般规律(有生必有死)而不知特殊事例(仙人或仙物不死),自己却又以某些长寿的特殊事例推论出长生的一般规律,等等。这些都说明了道教思想家的理论思辨水平较低,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种貌似肤浅的神仙信仰之下有着一套独特的生命 哲学 作为支撑。
  道教出于对现世生命的不满足,要寻找一种更加美好的生命形态,从而确立了仙凡两种生命价值的对立,亦即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的对立。同为 中国 哲学的两大支柱,儒家虽然也对现实不满,但他们相信现实的过去或未来有一个大同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君主圣明,百姓丰衣足食,人人心满意足,而且这个世界通过君主和臣民的共同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与之相比,道家和道教更为关注个人生命,即使天下大治,每个人都还有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这是任何人不可替代的、也是任何 社会 制度无法消灭的痛苦。这些痛苦被排斥在儒家的视野之外,却进入道家和道教的思考领域:是否存在另外一种生命形态,既没有现世的痛苦又拥有现世的欢乐?
  于是在对现世生命的超越中便暗含了对肉体享乐的肯定。作为一种宗教,道教的彼岸世界带有浓厚的此岸色彩:神仙的享乐不外人间的衣食住行、色声味触等 内容 ,或根本就是人间肉体享乐的延续与强化。"果能登虚蹑景,云舆霓盖,餐朝霞之沆瀣,吸玄黄之醇精,饮则玉醴金浆,食则翠芝朱英,居则瑶堂瑰室,行则逍遥太清。"(《对俗》)甚至神仙的等级也是人间等级制度的再现,"彭祖言,天上多尊官大神,新仙者位卑,所奉事者非一,但更劳苦,故不足役役于登天,而止人间八百余年也。"(同上)修仙的目的除了长生,就是摆脱现世的苦难又能尽情享受现世的欢乐,"人道当食甘旨,服轻煖,通阴阳,处官秩,耳目聪明,骨节坚强,颜色悦怿,老而不衰,延年久视,出处任意,寒温风湿不能伤,鬼神众精不能犯,五兵百毒不能中,忧喜毁誉不为累,乃为贵耳……笃而论之,求长生者,正惜今日之所欲耳,本不汲汲于升虚,以飞腾为胜于地上也。若幸可止家而不死者,亦何必求于速登天乎?"(同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教确是一种世俗色彩非常浓厚的宗教。
  在论证了神仙的实有、长生的可能之后,就必须指出修仙的途径。《抱朴子·内篇》组织了一个庞杂的神仙术体系:以服食金丹为中心,以行气、导引、房中术为配合,辅以医药、符箓以及各种镇邪驱鬼召劾神灵的法术等。由此可以看出道教的又一特征:禁欲型宗教把压制肉体的欲望当作灵魂超越的途径,而道教则把肉身成仙当作最高目标。修仙的过程是一个修炼肉体——以各种手段克服肉体的短暂性和相对性,赋予肉体以永恒性和绝对性——的过程,而修仙的目的也就从单纯的长生变为以永恒的肉体承受永远的享乐。道家追求精神自由的传统在神仙道教这里被悄悄置换成追求永恒的肉体享乐。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肉身成仙的信仰实为形神相须观点的宗教化。形神相须(虽然形乃神之主,但生命的存在以形神不离为条件)乃是 中国  哲学 的一个传统观点。但这里必须注意一点:形神关系中的"神"并非与肉体相对的灵魂或精神,而仍然是一种带有物质性的东西(类似于"气"),只是它不可感知,且具有思维的功能和微妙的特性。法国道教学者马伯乐曾就此说道:"中国人从未把物质和精神分开,对于他们来说,世界乃是从空虚的一端通向最粗重的物质的另一端的一种连续体,因之‘灵魂’对于物质来说从未处于相反的地位。……人体则是一个统一体,是这些以及其他精灵的住所。因之,只有靠肉体以某种形式永存,我们才能设想作为一个整体生活着的个人人格的继续。"
  葛洪在《至理》卷中也探讨了形神 问题 :"夫有因无而生焉,形须神而立焉。有者,无之宫也。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于堤,堤坏则水不留矣。方之于烛,烛糜则火不居矣。身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根竭枝繁,则青青去木矣。气疲欲胜,则精灵离身矣。夫逝者无反期,既朽无生理,达道之士,良所悲矣!"(《至理》)他的目的是为了阐明修仙的要旨在于不可因形伤神,而要全形以安神,神完气足不离于形方能得道成仙。为此必须杜绝人世的纷扰,但这与禁欲主义是不同的,如前所述,道教修炼中的"禁欲"乃是为了满足更大的欲望。
  再进一步考察,生命的形神不离可以追溯到生命本体——"道"的本性。葛洪把"玄"当作其 理论 体系的最高本体,这"玄"其实就是"道":"玄者, 自然 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畅玄》)一方面,"玄"派生宇宙万物,也是万物成其为万物的根据,因而无形无相,神秘莫测;另一方面,"玄"又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夫玄道者,得之乎内,守之者外,用之者神,忘之者器,此思玄道之要言也。得之者贵,不待黄钺之威。体之者富,不须难得之货。"(同上)"然先当百日洁斋,乃可候求得之耳,亦不过三四日得之,和之守之,则不复去矣。"(《地真》)更有甚者,"道起于一",而"真一"则获得了人格神的形象:"一有姓字服色,男长九分,女长六分,或在脐下二寸四分下丹田中,或在心下绛宫金阙中丹田也,或在人两眉间,却行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上丹田也。"(同上)这与其它宗教将自己信仰的最高实体当作顶礼膜拜的对象,当作仅可在精神上与之沟通的东西很不相同。在道教哲学中,"道"作为本体的形上性与作为生命本根的肉身性奇异地结合在一起,而生命作为人(以及万物)从"道"那里获得的最大的"德",自然也就具有了形与神相即不离的本质。
  然而在生命与"道"的关系中潜藏着一个深刻的矛盾:一方面,"我命在我不在天",否则道教的神仙术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凡人之受命得寿,自有本数"(《对俗》),冥冥之中早有决定。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葛洪再次向传统哲学寻找资源:"命之修短,实由所值,受气结胎,各有星宿。天道无为,任物自然,无亲无疏,无彼无此也。"(《塞难》)但这样一来,又与他所说的"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行恶习事大者,司命夺纪,小过夺算,随所犯轻重,故所夺有多少也"(《对俗》)发生了矛盾,无意志的"天"或是"司命"又如何能赏善罚恶呢?
  究其原因,神仙道教为了取得立足之地而向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暗送秋波("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无疑窒息了自身理论的 发展 空间。在西方,生命本体的形上性与肉身性的结合开创了 现代 哲学的新纪元(如叔本华与尼采),而在公元四世纪的中国,道教哲学的这一点创新却微弱地湮没在已以成为意识形态的儒家礼法之中。
  【 参考 书目】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魏晋南北朝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汤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陕西师大出版社1988年版。
  胡孚琛:《魏晋神仙道教》,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姜生:《汉魏两晋南北朝道教伦理论稿》,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卢国龙:《道教哲学》,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
  刘仲宇:《葛玄、葛洪与〈抱朴子内篇〉》,载《道教通论——兼论道家学说》,牟钟鉴、胡孚琛、王葆玹主编,齐鲁出版社1991年版。

术语出口增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1)论文论文摘要近年来,出口使用FOB术语不断增加,对出口方而言,以FOB出口存在很大风险。如何扭转出口FOB增多的局面,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它关系到我国的船公司货运代理物流企业的生存国际商务交往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1)论文论文摘要本文从培养具全球思维商务人才的角度出发,分析文化在词汇话语结构语言行为等层面的语用差异,探讨提高商务人士的文化敏感性从而提高交际能力。论文关键词商务英语跨文化意识语用差异一浅谈中德商务谈判差异(1)论文论文摘要随着中德之间贸易经济合作的飞速发展,中德之间的商务谈判已变得日益频繁。本文从谈判准备时间观念价格谈判等方面对比了中德的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谈判应对策略,希望对我国的涉外商务论商务语言策略中的礼貌原则(1)论文论文摘要本文论商务语言策略中的礼貌原则(1)从语用学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商务语言的特点。通过列举并分析典型事例,从新的视角分析商务人员怎样运用语言策略中的礼貌原则。论文关键词商务语言礼浅谈国际商务合同翻译原则下面是品学网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国际商务合同翻译原则,欢迎阅读!AbstractSincethereformandopeningup,wehavemoreandmoreinternat关于小微外贸企业发展的多维支持品学网范文网小编和大家分享了小微外贸企业发展的多维支持,欢迎大家前来了解查询。小微外贸企业发展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由于规模小融资难,抗风险意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与对策(1)论文论文摘要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虽然只是近10年的事,但目前已日趋全球化,并呈加快发展的态势。这种贸易保护措施可有效地阻止外国,特别是环保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口,为本国市场形成巨论信息服务贸易中个人资料保护问题(1)论文论文摘要信息服务贸易与传统贸易不同,以提供信息或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资料,包括个人资料经过处理加工,成为对人们有用的信息,即信息服务贸易的标的。个人资料在跨国信息服务贸易中,极易受浅论新经济时代的理财理念探析论文关键词新经济理财理念人本理念创新理念信息价值理念法治理念论文摘要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财理念,新经济的发展应当有与之相应的新的理财理念。与此相应,理财人员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持有的思新经济时代投资体制的选择论文关键词新经济时代投资体制融资选择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投资体制的历史沿革分析,指出了新经济时代投资体制转变的迫切性,提出了新经济时代投资体制选择的方向。一我国投资体制的历史沿革新经济时代优秀企业家的素质组合论文关键词企业家素质报效祖国论文摘要新经济时代对企业家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个优秀的中国企业家至少应当在品德心理能力几个方面具备较高素质,才能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全球意义的新经济
网络用语给汉语言文学带来的影响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从诞生之日起一直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网络上开始流行一种被称为网络语言的新型语言表达方式,网络语言如今也逐渐蔓延到现浅论农用拖拉机常见故障的检测与排除论文关键词拖拉机故障预测检测现象排除论文摘要拖拉机的故障是多种多样的,产生故障的原因也较复杂。有些故障是较长时间内逐渐形成的有些故障是在短时间内偶然形成的。一种故障可能表现出多种征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培育与全面发展问题探讨论文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全面发展培育路径论文摘要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中一个庞大的新型社会群体,无论融入城市社会成为城市市民,还是返回农村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现代性培育论延安市任家塬村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论文关键词新农村特色产业新型农民论文摘要延安市任家塬村是延安市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我们看到,该村在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故此必须要从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创新探讨论文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被称为新课改,它的目的是在二十一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汉语言文学是拥有深厚历史的一门学科,由于中国古典文学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因此文学社团活动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助力摘要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中,高职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开展文学社团活动,有助于提升高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增强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价值,对增强高职学生文学素养具有积极主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展研究性学习摘要当前终身教育理念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进入了远程教育学习中。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开展研究性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智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重视保护农民的社会保障权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央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的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传统农业社会农户兼业化行为趋向的效率分析兼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内容提要本文探讨了中国传统农业农户经营的一个突出特征,即兼业化经营方式产生的动因及其演变,以及兼业化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的影响。探讨了在其他政策和经济社四面楚歌学校周边环境污染调查四面楚歌学校周边环境污染调查四面楚歌学校周边环境污染调查四面楚歌学校周边环境污染调查精品源自历史科四面楚歌学校周边环境污染调查众所周知,环境对于一种生物来说,是影响它生存的所有因素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论文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论文摘要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这些留守儿童正值生长发育接受义务教育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常年缺乏父母